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作总结也是需要创新的
自从来到塑胶公司以后,一年写两次工作总结,也帮同事写过、改过一些工作总结,几年下来,对工作总结也有了自己的浅显认识。
我们一般写工作总结,总是遵循着习惯思维方式去写自己的工作总结,总逃不出下面的一种程序:
1、情况的概述和叙述。
2、成绩和缺点。
3、经验和教训。
4、今后的打算。
说实在的,这样子写工作总结也无可厚非,因为工作总结就是总结工作,它的标准格式就是上述的格式,我们不能脱离标准写工作总结。也正因为这种标准格式的工作总结,当所有部门坐在一起作工作总结汇报的时候,或者所有的工作总结一起堆放在总经理面前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千篇一律的工作总结,是根本引不起别人的兴趣,有些话你甚至还没读出来,别人就已经猜到你下面想说的是什么了。如何使你的总结发言引起别人的注意,这需要另辟蹊径,要费一番脑子的了。比如头几年,我们公司开发部的一位姓王的同事曾以她别具一格的发言获得了集团总裁的赞赏,她本人还因此上了集团报纸,在那次会上,她主要以一个外来打工者的角度阐述了在公司工作的感受。还有去年年终的集团年会上,我们公司的优秀员工代表也以他独特的发言(他事先准备过工作总结,但他最终舍弃不用,直接当场演说),他以他切身的工作体会讲述了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保持心态平衡以及如何让做好本职工作,获得了与会者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发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他的发言被我重新整理后也上了集团报纸。这两个人无意中都颠覆了工作总结汇报的形式,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这么说的目的,不是要告诉别人写工作总结一定要去走创新的路子,标新立异,工作总结就是工作总结,要创新、要别具一格比较难,我们也不能为了一味的追求创新而把路走歪曲了,把工作总结写的总结不像总结、感悟又不像感悟之类的文章,那就有点偏差了。我只想说,要想写好一份工作总结,不能为了总结而总结,里面一定要有自己实在的东西,要有一个以上的亮点可以引起别人的关注和注意,这个亮点就要靠自己去思考,去寻找,有时候里面简单、朴实的几句话就可引起与会者的共鸣,有时候你提出的一个问题或建议也能引起与会者的热烈讨论,诸如此类等等,如果能够这样,你的发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毕竟,在众多的工作总结汇报中,能够让老板和领导们关注的稿子是不多见的,一般的工作总结汇报由于其千篇一律的调子,只会让看的人、听的人昏昏欲睡,似听非听或者一看而过,是提不起让他们听下去、看下去的欲望的,就是听了、看了以后也记不住你到底说了些什么。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讲,我比较欣赏个性,欣赏道家的无为而治,欣赏在不作为中作为。所以,赞同总结的创新可以形式自由些。毕竟,别具一格的总结总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会让人觉得有新意。
第二篇:创新也是作风问题
创新也是作风问题
国土局窗口 王志芳
(2007年7月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创新是中心良好的作风传统,创新是中心的生命力所在。中心跃入全省一流中心行列,就是不断创新。创新给中心带来了好作风、好效率、好风貌。据不完全统计,中心各窗口的创新举措之多,有一个月竟有100多项。但最近以来,创新举措渐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今天我发言的重点在建议中心今后如何高举创新之旗,不断强化创新。第一,要提倡创新。我说的提倡创新,不是在口头上提倡,而是在行动上,要鼓励创新、奖励创新。一句话,该奖励兑现的一定要兑现。第二,要敢于善于创新,每位工作人员要以开拓创新为荣,以落后守旧为耻。只要有利于便民高效,有利于中心发展,就应该敢于创新,同时要善于创新。不要烂芝麻、破西瓜一把抓,把什么都归于创新,不是创新的也说成创新,还要注意创新方法。创新了工作就进步了,不要创新了,工作反而倒退了。第三,要落实创新。中心有许多创新举措,有“一表制”、“一费制”、“一事通”、“一路通”,窗口也有若干缩短时限、精简材料、简化流程的创新举措,写在纸上的有,获得加分的有,上报宣传的有。创新不仅是为了加分,更重要的是落实在服务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落实不到位,创新就成了空。第四,要检查创新。就是对中心近几年来各项创新举措进行一次梳理归类,建立一个创新小册子,既便于办事群众掌握,又便于中心检查和窗口相互监督。对那些有违创新的要给予扣分,从而不断完善良好的创新机制,以维护中心良好的创新形象。
第三篇:成功需要创新
成功需要创新
祁乐
创新是什么?
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做别人想不到的事。当然,它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与众不同,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我们要做一个创新的人,做一个具有不平凡眼光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超越别人,取得成功。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社会所需要的人,而社会所需要的,正是创新的人。
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先生,在建造京张铁路时,曾多次使用创新的方法,使得京张铁路在多重困难与压力下最终被建成。
他使用“压气沉箱法”成功解决了滦河铁路桥的施工问题;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施工时,由于地形复杂,需要打四条隧道,为了完成任务,詹天佑又使用分段施工法成功了修建隧道;后来为了克服火车在陡坡行驶的难题,他又设计了一段人字形铁路。
毫无疑问,詹天佑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他的成功,除了努力之外,多处创新的方法也为他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见,创新对于我们的成功是很重要的。
创新所带来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某一个人身上,它更是体现在整个人类社会中。
世界上第一使用火的人,把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动物社会带出来,逐步发展为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社会;世界上第一个用木头浮水的人,把人类的生存领地扩大到了江河湖泊。
创新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改变了生物的未来。是啊,世界上第一支从树上下来探求新生活的猿猴群体,成为了如今称霸地球的人类,而那些留在树上的,现在成了动物园里的猩猩。
事实证明,人们都喜欢创新的事物,那些创新事物的发明者,也都得到了成功。
为了在画画时更方便地使用橡皮,美国穷画家海曼发明了带橡皮的铅笔,并凭借着这项发明成了富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炊事兵把铁锅戴在头上,结果在战斗中头部安然无恙,一个法国军官就此发明了军用头盔。
这两个发明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受到许许多多的人的喜爱,谁会说这不是创新的力量呢?
好多的人都是通过创新而成功的,他们的敏锐眼光,使他们发现了别人看不到的成功途径,他们的创新精神给人们带来了巨大财富,给自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人们都想成功,都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他们花费毕生尽力,却无法走出思维的“牢狱”,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他们没有捡起创新的钥匙,因而无法打开成功的大门。
成功需要创新,让我们打开自己的思维吧,用创新去迎接成功的到来。
第四篇:建筑行业需要创新
建筑模板行业需要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建筑模板厂在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建筑业还将持续增长,这为模板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把握机会,提升模板行业的整体创新能力,笔者以为第一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倾斜,第二要坚持走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道路,第三要依靠先进经验和管理措施的带动,真正做到以点带面、全国一盘棋的顾大局、识大体的创新意识。
随着建筑业市场的不断深化改革,各类建筑模板厂的市场将十分广阔,全国各地都有重点项目和工程需要大量开发,像铁路、轻轨、隧道、大桥等的建设,都需要有一大批形状不一的建筑模板来是使用和配套,市场需求量大面广,用什么模板、用哪家模板,这就看模板企业是不是有竞争优势,是不是抓住信息.坚持市场为导向,搞好研发新产品,对内抓质量、对外搞促销的本领。企业只有长期坚持以科研革新为抓手巩固和完善老产品,不断推出新产品,适应模板和施工市场的需求,牢牢抓住改革创新的新思路,才能赢得客户的欢迎。
行业应坚持以协会为龙头,制订长期的发展规划。中国模板协会不仅是建筑模板厂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和领路人,而且是模板信息的传递者。而协会要制订出长期的发展规划,走中国特色的模板发展之路,要有系统、有部署、有目的的搞好模板企业的长期规划。同时,要加大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建立起一支实力较强的科技队伍,以模板市场和工程施工为导向,开展新型模板的开发和创新。企业的领导要有新思路、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完善企业产品质量,满足市场的需求。
要坚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洋为中用、取长补短。建筑模板发展到今天,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特别是欧美地区对建筑模板技术很重视。新型建筑模板的生产和技术应用发展很快,目前已达到了最高水平。他们采用品质优良、耐久性好的模具材料,应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加工精度高。成套模具及模板采用模数化.装配化的工具或体系。有的国家在隧道、高层建筑施工中发展自动升降、快速拆装的工艺。模板实行专业化施工,有专业化施工队伍或由模板生产厂家设计制造安装,标准体系比较健全,有统一、详细的产品设计和施工技术标准。建筑设计在执行国家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推行简化结构、细化装修、强调统一、强调成本的设计原则,使模板体系能够实现模数化、装配化、工具化。因此,发达国家的模板不仅能够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并有很好的综合技术和经济效益。
因此我国建筑模板厂要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取长补短,洋为中用,组织中国的模板企业、施工技术人员到外去考察,学习交流,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模板行业和生产技术朝着更加先进、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想知道更多信息吗?那就继续关注建筑模板厂。下面请欣赏:建筑模板的妥善安装
第五篇:教育需要创新
教育需要创新
广西贺州钟山中学 张德旺
上个世纪末以来,全球教育界出现了一轮课程改革的高潮。不管是发达的美国、日本、丹麦,还是发展中的印度,甚至是俄罗斯,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上,都高度重视高中生的创新精神、独立个性、合作精神、世界意识的培养,实现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乃至世界人的转变。这些国家的高中课程改革,代表着全球的一个共同方向,也就是要在上述四种精神或意识的培养中,促使高中生这一未来公民群体,在基础学力、公民素养方面得到应有的提升,最终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1世纪初,在世界各国高中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们国家也开始了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在课程改革中实践教育民主化和个性化相融合,实现学生个性素养的形成呢?通过学习,我认为高中生的“四维”发展,即创新性、独立性、合作性、世界性这四个方面的培养或发展,是课改必须坚守的核心意识。
课改形势下,实现学生“四维”目标的培养,我们的前提应该是什么?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做法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这里没有不爱学习的学生。’山东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朗诵,可以吟唱,可以舞蹈,学习成了一件很快乐的事。”“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快乐地学习。2全国课改优秀教师张秋凤曾经说过,一节成功的课“就是一场交
12本文除特别注明外,皆引自:《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相关材料,笔者注。新华网:《新华视点:透视中小学“新课改”三大难题》,2011年10月25日
流、平等、分享的对话”,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敢说、敢想、敢于动手实践”,学生“有对学习主动探索的欲望”,是“教与学互动、相长、生成的课堂,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在张老师的话里,首先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一,课堂的平台是师生间“交流、平等、分享的对话”,而不是“一言堂”;二,学生在这样的平台里,最终要达到“有对学习主动探索的欲望”;三,通过“主动探索欲望”的培养,最终实现“敢说、敢想、敢于动手实践”的独立个性与创新能力素养的养成;最后,一节成功的课,还要看能否实现“教与学互动、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同样,张老师的话,也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快乐学习的重要性。把课堂当成一个快乐的场所,每一个学生才有可能快乐地学习。师生间通过平等的方式,分享着彼此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氛围里,学生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之火也就点燃。快乐的求知欲,目的是使独立个体实现“敢说、敢想、敢于动手实践”。
“敢说、敢想、敢于动手实践”能力,实际上也就是敢于创新,独立思考。有了快乐学习的条件,在课堂中又应该如何才能使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创新呢?巴尔扎克曾说,问题“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关键,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敢于质疑,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培养目标的追求之一。在教学中,必须“告诉给学生们一种理念:你们可以对世间的一切进行质询,3 赵亚夫主编:《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91页
进行思考!包括对‘神圣’和‘权威’的东西进行自己的思考!”4这,就是答案。敢于质疑旧知,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所在,才会与前人思想相沟通;与前人心灵相通,才会碰出智慧的火花。火花不断闪烁,学生“超越前人的勇气与智慧”才会越聚越多,独立、创新的个体才会逐渐形成与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敢于质疑的条件,以及引导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如何“质疑—探知—实践—真知”。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做的是,怎样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不是一无是处。面对敢于质疑权威的学生,我们要做的是欣赏,而不是抹杀!
敢于创新,独立思考并不完足以使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要使这些年轻的个体由自然人转变为合格的社会人,合作意识或合群意识的养成则又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在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的“一言堂”为主,根本没有合作的内容,要说有无外乎也就是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作机械的回应。课程改革下的合作意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应有的素质来要求的。纵观十年来的课程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个范式,“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不可分离。这种教学范式,强调的是人的价值和地位,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们独特的个性,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分组的形式开展探究式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旧知的新意,而且更有利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各自的成果)、学会如何立足社会。这种教学范式给我们的反思是,民主与平等、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4赵亚夫主编:《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58页的氛围,是学生最终发展成为社会人或合格公民所不可匮乏的因素。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而来,人才无国界亦随之出现,人才的世界性流动也不可避免。一个人才要立足于世界,不被全球化浪潮所淹没,唯有成为“世界人”。“世界人”在此指具有世界意识的人。世界意识指什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院长苏长和教授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义,世界意识是指“从人类大我的角度进行叙事甚至行动”的“平等、包容、谦和、共同发展、共生”意识或精神。5苏院长的话告诉我们,“平等、包容、谦和、共同发展、共生”的世界意识,对于历经长期封闭状态下的中国人尤为重要。因此,培养新生代的包容世界文化文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心态,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观念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怎样使新生代学生转变为合格的世界公民呢?当务之急的是在中学以上学校进行世界意识教育,比如在人文学科里开展全球史观、人文精神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如何开展,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具体来进行了。
在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坚守着这样的教学意识,以培养新生代的创新精神、独立个性、合作精神、世界意识为己任,中国的教育是大有希望的。苏长和:《中国要有世界意识》,东方早报网,201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