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童年
比童年
星期天,我和哥哥在房间里玩。爸爸妈妈在客厅看电视,电视里正播放改革开放新闻纪录片。爸爸妈妈不停的议论把我们吸引过来。电视里正播放着改革开放前老百姓所用的生活用品和家用电器图片。很多东西对我都是那么的好奇、新鲜。当我看到30年前家里所看的电视机是那么的小,而且颜色还是黑白的,但是看电视的却有很多人且全都围在一起很有气氛。于是我就问爸爸:“为什么那么多人围在一起看电视,而不回自己家看呢?”,爸爸说:“小时候,大部分家庭都很贫穷,吃不好,穿不暖,哪有钱去买电视,所以当有一家能买到电视就能把远近的邻居都吸引过来”。他的这番话听起来让我和哥哥感到很不可思议。随着电视节目的不断播放,爸爸妈妈仿佛沉浸在30年前他们小的时候一样,但是脸上却都很幸福。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了解到爸妈小的时候很苦。根本没有什么学习用具,连书包、尺子、衣服等很多都是亲戚朋友用过的,看电视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奢望。家里有台收音机,每天能听到孙敬修爷爷讲故事都很满足。他们小的时候还没有零花钱,如果买东西都要步行到比较远的镇上去。用的玩具大部分都是自制的,什么铁环、木手枪、沙包、布娃娃对我和哥哥来说都是那么陌生。特别是听到妈妈讲她小时候打雪仗、堆雪人的场景。让我和哥哥听得都入迷了。什么时候我才能真正体会到白雪皑皑、天地相连,一群小朋友在互相追赶,热闹非凡……连树枝也被积雪压弯了腰的冬天啊!我真羡慕他们啊!
我们的童年比起爸爸妈妈可是天壤之别,大大不同。每天都无忧无虑的,衣柜里的衣服也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别说电视节目有多么的丰富,就连电脑基本家家户户都有,而且还可上网聊天、查阅资料、购买物品……不用出家门就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东西,真是方便极了。现在的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宽敞明亮,设施齐备的楼房。这样的生活爸爸妈妈小时候真是想都不敢想。
爸爸妈妈说比起他们小时候我和哥哥就像是小皇帝、小公主。的确对我来说我的童年太幸福了,而爸妈的童年虽然苦涩但却充满了快乐。我和哥哥能有现在的生活,都是他们给予我们的。我和哥哥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发奋图强,掌握丰富的知识来奉献社会,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二篇:科比的童年
科比的童年
《科比:黄金年代(1996-2016)》是旅居巴黎的畅销书作家张佳玮撰写的著名篮球明星科比的传记。全书22万字,上百张照片,为读者还原场上场下完整的科比。
1978年8月23日,效力于NBA费城76人、结束了自己第三个NBA赛季的乔·华盛顿·布莱恩特,获得了他第三个孩子:妻子帕梅拉·科克斯·布莱恩特,生过两个女儿后,给了他一个儿子。乔·布莱恩特,绰号Jelly Bean,果冻豆,似乎天生在吃食上格外在意。看着新生的孩子,他却能想入非非,忆起在餐厅吃惯的“神户牛排”。然后,他给孩子起名叫“KOBE”,日本神户。中间名呢?Bean,豆子。Kobe Bean Bryant,科比·宾·布莱恩特。
1978年8月23日生的这个孩子,就这么决定啦!然后,乔·布莱恩特,又得继续考虑生计了。他是地道费城本地人,出生在费城,高中在费城,大学在费城的拉萨勒,1975年他参加NBA选秀,继续在费城打球。他身高206公分,是个左撇子前锋。没有过人的才华,好在有费城人民的爱。
20世纪70年代末,NBA正乱世扰扰。1976年,一向与NBA竞争市场的ABA刚与NBA合并,费城得到了每扣一个篮都能让全场球迷痴狂的大明星朱利叶斯·“J博士”·欧文,乔·布莱恩特也跟着“J博士”,蹭了1977年的总决赛:总决赛六场,布莱恩特打了8分钟。这就算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然后便是无尽的平淡。
那个时代,整个NBA都扰乱着。球员们忙于嗑药、酗酒、给教练打电话捏造逃避训练的借口。20世纪80年代即将拯救NBA的两位超级巨星——“魔术师”约翰逊与拉里·伯德,在1978年秋天还只是大学生。乔·布莱恩特与如今大多数的NBA球员一样,只是NBA这座金字塔的底层劳工。
他不是一个举足轻重、坐在家里便有百万合同上门的明星。即便费城人民把他当本地一宝,他到底还只是筹码、龙套,是老板们签合同时用来平衡交易的边角料。
1979年,乔·布莱恩特带着没满一岁的科比离开费城,去了圣地亚哥快船队。
于是科比的天空,从费城的湿润多云,变成了南加州的明媚阳光。他看到了父亲拍打篮球的模样,听到了篮球击打地板的声音。1982年,布莱恩特举家去了休斯顿,因为乔又在休斯顿火箭继续糊口了。科比尚不理解职业篮球的残忍,只能看到那些优雅的、经过剪裁的镜头。电视镜头中,上世纪70年代末灯光昏暗的NBA球场,飞速奔跑的球员,形形色色的髭须与发型,投篮时手指若拨弦般的划动。即便去到凶悍壮烈、热血沸腾的德克萨斯州,科比却还是会乐于追逐他在南加州的最初爱好:他爱洛杉矶湖人,爱“魔术师”约翰逊。奔放华丽、无所不能的球风,这是他的启蒙与最初的爱。
父亲拍打篮球的声音与他的心跳一起,成为科比最初的旋律。一种说法是,在1983年他5岁时,科比就说:“我会去打NBA!”
也就在那年,他们的故乡费城迎来了76人最后的一个NBA总冠军,而乔·布莱恩特无法为之庆祝:他的NBA生涯结束了。与大多数默默无名的NBA球员一样。
5岁的科比,已经经历了费城、圣地亚哥和休斯顿,因此,他也不介意父亲走得更远。事实上,父亲确实走得很远:乔·布莱恩特带着全家去了意大利的列蒂,一个人口不到5万人的小城,开始在这里打篮球谋生。
科比从3岁开始打篮球。刚到意大利,无法靠语言交流的他,只好跟当地小孩玩篮球,学踢足球。多年之后,他会承认,论足球队,他喜欢AC米兰。他也学会了讲流畅的意大利语。但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他靠篮球说话。在费城,在南加州,到休斯顿,以至于意大利。他还是孩子,却已经惯于离别、到达、融入一种新的生活环境。他习惯了没有朋友的生活。在意大利,他和他的两个姐姐用英语对谈,这是他们保存美国记忆的方式。6岁时,他的意大利语已经听不出美国腔。只是,这一口意大利语并没给他带来多少朋友。
人在意大利,但他的心在美国。他的祖父会为他寄去NBA录像带,他的爱好便是独自看录像,研究篮球。每年夏天,乔·布莱恩特会带科比回美国,参加各式篮球夏令营。于是他的童年略显扭曲:暑假,意大利孩子们玩耍时,科比在美国;平时,科比在意大利,靠篮球说话。他唯一稳定的朋友便是篮球以及祖父隔着大西洋寄来的录像带。他习惯于陪伴父亲与姐姐。他不知道下次迁徙是什么时候。他热爱篮球。他在意大利,一个美国人稀少的国度。于是,他的生活像一块夹心的三明治:他被意大利和美国夹在了中间。他不属于任何一端。美国黑人的血液,意大利的色彩,他自己在沉默中长大。维系他与美国往昔的记忆,只余下篮球。
他看自己父亲的比赛,看意大利人的比赛。他喜欢看意大利米兰奥林匹亚队的8号迈克·丹东尼打球,那是个远射犀利、动作轻盈的后卫,也打过NBA。老布莱恩特打的是前锋,但科比自小喜爱的是后卫:“魔术师”与丹东尼,都是华丽、轻盈、优美如舞蹈的后卫。那时节,科比已知道了,父亲在球场上的华丽表演并非出自热爱。那只是一种有条件的演出,是谋生的方式。在NBA郁郁寡欢的父亲在意大利成为了球星,于是,“砰砰”地拍打篮球声,继续担当科比生命的背景音乐。
9岁时,科比开始和他父亲玩儿一对一,而且观看各种录像资料,听父亲教导如何在比赛中应付各种情况——乔·布莱恩特从来不是个杰出的巨星,但他见识过NBA最顶级的舞台和球员,他的阅历,足够做个好老师。
从10岁开始,科比又能够时常回去故乡了。夏季,飞机穿越云层,降落在费城;他走下飞机,然后坐车去萨尼·希尔篮球训练营。和陌生的孩子们对打时,他带意大利腔的英文有时会遭嘲笑。美国小孩对一切欧洲事物,都有种粗粝的轻蔑。于是,科比索性不开口。每一次他踏入训练营,或微笑,或抿嘴。但大多数时候,他只用球技说话。
1989年,科比跟当时效力波士顿凯尔特人的后卫布莱恩·肖约单挑,还一本正经,觉得自己能打赢一个NBA球员。很多年后,肖会成为科比在NBA的队友。回忆这会时,却只觉得好笑。但肖也注意到了一件事:科比,11岁的科比,在认真地到处找成年人篮球手挑战,打一对一。而且:“他真觉得,自己会赢。1991年,乔·布莱恩特决定结束职业篮球生涯。13岁的科比随父亲回到美国。父亲在意大利辛苦拼争到年近四旬,积下的财富,足够让他衣锦还乡,在费城富人区过上好日子,也支付得起科比在洛马里昂中学的学费(那算本地一所贵族高中)。1992年,14岁的科比开始高中生涯,而不必如其他美国篮球少年那样,经历贫民街区、枪声、大麻贩子、骗子球探和警察。
在洛马里昂高中,科比算个异类:一个178公分高的14岁黑人,说起英文来带意大利腔,一脸欧洲式的沉静。意大利已成往事,美国对他而言却更像夏令营。他早已习惯了没有密友的日子。在他的迁移岁月里,篮球是唯一不会背叛他的朋友。”
第三篇:我与高尔基比童年
我与高尔基比童年
——读《童年》有感
今年的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城市里,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有的时候,我们还在河边抓鱼抓虾的,抓完以后,就在一块空地上把它们给烧了,在烧的过程中,传来一种诱人的香味,恨不得把它们给吃了,但是这些东西却是洗的不干净的,如果它们是干净的话那该多好啊!
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个人一番。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吗?
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第四篇:我与鲁迅比童年
我与鲁迅比童年
鲁迅的童年生活十分美好,有个睡觉会讲美女蛇吃人的故事的长妈妈。还给我买来带图画的“哼经”,长妈妈慈爱、淳朴、宽厚。闰土雪地捕鸟,衍太太圆滑阴诡,看“五猖会”,敬爱的藤野先生,范爱农„„这一系列的故事、人物给作者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写出了童年生活轨迹。
鲁迅的童年十分美好,我的童年也不赖!我的快乐童年有快乐的伙伴、慈爱的爷爷奶奶、美丽的田地„„。至今都令我难以忘怀。
我的童年是在老家江西奶奶家度过的。那里是个美丽的地方,装载着我所有童年美好的回忆。在这个快乐童年中,我有许多快乐的好伙伴,我们最喜爱的就是寒假于暑假的期间。
在暑假,烈日当空,太阳火辣辣的烤着大地,但这热不到辛勤的农民和我们一群调皮的小孩。所以,在暑假大家都是早出晚归,白天家里都是空的,没人。大人们出门,带着斗笠,到了田中,卷起裤脚,在收割,虽辛苦但很快乐。我们小孩子就马上结成队,足包上山,我们也在劳动,我们在摘果子,一边吃一边放在袋子里,每天嘻嘻哈哈真开心!
在寒假,最开心的当然是过年前后几天了,过年前,我跟着大人们上街。一年才上一次街,甭提有多高兴了,上街买了过年要用的物品,我也趁机那平时积攒的钱买点新鲜的玩意。到了除夕,更是兴奋的不得了。大家忙的不亦乐乎,贴春联,放鞭炮做年夜饭,吃年夜饭。处处弥漫着欢笑与香味。夜晚,天空成了烟花小姐的舞台,村里坐着很多的观众。舞会结束后,全家人一起打牌、看春晚、聊天。真是开心啊,接下来几天,拜访亲友、走龙灯。休息几天后,又回到忙碌的季节。
这就是我的童年,不必鲁迅的童年差吧!我的童年是快乐的,我爱我的童年,我心中永远保存着童年美好的回忆。
洪塘中学初一:冯紫薇
第五篇:我和妈妈比童年
我和妈妈比童年
我们的童年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而爸妈的童年则像一瓶醋,酸酸的,苦苦的。而爸妈童年时的照片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那就是我今天要写在这张纸上的。
在柜子里,我意外的发现了一本相册,打开一看,马上映入我眼帘的是张黑白照片,在这模糊照片中能看见一个满脸枯黄,头发杂乱的小女孩,而旁边尽是豆子,麦子,还隐约看见一栋土房,屹立在后,这是一个多么凄凉的童年啊!但是还没想完脑子又冒出一个问题,这女孩是谁呢?童年怎么这么惨?还是去问问妈妈吧,当妈妈就这是她时,我简直不敢相信,妈妈就是照片上那个小女孩吗?她,怎么在这么差的环境里度过美好的童年呢!
马上,我又发现另一本相册,看上去第一感觉就觉得很美,而且是一张彩照。照上展现了一个小女孩活泼可爱,而旁边是绿油油的小草,高耸的楼房,而照片的这个小女孩就是我。想起妈妈儿时的照片,再看看我现在的照片,这真是天壤之别呀!这也就证明我国正在飞速前进。取得更好成就。一张张相片就是我国进展的代表,从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从自行车到小轿车,这就是我国的发展速度。今后,我们国家将更加强大,更加壮丽。
童年是短暂而美好的,当我和妈妈的照片相比时,她的童年是那么的苦,而我们每天都吃的饱饱的,穿得好好的,也说明我们国家在发展。加油吧,祖国!腾飞吧,东方巨龙!
我的烦恼
烦恼啊,我可多了。一有不顺心,我也就感到烦恼。什么才是我最烦恼的问题呢?我始终琢磨不透。
就是那一年夏天,一个宁静的夜晚,家中正在吃饭,借着没水,我又下去解馋了。没一会儿,妈妈便叫我上去,我听了,心想:这回又可以撒撒娇了。于是,我装着生气,甜蜜蜜的等着妈妈来,没想到妈妈一下来就妈了我一顿,我伤心的到楼上吃饭,原以为爸爸这回该安慰安慰我了吧!爸爸一开口就说:“吃得这么少,难怪不长肉!”我看了,只得再盛一些饭,我满脑子都在想,爸爸是我最亲的人,但是他们都不知道我想的是什么,那么还有谁会知道呢?
我们孩子想要的只是父母一点点关爱而已,而他们连这一点都不知道,那又何谈了解,每一次没考好,妈妈就会很很的打我一顿。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会那么关心分数呢?我真烦恼!
我的烦恼多,但是我最痛恨的是那些大人们用打来解决事情的手段,我真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