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杂文随笔

时间:2019-05-15 12:1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闲谈杂文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闲谈杂文随笔》。

第一篇:闲谈杂文随笔

我想的事情总是特别的多,写出来的又太少,大概这世上有些东西只适合闲谈。

——题记

雨天外出,四周草木葱茏,低头的时候可以看见潮湿的植物从下水道倒长出来。

来到重庆遇见最多的就是雨天,很突兀的想起来江南的梅雨季节。阴沉沉的天气,伞面从来没有晒干过。北方没有这么多的雨,但现在已经习惯出门带伞。

北方的雨说下就下,一声惊雷后雨流如注,法国梧桐孤零零的伫立雨中,叶子落了厚厚一层,雨水落在上面发出很模糊的声响。为人粗心大意,没带伞的次数太多,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晚自习放学,四周灯火通明,人群拥挤。淋着雨往宿舍跑的时候,半路上被人扯住袖子。

回头的时候那个声音很轻,也很温暖,她说,你来,我有伞,我同你一起。

到寝室的时候也没道再见,隔着走廊挥手示意,连面目也模糊着,记得的是那天我带了一个枫叶项链,过后就收起来了,偶尔看到就想起来这件事。

素不相识,丛生欢喜。

不记路的习惯从小便养成了,一条路转个弯就失了方向,有一次从学校图书馆出来走到一条长长的路上,看到了路旁茂盛的枇杷。临近深秋,枇杷叶微微泛着褐色,枝头一簇簇的攒着,像是松子。

高中学校最多的就是枇杷树,几乎教学楼外的花园里除了海棠就是枇杷,一棵棵侧着身躯,茂盛的枝叶交杂着遮住天空。

那时候学归有光,最后一句轻轻落笔,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读到兴致处,就会和朋友跑去那里,盛夏的阳光清朗,枇杷枝头还有果子的清香。

大概年少时记得最多的就是片段,想不起来太多的细节,只是那时候的海棠很好,枇杷也很好,果子被阳光晒的金黄,入口略微发酸。

现在我在重庆,写着学校的枇杷,写的也是过去。

但以旧物寄旧情。

在群里看见有人说拿银杏叶画了画,用相框装起来了,我记得我也做过。

那时候也是高中,一个和现在一般的深秋,银杏金黄的叶子总是摇晃在风清的晴天里,阳光如同溪流温软。

银杏落叶很快,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消失了一大半,晚上同学拉着我去树下捡拾叶子,一片片的细心收起来,这之后她把完整的收好送给我,一片片干净而美好。

我现在书里还有这些树叶,有的写了诗词,翻出来时有一句特别喜欢。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我身边有好多人,我也记得好多人,可我闲谈时就只有寥寥几句。

太过深情的语言到最后或许就成了空白,我想着多写一点,下笔时总带了犹豫。

高中的时候喜读散文,看林清玄的书是因为让人感到清净,他笃信佛教,常写禅理,看得最多的便是莲花菩提。他常说渡人,我初时尚还懵懂,后来看得多了,又好似明白了些。

他说佛理渡人,我觉得是那些割肉喂鹰,誓空地狱的人渡人,释迦菩提下得道,是菩提度了他,还是他度了菩提?

我平凡几年,未被称聪道慧,幸得两三知己,五六挚友,混沌成年,又谢度化,识我念我慰我爱我,方可微笑至今。

红尘如晦,非我所愿,幸得灯火,安稳而行。

第二篇:生日闲谈杂文随笔

一转眼,又到过生日的日子了。真快!

我们家里正月过生日的人格外多。二姑正月初十,三姑正月二十,朱先森正月二十二,我正月二十五,哥哥正月二十九。正月,真是我家的过生日大月呢。

自从微信盛行起来之后,家里建了个微信群,起名为“热热闹闹一家人”,因为这个群,即使家人不在身边,但也从来不会觉得陌生,彼此更加融入了对方的生活中去。每到群里有人过生日,早早的微信群里就会发红包,默认的就是寿星的啦。虽然红包数额不多,但暖人心的效果是一点不差。小小的红包,传递着发包人的祝福,也洋溢着收包人的幸福。

红包代表我的?

妈妈说,以前过生日的时候,人家姊妹三个,奶奶会煮两个鸡蛋,过生日的一人吃一个,另外两个分一个。那个时候,生日虽然简单,但因为家人都在一起还是很快乐。每年到两个姑姑生日的时候,她们都会感慨,如果奶奶在世多好。“儿生母受苦”,所以每年过生日的时候,也是妈妈他们最怀念奶奶的时刻了。

因为家里的优良传统,所以到我和哥哥生日的时候,我们都会把爸妈叫到一起吃个团圆饭,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记得有一次,我过生日,生日当天没有给妈妈打电话,第二天早早收到短信,来自母亲大人,说祝小美女生日快乐。然后我就回了一条,说生日过啦,是昨天。其实心里还有些嗔怪老妈忘记我的生日,可是周末回去说起这件事时,老妈说儿女生日时候,就是母亲的受难日,我又有何资格埋怨老妈呢?想来真是惭愧。

印象中,小时候好像没有很正式的过过生日。小时候特别不爱吃捞面条,过生日就是妈妈给我做一顿米饭;等初中后住校了,过生日就变成了一个电话的叮嘱;工作之后,过生日变成了和好友一起吃个便饭;结婚后,生日变成表达对父母感谢的一个理由。

我喜欢生活中,充满仪式感,可好像朱先森并不具备多少浪漫细胞,于是很多时候生活变成了我自编自导的剧本。而生日,这个剧本,就是我做一桌可口的饭菜,喊上爸妈,一家人说说笑笑,欢欢喜喜。

今年,我的生日是周一。于是周日我就提前过了,订个小蛋糕,写上爸爸妈妈我爱你,做好饭菜,削好水果,一下午忙碌,依然很开心。饭前还和老妈玩起了自拍,我可爱的美丽的年轻的妈妈,十分配合,虽然被四岁的小侄子说我年纪是三十,但这样其乐融融,和和美美的氛围,依然让我忍不住想大声长啸:美哉美哉!

26岁的女儿和妈妈

生日,真是个美好的日子。我不愿日日过生日,不过岁岁有今日欢乐那该多好。我也愿爸爸妈妈身体健康,陪我过到一百岁!

第三篇:闲谈九寨沟之芦苇海美文随笔

你说:单位组织了愉快九寨沟七天之旅。接到你的信息,我也很为你感到高兴,能在繁忙工作后游玩山水放松身心,预祝此次旅途愉快。

在欢喜之余,搜索了九寨沟近期天气情况,显示为小雨、阵雨。记得冰心散文中说:“雨后的青山,如泪洗过的良心。”初中课文琦君的《泪珠与珍珠》中也说:“饱经忧患的心灵愈益温厚;泪洗过的眼愈益清明;雨洗过的山愈加秀丽。”估计,雨帘子,也阻挡不了向自然前进的步履,阻挡不了渴望拥抱自然的心灵。

撑一把伞,与友人信手漫步于丛林更深处。我在猜想:途中是否会像孟庭苇歌曲《抉择》中“偶尔飘来一阵雨,点点洒落了满地。”那样淅沥的下着小雨;是否会出现舒婷《致橡树》里所说的风雷-雾霭-虹霓的自然景象;是否在雨后出现王维描述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的仙境。在秀丽的山水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语有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间,其乐无穷也。

百度浏览了九寨沟的景区,验证了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触目所及处的秀丽风光,怎一个“美”字了得!

在众多美景中我更神往的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的“芦苇海”,又被九寨沟人民称之为“玉带河”。那是水鸟的栖息地,芦苇丛边或白露,或沙鸥,或野鸭,或鸳鸯,或蜻蜓戏水,或夜幕下萤火虫穿梭缭绕,更或许在上演着不为人知的“飞鸟和鱼相爱”的凄美故事。清风的琴弦撩拨,芦苇压枝摇曳,袅袅娜娜,频频向人致意。

最早知道有芦苇这一植物,是在儿时用黑白屏电视看得《丑小鸭的故事》,当丑小鸭遭排挤,被嘲笑的时候,就会游进灯芯草和芦苇丛中黯然神伤,插播伤感的小提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晚风习习吹动灯芯草和芦苇丛,“悲景衬悲情,更衬其悲”。余秋雨先生在《历史的脸谱》中说:“其实,童话不仅仅属于儿童,我们看一个成年人是否可爱,就看在他的心里还装着多少童话。”

书本上的芦苇描述也给予了我许多美的享受空间。《诗经蒹葭》蒹葭:芦苇。想像着主人公一袭素色长衫负手在河畔吟诵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心头该是怎样的徜徉若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初中散文孙犁的《白洋淀》以战争为题材背景,却被作者淡化描写在白洋淀的水色中,文中每字句都沾染上清新朴实的气息。茂密的芦花荡苇眉子,水上的野鸭,乳白的菱角,田田的莲叶,不时小舟穿梭往来。由文字组建的白洋淀呈现一派梦里水乡的景象,体味王勃“鱼舟唱晚响穷澎蠡之滨”的鱼米之乡。

谷平君,回到所住之处,开启开关任由温水哗啦啦从头冲刷至脚,换上柔软面料的居家服,推开窗台,如有小阳台或落地窗就更妙了,偶尔清风徐徐吹动窗帘,小酌上“三杯两盏淡酒”——青稞酒,感受九寨沟浓郁的酒文化,耳边再响起容中尔甲的小曲《敬你一碗青稞酒》,“酒不醉人人自醉”,翻看一天下来拍摄的照片,静静坐着摇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或抛开烦恼,或搁浅工作,或放下琐事,正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描述“在这样的月下,我什么都可以想,也是什么都可以不想,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记得地理老师曾说构成旅游行为的基本四要素:时间、金钱、良好的身体状况以及想旅游的欲望或动机。确实,四者缺一不可,我因为还在学校上课学习不能与你们同游九寨沟,行山水,谈闲天,实为惆怅。善自珍重,不尽。

十二年六月七日夜,于百色学院。

第四篇:闲谈人生

人生如歌,但却没有永恒的调子,你不知道它何时会起,何时会落;人生如轮,但却没有不变的方向,你不知道它何时要走,何时要停。在这起起落落走走停停中,取与舍是谁都会遇到的难题。呵,人生,一个极其沉重的字眼!

有人说,人生仿佛一场变幻莫测的梦。从生命呱呱落地的此岸,就是梦的开始。然而中间的时光,便是梦的旅途。梦的沿途中,有鲜花夹道,也有荆棘丛生;会遇上朦胧的迷雾,亦可迎来灿然的阳光。走了一段接一段的梦之旅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梦之情感,我们都在自己的梦里寻寻觅觅,兜兜转转地去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可惜,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多缤纷的人生始终还是敌不过岁月的流逝。不管你这场人生之梦最后的结局是甜蜜抑或辛酸,只要生命一旦不知不觉到达灵魂的泊地,多少的荣华富贵,也只是梦幻泡影;多少的功成名就,亦只是镜花水月。一个如此多姿多彩的人生之梦慢慢地,渐渐地,随着生命的永别,瞬间即逝,永不复返,留下的或许只是巍然长存着的丰碑,还有不凋的情,不朽的爱……

也有人说,人生仿似一个烟波渺渺的海。处于这片茫茫然的海,我们的诞生已成为一叶轻舟,使命就是作壮阔的远航。航程中,没有设定的航标,只有日月星辰,蓝天白云;没有避风的港湾,只有海的浩瀚,海的宁静;没有上帝的庇佑,只有燃烧的生命,如火的希望……前路漫漫,沧海横流,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在阳光与风雨中交织,在似水流年中时隐时现。我们唯一能够选择的,只能支撑信念的风帆,驾一叶勇敢的小舟,朝着前面没有航道的航道,迎风破浪,骄傲地舒展。在汹涌澎湃的波涛里,摇出灿烂的朝霞,辉煌的夕阳……

还有人说,人生宛如一块广阔无限的天。每个人的天空的景象都是变化无常、不可预测。时而旭日东升,时而黑云压城;一会儿万点繁星,一会儿狂风暴雨……既然,我们都没法子左右天空景象的陆陆续续的变换,唯一的方法只好平心静气地去适应、去习惯。当能够看到旖旎万千的沉鱼落雁之景,云霞相映的难忘落日之象,除了细细地欣赏之外,当然亦要更加地好好珍惜此刻“夕阳无限好”的良辰美良啦!万一,当不幸遇见风卷残云、遮天盖地的雷霆暴雨,那么这时的我们不一定要焦急不安,应该缓缓地冷静下来,尝试站在滂沱雷雨的天底下,静静地细赏一下大自然壮观的雷雨景。或者,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天空中每一种景象都有它本身值得去观赏的地方,就像人生一样,不论快乐与忧愁之间都各自蕴含着值得庆幸的独特,在于我们有没有一双“细看人生”的眼睛而已……

更有人说,人生宛若一层不知尽头的阶梯。丹麦著名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在一篇散文中,对人的生命进程作过这样的比喻:“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一百级……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20级或是第64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的某一级一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的确!人生如阶梯,阶梯亦是人生。有人勇于攀登,他成功了。有人半途而废,他失败了。成功者的人生便充满辉煌。失败者的人生便黯然失色。其实,只要我们肯努力克服攀登中的重重困难和阻挡,毅然地行进着,探索着,微笑前行,笑到最后--你,依然是成功的……

然而,我说的人生是怎样呢?我说,人生真的非常简单!正如以上各种人生的说法一样,面对着自己崎岖而奇妙的人生,有时候,我们可能要在取与舍之间徘徊,在喜与悲之中沉淀。当我们感到人情冷却,世态炎凉之际,那么,就试试换一个活法吧: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可以事事顺心,但可以事事尽心;我们不能选择容貌,但能够展现笑容。恰当调节自己的情绪,每天便能够一份好心情。

佛义讲:生命注重质量,法明道:悟者便成天地。智者无不在执着地追问:何以装点人生?坎伯说:我们无法矫正这个苦难的世界,但却可以选择快乐地活着,同样我们无法阻止一只鸟从头顶从头顶飞过,但我们可以阻止鸟儿从头上筑巢。尽管人生存有无数的不如意,但我们还是要继续活着,要活出生命的意义,这就需要珍惜人生,善待人生,领悟人生!我不懂得人生,因为人生有着无数个,而人生的真谛却只有一个,既是--只要好好地把你的人生坚持下去,相信,前面将有无数你未曾发现的美丽在守候着你!

第五篇:闲谈《儒林外史》

闲谈《儒林外史》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简短的几局话,却把这个道理表现的请清楚楚。然而,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仍沉醉于“学而优则仕”中。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髻考到白发苍苍,儒林中各儒生,为了功名利禄而表现出的荒唐可笑的丑态,这一刻在吴敬梓的笔下一一显现。《儒林外史》这部中国文化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著名的讽刺小说,它把锋芒射向社会,直指封建科举制度,通过封建文士追求功名利禄的卑劣行径以及他们在科举桎桔下悲哀惨绝的人生,来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及其对人生的残害。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吴敬梓出生在大官宦之家。家道的衰落让吴敬梓在成长中失去了物质的优越,却提供了思想走向进步的土壤。科场的不顺,人生的兴衰际遇,使他清醒的认识到认识到世态的炎凉,仕途的险恶。后期的他更是经历了一段艰苦的生活,《儒林外史》就是在这样的愤世嫉俗心情下创作的。小说假托明朝,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康乾时期,清朝统治者在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大兴文字狱的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度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坠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的,卑鄙无耻的市侩。污敬梓正是饱尝了这一阶级的世态炎凉,看透了社会上的种种黑暗和腐朽的社会风气。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度,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中功名的习尚。在《儒林外史》中,他批判八股科举,揭露热中功名利禄的儒生的种种丑态。

小说《儒林外史》没有中心事件为主线和中心人物作主干,它以“儒林”为对象,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把不同的人物和故事连 成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周进与范进,表现的是中科举的读书人的丑态;张静斋、严贡生反映的是以科举功名为护生符的土豪劣绅的专横;王惠表现了一个科举选拔出的残害百姓的侩子手。这些被科举制度扭曲的知识分子形象,将“儒林”中种种为仕进而迷失本性,丧心疯狂的丑行,展露出来。作者以王冕之口否定八股取士制度,而周进与范进,谈们都是皓首穷经却终不进举的文士,一个因不能进贡院考试而一头撞在贡院号板上几乎丧命,一个则因中了举而兴奋异常终至发疯。功名富贵是古代文士的追求目标,科举制度正是以此诱使普天下的知识分子拥挤在通向功名富贵的独木桥上,因而就不免生出种种可笑可憎的人和事。

“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独浊我独清”,王冕,作为这部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代表了一种希望,一种生活,一种人生道路。他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人为邻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淡泊名利,轻视富贵,安聘立命,崎磊落。正因为他有这么大的能耐,所以作者将他作为“隐括全文”的“名流”。

《儒林外史》在批判制度的同时,也将笔触伸入到对礼教的揭露领域,礼教的虚伪与残酷得到了真实在现。严监生的小舅王仁科场出身,满口仁义道德,实际天良丧尽,得了严监生的银子就抛弃骨肉亲情。于玉辉这位礼教的信徒,在自己的女儿要为丈夫“殉节”时,不但不加劝阻,反而鼓励她。礼教的虚伪,残酷的吃人本质在这里得到彻底亮相。同时,小说还批判了封建吏治的腐败,揭露了官吏的昏庸、贪婪与暴虐。王惠出任南昌太守,他压根就没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名谋利的职责,一心想的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到任不久,衙门里就响起“算盘声,板子声”。甚至那些吝啬成性的所谓名士、帮闲等都成为小说的批判对象。可以说小说的矛头指向了整个社会,而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从本书中,你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生活,感受它强大的批判判力量。

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它的讽刺手法真是淋漓尽致。鲁迅先生曾评价:“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小说同

时暴露了两种形象的本质,一是可憎恶的、腐败的悲剧性,二是荒谬的、反常的喜剧性。范进从二十岁参加考试,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他对功名的执着追求却“始终如一”。他万没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得以实现,当他听到高中举人的喜报,竟然喜极而“疯”。

小说的第二特色是真实性与夸张性相结合。小说中许多人物的原型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如中间出现的风四老爹,据考证,风四老爹的原型为侠客甘风池,对于这样一个叛逆者,污敬梓却由衷的赞美道:“官府严刑密网,多少士大夫见了就屈膝就范,你一个小百姓,视如上芥,这就可敬了。”而作者又在真实中却又夸张的表现一些人,进一步增加讽刺的程度。

同时小说又广泛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增强讽刺效果。就比如《儒林外史》结尾处的四大奇人,会写字的季遇年,“却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的格调,由着笔性写去。”而儒林却一片浪籍,市井中反到能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心灵的自由,做裁缝的荆元,会弹琴,会写字,也会做诗,却也是一个独立者,而被权利网络所覆盖的儒林中,只有爬墙藤一样的附庸。

总之,《儒林外史》在小说的发展史中奠定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基础,为后来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部中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的长篇讽刺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

下载闲谈杂文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闲谈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闲谈理性

    《闲谈理性》读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时,他的第一篇文章《生命的尽头》一开头是一则笑话,我全文录下:有那么一个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伞蹲......

    晚安杂文随笔

    武汉久违的连夜雨 让我回归于幼年时的习惯随手翻起一本搁置很久的书 慢慢翻看脱离电子产物的时光 原来也过的飞快我愿意与自己对话 以各种方式看过去的划线与注解 “嘲笑”......

    一条路杂文随笔

    公司“退城进园”搬迁到了离市区几十公里以外的新园区,虽然大家对搬迁工作早就有了准备,但正式确定了搬迁日期,又适逢年关,各项事务冗杂,不免显得紧张忙碌。市区到新园区有班车往......

    存在杂文随笔

    我不存在于此。不,不是说没有存在,而是存在不在此地的意思。通常的,我们会认为,存在即身体的存在。只要身体在这,你就依然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是认为,存在不单指肉体,还指人......

    静音杂文随笔

    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滴,滴滴答答的已经沉吟了一天。滴…滴……答……答……我很喜欢这样的天气,天空是纯明的,空气是脱俗的,心情也因此变得沉静。我躲在暗沉沉的、时刻预示着可以......

    卜卦杂文随笔

    那天在厂里,老公要用一份以前签好的合同,东翻西找了半天才找到。和它躺在一起的还有一盒未开封的扑克牌,不知它在那里寂寞了多久。总之,我已经有好多年未碰过这玩意了,于是趁着没......

    片语只辞杂文随笔

    关于价值针对某人所说的,社会的真实。真实未必是正确的。社会的丑恶是一方面,人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又是另外一方面。如果说是从小就浸淫在丑恶现实中的话,倒不算太坏,因为总有......

    老槐树杂文随笔

    家中的老槐树在我的记忆中就有,树干周长五米左右,高高的树干从三米左右处枯了,但树干周围还是好的,既支撑着高大的老槐树,又供给周围方圆几十米的树冠养分,使家中的老槐树一、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