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恩来名人名言
学生读书目的是担负并实现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周恩来名人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2、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
3、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4、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
5、入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本质。
6、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7、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
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9、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10、有错误逢人便讲,这是多么坦白的襟怀,多么高尚的品格。
11、每一个人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斗志!应当做个开创一代的人。
12、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13、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
14、有错误要逢人便讲,既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
15、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市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16、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奋斗中才能实现理想。
17、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8、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19、我们国家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20、中国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4。这样大的国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经济上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那我们就对不住世界人民,也对不住我们的祖宗。
21、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22、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23、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24、革命总是会有的。我们是幸存者,只要有一口气,就要为党工作。
25、写书,就写自己一生中的错误。
26、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27、任何人都会犯错误,人从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断地犯错误。错误,可以说是要陪伴人的一生的。智者千虑尚有一失呢!问题是怎样对待错误?是硬着头皮采取不承认主义?是搪塞、遮掩?是文过饰非甚或嫁祸于人?
28、青年人没有不栽几个跟头的,没有不碰几个钉子的。碰了钉子以后,不要气馁。
29、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是老实人才能经得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30、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若不强大起来,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
31、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32、不尊重科学,就会瞎指挥。
33、学习周恩来同志吧!采取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态度,公开地承认错误,勇敢地改正错误。
34、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
35、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应该更重视统一战线问题。
36、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上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
37、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
38、我们的下一代,总是要把自己摆在劳苦大众一起,要能够吃得起苦。因为我们的革命精神,就是从吃苦中得来的。
39、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
40、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41、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42、9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43、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的源泉。
44、民-主集中制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
45、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46、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47、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48、为革命奋斗的历史,别人是抹煞不了的,除非自己毁掉它。
49、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
50、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51、有错误要逢人便讲,既可以取得同志的监督和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
52、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常。
53、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
54、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55、要知道,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错误也是财富。错误能使自己变得聪明,成熟;错误能给他人提供向前的阶梯,提供有益的指路标向。
第二篇:周恩来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欲筹一生之计划,舍求学其无从。然学而不勤,则又何贵乎学。是故求学贵勤,勤则一生之计足矣。”
——1914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写了一篇作文《一生之计在于勤论》
“一个人对于世界万事万物,对于人生各种问题,要想看得透,就得志于学,勤于问,敢于闯。”
——1924年,周恩来在26岁时就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时期,周恩来曾说。
“伟大的抗战时代,不要使他空空过去。青年们,要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
——1939年1月7日,周恩来在重庆联立中学作报告,为二年级学生侯遇福题词。
“青年是学习时代,从课堂中学习,从服务中学习,从师友中学习,要认识学无止境!”
——1939年3月29日,周恩来在祖籍绍兴为表妹王去病(中学生)题词
“青年是黄金时代,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为表侄王俭(中学生)题词: “努力学习,精益求精。——为表侄王京(小学生)题词
“多多读书,多多研究” ——周恩来于1945年1月8日写给后来出任八路军高级参谋的王梓木信中的勉励之语。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农历45岁生日。他在重庆红岩村写下《我的修养要则》以明心志,其中第一条就提出了自己的读书方法。
“要做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1 9 5 7 年5 月2 6 日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1958年,周恩来赠言即将下乡当农民的侄儿周荣庆
“不读书不行,不然我们总结经验、继续前进就要受到阻碍。提高认识水平不是毛主席一个人或党中央几个领导人的事情,必须大家的水平提高才能前进。”
“现在每个部里都有一个秀才班子,叫做政策研究室。他们是一批优秀的青年,年龄不过三四十岁。我们读书,也要让秀才班子多读书,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对我们工作有好处。我们每天要处理日常事务,管政府工作的都有一个‘门市部’工作,不管不行。现在各个部里都自己处理一些日常工作,处理错了也不好,党信任我们,所以我们必须提高政策水平,我们自己读书,要提倡秀才班子读书,学习政策,共同提高,这样才能丰富我们马列主义理论、政策的队伍。这一点重要,因为我们总结东西不能随随便便的,因此,需要提一提。”
——1963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一次国务院全体会议上,要求各部部长多读书,提高理论修养。
“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惟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
第三篇:周恩来
论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周恩来 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代表中共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并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
周恩来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卓有成效地领导了我们党的外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是我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周恩来同志从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他在中学的一篇作文中写道:“鸦片之役,英人侵我;越南之战,法人欺我;布楚之约,俄人噬我;马关之议,日人凌我;及乎庚子,诸国协力以谋我。瓜分豆剖,蚕食鲸吞,岌岌乎不可终日。” 周恩来同志一九一七年东渡日本,开始探求新的道路。他提出要“另辟‘新思想’,求‘新学问’,做‘新事情’”,“人人心中有着这个‘新’字,中国才有望呢”。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他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一九年四月周恩来同志从日本回国,经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一九二0年一月,他被反动政府拘捕,在狱中继续思考中国的出路问题。出狱后,经过实际考察并对各种思潮进行比较,终于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一九二一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周恩来(1898一1976)与邓颖超相识于1919年领导天津学生五四爱国运动期间。他们于1925年结婚后整整半个世纪的恩爱之情,真正为世人留下了一段举世传颂的爱情故事。1925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姻,举世公认是两位革命者之间最完美的终身伴侣。大革命失败后,邓颖超全身心协助周恩来从事党创秘密工作。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姻,举世公认是两位革命者之间最完美的终身伴侣。大革命失败后,邓颖超全身心协助周恩来从事党创秘密工作。解放战争时期,邓颖超随周恩来在南京梅园新村、上海周公馆等地进行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建国后,他们以“互爱、互敬、互勉、互让、互谅、互助、互学”为准则,相偕相伴中以感情与政治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文革”时期,邓颖超全力支持周恩来的工作,并和他一起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展开斗争。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因病逝世。将她的骨灰撒向曾撒过周恩来骨灰的江河大海中。
从1975年6月以后,周恩来由于癌症的折磨,身体极度消瘦,体重只剩下了30.5公斤。他清醒地估计到自己的生命“还有半年”的时间,但他依然继续顽强地工作着,同病魔、同邪恶势力进行着最后的搏斗。从12月中旬起,终日卧床的周恩来已无法进食,所需要的食物由医护人员用管子直接灌入胃里。这时周恩来的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进食、输血、输液、排液„„以至连翻身都受到限制。为了减少周恩来的痛苦,医生不得已使用了安眠药和止痛针。但是,不时袭来的剧痛,仍使周恩来常常浑身颤抖,大汗淋漓。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仍表现出高度的自制力。护士许奉生说:“这时总理是很痛苦的,可他从来不哼也不叫。有一次他正睡觉,一下让病痛惊醒了,就问,我喊了没有?我们说,你叫叫没关系的,如果你疼,你就哼哼,就叫,没关系。他摇摇头。
周恩来外交上,他以超乎寻常的精力、才能、勇气和智慧,致力于制定和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领导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结束一百年来旧中国历届政府丧权辱国的外交屈辱史,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全面的杰出的贡献周恩来作为总理在建国后一度兼任外长是其建国后唯一兼职过的部门和职务亲自参与制定并以领导者、指挥人、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参与领导部署指挥执行和开创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历史性新的外交局面结束了自近代以来百年屈辱的外交史,极大限度地提高和维护了中华民族和新中国来之不易的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1950年1月首次赴苏联协助毛泽东签署《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使百废待兴满目疮痍的新中国在当时以美国为代表实行的政治压迫经济封锁的情况下为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发展争取了有限的经济援助。
1953年12月31日在与印度政府代表谈判协商关于西藏驻军通商等问题就率先首次提出了至今仍为世界各国所遵循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7月首次以政府首脑的身份率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不久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旨在解决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的日内外会议。会议期间让世界充分了解和领略他高超醇熟的外交艺术和谋略智慧及风度奠定了作为享誉世界政治家外交家的地位。1955年4月18——24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不顾自身身处险境毅然出席万隆会议,其间首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理念代表新中国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61年出席苏共二十二大对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污蔑我国领导人对新中国施行的所谓挑衅言行进行坚决抵制和斗争维护了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独立和尊严。
从57年至64年先后多次率团大规模出访使“一个中国”理念日益深入身心极大地提高和扩大了新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和世界政坛上的影响和地位,从而为驱逐蒋台代表恢复其被把持多年的联合国合法席位作出了极大贡献。1972年2月21日——28日接待首次出访未建交国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并与之签署《中美上海公报》打破了两国处于多年敌视关系开启了友好往来的新历史和渠道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对比起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1972年9月30日又与届时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两国不正常关系即刻建交,结束了自甲午战争至八年抗战两国近代史上尽50年不愉快的战争历史和经历重新续写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这仅是周恩来卓越的外交生涯中的点滴事例,但从此也可看出他具备一名卓越外交家所应具备的一切品质和素质这就是他为什么会超越政见国界和时空而赢得人们衷心请倍的原因。
1、历史的评价: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舍身忘我,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正常的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和民主人士,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环和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势的斗争。
2、其他领导人、民主人士、国际友人对周总理的评价:“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十二小时,有时甚至在十六小时以上,一生如此。对我来说,他始终是一个兄长,他是同志们和人民都很尊敬的人。”--邓小平“没有周恩来同志,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设想!”--陈云 “恩来生前是党和国家的一位领导人,但他总是按照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他把自己看做是党的人,是一个人民的公仆。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恩来始终如一地遵守这条共产党人最重要的原则。”
邓颖超 “在那阴霾蔽日的年代里,周总理是云层中透出来的亮光,是维护花草树木少受风暴摧折的大树,是全国人民寄托希望和寻求慰籍之所在。”
“外驰内张的神情,钢铁般的自制力,就象是一根绞紧了的弹簧。他的谈话轻松自如,他听英语时不必等到翻译出来,脸上的神情就显得已明白语意,或立即露出微笑,这很清楚地表示他是很懂英语的;他警觉性极高,令人印象深刻。显然,半个世纪的烈火般激烈斗争的锻炼,已将极为重要的沉着品格烙在他的身上。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基辛格(前美国国务卿)
“周毫无疑问的,才华出众,精力充沛,魅力非凡。”--尼克松(美国前总统)
我们认为周总理生活非常朴素,工作勤勤恳恳,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人民,总之一句话,我们能为拥有这样一位好总理而骄傲而自豪。
小组成员:
市营二班牟津瑶(组长):讲ppt、表演话剧、整理论文 市营一班苏昊:放ppt、编和表演话剧 市营一班王子墨:制作ppt
市营二班刘子炎炎:整理ppt材料 市营二班刘思佳:表演话剧、写论文
第四篇:周恩来
今年是周总理诞辰110周年,他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我们怀念他,是因为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无私奉献里没有一句空话。在保持党的纯洁性方面,他是当之无愧的模范,他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员,什么是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
提到周恩来这三个字,敬意都会从亿万国人心底油然而生。他的人格风范为人称颂,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他的对手尼克松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对手以及朋友的尊重。
少年时他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苦读,青年时,他为寻求真理而远渡重洋,虽历经坎坷依然意气风发。他说:“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面对剧烈动荡的革命年代,他没有留意个人的得失,他说:“我们在死难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更坚决地继续着死难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走出陕北窑洞,在西安、在武汉、在重庆纵横捭阖,在一张张诡异莫测的谈判桌前他为民族大义而据理力争,在每一个需要大智慧与大勇气的地方他为了中国的前途不懈努力。在赶走了日本人的土地上,和平并没有立刻到来,他毅然返回陕北展转于枪林弹雨,在新中国的地平线上,虽然百废待兴,但他鼓励大家“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其实周恩来何尝不需要休息,他曾说过:“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面对纷繁的国事和别人无法代劳的难事,他又事必躬亲。他说:“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在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社会思潮混乱不堪的时候,他仍然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热爱的祖国、人民做出最后一点努力,他说“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在上次看完电影《周恩来》,使我们再次领略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被他那种时时刻刻都装着党和人民,把关爱和献给了最需帮助的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毫不夸张的说是把是一生献给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在他去世后第二天,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
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更是彻底的“无产者”,虽然连遗骨都没有留下,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时至今日周总理在老百姓心中的影响力仍然不减,反而在今天这个经济社会里更加怀念周恩来总理,怀念他是被他那一丝不苟为人民的精神感动。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让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尊崇的心情来纪念他。
第五篇: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简介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
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闻一多先生就曾说过,有的人说了不做,有的人做了不说。而周恩来总理就是那种说了一定做到的人。的确,亲爱的周总理,就是那种严谨的人,他说出来的话能够有很大的威信,因为他的不轻易表态,他的一旦表态就证明那是一定的事。
周恩来总理一生都在为着中华之崛起而努力,是无产阶级的忠实拥护者。因为有着这样子的专一目标,崇高的理想,他一步一步地带领沉睡的中国,在世界的天空下苏醒过来了,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看见了一个新的中国,看见了新中国领导者的过人风采。
周恩来总理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他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从周恩来总理的衣食住行中,记起我们亲爱的总理,心中不尽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 人民爱”,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最真挚的感情。
周恩来同志始终顾全大局、光明磊落,集中表现为他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周恩来同志深知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始终顾全大局、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周总理两袖清风,一尘不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高风亮节,全世界景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