第一篇:在北大哲学系百年系庆上的致辞
在北大哲学系百年系庆上的致辞
朱铁志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学长,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哲学系78级学生朱铁志。能够代表同学们在这里致辞,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值此哲学系百年系庆之际,请允许我以北大学子的身份,向母系百年华诞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一百年来为中华文明之复兴和中国哲学的繁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所有前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谆谆教诲我们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最美好的祝福!
一部北大哲学系的百年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历史,就是无数有识之士苦苦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矢志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崛起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由懵懂少年成长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坚强领导核心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史。扶今追夕,我们感慨万端。在我们的民族饱受屈辱的时候,是我们的哲学前辈最早发出救亡图存的震天呐喊;在我们的国家笼罩在封建蒙昧之中不曾觉醒的时候,是我们的哲学前辈最早发出“民主、科学”的呼唤;当新时期的号角在 晨曦吹响,又是我们的哲学前辈响亮地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哲学人,济济多士,萃集一堂,研究学术,砥砺德业,承旧邦,辅新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谱写了一曲曲启人心智的理性之歌,为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世界文明宝库,做出了独特而卓越的贡献。蔡元培、胡适、熊十力、汤用彤、金岳霖、冯友兰、贺麟、宗白华等一个又一个光彩夺目的名字,辉耀在智慧的星空上,成为中国哲学璀璨夺目的精神坐标。我们为自己曾是北大哲学系这个光荣群体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为今天和将来仍将继续携手系友为我们的祖国贡献智慧和力量感到无比自豪!
四年哲学门,一生北大人。我们的母校是这样一个奇妙的所在:不管你来自何方、经历怎样,只要走进燕园,浸淫在湖光塔影所营造的特有氛围之中,从此就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不管你心怀怎样的理想、具备怎样的秉赋,一旦窥见哲学的堂奥,从此就有了一份仰望星空的形而上情结,就有了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精神痛苦和忧患意识,就有了一种对国家民族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哲学系的毕业生,我们可以凭借母系赋予我们的这种特殊气质找到同学、找到同道、找到共同的理想和指归。因为你一旦徜徉在“一塔湖图”之下,从此就有了一份格外的清醒与睿智;一旦结识孔孟老庄诸子百家,结识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从此就义无反顾地皈依在“爱智慧”的旗帜之下。不论世事怎样变迁,我们追求真理的终极关怀永远不会改变;不论物欲怎样横流,我们终将不会异化为物的奴隶。既然从北大哲学系这个崇高的门槛走出,就注定了我们一生不会为功名利禄升沉起伏,不屑与奸佞之徒、宵小之辈为伍,注定一生鄙视曲意逢迎、摇尾乞怜,注定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高贵之品格”看得比生命还重,注定把个人的心血和智慧融铸在文明的传承改造和扬弃创新之中。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尊重当今世界多元背景下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创造之间的交流、交汇和交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是我们从母校获得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此生将永远秉持的做人和治学原则。我们清楚作为北大人的使命,更清楚作为哲学系毕业生的责任。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我们始终奉行的行为准则。在躬耕前行的努力中,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戮力攀登,宠辱皆忘。所有的喧哗与骚动,都不能动摇我们奋力向前的姿态;所有的毁誉和成败,都不能左右我们清洁的精神。我们不做赞颂者赞颂的奴隶,也不做诋毁者诋毁的奴隶。不论走到哪里,不论从事何种行当,我们始终可以无愧地说:我们是狂狷耿直的北大人,我们毕业于北大哲学系!
转眼我们七八级同学毕业三十年了。就在不久前的国庆长假,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厦门,重温同窗情谊,遥寄对系庆 百年的祝福。我们感到,三十年,在中国现当代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意味的数字: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我们用了整整三十年;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用了整整三十年;从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又走过了三十多年。每一个三十年,中国社会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当历史走到了一个新三十年的关口,我们的祖国正处在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与此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际社会的复杂多变,我们面临的挑战日趋激烈,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渐次显现。道德失落、价值失范、社会失信挑战我们固有的社会秩序,教育、医疗、住房、就业、保险、养老等一系列民生问题,考验我们的执政智慧。作为北大人,特别是作为哲学系的毕业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有信心为解放思想、探寻新的社会发展动力贡献精神力量;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理应对消除两级分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所作为。
站在这个庄严而朴素的讲台上,我们深深感念母校特别是哲学系所赋予我们的一切。蒙受哲学的恩泽,我们今天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身份。但不管我们身在何处,供职何方,在母校面前,在敬爱的老师面前,我们永远只有一个身份、一种属性,那就是北大学子!有了这枚闪闪发亮 的无形校徽,不论走到哪里,身处何种境遇,我们的脊梁将永远是挺直的;在任何困难和考验面前,我们的头颅将永远是高傲地昂起的。再过一个三十年,希望我们仍然可以坦然地说:昨天,我们以自己是哲学系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明天,我们要以自己的不懈努力让哲学系以我们为荣!
再次感谢母校,感谢哲学系,感谢所有的老师同学们!谢谢大家!
第二篇:北大哲学系系主任致辞
系主任致辞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
从孔子、老子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算起,哲学已经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这门探究存在、知识、道德和秩序的学问吸引了一批批智慧的生命,留下了一系列厚重又空灵的探索轨迹。以北大哲学系为例,梁漱溟、胡适、冯友兰、金岳霖、汤用彤、贺麟、洪谦、冯定、张岱年、宗白华、任继愈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哲学家一直在寻找家园和归宿,却也是一直在路上的人,突出的表现便是我们很难给哲学提供一个普遍被接受的定义。如果非要给哲学添个新描述的话,也许可以说,这是一门关于心灵的学问。汉字中的“哲”原本就是从心的,金文作“”。我更喜欢这个写法,它点出了哲学的性质,以及哲学家的使命和关怀。
这并不是一个抽象而空洞的心灵,孟子说:心之官则思,并通过思把生命和世界联系在一起。离开思的哲学是无法想象的,而离开生命和世界的哲学是苍白的。东西方的哲学或有不同,但哲学家们都通过思探索和创造着生命及世界的意义。庄子在思中体验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之境;孟子在思中发现了“万物皆备于我”的快乐;笛卡尔在思中证明了自我和世界的存在;康德也在思中找到了“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心灵是一个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存在,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从五尺的躯壳,直接通向万物之极。哲学家要安顿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生民和天地。正是在对他人和世界的承担中,在道的传承和践履中,我们才可以找到德性、智慧和幸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四句教堪称哲学家的座右铭。
《诗经》有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先哲造就了北大哲学系百年的荣光,我们正在续写着它的现在和未来。北大是常为新的,哲学也是如此。北大哲学系将直面当代中国和世界,在独立和自由的思考中延续传统,开创未来。
第三篇:北大百年学习网
在北大百年学习网学习的体会
从初中三年级上学期起我便开始在大百年学习网学习了,经过了半年的学习我受益颇多,学习成绩有很大进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么下面我就说说我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当然,每个人的个性和类型是不同的,相对应的,学习方法和心态也是不同的。我只把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比较关键的几个环节说一说:
第一就是重视学校课堂听讲,这在学习环节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环节中,所有学习技能基本上被调动全了,听说读写,效率最高。无视学校课堂只是利用回家用功,即使最后达到了同课堂听讲一样的效果,但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实际上是难以估算的。但是,课上有些遗漏又在所难免,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北大百年学习网的视频课堂确实起到了不错的弥补作用。
第二就是做笔记和错题处理,我所说的笔记这个概念是指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的归纳总结,当然,这并不限于任何载体。而笔记的整理与作业中错题的处理可以做到很好的结合,试想,我们每次复习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找出自己的不足,而不足就表现在平时的错题里,对于错题要经常进行系统归纳。北大百年学习网的试卷下载区的学习资料在这方面确实给我提供了一些便利。
第三就是自我巩固,这个概念比较大,因为对于知识自我巩固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上述的笔记就是其中一种。将已有知识梳理一遍,就像数1、2、3一样使它们变得连贯系统起来,北大百年学习网起得就是一把梳子的作用,因为像平常说的如果让你说出你有哪些知识漏洞听起来容易,但真让你挨着个的说没几个人行的,最简单方法的就是经常阶段性地梳理一遍就是了。
第四就是名师答疑,平时在课堂上,不会做的题,不知道答案的题,在北大百年学习网上都能从老师那里知道答案,而且是免费的,在课堂上不好意思问老师和同学,在北大百年学习网上就不同了,可以毫无顾忌的去问老师,对自己的自尊心也有了很好的保护。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中的一些小小的见解,北大百年学习网的很多资源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我感谢北大百年学习网在学习上给予我的帮助,并且祝愿北大百年学习网越办越好!
2009年3月25日
第四篇:在百年校庆庆典上的致辞
在百年校庆庆典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XX小学的各位校友、老师、同学们:
在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在丹桂飘香的美好时刻,我们欢聚在这里,隆重庆祝XX小学百年华诞。首先,我代表中共XX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XX小学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光临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关心支持XX小学的上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XX小学一百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历届师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XX小学按照“科教兴市”、“科教兴区”的战略部署,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全面发展。近几年学校先后荣获 “全国目标管理试验先进单位”等一百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在XX市连年的素质教育评比中,学校均获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XX小学广大师生团结奋斗、追求卓越的结果;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各位校友心系教育、无私奉献的结果。这是XX小学的骄傲,也是城区的光荣!多年来,城区始终把教育放在强区富民的战略位置优先发展,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快速进步。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提出了做大做强教育品牌,建设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全力深化各项改革,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一如既往地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障。希望xx小学以百年校庆为契机,紧紧抓住全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全区教育工作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勤奋工作,勇于创新,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城区教育事业和全市各项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五篇:——给北大哲学系1931年毕业生的临别赠言
怎样才能不受人惑?
——给北大哲学系1931年毕业生的临别赠言
胡适
一个大学里,哲学系应该是最不时髦的一系,人数应该最少。但北大的哲学系向来有不少的学生,这是我常常诧异的事。我常常想,这许多学生,毕业之后,应该做些什么事?能够做些什么事?
现在你们都快毕业了。你们自然也在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依我的愚见,一个哲学系的目的应该不是叫你们死读哲学书,也不是教你们接受某派某人的哲学。禅宗有个和尚曾说:“达摩东来,只是要寻求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想借用这句话来说:“哲学教授的目的也只是要造就几个不受人惑的人。”
你们应该做些什么?你们应该努力做个不受人惑的人。
你们能做个不受人惑的人吗?这个全凭自己的努力。如果你们不敢十分自信,我这里有一件小小的法宝,送给你们带去做一件防身的的工具。这件法宝只有四个字:“拿证据来!”
这里还有一只小小的锦囊,装作这件小小法宝的用法:“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到证实之后,方才可以算作定论。”
必须自己能够不受人惑,方才可以希望指引别人不受人诱。
朋友们大家珍重!
(胡适时任北大人文学院院长)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胡适
两年前的六月底,我在《独立评论》(第七号)上发表了一篇“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在那篇文字里我曾说,我要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赠送三个防身的药方给那些大学毕业生:
学问的环境,若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打旋,就很难保持学生时代的追
求知识的热心。
第二个方子是:“总得多发展一点业余的兴趣。”毕业生寻得的职业未必适合他所学的;或者是他所学的,而未必真是他所心喜的。最好的救济是多发展他的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和活动。
第三个方子是:“总得有一点信心。”我们应该信仰:今日国家民族的失败都是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然不会白费。
这是我对两年前的大学生说的话,今年又到各大学办毕业的时候了。前两天我在北平参加了两个大学的毕业典礼,我心里要说的话,想来想去,还只是这三句话:要寻问题,要培养业余兴趣,要有信心。
但是,我记得两年前,我发表了那篇文字之后,就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写信来说:“胡先生,你错了。我们毕业之后,就失业了!吃饭的问题不能解决,那能谈到研究的问题?职业找不到,那能谈到业余?求了十几年的学,到头来不能糊自己一张嘴,如何能有信心?所以你的三个药方都没有用处!”
对于这样失望的毕业生,我要贡献第四个方子:“你得先自己反省:不可专责备别人,更不必责备社会。”你应该想想:为什么同样一张文凭,别人拿了有效,你拿了就无效呢?还是仅仅因为别人有门路有援助而你没有呢?还是因为别人学到了本事而你没学到呢?为什么同叫做“大学”,他校的文凭有价值,而你的母校的文凭不值钱呢?还是仅仅因为社会只问虚名而不问实际呢?还是因为你的学校本来不够格呢?还是因为你的母校的名誉被你和你的同学闹得毁坏了,所以社会厌恶轻视你的学堂呢?——我们平心观察,不能不说今日中国的社会事业已有逐渐上轨道的趋势,公私机关的用人已渐渐变严格了。凡功课太松,管理太宽,教员不高明,学风不良的学校,每年尽管送出整百的毕业生,他们在社会上休想得着很好的位置。偶然有了位置,他们也不会长久保持的。反过来看那些认真办理而确能给学生一种良好训练的大学——尤其是新兴的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他们的毕业生很少寻不着好的位置的。我知道一两个月之前,几家大银行早就有人来北方物色经济学系的毕业人才了。前天我在清华大学,听说清华今年工科毕业的的四十多人早已全被各种工业预聘去了。现在国内有许多机关的主办人真肯留心选用各大学的人才。两三年前,社会调查所的陶孟和先生对我说:“近年北大的经济系毕业生远不如清华毕业的,所以这两年我们没有用一个北大经济系毕业生。”刚巧那时我在火车上借得两本杂志,读了一篇研究,引起了我的注意;后来我偶然发现那篇文字的作者是一个北大未毕业的经济系学生,我叫他把他做的几篇研究送给陶孟和先生看看。陶先生看了大高兴,叫他去谈,后来那个学生毕业后就在社会调查所工作到如今,总算替他的母校在陶孟和先生的心目中恢复了一点已失的信用。这一件事应该使我们明白社会上已渐渐有了严格的用人标准了;在一个北大老教员主持的学术机关里,若没有一点可靠的成绩,北大的老招牌也不能帮谁寻着工作。在蔡元培先生主持的中央研究院里,去年我看见傅斯年先生在暑假前几个月就聘定了一个北大国文系将毕业的高材生。今年我又看见他在暑假前几个月就要和清华大学抢一个清华史学系将毕业的高材生。这些事都应该使我们明白,今日的中国社会已不是一张大学文凭就能骗得饭吃的了。拿了文凭而找不着工作的人们,应该要自己反省:社会需要的是人才,是本事,是学问,而我自己究竟是不是人才,有没有本领?从前在学校挑容易的功课,拥护敷衍的教员,打倒严格的教员,旷课,闹考,带夹带,种种躲懒取巧的手段到此全失了作用。躲懒取巧混来的文凭,在这新兴的严格用人的标准之下,原来只是一张废纸。即使这张文凭能够暂时混得一支饭碗,分得几个钟点,终究是靠不住保不牢的,终究要被后起的优秀人才挤掉的。打不破“铁饭碗”不是父兄的势力,不是阔校长的荐书,也不是同学党派的援引,只是真实的学问与训练。能够如此,才是反省。能够如此反省,方才有救援自己的希望。
“毕了业就失业”的人们怎样才可以救援自己呢?没有别的法子,只有格外努力,自己多学一点可靠的本事。二十多岁的青年,若能自己勉力,没有不能长进的。这个社会是最缺乏人才又是需要人才的。一点点的努力往往就有十倍百倍的奖励,一分的成绩往往可以得着十分百分的虚声。社会上的奖掖只有远超过我们所应得的,决没有真正的努力而不能得着社会的承认的。没有工作机会的人,只有格外努力训练自己可以希望得着工作,有工作机会的人而嫌待遇太薄地位太低的人,也只有格外努力工作可以靠成绩来抬高他的地位。只有责已是生路,因为只有自己的努力最靠得住。
三十年代北大校长蒋梦麟给即将毕业的北大同学的临别赠言:
诸君离学校而去了。在社会上立身的困难,恐怕比在学校里求学还要加甚。若非立志奋斗,则以前所受的教育,反足以增加人生的苦恼,或转为堕落的工具。这是诸君所当特别注意的。事业的成功,须经过长时间的辛苦艰难——成功的代价,走过了许多荆棘的路,方才能寻获康庄大道。立志是砍荆棘斧斤,奋斗是劳力。万不可希望以最少的劳力,获最大的成功。
蒋梦麟是蔡元培校长的早年学生,后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导师是杜威。归国后长期担任北大总务长一职,并常代为处理行政事务,是蔡元培治校的得力助手。傅斯年曾有这样的评论:“蒋梦麟的人格魅力不如蔡元培,学问比不上胡适之,但办事也比蔡先生和胡先生高明。”蒋梦麟还补充了一句玩笑话:“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的功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