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5 15:5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XX中学20XX--20X年度第一次校考七年级语文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一霎时chà 诀别jué 可鄙bǐ 花蕾léi

B、抹布mā 脸颊jiá 攥紧zuàn 匿笑nì

C、纠纷jiū 分歧zhī 步履lǚ 煎熬áo

D、敷衍yǎn 蹒跚pán 嗅觉xiù 怦怦pīng2、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2分)

A 分歧 铺垫 拆散 各得其所 B 桑树 渔塘 祷告 自做主张

C 瘫痪 捶打 憔悴 翻来腹去 D 严历 挨凑 仗义 形影不离

3、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的一项是()(2分)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

不算重;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A儿子毕竟幼小,虽然很胖

B儿子毕竟很胖,即使幼小

C儿子尽管很胖,毕竟幼小

D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观众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C、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5、选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2分)

A、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B、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C、燕子有一个剪刀似的尾巴。

D、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6、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4分)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但是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1)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错别字: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

错别字: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

⑵在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画出,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根据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填空:(6分)

⑴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⑶《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拟大雪纷纷的情景。

⑷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______________,除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4分)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1、这首诗的作者是现代女作家________其作品以宣扬_______著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某班准备开展“理解亲情”的主题活动,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同学,请你参与下列活动。(6分)

(1)仿照示例,续写句子。(2分)

示例:父母的爱是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父母的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列句子,选择其中一句谈谈你的感受。(2分)

①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②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③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选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爸妈生了我,就有责任把我抚养长大,我享受他们给予我的爱是理所当然的。”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请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45分)

(一)我的老师(节选)(16分)

巍巍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①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②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③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堂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④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第一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用“//”在原文上标出,并概括层意。(3分)

第一层:

第二层:

2..文中“我才醒”和“我才睡熟了”两个“才”字的含义有何不同?它们饱含着对蔡老师怎样一种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记忆中的“珍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珍宝”与文章开头的第一个“最”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语句表述正确的两项是。()()(2分)

A.第一句表明“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不愿向老师表露自己的感情。

B.第二句的人称由第三人称“她”转换成第二人称“你”,是因为此时“我”和老师面面相对。C.第三句中“漫长”一词不仅指暑假日子长,更主要的是指自己感觉与老师离别的日子太长。

D.第四句中“珍宝”一词意为最可宝贵的东西,它的近义词是瑰宝”。

5.“对你是多么依恋!”和“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两句中加点词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划线句子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家园落日(14分)

莫怀戚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珠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回家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驼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家园。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了几种情况下的落日?请简要概括各自的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开头作者写道:“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述“家园落日”时,就“落日”本身着笔很少,而更多地描绘了丘陵、树木、农舍、人物等。请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倒数第三自然段说“家园就是家园”,而文章最后又说“那才是我的太阳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陈太丘与友期(15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1)尊君在不()(2)太丘舍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陈太丘与友期()(2)元方入门不顾()

⑶ 相委而去()⑷下车引之()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发挥你的想像,把“友人”遭驳斥后的神态、心理活动及言行描述出来,100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45分)

同学们,在家庭生活中,有很多人给了你关怀、帮助和爱,对于他们每一个人,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请以“读懂______”(父亲、母亲、爷爷、老师……)为题目(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围绕中心选材,叙事完整。

2、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力求创新。

3、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

1.B A D B C

(1)“富”改为“赋”; “偕”改为“谐”。

(2)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

(3)示例:青山绿水,在他读来是大自然抒写的美妙绝伦的山水诗。

志在千里

绿树村边合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心中的雨点来了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 爱的哲学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分在③句前,第一层老师假前整理行装,学生无限依恋,第二层:学生梦中寻师。

2.“才醒了”中的“才”,说明“我”的梦很深沉、很执著,不易唤醒:“我才睡熟了”的“才”,说明又勾起了我对老师的深切思念,母亲费了很大劲方能劝睡,这两个“才”

字进一步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深深的依恋。

3..借喻,与文章开头的第一个“最”字是前后呼应、紧密联系的。

4、C.D

A.(提示:表现“我”与自己喜爱的老师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B(提示:换成第二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5.不能,“依恋”表现出离别老师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思念”表现的是离别老师后由依恋转为思念之情。

6..语言平实,充满了惋惜、依恋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使热爱、思念老师的感情贯穿全文,深化主题。

16.答案:本文以“落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17.答案:文章写了五种情况下的落日,各自的特点是:①戈壁落日,一身鬼气;②云海落日,飘忽柔曼;③平原落日,一成不变,④大海落日,生分不遂意;⑤家园(田野、丘陵)落日,亲切温暖(温和、柔软)。评分:本题5分,每个特点概括准确得1分。

18.答案: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爱。评分:本题答对得3分。

19.答案要点:从全文看“落日”只是行文的线索,作者爱“家园落日”的根本用意在于爱“家园”,因而把描写重点放在了那些最能体现家园特色的景物上,这些景物更具体地体现了作者爱家园的情怀。评分: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要点:对家园的热爱、依恋是一种与生俱来、生死如

一、永难割舍的情感,是无法也不需要用生硬的道理说清楚的。家园就是“我”心中的太阳,这更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热爱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fǒu shě 拉 回头看(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2)中午(您)还没有到,就是(您)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6.提示: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

7.提示:回答“过分”与“不过分”均可。“不过分”的理由是:无礼无信之人不足与交。“过分”的理由是:别人已深感惭愧并表示了歉意,就应原谅宽容别人,做人应有宽容原谅别人错误的心胸。

8.提示:想像合理,语言通顺即可。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段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段考试题

满分120分 分数

一、积累及运用(24分)

:①

1、把这句话用正楷字工整抄在方格内。(3分)

号考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 的;又像少女荡漾:.()着笑容的脸庞,煞.()是好看。名3把下列横线处的意思用一个成语精炼的表达出来。(2分)

姓(1)他的回答言语简练而且意思完备,赢得了师生一致好评。()

(2)多找差距,痛下决心,不把向地位比自己底的人请教看作耻辱,这 是一位好学者应拥有的心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条著名的商业街,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 B.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级....。班 C.本来这篇文章很好,让你一改,反而改得不三不四....

。D.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5、名著是人类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共携手。我们读了冰心的

感受到了对 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歌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2分)

6、仿写句子。(2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馨。

7、诗文默写。(5分)

(1)、,关山度若飞。(2)、何当共剪西窗烛。(3)、数声风笛离亭晚。(4)、海内存知己。(5)、,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5分)

8、假如你正忙于写作业,一同学来请教问题,怎么说得体?(2分)

9、汉语是蕴含这深厚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语言,是我们的母语,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你在关注生活的语文吗?

② 请你给这次活动写一条标语。(2分)

③ “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这是草坪上的告示牌的标语。请你说说这

则广告语好在哪里?(2分)

三、阅读(46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0-16题:(21分)《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论语》的“论”字读 ______________,它是记录___________的书。(2分)

11、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写出两个成语:_____

___、___ ______。(2分)

12、《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

__。(2分)

14、第①句有通假字_____通________,这一则用了_______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4分)

15、解释加点字:

A、时____________B、知___________C、愠__________ D、识_________E、厌________________(5分)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阅读短文,完成17-22题:(13分)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正。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计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给我,我的胡琴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准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春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之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缝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17.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意思。(2分)

第一段:

第二段: 18.用简洁的话概括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19.画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20.“乐以教和”的意思是。(2分)21.选文中“和”字有两种读音,分别是

。(2分)22.纵观全文,两个女孩的心境是由苦闷到

。(2分)

(三)阅读短文《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完成23~28题。(12分)

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 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 :号考 :名姓 :级班

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窥见她在流沮。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23、在第①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的词:________ _。

24、第②段写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第③段写妈妈教我___________________ _。

25、当“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这是一种侧面描写,它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7、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8、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9、有一位哲人说,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物,都给了我们帮助、教益和启迪。

请将题目“感谢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章要抒写真情实感。(2)字数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略

2.、yàng shà

3、(1)言简意赅;(2)不耻下问

4、C

5、《繁星》《春水》;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6、略

7、略

二、8、×× 同学:稍等一会儿,我把这点作业写完了,就和你一起讨论问题,好吗?

9、①学好母语,传承文化等

②从用语委婉或拟人的修辞手法上去赏析。

三、阅读理解

(一)10、lún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

11、略

12、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说——悦 排比、反问

15、(1)时常(2)理解、体会(3)怨恨

16、略

(二)17.雨中演奏胡琴,引得众人观看。由雨中演奏胡琴而得出的感想。

18.像《渔光曲》这简易而高尚的曲子艺术陶冶效果很好。

19.点明文章的主旨。

20.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21.略

22.欢喜

(三)

23.委婉(婉转)24.妈妈教我荡猴架。写出了我在妈妈的引导下取得的成功。

26.赞颂了一位仁慈、善良、感情丰富而又充满理智的母亲 27.略 28.略

四、作文。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略

2.、yàng shà

3、(1)言简意赅;(2)不耻下问

4、C

5、《繁星》《春水》;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6、略

7、略

二、8、×× 同学:稍等一会儿,我把这点作业写完了,就和你一起讨论问题,好吗?

9、①学好母语,传承文化等

②从用语委婉或拟人的修辞手法上去赏析。

三、阅读理解

(一)10、lún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

11、略

12、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说——悦 排比、反问

15、(1)时常(2)理解、体会(3)怨恨

16、略

(二)17.雨中演奏胡琴,引得众人观看。由雨中演奏胡琴而得出的感想。18.像《渔光曲》这简易而高尚的曲子艺术陶冶效果很好。

19.点明文章的主旨。

20.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21.略

22.欢喜

(三)

23.委婉(婉转)

24.妈妈教我荡猴架。写出了我在妈妈的引导下取得的成功。

26.赞颂了一位仁慈、善良、感情丰富而又充满理智的母亲 27.略 28.略

四、作文。

第三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上语文能力训练卷

(四)一、积累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字形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A.骸骨(hái)潜行(qián)狩猎(shǒu)匀称(chân)....

B.轻盈(qíng)倏忽(shū)篡夺(cuàn)沧茫(cāng)....

C.葱笼(cōng)喑哑(yīn)喧嚣(xiāo)静谧(mì)....

D.窸窣(sū)嗉囊(sù)飞甍(mãng)缥缈(mi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美轮美奂测隐之心心无旁骛胜券在握

B、相提并论莫衷一是不记其数衔觞赋诗

C、获益匪浅首屈一指立竿见影两全齐美

D、戛然而止盛气凌人顶礼膜拜路不拾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4、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一霎间:一会,形容时间很短。

B.弥漫:布满充满相顾:互相照顾

C.静谧:安静骸骨:尸骨

D.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怎么办好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南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

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最近,他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D.通过最近一段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6、关于课文的表述错误的是()

A、《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一首科学诗。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B、《绿色蝈蝈》是一篇科普文。作者是法国著名的 昆虫学家。我国读者非常熟悉他写的一部书《昆虫记》。

C、《山市》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他是清

代文学家小说家。

D、《看云识天气》是一片科普散文,文中大量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7、下面一组句子里的空格内,哪句里可以用问号:()

A.安排工作了吗()这批转业来的同志?

B.1958年,到处放“卫星”,人家问陈永康一亩地能打多少斤水稻()他老老实实地说,只能产1100斤,多一点不行。

C.她的大名叫凤英,还是个团支部书记呢()

D.“这是什么意思()”觉民半惊讶半玩笑地问,“你将来不也是绅士吗?”

8、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如人和。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二、课内 阅读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

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

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

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

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1、些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A.倏忽/如拳/如豆B.一行/有/五点/明处。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D。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12、选出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惟危楼一座B、数年恒不一见..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D、直接霄汉..

13、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惟危楼一座(危险的楼)B.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

C.未几,高垣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才)

14、本文说明的顺序是()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C.游踪顺序 D.逻辑顺序

15、选出加点词语不相近的一项()

A、无何,见宫殿数十所。B、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C、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D、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16、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3分)

A.《山市》结尾一段写“鬼市”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这个地方确实能看

到奇异的景观。

B.“山市”和“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观。这类自然景观一

般出现在海面以及沙漠中。

C.《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写狐鬼故事著称的长篇文言小说集。它大多以谈狐说鬼的形

式讽刺了现实的黑暗和官场的罪恶。

D.《山市》以时间为顺序,写了“山市”由生到灭的壮观景象。构成了一个多层面的山市变幻过程。

综合性学习(7分)

26、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明月寄思念的句子

是。

27、杜牧在《泊秦淮》中叙事的句子是。

28、写两句关于天气的谚语和一句含“月”的对偶句。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

①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大大便利了日

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到明年夏天发不

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②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

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

象预测工作尤显重要。因此,刚刚过去的5年里,一个关于气候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

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

研究”.③“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年、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要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

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④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更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

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可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

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

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文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割的作用无

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⑤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回这方

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报”,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钝尚未建立。

⑥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

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大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及邻近区域地

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⑦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88抗洪年”准确预

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00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

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⑧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⑨198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

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

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

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

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⑩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

29.本文围绕着“短期气候预测”,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至少答两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本文开篇用了一个设问句。如果不用设问句,这话该怎样说?作者运用设问句有什么好

处?(3分)

答:改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根据第三段的内容,用一个“是”字句给短期气候预测下一个定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在第五段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33.给第十段中的“变幻莫测”写出两个同义成语和一个反义成语。如能多写且正确,每多写

一个可加1分,最多加2分。(3分)

初中语文七上四单元答案

1——5DDCBD6——10BDDBB11——15CCABD16——20CDDAD21——25ABBAC26——28略

29、①短期气候预测的意义;②短期气候预测的含义;③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④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发展的进程;⑤短期气候预测的局限性。30、示例:如果你认为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那就错了。或:短期气候预测不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运用设问句,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31、短期气候预测是相对于长期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以“月”、“季”“半年”“一年”为时间概念的气候预测。

32、但;而。

33、同义成语:变化多端、千变万化、瞬息万变、变化无常。反义成语:一成不变、始终如一。

作文(50分)

电视,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网络,给了我们无限的空间;短信,传递着人间的温情„„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请以“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作文,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所填词语要与科学技术有关。②体裁不限,字数500以上。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早知道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B.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并将吃剩下的野兽肉放入陶罐内,待明天食用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3.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其中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山顶洞人

4.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

5.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B.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6.领导人们治理洪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A.炎帝B.黄帝C.舜D.禹

7.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

A.21世纪70年代B.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8.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

A.黄帝时B.夏朝时C.商末周初D.春秋战国

9.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0.《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是对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的描述()。

A.尧舜时禅让制B.夏朝的世袭制C.西周的分封制D.商朝的盘庚迁都

1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铲除商的残余势力B.保卫镐京

C.发展社会经济D.巩固统治

12.《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晋文公称霸B.齐桓公称霸C.勾践称霸D.楚庄王称霸

13.战国初期,分晋的三家是()。

A.齐、楚、燕B.韩、赵、魏C.赵、魏、秦D.燕、韩、赵

14.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多生产粮食布帛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15.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6.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

17.今天汉字的渊源是()。

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小篆

18.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BCD

19.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A.私学的兴盛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社会的急剧变革D.士人的解放

20.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21.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或来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A.韩非B.孔子C.孟子D.老子

22.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

A.治理黄河B.兴修灵渠C.大禹治水D.都江堰

23.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编钟B.铜钟C.古筝D.笛子

24.某一法令于公元前15年2月1日颁布并开始执行,到公元30年1月31日废止,这一制度一共实施了多少年?()

A、43年B.44年C.45年D.46年

25.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②陶器③石器④铁器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②①④③

二、连线搭配(每个一分,共10分)

26、儒家无为而治27.问鼎中原春秋首霸

法家兼爱非攻卧薪尝胆晋楚争霸

道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尊王攘夷春秋战国

墨家用“刑罚”统治百家争鸣孔子

兵家以礼治国因材施教吴越争霸

三、材料阅读

28、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2分)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4分)

29.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1)文中所提到的事迹是何人所做?(2分)

(2)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2分)

(3)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2分)

(4)除了治水,大禹还有哪些重要事迹。(2分)

30、阅读下列材料:10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请回答:(10分)

(1)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2分)

(2)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6分)

(3)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成为中原霸主?(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

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1)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1分)他在材料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他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1分)

(2)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1分)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分)

(3)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

3答案CDAADDBCBCDBB

题号14***0212223242

5答案CDDAACDADABC

二、连线搭配(每个一分,共10分)

26.儒家无为而治27.问鼎中原春秋首霸

法家兼爱非攻卧薪尝胆晋楚争霸

道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尊王攘夷春秋战国

墨家用“刑罚”统治百家争鸣孔子

兵家以礼治国因材施教吴越争霸

三、材料阅读

28.(1)群居生活。(2分)

(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4分)

(3)从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山顶洞人。(4分)

29.(1)大禹(2分)

(2)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2分)

(3)三过家门而不入。(2分)

(4)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在涂山接受其它部落的朝贡,划九州,筑九鼎。(2分)

30.(1)齐国。(2分)

(2)任用管仲为相。(2分)发展经济,改革内政。(2分)提出“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2分)

(3)葵丘会盟。(2分)

31.(1)商鞅。(1分)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主张变法)。(1分)

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1分)

(2)秦孝公;(1分)

措施: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5分)

(3)影响: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改革,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3分)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16分)

1、选出下列画线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嫌恶(â)匿(nì)笑 妥(tuǒ)当 炫(xuàn)耀 B、丫杈(chà)寒颤(zhàn)骸(hái)骨 匀(yún)称 C、陛(bì)下 澄(chãng)清 分歧(zhī)静谧(mì)D、瑟(sâ)缩 霎(shà)时 踉(liàng)跄 女娲(wō)

2、选出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苦心孤诣 绝别 宛转 绵延 B、豪不犹豫 喧嚣 妄弃 嬉戏 C、津津有味 葱茏 弥漫 篡夺 D、更胜一筹 花瓣 潦亮 爱慕

3、选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错误的一项()(2分)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夸张)

B、不信,请看那朵流行,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比喻)C、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反复)D、我要悄悄的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拟人)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组是()(2分)A、郭沫若——现代——《女神》 B、刘半农——现代——《瓦釜集》 C、王湾——宋代——《次北固山下》 D、王勃——唐初——《滕王阁序》

5、对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充满浩然之气的劝慰之句。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未尽而日已出,冬未去而春又来。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千古奇观的名句,写塞外奇特的风景。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由“愁心”二字可见悲观色彩很浓。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温故而知新 . 桓侯故使人问之 .B、汤熨之所及也 . 及其日中如探汤 .C、臣是以无请也 . 是炎帝之少女 .D、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夸父与日逐走 .

7、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2分)A、日知其所亡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火齐之所及也 D、不亦说乎

8、仿造下面的两个划线句子造句:(2分)

我心里总是充满着太多的喜欢。我喜欢倾听春天的脚步,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珍惜鲜嫩的花碧绿的草;我喜欢欣赏大地的容颜,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热爱高峻的山清浅的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课内文章,回答9-13题。(15分)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候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候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B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①不治将益深 深: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之: ③臣是以无请也 臣:

10、“疾”和“ 病”在古代文言文中意思有什么区别?(2分)

11、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A、B、12、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善意的劝告,表现了蔡桓公怎样的心理状态?(3分)

13、扁鹊最后一次见到蔡桓公,为什么“望桓候而还走?”(3分)

(二)阅读下面课文。(10分)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着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哪!”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4、第一段中描写了“我”什么样的心理请用两个词语加以概括。(2分)

15、文中与“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

16、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写人。请举列出来。(2分)

17、“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一句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19分)

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的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似的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地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是给奶奶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80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得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写作业了。”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睛对妈妈说:“孩子长这么大还没有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妈妈笑着说:“奶奶,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奶奶又擦了擦眼睛说:“难得你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们尝一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儿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那天我们吃罢吃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扣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苹果皮是苦的。”

“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的脑门说:“你这小鬼头呦„„”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

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18、从文章前三段筛选出最能表现“我和哥哥”特别想吃苹果的三个语句。(3分)

19、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写作上的作用。(2分)

20、第四段写“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请揣摩并写出妈妈此时的心理活动,字数在40个左右。(2分)

21、第六、七段对母子三人嚼苹果皮情景的描写,十分传神而富有情趣。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6分)①“我”第一次嚼苹果皮,感觉它的味道怎么样?

②哥哥为什么说“苹果皮是苦的”?

22、这个家庭具有怎样的情调或氛围?(2分)

23、第八段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美好的心灵”的具体含义。(4分)

三、作文(40分)

题目:,我明白了

还记得出门时被妈妈拦住逼你喝牛奶吗?还记得坐在电脑桌前被爸爸强行关机押回书桌吗?还记得你在大嚼田园汉堡时妈妈喝着红茶微笑地注视的神态吗?还记得你做错事时老师严厉的目光吗?爱是絮絮叨叨,琐琐碎碎,爱是细微末节,鸡毛蒜皮„„请在横线上填上爸爸或妈妈或老师,使题目然后作文,注意要有真情实感,字数在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1、B

2、C

3、C

4、C

5、D

6、D

7、B

8、略

二、(一)

9、① 深:厉害,加重。

②之:扁鹊看见桓侯就跑的原因。③臣:扁鹊自称。

10、“疾”是指很轻微的病症。“病”是指重病。

11、A、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这当作自己的功劳。

B、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

12、表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固执己见的心理。

13、因为桓侯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扁鹊担心因治不好桓侯的病而受牵连。

(二)14、无可奈何、迫不得已

15、我垂下眼不敢看他。

16、采用了心理、神态、动作描写。

17、这是环境描写,衬托出“我”当时的悲伤、失望的心情。

(三)18、例如:①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 ②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③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 ④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

19、设置悬念或埋下伏笔。

20、例如:①妈妈心里很矛盾:孩子长这么大没吃过苹果,应该吃;而奶奶80多岁了,以后吃苹果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应该吃。看来也只能委屈这两个孩子了!②妈妈心里很内疚:孩子这么想吃苹果,又这么懂事,不让他们尝一尝苹果,作为母亲是不是太狠心了„

21、①满嘴香甜 ②苹果皮本来是甜的,哥哥故意说“苦”,目的是想让妈妈和我们一起分享苹果皮的香甜滋味。

22、温馨甜蜜,和谐融洽。

23、尊敬老人,疼爱子女

下载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植物体结构层次的构成的正确描述顺序是( )A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B 植物体→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北京的先农坛是纪念先农神而设的,先农神是我国古史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仔细选一选(30分)1. 0是( )A.正有理数 B.负有理数 C.整数 D.负整数2. 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千米,其中36属于( )A.计数......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期末测试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

    七年级下学期测试题及答案

    I.单项选择。(15分)()1.Mariaseesapenonthefloor.Shestops.A.topickitupB.topickupitC.pickingitupD.pickingupit()2.—What’syourfriend’shomelike?—A.It’sanapartment......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2012-12-27 10:49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     [ 标签: 复习试题 中考试题 ] 小编寄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供大家参考,希......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青岩贵璜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以下词语中注音完全......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期期末考卷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找出下列成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加上横线,并将正确的字工整、规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