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美文摘抄

时间:2019-05-15 12:0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白美文摘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白美文摘抄》。

第一篇:留白美文摘抄

小时候跟爷爷在乡下生活,我最喜欢跟爷爷去刨花生和红薯,刨出来就能吃,还特别有成就感。“看,爷爷,我刨的红薯比您的大!我这一兜花生比您的多。”听我说完,爷爷总是捋着胡子笑着说:“还是我孙子有本事。”

我们收过后,过几天,总有老人小孩去我们家地里再“溜”一遍,竹篮里也是满满当当的。我很不服气,我们家种的,你们凭什么?我便想去说道说道。爷爷忙拦住,教导我说:“我们要收的,已经收了,漏了的留在地里不是白糟蹋了,人家捡去有啥不好?咱只管收的,别管丢的。”爷爷总是这样,遇事,总是捋着胡子呵呵一笑:“好说,好说。”村里有个家长里短的纠纷,都请他去主持公道。

后来我读了大学,就留在了城里,做人事管理的工作,其内容主要是对人员业绩的考核,分总量控制、过程控制、时段控制、督促、检查、落实等,环环相扣。我有一个同学,一毕业就创业当了老板,如今手下也有二三十名员工了,就把我这一套搬了去。

我原想他们公司人少,用上这套管理表格,肯定能搞得清清爽爽,谁想他用了一个月就鸣锣收金了。他说:“你那考核就是计算器,太细了,很多时候没那个必要,人的士气都算没了。”

我听了后觉得有点儿奇怪。一天同我们单位工程师聊天,他说:“这和看房子一样,你只注意墙和地板这些实的,其实我们用的是空间。”这让我想起老子的一句话:“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意思是三十根辐条加一个孔洞组成一个轮子,但最关键的是中心那个孔。书法中有种说法叫“计白当黑”,就是说,黑处理得是否得当,要从留白处看,并不一定是要盯住黑色线条。还有如中国国画《水牛》,一头牛,一株垂柳,几只小鸟,水一笔不着,一片空白,可它早已画在你心里了。

留白就是留有余地。留白看上去什么都没有,其实它非常丰富,是事物的另一面,以反衬的形式透出另一面。这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它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可惜我以前不懂。

第二篇:为人生留白美文摘抄

友人送我一张国画。我不懂国画,看不出什么门道,只觉得一张纸都画满了,没有什么空白,忽然想到,这可能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缺少“留白”吧!据说在书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中都讲究“留白”。书画有“计白当墨”的表现手法,诗歌有“意境在诗外”的表达艺术,音乐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余韵回味。艺术家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在于求其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留白”艺术也反映在生活当中。我去一位友人家里做客,房屋不错,房间也不小,只是家具摆设太多,墙上又挂满字画,给人以压抑的感觉,想来就是过分拥挤,在陈设布置上缺少“留白”。我去年冬天赴美国转了一圈,从东部到西部,跑了不少地方,和友人议论,印象最不好的地方是哪里?是纽约。因为那里有太多的高楼大厦,抬头望去,天空太小,令人压抑。这不也是在城市建筑格局上缺少“留白”吗?

其实,“留白”不仅仅是艺术和生活的境界,更应该成为生命的境界。生命不能安排得太满,生命不能没有空白。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学龄前期、青少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学龄前期姑且不论,青少年期要读书,中年期要创业,“留白”自然不会太多,但到老年期则应该给自己多些“留白”,让自己真正感悟生命的价值,享受生活的美好。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渡边茂曾提出学习3万天的理论,说人生从1岁到27岁这1万天,为成长修业时期,学习基础知识,适应社会。从27岁到54岁这1万天,为不断整理和积累知识的时期。从54岁到81岁这1万天,为充实自己的时期,踏入圆熟人生,进行思考总结。这“思考总结”说的就是寻求人生的“留白”。

无独有偶,据说印度学者将人生分为4个时期,第1个25年接受教育,第2个25年成家立业,第3个25年回报社会,第4个25年归隐山林。这第4个25年就是彻头彻尾的“留白”时期。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得到一张托尔斯泰晚年独自出行的照片。凝视着这张照片,令人怦然心动。从过去到现在,不知有多少人读过这位大师的作品,然而有谁能触摸到他的内心世界呢?正像这张照片所暗示的,他背负行囊,手持木杖,走在弯曲的小径上,目光是孤独的,身影也是孤独的。感受到世人无法感受的世界时,他才成为一名大师;同时,他也开始了自己的精神流放,寻求生命最后的空白。

我的这些感受,来自于他人,更源于自身。我离开工作岗位近10年来,离休未休,难觅“留白”。我的一位同龄老友,抠了多半辈子文史资料,前年匆匆弃世而去,终其一生没有享受生命的“留白”。我怀念他,也为他的老年人生感到悲哀。至于有些领导同志,退下来仍忙着参加这样那样的社会活动,“自以心为形役”,直到生命的终了,更是一种悲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终生奋斗不息的人们的写照与赞美。可我们毕竟是活生生的人,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哭能笑能让生活绚丽多彩的人,总不能奔波一生不为自己留一点生命的空白呀!我们的大半生营营役役,为养儿育女,为职称,为房子,为许许多多不可回避的事务奔走劳碌,生命早已被瓜分得支离破碎了。步入老年,我们要为自己保留一份空白时间,让在俗世中蒙尘的心灵得以净化,让疲惫的身体得以休憩和修复。

给人生“留白”,是为了解开名缰利锁,让生命不再有所羁绊;给人生“留白”,是为了让生命在自我关照中享受从容的滋养;给人生“留白”,是为了拉长生命之弦时不至于让它绷断。由此看来,人生“留白”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悠然,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和哲学。

这样看来,我要下决心为自己唯一的生命“留白”!

第三篇:有留白,方圆满美文

因为是早饭吃太饱的缘故,午饭就没了食欲,随随便便吃上几口一餐饭就打发了。想来古人有先见之明,《海公大红袍全传》里,海瑞说过一句很应景的话,大意是:饭不能吃得太饱,尤其不能“饥食过饱”,吃太饱容易碍事,而且对身体不好。这么明理的话,可惜我总是事后才想起。回想以前逛小吃街、美食街,常常因为一开始吃得太多,后继乏力,真正碰到想吃的了,就再也吃不下了。

水满则溢,腹满则撑。很多事情,原不能做得太过。这就有点像国画里面的留白。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间。留白之处,常用来表现画中需要的水、云雾、风等景象,又或者用诗词、印章等进行补白,这种技法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比直接用颜色渲染来得含蓄,而且画面结构也更加协调,可以减少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

人的视线终是有限,画卷的长宽也有限,一米宽就是一米宽,十米宽也就十米宽,但是如果能在画纸上留白留得恰到好处,反而能跳出三尺画卷,把赏画人带到更深远的地方,起到“无声胜有声,无物胜有物”的效果。就像齐白石的《十里蛙声出山泉》,画面上没有一只蛙,但我们分明觉得“蛙声一片”。改一句歌词形容,这里的满不是满,这里的缺不是缺。

其实,我们国人对留白的艺术向来是很看重的,从“适可而止”和“过犹不及”两个词语可见一斑。在备受推崇的茶文化中,也有“酒满敬客,茶满欺客”的说法。“从来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因为酒凉茶热,太满了,不好端。茶倒七分满,象征着越喝越有,意在留客,而且不容易烫手。同样的表述在现代大家的笔下也时有出现。

中午忙里偷闲,读了两篇林语堂的文章,一句“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让人拍案叫绝。寥寥数语,说得形象至极,简直能跑到人心里去。它的寓意与留白相仿,大抵告诉我们凡事讲究一个度,不是越满越好,因为太满很难再装下其它东西。古语有云,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只有适度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把握分寸和尺度便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容易像西方寓言故事里那只吃葡萄的狐狸,虽然饱了口福,但要等饿瘦了才能从葡萄园出来,是得是失还真不好说。

很多年前,我曾看过一则关于李连杰的访谈,里面有一个比喻给我的印象很深,大意是说做人就跟打拳一样,力道不可用尽,打得出去收得回来,才算是真正的高手。生活里,做事不可太过,说话不可太绝,如此才有转圜的余地。

为人处世,本就与画画、喝茶无二。留点空白,才有想象无限;留点余韵,才能回味无穷。这就好像过日子,与自己所爱的人,相亲相爱之余,留一点点情调以为生活的调味品,可作如梭岁月里绵长的告白,亦可使我们的人生愈渐圆满。

第四篇:人生需要留白的布局美文

即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一眼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

西洋画,满;中国画,空。

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

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

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

有些话,想说五句,其实只需两句对方便明白意思。剩下的三句,跟主题不再有过多关系,只是满足你的倾诉欲,听多了,对方反而会腻。越是话多之人,往往挚友不多。一则话多总易误伤旁人。二则心讲得太明白,别人会减少了与你交心的兴趣。

真正有分量的人,只会讲有分量的话。

一个敢于少讲话的人,必定是对自己话中传达的威力有信心的人。

衣若素雅,能凸显你的脸庞。妆若素淡,能映出你的气质。着墨少一点,否则它会抢了要害之处的风头。

人生需要留白。那些人生的留白,让你看起来更为丰富。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

第五篇:留三分给优雅美文摘抄

单位有食堂,偶尔也推出好菜,于是多吃了些。吃完后,我一脸满足地走出餐厅,可肚子开始难过了,紧绷绷的,像塞了几块石头。越走越觉得难受,我只好手捂肚子,放慢速度。我后悔不迭,心想,要是只吃七分饱,哪会这么狼狈。

一次,深秋回家,刚好赶上外公在种小麦,于是我负责把麦籽均匀地撒到沟里。外公沿着地的边,划出一个大大的方框,然后在框内划出一条条沟。我不由得纳闷:“你这是做什么?”外公道:“我要空出一圈种花。”

第二年春天,我见到了外公的杰作。几块方整的地里种着麦子,外围是妖冶的鸢尾花,深深的绿被娇艳的紫拦住去路;有的地里种着油菜,但中间呈十字形地种了鸢尾,于是黄色被紫色分割了。

他的庄稼总少不了点缀的东西,或凤仙花、鸡冠花、常春花,或高大的蓖麻。我没想到,文化程度不高的外公竟有如此风情。

有一次,我到外地出差,上车不久就听到两个男人的争吵声。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要求对号入座,原因是他晕车,特意买了靠窗位置的车票,但那个位置上已经坐着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中年人说:“对号入座是最起码的规则。”年轻人嚼着口香糖说:“都是空位,哪这么麻烦!”不久,中年人妥协似地在年轻人身边坐下。

没过几站,年轻人站起来准备下车。他下车后,中年人突然大喊:“喂,你别急!”众人以为中年人要找年轻人理论,却不想,他从座位上拿起一把雨伞对司机说:“师傅,麻烦您停一下,他的雨伞落下了。”他拿着雨伞奔下车,朝年轻人追去。

过了一会儿,他气喘吁吁地回到车上。我不知道年轻人接过伞时,会有怎样的表情,只知道乘客中有人向中年人竖起了大拇指。

吃七分饱,留三分给舒适;种七分地,留三分给风华;得七分理,留三分给豁达。无论为人、处世、生活,或许都可以留出三分空地,植一片优雅。

下载留白美文摘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白美文摘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给生命留一间暗室美文摘抄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以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引起了世界文坛的关注。除了《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还写了大量的好作品,他的成功有何秘诀?透过他对《挪威的森林》中文版翻译林......

    留一杯,敬自己美文摘抄(本站推荐)

    年后的小范围高中同学聚会,酒过三巡,昔日的班长敬过一圈后,端起最后一杯酒说,这杯酒,我敬自己了。有人起哄要个理由,他笑说,我敬自己三十而立,虽非大富大贵,但也事业小成并眷顾家庭—......

    给人留瓶水美文摘抄(精选五篇)

    他生在四川眉山一户农家,初中毕业后,就因贫困辍学了。之后,他辗转全国各大城市,但一直都没干出一番事业。看着身边的朋友都事业渐成,唯独自己还在失败的道路上不断地徘徊,他的心情......

    给人生留一点的缝隙美文摘抄

    我们如同一根弹簧,在人生前进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被压缩与拉伸。而正是铁环间的一点点距离,使得弹簧能够伸缩自如。这也正如贴瓷砖时留下的一点点缝隙一样,我们的人生中如果没有......

    留1/3的爱给自己美文摘抄

    通常,非洲候鸟对自己孵出来的幼鸟关怀得无微不至。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在孩子的整个幼年时期,它们几乎一刻不离其左右,生怕有外来物种伤害自己的孩子。但与人类不同的是,在幼鸟......

    请给你的对手留一扇窗的美文摘抄

    给对手阳光。自己也感到温暖他的第一位对手是一位老货郎。那时候。他只有15岁。他与老货郎一起挑着货郎担子,摇着拨浪鼓。走村串巷做生意。一次。他中了暑,一头栽倒在地上。等......

    美文摘抄

    它的歌声就象朋友的倾诉,丝丝快乐荡漾在其中。 沐着习习秋风放飞梦想;望着丝丝秋雨微笑如歌;嗅着淡淡菊香醉如梦乡。转眼,秋又快过了,心里不免有些不舍,但秋不能永驻,终是要走的。......

    美文摘抄

    1、人生一世,不可再生,每一时每一秒都是以逝去的态势向终点靠近。人生只有第一次,始终都在彩排,没有一次正式演出,或者说始终都在正式演出,没有机会彩排。人的出生,就是向死亡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