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试题
导语:初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下面和小编来看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要点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tǎng()若 轻捷()jiàn()赏
和蔼()倜傥()皂荚()盔甲()
sh@n士()fǔ()视 占据()绽开()
企pan()拼凑()感kǎi()dǐ()达
羞惭()难kān()贪lán()诅咒()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2)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
(3)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介事地问他价钱。()
(4)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
(5)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cup)以
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6)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3.选词填空。
(1)百草园里似乎 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A.确凿 B.确切 c.准确
(2)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 地在一旁答礼。()
A.和气 B.宽和 c.和蔼
(3)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
A.激荡 B.回荡 c.荡漾
(4)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 万分。()
A.感叹 B.感慨 c.感激
(5)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这种窃的滋味!()
A.贪懒 B.贪婪 C.贪心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不亦说乎 通,(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5.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 今义:
(2)不亦君子乎 古义: 今义:
知识要点二:语言运用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3)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
都松快了。()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问,在院
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B.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
c.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
妮莎莉文老师。
D.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
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8.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Et常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
B.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处路井部位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颠簸现象。
C.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
考试。
D.食用一包油炸方便面所摄人的油量高达30克,这已是每人每天摄油量的上限。
9.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爱”的体验。要求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2)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知识要点三:文学常识
11.填空。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原名,字,伟大的无产阶级、、。著有小说集《 》《 》,散文集《 》等。
(2)林海音,中国女作家,原名。早年随父母到北京,曾就读于北平女子师范
和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并任《世界 日报》记者。1967年后创办《纯文学》月刊,经营纯文学出版社。著有长篇小说《 》,小说集《 》,散文集《 》。
(3)孔子,名,字,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人,杰出的 家、家,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为“ ”。
12.下列关于《论语》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它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B.它是语录体散文集。
C.“论”的意思是议论。
D.作者是孔子,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知识要点四:课文理解
13.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
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地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
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
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的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都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懒,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得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上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
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
我的面前:
“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的黑字上。
当书店里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
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
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
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
快了。摸摸口袋,里面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
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1)为什么“我不再去书店”,“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
(2)“啊!终于和你相见!”句中的“你”指什么?为何这样称呼?
(3)为什么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5)如何理解选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思而不学则殆: ②人不堪其忧: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④匹夫不可夺志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 B.于我如浮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 D.吾日三省吾身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选文中,颜回面对穷困清苦的生活,不改其乐,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整合(20分)1.识字与写字(4分)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镶()边 唱和()枯涸()(2)依据下列词语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黄yùn()zhù()蓄 níng()神 清liè()
2.根据文中的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与上下文相衔接的词语。(2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 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3.默写《春》一课中两组优美的排比句(4分)
①描写春花色彩美:。②描写春雨形态美:。4.默写(6分)
⑴《观沧海》中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诗句是:
。⑵《天净沙
秋思》的主旨句是:
。⑶《钱塘湖春行》的颈联是:
。5.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6.参照加点的文字,将下面画线的句子改成两个三字短语,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2分)生活中有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东西,似乎难以寻觅,难以理解,难以登堂入室,但只要你有勇气,...善于思考问题,敢于付诸行动,美好神秘的世界之门就会向你敞开,原来它是虚掩着的。画线的部分应该改为:
二、课文重读(1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字用得好,可以成为炼字的典范? 请找出,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句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3分)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能表达这种情感?请写下来。(3分)
课题实验单元测试卷七(上)第三单元第1页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9.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2分)10.甲文中水的特点是,乙文中水的特点是。(2分)11.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 ”,乙文中的“
12.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②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13.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2分)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一17题。(16分)
月光下的探访
李汉荣
今夜风清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澄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青苹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被整理成一派柔 和,蝈蝈弹奏着我熟悉的那种单弦吉他,弹了几万年了吧。这时候曲调好像特别孤羊忧伤,一定是怀念着它新婚远别的情郎。我还听见不知名的虫于在唧唧夜话,说的是生存的焦虑,饥饿的体验,死亡的恐惧,还是月光下的快乐旅行?在人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着、挣扎着、劳作着、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着种族的史记。我真想向它们问候,看看它 们的衣食住行:既然有了这相遇的缘分,我应该对它们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课题实验单元测试卷七(上)第三单元第2页
”。(2分)它们那么小,那么脆弱,在这庞大不可测的宇宙里生存是怎样的冒险,是多么不容易啊。然而,常识提醒我,我的探访很可能令它们恐惧.,最大的帮助就是不打扰它们。慈祥的土地和温良的月光会关照这些与世无争的孩子的,这么一想我心里的牵挂和怜悯就释然了。
我继续前行。我看见几只蝴蝶仍在月光里夜航,这小小的宇宙飞船,也在无限地做着短促的飞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存在的底细,花的底细。此刻它们是在研究月光与露水相遇,能否勾兑出宇宙中最可口的绿色饮料? 我来到山顶西侧的边缘,一片树林寂静地守着月色。偶尔传来一声鸟的啼叫,好像只叫 了半声,也许忽然想起了作息纪律,怕影响大家的睡眠,就把另外半声叹息咽了回去--我 惊叹这小小生灵的伟大自律精神.但我想它的灵魂里一定深藏着我们不能如晓的智慧.想想吧,它们在天空上见过多大的世面啊.它们俯瞰过,超越过多么多么多的事物,它们肯定从大自然的灵魂里获得了某种神秘的灵性。我走进林子,看见一棵橡树上挂着一个鸟巢。我踞起脚尖,发现这是一个空巢,几根树枝一些树叶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该是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里反复排练。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鸟巢盛满宁静的夜光,这使它看上去吴像是-个微型的天堂。
如果人真有来生,我期望我来生只是一只太阳雀鸟或知更鸟,几粒草籽、几滴露水就是
一顿好午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和歌唱。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飞罩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一一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14.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作者在月夜探访了哪些对象?表达了什么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概括第1段段意,并说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答: 16.品味下面这个句子的含义。(4分)在人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看、挣扎着、劳作着、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 着种族的史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月夜探访后竟然产生了要做一只鸟的奇妙想法,你能说出其中的缘由吗?(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选自课外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16分)万花溪绕着我们的村子,流着,流着。它是点苍山的一条溪流。它的溪水里,永远漂载着好看的花瓣。溪水是香的,甜的,冰凉的。当点苍山的冰雪刚开始融化,它的溪畔,已经开满了鲜花。
这时候,我喜欢提着小花篮,来到溪畔。闻闻这朵花,闻闻那朵花,我和花们说悄悄话。
你好,山茶花!你说,你的小脸,是在那个下霜的夜里,冻红的吗?还是你早起迎接太阳,早霞亲了亲你,你害羞了?山茶花,别只顾笑,你倒是把你的秘密告诉我呀!
课题实验单元测试卷七(上)第三单元第3页 你好,马樱花!你好,含笑花!哟,杜鹃花,叶上花,金银花,龙胆花,剌苞花,太阳花,地丁花,猫脸花,蝴蝶花……你们都好呀,万花溪畔的花朵们!你们有什么喜事?你们为什么这么喜气洋洋?哟,你们已经寄出了芬芳的彩色的邀请信。你们的客人,蜜蜂和蝴蝶,就要来了。难怪你们这么忙,难怪你们这么喜气洋洋!告诉我,万花溪的花朵们,你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色彩?蓝色,红色,黄色,白色,紫色……你们打扮了飘香溢彩的溪流,你们给我们的村子镶了一道花边。看你们笑得前仰后合,你们的家族多么快乐。你们喜欢多种多样的色彩,你们喜欢开出多种多样的花朵。
哟,万花溪的花朵们,告诉我,你们是大地妈妈的儿女吗?正像我们小娃娃,是妈妈的儿女,妈妈的花。我想,你们一定是大地妈妈的儿女。只有大地妈妈,才有这么多,这么美丽的儿女呀!
18.请你给这篇优美的短文拟一个标题。如果你感到无从着手,就要细读文章,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或许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甚至你会发现,文中的某一句话、某几个词,会帮你轻松解决这个问题。(2分)
19.仔细阅读跟山茶花的对话,作者就花的什么方面对山茶花说话?这段对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20.“万花溪畔的花朵们”和“万花溪的花朵们”,两种称指的含义完全一样吗?说一说你的理解依据是什么。(4分)
21.从全文看,作者通过跟花的对话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22.请根据“蝴蝶花”这一名称,想像这种花的形态色彩,然后,请你对它说一段悄悄话,并把这段话写在下面。(4分)
四、作文(50分)
以“我爱大自然”为题,选择一处你最喜爱的自然景物,模仿我们学过的课文的写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一、(20分)1.(1)niàng xiāng hè hé(2)晕 贮 凝 洌(4分,每个0.5分)2.朗润
钻(2分,每个1分)3.①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②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4分,每句2分)4.(6分,每小题2分,参照教材。)5.B(2分)6.善思考,敢行动。(2分)
课题实验单元测试卷七(上)第三单元第4页
二、(18分)
(一)7.平阔
正
悬 ;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是,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页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3分)8. 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分)
(二)9.冬天;秋天(2分)10.温柔多情;甜美(2分)11.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其它拟人手法的句子也可)(2分)12.(1)总结性地写了冬天济南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2)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体现秋天济南的美好。(4分)13.原句子是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2分)。
三、(32分)
(一)14.(4分)答:蝈蝈、虫子、蝴蝶、夜鸟、鸟巢;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答对对象2分,说对感情.2分〉15.(4分)答:描写南山上白瀑流泻似的月色。为下文写“我”的探访提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概括段意.2分;作用2分。本题只要意思接近即可)16.品味句子(4分)答:在自然界,有着许多同人一样的生灵,它们同人类一样地劳作和生活,延续着自己的种族。这种认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爱怜与赞叹。(意思接近,酌情给分〉17.作者情感态度探究(4分)答:作者感受到了自然界弱小生灵的伟大.或者:作者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美妙、神奇。〈如果学生答到作者想远离城市和名利寻找自由飞翔的空问,也给满分〉
(二)18.和花朵说悄悄话、花开季节的悄悄话、与花儿对话万花溪畔的悄悄话、花儿,请听我说……(2分)19.就花是红色与山茶花对话。作者把山茶花当成娇羞美丽的少女,把艳美的花朵跟灿烂的朝霞联系在一起,以奇特的想像描写,寄寓对山茶花的喜爱之情。(3分)20.不一样,“万花溪畔的花朵们”是指地面上的各种花,因为“溪畔,已经开满了鲜花”;而“万花溪的花朵们”还包括落人溪水的花朵、花瓣,因为“溪水里,永远漂载着好看的花瓣”。(4分)21.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3分)22.围绕“蝴蝶”的形状、色彩,或赞或问,以想象丰富和语言表达好者为佳。(4分)
四、作文(50分)结合初一单元特点和中考评分标准评分。
课题实验单元测试卷七(上)第三单元第5页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试题
味蕾上绽放的爱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试题 黎明
①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班级:姓名:学号:
一、字词积累 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
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确凿[záo]桑椹[shân]油蛉 [líng]斑蝥[máo]倘
[tǎng]若珊[shān]瑚攒[cuán]敛[liǎn]罕至[hǎn]秕[bǐ]谷书塾[shú]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②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宿儒[rú]蝉蜕[tuì]鼎[dǐng]沸倜傥[tì tǎng]拗[ǎo]盔[kuī]甲锡箔[xī
生的印记。bï]
③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④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吃咸花
3个凑学费。只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
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
2、《雪地贺卡》膝[xī]盖颏[kē]下岐[qí]山嫉[jí]妒恳挚[zhì]襟[j
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īn]怀雪橇[qiāo]臃[yōng]肿痴[chī]痴
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⑤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远,有
3、《阿长与<山海经>》惊骇[hài]劫掳[lǔ]针灸[jiǔ]疮[chuāng]疤诘[jiã]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问惧惮[dàn]霹[pī]雳震悚[sǒng]懿[yì]旨孤孀[shuāng] 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
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
4、《拣麦穗》田埂[gěng]积攒[zǎn]趔趄[liâ qie]磕[kē]碰戏谑[xuâ]年迈的父母。
⑥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妈妈煮大言不惭睒[shǎn]前仰后合山坳[ào]坳蹒跚[pán shān]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5、《童年絮味》鬈[quán]曲小箧[qiâ]羡[xiàn]慕细糠[kāng]雷霆[tíng]⑦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会让万钧百无聊赖掴[guï]耳光啜[chuî]泣叱[chì]责譬[pì]如撮[cuō]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合蹭[câng]破驯[xùn]良肆无忌惮[dàn]噙[qín]着焦灼[zhuï]不安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撅[juē]嘴
6、《生命》如法炮[páo]制调侃 [kǎn]
2.第④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二、文学常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3.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16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
<山海经>》都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雪地贺卡》鲍尔吉•原野,1958年生,当代作家,蒙古族。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4.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拣麦穗》张洁,女,1937年生,当代作家。
《童年絮味》舒婷,女,1952年生,当代诗人。
《生 命》沉河,1967年生,当代作家。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白银市第五中学201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试卷 1
四、诗歌鉴赏
(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得还是老宅院好,生活几十年了,怎么也不愿意离开。
坐在奶奶身旁,看见奶奶那满头白发,心中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自从到县城上学以后,我已失去了儿时对她的依恋,以至于几年也没有怎么相见。望着炉膛里忽明忽暗的余火,我一下子拾起了儿时的感觉,那时,我们围坐在炉灶旁,奶奶总爱一边给我们讲故事,一边烤红薯给我们吃。她在炉火下放两个红薯,不时用手去摸一下,待烤软了,便轻轻剥开,给我们慢慢舔吃。为此,我和弟妹们曾经常发生争夺红薯的“战争”……
如今物依旧,红薯也依旧如此香甜,但身边除我和奶奶外,已空无一人。晚风习习,吹起了童年的往事,再也没有了儿时的欢乐与幸福。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也无法回来了。我仰望天空,心
1.本诗以
中一片惆怅、失落……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这,是一个忧伤的周末。
得分点解读:
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并不是成年人的特权。通过这一篇《忧伤的周末》可以看出,在小作者的心
中,不仅装盛着书本和学校,而更多的是不尽的童真和亲情。
本文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
4.诗中写因思恋而痛苦失眠的诗句是:
一是语言简洁流畅,节奏明快。通篇几乎都是用白描的手法,绝少用形容词,节奏简洁明快,不拖
(二)《蒹葭》
泥带水。这样使文章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巧妙地拓展了生活空间,既有学校生活的描写,又有家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生活的叙述,还有童年生活的回忆。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二是刻画入微,真实细腻。如文中对奶奶的描写:“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穿着粗布衣裤,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显得又矮又瘦,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仿佛一阵风就会把她吹倒”,“满头白发”,写出了奶奶质朴、慈祥、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苍老的特点。此外,文中对作者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细致入微。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三是线索清晰,结构完整。文章明写“我”回奶奶家的所见所闻所感,暗写“我”学习负担之重以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及对亲情、童真的回忆与渴望。首尾自然巧妙的呼应,行文过程中有意而又自然的点题,都令文章小巧精致而又活泼灵动,结尾抒发作者“惆怅、失落、忧伤”的心情更是点睛之笔。1.,是一首典型的(2分)
(二)请以“的周末”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2.本诗以(2分)
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分)
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五、写作部分
(一)忧伤的周末
我们做完最后一道作业题,班主任突然宣布:“明天周末,放假!”全班顿时欢呼雀跃,“耶”声一片。我猛然记起自从进入初中以后,就整天沉浸在紧张的学习中,很少有过属于自己的周末了。
我决定利用这个周末放假时间,回乡下一趟,去看看久别的奶奶。
到了奶奶的老宅院,轻轻推开那道柴门。奶奶正在烧火做饭,听到声音的她“哦”了一声,一见是我,显出意外的喜悦,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奶奶穿着粗布衣裤,显得又矮又瘦,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仿佛一阵风就会把她吹倒。奶奶依旧这般质朴,只是人苍老了许多。
到老奶奶家只是心血来潮,忽然发现我已经几年没有见她了。两家离得并不太远,我和爸妈住在县城,奶奶住在乡下。奶奶腿脚不方便,很少来我家,父母一度要求她到我家去住,可奶奶总觉
白银市第五中学201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试卷 2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S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S
版)
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复习课文:
.《电脑棋手》以我与电脑下棋先输后赢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认真观察,动脑思考)才能取得胜利;
2.《走马灯的奥秘》讲述的茅以升爷爷小时候对走马灯奥秘探求的故事,表现了茅以升爷爷小时候很会观察,并且喜欢在观察中思考、探求科学知识;
3.《孩子考科学家》写的是两个喜欢玩昆虫的孩子考达尔文的故事,表现了兄弟俩的的(聪明可爱)以及达尔文的(慈祥、风趣),说明真正有知识学问的人是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
4.《空气在哪里》童话故事,以小猴子与空气捉迷藏的形式介绍了空气的作用和特点
二、背诵、背写:P54: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三、听写
通过
情趣
回答
棋艺
常规
一排
棋手
参观
科技
邀请
选择
违反
敏捷
予以
委婉
风度
奥秘
吸引
旋转
蜡烛
四周 点燃
幼小
心灵
堂屋
插着
投在 兄弟
捉虫
蜜糖
著名
调皮
眨眼
标本
鬼脸
盖子
尊敬
粘成 匣子
糟糕
灰心
神奇
茁壮
挺拔
连串
元宵节
长角须
甜滋滋
忍不住
自知之明
彬彬有礼
望尘莫及
毫不谦让
小心翼翼
虚虚实实
犹豫不决
洋相百出
山穷水尽
无可奈何
目不转睛
怪模怪样
熊熊燃烧
恍然大悟
四、比较组词
棋()技()通()礼()莫()规()予()虚()排()
旗()枝()涌()孔()英()观()子()虑()
徘()
度()秘()形()党()砖()施()
插()蜡()烛()
席()蜜()刑()堂()转()拖()
播()腊()独()
投()幼()考()捉()抓()糖()著()装()粘()
设()幻()孝()促()孤()塘()
暑()袋()沾()
五、多音字
yīng()
zhòng()
zhuǎn()
diào()
mú()
nàn()
应
重
转
调
模
难
yìng()
chóng()
zhuàn()
tiáo()
mó()
nán()
六、填空
.填动词
()虫子()故事
()鬼脸
()脑门
()警告
()程序
()问题
()道理
()规则
()匣子
空气
()盖子
()活动中心
2.填修辞词
()的棋手
()的棋盘
()的文字
()的纸人
()的烛光
()的心灵
()的科学家()的弟弟
()的标本
()的样子
()地应对
()地告诉
()地问
()地转
()地看
七、近义词
参观——
邀请——
完整——
敏捷——
开始——
委婉——
醒目——
吸引——
明亮——
果然——
特别——
明白——
喜欢——
著名——
调皮——
惊奇——
尊敬——
继续——
帮助——
神奇——
茁壮——
快活——
扑捉——
八、反义词
答应——
完整——
燃烧——
开始——
醒目——
委婉——吸引——
明亮——入迷——
特别——
明白——
喜欢——
揭开——
继续——
得意——扑捉——
回答——张开——
九、量词
一()棋手
一()对话
一()棋盘
一()文字
一()走马灯
一()虫子
一()匣子
一()锥子
一()微风
一()蜡烛
十、特殊词语
AABc式子:彬彬有礼
熊熊燃烧
ABB式:甜滋滋
ABcc式:小心翼翼
AABB式:真真假假
虚虚实实
花花绿绿
ABAc式:怪模怪样
十一、仿写造句
.……像……一样……:
……虽然……但是……: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第五单元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4)绝佛印绝类弥勒()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⑤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
一、了解作家和知识
篇名作者时代有关知识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名潜,著名诗人《陋室铭》刘禹锡唐代文学家《爱莲说》周敦颐宋代北宋哲学家《核舟记》魏学洢明代《虞初新志》张潮
《卖油翁》欧阳修北宋散文家 史学家 号醉翁《推敲》胡仔宋代《苕溪渔隐丛话》 诗话《望岳》杜甫唐代号称“诗史”“诗圣”
二、名句默写
1.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云先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可以。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予谓菊,________;牡丹,______;莲,_________。
6.表现桃花源中优美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
7.表现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____,____,_____。。8.<陋室铭>统领全文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
9.描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
10.<爱莲说>作者喜爱莲美好的品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
11写出两句与莲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1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花的人比其他赏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是”______,______”。13.<桃花源记>中喻理想中世界成语___,喻无人过问成语。
14、《望岳》中的颔联.颈联_________,。
15、写出《春望》中的对偶句_________,。
三、知识积累总结
(一)、给句中加点字注音。
1.具答之,便要.()还家2.可爱者甚蕃.()
3、..阡陌..(.)4、绮.
丽()5.舟尾横卧一楫.()6.康肃忿.然曰()7.濯.洗()8.各隐卷底衣褶.()中9.黄发垂髫.()10..淤.泥()11.多髯.()12.禾黍.()13..邑.
人()14.鸿.儒()15.酌.油沥之()16.不可亵.()玩焉。
(二)、辨别解释句中加点的词。(8 分)(1)寻 寻向所志()寻病终()②鲜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③属有
端容寂()(6)足不足为外人道也()东坡现右足()
(三)、写出含有加点字的意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无论..魏晋()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遂与外人间隔..()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其两膝相比.
者()
7、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8、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9、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1、箬蓬..覆之()
1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1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4、为.宫室、器皿、人物()
15、睨.
之,久之不去()
16、如闻泣幽咽()
17、尔安.敢轻吾射()
18、自.李唐来()
19、老翁逾.墙走()20、三男邺城戍.()
21、一男附.书至()
22、急应河阳役()
23、死者长已.矣()
24、惟.有乳下孙()
25、吏呼一何..怒()
26、可爱者甚蕃.()
27、宜.乎众矣()2
8、无案牍..之劳形()
29、闭.之()30、出入无完裙.
()
31、存者且偷生..()32、听妇前致词..()33、斯.是陋室()
34、天明登前途..()35有仙则名.
()
36、无白丁..()
37、不蔓.不枝()
38、左手倚一衡.
木()
39、诎.右臂支船。()40、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落英缤纷 :2.屋舍俨然 :3.黄发垂髫 :4.惟吾德馨 :5.亭亭净植6.雕栏相望 :7.矫首昂视 :8.推敲 :9.莲,花之君子者也。
10.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1.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2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4、(1)苏黄共阅一手卷②舟尾横卧一楫。古今不同点:())
重点古文复习
(一)阅读《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诗人__。本文虚构了一个,寄托了,反映了。
2、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文章结构图:()--()-()。
3、描写渔人初入桃花源所见到的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语句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4..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5..“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的内容是()6.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二)阅读《陋室铭》
1、《陋室铭》中点名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3、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4、“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__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5、本文表达了作者节操和的情趣。
(三)阅读〈〈爱莲说〉〉
1、《爱莲说》的作者是代著名哲学家。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3、文中写“菊”和“牡丹”是为了。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修辞角度看,是句,从句子的整散角度看,是句。
6、文章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的生活态度。
8、“陶渊明独爱菊”,请你举出相关的诗句证明这一点。
(四)阅读《核舟记》
1、《核舟记》选自清涨潮编辑的 《》。引用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句子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是“,”。
2、文中表示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美的句子是。文中用“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来说明在船背上的题字,这样写的目的是。
3、课文第二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
容。①②。苏东坡的肖像特征是;佛印的神态特征是。
4、课文第三段 ①文段的结构方式是。②文段从表达方式看,侧重。③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五)阅读杜甫诗三首
1、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的变化过程,故号称“”。
2、(1)《望岳》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诗中能表现出诗人凌云壮志,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此句体现了的思想感情。(2)“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的特点。(3)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3、(1)《春望》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及,由到,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2)这是一首五言诗,作者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3)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以下几句诗:。如果将这首诗划为两层,前,后联主要。.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4、(1)《石壕吏》,从内容上看,属于诗。(2)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一句子是;②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③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④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何”是从的角度写的;“一何”的重复,表现了作者。(4)本文开头仅用十个字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
(一)阅读《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东晋(朝代)诗人_陶渊明_。本文虚构了一个 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 广大人民的愿望。
2、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文章结构图:(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3、描写渔人初入桃花源所见到的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表明这里与世隔绝,反衬外面世界的动荡与黑暗,表现中心主旨,在结构上,总结上文又照应前文“避秦时乱”。
5.“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的内容是(提示:沿途所见,洞中所见,村人的招待等。)
6.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对和平安宁,没有压迫的生活的向往。
(二)阅读《陋室铭》
1、《陋室铭》中点名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惟吾德馨___。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__鸿儒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本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慢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阅读〈〈爱莲说〉〉
1、《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北宋代著名哲学家。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3、文中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托莲的高贵形象。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修辞角度看,是排比句,从句子的整散角度看,是骈句。
6、文章表达了作者 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追求隐逸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 贪慕富贵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陶渊明独爱菊”,请你举出相关的诗句证明这一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四)阅读《核舟记》)
1、《核舟记》选自清涨潮编辑的 《虞初新志》。引用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句子是“山高月小,水楼石出”;《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文中表示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美的句子是 嘻,技艺灵怪矣哉。文中用“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来说明在船背上的题字,这样写的目的是 为了突出(赞美)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3、课文第二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① 体积小 ② 容量大。苏东坡的肖像特征是 峨冠多髯;佛印的神态特征是绝类弥勒。
4、课文第三段 ①文段的结构方式是 总分。②文段从表达方式看,侧重 描写。③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空间。
(五)阅读杜甫诗三首
1、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 唐朝由盛而衰 的变化过程,故号称“诗史”。
2、(1)《望岳》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诗中能表现出诗人凌云壮志,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句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的思想感情。(2)“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的 雄伟高大 特点。(3)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1)《春望》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 远 及近,由 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这是一首五言 律 诗,作者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 感时忧国 的情怀。(3)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以下几句诗统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如果将这首诗划为两层,前 二 联主要 写景,后 两 联主要 写情。.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对偶、夸张。
4、(1)《石壕吏》,从内容上看,属于 叙事 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有吏夜捉人。
(2)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一句子是 有吏夜捉人 ; ②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 三男邺城戍; ③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二男新战死。④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出入无完裙。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何”是从 作者 的角度写的;“一何”的重复,表现了作者 鲜明的爱憎。
4)本文开头紧用十个字就交代了时间 暮,夜、地点 石壕村、人物 吏、事件 捉人。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一个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描绘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