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有感(5篇)

时间:2019-05-15 16:0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有感》。

第一篇:读《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有感

读《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有感

作者:劳婷

春节之际,微信、微博上都是无尽的祝福语。这时候我们就会感慨,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多大的便利,连一声轻轻的问候都是指尖的事情。于是,为了增进我们与朋友之间的感情,我们每天都忙于刷微信、微博,在车站我们要刷、吃饭时我们要刷、就连上个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我们那么忙,哪里有时间看书?

当我们都在玩微信、刷微博时,是否有注意到一篇由印度工程师孟莎美所写的文章《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这篇文章可谓亮瞎了眼。作者孟莎美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惊讶地发现已熄灯的机舱里,不睡觉玩ipad的乘客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由此作者想起了爱读书的德国人,在飞机上他们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是这却让作者担心,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当一个局外人都替我们担忧时,可想而知,这确实足够让我们反省自己了。高尔基早就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若我们都没有阅读书籍的习惯,又何以谋求进步?我们的民族又何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呢?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曾有过许许多多的人这样疑惑过。殊不知,这样的疑问同样应该出现在刷微博、微信上,可是发出这样疑问的人却寥寥无几。刷微博、微信到底有什么用?无疑它只是为我们空闲的时间增添一点乐趣罢了。网络上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地向我们席卷而来时,我们可曾想过自己的选择权?只是被缭乱了眼睛罢了。我们总以为在网络上也可以获取信息,这便也是阅读。可殊不知这样碎片化的阅读,根本无法形成系统的框架。这样一来,我们真正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作为中国人,有多少人真正耐心阅读过我们的四大名著?恐怕有些人连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都全然不知吧?有些人总是痛恨古人留下来的文言文,让我们费解,却从来不懂得抱着欣赏的心态去尝试阅读。不阅读《西游记》,又怎能真正体会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险阻?不阅读《水浒传》,又怎么理解这梁山好汉的情与义?不阅读《三国演义》,又怎么领略这三国的风云呢?不阅读《红楼梦》,又怎能感受到宝黛爱情的幽怨缠绵呢?不阅读,又如何去学习外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呢?又如何去学习借鉴甚至超越外国发达的科技文明呢?

近年来,“抄袭风”席卷着我们的周围。许多论文、科技成果都被copy亦或是模仿。能真正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学问的人又有多少呢?的确,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功利心理在作怪。进而,没有多少人愿意沉下心来,耐心地看一本书,做自己的学术研究,那么研究成果也不尽人意,都是再次嚼别人嚼过的成果。这样,我们又何以寻求进步?又如何不令人担忧?无庸质疑,浮躁的心态在社会中大行其道,许多人往往无法静下心来,自然无法自我沉淀,去看一本书。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摒弃浮躁的心态,为自己的未来不懈努力,也为民族的未来而拼搏。喧闹的世界里,我们应当学会沉淀自我,品茗着手中的茶,阅读着我们心爱的书籍,这便是美好的场景。

第二篇:读《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有感

“毫无墨水”的我们

—读《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

一个人,由肉体和灵魂柔亦仅仅是一个躯壳而已。而灵魂,它们生命,大步来源于书中的营养。如果从此失去了灵魂营养,可想而知,我们会变成什么?社会会变成什么?中国又会变成成什么?

中国是一个文明大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从古到今,多少位作家和诗人写出来多少本领他们呕心沥血的著作,有很多都被外国人所欣赏。可现在的我们,我们的世界,有了平板,有了`手机,有了电脑,就把好书弃之脑后,如垃圾般仍在旁边。“毫无墨水”的我们,将如何应对中国,又是否愧对先人写下这传世著作?

记得曾看到过这样一则短文:日本的妈妈们在孩子们刚会爬的时候,便会在各种书上涂上蜂蜜,孩子们便会舔食。这样,就使孩子们从小感受到书籍的乐趣与甜蜜。从小,孩子们就乐意读书,喜爱读书,的确,好书确实像蜂蜜一样甜,但小时是甜在嘴上,长大后却是在心里,中国人不爱阅读的原因之一,就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

现在许多学校明令禁止不许阅读课外书,只允许学习课内知识,做资料。可是他们的有没有想过一个学生,只有上课学习的知识,那么一个肚子里只有一点儿墨水的学生,怎么做好一个学者?当然了言情小说,鬼故事。是绝不允许的。好像现在的学生只是为考试,考试好为什么?为了工作?工作为了什么?为了强国。但是你连一个国家的著作都没读过,你拿什么强国,只是你肚子里少得可怜的“墨

水”吗?

现如今,网络上又极其多的网络语言。如:“词穷”,为什么词穷,因为阅读量少。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中国呢?中国可能是文盲最多的国家了吧!可是谁都不想这样。但是因多现在的好书少之又少,盗版书,错字多之又多,还有一些没有用的甚至有害的书籍。

最后,我想问一句:你拿什么富强中国,我的同胞们?只是口头的说一句,我要富强中国,要让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只是简单的一句就够了吗?不是。一个人灵魂的发展,在于一个阅读的多少。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好书决定的。要明白,读书决定人的灵魂。一个只有一点墨水的人的人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不是一个有希望的人生。

第三篇:读《不读论语枉少年》有感

读《不读论语枉少年》有感

“少年”,这个词令我想到了无忧无虑,令我想到教室里一张张可爱的笑,更让我想到在操场上追赶太阳的身影。在我眼中,一切的一切,都充满着灿烂与活力。

“书中自有黄金屋”。《不读论语枉少年》中记载的是孔子和他弟子之间的事,作者的语气十分幽默,此书也是很有趣的。

书中描写的孔子已经足以让人大跌眼镜,“他”不再是那个只讲文言文的死板老教师。孔子在作者的笔下进化了,他幽默风趣。

这本《不读论语枉少年》真是让我哭笑不得。有人曾经说过,令人哭令人笑的书才是好作品,这本书虽然是一位年仅12岁的小女孩写的,但是从故事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读出小女孩的心声。

作者笔下不仅有孔子的可爱,他自己的感悟也毫不逊色。我曾经读过一本关于朱文璋的《明朝那些事儿》,它的作者和《不读论语枉少年》作者的言谈风格几乎一样。一面写故事中主角的可爱,一面又写了作者的心中可笑心态。

《论语》是“四书”中的一书。里面所记载的是孔子和孟子的言行,后被孔子的弟子整理出来的。里面告诉你学习方法、修养以及学习态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本《论语》是儒家的心血,里面的句子都是精华,会令人受益终身。

《不读论语枉少年》是本挺不错的书,文中没有任何推荐《论语》的字眼,但写了作者读完《论语》的切身感受。

《论语》、孔子、孟子。伟大的民族文化。

初一十班

陈佩宜

第四篇:《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有感

时间都去哪儿了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有感

最近在网上看了篇印度的工程师孟莎美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不仅触动了国人灵魂深处,且久久不能平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主要讲了作者在德国至上海长途飞行中,看见玩ipad的 基本是中国人,而这些人是在玩游戏,或看电影,几乎没有人看书。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中国乘客只有少数人看书,大多数在商店里穿梭购物,大声谈笑,比对价格,打电话也是大声交谈,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而欧洲人大部分是在安静的阅读中渡过,即使打电话也是低声细语,生怕吵到旁人。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不仅是直接传递知识的方式,也是经验的积累,将一部分人获得的知识 抒写成书广泛传播出去,不但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文化和知识的交流融合,还能让有限的认识不断深化、扩宽。多阅读可以增长见识,也能让人平心静气。如今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少,这种现象早已见怪不怪,或已麻木不仁。在我们身边不难看到从三、四岁孩童,到六七十岁老者,无不以上网,打游戏,刷微博而快乐,加上新闻媒体过度宣传又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使得全民视玩智能手机、掌上电脑为时尚,而悠闲享受阅读者成为老土,另类。我们并不是不阅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

分钟就刷一次微博

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微博和微信太过于流行也让人担心,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民族?

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的一段段无可替代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式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都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据有关报道说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我不知这数字来源是否准确。就我个人而言,不会麻将扑克,对网游没有兴趣,电影电视剧更是觉得太假,我常常逛书店,发现书店里卖的大都是各类辅导书籍占据了半壁江山,另半壁江山由《养生学》,《 成功学》所统领,开发人类智慧,净化心灵空间等经典书国内外籍少之又少。不过要想找一本喜欢的书不容易。能读到一本有意义的书更难,所以很多人愿意把时间耗在打牌搓麻将,看电影,网络游戏上,应试教育也让孩子和家长感到学习压力山大,没时间,没精力阅读课外书籍,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人想快点逃离苦海,自然很难建立阅读兴趣,我也同样热爱游戏电影音乐一个也不能少,但我知道这些都是建立在文字的基础上的有很多的人一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更是感叹抽不出时间来读书,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还常常抱怨这个社会的不公,自己的机会太少,可是他是否想过,当你把宝贵的时间耗在推杯换盏、打牌玩游戏、欢歌劲舞等娱乐中,当你在应酬、饭局,打麻将的时候,却不愿花时间认认真真地读几本好书。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个人,是没有希望的废人。我坚信:阅读始终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我们少一些应酬,静下心来多读几本好书吧。

马云说: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你不是缺少战斗前的准备,而是缺少准备前的战斗!!

技术部:ESPRESSO(原创)

第五篇:读书中岁月长有感

读书中岁月长有感

读完第一遍、第二遍则要带着问题去读:1.为什么读书2.怎样读书3.读书的好处。为什么读书?人书之间,书岂能负我。我十分认同这句话,如果我以不好的态度去读书,书自然反馈给我的是不好的。怎样去读书?能够从中获得愉悦就可以了;不必非要和买股票一样志在必得。开卷有益讲得就是这个事,打开了书卷,获得了愉悦,对我们就是有益的。读书,不一定说你读书就必须读个彻彻底底,不一定非明白它讲的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个文章,我们应该从中获得什么……你读了这本书可以忘掉自己,投入进去心情愉悦就可以达到了读书的初衷。

读书的好处:在书中你可以兔起鹘落,尽情撒野,你就是世界的王,就是自我的王。在书中我可以当成任何一个角色,在任何一个地方,干任何一件事情。我可以为白雪公主被女巫用毒苹果毒死而哭,为她和白马王子结婚而高兴。人家都说,看电视剧为里面的任务哭、笑,是因为演技好,读书读到哭、校,是因为我们真真正正的投入了。为人物处身投地的去着想。到了乐以忘忧的境界,远离喧闹,忘掉自己,不知今夕何夕的投入,自然会读的有趣味了,有快乐了。美丽和读书本来是两个不相关的词语,如今作者把它们连了起来。这就是读书的美丽,这就是美丽的读书。怎么才能美丽,读书才能使我们美丽。怎样读书,美丽的读书。读书是传播文明的一种方式,是净化心灵的方式,是使人心情愉悦的方式。要想明白世间事,开心智必先读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要从校开始,读者说:读书要趁早。不要等夕阳西下时才懂得珍惜,要在朝阳初升时懂得读书,读书吧少年!

下载读《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有感(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有感(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阅读的中国人令人忧虑读后感

    读《不阅读的中国人 令人忧虑》有感 这是一篇令人读后感慨万千的好文章,在我阅读后使我那颗原本有些世俗麻木的心,还是被针刺了一下的痛,且久久不能平复。近日来,很多调查显......

    游戏新闻娱乐化令人忧虑(5篇)

    游戏新闻娱乐化令人忧虑 游戏新闻,如果从游戏攻略和秘技开始算起,在中国诞生也都十多个年头了。但真正新闻学意义上的游戏新闻,其实还是从2003年中才真正进入读者的视野。而游......

    读历史深处的忧虑有感[范文模版]

    天津外国语学院作业什么是我们自己的贡献——有感于《历史深处的忧虑》 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

    三星Galaxy手机销售热潮消退 令人忧虑

    三星Galaxy手机销售热潮消退 令人忧虑 人民网7月5日讯 路透社今日公布了一组数据显示,三星电子初估第二季营业利润9.5万亿韩元‘ 第二季智能手机销售料为7,200-7,500万部;晶片......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读后感[定稿]

    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他说,或许不应 过分苛责。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文如下:我在从飞往上......

    读《人性的优点》有感:赶走忧虑,活在当下

    赶走忧虑,活在当下——读《人性的优点》有感作者:许诗蕾泰州市高港区委组织部干部一科副科长、青干科副科长读《人性的优点》,最大的感觉就是内容平易近人却又意味深长。卡耐基......

    从书中得到的启示——读匆匆有感

    在我的课外书中,有一篇叫《匆匆》的散文,虽然这篇散文很短,但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是一篇描写时间的文章。不论我们平时做什么事,时间都会从我们身边悄悄的走过。......

    读书中成长范文

    读书中成长,成长中读书提起书籍,心中充满熟稔与感动,提起读书,内心涌起无限的阳光与幸福!书,是从小伴我长大,让我无比的挚友;书,是求学时代,使我无比充实的良师;书,是为人师表的我,能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