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的,我这次真的是放弃你了杂文随笔
从9月开始,一直到11月底,我一直说要分手,我很累,我不想和你继续下去了,我真的放弃了,累了。
我一直都知道,我们不可能长久下去,你喜欢的钱币、古玩、玉石……我全都不懂,我从来没接触那样的东西,我们生活的环境,长大的环境,接受的知识没有一样是重叠的。
我喜欢的乐队,你不喜欢;我懂的东西,你不懂;我想和你分享的,你不感兴趣;我想你改变的习惯,你不同意。
你说你又买了钱币,我让你给我科普,我想知道你喜欢的是什么,我在努力了解你的收藏爱好。你不接我电话,什么都没有解释,我生气了,你说你在看直播,你要买翡翠原石,想要开出翡翠,你还说想给我个翡翠手镯,可是却嫌弃我手太小。我去珠宝店串水晶,看到翡翠玉镯会想起你,路过文德路,看到很多古玩店,会想起你,我曾经一度在为你改变,我知道我不懂,可是我在学,我在了解,可是我付出再多又怎样,你不在乎。
我在为你改变,而你却连一点都不愿意为我改变,你说习惯了,改不了了。那我离开你,那你现在应该很习惯吧!毕竟我不是你习惯,你可以不接我电话,不陪我,你说忙,我等,可是最后等来的是,你说,你不想太宠我,怕宠坏我,怕以后离开会伤心。
既然,你连离开都想好了,我为什么还要想和你以后的几十年,还要委屈自己,为你改变自己。
在这段感情里,只愿意改变的是我,不愿意的是你,所以我不想再付出了,我累了,很累很累。
真的,我这次真的放弃你了。
第二篇:我真是没有用杂文随笔
我今天是第四个早晨跟着师傅学练太极拳了。练之前,其中的一个矮壮师傅(不好意思,姓我问过,但没听清)常会取跟前摆放的清洁工用的扫把清扫场地。让师傅扫地徒弟坐享其成,这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见师傅来了,我赶紧抓起扫把卖力扫起来,才扫了一小片,这师傅就几步抢我身边将扫把夺了过去,嘴里同时发出“啧”的不满声,又亲自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打扫起来,嘴巴里说:不是你这样打扫的!
你看,我真是没有用,连块地都不会扫。
对于太极,我一直是心向往之神崇拜之的,可惜一直机缘不凑巧,没能拜师学习。近来,这几位师傅到我常去的锻炼场地旁边练太极,巧的是,差不多就是我自己安排的活动内容完成,他们才开始。
本月12日,看他们摆开架势要起练了,我连忙厚着脸皮问矮壮师傅我能不能跟着学。矮壮师傅说,可以啊,锻炼身体。于是,我就跟着矮壮师傅等三人照猫画虎胡乱比划着。三位师傅两男一女,其中矮壮师傅的功夫是最好的,是少有人能企及的老到吧。
记得第二天矮壮师傅扫地的时候,我说我扫吧,他说不用。我以为他是客气。
前天,我特意比平日早起7分钟,想腾出时间来打扫场地。可就在我将做完我平日的活动时,雨越下越大,大到我没法呆得住,赶紧往回跑。心里后悔着自己偷懒没带伞。在公园出口处的玻璃圆廊下避了好一会儿,雨才消停下来。我想师傅们不会来了,就自顾自回了家。
你看,我要做点小事聊表心意,老天都不肯帮忙的。
昨天,我继续早起,自主的活动将完时,矮壮师傅到了跟前,我赶紧抢先取来扫把从我这一头打扫起来。而此时清洁工提着扫把走过来,师傅接过那人的扫把扫起来。虽然我想扫得又快又好,但明显的是师傅效率高很多。我现在怀疑,他扫地时是运了内功的,或者,他把扫地也当作练功了,所以,我无论如何是比不上他的。我扫完的地方,不到三分之一吧。
扫完地,师傅们开始活动腿脚,为打太极做准备。我想,我终于为师傅做了点事了,可是,将练的时候却换了场地。矮壮师傅说,后选的地方亮堂。这块地方,是清洁工刚打扫过的。
今天,竟然不许我打扫了。什么意思啊,就是认为我是个没用的人呗,连地都不会扫,连清洁工人都不如——这样说,又太贬低清洁工了,人家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啊!
简而言之,我得承认自己是个没用的人!
我能做什么?就是耍耍嘴皮子码码字吧?辅导学生作文,也是属于这种技能。看简书的消息,我前天写的和昨天写的文章,都上首页了。昨天首页才改变了用稿方式,我写的两篇就都录用了,这至少说明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首页以前的用稿确实有失公平,我写上百篇才录用2篇;二是新的上稿方式比较适合我,是对我不喜欢溜须拍马看人眼色行事精神的肯定;三就是,进一步证明,我连地都不会扫,只能空对空码几个字而已,真是没用,没用到极致了到极点了到没法形容了!
有句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可我,距离君子的标准比小人还远。看来,我是既无德又无能,德不如三国演义中的奸臣曹操,能不如大街上公园里随便一个扫地的人——是个名副其实货真价实表里如一空前绝后的——没用的人啊!
第三篇:在你最无助的时候,我却依然放弃了你杂文随笔
当我拿着你的作业本和那两张仅4分的语文卷和12分的英语卷走进办公室时,我看到了一片热闹的场景:三位老师对着几个孩子让其背诵乘法口诀表,他们有的傻笑,有的迅速背出,老师直夸不错,而你,孤独地坐在最左边,看着我进来了,视线一直凝视着我,脸上的表情充满落寞。我知道你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可就是答不出。我知道,你在用眼神告诉我,你不喜欢这里,你想让我带你走。可是,我放下你的本子后,却独自离开了。我想那一刻,你一定很伤心。走出门的那一秒,我知道,我错了。我不该把你送来这里,我不该如此否认你,我更不该放弃你。可是,我却在你幼小的眼睛和心灵面前全做了。
想起昨天看的一个泰国小短片,《放弃不了的人是你》,据悉根据真人故事改编。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chao转学到一所新学校,上课从不专心,只是爱盯着窗口一直转动着的风车,老师通过翻阅书籍发现这类孩子喜欢彩色的东西,喜欢运转中的东西,于是,老师在课上把粉笔全换成了彩色,在教棒的顶端制作了一个风车,这样,chao每每课堂上都听得很认真。
一次,这位老师出去听课,换成其他老师代课,所有的板书又成了千篇一律的白色,chao听不下去了,径直走向讲台,然后一直围着讲台转,代课老师制止不了他,然后打了电话给其班主任。在听课的老师在接到电话后,立马赶了回来,她开门的一刻,仿佛打开了chao内心封闭的一堵墙,她喊出的一声chao,让他终于安静了下来,他仿佛听到了爱的呼唤,立马投到了老师的怀抱“你回来了”。“对,我回来了”,老师紧紧抱住了他。
又一次在洗手的水池旁,一孩子欺负他说他是“白痴”,自闭症的孩子一旦被激怒情感就很难控制下来,他狠狠地揍了那位欺负他的男生,老师立即赶到,抱住他,用数数来逐渐控制和稳定他的情绪。被揍打的孩子的家长自然不依不挠,不允许这样特殊的孩子放在普通班里,并要求让chao退学,还辱其是“弱智”。老师实在听不下去了,现场实验,他非但不是弱智,而且在心算上如同天才。老师任意说出某年某月某日,chao便能迅速反应出该日是星期几,他流畅而正确的回答惊讶了那位家长和孩子。
就在这时,chao双膝跪地,双手合十,“让我学习吧,让我学习吧......”一声声恳求,让老师泪流满面。同时,也让我情不自禁了。
应该是个双休日的到来,当chao的家长来带其回家,他站立不动,直到双手合十给了老师一个问候才肯离开。老师翻开了他的本子,上面写着:长大了后,我想当个老师。老师温馨地笑了,望着窗外。风车在笔盒里迎着风一直转啊转。
视频结尾,一段独白:“老师这份工作不同于其他职业,最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期待高职高新或者世俗的成功作为回报,他们能得到的主要是精神价值回馈,这也是真正的老师也会因此而自豪”。
班主任是孩子依赖的中心人物,班主任在哪里,爱就在哪里,有班主任在的地方,总觉得让孩子安心。
我该做的,是冲进去带走我班这个孩子,然后,并邀请这三位老师来我班一趟,观摩这个孩子发一下全班的本子,并把本子反扣在桌上,然后由这三位老师检验核对,该座位的孩子与本子是否一致。我应该用行动告诉他们,这个孩子不会写字,单独点字不认识,说话不清,也不会背乘法口诀表,可是,他却能发对每个孩子的作业本。在某些方面,他是与其他孩子不一样,可是,在某一方面,他又聪明如天才。
然而,回头自问,我今天所做的,又是什么??!
我因成绩荣誉,把你送进了那个被审视的屋子,也许今后我们班成绩排名会因此而上升几名,可是,在精神领域那一块,我将永远亏欠你一份温暖,你那孤独的坐姿,你那无助的眼神,对不起。
我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我不配得到孩子们的信任,在孩子最需要爱的时候,我没有保护孩子,反而在那一刻甚至还放弃了他。我不是一个好老师,我更不是一个好班主任!
第四篇:我受刺激了杂文随笔
自己好像受了刺激,变得和过去的我不一样了,而且画风改变很大,让人难以接受,曾经胆小不敢说话,如今话特别多;曾经不敢不会唱歌,如今不会唱也要唱,跑调和声嘶力竭还是想唱就唱,还要发到朋友圈让人笑话;曾经觉得自己很辛苦,总是吃亏,如今觉得辛苦是一种常态,自己也不曾吃亏,都是我愿意;曾经特别爱吃能吃,如今却对吃不那么感兴趣了;曾经清高而隔离,对陌生人更加敬而远之,如今却跟谁都能说两句,哪怕是路人甲;曾经觉得命运特别不公平,如今却觉得今天的一切都是昨日的必然结果,没什么大不了……
其实,我知道,我根本没有受任何刺激,我只是不惑之年而已!
当自己仿佛受刺激一般改变,完全接纳自己和过去,并愿意回忆时,我便在同学群里成了话唠,而且语言风格也与过去大不相同,又是唱歌,又是写鸡汤文,可能把同学们都吓了一大跳,莫不是我受了什么刺激?
我回家探亲,群里问一句:有约的吗?竟然如过去发文,发歌一般,应者寥寥,这是我没有太多预见的,但好在也有人回应,才不算太没面子……
应我者与不应我者,即使是昔日好友也并更多互动,看来生活太过忙碌和压力山大,或者心结尚未打开,亦或二十年不联系,怕是彼此的改变不能被接受和面对……
然而我却是坦然的,纯粹的,变与不变都是早年的样子,如今的生活只要自己接受,我,作为生活的旁观者又何尝不能接受呢?
第五篇:别对我放电了,我不喜欢你杂文随笔
1
遇到有人对你放电,算不算一件幸事呢?而你本身就带电,又是十足的强电,又能电到别人,算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呢?而我要算那个不幸的人,因为没有人来电我,只有我去电别人。
被人电的滋味估计不太好受吧,强电流瞬间的导过,身体接触的那一刹那间浑身一个激灵,刚伸出的手极速的抽回。这就是被电的感觉,那酸爽无法言表。
起初并没有电到他人,只是在开门时摸到金属把手,总是会被身上带的静电给打到手。那时并没有觉得身上会有如此强大的静电流,以为是走的线路漏电了。还在想着把电路再检修一遍,然而找来测电工具检了个遍也没发现哪里漏电。
再后来,不仅是开门时会被打到手,在下车后关门时也会被猛的给击打一下。可我还是不知道这强静电是从哪产生的,以前虽说有静电,可也没有这么强大的电流吧,甚至一度在被静电击打的那一瞬间能看到电弧。
一次两次还能说的过去,有时一天都要被电上好多次。搞得我是见到金属的东西都不敢轻易的去触碰,生怕再被给电着了。
偶然的一次脱衣服,让我发现了这强大的电流来自于哪里。脱掉外面穿的羽绒服后,里面还穿了件轻薄款的羽绒服,当外面的大羽绒服脱掉的时刻,能看到里面的的那件已经贴在了身上,一点都不蓬松。得用手抖一拌才能恢复原样,而那时就不能去碰金属,一碰一个准的被电到。
这是发现的小秘密,静电来自于羽绒服间的相互摩擦,可总不能不穿他吧,为了御寒还是得穿。原以为就算再摩擦也不会产生多大的静电,谁能想到动作幅度一大,照样是被静电击打。
一度间我都想要戴个橡皮手套得了,以免时时被电,电的我已经是产生的心理阴影。一开门电着了,一关门又电着了,和别人一接触,哎着又把别人给电着了。电别人也罢了呗,关键是把自己也给击打的一激灵,我都觉得像是得了神经病一样,手一抽一抽的。
静电这东西第一次接触时还在上小学,那时买了个塑料的文具盒,有天上课老师讲到了静电,说塑料的纤维的物品在经过摩擦时就能产生静电,能够吸附起较小的物件。那时同学们是跃跃欲试,纷纷拿出笔来做试验,有往衣服上擦有往高发上擦的,当我拿出文具盒也摩擦放在桌子上后,看到它吸起了前桌女生的长发头。
这算是第一次接受到关于静电的科学讲述,其实在没有学到这些时,对于冬天睡觉脱衣服时会看到衣服上产生的火花,还是很好奇的。但是不懂啊,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可思议的现象,有时为了能看到多一些的火花,会钻在被窝里把衣服往身上使劲的磨,然后一抖,在黑暗的夜色里看着小小的电火花霹雳啪拉的闪现,那是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静电大,说明空气干燥,身上穿的化纤类服装过多,摩擦过大。静电的威力就是如此的大,能把手给击打的一哆嗦,同时能把那些精密的电子元件给击穿。
有些工作就得配电上静电环才能展开,为了避免对电子产品的操作不得不如此。谁也保证不了谁身上就没有静电,只有把静电给引流掉,才能裸手去碰触,否则这么强大的电流瞬间触碰到脆弱的电子元件,不废掉才怪呢。
科学表明,人在地毯或沙发上立起时,人体电压可高1万多伏。1万伏的电压,打到哪都是不受可议的伤害,好在那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再多上几秒,想想后果能有多可怕。
静电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最为日常的就要数每日的梳头发时见到头发立起来的现象。尤其是用了塑料材质的梳子,那是越梳越乱,越梳电越多,所以好多人开始使用木质的梳子以减小静电对头发的损伤。
静电的危害也是挺大的,电视屏会在放电视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这个办公室的人员经常遇到,打印时会一下子进数张纸,从包装里取出的新纸那上面的静电都能感受到它的浮动。
静电还会引起爆炸,手术台上,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会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以后在加油站也得小心点,别不小心把加油站给爆了。
电就在我们身上,我们对付静电可以采取“防”和“放”的措施。“防”,我们尽量选用纯棉制品作为衣服的面料,尽可能的避免使用化纤和塑料类的器具,以防止摩擦起电。“放”,就是增加湿度,避免过于干燥,使局部的静电容易释放,比如关了电视离开电脑后,应该马上洗手洗脸,让皮肤表面上的静电荷在水中得以释放,上下车时先摸一下钥匙的金属面,把电放掉再开门。
总之,别再对我放电了,我真的不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