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写作要求

时间:2019-05-15 02:3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诗写作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诗写作要求》。

第一篇:现代诗写作要求

现代诗写作要求

一、节奏

节奏是个音乐术语,是由古希腊“rhein”(流动)一词引申而来的。现代音乐中,节奏意为“各音在进行中的时值上的相互关系”。《礼乐记》解释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现代艺术中,节奏在建筑、绘画、电影、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中都有自己特定的涵义。节奏表现在诗歌艺术中,也表示诗句的音节的间歇、长短、时间、停顿。

节奏是完整的诗中的音节表现形式的复沓;

节奏是朗读时词与词之间时值的相近或相等;

节奏是音节之间抑扬顿挫的相互交迭。

《淮南子。道南训》中记载诗歌的产生: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这里的“邪许”是复沓的,是连续出现的,也就是说,是有复沓节奏的。这种节奏的特点简短有力——一种爆发的力。说明诗歌的节奏是岁着劳动的节奏一起产生的,节奏是诗歌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诗须有音乐节奏”(闻一多语)

“旧诗的几何学限度是格律。句间竭力避免不必要的所谓„虚词‟,即介词、接续词。而主要的是形容词、动词、助词和名词相组成的,有时连名词也不用。”巴人《诗歌的音律》

因此,旧诗节奏的划分比较明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新诗的几何学限度是言语之自然律。诗是侧重于歌颂和朗诵的。”巴人《诗歌的音律》由于现代语言的大众性,渗入了一定的助词和副词等缀词,使得新诗的节奏的划分有异于旧诗。

新诗的节奏因以“音尺”(闻一多)为尺度,分一字尺,二字尺,三字尺等。

孩子们/惊喜着/他的/脸色

他也/惊望着/炭火的/红光

这里每行都可以分为四个音尺,每行有两个“三字尺”和两个“二字尺”,音尺的排列的次序是不规则的,但是每行都有两个“三字尺”和两个“二字尺”的总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在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闻一多>

这首诗每一行都是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的,因而每行的字数也是一样多。

节奏的长短决定着诗歌感情抒发的强弱舒缓。

二、旋律

现代格律诗是旋律是思想感情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流动,它要求诗歌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在音乐组成诸要素中,旋律(曲调)是最重要是组成部分。因为它是表达乐思最灵巧的手段之一,即使在没有伴奏及歌词的情况下,它也能独立存在。音乐的旋律是一种情绪的发展,噶目前的自然流淌。旋律的形式是综合了节拍、节奏、调式、力度、速度、音阶、乐律等而形成的。

在现代格律诗中,旋律也是综合而来的。它综合了内在的情绪(情感的粒度和速度,感情的调式)和外在的韵律(节奏、音韵等),是推动诗情抒发的动力,与诗的情绪、节奏紧密相连。

郭小川就举过一个非常恰当的例子来解释诗的旋律。

听那边,练兵场,杀声响亮,看他们,斗志昂,为剿匪练兵忙。

急得我,如同烈火燃胸膛。

杀豺狼,讨兵债,日盼月想,披星戴月,满怀深仇,磨刀擦枪,风雪里,峻岭上,狼窝虎穴我敢闯。

为什么偏要留我守村庄?

马上去找参谋长,再把心头的话儿讲,坚决要求上战场,誓把顽匪消灭光!

——京剧《智取威虎山》唱段

这段唱词,是小常宝在战斗出发前的紧急情况下唱的,因此,急促有力,充满战斗气氛。这种推动感情短节奏发展的的动力便是旋律。短句密韵突出表现了急促的旋律,与唱词内容(感情的律动)紧密配合,体现了旋律在现代格律中的作用。

长江流,黄河流,滔滔岁月无尽头,天下多少兴亡事,莽莽我神州。

情悠悠,思悠悠,炎黄子孙志未酬,中华自有雄魄在,江河万古流。

——苏叔阳《江河万古流》

长短句家密韵,抑扬顿挫,使得旋律若滚滚东流的江水,成分展示了作者情感的律动。

台湾音乐工作者侯得健先生的《龙的传人续篇》的旋律低沉、舒缓。

你看那太阳它日日夜夜;

再看那花儿们岁岁年年;

多少人多少年唱一首歌;

我现在唱它到永永远远;

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

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

诗歌的音乐性主要取决于饿走、旋律、韵律。

三、韵律

诗歌需要押韵,这已是大家所公认而没有争议的了。现代格律诗尤其重视音韵。但是,现代汉语应按照哪些规则来押韵?古代为了创作的需要,编撰有韵书,例如《广韵》、《集韵》等。《切韵》的作者陆法言说:“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须轻重有异。”又说:“凡有文藻,即须明音韵。”可见古人是极推重声韵的。刘半农先生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也提议“破坏旧韵,建设新韵”。现代汉语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一套音韵系统。现在的诗歌、曲艺、戏曲主要是依据普通话“十三辙”韵部的标准来押韵的,并且平仄不限。

1、中东韵部

2、江阳韵部

3、人辰韵部

4、言前韵部

5、由求韵部

6、遥迢韵部、7、灰堆韵部

8、怀来韵部

9、姑苏韵部

10、衣期韵部

11、梭波韵部

12、乜斜韵部

13、麻沙韵部

不严格地讲,梭波和乜斜是通韵。

十三辙共四百多音,均可入韵。

有了十三辙,现代诗(包括自由体诗)该如何押韵?现在依据李瑛的创作实践来说明(因了资料的方便,所选例诗均为自由体诗)。

单句韵。

单句韵是隔行韵的一种,每节中逢单数的诗行都用同一韵脚。

海防线,哨所静悄悄,墙上,——一支信号枪,桌上,——一只马蹄表;

电话机,紧绷着神经在倾听,望远镜,大睁着眼睛在寻找;

我的小骑枪啊,在我的肩头咪咪笑……

——李瑛《哨所静悄悄》

双句韵。

双句韵也是隔行韵的一种,但它是逢双数的诗句都用同一韵脚。

身上,散出淡淡的花香,心里,充满生活的激情;

呵,每条峡谷都有自己的歌,每片叶尖都有自己的灯……

——李瑛《海南岛雨晴.2》

连句韵。

连句韵又称为排韵,就是句句押韵。

一条雪线,一片奇寒,一条雪线,封锁天山,猛烈的雪崩,骇人的冰川,把多少秘密,隐向人间。

什么岩鹰,什么雪雁,看我们怎样踏烂了冬天;

冰窟间有我们观测站,雪谷间有我们养路班。

——李瑛〈〈茫茫雪线上〉〉

同字韵。

同字韵事实连句韵的进一步发展,就是不仅行行诗句用同一韵脚,而且用同一个字。

回来吧,总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中国,怎能没有你!

人民,怎能没有你!

革命,怎能没有你!

——李瑛〈〈一月的哀思〉〉

三句韵。

三句韵是在每节四行的诗中,第一、二、四行或第一、三、四行诗中用同一韵脚。

火云似的烈焰燃在山脊,烈焰似的火云挂在山际;

经过两昼夜浴血恶战,傍晚,终于攻下了敌人的阵地。

霹雳的巨响逐渐隐去,激烈的苦斗暂时停息;

只有烟雾和尘土在峡谷飞扬,脚下,横陈着无数敌人的尸体。

——李瑛〈〈云霞里〉〉

双句叠韵。

双句叠韵是每两行诗句用同一韵脚,递次换韵。

为什么今天晚上,我又想起;

那往昔硝烟的气息,悍马的气息?

星光照着尘土飞扬的大道上滚动的炮车?

为什么今晚我又想起山谷的篝火?

——李瑛〈〈给我的祖国〉〉

(以上例取自谢文利〈〈诗歌美学〉〉)

另外,双声叠韵也是现代格律音韵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年去年来(lai)一滴思乡的泪(lei),半夜三更(geng)一盏洗衣的灯(deng),下贱不下贱(jian)你们不要管(guan),看那里不干净(jing)那里不平(ping),问支那人(ren),闻支那人(ren)。

——闻一多〈〈洗衣歌〉〉

四、章法

章法是诗的组织形式,是诗的内容与形式的产儿,是艺术形式的总体构成。诗经、楚辞、古诗无固定章法,强调尽情抒发。律诗、绝句、宋词、小令字数、句数规则严格,巧便灵巧,但就象放下一个模子,把思想感情尽力套进,所以显得过于拘谨,使得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

排律讲究铺陈,强调抒情。这本是它的优点,但由于限制过多,比如平仄、对仗绝对要求严格,容易具有牵强附会、堆砌辞藻的感觉。现代格律兼收各类古典诗词的章法优点,弃去过严的不必要的束缚,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形式增采,只须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规律即可。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拌,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浆声应答着歌声。

——朱湘〈〈采莲曲〉〉

这样的节奏,这样的排列,整首诗的章法读起来就跟我们划着小船在水中采莲一样。

于是

在他流血的地方,立起——

命的塑

清明节

花花花花花

——阿红〈〈在塑像前〉〉

一字一顿的立排,以图案的画面,给人一座完整塑像的形象感。这种“建筑物”对诗意的表达,及形成诗的音调之美,艺术之美是不无裨益的。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闻一多〈〈死水〉〉

这种麻将牌式的章法,给人以一潭死水凝滞不动的感觉,和诗体的内容紧紧相关。当然,我们不提倡玩文字游戏,但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内容是怎样决定形式的。

五、体式

体式是指诗行的排列形式。现代的格律的体式岁无定式,但大抵来说,不外乎两种:一是由于排列的整齐,棱角分明,具有“建筑的美”(方块美);二是排列的错落,井然有致,具有“参差的美”(抑扬美)。“建筑的美”来源于诗,“参差的美”来源于词,但都不是古典诗词的翻版,是继承与创新

第二篇:现代诗的写作要求

现代诗的写作要求

一、节奏

节奏是个音乐术语,是由古希腊“rhein”(流动)一词引申而来的。现代音乐中,节奏意为“各音在进行中的时值上的相互关系”。《礼乐记》解释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现代艺术中,节奏在建筑、绘画、电影、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中都有自己特定的涵义。节奏表现在诗歌艺术中,也表示诗句的音节的间歇、长短、时间、停顿。节奏是完整的诗中的音节表现形式的复沓;节奏是朗读时词与词之间时值的相近或相等;节奏是音节之间抑扬顿挫的相互交迭。

《淮南子。道南训》中记载诗歌的产生: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这里的“邪许”是复沓的,是连续出现的,也就是说,是有复沓节奏的。这种节奏的特点简短有力——一种爆发的力。说明诗歌的节奏是岁着劳动的节奏一起产生的,节奏是诗歌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诗须有音乐节奏”(闻一多语)“旧诗的几何学限度是格律。句间竭力避免不必要的所谓„虚词,即介词、接续词。而主要的是形容词动词、助词和名词相组成的,有时连名词也不用。”巴人《诗歌的音律》

因此,旧诗节奏的划分比较明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连句韵。

连句韵又称为排韵,就是句句押韵。一条雪线,一片奇寒,一条雪线,封锁天山。猛烈的雪崩,骇人的冰川,把多少秘密,隐向人间。什么岩鹰,什么雪雁,看我们怎样踏烂了冬天; 冰窟间有我们观测站,雪谷间有我们养路班。

——李瑛〈〈茫茫雪线上〉〉

同字韵。

同字韵事实连句韵的进一步发展,就是不仅行行诗句用同一韵脚,而且用同一个字。

回来吧,总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中国,怎能没有你!人民,怎能没有你!革命,怎能没有你!

—李瑛〈〈一月的哀思〉〉

三句韵。

三句韵是在每节四行的诗中,第一、二、四行或第一、三、四行诗中用同一韵脚。

火云似的烈焰燃在山脊,烈焰似的火云挂在山际; 经过两昼夜浴血恶战,傍晚,终于攻下了敌人的阵地。霹雳的巨响逐渐隐去,激烈的苦斗暂时停息; 只有烟雾和尘土在峡谷飞扬,脚下,横陈着无数敌人的尸体。

—李瑛〈〈云霞里〉〉

双句叠韵。

双句叠韵是每两行诗句用同一韵脚,递次换韵。

为什么今天晚上,我又想起; 那往昔硝烟的气息,悍马的气息? 星光照着尘土飞扬的大道上滚动的炮车? 为什么今晚我又想起山谷的篝火?

—李瑛〈〈给我的祖国〉〉

另外,双声叠韵也是现代格律音韵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年去年来(lai)一滴思乡的泪(lei),半夜三更(geng)一盏洗衣的灯(deng),下贱不下贱(jian)你们不要管(guan),看那里不干净(jing)那里不平(ping),问支那人(ren),闻支那人(ren)。

——闻一多〈〈洗衣歌〉〉

四、章法

章法是诗的组织形式,是诗的内容与形式的产儿,是艺术形式的总体构成。诗经、楚辞、古诗无定章法,强调尽情抒发。律诗、绝句、宋词、小令字数、句数规则严格,巧便灵巧,但就象放下一个模子,把思想感情尽力套进,所以显得过于拘谨,使得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

排律讲究铺陈,强调抒情。这本是它的优点,但由于限制过多,比如平仄、对仗绝对要求严格,容易具牵强附会、堆砌辞藻的感觉。现代格律兼收各类古典诗词的章法优点,弃去过严的不必要的束缚,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形式增采,只须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规律即可。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拌,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浆声应答着歌声。

——朱湘〈〈采莲曲〉〉

这样的节奏,这样的排列,整首诗的章法读起来就跟我们划着小船在水中采莲一样。

于是在他流血的地方,立起——

一尊生命的塑像

清明节

花花花花花

——阿红〈〈在塑像前〉〉

一字一顿的立排,以图案的画面,给人一座完整塑像的形象感。这种“建筑物”对诗意的

表达,及形成诗的音调之美,艺术之美是不无裨益的。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闻一多〈〈死水〉〉

这种麻将牌式的章法,给人以一潭死水凝滞不动的感觉,和诗体的内容紧紧相关。当然,我们不提倡玩文字游戏,但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内容是怎样决定形式的。

五、体式

体式是指诗行的排列形式。现代的格律的体式岁无定式,但大抵来说,不外乎两种:一是由于排列的整齐棱角分明,具有“建筑的美”(方块美);二是排列的错落,井然有致,具有“参差的美”(抑扬美)。“建筑的美”来源于诗,“参差的美”来源于词,但都不是古典诗词的翻版,是继承与创新

第三篇:现代诗写作技法漫谈

<咏物诗的形与神>

咏物诗,有的侧重写形,有的侧重写神。刻意形容,则物趣盎然;摄取魂魄,则必有远韵。

一个个像是铜铸的 上面刻满了甲骨文

也像是黄杨木雕刻

玲珑透剔,变化无穷

不知是天和地的对话

还是风雨雷电的檄文。——《山核桃》

《山核桃》重在写形,把山核桃刻划得十分逼真。在诗人笔下,山核桃的外形是活现的,能给人丰富的联想。山核桃的形象,究竟是人刻的甲骨文,还是天地对话留下的印记?抑或是风雨雷电为了讨伐谁而书写的“檄文”?似乎都像又都不像,那就让读者去玩味吧。也许,这首诗是由老年人绉巴巴的脸皮引发出的联想吧?

软体动物

最需要硬壳。

——《无题》

《无题》着眼于神,即挖掘出软体动物这类生灵的内在本质,这种本质特征是属于软体动物的,但同时也与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相类似,所以能引发出人们的联想和感慨。

无论写形还是写神,咏物诗总要让人悟出点什么,否则,就不成其为诗了。

<逆向思维出新意>

诗歌创作,有些人通常习惯于顺向思维甚至迎合某种定势,而有的诗作则独辟蹊径,通过逆向思维,对大家已接受和认可的形象从反面入笔,从而立意新颖,写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例如,有一首题为《浮萍》的诗写道:

浮萍自有它的可爱

有根不占土地

有叶不露媚态

五湖四海为家

不计条件好坏

活着一身清白

死了面不改色……

诗人巧用逆向思维,把历来被人视为轻浮、肤浅、渺小的浮萍写成了忠诚、刚直、顽强且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尚者。构思巧妙,令人耳目一新,真可谓别出心裁。

再如,一首题为《向日葵》的短诗:

乍一看,就像一轮太阳

就连花瓣也似阳光一般金黄

每天跟随太阳旋转

仿佛唯有你最忠于太阳

给自己戴上“向阳”的桂冠

自诩是万物学习的榜样

其实,在那乌云蔽日的时刻

你垂下头,茫然不知所向

这首诗又把人们心目中一直视为象征美好忠诚的向日葵,写成了风派人物的典型,辛辣的讽刺了这类人投机取巧,贪天之功为己有的丑态。

<诗的角度>

有经验的摄影师拍照,总是十分重视选择角度,以突出所拍摄对象的特点。写诗也是这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事物总是多层次、多侧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便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发现。而诗人之所以为诗人,就在于独辟蹊径就在于能给人以新的美感。

钱锦方的《浮萍》:

浮萍忧郁地说:

难以捉摸的风,使我的生活漂泊不定……

这短短三行小诗,写浮萍埋怨风使它的生活漂泊不定,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浮萍一直得不到诗人的赞赏,它的忧郁也不无道理。这是一种发现,是诗。然而正如《浮萍》的编者所点评的那样:“风若反问浮萍:‘你为何不扎根呢?’这恐怕也是诗。”同是浮萍,观察的角度不同,写法不同,诗意也就不同,这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以实写虚>

如果我们将视觉、触觉之内的事物作为“实”,把视觉、触觉之外的事物诸如情感、意志等视为“虚”,那么,诗的以实写虚,其实就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例如,“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李煜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摹状,就使“愁”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了。

“信仰”本是抽象的东西,属于思想观念的范畴,而诗人却写道:

在敌人面前,它,是枪!

在饥饿面前,它,是粮!

在严寒面前,它,是火!

在黑暗前面,它,是光!

——雷抒雁《信仰》

台湾诗人蓉子的《晚秋的乡愁》写得非常精彩:

啊!谁说秋天月圆

佳节中尽缺残

——每回西风走过

总踩痛我思乡的弦!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议论,通过发问,强化第二句诗的分量。第二句诗侧重写景,说月亮“尽是缺残”,饱含诗人的哀惋和忧愁。第三、四句借西风抒情,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对故乡的思念。四行小诗把这“晚秋的乡愁”表现得多么刻骨铭心,多么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呵!

诗的以实写虚,就是用生动的文字塑造形象。机械的说明,刻板的描写,空洞的议论,都只会败坏诗的胃口。

<小诗的象征>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想象,“托物言志”、“寓意于物”的一种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象征在诗歌创作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诗往往好像是在咏叹、抒写某一自然现象,但实际上它的本意并不在此,而在这种现象本身所寄寓的象征义。

如臧克家的《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全诗短短八句,既写出了老马的形象,更写出了老马的命运。诗中虽然只在如实地描写,没有一句慨叹,但从中我们却感受到诗人对于老马命运的深深同情。

然而,这仅仅是在写马吗?谁读了不联想到旧中国苦难的农民?不联想到诸如闰土、祥林嫂等人物的形象和命运呢?诗人正是抓住了老马与被“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旧中国农民本质上的相似点——默忍生活的艰辛,“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负着无尽的苦难,“它把头沉重地垂下”;悲愤和痛苦无处诉,“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但在痛苦中又怀有希望,“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言在此而意在彼,把当时农民忍辱负重、命运无定的遭遇放到具有类似点的“老马”身上,才使这首小诗拥有超负荷的容载量,强烈地感染人、打动人。!

无论读诗或写诗,我们都要善于通过诗中所描摹的事物去理解其深层意义和弦外之音。

<寻找新鲜的比喻>

小诗的创作,往往在于寻找新鲜的比喻。因为一个新鲜的比喻首先是诗人对生活的一次新发现、新感受和新理解,从这个角度说,没有比喻就没有诗。

请读王尔碑的《柳》:

是母亲的手,温柔的手

深情地把我抚慰

把我抚慰,低语着

春天来了!

是女儿的辫子,长长的辫子

在我眼前飘来飘去

飘来飘去,歌唱着

春天来了!

“母亲的手”和“女儿的辫子”两个比喻构成这首小诗的血肉之躯,将春柳的温柔和可爱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且寄寓和洋溢着作者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爱。清新明丽,撩人情思。

雷抒雁的《雨滴》也是一首巧用比喻的好诗:

五月的雨滴,像熟透的葡萄,一颗,一颗,落进大地的怀里!

这是酿造的季节呵!

到处是蜜的气息,到处是酒的气息。

以“熟透的葡萄”来形容“五月的雨滴”,这是多么新鲜多么精彩的比喻,不仅传达出五月雨滴的重量,而且把五月的雨滴描摹得神采飞扬,可爱至极。

比喻,是语言艺术的奇葩。寻找新鲜的比喻,也就是要善于展开联想,善于由此及彼,使“此”的某一特征在“彼”中得到更鲜明、更生动、更深刻的表现。

<诗出侧面>

怎样写诗,前人作过许多有益的探索。明代吴乔在《围炉诗话》里说:“文出正面,诗出侧面。”意思是文章往往从整体入手,需要详尽具体的描写,而诗却往往避实就虚,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升华为优美的意境。吴乔又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这种比喻生动地表明写诗与作文的区别,很有启发性。

王怀让的《农村小景》只有四句:

年青的团支书自荐当生产队长,手中的规划图就是他立下的军令状,社员们的掌声把整个小村抬了起来,抬起来,放在他宽阔的肩上……

掌声能把一个村庄抬起来吗?一个村庄能放在一个人的肩上吗?能,因为掌声代表信任,全村人的信任不就是把一个村庄放在被信任者的肩上吗?诗若不这样写,而直写一个青年新任队长,全村人都信任他,相信他能将小村引向富裕之路。这只能是文,而不是诗了。

刘畅园的《小渡口》:

小渡口

吹着黄昏的风

一年又一年

松花江流走了岁月

渔夫的孩子

长成了破浪的长帆

渔夫的孩子能长成破浪的帆吗?能,渔夫的孩子长大了,像他父亲一样在江上摆渡,劈风斩浪,不就像那船上的帆吗?

其实,所谓诗出侧面,就是说诗往往只抓住描绘对象的特征,在考张和比拟中施展诗之所能,诗之魅力。任何笨拙的描写,繁琐的表述,都只会败坏诗的胃口。

<要留有余味>

诗,要有好的结尾。好的结尾,不是诗意终结的标志,而是画龙点睛、破壁腾云的神来之笔。明人谢榛所说的“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是很有见地的。

清音有余,是诗歌特有的魅力,它使诗意超越篇章之外,言有尽而意无穷,行有限而情无限,促使读者去咀嚼,去想象,去回味。

公刘的《五月一日的夜晚》:

天安门前,焰火像一千只孔雀开屏,空中是朵朵云烟,地上是人海灯山,数不尽的衣衫发辫,被歌声吹得团团旋转……

整个世界站在阳台上观看,中国在笑!中国在舞!中国在狂欢!

羡慕吧,生活多么美好,多么令人爱恋,为了享受这一夜,我们战斗了一生。

这首诗摄下了1955年5月1日庆祝国际劳动节这一历史性的画面。“这一夜”是“中国在笑!中国在舞!中国在狂欢”“整个世界站在阳台上观看”。诗结尾两句的议论,特别是最后一句中短暂的“一夜”与漫长的“一生”的对比,突出了“这一夜”得来之艰辛;“享受”与“战斗”紧连,唤起人们抚今追昔;而“战斗了一生”五个字,包含着多少惊心动魄的斗争,可歌可泣的故事,促人回忆,引人深思啊!

这样的结尾,堪称余味无穷;这样的结尾,堪称精警。

<诗的点化>

唐朝诗人王勃翻新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中的“丈夫忘四海,万里犹比邻”而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传唱千古的名句,这就是传统诗歌创作中的点化。

在古典诗词中,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例子很多。在新诗中,巧妙化用古典诗词的例子也不少。如石祥的《望月》:

月亮——

慈母的眼睛,望着我,望着你。

天之涯,海之角,千里,万里。

哪一丝月光不是慈母手中线?

缝在你身上,连在我心里。

这首诗大致化用了三首唐诗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写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由月而思乡;“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孟郊),由思乡赞颂母爱,于是翻出一个新的意境“月亮——慈母的眼睛”。

点化是一种动力,是一种善于继承传统的动力;点化也是一种创造,是一种不弃前贤的创造。

<诗的回环>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何等奇美瑰丽的景象,怎不令人心驰神往!这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诗句,这种回环的语式给人一种美,一种飘然欲仙的美。

多梦的春天

是绿色的 绿色的春天

常把秋梦见

沉甸甸的秋

是金黄色的 金黄色的秋天

是醒了的春天的梦

——蓝曼《多梦的春天》

春日朗朗,春光溶溶,春天是多梦的季节,这本不足奇,但令我们叹服的是诗人关于“绿色”与“金黄色”的回环复沓,是诗人关于“春梦”的发现。

回环是造成诗意浓郁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巧妙运用,有助于抒发缠绵悠长的情愫。

<化静为动>

景物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而诗人笔下的静态的景物,却往往活跃跳脱,富于生机。这种表现手法,称之为“化静为动”。

描写和咏叹“一线天”的诗也很多,刘益善却如此下笔:

一次未遂的呐喊,这呐喊一定撼地惊天!

——《一线天》

一线天”也是静景,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诗人却喻为一次撼地惊天的未遂“呐喊”,可谓“石破天惊”式的奇想,化静为动,令人叹绝。

化静为动,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对于景物的影响,是一种以神写形、以情写景、寓我于物的艺术手法。

<诗的 对比>

对比,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十个字,就把唐朝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刻画得淋漓尽致,触目惊心。白居易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通过卖炭翁“衣正单”与“愿天寒”的矛盾心理的鲜明对比,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在新诗中,对比的艺术手法也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如叶簇的《海与天空》:

海与天空

多么相同

白的浪花——白的云彩

蓝的水域——篮的苍穹

海与天空

多么不同

大海是一个富有的实体

天空却只会变幻面孔

这首小诗由大海与天空的“多么相同”写到“多么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再如凝溪的《泼冷水》:

一瓢冰凉的冷水,泼到一块烧得通红的火炭上。

火炭嘶哑地悲叫一声,一阵青烟,脸色黑得失去了光。

一瓢冰凉的冷水泼到石灰上,石灰像雪莲花开得舒展酣畅:

嘿!你想把我的心也泼冷?

来吧,冷水更能激发我心中的热量。

火炭发热发光,给人以温暖,但感情脆弱,怕泼冷水。而石灰不怕泼冷水,当冷水泼来反而更能激发心中的热量。作者通过这两个形成鲜明对比、强烈反差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小诗巧妙运用对比,不仅能使事物的个性特征更加突出,而且能使描写对象的典型性更加鲜明。

<选择美的形象>

一切艺术都应该是美的,诗歌更应当是美的结晶。所以,古往今来一切有成就的诗人,在创作时,无不选择美的形象,构筑诗意的美。

一朵云彩,落日余晖,这样的景象谁没见过?但诗人雁翼却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景:

太阳匆忙地走下西山,把一张彩色的手帕忘在山巅,风姑娘轻轻地抖动手帕,仿佛要把太阳招喊回还。

——《一朵彩云》

这首诗很美,因为它有美的形象,美的意境。诗人把稍纵即逝的新鲜的感觉转化为经久不衰的诗意美。

艾青说:“愈是诗的,愈是形象的。”诗人不用干巴巴的概念来表现情感,而是要寻找一些“客观对应物”,即选择美的形象来巧妙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是野菊花,我

和我的山民,同样的性格

荒坡上有我深深的根

这根,最知道故土的温热

——闻频《野菊花》

“野菊花”朴实却热烈,虽不雍客华贵,却热爱着这片土地,所以,它是美的。诗人正是通过“野菊花”这一美的形象,把强烈的热爱故土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贵含蓄>

古人有“凡诗恶浅露而贵含蓄”之说。所谓含蓄,就是思想感情融铸于精炼、鲜明、生动的语言之中,寄寓于作者精心选择的形象之内,不一语道破,而让读者去揣摩,去体会。司空图把含蓄的作用精辟地概括为一句话:“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艾青的《树》是这样写的: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诗人通过树的形象,含蓄地概括出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人与人之间,外表是分离的,但在心灵深处总是相通的”(艾青语)这层深意。

再如戴望舒经过现代女作家肖红之墓时曾口占的一首小诗: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鸥闲话

诗人拜谒不幸早逝的肖红之墓,似乎并没有哀悼的表示,而简直是羡慕。其实,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诗行,含蓄地流露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深刻地表达了对肖红的痛悼!四句小诗,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强烈感染力。

含蓄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含蓄的诗才能达到“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的艺术境界。因为直白浅露,则味如嚼蜡。

<讲究节奏>

诗,应该是美的。它不仅要有美的色调,美的光彩,美的神韵,还要有美的节奏。郭沫若曾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可见,一首诗有无节奏,或节奏鲜明与否,可直接影响到它的艺术效果。

请读流沙河悼念张志新的小诗《哭》:

不装哑就必须学会说谎

想起来总不免暗哭一场

哭自己脑子里缺少信念

哭自己骨子里缺少真钢

今夜晚读报纸失声痛哭

愧对着女英烈一张遗像

要诚实要坚强重新做人

这一回干脆把眼泪流光

这首诗,每行四顿(不装哑—就必须—学会—说谎),全诗按这样匀整的节奏进行,铿锵和谐。

再如青勃的《归侨》:

赶车,赶船,一回到花城,就满眼春天……

无语,无言,一扑到娘怀,就泪湿衣衫……

留影,留连,一跨上乡土,就恢复了童年……

这首诗从语言到意境都是非常简洁和朴素的,但充盈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厚意却那么具体、亲切、触手可及。诗人正是通过这种简练的语言,明快的节奏,表达了游子归乡的喜悦和欢快。

第四篇:写作要求

工作总结的写作内容和结构

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

这是对自身情况和形势背景的简略介绍。自身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基本建制、人 员数量、主要工作任务等;形势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有关政策、指导思想等。

2.成绩和做法

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是工作的主要 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

3.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经验教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

4.今后打算

下一步将怎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准备取得什么样的新成就,不必像计划那样具体,但一 般不能少了这些内容。

总结的结构总结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

(1)标题。一般是根据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总结的标题由总结的单位名称、总结的时间、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市化工厂1995生产总结”“××市××研究所1995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例如:辛勤拼搏结硕果——××县氮肥厂一九九五年工作总结——

(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交代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下基础。

(3)正文。正文是总结的主体,一篇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这是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总结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精神成果则要用前后对比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高尚,使精神成果在总结中看得见、摸得着,才有感染力和说明力。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总结中都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虚心谨慎,继续前进。

写存在的问题与教训要中肯、恰当、实事求是。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这部分要精炼、简洁。

(5)署名和日期。署名写在结尾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则结尾只落上日期即可。

工作总结的写作格式及病文分析

(一)总结的标题

总结的标题有种种形式,最常见的是由单位名称、时间、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市 财政局1999年工作总结》、《××厂200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有的总结标题中不出现单位名称,如《创先争优活动总结》、《1999年教学工作总结》。

有的总结标题只是内容的概括,并不标明“总结”字样,但一看内容就知道是总结,如《一 年来的谈判及前途》《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51页。、《走活三步棋,选好一把手》《先锋》1996年第5期。等。还有的总结采用双标题。正标题点明文章的主旨或重心,副标题具体说明文章的内容和文种,如《构建农民进入市场的新机制——运城麦棉产区发展农村经济的实践与总结》、《加强 医德修养树立医疗新风——南方医院惠侨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

(二)总结的正文

和其他应用文体一样,总结的正文也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各部分均有其特定的内 容。

1.开头

总结的开头主要用来概述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主要任务、时代背景、指导 思想,以及总结目的、主要内容提示等。作为开头部分,要注意简明扼要,文字不可过多。

2.主体

这是总结的主要部分,内容包括成绩和做法、经验和教训、今后打算等方面。这部分篇幅大、内容多,要特别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态有三种。

第一,纵式结构。就是按照事物或实践活动的过程安排内容。写作时,把总结所包括的时间 划分为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每个阶段的成绩、做法、经验、体会。这种写法的好 处是事物发展或社会活动的全过程清楚明白。

第二,横式结构。按事实性质和规律的不同分门别类地依次展开内容,使各层之间呈现相互 并列的态势。这种写法的优点是各层次的内容鲜明集中。

第三,纵横式结构。安排内容时,即考虑到时间的先后顺序,体现事物的发展过程,又注意 内容的逻辑联系,从几个方面总结出经验教训。这种写法,多数是先采用纵式结构,写事物 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情况或问题,然后用横式结构总结经验或教训。

主体部分的外部形式,有贯通式、小标题式、序数式三种情况。

贯通式适用于篇幅短小、内容单纯的总结。它像一篇短文,全文之中不用外部标志来显示层 次。

小标题式将主体部分分为若干层次,每层加一个概括核心内容的小标题,重心突出,条理清 楚。

序数式也将主体分为若干层次,各层用“一、二、三„„”的序号排列,层次一目了然。

3.结尾

结尾是正文的收束,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方向、任务和措施,表明决心、展望前景。这段内容要与开头相照应,篇幅不应过长。有些总结在主体部分已将这些内容 表达过了,就不必再写结尾。

(三)总结写作的注意事项

1.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总结写作的基本原则,但在总结写作实践中,违反这一原 则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有人认为“三分工作七分吹”,在总结中夸大成绩,隐瞒缺点,报喜 不报忧。这种弄虚作假、浮夸邀功的坏作风,对单位、对国家、对事业、对个人都没有任何 益处,必须坚决防止。

2.要注意共性、把握个性

总结很容易写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当然,总结不是文学作品,无需刻意追求个性特色,但千部一腔的文章是不会有独到价值的,因而也是不受人欢迎的。要写出个性,总结就要有 独到的发现、独到的体会、新鲜的角度、新颖的材料。

3.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有人写总结总想把一切成绩都写进去,不肯舍弃所有的正面材料,结果文章写得臃肿拖沓,没有重点,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 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而一般性的材料则要略写或舍弃。病文分析:

××厂一九××年青工文化补课工作总结

我厂应该参加文化补课的青壮年职工有130人,去年底普测合格有39人,还有91人需要继续 补课。为了切实抓好青工文化补课这项工作,我厂于今年一月办起文化补习班。下面谈谈我 们的初步做法和今后打算:

中央五单位《关于切实搞好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工作的联合通知》下达以后,厂党支部 十分重视。支部书记及时召开支部会,研究这项工作。大家认为,我厂接近婚龄的女青年较 多,如果不在近期内抓紧完成补课任务,将来困难会更大。因此,党支部决定在厂里开办初 中文化补习班,并把这项工作交给工会和团支部具体抓。

会后,厂里成立了由工作主席、团支部书记和一名工人代表组成的“补课领导小组”,着手 筹备办理。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一无教室,二无教师。面对重重困难,我们决定向临近的 一所中学求援。在该所中学领导的帮助下,我们从他们那里聘请了三位教师,并租借了教室。这样,我们根据学员文化程度的具体情况,编成了两个快班,一个慢班。利用每星期一、三两个晚上和星期六一个下午来上课。开学以后,语文课本还缺一、二册买不到,我们又自 己动手刻印教材,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管理。我们制定了“学员守则”、“考勤制度”等必要的 规章制度,并且各班配备了正副班长,负责考勤和收发作业。订了制度就要严格执行。有一 段时间各班出勤率、作业完成率普遍不高。我们根据群众意见,规定无故旷工一次,扣发月 奖金10分(我厂月奖金采用百分制评分法);两次不完成作业扣5分。这件事对学员震动很 大,出勤率、作业完成率都有所提高。

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还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职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为 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例如,我厂有不少孩子妈妈,因小孩拖累不能按时上课,工会就腾出一 间房子,领导亲自动手,粉刷墙壁,购置了炊具、小床,办起了临时托儿所,解除了她们的 后顾之忧。又有制度,又有措施,职工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员出勤率、作业完成率一直 保持在90%以上。

在青工文化补课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目前,两个快班已经结业,对于考试及格的,我们将举办高中补习班,让他们继续学习提高。对于考试不及格的,我 们打算把他们插入慢班继续补课,待明年六月份再参加统考,争取明年全部完成补课任务。

一九××年十二月

这是一篇专题总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缺乏归纳,条理层次紊乱

总结的开头部分以介绍基本情况为主。这篇总结的第一自然段是开头部分,内容基本符合开 头的要求,但安排得十分混乱,且有所遗漏。上级下达的《关于切实搞好青壮年职工文化技 术补课工作的联合通知》是开展这项专题工作的前提,应该作为主要依据放在基本情况介绍 的开端,而本文却安排到主体中去了。本厂青壮年职工的有关情况,如共有多少适龄青工,其中有多少人普测合格,还有多少人需要进行补课等,要紧接着进行介绍。然后用过渡句转 入主体部分。

主体的结构安排更加混乱。从内容上看,这个厂在青工文化补课方面所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也有不少成绩。归纳梳理之后,应有如下四条经验: 一是领导班子重视;

二是因陋就简办学;

三是建立了切实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

四是解决职工学习的后顾之忧。

如果按照这四条经验为脉络组织材料,文章会显得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可惜的是,有关材料 被随意的堆砌在一起,逻辑混乱,没有层次、脉络可言。

2.遗漏重要内容

这篇总结说:“在青工文化补课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存在什 么问题?总结中没有说。最后一段提到“两个快班已经结业”,将学员按程度不同分为快慢 班,这是很好的办学措施,前文却根本没有提到。另外,应该将办班后参加考试的成绩写清 楚,例如有多少人及格,多少人仍不及格,从中可以看到成绩和不足。由于缺少这些必要的 内容,工作的最终成绩就不清楚,随后的今后工作打算也缺乏针对性。

3.语言辞不达意

这篇总结的语言问题较多。如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下面谈谈我们的初步做法和今后打算”,“初步做法”的说法不确,“今后打算”也不应该在这里强调,因为总结的重心是成绩、做法和经验,不是今后打算。再如“中央五单位”的说法,一是欠明确,二是措辞不当,将 国家级领导机关或权力部门说成“单位”,不合适。“厂党支部十分重视,支部书记及时召 开支部会,研究了这项工作”,短短二十余字仅“支部”二字就出现了三次,不精练。第五 自然段的“学员出勤率、作业完成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跟前面“有一段时间学员的出 勤率、作业完成率普遍不高”的说法相矛盾。

第五篇:写作要求

“土木工程概论”学习报告写作要求

1、学习报告写作格式必须符合科技论文的格式要求,包括文章标题、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等内容。

标题的内涵是:用及其简练的文字给读者以文章的主要信息点。因此,标题应具有以下属性:高度概括、信息价值、实事求是。

摘要是继标题之后进一步给出全文的信息点。因其文字简练,可以节省读者时间,对文献检索及浏览性阅读很有价值。摘要的撰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a.独立性,提要内不得加入正文内容以外的重要信息或引伸结论,即应给出本文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b.概括性,与标题的文字一样,也应文字简练、高度概括,摘要结构紧凑,不分段落,一气呵成,摘要内不得出现公式、文献、注释;

c.客观性,宜用第三人称写就,不加褒贬,不作自我评价,不得出现“我院”、“我所”等字样;

d.准确性,名词、术语应与正文一致,不得与正文发生矛盾、分歧。论文的构思很重要,有如美术作品的构图、建筑结构的布局、或小说戏剧的情节。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完整的构思,那么论文是写不出来的,即使写出来了,也不可能为读者所接受。所谓构思,就是在动笔之前,先想好一个轮廓,拟就一个大纲。这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所以必须是深思熟虑的、严密的。

前言部分旨在提出问题,正文部分即展开论述问题,最后在结语部分给出结论。

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应注意科技语言的遣词造句。科技语言包括:符号语言、数学语言、图表语言和专业语言。科技语言则讲求准确、规范,专业名词、术语必须统一。论文中应避免口语化的叙述。

2、写作的内容除了参考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阅读其他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10篇,在文中应注明参考文献的位置。

3、论文的内容可以是以下这些方面:

a.土木工程的总论述,可以从什么是土木工程开始展开,土木工程活动包括那些方面,土木工程与人类生活的密切练习。也可以以土木工程的培养方案为论题展开写作。

b.选择你感兴趣的某一类土木工程的展开论述。

c.结合你的实际工作进行写作。

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4、该课程的成绩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报告,请大家务必认真完成。如发现抄袭现象,则一律不及格。

5、论文必须在期末考试之前完成,过期不再受理。

下载现代诗写作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诗写作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作要求

    附件二 毕业班论文写作要求毕业论文是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环节,使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也是对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毕业生必须认......

    写作要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写作规范毕业论文写作是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

    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000字。 (二)应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

    写作要求

    写作要求 这个是论证的内容: 1、选题 本项目研究现状:煤矿安全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国内外理论工作者所关心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外对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理论明显超......

    现代诗

    《书》 这是一片七彩的天地 走进它 你会忘乎所以 似良师 似知己 不知不觉中 受益 这是一处梦想的阶梯 拥有它 你会充满希冀 可借鉴 可激励 潜移默化中 奋起书 你是沉默的......

    现代诗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

    现代诗

    浅谈中学现代诗教学 现代诗歌音韵优美,意境深远,画面感强,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学阶段对现代诗的学习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文学审美情趣。所以,中学......

    现代诗

    雨后作者: 席慕蓉生命 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如果你能让我慢慢前行静静盼望 搜寻 怀带着逐渐加深的暮色经过不可知的泥淖在暗黑的云层里 终于流下了泪 为所有 错过或者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