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熔化与凝固》知识点汇总

时间:2019-05-15 01:0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熔化与凝固》知识点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物理下册《熔化与凝固》知识点汇总》。

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下册《熔化与凝固》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熔化与凝固》知识点

汇总

熔化和凝固

一、知识要点

、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2、固体的分类

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和晶体的凝固图像

分析:

AB:固态

B:固液共存D:液态

DE:液态

EF:固液共存FG:固态

该图说明:①该物质是晶体。②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③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

晶体熔化必要条: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有关晶体熔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0

。当温度为790

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0

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0

时,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③鲜鱼保鲜,用00的冰比00的水效果好。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凝固【重点】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

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晶体凝固必要条: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热传递: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热传递的条是要有温度差。

注:热传递必须要有温度差,就像开空调的卧式没有关门,而客厅的“热空气”就传递到卧式,使得卧式的温度上升。所以为了节能,我们开空调时要关好门窗,早上要开窗通风。一,汽化是指物质的状态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

从现象来看,液态是看得见的,而气态是看不见的 汽化进行过程伴随吸热,总体上任何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汽化现象、蒸发的特点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

从发生的条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可言。

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液体蒸发致冷液体蒸发要吸收热量,所以液体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这是因为:液体蒸发从液体中吸热,造成液体温度下降,与周围物体有温度差,液体就从周围物体吸热,所以周围物体放热温度下降,这就是液体蒸发产生致冷作用。

4、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它具有以下特点: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沸腾的条:①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②液体要继续吸热。

第二篇:熔化和凝固_知识点总结

熔化和凝固

一、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3)熔化规律:

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②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FG:固态(放热降温)

该图说明:① 该物质是晶体。② 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③ 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5)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 萘的熔点为80.50

C。当温度为790

C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0

C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

C时,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 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 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

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

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

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

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6)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

C的冰比00

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凝固【重点】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3)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5)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5、热传递: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热传递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注:热传递必须要有温度差,就像开空调的卧式没有关门,而客厅的“热空气”就传递到卧式,使得卧式的温度上升。所以为了节能,我们开空调时要关好门窗,早上要开窗通风。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本文由xhg825628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大理中学八年级物理讲学稿 大理中学八年级物理讲学稿

授课人: 授课人: 班 级: 授课时间: 授课时间: 姓名: 姓名: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3 课时 学习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置测评引入新课: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性质 制成的,把规定为 0℃,把 规定为 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不要碰到容器的,待温 度计的示数后方可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相平。

3、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

4、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相互转化的。(选填 可以或不可以)。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 是 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生日上 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 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 以分为两类:

5、熔化 熔化的定义: 熔化 凝固的定义: 凝固

6、熔化与溶化不同,前者表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后者表示物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探究物质的熔化 特点: 二.探究物质的熔化、凝固特点(齐心协力,共闯难关)探究物质的熔化、凝固特点 1.设计进行实验 设计进行实验:研究蜡和海波(或冰块)的熔化过程。照图4.2-1 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1.设计进行实验 2.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 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 实验数据: 1 时间 min 海波温度 /℃ 石蜡温度 /℃ 0 40 1 42 2 44 3 46 4 48 5 48 6 48 7 48 8 50 9 52 10 54 11 55 40 41 43 45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问题 1: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关系),并结合实验分析,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 开始熔化。给海波加热,当温度上升到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 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 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 ℃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换 句话说: 热量,句话说:海波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熔化过程中 热量,温度保持)。给石蜡加热,换句话说: 给石蜡加热,在整个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换句话说:石蜡没有一定 热量)。,在熔化过程中 热量)。的 问题 2: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这 3 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海波在熔化前温度 石蜡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继续,熔化后温度

自学课本 83-84 页“熔点和凝固点”部分:看完后,先个人总结出晶体、非晶体的特点,常见晶体的沸点、熔点。然后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展示。根据以上实验海波和蜡熔化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点? 有什么相同点? 我们可以把固体 分为和 像海波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的定义 像石蜡这样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的定义 问题 3:晶体在 晶体在 晶体 度叫做 熔点 时的温。晶体 凝固点(没有),),非晶体 凝固点(选填 有 或 没有),非晶体 凝固点。凝固点。有没有确。时的温度叫做。晶体 熔点(没有),),非 熔点(选填 有 或 没有),非

问题 4: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 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 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定的熔点(凝固点)定的熔点(凝固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

,我们可以根据它来鉴定物质。我们可以根据它来鉴定物质

放热),),凝固需要 问题 5:熔化需要 熔化需要(选填 吸热 或 放热),凝固需要

三、反思整合:分析归纳重点知识 2 固体物质分类 吸热与放热 温度变化规律

晶体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熔化、凝固的过程温度不变

非晶体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熔化、凝固时温度也在变化

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

第二课时

1.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 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 25℃; 信息二: ; 信息三:.2.冬天穿棉衣可以有效阻止人体热量向外散发,使人感到暖和,而棉衣自 身并不发热.据说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夹克,其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这种胶囊所含 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温度降低时会结晶,人们穿上它,气温较高时感到凉爽,气温降低时感到温暖.这种服装能够调节温度的原因是什么? 3.如图右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放有冰块,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在烧杯内冰 块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并解释为什么? A.试管内冰块不会熔化 B.试管内冰块会熔化一部分 C.烧杯内水温保持 0℃ D.烧杯内水温高于 0℃ 4.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解释错误原因。物质名称 熔点(℃)固态水银-39 金 1064 铜 1083 钢 1300 钨 3410 固态氢-259 固态氦-272(1)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会熔化;(2)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3)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无法使用;(4)在-265℃时氢气是固态.5.为了研究熔化、凝固现象,小明给某种物质加热,然后再让该物质在空气中冷却,每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下表列出了他的记录数据: 时间(min)温度(℃)时间(min)温度(℃)0 74 13 86 1 76 14 83 2 78 15 81 3 79 16 80 4 80 17 80 5 80 18 80 6 80 19 80 7 80 20 79 8 81 21 78 ;.9 82 22 76 10 84 23 74 „„ „„ „„ „„

由上表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写两种即可):(1)(2)3 6.小玉漫步在雪后的海边,发现道路上的水都结了冰,但海水却没有结冰.她想到水的凝固.点是否与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有关呢?(高/低); 猜想: 含盐越多凝固点越 设计进行实验: 设计进行实验 主要器材和装置:箱门透明的冰箱,三只烧杯,足量水,一些盐,三支温度计.实验步聚:①在杯中装相同质量的水,分别加质量 的盐; ; ②将烧杯置于 ③观察温度计,记录 的温度.含盐量 5% 10% 15% 下表是某组同学记录的数据.凝固点/℃-1-3-6 归纳分析: 归纳分析: 通过分析上述数据,你可初步得出 的结论是:.7.课外知识 人在冰面上为什么容易摔倒 课外知识: 摔倒? 7.课外知识:人在冰面上为什么容易摔倒? 胖胖:老师,运动员为什么在冰面上比在地面上运动更轻松流畅? 老师: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人在刚拖的地板砖上容易滑倒,是因为地板有水; 运动员在冰面上能轻松滑动也是因冰面上有水.胖胖:温度低于 0℃时,冰面上怎么会产生水呢? 老师:你看滑冰运动员脚下穿的是带冰刀的鞋,冰刀作用在冰面上,产生很大压强,使 冰的熔点降低很多,冰刀接触的冰熔化成水,水有利于冰鞋的滑动.雪地上滚雪球越滚越大 也是这个道理.当挤压雪时,因压强增大冰的熔点降低,部分雪熔化;当松开后熔化成的水 迅速凝固,这样循环下去所以雪球越滚越大.胖胖:这个议论使我明白熔点跟压强有关,增大压强可降低熔点.四、达标检测,反馈提升

第三课时

课堂作业 1.用钢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2.在下图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

()

3.水的“自白” :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 体温是 ℃,我正在(填“熔化”或“凝固”).4.在日常生活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的事例有、.5.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 ;下联 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反 映的一个共性是.6.甲、乙两个试管中装有白色粉末状的物质,要判断哪个试管中装的是晶体,哪个试管中装 4 的是非晶体,张海采用如下图装置,对两试管分别加热,并绘制出图像.是晶体,是非晶体(填“甲”或“乙”;)(1)图像中,(2)实验中将试管放人水中加热,它的好处是,为达到这个 目的还应采取的措施有:.7.冬季,菜农贮菜时,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 利用了.高烧的病人常用冰袋降温,这利用了.8.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晚上气温将继续下降,这可急坏了橘子场主,因为严寒的天气可能毁掉 一年的收获.怎么办?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工 人给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降低,水结成了冰,橘子保住了.请你说说农场主这样做的物理原理.9.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加热时间(分)温度(℃)0 64 2 68 4 72 6 76 8 80 10 80 12 80 14 80 16 84 18 88 20 92 22 96 则由上表可知:(1)此物质一定属于 体(填 “非晶体” 或“晶体”;)(2)此物质的熔点是,开始加热 态; 8 分钟时,物质处于(3)在右图中用笔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10.当我们买来冻鱼、冻鸡、冻肉等食品时,为了化开 冰把它放在凉水中浸泡.泡到相当长时间,就会发现冻 鱼外面结了一层冰.当这层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揭掉鱼身的冰层可见到鱼已化冻,有人把 这种现象说成是“冷水拔冰”.请你解释为什么要用冷水而不用热水?

11、固体的分为 和。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

常见物质:海波 冰 奈 松香 玻璃 沥青 食盐 明矾金属

晶 物质举例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过程 凝固过程 熔化条件

五、小 结: 我的收获

非 晶体

(选填有或无)吸收热量,温度 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有或无)吸收热量,温度 放出热量,温度 吸收热量 5 1

第四篇:熔化与凝固教案

《熔化与凝固》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第1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表现的不同特点。能说出几种典型的晶体和非晶体。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能根据有无熔点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能说出硫代硫酸钠和冰的熔点。

2.能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能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能根据液体凝固的特点,大致画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二)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像、利用图像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树立规范实验、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晶体熔化规律,描绘晶体熔化图像。

三、教学难点

1.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描绘晶体熔化图像。

3.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铁架台、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温度计、铁丝、硫代硫酸钠、松香等

六、教学设想

本节内容是物态变化的基础章节之一,而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其物态变化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尽管熔化和凝固现象如此多见,但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的规律,学生并不了解,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学习其他物态变化有迁移作用。本节课课标要求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的熔化过程,归纳固体的熔化规律,能运用相关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生活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学习本节内容所运用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物态变化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本节课中,先让学生说出较多的熔

化和凝固的事例,然后用熔化实验重点探究熔化的规律,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的熔化特点自然地引出晶体和非晶体。教材中有关凝固叙述比较简略,所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出发,推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凝固点和图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PPT3 播放录像:冰山消融

师:在刚才的录像里,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那你知道冰山消融的原因是什么吗? 生:全球气候变暧。

【设计意图】:由录像画面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师:全球气候暖变,使得冰川慢慢在减少,即由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师:同学们还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生:蜡烛在点燃后变成液态。

生:冬天,猪油放在锅里加热就变成了液态。师:物质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吗? 生:能。

师:同学们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生:冬天到了,河面上的水结成冰; 生:点燃的蜡烛熄灭后蜡油又凝固了。

师:你们知道我昨天为什么叫值日生早晨不要拖走廊吗? 生:天气变冷了,拖地面使地面变湿了,水易结冰,容易摔倒。师: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生:物质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也可以由固态变成液态。生: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温度有关。出示PPT4-6 师:你们能用以上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吗?

生:岩石在高温下可以成为液态,而当温度降低时则变成了固态。

师: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设计意图】: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引导他们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能用结论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师: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出示

2.研究固体的熔化过程

实验:(实物投影)

(1)看实验装置,让学生回答需要使用哪些器材,介绍器材的使用方法。

(2)准备两套装置,分别安放在讲台左右两端。一套做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实验,另一套做松香熔化实验。

(3)请两组学生(每组4人),上台实验,并对学生进行分工(报时、搅拌、读数、记录),其它同学注意观察。

出示PPT7提醒实验时应注意:

A.为使试管内固体受热均匀,在烧杯中装一支温度计测量水温,使试管内外的温差不超过5 ℃,并随时搅拌试管中物质。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不要让玻璃泡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固体中。

B.实验中要分工协作;当硫代硫酸钠粉末开始熔化时,要及时搅拌;仔细观察温度与物质的变化情况。

C.观察对硫代硫酸钠及松香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观察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观察熔化时它们的状态及温度;记录实验中的数据;

(学生将所读的数据填在课本的表格中。)

生:给硫代硫酸钠加热,硫代硫酸钠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硫代硫酸钠的温度却保持48℃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生:给松香加热,松香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松香的温度不断上升。师:那硫代硫酸钠和松香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

生:不相同。硫代硫酸钠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松香在熔化时温度在不断上升。师:你认为两者在熔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呢?为什么? 生:吸热,因为整个熔化过程中在不断加热。

【设计意图】:实验前先强调实验器材的使用注意事项,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实验。培养观察实验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学生通过比较两者的实验现象,找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不相同,学习后面学习晶体和非晶体的学习作铺垫。

3.熔化曲线分析 出示PPT8-9 师:看课本图4—3和图4—4;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学生作图,教师巡视。)

一位学生将硫代硫酸钠熔化曲线画在黑板上,再投影数名学生的曲线。

师:大家画的曲线虽不完全一样,但是大致形状如和这位同学接近。为了进一步分析,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思考:

出示PPT10(1)在AB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硫代硫酸钠是什么状态? 温度怎样变化? 生: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硫代硫酸钠是固态,温度升高

师:(2)硫代硫酸钠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开始熔化?哪一点结束熔化? 生:B点开始,C点结束

师:(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硫代硫酸钠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硫代硫酸钠加热? 生: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硫代硫酸钠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硫代硫酸钠的温度保持在48℃左右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硫代硫酸钠加热。

师:(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硫代硫酸钠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生:硫代硫酸钠的状态是液态,硫代硫酸钠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硫代硫酸钠的温度升高。师:那么松香的熔化曲线是怎样的呢? 一位同学画松香的熔化曲线。出示PPT11 师:通过实验对比、图象分析,你能得出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熔化的异同点吗? 生:相同点:都要吸热。

不同点:硫代硫酸钠要达到一定温度后才开始熔化,而且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松香一加热就逐渐变热,再变稀,在熔化的整个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并不存在到达某温度时才开始熔化的情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绘制图像的能力。学生将图像画在黑板上,教师就可以利用此图像来分析图像的特点。有硫代硫酸钠的熔化曲线的详细分析,松香的熔化图像变显得简单了。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图像回答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4.晶体和非晶体

师:也就是说,硫代硫酸钠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松香没有。象硫代硫酸钠这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而象松香这样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除松香外,玻璃、沥青等物质也是非晶体。

出示PPT12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图片。师:那怎样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呢?

生:看是否有熔点。5.熔点表 出示PPT13-15 师:请同学们看——几种物质的熔点表。观察熔点表,你可以从中了解到什么? 生:(1)可以知道某固体的熔点;

(2)金属的熔点一般较高;常温下是气态的物质熔点很低。师:分析熔点表,回答下列问题:

(1)冰的熔点是多少?它表示什么含义?冰在-10℃时是什么状态?温度升高到10℃时是什么状态?

生:冰的熔点是0℃,它表示冰在0℃时熔化,熔化时温度不变。-10℃时是固态、温度升高到10℃时是液态。

师:为什么家庭照明用的白炽灯要选钨丝作为灯丝的材料? 生:钨的熔点为3410℃,熔点高,不易熔化。师: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

生:不能。铝的熔点比铁低,铁还未熔化铝就先熔化了。

师:请结合前面的实验和分析,你认为硫代硫酸钠熔化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生:达到熔点; 生:吸收热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表格、数据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出示PPT16-18 6.凝固

师:实验研究表明: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称为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则没有凝固点。液体在凝固时都会放热。

水的凝固点是多少?它表示什么含义?

生:(1)水的凝固点是0℃,它表示水在0℃时凝固成冰,凝固时温度不变。师:熔化是凝固的逆过程,熔化吸热,那凝固呢? 生:放热。

师:你能根据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的熔化图像画出它们的凝固图像吗?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图。

【设计意图】: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所以由熔化的特点较容易推出凝固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巩固练习

PPT19

(四)、课堂总结

PPT20

(五)、作业

作业本B《第1节 熔化与凝固》

八、板书设计

4.1 熔化与凝固

一、熔化:固体→液体 吸热 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吸收热量。

二、凝固:液体→固体 放热

凝固点: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九、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学习物态变化的基础,因此学生掌握好此节内容有利于学好其他几种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本节课中着重通过实验研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得规律,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熔化图象,并根据它们的图象进行归纳和总结,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时实验要成功。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视频引入,学生有很大的兴趣,立即被视频中所介绍的内容所吸引,同时也在思考冰川骤减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2.实验做得比较成功。以前在做这个实验时,效果不是很好,主要是温度和现象与课本所说的有比较大的出入,因此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找出了原因,因此在这次实验中我特别注意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水浴温度的控制、搅拌,终于在实验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是两组同学上台演示,但实物投影还是较好的将实验现象呈现出来。

3.本节课难点之一是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绘制图像有较大难度,但由于前三章内容的相关练习中多次出现绘制图像,我已讲解过,因此在这节中出现绘制图像时本班学生并不感觉到困难,所以学生能很快地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像。

4.通过实验现象、数据和图像的分析得出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的熔化规律,进而直接指出固体可有根据有无一定的熔化温度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通过对熔点表的学习,学生对晶体有更好的认识,但还需要相关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这部分知识。

这节课也有许多遗憾的地方,如:①由于条件有限,没有让学生分组实验,这样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的培养就少了一次机会。②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所以新课结束后课堂上就没有时间进行练习巩固,效果没有及时反馈,只有通过课外作业来呈现了。

第五篇: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3000

字)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5000荐荐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案物

态例

字)

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3000字)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800字)

下载八年级物理下册《熔化与凝固》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物理下册《熔化与凝固》知识点汇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

    熔化和凝固物理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课标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热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并知道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进一步能运用相关的知识来......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教案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

    初二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温度》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温度》知识点归纳 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

    《熔化与凝固》课堂案例分析

    《熔化与凝固》课堂案例分析 一、把握有效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立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效率最有效的途径。不同的......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熔化和凝固》,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重点难点;四、教法与学法;五、教学程序设计;六、......

    熔化和凝固_教案

    第一节: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初二物理 一、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1、水的三态是什么?铜也有三态吗? 2、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叫做熔化;从______变成______叫做凝 固。 3、在观察熔化现象实验时,熔化图象怎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