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像伺候老板一样伺候自己美文
前一阵子一个朋友出书,发了封面设计让我和另外一个朋友看,我们俩看完都不满意,就分别告诉了那个朋友我们的感受,朋友是一个老实又懂事的姑娘,想把设计改一改就行了。我问,实在不行换个设计可好?朋友为难,说这个设计是朋友的朋友,半生不熟的关系,反倒难说。
我想了想,就又写信给她,让她换个角度来想,如果这不是她自己的书,而只是她的工作,是她要对别人负责的作品,她是否会很较真的让那位设计朋友改,甚至干脆换个设计?最后我说,你对自己要公平。
话不知道是不是听进去了,但是最后设计又重新做了两版,的确比原来好了很多。
今天出门办事的时候,我在大风里走着,一直想着这件事,是由于看了另外一个朋友写的年终总结,他说他做杂志的时候,执行力很强,现在自己出来做自己的网站了,反倒执行能力弱了。
我看完很感慨,因为我也有这样的毛病,有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比如说要求人,或者很麻烦,我就退缩了,但是如果这是工作的事,你有责任不得不做,我可能会咬咬牙就去做了,也不怕丢脸什么的,最后常常也办成了,而且还经常超水平发挥。
相反如果是自己的事,没有规定,激励,或者不安,很多时候就怂了,算了。花公司的钱,会担心被老总说太浪费,所以在外面可以斤斤计较地讲价,如果是花自己的钱,就怎么也抹不开面儿,可能多花几个钱也就算了。
另一方面,你跟老板没得商量,跟自己可以商量,找借口,打马虎眼的自己糊弄自己,所以就经常跟自己妥协。而那些最后成功的人,我发现大多数都是自己就能拼命折腾,不需要别人去推动的人。其实他们很多人论才能机会也未必都比你好,可是为什么人家就能成功呢?这个态度的差异,大概也很关键吧。
我发现我自己这个思维习惯后,觉得很有意思,我不大好说它是怎么形成的:一是我猜那大概是源于我的父母,他们是那种集体的事都是天大的事,自己的事都能克服的父母;二是我猜想中国人里我这样的可能也不在少数,因为从小受的是集体主义教育,所以对自我的认知、要求,总还是觉得是一件有点不好意思的事儿。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无论如何不能耽误工作,或者工作的事最重要之类的教育,比如我总看黄佟佟老师在微博上宣传自己的书,有些人就表示对她不满意。我想这些人可能是因为那种传统的价值观,觉得凡是这种“我的”事,都是一个人的“私心”,就应该藏着掖着,不好意思跟别人提才对,所以他们一看到别人坦坦荡荡的宣传自己,就觉得颇不顺眼。
我猜想,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可能对自己也不是很公平,因此觉得别人也应该这样。可是别人没有这样做,所以他们看到后不是取消关注了事,而是感到很生气。
正是这种氛围,一代一代的教育着孩子长大,慢慢地形成了一种对待自我,反倒是不那么公平的态度,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个朋友。我有一种感觉,如果那只是她的一份工作,她会公事公办,绝不至于感到为难的。要知道,当年她可是曾经为了一篇稿子揪着我改三遍,改到我抓狂,到她满意为止的认真的人啊。
虽然不至于只顾自己,不顾工作不顾及别人,但至少换个角度,应该是就事论事,该怎样就怎样,对别人都能好,都能认真负责不怕麻烦,对自己的事起码也应该这样。但这么长时间,我竟然对自己如此的不公平,并没有拿出全力来理直气壮地追求自我,这个发现也让我非常吃惊,如果你自己都拿自己当后娘养的,你又怎么能怪别人呢?我把我的发现翻来覆去地想了几遍后,彻彻底底下了一个决心。从今以后,我要把自己的事当成公事来办,用工作的劲头和态度去办自己的事,对自己要公平,要像伺候老板一样伺候自己!
第二篇:古代皇后如何伺候老公?
古代皇后如何伺候老公?
古代皇后如何伺候老公?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这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春宵一刻值千金”,对于普天之下寻常的黎民百姓是如此,而对于那些“一朝选入君王侧”皇后嫔妃也概莫能外。尤其是那些入选为正宫的皇后,更是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婚时刻的洞房花烛之夜。
古代皇帝大都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是,皇帝一般一生也只能结一次婚,此即所谓“大婚”。不过也有例外,如果哪位皇后被废了,皇帝就还有可能再来一次大婚的机会。也就是说另有一位美丽女子就要欢度皇宫大内新婚的洞房之夜。
如清顺治皇帝福临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因“与朕志意不和”,便被降为了静妃,于是,另一个女人便走入了洞房,这第二位女人就是孝惠皇后。除了皇后外,后宫的嫔妃再多,也难享受大婚的排场。顺治时的董鄂妃,虽然宠冠后宫,但是也只能悄悄地被“迎接”进宫,而不是“迎娶”进宫,连册封都不敢逾制,册封时“不设卤簿,不奏乐,王、贝勒、贝子、公等,不次朝贺礼”。所以,皇帝的后宫的嫔妃,除了皇后这位正妻外,其他都是不需要大婚的妾室。
一个美丽的女人进入皇帝的后宫而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与民间百姓结婚在程序上大体相同,一般也要遵守《礼记》中约定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不同的是,皇家的大婚仪式更为隆重和讲究。被选上皇后的女方,也能接到皇帝派人送来彩礼,但皇帝绝不会亲自去迎亲,而是让皇后的娘家人隆重地送上门。
皇帝彩礼对皇后的娘家人来说,是一份真正的厚礼。如在汉代,仅黄金就要送万斤以上。东汉时权臣梁冀的女儿被选上皇后时,汉桓帝刘志“聘黄金二万斤,纳采鴈璧乘马束帛,一如旧典”,礼金翻了一倍。实际上,在完成“六礼”的每一个过程中,皇帝家都要送彩礼。皇帝即便想多结几次,也是不是那么随便的,要花大价钱的。
皇后与皇帝结婚时也要进“洞房”,但与民间洞房的习俗不一样,皇后与皇帝结婚的洞房并不在皇帝自己原来的寝宫内,也没有固定的洞房,一般都把举行仪式的地方当作大婚之夜的洞房。
明清两朝皇帝结婚一般在坤宁宫举行。坤宁宫是皇宫中后三宫的第三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将东面两间设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西面五间则改为祭祀萨满教的神堂。清朝皇帝大婚迎娶皇后的礼仪相当隆重,也极为讲究。新皇后要从大清门被抬进来,经天安门、午门,直至后宫。而一般妃嫔进宫,只能走紫禁城后门神武门。
晚清母仪天下的慈禧太后,也未能从大清门走进来,这成了她一生中心头的痛。慈禧当初仅是嫔妃,公元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先称贵人,后号懿贵人,因得咸丰皇帝宠幸,公元1854年进封为懿嫔。虽然母以子贵,亲儿子载淳后来做了皇帝,但也改不变了她与咸丰皇帝那段的婚史。所以,后来,儿媳妇阿鲁特氏,也就是同治皇帝的皇后,仅仅是“奴才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的一句话,便惹恼了慈禧太后。同治皇帝死后不久,慈禧便逼她自杀殉葬。
皇后与皇帝的洞房比寻常百姓家的要高档豪华多了,但也不能免贴红双喜、喜庆对联的习俗。洞房的主题也是大红色,形成红光映辉,喜气盈盈的气氛。床前会挂“百子帐”,铺上会放“百子被”,就是绣了一百个神态各异小孩子的帐子和被子;床头悬挂大红缎绣龙凤双喜的床幔,帝王之家也希望“多子多福”。隋唐时,皇宫大内的洞房不仅要铺设地毯,而且要设置多重屏障,龙凤大喜床的四周有布幔,可见,当时皇宫洞房的私密性很好。
在清朝,洞房一般设在坤宁宫的东暖阁,墙壁都是用红漆及银殊桐油髹饰的。洞房门前吊着一盏双喜字大宫灯,鎏金色的大红门上有粘金沥粉的双喜字,门的上方为一草书的大“寿”字,门旁墙上一长幅对联直落地面。从坤宁宫正门进入东暖阁的门口,以及洞房外东侧过道里各竖立一座大红镶金色木影壁,乃取帝后合卺和“开门见喜”之意。
洞房内金玉珍宝,富丽堂皇。东暖阁为敞两间,东面靠北墙为皇帝宝座,右手边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玉如意一柄。前檐通连大炕一座,炕两边为紫檀雕龙凤,炕几上有瓷瓶、宝器等陈设,炕前左边长几上陈设一对双喜桌灯。东暖阁内西北角安放龙凤喜床,喜床上铺着厚厚实实的红缎龙凤双喜字大炕褥,床上用品有明黄缎和朱红彩缎的喜被、喜枕,其图案优美,绣工精细,富贵无比。床里墙上挂有一幅喜庆对联,正中是一幅牡丹花卉图,靠墙放着一对百宝如意柜。现在故宫开放了,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看这间皇帝的洞房。
皇后与皇帝的大婚自然没有闹洞房的规矩,但礼节是少不了的。那皇后与皇帝入洞房后,首先要做什么?在民间,新郎新娘一入洞房可能就急不可耐地上床了。皇后与皇帝可不行,得把全套的活动进行完毕才能共度春宵。
据《新唐书·礼乐志八》卷十八“皇帝纳皇后”条款的记载,唐帝、后的大婚相当复杂,入洞房后先要祭拜神灵,向天、地、祖宗表达敬意。实际上,这种祭拜活动在进洞房前就开始祭了,要入同牢席,婚后数天也都要进行不同性质的祭拜活动。在新房东房间的西窗下设有餐桌,桌前列有像征夫妻同席宴餐的豆、笾、簋、篮、俎,这意思与民间“以后吃一锅饭”是一个意思。进入洞房后的祭拜活动在行合卺礼前进行,是夫妻俩一起祭。这每祭一次,新人便要一起吃一次饭,这样真的到了上床前肚子也饱了,不至于食色两饥了。因为饮了点酒,还可以把双方的情趣调节到位,也算是上床前的一种调情手段。
所谓的“合卺礼”,就是民间所谓的“喝交杯酒”。“合卺”,本意是把剖开的瓠合为一体,古时多用之盛酒。把帝、后各自瓠内的酒掺和到一起,共饮,即是“合卺”。这种交杯酒可不是现代婚礼上互饮对方的酒杯,而是各自喝掺到一起的酒,现在的喝交杯酒形式应该是闹新房的产物。
当然,行合卺礼后,就是喝了交杯酒后,下面该上床了。但是皇帝当新郎官,那床可不能随随便便就上的,要分先后顺序的。唐朝皇帝纳皇后入洞房是这样上床的:尚仪北面跪,奏称:“礼毕,兴。”帝、后俱兴。尚宫引皇帝入东房,释冕服,御常服;尚宫引皇后入幄,脱服。尚宫引皇帝入。尚食彻馔,设于东房,如初。皇后从者馂皇帝之馔,皇帝侍者馂皇后之馔。
皇宫的洞房之夜,新婚的皇后与皇帝喝了交杯酒后,皇帝被侍寝的宫人带到房间,脱下冕服,换上便衣;而皇后先被宫人引入帐内,宫人先将她的礼服脱了,这才把着便衣的皇帝引入内,与皇后睡到一张床上,共度花烛良宵。
在清朝,皇帝大婚入洞房上床前讲究更多。清皇是满族,信奉萨满教,但祭拜神灵也是少不了的,如还要跨火盆什么的。上床前要到洞房西旁的神堂祭拜神灵。祭祀仪式,由一名萨满老婆子主持。
皇后入洞房不久,皇帝亦身穿龙袍吉服,由近支亲王从乾清宫伴送至坤宁宫。揭去皇后头上盖巾后,皇帝与皇后同坐龙凤喜床上,内务府女官在床上放置铜盆,以圆盒盛“子孙饽饽”恭献。这“子孙饽饽”是一种面食,就是一种特制的小水饺。然后设坐褥和宴桌,公主、女官恭请帝、后相对而坐,由福晋四人恭侍合卺宴。合卺宴上,帝、后对饮交杯酒。这时殿外窗前,有结发侍卫夫妇用满语唱《交祝歌》。合卺礼成,然后坐帐。晚上,内务府女官、福晋等侍候帝、后吃长寿面。面吃完了,皇后按规矩先脱光衣服上床,然后皇帝再脱衣上床,这样皇后与皇帝才能开始享受男女的鱼水之欢。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早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此乃人生四大乐事也。但对皇后而言,大婚往往是一种政治婚姻,有时很痛苦,也很无奈,难以体会到洞房花烛之夜的鱼水之欢。皇后与皇帝平日并不住在一起,大婚后的一段时间可天天晚上住在一起,同床共眠。如清宫有规定,大婚后皇帝皇后在坤宁宫东暖阁住满一个月,然后各人就要回到各自的寝宫。但清代的皇帝中真正住满一月的只有康熙皇帝一人。同治皇帝只住了两天,光绪皇帝也不过住了六天,而末代皇帝宣统溥仪的大婚是在退位后才举行的,不过也与其他的皇帝隆重的大婚无异,但他当晚便移居养心殿的体顺堂,感觉在洞房不习惯不舒服,致使两位同入洞房的新娘子一整夜都没能和溥仪上床。
在清代诸位皇后中,在洞房最难过的当是光绪的隆裕皇后。光绪皇帝在洞房内心事重重,根本不想与自己的表姐隆裕皇后上床。最后他趴在隆裕皇后的怀里号啕大哭,表示只能永远敬重她,大婚以后好长时间光绪不跟隆裕皇后同床。原来光绪最爱的是珍妃,但慈禧却逼着他娶了表姐。隆裕皇后无疑是这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第三篇:《腹黑老公难伺候》的读后感
《腹黑老公难伺候》是言情小说....哈哈~
这篇还是比较不错的,自始至终都是喜气洋洋的,偶尔来点儿小紧张.女主角“夏希”,“顾小曼”,男主角“季皓轩”,“安逸辰”.故事情节比较奇葩..,挺狗血.这种事情也就是在小说电视里才会出现,现实生活里哪会有这么胆大还好心的姑娘,真碰见了早吓的撒腿跑了.夏希是个公司里的小职员,很不幸的偶发善心,把一个频临死亡的杀手拎回家了,这个杀手醒了之后就厚颜无耻的赖在夏希家里不走了,美其名曰“养伤”,夏希倒是既不生气也没报警...可是随着时间以及俩人之间发生的种种,夏希发现自己慢慢的开始在意并且在乎这个人了.....后来的后来,这个人竟然是一家集团公司的总裁,就是拿着好几千万当零花钱的那种,年轻有为,长相还超帅,然后....然后就结婚了.夏希和季皓轩是一对儿,被夏希发善心拎回家的那个杀手自然就是季皓轩了.从字里行间看到夏希的一些小幸福,我也会情不自禁的笑,也挺羡慕夏希.至于另一对儿顾小曼和安逸辰...不知道怎么形容,反正这俩人都是某个领域里的巅峰人士.既狗血又奇葩.结局皆大欢喜,哈哈,挺好..
第四篇:你是难伺候的人吗美文摘抄
初到单位,感觉吴军这人很热情,对我这个新人嘘寒问暖,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令我感到不解的是,吴军在单位人缘不好。这从外出吃午饭就能看出来,我们部门十多位同事,都是三三两两结伙一起去,吴军只有我这个新人陪他。
有一天,在吃饭时,吴军给我提建议说:“今天开会你怎么没有发言?新人要勇于表现自己,让领导和同事更快地认识到你的能力。以后要敢发言。”我点点头,并对他的建议表示感谢。一周后的例会,因为我听了吴军的建议,提前做了准备,在会议上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领导当众表扬我,夸我有想法。没想到中午吃饭时,吴军说:“老员工都说得不多,你一个新人,今天发言太积极了,话太多了,有出风头的嫌疑,容易招老员工打压。”我听后,觉得很别扭。我不发言,他说我不敢表现;我发言,他又说我说得太多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单位有位老同事,是我的老乡,平时也谈得来。我问他:“今天开会,我发言是不是太积极了,有点出风头、爱表现的嫌疑?”老乡说:“你怎么会这么想?今天你说得挺好,我们中午吃饭时还夸你呢。”我把吴军对我说的话转述了一遍。老乡说:“听他的你怎么做都不是。这个世界,能让他满意的人估计还没出生。”我对老乡的话有点认同,但并没有因此对吴军产生看法,也没有疏远他。让我下决心疏远他是因为另外一件事情。我们部门的徐文辉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平时省吃俭用。吴军说他:“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也不能太抠啊,毕竟还挣着工资呢。平时大家都相互请吃饭,他怕花钱,几乎不参与。”有一次,徐文辉谈成一笔业务,拿了不少提成,他请我们部门的全体同事撮了一顿,花了一千多元。吴军这回不说徐文辉抠了,而是说:“家里条件不好,还大吃大喝,花那么多钱,真是败家,不知道节俭一些。”听完这句话,当时我就决定远离他。这样的人你怎么做,在他看来都不对。不是因为别人有错,而是他压根都不打算认为别人对。
看谁都不顺眼,别人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也不对。这样的人就是难伺候的人,也就是难相处的人。因为你做什么,怎么做在他眼里都不对。你怎么做,他都能找到理由批评你。和这样的人交往你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是好。所以,惹不起躲得起,谁愿意给自己找别扭呢?
有一次,吴军中午加班,请同事李冉给他带饭回来。李冉从麦当劳带饭回来,对吴军说:“不好意思,香辣鸡腿堡没了,我就给你带了牛肉汉堡。”吴军就嚷嚷:“我让你带香辣鸡腿堡,没了你给我打个电话啊。”李冉说:“我这不没带手机吗?”吴军不依不饶:“没有你可以不买,也别买我不爱吃的。”李冉听完,一把抓过汉堡说:“这算我自己买的,反正你也没给钱,你想吃什么自己买去。”经过这件事后,李冉就疏远了吴军。
难伺候的人说到底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凡事只求自己顺心顺意,希望别人事事都顺着自己的心意去做,根本就不考虑别人的心情。而且他们的眼光还极其挑剔,别人哪怕做得再好,他总能找到别人的毛病,对别人指责批评。这样的人是不会受人欢迎的,别人不是对你敬而远之,而是恶而远之。
第五篇:像春天一样活着美文摘抄
人,应该像春天一样活着。
像春天一样,我们要对生活充满激情。只有对生活充满激情,我们才会用阳光般的温暖,去融化冷漠的雪垛,去融化冷漠的坚冰。让雪垛融化成清澈的溪流,滋润隔膜的心田;让坚冰融化成澎湃的波浪,拍打起振作的眼神。我们要用春天的激情,氤氲出诗的韵脚,飞翔起美妙动听的歌声;我们要用春天的激情,将远山渲染成一个个生动的音符,让阳光谱成天地间最美的旋律。
像春天一样,我们要学会创新。要在荒芜中播下嫩绿,要在沙漠中育出花朵,要把一块块田野变成希望的帆船,要把一片片寂寞变成梦的庄园。要在空旷中开辟出繁茂,要在荒凉中开辟出昌盛。站在历史的峰峦上,让今天从思索中腾空而出,变成一只矫健的雄鹰,让开拓变成它的翅膀,让明天变成它的眼睛,让长风变成它的呼吸,让无限变成它的天空。
像春天一样,我们要潇洒地对待生命。不要再悲观地嗟叹落叶,不要再忧郁地怨怒霜冰,不要再坐在寒冷的屋里叹息,不要再躲在泪水中无声追忆。该忘记的就果断忘记,该记住的就深深地刻进记忆。走出孤独。走出忧郁,走出自我。像春风一样,去踏青,去爬山,去采集鲜花,去唱歌野炊,去拧一管柳笛,在燕子拐弯的地方,吹响绿色的音符,去看一棵芦芽,在露的梦里,一节一节地向太阳攀升,去河边听阳光撕裂冰的声音,去花园看花蕾轻启芳唇吐露满怀芬芳的情韵。去想去的地方,去想看的地方,去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地方,自由得像呼啸的风,轻松得像飘逸的云。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尘世的烦恼,在真正属于自己的时空中,我们和春天一样,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像春天一样,我们要有开放的胸襟。打开门窗,打开冰雪的篱笆,打开冷漠的禁锢。该吐绿的就尽情吐绿,该开花的就尽情开花。让蝶去捎信,让蜂去传媒。让风将树吹绿,摇起青春的旗帜,让雷将天空擂响,通告开拓的宣言,让涨潮的河流,鼓荡起一往直前的涛声……
像春天一样,我们自信而满怀希望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