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果可以,请尽量达到高学历的杂文随笔
又是一年高考结束,又是一年毕业季临近,其实这两拨人群有些像,都面临学历问题。高考结束那么意味着即将进入大学学历,大学毕业那么意味着研究生学历或者更高。
这也是个充满选择的时刻,毕竟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人高考结束选择不读书,一些是经济所迫去打工,一些是经济太好去创业等等。而大学毕业的人,80%甚至更多都选择了步入职场,成为职场大军中的一员。
如今的我,大学本科毕业已经四年,也工作了四年,我想跟你说的是:如果可以,请尽量达到高学历!
入门门槛——学历重要,很重要
首先咱们来说说入门门槛的问题,这个最常见就是在找个工作的时候。说实话,虽然如今很多人慷慨激昂地宣扬学历不是一切,不能以985、211论英雄,但现实往往残酷。一到毕业季各类校招、网上招聘铺天盖地,但是真正以低学历通过大企业简历筛选的有几人?真正不看学历只看能力的又有几家?
如今企业为了避讳,都不会在招聘要求里明确注明需要名校毕业生,需要985、211等刺眼的标签,但是我们要知道筛选简历的权利仍旧在大企业,筛选都过不了,何谈面试何谈入职?所以学历真的很重要,对于不认识的人来说,企业往往只能先从学历来卡,哪怕其中漏掉了几条大鱼,也属于可接受范围,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现实。身边这样的栗子也不胜枚举,不再赘述。
即便是高考结束直接进入职场,学历也一样重要。手握高中毕业证和初中毕业证真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档次。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型企业,大家学历水平都比较低,这个时候用人部门优先选择学历较高的去做更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因为正常情况下学历高自然知道的多一些。所谓“矮子里面拔大个儿”就是这个道理。
诚然,的确有学历不是那么出色,但依旧进入大企业、甚至短时间升职加薪的人,但是这个比例实在太低,而且这样的人基本都有过人的某种才能或优势。学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利器,相较能力,学历更容易第一时间衡量,所以我们怎敢说学历不重要。就算是真的有能力,不是伯乐者自古有之,没有机会又何谈施展?何况,很多人并不具备可以冲破学历魔咒的过人能力。
再以如今仍然挤破头的省考、国考为例,任何一个岗位的报名条件都有学历要求。哪怕你其他条件都符合,哪怕你真的一心为民做好事,哪怕你个方面都很优秀,但连报名条件都不符合,何谈其他?
所以才有当初年轻气盛不上大学的人,十年后告诫年轻人学历很重要,十年时间换来这样一个认知未免代价太大。
收入门槛——学历重要,很重要
上周部门新加入的应届毕业生回校答辩去了,领导找我谈话,大致意思是拿到毕业证回来之后直接可办理转正,省去试用期,转正薪资比普通院校毕业生高1k。这个毕业生能力和其他几个毕业生持平,入职公司实习不足两个月时间。而其他毕业生呢,拿到毕业证后还需要三个月的实习期才能转正,转正后工资就比人家低1k,对于刚毕业的学生,1k很关键。
而我们部门这个姑娘之所以享受以上那些优待唯一原因就是其学校既是985又是211。当然,这样的优待不会对外公布,但你看,就是这么的公平又不公平。
这个例子真的只是非常小的一个例子,毕竟我们随手就可以搜到学历类别下的平均收入,每一个数据看着都非常扎心。当然总有一些例外,但例外总归是例外,大环境下长期来看,学历高者收入增长是完全快于学历低者的。
补贴门槛——学历重要,很重要
大家应该都知道如今各省市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已经开出了天价的人才引进计划。安家费、补贴费、科研经费、高薪、高福利,每一项都与钱相关,甚至比钱重要。比如买房补贴和买房资格。而获得这些的都是什么人?高级人才!高级人才认证的标准之一就是高学历,学校好。
这样有道理么?有道理!一个地区的发展绝对离不开人才建设,真正的高级人才有想法、有知识、有能力还有资源。可能在其他人看来很难的一件事情,到他们这里自己的交际圈去取取经、聊聊天可能就有眉目,毕竟专业人才多,办法就多。当然这只是简单的一个例子,每一个大项目都没有这么简单,也更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推进。
这个时候我们还能说学历无用么?哪怕我们的确赚到了钱,但是仍有很多东西是钱买不来的,比如各种资格。现在很多城市买房已经开始摇号,摇到了买,摇不到继续等。而人才引进计划已经把买房资格给到你,还给补贴、给贷款,别人望尘莫及。
交际门槛——学历重要,很重要
亲叔叔家的哥哥现在已经成家立业,工作是在某机场做技术地勤,待遇不错,家里人说起来也满是自豪。上次回家和他聊天,他却一直在感慨自己当年应该更努力一把。现在他自己正在读在职研究生,不为别的,就想自己变得更强,认识更多优秀的人。
他说他们有一次技术交流体验,那段时间各种疑难问题被拿出来讨论,各种顶尖人才分分钟给出方案。或者在遇到问题是,打个电话就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指导或建议。而这些对于他们,可能是需要半个月时间,各种上网查找、图书馆翻阅才能得到的解答。那一刻他就觉得拥有强大的人脉圈资源,周边都是优秀的人,我们自己真的不会差到哪里去。而快速拥有这些的前提就是自己变得更优秀,而通过学习来获得这些显然是捷径,于是他毅然选择继续研究生课程。
如今哥哥已经读了两年,朋友圈很少更新,更新内容中占据最多的是工作相关的的技术性文章,高端技术交流会也成了他常去的地方。他的朋友圈子已经逐步更新,和更优秀的人靠近,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未来变化——学历重要,很重要
这几天微博上有个热门“最易就业的七个专业”: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本科就业就业率和满意度较高的七个专业为: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
我们大致扫一眼就发现这些专业越来越靠近未来的科技趋势,例如区块链、AR技术、物联网等等。而以上专业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开设,这类专业需要专业的技术设备、专业的教学人员、最前沿最新的技术资讯等等,而想更好地在这些领域发展,必然需要去更好的学校,有更好的学历。
未来其实都是人创造出来的,那么和这些人距离越近,把握未来的几率就越大!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把握红利的能力,恰恰是没有及时把握红利的机会。
未来,没人敢说学历不重要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说的就是在能力范围内,经济允许范围内,一定要尽可能让自己高学历。这里我们不需要钻牛角尖,类似只顾高学历,不顾实践、只会学习的书呆子等等例子。我们需要正视学历的作用而不是用个别的例子来驳斥它不重要。
说学历不重要要么是欺骗自己,要么是欺骗他人。欺骗自己的就是用各种极端例子来反驳普遍现象,欺骗他人的一般就是自己真的有过人能力,可以突破学历禁锢,学历对他没那么重要。但常态是大多数人能力过人都做不到,却叫嚣学历不重要。
学会了走路,我们就喜欢自己走,路越是艰难,我们觉得自己越勇敢。
只是,要想走到你梦想的地方,有时候过来人的话,得听。
第二篇:如果,最后杂文随笔
如果生命到了尽头,
是否你会转身回头,抚我衣襟笑着远走,最后一句我爱你,也没能说出口。
如果一切都在逆流,是否我会一直追求,跟随脚步低声哀求,最后一次想见你,也没能再挽留。
如果世界不再温柔,是否我会顽固坚守,热泪痛流抵死相守,最后一次在一起,也难以再拥有。
如果心动不再停留,是否我会背道远游,岁月悠悠畅饮美酒,最后一次叫住你,也只是送你走。
第三篇: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会改变这两点杂文随笔
在骨感的现实里,我是卑微到尘埃里的那种人,把我扔到人堆里,我可以有一百种方法让你找不到我,发现不了我的存在。
上学时,从未当过班干部,因为怕面对老师和同学,怕自己做不好,更怕被嘲笑,被讥讽。我老老实实的做那种老师不会轻易挑出错的乖学生。有问题会闷在心里,成绩不拔尖,也没有拖全班平均成绩的后腿。
在家里,我是在父母贬损中长大,他们为数不多的夸奖,也是奇葩式的嘲讽语气,即便这样,我也只能照单全收,因为我没有反抗的勇气和能力。
年少的的我,懵懂无知、浑浑噩噩。随着年龄的增长,苟延残喘的自信心相继崩塌,还养成了低着头走路的习惯,很怕碰到什么熟人,更不会积极地刷存在感,所幸也活得不好亦不坏。
在尘世生活中,我这朵在自卑的尘埃里开出的小白花,稀里糊涂的活到了不惑之年。有了家,有爱人和孩子,生活既无奔波也无激情。
孩子出生后不久,我便成为了全职妈妈和家庭主妇。离开了职场,我的生活变得越发的单调,内心的焦虑不安与日俱增。
孩子一天天长大,而我还一直在原地踏步,彷徨无措。
我的木讷,不善言辞,不爱与人交往,还有那挥之不去的、深深的自卑情结,给了女儿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我不爱出门,不爱运动,也成了孩子窝在家里的理由和榜样。
如果给我一部时光机,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会改变这二点:
一、绝不轻易离开职场
当年,匆匆忙忙地选择离开那家各方面待遇都不错的单位,原因只是产后遭遇职场瓶颈期,工作上小有郁闷,育儿方面又与公公婆婆意见不一,觉得自己的孩子真的不能继续让老一辈人,像个玩偶一样看着。现在想想,当初未免幼稚又可笑。
离开职场,意味着自己没有固定收入,对我而言,同时意味着在这个家里慢慢地失去了话语权,并渐渐地更加放任自己随波逐流,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家庭妇女”,没有了社会关系网,甚至开始害怕与人结交。
离开职场“宅”家也意味着,与公婆有了更多的不合谐。我从来都不是很会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每天都必须要面对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公公婆婆,那种离开职场、回归家庭的挫败感,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压得我喘不上气来。
我只得逃避。结果就是,那些被暂时光掩埋的问题,根本没法自行消解,而是越积越多,多得我越来越难以驾驭。
好在,有先生的包容和理解,让我逐渐走出了桎崮。生活待你我不温柔,是常态。唯有面对眼前的困难,现实的困境,想办法应对,让自己去适应环境,而不是想着法儿去逃离。
到四十岁才想明白,人终究是要自己学着长大,哪里会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呢,更何况是职场,这个人际关系的修练场。
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最应该做的就是,要学着在困境中找到出口。
二、主动选择,学会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首先,学会向生活低头,接受自己平庸的事实。
但每个人都是有优势的,想办法找到它,通过不断的学习,让自己的优势成为特长,进而让自己变得优秀。即便自己没有这个资质,也要始终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
我本就是个懦弱的人,从未真正的独立过,走过那么多弯路,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感觉自己已然变成了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不敢也无力为我自己做出任何的选择,只会被动的接受生活给我的一切。
所以,今天一切的恶果都是我理所应得的,没有必要抱怨任何人!
世界是公平的,从来不会为不努力的人发出任何一张绿色通行证,从来也不会给毫无准备的人任何机会。
从前,我总是被动的接受别人的选择,我都已经不记得主动选择是什么滋味了。我默默地承受生活中他人的安排,也许正是我拒绝成长、逃避现实责任的最好方式。
不主动选择其实是因为,怕选择错了,怕承担责任,更怕失败后遭遇流言蜚语,各种的担心和忧虑之后,行走的步伐始终未能迈出去,典型的行动的“矮人”,畏惧的高手,我为这样的自己,感到羞愧。
从现在起,学着主动出击,选择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不间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学习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第四篇:可惜,只是如果杂文随笔
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头疼是何种感受,更不知失眠是什么滋味。那时的天空湛蓝透碧、万里无云,那时的她天真无邪、无忧无虑。
可是那样的时光眨眼间就倏忽而过,就如美好的一切都容易消失不见,一去再也不会复返。如今的她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头疼欲裂,什么叫做彻夜无眠。
在明媚的阳光中,在绵绵的细雨里,在寂寞的风中,在深深浅浅的跋涉中,或快或慢,她终于长大了。
长大,于她来言,意味着自由和解脱,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美好的开始。长大后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再也不用处处受制于大人了。
可是,为什么她心中流过的色彩,不再像是童年那种纯粹的明黄或者暗蓝,代表纯粹的开心或者哀伤?
长大以后,成千上万的色彩从她的心里流过,她以为它们会像清水流过光滑的石板一样转瞬即逝,可是它们却在她的心的表面,留下了斑斑驳驳的投影。像是一个在水里泡了几千年的铜罐的表面一样,有痛苦的微笑,也有快乐时恍恍惚惚的忧伤。
有时候,多想回到从前,回到那段没心没肺却无忧无虑的岁月,回到那段倒头就可以进入梦乡,总是想多睡一会儿的时光,那时的她多么幸福,可惜身在福中却不自知,竟让那么多美好的光阴从她的手中奢侈地溜走了。
人总是这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拥有时总觉得一切都仿佛理所当然,甚至满不在乎。可总是会忘了,失去的时光再也无法倒流,破碎的镜子再也无法重圆,就算勉强拼凑到一起,就算伤疤已经愈合,可是伤痕却不会消失。
所以啊,请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知足、感恩,因为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此刻的岁月静好,说不定下一刻就会变成乌云密布。
如果一切都可以重来,那该有多好。如果可以回到从前,回到遗憾还没有开始的地方,那该有多好。
可惜,没有如果。
可惜,只是如果。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痛过方知后悔,错过才知珍惜。人们总是后知后觉,甚至总是非要等到见了棺材才落泪。
可惜,世事无常,还会有多少个下一次,别等明白的时候已经晚了。
我们无法改写昨天,也无法勉为其难。那么就好好把握好今天吧,过好每一个今天,过好每一个当下,让遗憾少一点,再少一点。
第五篇:如果爱老了杂文随笔
突然想起这句话,查询了下,才发现是一首歌,明星夫妇杨幂与刘恺威曾一起合唱过,当年两人感情甚笃,而多少年过去,纷纷扰扰是是非非之后,人的心境都不一样了,同样一首歌,唱的听的感觉都大相径庭了。
这些年破灭的爱情童话,实在太多,比如史密斯夫妇,比如暮光男女,当时曾经感动的,到今天曲终人撒,变成了一种讽刺。
年轻人们有一个经典的提问,你还相信爱情吗?其实,问这句话本身就彰显了一种怀疑。
爱老了,那些美丽的誓言,那些浪漫的回忆,都飘散在风中,原来老去的不光是我们的容颜,流水的岁月,还有再也回不去的眷恋。
这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传统的道德伦理遭遇重构,曾经的信仰信条被冲毁,熙熙攘攘的社会,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孤独,不在于身,在于心。
就如愈演愈烈的单身大潮背后,映衬的是心灵的孤岛;主动或是被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独立的人生,并越来越适应,存续了几千年的婚姻体制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个性解放了,爱却老去了。
这一切似乎不可逆转,因为人们开始对爱有更多的要求,单纯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爱不存在的,玛丽苏只存在肥皂剧,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成为一条真理。
我们要去向何方,爱在哪里,这是一个需要上下求索的问题,就如同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一样重要。
我们会越来越明白,世界没有童话。现实是,求仁得仁,理想要坚持,但不要抱太多的幻想。只有清醒的认识,才不会失望失落,才有前进的勇气。
换句话说,即使爱老了,只要你的心是年轻的强大的,不过是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