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时间:2019-05-15 01:1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第一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叫冯曼君,是第()号考生,来自西南科技大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下面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板书,四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出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第四版)这本教材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吸收借鉴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密切联系教育实际,在阐明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培养途径和教育方法。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实用性。本节课位于教材的第六章第四节。它是心理学中人的信息加工方面的知识,便于为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信息加工方式,从而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绩。更加理性客观的看待事物。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活动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讲解和相关资料演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转化吸收能力,从看二维的课本文字表述上升到构建三维的立体知识框架。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时的各个思维阶段。

教学难点:弄清楚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和策略。

(二)说教法学法

再说教法学法之前先来对高中生这个群体进行分析:高中生处于学龄晚期,他们的认知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在教学中运用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指导教学,将会使他们能更好的掌握知识规律,高中生个体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了显著的增长,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必花太多时间来注意课堂纪律和指导学生怎样学习,直接通过引出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结构。最终达到自学的能力,为他们进入大学学习打下基础。那么针对以上分析来谈一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相联系,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景中。此方法非常适合用于高中生课堂。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发现法)结合上节课的知识,预习本节课知识,带着问题进课堂。(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演示法)

(2)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能动的学习能力。(反馈法):在讲解提问中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沙漏学习法)让学生学会提取知识重点,这样便于构成知识框架加深记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怎样把书读薄!

(三)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有:教学电脑,投影仪,黑板,纸质小卡片。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课时40分钟):

(1)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约5分钟

.首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概念的形成和掌握》中的有关知识。然后在黑板上写出这堂课的课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提问:“同学们来想一下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哪些上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不仅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产生兴趣。更重要的是上节课中讲到的概念形成和推理知识等对解释这节课中思维的过程有重要铺垫作用。

(2)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解,演示,举例讨论的方式了解什么叫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哪些,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这3部分的学习。——约25分钟

1.将这节课的重点知识从书中提取出来板书到黑板上“什么叫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这样容易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重点,便于学生形成这节课的一个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向同学提问“你们是如何理解这些问题的?”等学生回答后将这些答案从PPT上展示出来逐一讲解:(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映像便于理解和掌握)具体内容如下: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目前我国心理学界比较倾向于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发现问题 明确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发现问题: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实践领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即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它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和前提,并能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历史上许多重大发明和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像科学的星探)

明确问题: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确定问题的范围,明确解决问题方向的过程。(像地产开发商)

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提出假设就是根据已有知识来推测问题成因或解决的可能途径。(像科学的侦查兵)

检验假设:证实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切实可行。(实践出真知)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问题情境 动机水平定势的影响 原型启发 功能固着的影响 个性特点。(理解这些有助于学生调整这些因素保证最佳的思维水平)

问题情境:当人们在活动中遇到某种不清楚、不了解的事情,在用过去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应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问题情境。

动机水平:激励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的强弱。(最佳动机耶克斯─—多德森通过实验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与课题的难度成反比例关系)

定式影响:定势又叫心向,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表现为一个人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习惯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固有的思维模式)

原型启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因受到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的现象叫做原型启发。(某橡胶厂,因受面包放入酵母菌而多孔、松软的启发,制成了泡沫橡胶;苏格兰医生邓禄普在浇花时,由于受手中橡皮管弹性的启发而发明了充气轮胎等等,都是这方面的具体例证。)

功能固着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倾向于将某种功能固定地赋予某一物体。(例如硬币是买东西的,钥匙是开锁的等等)

2.在ppt上展示一个有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例子以便于学生理解。

(比如大家平时做数学证明题时使用的反证法,首先要发现证明的切入点,然后具体分析需要哪些公式来做推理,之后提出假设,最后验证假设,假设成立。问题得到解决)这个例子目的在于说明解决问题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理解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根据对知识的理解来举一些有关这节课知识的具体例子。然后分小组讨论。(高中生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刻了。他们能发现一些主要细节和事物的本质方面,所以让他们自己来举例以考察他们对知识点的本质上的认识。将理论联系到实际。)

3.根据学生举的例子教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想到的这些例子?”“大家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后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不是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通过提问和回答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最快反馈。

4.让学生分组,然后在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上写上自己平时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运用这节课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困难。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选出每组认为最好的最贴切的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讨论。然后由教师作点评。(这样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同时也是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结尾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约7分钟

将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过一遍,然后针对这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作业内容为:“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收集一些科学家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然后自己尝试解决一些目前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该作业有一定的创造性,不局限于课堂上讲的一些例子,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理解力和拓展思维以及创造思维。最后剩3分钟时间留给学生把不理解的知识向我提问。

(四)说板书部

本节课板书共两部分,分为活动板书和固定板书:固定板书为该节课的知识点。活动板书为从知识点牵伸出的细节知识。由结构流程图示构成,这种板书结构适合理论性知识教学。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整体框架。

说课完毕!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二篇: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能--了解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能

第三节了解思维过程

要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该自觉地认清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并且了解提高自己能力应遵循的方法。本节及下一节的重点在于学习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描述人们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时是怎样思考的,这种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起码对我们有以下帮助。

1.当解决问题时,能够自己识别进展到何处。2.能发现一个有条理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处于困境时,能够认清障碍所在。

4.能向别人描述已经完成了什么以及将要完成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难。5.能意识到需要发展什么技能。6.它能帮助我们提高信心。

7.它能促使我们把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减慢下来,这有助于改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并描述它,说起来容易而实际上并不容易,因为: 1.以前没有人要求这样做,这是尚未开发的技能。

2.你可能感到为难,因为当思考某个事物时,你的思想会漫游于各处,无法弄清楚也说不清楚。而专家们是使他们的思想有目的的向各方面探索。

3.人们常担心边想边说,会不会变得说话象傻子一样或者表现很笨。而专家们发现常常看来“笨”的想法最后对解决问题很有用。

4.不知道能用来描述思考活动的一些术语。5.思考过程发生得太快以至于难以描述,你可能认为解决了问题求得了答案就不错了。提高思考的意识程度的重要性并不难理解,问题是要找到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有帮助我们自己训练这方面的能力。我们很自然地想到要从心理学的研究中去寻找。

心理学中有一种“口语记录”的方法,它是让被试者在实验中,将自己思维活动大声说出来,由他人或录音机记录下来,然后分析其思维过程。虽然有人批评这种方法不可靠,但这种批评没有考虑到怎样正确利用口语报告,也没有考虑到口语报告有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类别。我们觉得恰当的借用口语记录方法,可以作为提高思考意识程度的一种比较适用的方法。

因为这方面是新采用的方法,下面介绍一些认知心理学的有关实验,便于读者理解这个方法,以便帮助我们提高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自觉性。

第四节了解思维的方法

为了帮助读者学会意识到并能描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介绍三种方法。

一、寻找伙伴

每一个人找一合作,其中一个充当“讲述人”或问题解答者,另一位充当“倾听者”。运用这个方法,每两个学生试着解决某个简单的问题,一人讲述他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另一人听讲,并鼓励他讲述和尽可能讲准确。这个方法是既有趣又困难的工作。要求两个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发展他们的技能,但是有时有些人利用这个机会聊天,有些人认为这是琐碎的练习没有意义,还有的人误认为只有和智力相同的人合伙才会有收获。

至少预先精选四个简短的问题,两两分组。每两个人中一人解决问题另一人为倾听者,先用第一组问题中的一个问题来进行训练。选一个安静的环境,最好有一个桌子可以并排坐在一起,两人都能看到题目,然后开始训练。这个训练完成后,两个人互换所扮演的角色,即原来充当解决问题的人现在变为倾听者,而原来倾听者现在作为解决问题者,用第一组问题中的另一个问题来进行训练。

第一组问题训练结束后,适当思考总结后,可选第二组的两个问题,再重复上面第一组问题的训练过程。

********* 作为问题解答者

你应该学到这样的技能:当你解决问题时能意识到你在做什么;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能辨别你现在进行到何处;能对别人描述你做了什么以及你在哪里“卡壳”了。要发展这些技能,一个办法是把思维过程放慢下来,并口述或写下你正在做什么;另一个办法是遵照别人给你的一组指导解决一个问题,再辨别哪些指导对你是难处理的。本练习采用前者,无论如何,要请一个伙伴作为你的“镜子”来代替你独自工作,观察你在做什么。你的伙伴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得给你任何暗示,他只帮助你描述你在做什么。

实施细则

1.调整好椅子使你和你的伙伴在桌旁坐得舒适。

2.准备好纸、笔、计算器和其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东西。3.对于你要解决的一些特殊问题,可能要写出解决这类问题的线索。在开始解题之前,你和你的伙伴应该讨论它,你的伙伴可以在解题时提醒你使用这些线索。

4.朗读问题。

5.开始由你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注意是你在解决问题,你的伙伴只是在听你叙述,不是跟你一起解决问题或者帮你解决问题。

6.在同一时刻既要讲又要想不是件容易的事,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很难想出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识,这点不必担心,你想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人在考你或给打分,你和你的伙伴在试在彼此帮忙。

7.你愿意的话,可以特产返回和重复这个问题的任何一个部分,可以用这样的话来表达,如“我给卡住了;最好重新开始”和“让我想一想„„。”

8.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不管它是多么容易解决,即使你认为这是一个三岁小孩都能解决的问题。学习如何弄清楚并且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用一些简单的题目将更容易进行。当人们开始作这些练时,不会很快出现极大的改进,也很难感到自己在进步。为此,当你解决子问题以后,可以记下从你刚刚解决的问题中,你学到了什么?你的伙伴也能在你的记录中,补充一些想法。

**********************

作为倾听者

你扮演一个重要而困难的角色,你是要帮助问题解答者(讲述人)在其解决问题并谈论他的想法的过程中,弄清楚他正在做什么,并且帮助他改进思考的准确性。首先要求你鼓励问题解答人大声地不间断地讲述他正做什么;其次,你应该追踪问题解答者的进展情况,你能明白他在说的事情吧?你能跟得上他的思路吗?你能向其他人叙述他正在想的事情吗?最后,你要帮助他谈谈所运用的思维过程——不论想法多么可笑和不正确,你绝不能笑他;你一定不要批评他和指出他错了。你认为他出错时可以说:“你能不能检查一下?”或“他能肯定吗?”不要对他说应该做什么,不要告诉他你所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实施细则:

1.帮助讲述人(问题解答者)尽快了解你不是“评论员”,而是一个提问者。你可以说:“请讲下去!”或“我不明白你刚才说的,能不能请你解释一下。”“能不能告诉我,你正在想些什么?”“不要担心它听起来怎么样——把你现在的想法说出来就行。”“能不能检查一下?”“你能肯定吗?”“好”“嗯”。

2.你可以再重复告诉讲述人你所起的作用是: ①提醒他谈下去不要中断。

②帮助他提高表达思想的准确程度。③理解和跟上讲述人思考的每一步。

3.别转过脸去试图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靠你去解决问题,然后告诉讲述人他应该做什么。

4.如果发生下列情况,请不要让讲述人讲下去。①你不明白他已经做过的事。②你认为出了错。

如果你认为出了错,要求他“能不能检查一下?”“你能肯定吗?”如果讲述人找不出毛病,不要去改正这个错误,请他再继续进行。

********************** 具体步骤

一个人同意作为问题解答者,而另一个为倾听者,阅读前面关于两个角色各自起什么作用的指导,然后给8分钟。现在问题解答人大声讲述解决所准备的问题的过程。如果在8分钟内没有能够解出,不要烦恼;重新计时做下一个问题。因为可能所出的练习题对问题解答人来说太生疏,对这种训练不合用。

当作完上述工作以后,两个人各自完成个人评价表格,并且对个人评价再谈论5分钟交换意见。评价表格在表1-3中给出。可能作为倾听者有许多困难,他必须抵制试图自己解决该问题的诱惑而去辅导问题解答者。讨论以后,两人应该互换所扮演的角色,结合第一次所得到的经验,再阅读对新角色的指导;然后,对另外的问题再重复上述这个过程,并评价这次任务完成的情况,在表1-3中对评价的要求有简单的介绍,请认真填写。

表1-3 个人评价

作为问题解答者,你自己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例如,由于你放慢了解题的过程,你看到了自己做什么了吗?你常自己检查吗?看看你的工作记录,做了很多事吗?你常常回头想想重新看看问题吗?你能清楚地叙述你解决的是什么?你是不是“希望”你的想法得到预期的结果或实际上检查合格了?这样做有趣吗?你想多练习一下吗?)

作为倾听者,这是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什么是做起来最困难的?关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你学到了什么?问题解答者采用的办法中有没有使你感到惊奇的?当问题解答者卡壳时,他是怎么做的?

贯穿着整个活动的中心是:注意你怎样解决问题,而不是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

到此为止,通过自己的体验可能得到不少收获。然而,根据自己的体验,你再作一些评价,可能使你的收获更明确。表1-4提供你用来辨别你个人的风格和特征。通过表1-4中所给出的六个特征尺度,按照你开始处于0~12的何处来显示你的风格和特征(不是指你想或者你希望的),然后,由你的伙伴通过他标明尺度上合适的位置表示出你个人的风格和特征。你自己思考这两个评价并注意其差别,然后与你的伙伴比较和讨论。当完成这些以后,再看本章的附录。

第三篇:高中数学 算法案例思维过程教案

思维过程

【例1】用“等值算法”求161、253的最大公约数.分析:所谓“等值算法”就是以两个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以差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对于这一对数,再用大数减去小数,用同样的方法一直做下去,直到得到两个相等的数,这个数就是最大公约数.解:253-161=92;161-92=69;92-69=23;69-23=46;46-23=23;即(161,253)→(92,161)→(69,92)→(23,69)→(23,46)→(23,23)所以253和161的最大公约数为23.【例2】求1734,816,1343的最大公约数.分析: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分别是每个数的约数,因此也是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也就是说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其中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第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解法一:等值算法

先求1734和816的最大公约数, 1734-816=918;918-816=102;816-102=714;714-102=612;612-102=510;510-102=408;408-102=306;306-102=204;204-102=102.即(1734,816)→(816,918)→(816,102)→(714,102)→(612,102)→(510,102)→(408,102)→(306,102)→(204,102)→(102,102).所以 1734和816的最大公约数是102, 再求102和1343的最大公约数, 1343-102=1241;1241-102=1139;1139-102=1037;1037-102=935;935-102=833;833-102=731;731-102=629,629-102=527;527-102=425;425-102=323;323-102=221;221-102=119;119-102=17;102-17=85;85-17=68;68-17=51;51-17=34;34-17=17.所以1343与102的最大公约数是17,即 1734,816,1343的最大公约数是17.解法二:辗转相除法

先求1734和816的最大公约数, 1734=816×2+102;816=102×8;所以1734与816的最大公约数为102.再求102与1343的最大公约数, 1343=102×13+17;102=17×6;所以1343与102的最大公约数为17,即1734,816,1343的最大公约数为17.【例3】有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重

413 kg、3 kg、2 kg千克.先要将它们分别641

用心

爱心

专心 全部装入小瓶中,每个小瓶装入液体的重量相同.问:每瓶最多装多少?

分析:根据题意,每个小瓶装的溶液的质量应是三种溶液质量的最大公约数.先求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然后再求这个数与第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125***080==;3==;2==;663644369936******05-=;-=;-=;***636105***51560-=;-=;-=;******301515-=;-=;-=;***6361315即4,3的最大公约数为.643680***01535351520-=;-=;-=;-=;***63636363620***5-=;-=;-=.***6361325即4、3、2的最大公约数是.649365因此每瓶最多装 kg.3665432【例4】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3x+12x+8x-3.5x+7.2x+5x-13在x=6时的值.解:f(x)=(((((3x+12)x+8)x-3.5)x+7.2)x+5)x-13 u0=3;u1=3×6+12=30;u2=u1×6+8=180+8=188;u3=u2×6-3.5=188×6-3.5=1128-3.5=1124.5;u4=u3×6+7.2=1124.5×6+7.2=6747+7.2=6754.2;u5=u4×6+5=6754.2×6+5=40525.2+5=40530.2;u6=u5×6-13=40530.2×6-13=243181.2-13=243168.2.所以f(6)=243168.2.【例5】填空:用冒泡排序法将下列各数排序

12,7,50,18,21,3,6排序时,请你填上第二趟和第四趟的顺序.解:4

12750***2***82***150

解:

用心

爱心

专心 2

12750***2***62*********150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四篇:思维过程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思维过程一 自然灾害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讲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危害、中国的洪涝灾害三个问题,下面逐一分析。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台风气象灾害寒潮暴雨洪涝干旱

3.自然灾害的种类 地震地质灾害火山滑坡、泥石流农业灾害林业灾害

4.比较5种气象灾害

5.比较主要地质灾害

6.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 读图4-32

复杂性 周期性 潜在性 突发性 群发性 多因性

1.阅读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件,体会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2.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地震灾害虽没有旱涝灾害那样频繁,但危害程度不亚于前者。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这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死亡24万多人。

思维过程三 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形成: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

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由于洪水 2 和雨涝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所以通常称为洪涝灾害。

2.阅读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害,了解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的洪涝灾害。

3.阅读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阅读材料:1998年长江流域灾情

1998年洪水灾情的特点是人员伤亡少,经济损失大,堤垸受灾严重。仅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90亿元,其中湖南329亿元,湖北384亿元,江西377亿元。鄱阳湖区受灾面积达44.08万公顷,受灾人口103.9万人。湖北省长江干流844.2千米的河段内,溃口和蓄洪堤垸的土地面积达932平方千米,受灾人口44.6万人,受灾耕地面积5.93万公顷。

历史上,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重灾区有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荆江、汉江中下游和皖北沿江一带。据史料记载,唐代至清代的1300年间,长江流域共发生洪灾223次。其中,唐代发生水灾16次,平均每18年发生一次;宋、元79次,平均每5.2年一次;明清128次,平均每4.2年1次。近代洪灾变得更加频繁。1848~1850年,江、淮流域八省连续三年大水灾。20世纪30年代长江中下游又发生两次特大水灾。1931年发生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灾情遍及川、鄂、湘、赣、皖、苏6省,淹没农田4620万亩,死亡14.5万人。1935年汉江中下游及洞庭湖水系的澧水下游同时发生水灾,受灾农田2264万亩。灾民1000万人,死亡14.2万人。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也发生了多起特大水灾。1954年夏季长江、淮河出现百年罕见的流域性特大洪水。长江干堤和汉江下游堤防决口61处,扒口13处,支堤、民堤决口无数,湖南洞庭湖区900多处圩垸溃决70%。受灾农田共4755万亩,灾民1888万人,灾后疾病流行,死亡3.5万人。此外,京广铁路100天不能正常运行。由于洪涝地区积水时间太久,造成房屋大量倒塌,庄稼大部分绝收,灾后数年方得以恢复。1991年长江中下游洪涝,仅安徽、江苏两省,就有受灾耕地1.5亿亩,死亡1163人,直接经济损失484亿元。1998年夏、秋季中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这场洪水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据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

教师提问:请同学思考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1998年长江流域的灾情”,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1998年长江流域的灾情。

2.洪涝灾害给我们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

3.你的家乡是否发生过洪涝灾害,举例说明洪涝灾害的危害。

4.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地貌特征

(1)洪涝灾害成因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

植被分布人类活动

(2)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

①我国大部分受季风气候影响,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因此我国南方和北方,沿海和内陆,都曾因暴雨酿成过洪涝灾害。

春夏之交,冷暖空气交绥于华南地区,暴雨时常发生7月份,冷暖空气交绥于江淮地区,形成江淮梅在6、雨7、8月份,随着夏季风进一步北移,多雨带移到华

②锋面雨带移动北、东北地区,出现北方盛夏暴雨季节,西南地区受

西南夏季风影响,也降暴雨九月分,由于冷空气势力增强地南下,锋面雨带南撤,导致南方形成暴雨

③在8、9月份,东南沿海常受热带气旋,尤其是台风的影响,形成狂风暴雨。

④我国暴雨具有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的特点,有时还有多个暴雨天气系统叠加,形成特大暴雨。暴雨范围广、历时长、强度大,往往引发特大洪水。近年因气候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灾害。

第五篇:英语写作思维过程模式与写作教学

英语写作思维过程模式与写作教学

【摘 要】语言掌握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写作思维存在着差异。本文首先总结出在整个写作思维过程中不断影响学生的因素,并将其分为三类:外在因素、主体因素和过程因素;然后分析了这三方面对不同年级学生写作思维的影响,研究了相关对策,以探索良好的英语写作思维过程模式。

【关键词】写作 思维过程 差异 模式

写作是一连串的思维过程。学生运用自己的写作数据及写作策略,解决写作过程里不断涌现的困难及障碍,最终形成成品。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师了解学生的写作思维过程,便能综合安排教学活动,对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里遇到的困难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引。这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写作思维模式的创建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增强。

一、写作思维过程模式

我们发现影响学生写作思维过程的因素有三大项:外在因素、主体因素,以及过程因素。外在因素和主体因素是在整个写作思维过程进行期间不断影响学生的因素;过程因素指整个写作思维过程内的每个步骤。

1.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是指存在于学生个体以外,影响其写作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1)写作任务。写作任务包括写作前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写作题目、写作要求、写作时限等。它们影响学生的写作信心,进而影响其写作思维过程。(2)写作环境。写作环境包括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学生间的关系;写作场所的物质条件,命名有没有过噪音,室温是否适当,光线是否充足等。(3)写作成品。写作成品指学生在写作进行期间,文章已完成的部分以及学生最后完成的作品。

2.主体因素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判断思考,以解决写作时出现的问题,比如,如何理解数据,以及如何把新吸收的数据与已有的知识连接等等,这些都和学生写作时的思维运作有关系。这项工作依靠大脑的认识系统运作。按照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划分,大脑的记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这二者互相联系,与写作教学有密切关系。

3.过程因素

过程因素指从学生接到题目到交文的写作阶段出现的影响写作的因素。主要包括写前构思、设计、写作和全文回顾3部分。

二、写作思维过程与有效的写作教学

我们知道,任何成品均是制作过程的产物。有精良的制作过程,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成品。文章是写作过程的最后成品,学生要写出成功的作品,必须经过顺畅而系统化的写作过程。因此,写作老师不可忽视对学生写作思维过程的研究。

通过研究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我们能够在教学中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举例说,写作过程中的转换和修改便可以反映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曾研究学生汉语与英语转换的情况。我们要求学生先用汉语口述作文的内容,然后才写作。通过比较学生的汉语口述内容跟写作内容之间的差别,我们发现如果学生的汉语口述内容跟写作内容相近,表示学生能把汉语思想用英文表达出来;如汉语口述内容完整,但表达却支离破碎,显示这个学生表达能力不足。不过,写作教师面对众多学生,怎样才能找出转换及修改有困难的呢?是否需要每次作文都先让学生用汉语口述作文内容,然后才进行写作呢?当然不一定。教师可以运用上述研究的原理,即时引出学生脑海里的思维,使它们变成教师可见的纸上议定或符号,教师可以帮助那些在转换上有困难的学生。例如老师上写作课里,可以让学生随时发问,提供学生汉语转换英语的材料;另外,也可以学生遇上表达困难时在纸上做一个记录,这些记号表示出学生的困难,待老师批发作文时为学生解答。

目前的写作教学要求学生写出完美的句子。研究显示,由于学生不想因为词的误用、病句等被扣分,遇上有表达困难时往往选择弃而不用,回避不写,或者选择写一些浅显的句子,以避免错误的产生。这样,教师难以诊断学生的写作困难。由此可见,即使学生有满脑子新奇意念,也无法全面表达出来。有些老师常批评学生写作没有新意,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同时,学生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也难以产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小结

学生写作必须经历写作思维过程,作品是思维过程的结果。写作教学的目标如能放在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上,培养他们的兴趣、动机和情感,让他们写作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引发他们充沛的情感,其作品定会让老师耳目一新。

【参考文献】

[1]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2]刘玉萍.激发创新思维――研究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J].山东外语教学,2003(5):74,78.[3]Krashen S D.The Monitor Model for Adult Second Language Performance.In Burt M,Dulay H,Finocchiaro M(Eds.).Viewpoint o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New York: Regents,1977: 152-161.

下载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关注孩子学习向关注思维过程转变

    从关注孩子学习向关注思维过程转变 还要关注孩子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方法、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永葆学习活力的源泉。没有好的方法、习......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教学课程标准》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本节课从学生的生......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主备人:方敏云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学习用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中,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

    解决问题

    旅行社只要点击鼠标,就能轻松租车;今年1月底,400辆全新旅游车投入运营,为旅游车公司化改革平添了一抹亮色;多年来居高的旅游车服务质量投诉率已明显下降„„这一切,得益于海南旅......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1. 一位老红军准备拿出9900元救助失学儿童,他首先拿出了900元救助了2名失学儿童,照这样计算,余下的钱还可以救助多少名失学儿童?2. 小明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外语三科......

    解决问题教案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

    解决问题教案

    一、 师生对话 师:我喜欢的体育运动是打羽毛球,你们喜欢哪些体育运动呢? 生汇报 师:我们有了这些爱好就能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了,希望同学们不要放弃这些爱好,做一个爱运动,爱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