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北京的冬天散文

时间:2019-05-15 15:0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北京的冬天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北京的冬天散文》。

第一篇:有关北京的冬天散文

导语:对北京的冬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印象与想法。下面是有关北京的冬天散文,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文一:怀念北京的冬天

这一天,天空中飘起了雪花……

腊月出生的我,说不上是对冬天的喜欢还是讨厌,每到此时就特别的怕冷,尤其是一双手脚,怎么都捂不热,好似冰坨。但又耐不住喜欢那一抹银装素裹的皑皑白雪……

冬天来了,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子寒气,这是南方的冬天,给人湿冷的感觉是无法拒绝。每年的冬天,我都会生冻疮,手、脚、脸、耳,皆会因长冻疮而皮肤发痒,甚至发烂,红肿的吓人。即使到了开春,冻疮好了,也会留下疤痕,到了来年的冬天就像生了根一样,原先生长过冻疮的地方,会依然接着生长,这是南方冬天最令人生厌的地方。

儿时的记忆总是刻骨铭心,尤其是冬季的早晨,我习惯性的喜欢睡懒觉,享受被窝里那一时的温存。“讨厌的爸爸”却总是不给我机会,每次都是爸爸用以军人的方式来叫我起床,嗓门的大让我听来都心生害怕,也无处躲藏,爸爸常常以瞬雷不及掩耳之势,整床被子都会被爸爸给掀了。那时的我,对爸爸的做法可谓是可怒而不敢言。

一日之计在于晨,我虽然喜欢睡懒觉,但不管如何贪睡,清晨读书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尤其是当我捧着一本书,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楼顶上,双目眺望着远方,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然因清晨那一抹雾霭,阻挡了视线而未尽如人意。但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便会瞬间在我的心头涌动着。

我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受着寒冷的风,呼呼的吹拂着,屋后那不远处的小溪,潺潺的流水声,还有那隔河相望的学校,广播里那悠长的旋律,也是听觉上美的享受。

晨读是我最幸福的时光,即使在如此美好的时光里,偶尔也会有开小差的时候。有一回天空又飘起了雪,也不知妈妈何时在楼顶上放了个罐子。楼面上因为没有被脚踩过,还能看到一层薄薄的雪,而在雪的中间,那个罐子就显得格外的刺眼。我不知是为何,就询问妈妈为什么,从妈妈那里知道了我想要的答案。妈妈说,“用罐子装着纯天然的雪,等雪化后,那雪水是非常香甜可口。”我很是期待这雪水的香甜,然而南方的冬天雪下的很少,即使会下,也看不见雪堆子,基本上是边下就边化了,那种湿冷的感觉,冷彻骨髓。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时隔好几年,又让我遇到了一场久违的雪,即使冷的瑟瑟发抖,也都坚持着晨读。雪天的湿冷丝毫也不能阻止求学者的热情,雪呀雪,终在我期待已久的时候,悄然而来。

我还是欣喜大过于厌烦,每当下课铃响起,我都迫不及待的冲出教室,手捧那一抹白雪,视若珍宝,竟不觉得寒冷。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北方的冬天。

北方的雪下得要比南方的雪壮观,雪后也不会很快融化,好多时候,雪下久了,就会堆积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冰坨子,一般很难能撼动。不管何时何地,都能见到雪的痕迹,这也是我喜爱北京的理由之一。

这些年在北京长达八年的生活里,让我这个外乡人也爱上了这座城市。虽然经历了那年初次来京的种种不适,但那一场场雪的印记,却带给了我无尽的乐趣。尤其是每当我下班回到家里,屋子里的温暖瞬间融化了我浑身的冰冷。再支上个电磁炉,与家人一起围坐着吃火锅,那滋味崩提有多带劲了。

一夜北风寒,大雪纷纷落。清晨推开门窗,眼前的雪景真的是叹为观止,让我眼前一亮。战士们各个都忙着出公差,上街帮忙扫雪,为方便大家的出行。环卫工人们也都在忙碌着清扫积雪,在下过雪的地面上抛洒盐末,以此达到融雪防滑作用。

我因着急上班,匆忙中就“中奖”了,身子一下就失去了重心,脚底一打滑,整个人就人仰马翻的摔倒了,疼痛感顷刻袭来。由于我生来怕冷,也怕长冻疮,每次出门前,我都会费心穿戴一番。帽子、围巾、口罩、耳套、手套等等御寒保暖的物件是不可或缺。肥胖的我,犹如一棵大树一样,倒下了就怎么也爬不起来。多亏了志愿者的搀扶,我才忍着疼痛,缓慢的爬起来。

即使如此,冬日的雪天,我仍然喜欢的不得了,像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手舞足蹈的在雪地里留下了一排排歪歪扭扭的脚印。

也许是因为北京的冬天有暖气,外冷里暖,在北京的这些年里,我竟然连冻疮都没有再生长过,这也是我喜欢北京城的另一个原因所在。

北京,这座给了我无限温暖的城市,除了对雪的印记,还有对冰的向往。周末闲暇时光里,我也会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到植物园里游玩,河面的水波已不在,整个河面都会结上一层厚厚的冰,这也成了胆大人的“乐园”,滑翔在冰面上,那种放飞自由的惬意。

虽然北京的雪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白皙,因为雾霾,扬沙,有时还会带着一丝暗黑,但丝毫不能削减我对雪的钟情。我带着满载的回忆,恋恋不舍的结束了在京八年的岁月。我时常调侃自己,在北京的八年,是我的“抗战八年”。

如今,冬天又来了,而我却又回到了那个最初的地方,重新回味南方的冬天。叶落归根,从哪里走出来,最终还会回到哪里,尤其是像我们这样漂泊的游子,骨子里对故乡,对家的渴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与日俱增。

不知是否在北京呆久了的缘故,每到此时,我就会怀念起北京的冬天来,尤其是那雪的记忆……

散文二:老北京的冬天

说起老北京的冬天,您肯定会想起故宫外的筒子河,北海公园的冰面,厂甸的糖葫芦,雍和宫的许愿,八达岭的雪……寒冷的什刹海,人们在冰上行走比在地面上稳当,滑出了笑声,滑出了别样乐趣。还有漫步胡同时,会不时看见路边或拐角卖糖炒栗子或是烤白薯的人,浓浓的香、蜜蜜的甜随风四处弥漫,大老远就挑逗着人们的味蕾……

老北京每到冬天给人的印象是一片萧瑟,冬天的深宅大院少了杨柳翠绿的柔顺,却多了松柏的苍劲的风骨。胡同里偶尔也会有“萝卜赛梨”、“大柿子涩了换咧”……的吆喝,也有谚语“腊七儿,腊八儿,冻死寒鸦儿;腊八儿,腊九儿,冻死小狗儿;腊九儿,腊十儿,冻死小人儿……”,留下了“猫冬”的说法,“冬前冬后,冻裂石头”,地面上会出现裂口,用手去拉门把手,刺啦一下就会粘下一层皮。每当入冬之前各家各户最忙乎的就是安烟筒、搪炉子、装风斗、买煤球、储存大白菜、做棉衣棉鞋等事。

老北京的冬天离不开“煤”,这就能够说不少的故事。天冷了,贫苦的人无钱买煤,就去街头垃圾堆里捡煤核儿。大多数是小孩去,一手执篮筐,一手执棍子,或者钩子,蹲着敲打别人烧过的残煤,把外层灰烬敲去,取其尚未烧尽的核儿放入篮筐。

上个世纪二三四十年代,老北京普通人家大多使用煤球炉子,经济稍微好点的才有钱使用带烟筒的“洋炉子”,煤气这个看不见的“杀人狂”每年都能会“带走”不少人,其中不乏青春年少的……冬天是煤铺老板的发财季节,煤价几天一涨也是常事,掺土、泼水……都是习以为常的手段,煤铺老板这时想尽办法赚钱。

当然,那时大街上也有很多粥厂、暖厂、乞丐收容所……粥厂一般早晚两次,天不亮粥厂门外就排满了穷苦的老百姓,手里拿着大碗,或者锅,打了粥就赶紧往家跑给正饿着的一家老小。

暖厂就是每天晚上管一顿饭,吃的一般不是粥就是菜帮子什么的,赶上年节也会有个红点馒头之类……吃完饭,晚上还可以在大炕上,或者稻草堆休息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得站起来走人……

那时胡同里时常有“冻手、冻脚,贴上就好”的叫卖声,是卖冻疮药的,冻伤的人可以破费点买了贴上。拉洋车的、在街头等活儿的,站着的时候就容易冻伤手脚,贴上冻伤药,多拉晚儿,还能够挣个棒子面钱。晌午是最惬意的时候,站在向阳的地方晒暖儿,高大的院墙挡住西北风,饱满地吸收暖洋洋的阳光,比痛饮二锅头还要舒服。有句成语“野人献曝”,也许绝非可笑而是有些诚恳的……老北京的阳光把所有的不快一扫而光,让你觉得冬天充满温暖,天地间充满了希望。当然北京也有无风也冷的天气,太阳淡淡的,滴水成冰,老北京把这种天气叫做“干冷”。冷风不停地刮着,似一把把锋利的小刀,直刺得你脸生疼。

赶上天气晴好,万里无云,雪后的古都清冷雅致。纪晓岚赋《飞雪》诗:“一片一片又一片……落入花丛都不见”。皇宫里为冬季取暖共设了几个部门。即使是皇太后,冬季每天也只能领到120斤炭,这些炭要供伺候她的上百人取暖,也算不上很富裕。林则徐在翰林院做编修时,家住虎坊桥附近,过冬时候,在日记里写着“夜搓丸”,其实就是汤丸,按照他福建老家的风俗做的。至于老北京人呢,冬至时候就是谚语说的“冬至馄饨,夏至面”,吃馄饨就可以了,和过年吃饺子差不多,换换花样而已。

老北京崇尚冰上游戏,清朝康乾盛世以来,上自皇帝皇后,下至茅舍黎民,无不以滑冰为冬季的最大乐趣,称为“冰嬉”。《大清会典》中就有关于滑冰的典制,乾隆还将其定为“国技”。滑冰不仅作为娱乐,还有健身并培养将士尚武精神的作用。御林军的健锐营有一支编制为1600人的“冰鞋营”。为保证其战斗力,皇帝每年都要亲自校阅八旗溜冰。

每年冬至,帝王驾临天坛祭天之后,内务府就要开始筹备一年一度的“冰嬉”,在腊月初八前后举行,地址不是在北海的五龙亭,就是中南海的瀛台。届时冰面上列队井然,旌旗招展,彩球高悬……演练的旗兵,数十人为一队,美妙绝伦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乾隆有一首《冰嬉赋》:“思摘月兮广寒之窟,齐趁星兮白榆之街,未拂地兮上起,忽从空兮下回……”

当然那时老百姓一般都是在后三海、陶然亭、金鱼池、龙潭湖、护城河……去滑冰,老百姓不在乎距离远近,冰面深点还是浅点,乐在其中是最主要的。抢冰球是一人将碎冰踢远,众人争抢,由于距离太近,往往摔倒一片。用老北京话说,这叫“抢冰球,看摔人”。

看花,是冰天雪地的老北京另外一种享受。花市、隆福寺、护国寺、土地庙等庙会上,以及大街上的店铺里,随处可见鲜花,花农挑着花担涌进城里。花担子两头是用荆条编成的圆柱形的大筐,内壁糊有两层高丽纸,筐底中间有炭炉,筐口覆盖穹窿形的筐盖儿,如此严实而温暖的简易设备,足可以保护各种娇嫩的鲜花免受风寒的侵袭。有腊梅、碧桃、迎春、水仙、海棠、石榴、佛手、瑞香等各种奇花异草,碧枝翠叶,姹紫嫣红。皇宫里需要大量的鲜花,据传说慈禧喜欢佛手,常常让李莲英到培植佛手著名的花乡马家楼卢家去选购,有时要买很多回来……

1948年12月,沈从文的旧识、时任南京政府青年部次长的陈雪屏来到解放军包围下的北平,抢运学者教授,通知沈从文全家南飞。沈从文选择了留下。他给大哥沈云麓的信中说:“北平冬晴,天日犹明明朗朗,惟十天半月可能即有地覆天翻大战发生!”沉静的城墙、雪松沉甸甸的绿意……它见证了繁盛与衰亡的历史烟云,记述了风云变幻的千年历史,吟唱着才子佳人的动人故事,伴着散落的白雪,多了几分惆怅。也许寒冷是另外一种温度,另外一种体验,没有感受过冰天雪地的寒冷,又怎能体会到春暖花开的喜悦?

散文三:北京冬天的风

北京的冬天,有两样东西我印象深刻:一是雾霾,让人窒息;还有就是那呼啸的风。

很多人说,北京冬天刮的风里,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味道。故宫里的风,是古老的味道,汹涌而来的是悲欢离合的故事;掠过昆明湖的风是清雅的,在颐和园里奔逐,是江南的味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静静的听,风里有飘渺的荷塘月色;丝丝香气随风来,撩人味蕾,是簋街的麻辣小龙虾,也是五道口贪恋的那一碗羊汤;风里还有中关村的惊呼,CBD的叹息,圆明园未灭的烟尘,还有后海的浅吟低唱,三里屯的夜夜笙歌。。

如果你没来北京,听说过的北京冬天的风里是历史低吟,学府书声,美味香溢,商业竞荣。。处处是文艺的旋律,夜夜是欢愉的歌声。如果你来了北京,你就会切身地体会到,北京冬天的风,就是寒风,似刀!如果真有味道,那叫做雾霾。

北京第一个冬天的回忆是颤栗的,因为那可怕的风。北京的冬天,不起风是不冷的。风起的地方,便是无孔不入,室外站得久了,那寒风就钻进你的衣袖、领口,贴上你的肌肤,寒意入骨。迎面的风,有时是细细的,但却像一股股玻璃碎渣,冲上脸颊,划过耳朵,扎在手上;有时是肆虐的,像激涌滚滚而来,带着千刀万剑,劈头盖脸。大家都封得严严实实,向前倾着身子,在刀山剑流里击水前行。

从小生长在南方,为了备战北京这第一个冬天,我第一次听说了毛裤,第一次买了加厚羽绒,第一次备了加厚手套。因为别人的口中,这个冬天是天寒地冻的,滴水成冰。南方的冬天风很凉,偶尔下雪,偶尔结冰,但消融很快,水塘上的冰是薄薄一层,小河里的水依旧欢腾。那个冬天,穿上了厚厚的毛裤,戴上了厚厚的手套,裹上了厚厚的羽绒,整个人古板而笨拙。在这北方的冬天里,与呼啸北风抵抗,保住那可贵的温暖,丢弃了少年该有的风度。因为牢牢地记住别人说的,北京的冬天,风烈,寒彻骨。

也是在那个冬天,我第一次坐上了地铁。天通苑北,那是一个拥堵不堪的站口。每个人都似一个小水滴,在这汇成流,又分散开去,溅成一颗颗的水粒,四处跳开。跳到了王府井,琳琅满目的商品看花了眼睛;跳到了天安门,肃穆的城墙令人心生敬意;跳到了天坛,在回音壁里听到了笑声;跳到了清华园,在葱郁的林间心里却生了羡意。恨不得一口气把北京的景点都走一遍,美食都吃一遍,商圈都逛一遍。心里充满了急迫和渴求,想尽力熟悉这座城市,做好准备,习惯这座城市,就像干涸待雨的苗。然而,看得越多,却越是疑惑和不知所措。这些地方,都是书里读到过的地方,但又不像书里的那样。中关村,书上说是“中国硅谷”,但这里的人却说是电子商品假货大本营;书上的故宫是威严堂皇,但见到的是遍地小贩的叫卖,人声嘈杂;梦进清华园,名扬未名湖,这承载了多少幻想,但看到的只是几辆破败的单车,那荷塘只剩污泥,那湖面却像死水。。。北京应该是怎样的北京,我问过自己,可是我说不出答案,但绝不是眼前的这样。到处都那么热闹,却又是那么孤寂。每个地方都那么陌生,每张面孔都那么生疏,每个口音都那么遥远。那个冬天,在北京,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疑惑和无措。坐上地铁时,特地摸了一下地铁的车身,那么凉。

第二年的冬天,依旧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风还是那样,寒意深深,咄咄逼人。然而,我再也没有穿过厚厚的毛裤,裹过加厚的羽绒。不是我不怕冷,而是对这种冷有了切身的体会,似乎没有那么的可怕了。记得,从夏天开始的跑步习惯,坚持到了寒肃的冬天。夜里,灯光疲倦,风很冷,我却衣着单薄迎着风起步,奔跑。风绕着自己,带走身上的热量,我加速,摆动手臂,大口的喘息,不曾停下。迎着寒风的呼吸,那是一种嚼冰的感觉,从喉头一直凉到胃里。舒服,此时汗已经渗透了衣服。而后的一个冬天,甚至没有穿过秋裤,一条单薄的牛仔裤陪我对抗着北京冬天的大风。置身风中,我至今记得从大腿根到脚底的凉意,两条腿就像两根冰柱。两个膝盖,也似乎从那时落下些毛病。对于这样的年少轻狂,我很自豪,时常会拿出来炫耀。对于我曾经恐惧的那寒风,我曾用厚厚的毛裤应对自己的无所适从,而现在我自豪地用一条薄薄的牛仔裤宣告了年轻气盛的态度!

后来也去过北京的一些地方,大多是陪同学去的。北京,凡是有点名气的地方,都是人。去长城上看过人山,去簋街看过人潮,去南锣鼓巷看过人流,去前门看过人海,处处都是浓郁的人的味道。渐渐地,脑海里再也没有了“书上的北京”,眼前的就是最真实的本貌。也没有了当初那种迫切和不知所措,就淡淡地看着,淡淡地吃着,在景点、在商圈,也就是平时吃食堂,淡淡的心情。独自一人,就再也没有很浓的兴致,挤地铁,趟人流,去看一看那一望无际的人头,去走马观花地到此一游。也许一时兴起,三两相邀,穿街进巷,随便走走,便会觉得好是有趣。

在北京也好些年头了,生活的更多就是平平淡淡的,差不多时间起床睡觉,经过差不多的路口,做差不多的事,吃差不多的饭菜。周边的便利店,是自己常去的地方,周边的小餐馆味道还常常惦念。或是偶尔上上淘宝,看看视频,读一本好书,打打篮球,处处都是生活的乐趣。那些名胜古迹,那些商圈美食,很少特意去了,我猜想每天光顾的也都是不同的人吧,毕竟那不是我们每天生活的油米酱醋茶,融不进我们的血液里。它们是施在北京脸上的黛粉,偶尔猎奇尝鲜是刺激的,然而生活是要卸妆的。

一块土地,每天施点肥,洒点水,除点草,勤劳一点,精细一点,认真耕耘,种子就会发芽,开花,心情也会发芽,开花,就会有收获。就像耕耘,平平淡淡的每一天,也需要认真和精致。工作里换一种思路,换一种心情,把自己往前再逼一点;抽空读几页清香的文字,听几首舒服的音乐,把一点精致镶嵌在每一天里。慢慢地,你就会筑起自己的颐和园,王府井。其实无论北京,还是家乡小城,每个人都是普通的人,日子都是平淡的日子,心情都是平淡的心情,但不一样就是对待这份平淡生活的不平淡的态度吧。

现在还在北京,仍然冬天。和家里一样,穿着秋裤。当风起的时候,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年少轻狂,戴上手套、口罩,踏进风里,任它吹,任它乱。一切平常,这已然是自己的生活。

还有!风起了,雾霾就要散了。

第二篇:冬天随笔散文

 暖

暖的冬

一季的相遇,从此便不在分开。我的大学,你是否依然安好。---题记

春,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走近,无声无息。冬,正准备着行装,伴随着那些曾经纷飞的记忆与思念,沉淀着它原有的纯白。或随走远方,或渐渐隐匿在大地里,化为泥土的芬芳。

冬去春来本是自然的变幻,却每每成为了我心中最漫长的等待。曾经,我不喜欢冬天,冷冷的心、冷冷的情、冷冷的困倦总是让人心生芥蒂、望而却步,又不得不在这凛冽中等待下一季的花开。于是,便悄悄地在心中播种了满满一季的春天,在期盼中,邂逅着远方。

我喜欢春天时万物的新绿,远远望去,淡淡的绿色,给人以希望之感,更喜欢春季里萌动的窸窣,充满了灵动与生机。也许是因为年轻的生命都太过向往春天一般的色彩吧,艳丽新奇、五彩斑斓,美好的心情自然跃上眉梢。而往往忽略了冬天的平淡真挚、返璞归真,自然没有沉淀领悟后的静默淡然。就如纯白的冬雪,总能让浮躁焦灼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而恰恰是这种平静的心态才能让人感觉到冬的温暖,来自于季节,来自于生活的细微之处。

这是大学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记得那是2011年的冬天,我刚刚上过课,正从综合楼返回寝室,这时身边经过两个女生,手里拿着英语书,她们边走边聊,看样子也是刚刚上完课。

“哎,又到冬天了,来到牡师院的每个冬天都过的提心吊胆的。”

“冬天哪儿惹你了,你就这么和它过不去?”

“大姐,你知道吗,我都快破产了,这一冬天我不知道买了几个暖瓶,换了几双鞋。”

“……”,偷笑声。

“谁让咱们是‘山地’学校呢?”

“‘山地学校’?看来你是摔出经验了,不过话说回来,咱们学校的校工师傅还真是贴心,这红毯每次铺的都很即时。”

“嗯,虽然不是奥斯卡的红毯,但心里还是暖暖的,勉强走走吧。”

“切切切,你以为你是娜塔莉·波特曼呀,你上去表演摔暖瓶?”说完一阵笑,顺势推了另一个女生一把。

“哎呀,我的好姐姐,我怕滑,求求你别推我了,有事咱们回寝室好好说,好不?冲动是魔鬼呀!要不我请你吃根大咖啡?”

“怎么的,贿赂我?要是来根哈根达斯我还可以勉强考虑考虑。”

“好姐姐,你还是杀了我吧!”

……

在一阵说笑声中,她们走远了。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小城牡丹江,四周环山,春夏特别美。蜿蜒的群山,一眼望不到尽头,还有那绵延的绿色。学校则在牡丹江市西侧,依傍着西山而建,满是坡道。校园的春夏固然美不胜收,秋天也别有韵致,只是冬天,太让人头疼,每逢下雪,校园简直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大冰场。处处坡道,更要考验你摔倒的技术。室友、也是我最好的朋友吴文龙,曾和我开玩笑说,咱们学校应该是全省唯一一所建在半山腰上、可以免费滑冰的大学,说完我们相视而笑……

学校为了避免学生摔伤,尽最大的可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在有坡道、台阶的地方,都会铺上宽宽的大红毯。雪,就是铺设红毯的号令。校工师傅们随时待命。那时我已经大四了,这也不是我在学校度过第一个冬天了,可我却从来没意识到身边这些默默地温暖,一些漫不经心的说话触动了我在冬季封存已久的心,即将走出校园的我,心里阵阵温暖与心酸。从此,那个“走红毯的季节”便在我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成为我怀念大学生活的一个情结,我对冬天的态度也完全转变,开始重新审视它,挖掘着它纯白背后的每一分默默与沉淀。

暖暖的冬,暖暖的情,暖暖的心。所以,在春秋交替的一瞬,我既不舍冬的离去,又热切地盼望着春的到来,这种矛盾的心理,也让我体会到了冬的真切。虽然我知道,一季的相遇,从此便不在分开。

春有春之美,冬有冬之韵。无论是在颤抖中期盼下一季的花开,还是在暗香浮动的芬芳中瞭望遥远的冬雪,不忍欺的天真岁月里,满心纯真的期待,也是一种幸福。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原始的信仰与尊重,也是我们寻找下一段感动的开始。

也许冬天就是这样的一个沉淀的季节吧,它需要宁静,并非它刻意地凛冽颤抖。然而,它的无心之失成为了我的有心之过,一夕的错位,我背离了它最真诚美丽的初衷,忘记了在花样的年纪里,沉淀青春吐露的芳华。

冬天里的温暖,渴望被感知,更渴望被分享。只是我们没有给束之高阁的心一个机会,去倾听感受属于冬天的一丝阳光、一缕温暖。这一季是细数过往、笃定未来的沉淀之季,这一季更是贮存幸福、厚积薄发的未来之季……

一眼凝眸,漫天思念飞舞;满心回顾,梨花雨落心田。雪花绽放的气候,温暖曼妙,也有它盛开的相思与哀愁。就像那一席记忆中的红毯,虽然时过境迁,却依然暖人心扉。

第三篇:感受冬天散文

对每个人来说,说起冬天,都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多数人常常会感到不寒而栗、孤独寂寥。然而,今年冬天对于我来说,内心却有一种格外的不同——总是温暖的。

刚入冬的一段时间,雾霾每天笼罩着天空,连续的几次下雪,洗涤了雾霾的尘埃,净化了漂浮的空气,今日一大早,纷纷飘逸的大雪,再次和人们亲吻,下午,坐在办公室,按照惯例编辑公众微信,一缕阳光清新散落在眼中,冬日的阳光,没有春光的绚丽俏皮,没有夏日的热烈,没有秋阳的妩媚,却有它独特的美丽——总是那般完美而和煦——甜美静谧。

冬日的暖阳,似孩提时代兄弟姐妹的爱抚——无微不至,冬日暖。

冬日暖阳,似儿时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把满怀的情传输。

冬日暖阳,如学生时代恩师的语言——润物细无声,让桃李满天下。

冬日暖阳,像生活中朋友的情,也如生活中一路陪伴、关爱有加的伴侣的陪伴——欢声笑语,让家充满温馨。

冬日暖阳,像一直以来工作中领导和同事的帮助——雪中送炭,让心中梦想,在现实努力中得以实现。

冬日暖阳,似雨露之于鲜花,似苍天之于雄鹰,似溪流之于沧海……种种这些,似涓涓细流滋润我们心田。

冬日暖阳柔美而深邃,悠远而绵长,淡泊而从容。

赞美春天的、热爱夏日的、期盼秋天成熟收获的,对冬天多以悲催的心情去描述,但我总认为,他是四季更迭不可缺失的部分,它是一个淡而隽永的季节,从容不迫地叙述着自己的故事。这让我也有一种常怀感恩之心,沐浴冬的阳光,微笑着,奔跑着,传递着爱的能量和幸福!

第四篇:又是冬天散文

又是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于天生贫血的我似乎更具有威慑力。我无法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乐观主义精神来安慰自己,总是渴望着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脚是最怕冷的部位。记得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就是在冬天,也是一双单鞋对付着过,袜子也往往是补了又补。自然,冻疮是每年都要来光顾的。有时竟至于溃烂得连袜子也脱不下来。至今在脚背上仍留有枣子大的一个冻疮疤呢。

然而,贫寒的家中有母亲温暖的爱。母亲信奉“冻疮没有方,唯有滚水烫”的说法。于是,她每天晚上用开水泡热了毛巾,在我的脚上反反复复地轻揉,直至我的双脚被捂得红通通,热乎乎了,便让我钻进被窝。最舒服的是母亲也来睡了的时候,她总是将我的卷到膝盖上来的裤管拉直,然后把我的双脚夹到她的腋窝里。于是,一夜便安稳无忧,酣然而眠了。

冬去春来,我一年一年地长大了,离开了家,去上学,去工作,去成家。然而,只要我回家了,我还是愿意和母亲同睡一床,母亲依旧是先摸摸我的腿,拉直了我的蜷缩着的双脚,夹到她的腋窝里。虽然我已经懂事了,并不愿意让自己永远冰冷的双脚冰着了母亲,但是那一份温柔和执着总是无法抗拒。

又是冬天。今年的冬天来得格外的突兀,没有过渡,没有循序渐进。头一天还是T恤阳伞地在街上晃荡,第二天突然就不得不穿上了毛衣!如此猝不及防!

这样猝不及防的寒冷袭来,我便格外地想念我的母亲!母亲是在被诊出癌症晚期五个多月之后离开我们的。那五个月里,我天天守在她的身边,看着她一天比一天消瘦,一天比一天虚弱,眼睁睁地看着她像一盏油灯,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尽了耗,我却完全束手无策!终于在那一个暗无天日的早晨,她再也不理会我撕心裂肺的哭喊,狠心地闭上了她的眼睛!可我怎么也不愿意相信,她从此就听不见了我的呼唤。在母亲还山前的几天里,我便守在她的身边,一声一声轻轻地叫“姆妈,姆妈”,以为她会怜惜我的依恋不舍,答应我一声,坐起来和我说话。父亲在旁边不忍心,说:“别叫了,她听不到了!”我才如梦初醒般的,泪水滂沱。

母亲,冬天又来了。你从来不告诉我,在如此严酷的冬天里,你冷不冷。可是没有了你,女儿的冬天冷入骨髓!

第五篇:冬天有感散文

几场秋雨后,西北风就刮了起来,随即叶落花残,一片凋零。再经过几次寒流侵袭,气温骤降,寒冷就占据了整个世界,这个时候冬天就到了。

有人说冬天是生命的终结,冬天是冷酷的,也有人说冬天是一位智慧的老者,肃穆庄严,在用残酷来演示什么叫做生命。冬天就是这样充满魅力,简单而又神圣。

北方的冬天是必须有雪的,所以冬天是寂静的。冬天的一场雪,就可以掩盖所有的一切,浮躁、灰尘、美丽、丑陋,这些都将封在白色的雪层之下,世界被装扮的如童话故事般的美丽。所有的一切都在此时归于平静,雪是妆扮之后的雨,是能停留的水。“瑞雪兆丰年”,雪是冬天的祥瑞。飘着雪,散步于雪中,踩在软雪上,心中有说不出的惬意。没雪就没有像样的冬天,是的,冬天的祥瑞不降,这个冬天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然而,雪却不是冬天的灵魂。冬天的灵魂是霜,那层早早就来临,但常常被人们忽略的霜。秋露冬霜,霜附于万物之上,逐渐吞噬着那些还在挣扎的生命,那些生命残留的痕迹。几场寒霜过后,所有的野草残枝都乖顺的伏在了地上,逐渐和泥水混为一体,融于大地之中,至此,大地又一次突破繁茂枝叶的束缚,裸露出苍白的皮肤。这就是冬天的本性,吞食大地上所有生命的残留,所有生命的痕迹,为明年的繁荣做着准备。

都说冬天包含着死亡,然而冬天在制造死亡的同时又孕育着新的生命。冬天是万物的休整期,如同积攒着补给的军队,暂时的停止,只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存。所以冬天在寒冷中萧瑟,它是无奈的,同时,又是无私的,将灿烂留给别的季节,属于自己的,只有寒冷的寂寞。

冬天的一切仿佛都会冻结,最常见的就是水结成的冰。冰是有生命力的。积雪融化,路上的洼地里积着水,早晨,就是一层薄冰,踩碎,成了一堆冰碴子,中午气温升高,融化,第二天早晨,它依然是一层薄冰,和昨天的相差无几,再踩碎……如此循环。看着地上结起的冰,就仿佛受到了鼓舞,看到了生命的感动。这就是冰的哲学,冬天的哲学。

冬天是寒冷的,但是冬天也是快乐的。虽然没有鸟语花香的舒适,但却有银装素裹的美丽,更有冰的无限生命力。我一直想象着某个冬天,我能站在黑龙江畔,看满江的落雪,看岸边的满树梨花,就这样一直欣赏直至春暖花开,看江冰解冻裂碎,听着春的萌动,感受着生命的力量,记录收藏这世间无限的壮观。

下载有关北京的冬天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北京的冬天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祝福冬天散文

    冬天,飘飘洒洒的雪花,是自然界中神奇的精灵。她曼妙的舞姿婀娜飘逸,好像无数的微型降落伞飘落人间;宛如无数充满生命活力的芦花漫天飞扬;更像是仙境中的飞天,优雅娴静地飘然而落,显......

    爱在冬天散文

    人生中有太多的相遇,街头的擦肩,无意的回眸。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相遇到的。遇到的就是缘,缘到了就该珍惜。缘份有时想想也真的很奇妙,都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不......

    冬天经典散文

    写冬天的散文都是怎么进行描述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冬天经典散文,欢迎参考阅读!冬天经典散文1无奈的看着那~半死不活的右手,无聊的听着那陪我度过许多孤单的歌。很想找些朋友出......

    冬天玩火散文

    【冬天玩火】小时候,每到冬天,尽管母亲早早地就将我全副武装——为我穿上棉衣棉鞋,戴着棉帽手套,可是我的手脚还是会生冻疮,时常手脚臃肿,白天走路时一瘸一跛,晚上睡在被窝里暖和了......

    你好冬天散文

    你向我走来,步履款款。来就来吧,却带着风霜冰凌严寒。你承认否!你不如春天妩媚,不如夏天美艳,不如秋天清淡。好像不久之前,我还兴致勃勃去亲近了秋天。我在丛林荡秋千,我在小溪旁洗......

    冬天来了散文

    【第1篇】冬天来了,大地换上了洁白的衣服,房子换上了银色的套装,树也变成了银色的了。雪花跑到大马路上,可调皮了,落在了行人的脖子里。我从床上起来,穿好衣服,往窗户一看,哇!真是太......

    在冬天散文

    冬天,是个季节,复杂的季节。小时候,我很喜欢冬天。一下雪,或者天气冷的时候,就可以有长时间在热炕上待着的特权。一边写作业,一边听大人们闲聊。不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假期里。平常......

    那年冬天散文

    一日子虽一天天过去,可冬季依然漫长,我的心情如这冬季的天空一样灰暗而沉重。她的出现,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使我那段原本沉寂枯燥的大学生活泛起了几许涟漪……我们的初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