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二世复辟记历史故事5篇

时间:2019-05-15 12:2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查理二世复辟记历史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查理二世复辟记历史故事》。

第一篇:查理二世复辟记历史故事

这个故事,我们不妨和上一篇《查理一世的末日》连起来读,因为这两个故事是相互关联的。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于1649年1月30日在断头台上送命后,英国成立了一个没有国王的、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专政的政府。但是,英国的封建地主势力并没有善罢干休,一些保王党分子拥立在国外避难的查理一世的大儿子为英国国王,王号为查理二世。公元1651年元旦,查理二世在苏格兰的斯康举行了盛大的加冕典礼,并被推举为苏格兰军队的统帅。查理二世怀着强烈的复仇心理和复辟愿望,迅速重建井率领一支两万人的队伍,向南进发。

这时,英国政府的实权掌握在铁腕人物克伦威尔手里。英军虽然取得登巴战役等一系列胜利,但处境仍然十分困难。英格兰境内各地保王党人听说查理二世登基,纷纷发动叛乱,妄图与苏格兰军队里应外合,颠覆共和政权。

8月上旬,查理二世率军进入英格兰境内。可是,他的指望落空了,广大人民决不允许王朝专制统治死灰复燃,他们踊跃参加民兵,配合克伦威尔的队伍,准备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8月下旬,查理二世带着1万6千名士兵,被克伦威尔逼进了一座乞叫伍斯特的小城,成了瓮中之鳖。9月3日,伍斯特城郊的枪声打响了!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中午过后不久,克伦威尔军破城而入。查理二世全军覆没,他只身一人逃出了城。

查理二世逃到塞文河附近一个空旷的地方,见追兵将至,便爬到一棵古老的橡树上躲避。爬上树后他吓了一跳,原来树上已经躲了一个人,此人名叫威尔。他和威尔在浓密的橡树枝叶里相互紧偎着,躲过了追兵的搜捕。

克伦威尔通令全国悬赏捉拿查理二世,命令规定谁抓到他,或报告他躲藏的地点,给赏金1000金镑;谁胆敢庇护他,将被杀头。

威尔的家就在附近,天黑后,威尔把查理二世领到他家。威尔家共有兄弟5人,都是忠君者。查理二世在威尔家刚躲藏起,就有追兵三番五次来搜捕,查理二世险些被捉住。因此,威尔诗追兵走后,又连夜把他藏到附近的森林里。可是,老天不作美,从早到晚下着倾盆大雨,国王被淋得全身湿透,直打哆嗦。威尔兄弟拿来了面包和干酪给他充饥,同时还带来了一条毯子。

这时天色已渐亮了,查理二世在树底下坐了整整一天,直到天黑。

查理二世想渡过塞文河去威尔士,他觉得那儿相对安全些。威尔便为他化装起来,给国王剪短了头发,用胡桃汁把他的脸和早染成棕色,看上去像是太阳晒黑的,又给他穿上了乡下穷人的衣服和一双厚厚的鞋子。经过乔装打扮之后,国王完全像个护林人了。

第二无清晨,查理二世手里拿着斧头,与威尔一起向塞文河岸行进。当他们到达河边时,发现那儿被克伦威尔的士兵封锁住了,桥上设有岗哨,所有的船都被扣住了。他们被迫躲进一个马厩的草料堆里,等天黑后向原地返回。在黑暗中,他们艰难地寻找道路,越过田野,跨过篱笆和沟渠。查理二世穿的那双又大又重的鞋子里,灌满了沙子和水,脚痛得几乎不能行走。但是,这位在王宫里养尊处优惯了的落魄王子,此刻为了逃命,只得一跛一拐地继续向前挪动双脚,重新回到威尔家附近的森林里,躲在橡树上。

那棵橡树,后来一直被称做王家橡树。

两三天后,查理二世派威尔的兄弟迪克,到几英里外的保王党人、王军上校莱恩处,商量再次出逃之路。这时,莱恩上校的女儿简小姐,刚巧获准到布里斯托尔港附近探亲,她答应让查理二世装作马车夫或男仆与她同行。

查理二世喜出望外,为了逃命求生,他愿意屈尊作一个卑微的仆人。于是他立即动身前往莱恩的家。

第二篇:历史故事

1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

2玛雅文明的终止是(未解之谜)3冒犯上帝的城市(巴比伦),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4 流浪的(犹太民族)。5(智慧女神)雅典娜。

6希腊奥林匹克亚赛(4)年一次。7 尚武城邦(斯巴达)

8希腊人用(木马计)打败了特洛伊人。

9(波斯)大流士改革。

10马拉松是为了纪念()的功绩。11罗马斗角起义的领袖是(斯巴达克)12哲学家(苏格拉底)

13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和(杠杆原理)。

14佛祖()创立了佛教。15耶稣被门徒犹大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诞生在12月25日,就是现在的(圣诞节)。

16《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17圣女(贞德)被大火烧死,宁死不降。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新航路。

20(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21(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

22海上马车夫(荷兰)

23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发生在(英国)24断头的国王(查理一世)。25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26马克思写了《资本论》。27 彼得大帝创立了《俄罗斯帝国》 28(日本)明治维新

29“萨拉热窝”枪声引发了第一次大战。

30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31列宁带领俄国工人政占冬营,苏维埃政府成立了,这是第一个(由人民 当家的政权)。

32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33日军战犯(东条英机)双手沾满中国人的鲜血。

34联合国总部在(美国纽约)35美(阿波罗)登月。36美“挑战者号”(爆炸)。37(不屈)的曼德拉成了南非第一个黑人总统。38现代奥运会

39世界杯足球赛(4)年一次。40瓦特发明(蒸汽机)41(英特网)把全球一网打进。42 数学王子(高斯)

43(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44“昆虫大师”法布尔写了《昆虫记》。

第三篇:历史巧记

历史巧记四十七法

历史知识的三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浩繁的历史年代,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甚至说“只记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记历史年代,岂不省事吗?”历史老师往往会回答:学历史而不知时间,等于骑车上街不看红绿灯,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记忆历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确,二要坚定信心,三是方法得当。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无不为记忆历史年代绞尽脑汁。所创立的方法,可分为十几大类计四十七种方法之多。下面依次加以介绍。

第一类,趣味式

所谓“趣味式”,即用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1)谐音法。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也叫顺口溜法。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 1 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诀:“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似前公元前。”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继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这一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二十八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第二类,对照式

所谓“对照式”,即用中外对照或古今对照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4)古今对照法。也称远近对照法。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 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年则是唐武宗会昌元年。

(5)中外对照法。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和年代对照记忆。如我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伦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开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也是1894年。

再如公元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的崩溃,而我国公元前476年则是春秋时期的结束,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终结。

第三类,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即用互相比较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知道一个历史年代比较另一个历史年代,早几年或晚几年,便可由一个年代比较出另一个年代来。

(6)比早法。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国近代史早200年,中国近代史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再如世界现代史比中国现代史早两年,中国现代史是1919年,世界现代史便是1917年。

(7)比晚法。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1939年。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晚1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便是1856年。

第四类,推导式

所谓“推导式”,即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这只要有一个基点数,然后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可从基点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后推。也可互相推。

(8)前推法。从基点数向前推导。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这一年。

(9)后推法。从基点数向后推导。如知道1818年马克思诞生,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即1820年诞生;列宁又比恩格斯小50岁,即是1870年诞生。

(10)双推法。从基点数向前后推导。如记住了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年,往前推,十年内战开始于1927年;往后推,八年抗战结束于1945年。

(11)互推法。几个密切相关的年代可以互相推导。如三国的建立年代,依次相差一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推导出另外两个。

(12)干支推导法。也称甲子法。用天干地支纪年推算出公元年代。我国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纪年法。近代史上也经常使用甲子法表示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等。学会这种方法,只要记住一个历史事件是公元某某年,就可推算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公元年代。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丑条约是倒转去了十个天干地支,应是1901年,庚子赔款接着倒转去了一个天干地支,应是1900年。

第五类,联想式

所谓“联想式”,即用联想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对联想等等。

(13)相关联想法。通过相关事物的联想来记住有关历史年代的方法。如记住1927年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而由此联想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同年周恩来,朱德等同志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毛泽东同志于九月八日领导了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同志领导了十二月广州起义。再如现代史的三个重要事件的年代,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1919年我国发生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三件事密切相联,每隔两年发生一件,只要记住一件事发生的年代,其它两件事发生的年代也就联想起来了。

(14)相似联想法。通过相似事物的联想来记住历史年代的方法。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19”这个三位数字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火警的电话号吗,由公元前119年,联想到“119”火警的电话号码便好记了。

(15)相对联想法。通过相对事物的联想记住年代的方法。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经过四年,由爆发年代(1914年)可以联想到结束年代(1918年);反之,由结束年代也能联想到爆发年代。

(16)分组联想法。请看下列一组历史年代:

这11个年代,只要记住一个,便可顺势想出其余10个。这个年代可定为1661年,因为这是个特殊年代(中间两个“6”一边一个“1”),很好记。它与1684、1689、1694三个年代,都是有关台湾问题的。(这当中,只需留意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康熙出兵台湾差21年。)然后,康熙就解决东北边疆问题,上一组四个年代关系是“第二年--所谓”马不停蹄”。接着,又引出下一组年代,康熙帝解决西北边疆问题。它与上一组年代的关系也是“第二年”,联系十分紧密。这三组年代紧紧相连,概括了康熙政绩的一个侧面。三组九个年代,开头一个(1661年)减100年,即一百年前,是另一位民族英雄戚继光。结尾一个(1696年)加100,即一百年后,爆发了白莲教起义。这样以“1661年”为“龙头”,连锁反应,演绎出十个年代。它的好处,不单以少及多,而且由点而线,由线而面,囊括了一 大堆史实。

(17)中介联想法。要无一遗漏地记忆中外历史的全部年代,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但首先记住一些划时代年代和最重要的事件的年代,不但是办得到的,也是必需的。比方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能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叫做“不记忆年代”。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年代也在苦思冥想,那就无从再记其它了。正如上述11个年代,“1661年”,也不能记住,那么“分组式联想”也就成了泡影。牢记一些基本历史年代的好处,还在于它们可用为“参照物”,去联想与之有关联的其它年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容易联想;在物质形态上相似的事物也容易联想。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推及原因,这当中的关键,是寻找“中介性线索”。比如,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在世界近代史上,它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代,必须牢记,属“不记忆年代”。在此一百年后,即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于是出现了“第二国际”。这不是偶然,是为了纪念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一百周年。会上,根据法代表团提议,通过了关于“五一”节——“国际示威洲游行日”的决议,而这个日子的确定,是为了纪念三年前,即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罢工。这样,1789-1889-1886三个重要事件,通过1789年这个“中介性线索”进行联想 记忆,可谓水到渠成,势如破竹。又如,讲到宋元时期少数民族的兴亡。可以1127年金灭北宋为核心,它前二年,1125年,是金灭辽;灭辽100年前,1115年,女真建立金政权。这就是说,金建立100年后灭辽;102年后灭北宋。另外,1127年的100年后,即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这个年代是“自然数列”,极好记)蒙古灭金。“1271”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而“1127”与“1271”是相同的四个数字,只不过千位的“1”,移到了个位上而已。这样,以“1127”为参照物,一气呵成,便可记住其它几个年代。

再比如世界史年“开辟新航路”。四位航海家,涉及四个年代,关键在抓住哥伦布航海时间。他是1492年出海。五年前,1487年,迪亚士出海;五年后,1497年,达加马出海。迪亚士与达加马刚好差10年。至于麦哲伦,记个“1519”就行了。于是以哥伦布为桥梁,可记住这个系列年代(1487→1492→1497→1519),同样的方法记忆“三国鼎立”的年代,可以公元221年刘备建蜀为中心。一年前,220年,曹丕建魏;一年后,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吴大帝)220←221→222,记起来也非常便当。

(18)巧合联想法。有些历史年代,存在某种偶然的巧合。如果能有意识地将它们联系起来,记忆效果极佳。关键是“有意识”,正所谓“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举例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它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而鸦片 战争爆发,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联系起来记,又清楚又深刻。又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失败了,30年前,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这两件大事,同属社会变革,刚好相差30年,又如1861年,林肯领导反对黑奴主叛乱的斗争,摧毁了南方黑奴制度。同年,沙皇亚力山大二世实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黑奴制、农奴制,广义上都属奴隶制。同是指向奴隶制,又是同一年,这种巧合,也为记忆提供了方便。历史事件往往是偶然中有必然。公元7世纪,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其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特别是对日本、朝鲜等“一衣带水”的邻国。公元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进入封建社会,646年,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亚洲另一个大国:阿拉伯,公元622年出现伊斯兰教,促进了各部落统一,向封建社会过渡,也是在七世纪。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19)反思联想法。有些历史年代,相互本无联系,分别屑中国史和世界史。但我们可以把同一年代发生的事件,通过“再思”加工,进行联想。如公元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颁布了《权利法案》;同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二者全然无关,但作为“复习”、“反思”,联想一番,对记忆是有益的。公元962年,教皇在罗马为德意志国王奥托举行加冕,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与此几乎同时,中国发生了什么事?公元960年(只差两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北宋王朝建立。两个皇帝,中 外对照,时间大体相当。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而公元73年,东汉政府班超出使西域成功。记住一个“73”联想出两件史实。又如当学习公元221年刘备建蜀时,不妨联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刘备与秦始皇,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二者相差四百多年。(公元前73年--公元73年,公元前221--公元221年,一字之差,不可忽视。)1592年,是朝鲜反击日本侵略的壬辰卫国战争;1392年,是高丽大将军李成桂建立李朝,改国号为朝鲜,1192年,日本进入历时六百多年的幕府统治时代。当学到1592年时,可依次联想学过的另两个“92”年,这三个“92”年又都是日本和朝鲜的历史。当然还有个1492年,那是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为记忆某些历史年代,还可进行多方位联想。比如公元前119年,是西汉政府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成功,也是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骑兵主力。这个年代很重要。怎么记?“119”,火警。反击匈奴,十万火急,不算太牵强。公元前359年,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这是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359”怎么记?党史里有个“大生产运动”、王震359旅开进南泥湾。其实,商鞅与359旅风马牛不相及,实在牵强,但实际证明,它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记忆效果。

这种现象,在教材中还有一些,只要留心是不难寻觅的。如:三大宗教创始的时间: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是公 元1世纪,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6+1=7。又如公元1452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又是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灭亡。公元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又是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届大总统„„利用这种联想,也可减轻记忆负担。

(20)同月联想法。对另一些历史年代,可抓住相同的月份记忆。请看下列几组年代:

这些“合二而一”的记忆,都是因为月份相同。这不仅可以减轻记忆负担,而且容易形成某种史实联想,便于理解教材。

另外,中国近代史的开篇,连续有四件事发生在六月份,它们是:

(1)1839年6月--虎门销烟;

(2)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3)1841年5月末6月初--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4)1842年6月--陈化成在吴淞阵亡。

两个月后,18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将这些同月份的年代组合在一起,便于记忆重大史实的全过程。

(21)年内联想法。有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集中发生在一年内,人们常说:“难忘的××年”就是这种情况。比方中国史的1927年、世界史的1917年就是: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5月--许克祥挑起“马日事变”;

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8月--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

9月--秋收起义;

12月--广州起义(广州起义两周年,1929年12月,邓小平领导广西左右江起义)。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

4月--列宁《四月提纲》发表;

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人民的“七月流血”事件。

11月--彼得堡起义,十月革命爆发。

一年内的大事件集中记忆,突出了历史转折关头,与“同月式联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第六类,排列式

所谓“排列式”,即根据数字排列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主要有重复排列、顺序相连、倒序相连三种方法。

(22)重复排列法。根据数字重复排列的特点来记忆历史年代。如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金后,1818年卡尔·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都是前两位数字与后两位数字相同,重复排列。

(23)顺序相连法。历史年代中的各位数字顺序相连,排成自然数。如公元前123年盖约·格拉构改革,三位数字顺序相连。1234年蒙古灭金,四位数字顺序相连。再如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末三位数字顺序相连。这类数字的特点是按顺序排成自然数。即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24)倒序相连法。历史年代中各位数字颠倒顺序排列。如987年拜占廷发生福加斯暴动。这类数字的特点,是按着从后往前的顺序,排成颠倒的自然数。即由大到小。倒序排

列。

第七类,整数式

所谓“整数式”,即把历史年代是整数的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式。

(25)整十法。如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公元前30年屋大维的元首政治开始,末尾都是一个0。

(26)整百法。如官渡之战是200年,祖冲之去世是500年,法兰克王查理在圣诞节加冕称帝是800年。末尾都是两个0。

(27)整千法。如唐福发明火药箭是1000年,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国家是公元前3000年。末尾都是三个0。

第八类,求同式

所谓“求同式”,即找出某些数字相同的年代排列在一起,便于加强记忆。

(28)首部相同法。即把开头几位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1113年基辅人民起义,1115年金建立,1119年教皇在耶路撒冷建立神殿骑士团。这些数字的特点是开头三位数字相同。再如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这些数字的特点是开头两数字相同。

(29)尾部相同法。即把末尾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1222年匈牙利王安德烈二世颁布“黄金召书”,1555年奥格斯保宗教和约。这些数字的特点是末尾三位数字相同,有三个“2”或三个“5”。再如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这些数字的特点是末尾两位数字相同,前者两个“2”,后者两个“4”。

(30)首尾相同法。即把首尾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383年秦晋淝水之战,首尾都是“3”;515年范缜去世,525年北魏时期北方人民大起义,首尾都是“5”;616年瓦岗军起义;676年新罗统一朝鲜,首尾都是“6”;898年唐末农民战争结束,首尾都是“8”。这类数字的特点是其首尾数字相同。

(31)首尾中间相同法。即把首尾数字相同,中间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首尾都是“1”,中间两个“6”。1881年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首尾都是“1”,中间两个“8”。这类数字相同,或者说前面两个数字与后两个数字颠倒。

(32)各位全同法。即把各位数字完全相同的年代集中起来进行记忆的方法。如公元前55年恺撤开始出征不列颠,99年班超在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再如公元前111年罗马朱古达战争爆发,222年吴国建立。三位数字完全相同。

第九种,颠倒式

所谓“颠倒式”,即根据两个历史年代中某些数字颠倒的特点进行记忆的方式。

(33)首部颠倒法。两个三位数。末位相同,前两位颠倒。如196年曹操劫持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916年契丹政权建立。

(34)尾部颠倒法。两个三位数,首位相同,后二位颠倒。如208年赤壁之战,280年西晋灭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13年第二次革命,1931年“九一八”事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35)首尾颠倒法。两个三位数,中间相同首尾颠倒。如317年东晋建立,713年开元盛世开始。

第十类,串连式

所谓“串连式”,即几个年代距离相等,串连起来,便于记忆。一般可分为十年一串与百年一串两种。

(36)十年一串法。如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 略军。1851年金田起义,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1871年马克思写成《法兰西内战》,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再如1115年金建立,1125年金灭辽,1135年钟相、杨幺起义失败。这类数字的特点是都是18-1或11-5,前两位与末位数字相同,中间的数字依次递增。

(37)百年一串法。如1392年,朝鲜李朝开始,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1592年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进行卫国战争。再如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892年普法签定军事协定。这类数字的特点是都是1-92;首位和尾二位数字相同,中间的数字依次递增。

第十一类,间隔式

所谓“间隔式”,即根据每隔几年发生一件大事的情况来记忆历史年代的方式。

(38)隔一法。从中国近代史开始,每隔一年就有一件大事。如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1841年三元里抗英,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签订。再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1921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是1922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是1923年召开,都是间隔一年。

(39)隔二法。如从辛亥革命开始,每隔两年就有一件大事。辛亥革命是1911年,二次革命是1913年,护国运动是1915年,护法运动是1917年,都是间隔两年。

(40)隔十法。在中国近代史里,基本每隔十年就发生一件大事: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军于金田村起义;1861年清总理衙门建立,洋务运动开始;1871年沙俄侵略我国伊梨地区,1881年《中俄伊梨条约》签订;1891年康有为《大同书》刊行;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在中国现代史里,也有类似情况: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了侵略我国的“九·一八”事变;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再如:1927年蒋汪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上海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我国的“七·七”芦沟桥事变和上海的“八·一三”事变;1947年台湾人民发动了“二·二八”武装起义,学生发生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1957年中国共产党整风运动。

第十二类,计算式

所谓“计算式”,即运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常见的有平方法,倍数法,等差法,综合法。

(41)平方法。利用数字的平方来记忆历史年代。如公元前525年波斯征服埃及,636年阿拉伯与拜占廷会战,都是前一位数字的平方等于后两位数。

(42)倍数法。利用两个数字的倍数关系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如“孝文三十三,死于499年,是指魏孝文帝活了三十三岁,死于公元499年,99年是33的3倍,很好记忆。

(43)等差法。

根据两数之差相等的特点来记忆历史年代。有相差十年的,如唐末黄巢起义是在874年开始,到884年黄巢战败牺牲,正好十年。1841年三元里抗英斗争,1851年金田村起义,两者相距十年。中法战争是1884年发生,中日甲午战争是在1894年开始,两次战争也正好是十年。1120年北宋方腊起义,1130年南宋钟相、杨幺起义,两次起义相差十年。也有相差百年的。如1127年金灭北宋,1227年蒙古灭西夏,两者相差一百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762年清朝设置伊犁将军,这两件事也相差一百年。

(44)数序递增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在因历史年代中的数字,不断顺次递增,年代数字逐渐增大,形成节节高的定格。在世界中,如第一国际的四次代表大会,分别是1866年(日内瓦)、1867年(洛桑)、1868年(布鲁塞尔)、1869年(巴塞尔)召开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年爆发的。在中国史中,1234年是蒙古灭金。

(45)综合法。综合运用各种运算方法来记忆历史年代。如1644年清军入关,是“4”的平方后边两个“4”,也可以说是后两个数字相乘等于前两个数字。916年契丹政权建立,是 “3”的平方与“4”的平方连排在一起。

数字本身结构特征记忆法。此种年代数字本身由于组合方式丰富多彩,它的内容结构就演变成了各种饶的风趣的组合形式,寻找其特征,便于学生形象化记忆。如整数结尾的:公元200年官渡之战;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双位数重叠的,1616年努尔哈赤建金,1919年“五四”运动,1818年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诞生。另外还有首尾数字相同的;383年淝水之战,646年日本大化改新。数字结构的特征并不是普遍的规律,然而经过教者潜心开掘,有些年代数字就变得颇有趣味了。

第十三类,划分式

(46)年限分段法。也称大概法。有些历史年代不需准确记忆,只需记个大概即可。这可借助历史知识对年代进行分段记忆。历史按时间分,一般分为上古史,中世纪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几部分。然后在历史年代的大范围内再缩小记忆的范围。如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到1919年,现代史从1919年至1949年。可在这个大范围内去记忆某一历史年代。粗略一些,可记某一个朝代,某个世纪。细一些,可记某个朝代的初末,帝王年事(如唐贞观年间);也可记某世纪的初叶、中叶、末叶,或某十年代(如十八世纪中叶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等)。

(47)分类列表法。先对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和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年代进行分类,然后列表人,可加强记忆。例如,可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各次农民起义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来,也可把中 国封建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依次排列出来。再如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可用表格列出来。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年--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可从上下对应,前后断限和每次间隔时间几方面来记忆。

年表的编制有许多种,如:历史大事年表。这种以重大历史年代为顺序把历史事件排列起来的年表,它以年代为“经”,以大事为“纬”,突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可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的时间概念。此表可分综合大事年表、国别大事年表、历史线索大事年表、专门大事年表„„。如专门大事年表,还可再分列农民起义大事年表、朝代演变大事年表、中国人民反侵略大事年表、不平等条约大事年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大事年表„„。例如: 20

又如:年代对照表。这种表仍以年代为“经”,但以同列的不同国家或不同的史实为“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在同一时间里发生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历史现象。如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相同的或不同史段发生的史实年代,也可把同一个国家发生在不同地区但其史实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年代列成表,便于学生作横或纵向比较,可培养学生同期性的时间概念,也可了解历史发展过程年代的差距或变化。

再如:历史阶段年表,此表是以阶段年代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阶段性特点为“纬”,以一定的历史阶段时限为顺序,可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及年代范围,并从多阶段重大历史事件中理解它的时代特征,使人们能够鉴别某些历史事件的年代,对历史了解得更细、更具体。

专家点评

记忆历史年代的方法,竟有十几大类四十余种之多,也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也许我们从这些方法中得到的最大启示,就是老师和同学们为了记住历史年代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吧。

第四篇:历史故事(选择题)

《历史故事》阅读题

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秦穆公用了()张羊皮买回了百里奚。A,2张 B.5张 C.3张 2.和氏璧是()献给秦昭襄王的。A.廉颇 B.蔺相如 C.乐毅 3.伍子胥用钢鞭打了楚平王()A:三百下 B:四百下 C.二百五十下 4.汉军东征时韩信出了一计,名叫()A.暗度陈仓B.瞒天过海c.空城计 5.三国统一成立了()朝A.秦 B.隋 C.晋

6战国时期后统一中原的是()A项羽 B商鞅 C嬴政 D秦穆公 7齐桓公生在()A春秋 B战国 C汉朝 D三国

8______的小国的西戎部族一听到秦国打败了中原霸主,全都争先恐后地进去进贡。A、北边 B、南边 C、西边

9晋国自从晋悼公起用了_____,又做了中原的霸主。A、晏平仲 B、赵武 C、费无极 11战国时期后统一中原的是()A项羽B商鞅C嬴政D秦穆公 12诸葛亮死在()A白帝B五丈原

13齐桓公生在()A春秋B战国C汉朝D三国

14【千金一笑】的主人公是()A.褒姒 B.勾践 C.周平王 15是()把石头当成老虎给射烂了。A.刘备 B.掘突 C.李广 16是()让仙鹤坐车。A.关羽 B.齐桓公 C.卫懿公 17河伯娶亲发生在哪个国家?()A.魏国 B.楚国

19烽火戏诸侯和千金一笑是不是一个故事()A是B不是 20商鞅是哪个故事中的人物?()A立木为信 B一鼓作气 21是谁破釜沉舟?()A项羽 B刘备C张良

22《老马识途》中是()出的主意让老马带路。A.齐桓公 B.管仲 C.黄花 D.燕庄公 23《张良拜师》中的老头儿,给张良的是()。A.《孙子兵法》B.《孙吴兵法》C.24《太公兵法》24《“仁义”大旗》中是()讲“仁义”。A.公孙固 B.宋襄公 C.公子目夷

25()一鸣惊人。A、楚庄王 B、晋灵公 C、晋景公 26()桃园打鸟。A、勾践 B、晋景公 C、晋灵公

27在西汉故事中,()拜姜太公为师。A、吴广 B、陈胜 C、张良 28《老马识途》中是()出的主意让老马带路。A.齐桓公 B.管仲 C.黄花 D.燕庄公

29《张良拜师》中的老头儿,给张良的是()。A.《孙子兵法》B.《孙吴兵法》C.《太公兵法》

30《“仁义”大旗》中是()讲“仁义”。A.公孙固 B.宋襄公 C.公子目夷 31商鞅变法,被秦孝公称他为“商鞅”()。A.卫鞅。B.齐威王。C.魏王。32张良与他的师傅是因师傅让他()认识的。A.捡衣服。B.捡鞋子。C.梳头发。

33()曾胡服骑射。A赵国 B.郑国

34“退避三舍”讲的是()向楚王做的承诺。A狐偃 B、秦穆公 C、重耳 D、成得臣 35子都暗箭射死了()。A.瑕叔盈 B.公子小白 C.颖考叔 36百里奚的妻子是()A姜氏 B杜氏

37自己输了还认为仁义在自己这一边的人是()A公子小白B公子目夷C宋襄公 38老关在宫中从来没有开过一次笑脸的人是()A程婴B姜氏C褒姒 39河伯取妇发生在()A.魏国 B.楚国

40孙膑和苏秦是悬梁刺股中的主要人物。()A、是

B、不是

41当年桃园打鸟的人是()A、晋襄公 B、屠岸贾C、赵盾 D、晋灵公 42将完璧归赵的人是谁()A、张仪 B、廉颇 C、蔺相如 D、苏泰 43“唇亡齿寒”故事讲的是()不听劝告而遭灭亡。A、百里奚 B、宫之奇 C、虞君 D、蹇叔

44“退避三舍”讲的是()向楚王做的承诺。A、狐偃 B、秦穆公 C、重耳 D、成得臣

45在《晏子使楚》中,晏子是()A、晋国B、燕国C、齐国 46在《三家分晋》中,()势力最强。A、赵襄子B、韩康子C、智伯瑶D、魏桓子

47我国奴隶制的瓦解时期是()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汉 48东汉末年,刘备、关羽与谁互有盟约、结为兄弟()A.张菲 B.王菲 C.张飞 D.岳飞

49()统一了中国。1 周幽王 2周武王 3 秦始皇 50 褒珦是()的哥哥。1褒姒 2周幽王3 颖考叔 51.()曾胡服骑射。A赵国 B.郑国 52.苏秦曾()。A锥刺股 B.头悬梁

53.张角自称为()。A天公将军 B.人公将军 54.刘邦的军师是()。A诸葛亮 B.张良

55.一开始反秦的两位好汉是()。A.陈阳、吴厂 B陈胜、吴广

56千金一笑是哪个朝代的故事?()A.春秋故事 B.战国故事 C.西汉故事 57褒姒是被哪个人逗“笑”的()A、周幽王 B、掘突 C、虢石父 58刘备()茅庐?A.1 B.2 C,3 59()卧薪尝胆。A勾践 B夫差

60是谁钻的的裤裆?()A、韩信 B、彭越

61《毛遂自荐》中毛遂凑齐了多少人?()A、15人 B、10人 C、20人 62()三顾茅庐()了A、孔明 B、张飞 C、刘备 D、关羽 63战国时期()统一中原A.魏国 B.秦国 河伯取妇发生在()A.魏国 B.楚国 64()射老虎很厉害A.李广 B.马陵

战国时期()统一中原A.魏国 B.秦国 66卧龙先生是()A.刘备B曹操C诸葛亮

67秦国兼并了()个国家。A.5 B.6

C.7 68子都暗箭射死了。A.瑕叔盈 B.公子小白 C.颖考叔 69()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兵。A.曹刿 B.管仲 C.施伯

70“苏武牧羊”这个故事发生在。A.战国 B.东汉 C.西汉 D.三国 71()统一了三国。A.吴国 B.蜀国 C.晋国

72老马识途这一办法是()想出来的A.齐桓公 B.管仲 C.燕庄公

73一鼓作气这个故事发生在()和()的战争中A.鲁国,齐国 B.郑国,齐国 C.鲁国,郑国 74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了()。A、百里奚 B、公孙枝 C、西门豹 75()在邺城识破了巫婆的阴谋。A、乐羊 B、西门豹 C、乐舒 76()统一了七个大国。A、颖考叔B、秦始皇C、公子小白

77千金一笑的主人公是()A、褒姒、周幽王、虢石父B、虢石父C、周幽王、褒姒

第五篇:历史小故事

“小故事”的撰写

上海市七宝中学的青年教师王红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同志在《一个素质教育进课堂的生动案例》一文中,对这个事例评论道: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一般好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王红有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界,这么处理这种场面,化解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 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问题。(参见《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6期)

下载查理二世复辟记历史故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查理二世复辟记历史故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廉洁故事

    历史廉洁故事五则 一钱太守后汉刘宠为会稽太守,居官清廉。“见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颇有政声。离任时,山阴县有五六位老人,以一百钱赠宠,宠一再婉言拒绝,最后终因盛情难却,......

    五年级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复习题 1、(大禹)治水,采取了(疏通)的方法。 2、(武王)伐纣。 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4、(勾践)卧薪尝胆。 5、《将相和》讲的是(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其中有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完......

    大好河山历史故事

    大境门不仅有宏伟的建筑和秀丽景致,而且有着光荣的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数万抗日同盟军宣誓出征,北出大境门,抗击日寇,收复失地。1945年8月,中国共产......

    历史小故事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

    四大名著、历史故事

    四大名著练习1.《西游记》的作者是( ),这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有 ;其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原因: ;你知道关于他的故事有:( )( )( )。 2.《水浒传》的作者是( ),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

    历史小故事

    鸦片战争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收缴鸦片时要求各国商人签字画押,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当时英国政府派驻广州的商......

    廉洁历史故事

    二、历史典故 廉洁修身 1、东汉 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他憎恶当时官僚权贵的贪污腐败,奢侈铺张。他为人谦洁、生活朴素,平时穿着破旧衣服,盖的是有补丁的被子,乘坐着一辆破旧马车。......

    外国历史故事

    外国历史故事 1、古城庞贝在公元前6世纪,它在罗马的东南,西邻那不勒斯湾,北靠维苏威火山,住着20000多居民。18世纪初,人们挖出了一些罗马钱币、石块,1748年才揭开了庞贝之谜,自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