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美司机”吴斌
【热点一】48年的平凡,76秒的伟大,永恒的感动。这是对“最美司机”吴斌短暂人生最好的概括。对面车道一辆红色大货车疾驰而过,随后一块重达7斤的制动毂残片迎面飞来,在巨大的冲力下,击穿吴斌驾驶的大巴前挡风玻璃,砸中他的腹部。一瞬间,吴斌本能地捂住了腹部,但很快,他的手又重新把住了方向盘,可以看得出,他强忍剧痛,伸直脚踩住刹车让车速缓缓降低,拉起手刹,开启双跳灯提醒后面车辆,再挣扎着缓缓站起,转身叮嘱乘客不要下车、不要乱走。
25名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得以保全,吴斌却最终因伤势过重去世。这段视频至今仍在互联网流传,仍在向这个因冷漠而频频受伤的社会传输着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杭州,这座曾因“最美妈妈”吴菊萍而让人倍感温暖的城市,再次因“最美司机”吴斌让人感受到了那股向善的力量。
(为了避免二次伤害,媒体记者们在追悼会后不再打扰汪丽珍,此时的汪丽珍也可以逐渐安静下来,她痛心地意识到丈夫是真的离他远去了。
吴斌去世当天,汪丽珍买了一对对戒,一枚刻着“520”、一枚“1314”。夫妻俩婚后一直没有对戒,出事前半个月,夫妻俩结婚纪念日商议着去补买,却因为吴斌忙,一直搁浅。如今汪丽珍帮丈夫完成了这个心愿。她自己戴上了“520”。“1314”,从此珍藏心底。)
【热点二】不少被刺痛的网民问: “为什么要驱赶流浪者?又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冷酷无情的办法?这种尖尖硬硬的东西,刺痛了人心,也折射出城市管理思维与手段的冷漠与简单。”
在城市化、工业化的浪潮中,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失水农民,他们构成了移民大潮的主体。但是并不是每个涌向城市的人都能较快地在城市里找到自己胜任的工作,四面碰壁之后,他们茫茫然踯躅街头,从寻找工作无奈地转向寻找食物与水,夜幕降临,还得寻找安顿自己疲惫躯体的地方。桥洞下能遮风避雨,让蓬头垢面的男女老少在相濡以沫中,获得微弱的安全感与归顺感。
当然,从城市管理者的立场看,流浪者蚁集于城市一隅,因地制宜吃喝拉撒,对社会治安与城市形象造成了损伤。如何使他们“自行撤离”并使管理成本降至最低,也确实让管理者大伤脑筋。水泥钉板可使流浪者坐卧不成,无立锥之地,大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效吧。但这一“人造景观”有悖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要驱赶在屋檐下避雨的人”的训诫。
包括职业乞讨者在内的城市流浪一族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如何管理,确实颇费思量,但管理者的思路与手段若仍然停留在压制或清除上,必然会引发更大矛盾,并招致更多物议。其实我们更应考虑的是:在城市形象与人发生矛盾时,应该如何舍取?或者说,城市形象是否为唯一的管理“标的物”?
流浪者是否必然为城市形象的天然破坏者,也大可商榷。在欧洲发达城市里到处可见流浪者,不同之处只在他们大多是街头卖艺,不像国内乞讨者那样有贴身或追讨行为。有些街头艺人还能给城市景观与旅游业增添一些活气,比如布拉格的查理大桥过去是皇帝加冕时的必经之路,被誉为“欧洲露天的巴洛克艺术馆”,但桥面上天天有三五成群卖艺者,他们的器乐演奏水平绝对是专业级的!这些卖艺者为查理大桥增添了人文色彩。但我们城市对卖艺者则是零容忍,无论你的小提琴拉得如何抒情,歌唱得如何悦耳动听,一概驱逐。
1995年,有个盲人一路颠簸来到上海,在南京路卖唱,还未开口,警察就来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南京路是上海的窗口,你在这唱歌,就等于坐在我们上海的窗台上乞讨。”盲人只得收拾吉他走人。后来,这个盲人从街头走进酒吧,继而登上舞台,成了中国极有影响的民谣歌手。是的,他就是周云蓬,如果他再次来到南京路上演唱,必将万众喧腾,道路堵塞,中华第一街应该为错失老周的卖唱而遗憾。
城市应该是人文思想的载体与发光体,一座有文人底蕴的城市不会因为有流浪者和卖艺人而蒙羞。相反,将需要收留和保护的弱者扫地出门,将使城市削弱包容的温情和人的尊严。
第二篇:最美司机吴斌
最美司机吴斌
2012年5月29日杭州长运公司司机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其三根肋骨被撞断,肝脏被击碎。吴斌仍能忍
2012年5月29日杭州长运公司司机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其三根肋骨被撞断,肝脏被击碎。吴斌仍能忍住剧烈疼痛,吴斌用40秒完成了一系列精准的停车动作:脚踩刹车、拉上手刹、打开双跳、艰难站起、通知乘客、打开车门……以一个普通司机用1分16秒的时间,完美地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他在危急时刻勇于担当、坚守岗位、舍己为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子靠边停好,并不忘打开双跳灯提醒后方车辆,看似平凡的举动,却是在多年学习工作中养成的职业道德和高尚品格,在关键时刻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生命属于每个人有且仅有一次。吴斌英雄为了全车人的安全和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责任和义务而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们要学习他不畏艰险、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
平凡之中见伟大,危难时刻见真情,吴斌用生命诠释了立足岗位、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楷模。吴斌同志在危急时刻能够勇于担当、坚守岗位、舍己为人,事迹感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子靠边停好,并不忘打开双跳灯提醒后方车辆,(,看似平凡的举动,却是在多年学习工作中养成的职业道德和高尚品格,在关键时刻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平凡之中见伟大,危难时刻见真情,吴斌用生命诠释了立足岗位、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楷模,是“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这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义不是自然而然地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竭力维护。社会是一个联合体,只有相互搀扶,相互为善,世界才可以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吴斌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学者尼尔?麦考密克指出:“制度道德有两个范畴:一方面,它必须尽可能地适应所设想的文明社会的实际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另一方面,就符合这一适应的要求而言,它应当可能紧密地接近我们的背景政治道德的理想。”只有将崇高的道德理想与舍己救人法律制度的完美结在一起,才能发挥出鼓励公民进行见义勇为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英雄走了,可是他们的品质和精神却久久地驻留在所有人的脑海中,但他们的事迹永存、他的精神不朽!我们会化悲痛为力量、以英雄为榜样,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最美司机吴斌
吴斌,生命中最后一次制动
6月3日,大批群众以送花圈的形式悼念吴斌。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2002年吴斌与妻子的合影。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监控录像显示,驾驶员吴斌被铁块砸中,忍着剧痛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后,最终瘫坐在座位上。(新华社发)
3日清晨,送别的花环层层叠叠摆了30多米,民众自发赶来,送英雄最后一程
吴斌 生命中最后一次制动
5月29日,浙江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司机吴斌强忍着肝脏被击碎、三根肋骨被撞断的剧痛,完成换挡、刹车等一系列安全操作,并用仅存的气力安全疏散乘客。24名乘客安然无恙,而他却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3天后离世,年仅48岁。杭州市文明委授予吴斌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荣誉称号。6月3日下午,吴斌被追授为“杭州见义勇为勇士”称号,杭州见义勇为基金会向其家属颁发了证书和20万元奖金。
6月3日早晨,记者来到吴斌生前居住的楼前,只见送别的花环层层叠叠地摆了30多米,受他救命之恩的乘客分批来到他灵前默哀,无数的民众自发赶来,为英雄送最后一程。
截至6月3日19点30分,新浪微博上关于吴斌的消息已被转发266万余次,网友们纷纷跟帖致敬。
浙江省、杭州市主要领导对吴斌事迹作出批示,并看望慰问他的家人。为表彰吴斌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杭州市文明委授予吴斌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荣誉称号。
艰难的1分16秒
“如果不是吴师傅关键时刻处置得好,车毁人亡的后果真的难以想象。吴师傅真是个好司机,是我们大家的恩人。”66岁的孙锡南是当时吴斌车上的乘客之一。6月2日,他辗转打听到位于杭州市朝晖五区吴斌家的地址,赶来为英雄司机送行。
近两天,已有数百名与吴斌相识、不相识的市民群众,自发前来悼念这位“平民英雄”、“最美司机”。
许多网友看过那段忠实记录吴斌生命最后时刻壮举的视频,忍不住泪落如雨。
5月29日,吴斌驾驶浙A19115大客车从无锡开往杭州,行驶到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车开在最里侧的快车道。从视频画面中可见,高速公路上突然飞来的一个铁块,迎头砸穿大客车前挡风玻璃,然后击中吴斌。一瞬间,吴斌身体强烈一震,本能地用右手捂了一下腹部,左手仍紧握方向盘。随即他的右手又回到档位上,做了一系列规范的停车动作,然后拉起手刹,打开提示紧急情况的双闪灯。他忍痛用1分16秒缓缓停车。等吴斌解开安全带时,神情痛苦,上半身无力地斜倚座椅靠背,但他还是挣扎支撑着站起身,回头说话示意乘客。
来自江苏无锡的乘客韩维春哽咽着回忆当时情景:“我和同事坐在车厢靠后位置,只听见„嘭‟一声响,然后车慢慢停下来。我们还以为是前面的车出事,因为这个车真的停得很稳。”乘客们当时并不知道司机吴斌已受重伤,只见他身上带血、很艰难地站起来,用微弱的声音,一字一字地对乘客说:“不要乱,一个一个下,注意安全,站在路边。”
有乘客马上拨打110,随后赶来的救护车将吴斌就近送往无锡101医院。抢救手术中,医生才发现,巨大的外力冲撞,使吴斌3/4的肝脏破裂,通俗地讲,“几乎整个肝脏都粉碎了”,此外还有三根肋骨骨折、肺部挫伤和肾功能衰竭。此时人们才知道,吴斌是忍受着怎样的身体剧痛,坚持履行作为司机最后的职责。
英雄,走好
“吴斌从2003年进公司担任班车驾驶员起,近10年来已经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30圈,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和乘客投诉。”吴斌的同事感慨。
参与事故处置的无锡市交巡警高速三大队副大队长曹建平说,交警分析这起事故时一致认为,正是吴斌在意外发生后做出的一系列关键动作,保证了全车24名乘客的安全。一名无锡交警在微博上说:“大客车刹车拖印是笔直的,一个肝脏被突然刺破的司机,要用怎样的意志力才能做到这一点啊……我们纪念老吴,纪念他深植在心底的崇高职业道德……”
在各大微博、网络论坛,数百万网民纷纷表达对吴斌及其家人的敬意与祝福。“刚看到坚强司机吴斌的新闻报道,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平时默默无闻,关键时刻坚守岗位的高贵品格让人敬仰!英雄已逝,而您最后一刻的坚持撼动了所有平凡的心灵!”有网友这样留言。
吴斌和妻子原本预订了5月31日去云南丽江的机票,计划已久的旅行好不容易就要成行。结婚18年来,吴斌和妻子还是头一次要到外地游玩,补上迟到多年的蜜月旅行。“我的丈夫,你救了全车的人,你知道吗?你是我们杭州人的骄傲。我的英雄丈夫,你走好。”吴斌的妻子泣不成声。
吴斌的姐姐吴冰心眼角泛着泪:“他一生都很平凡,在最后一刻却做出了伟大的事。”(记者 江南 顾春 吴楠)
第四篇:最美司机-吴斌
“最美司机”-吴斌的评论
1.职业操守的彰显来自对平凡工作的高度负责。监控的视频中,吴斌虽剧痛难忍,但在1分16秒中仍凭
借难以想象的毅力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公共安全的动作,最后还挣扎着站起来对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在高速公路被破窗而入的重铁块砸中,相当于被一颗微型炸弹击中。画面表明,他在这关键时刻所采取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为了保障乘客安全。但他没有紧急刹车或猛打方向盘,如果司机失控,很可能车毁人亡。甚至在完成停车动作后,他还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而此时的他,肋骨已被撞断三根,肝脏因严重破裂“像一座被掏空了的山”。当时,每一秒钟对他对乘客都可谓“生死时速”,他却把生命中最宝贵的1分16秒留给了一车陌生乘客。学习吴斌这种高度负责的职业操守,要求我们越是工作普通岗位平凡,越要尽心尽力、责无旁贷;越是面临家庭、工作、身体上的各种困难时,越不能分心走神,始终保持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越是群众有需求有期盼,越要履行好教育群众、管理群众、服务群众的责任。
职业道德的坚守源自把爱岗敬业当成一种习惯。吴斌1分16秒的感人壮举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期的敬业坚守使然。吴斌的事迹启示我们,具备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就要把事业作为一种追求,把敬业作为一种习惯,在点滴中积累标准,在平凡中保持认真,才能真正做到上级肯定、群众信服,平时过得硬,关键顶得上。正如一位网民评论:只有当敬业成了习惯,深入骨髓,才有可能在生命的最后瞬间爆发出超出想象的能量。
“最美司机”生命最后1分16秒的视频在网上热传。我们看到,人世间延续着最美,充满着温暖。虽然英雄的壮举定格在瞬间,但他们散发的道德光辉却是永恒的;虽然身份和岗位不同,但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却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2.“1分16秒!一段普通客运司机对24条鲜活生命完美交代的辉煌时间;1分16秒,他用一连串动作对我们诠释了生命之责任!当我们被惊心动魄的1分16秒震撼时,被平静稳步的1分16秒感动时,我们更应该记住这位„最美的司机‟。让我们为这位平凡人伟大的司机敬上1分16秒的虔诚祈祷,同时大声告诉他、告诉世界:我们一样会做个好人,开好„人生之车‟!”
3.76秒的时间,对很多人来说太短,但对一个身受重伤的人来说,绝对是难熬的时长。76秒的时间里,他不顾自己的伤痛,忍受着无法形容的痛苦,仍然牢牢地把持住全车人甚至身后高速行驶的其他车辆上乘客的生命罗盘;76秒的时间里,他仿佛未受任何伤害,按照正规的操作程序稳稳当当的将车缓慢减速靠边。他用自己强大的毅力和精湛的驾驶技术,换来乘客的转危为安;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高度的责任心,换来24位乘客的平安。他的举动,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一样,是在治未伤、治未痛,他让全车的乘客免受伤害,让全车的乘客免受痛苦,这是最平凡的伟大。”
4.平凡的岗位坚守爱的阵线就是伟大。人性无所谓地位,无关财富。当吴斌面对自救还是救人的生命抉择时,他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乘客的平安,除了敬仰,除了感谢,除了祝福,希望可以唤醒我们更多人冰封已久的心。
5.“当事故发生的生死一瞬间,吴斌师傅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把客车平稳地停了下来,或许这只是他一个下意识的职业举动,但是支配他做出这个动作的一定是长期养成的职业责任感,也正是这样的一种职业责任感,换来了一车乘客的安全。”
6.吴斌舍己救人的行为是他本能的表现,只有时常帮助别人的人,才能在紧急关头第一时间想到别人。
处处为他人着想其实是一个常态化的动作,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能办到的。”
7.“人在面临死亡时候的选择才是本性的表露。”
8.“何为英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如今的繁华社会中,很多人也许并不追求能够做出惊天地泣鬼
神的历史事件来标榜史册,在他们眼中,平时所该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但当面临危难中的生死抉择时,他们便化身为镇定自若、视死如归、正气凛然、顶天立地的旷世英雄。吴斌那种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力挽狂澜、慷慨就义的精神和行为,彰显的正是一个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谱写出的正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青春凯歌。”
第五篇:最美司机吴斌
新华网杭州6月3日电(记者章苒、周竟)在车速每小时百公里的车内,被飞入车中的5斤重铁块砸中,相当于被一颗微型炸弹击中。
29日,杭州长运公司的司机吴斌正是被这样一块飞入车中的铁块刺入腹部。他临危不惧,忍痛用1分16秒缓缓靠边停车。站起来请乘客报警,并且嘱咐:“别乱跑,注意安全。”
最终,24名乘客无一受伤,48岁的吴斌却伤重不治。
“最美司机”生命最后1分16秒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一位网民评论:只有当敬业成了习惯,深入骨髓,才有可能在生命的最后瞬间爆发出超出想象的能量。“就像被一颗微型炸弹击中”
吴斌是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的快客司机。5月29日中午,他驾驶着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车上有24名乘客。11时40分左右,车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一块大铁片突然从天而降,在击碎挡风玻璃后,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
监控录像记录下短暂而令人震动的画面:被击中时的一瞬间,吴斌看上去很痛苦,本能地用右手捂了一下腹部。但他没有紧急刹车或猛打方向盘,而是强忍着巨痛缓缓减速,拉起手刹,开启双跳灯并打开车门。
“如果司机失控,很可能车毁人亡。”乘客朱来群回忆,当时他正在打瞌睡,被一声巨响惊醒。“车子没有失控,而是稳稳地停了下来。我跑上前去看,司机表情很痛苦,说不出话,腹部在流血。”
接到报警,无锡交巡警支队高速三大队交警赶到现场,将乘客疏散到安全地带。三大队副大队长曹建平见到吴斌时,发现他已经脸色发青,意识陷入模糊。
“一般情况下,客车紧急制动,车辆会失控,乘客会有碰撞伤,而这辆大巴没有一个乘客受伤。”曹建平说。
吴斌随后被送往无锡解放军101医院救治。吴斌的主管医生方征介绍说,吴斌的肝脏因为巨大的撞击,碎裂得非常严重,还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就像被一个微型炸弹击中一样,整个被掏空了。”医生们为吴斌做了两次手术,输血1万多毫交警流着泪做完笔录说“这是一个超人”
6月1日,吴斌的遗体被送回杭州朝晖五区的家中。吴斌的同事、朋友、被救的乘客,还有素不相识的杭州市民甚至外地人纷纷赶来悼念。数百个花圈,上千个鞠躬,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敬意。“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是前来吊唁的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我们当司机的知道,那样快的速度,被那么重的铁片击中,要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稳稳地停车是非常难的。一般的司机可能就直接冲下路基了。”杭州一位客车司机看到吴斌的报道后,特地带着女儿赶到吴斌家吊唁。
朱来群和其他几个乘客得知吴斌去世的消息后也赶来悼念:“我掂量过那铁片,起码有五斤重啊。这两天我总在想象自己坐在驾驶位上受到那样的冲击会是什么感受,真是痛死了。吴师傅是凭着超强的意志救了我们。”
“联系他的伤情,吴斌能够在如此痛苦的情况下完成安全停车,说明他当时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具有非常高的职业素质。”方征说,医生们都十分震惊。给乘客做笔录时,曾处理过无数次交通事故的曹建平忍不住流泪:“大客车刹车拖印是笔直的,一个肝脏被突然刺破的司机,要用怎样的意志力才能做到这一点啊!这是一个超人。”
吴斌的妻子汪丽珍把监控录像看了一遍又一遍,心疼地不停掉眼泪:“我的丈夫,真的很伟大。”
升,但6月1日,他还是失去了年仅48岁的生命
当敬业成为习惯才有可能爆发出超乎想象的能量
吴斌的行为感动了数百万网民,他被称为“最美司机”“超人司机”。“英雄已逝,但您最后一刻的坚持撼动了所有平凡的心灵!”网民“传家保”说。同时,网民们追问,“超人”的意志力从哪里来?
吴斌的同事们说,吴斌的完美表现,是因为在平时他就视手中的方向盘为生命线。“他到公司的10年,已经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30圈,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诉。”同事强成伟说。
妻子汪丽珍说,吴斌十分热爱开车,经常研究驾驶技术。“从1987年开车到现在,无论是开大货车、出租车、公交车还是现在的客车,连小碰撞都没有过,我们平时对他很放心。”
一位网民评论说,只有当敬业成了习惯,深入骨髓,才有可能在生命的最后瞬间爆发出超出想象的能量。因为在他心中,职责就是生命。
很多网民说,吴斌的这些举动之所以能带给大家如此大的震撼,不仅因为他牺牲自己救了24位乘客,更多是因为这样的敬业精神,很多时候已经成为“稀缺品”。
“如果大家能够像这样负责任地对待每一件工作,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很多。”网民们呼吁,把对吴斌的敬佩之情转化到每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