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利弊 健康上网教案

时间:2019-05-15 02:5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清利弊 健康上网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清利弊 健康上网教案》。

第一篇:认清利弊 健康上网教案

小学生与网络

——六年级(2)班主题班会

一、开场白: *主持人1: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当今社会,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它已经发展成为继电视之后的第二大传播媒体,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由于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所以上网很快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时尚,对网络一往情深,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生活习惯影响。学生上网的问题已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极大关注。咱们班大部分学生家里都能上网,经过调查,大都有上网的经历,有的学生聊天,有的玩游戏。甚至不少同学荒废了学业,期中成绩明显下降。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使祖国腾飞的接班人,我们的成长牵动着老师、家长的心。那么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就是-----小学生与网络

*主持人2:大家对因特网有了一定的了解,近几年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大量网吧,网吧的出现为普及网络知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网吧给人们提供了快捷的信息和崭新的交流平台,但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不断出现,网吧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据统计,我国90%的青少年都是选择去网吧上网,那么小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我相信在坐的每位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这里我们推选出了10位辩手就这一问题展开辩论。

二、辩论:

1、陈词阶段:

*主持人1:这是正方,观点是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主持人2:这是反方,观点是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主持人1:请正方一辩陈词…………….*主持人2:请反方……….2、自由辩论阶段:

*主持人1:现在进入自由辩论阶段,按照辩论规则,自由辩应该在辩手之间展开,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场下的同学不论支持哪方观点,都可以举手站起来,参与辩论.(可以指名回答)

3、总结陈词: *主持人1:请正方总结陈词,……….*主持人2:请反方总结陈词。*主持人1: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之后,双方辩友和在坐的各位同学各执己见,不论小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毕竟网络已经实实在在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我们左右不了网吧的不规范管理,我们阻挡不了网上垃圾信息的产生,但我们可以构筑道德的防火墙,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充分利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三、调查情况反馈

*主持人1:同学们都知道,这学期家长会齐老师做了一项秘密调查,就是调查同学们的上网情况,请班长宣布家长会的调查结果

1、班长:

我们班家长会组织了一次调查,经过统计: 喜欢上网的人数达到一多半;

一次上网最长时间达到半小时—2小时的人数有19人,占全班的一半;接触网络的时间达到2年以上的人数有十几人;父母指导我们上网的人数有10人,占全班的四分之一;上网玩游戏的17人,有时查资料的有7人。

家长支持上网但限制时间和内容的有14人,占全班的36%。家长不支持上网的有23人,占全班的60%。

*主持人2:请纪律委员说说我们班同学们上网的整体情况。

2、纪律委员:

从上面的调查,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

我们班的学生大都喜欢上网,而且在10岁左右就已经接触网络; 父母对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地点是严格控制的,但是指导如何上网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有个别家长指导,大部分没有什么指导;

大部同学都没有沉迷于大型暴力游戏,道德正义感比较好。

四、家长观点 *主持人2:看来我们班同学上网的情况还算是不错,今天我们的家长无法来到现场,可是开家长会时我们班主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带来了家长的一些观点,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家长的教诲!请班主任带来家长的观点。

*主持人1:家长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确实有些学生上网玩游戏比较痴迷,最终酿成大错。请听案例展现。

五、案例展现:(学生)

案例1: 17岁的少年吴治(化名)沉迷于电脑游戏,无法自拔。为了偷钱上网吧,他在通州奶奶家,趁爷爷奶奶熟睡之际,亲手将奶奶砍死,爷爷被砍成重伤。

案例2:16岁的少年胡某在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受到另一人的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导致受害人当场死亡。

案例3: 5月25日傍晚,四川简阳市平泉镇和平村当地农民发现被人残杀后藏尸于一片玉米地里的流浪少年赵刚被。少年头颅被人砸烂,尸体上还有几处刀伤,其死状惨不忍睹。杀害少年的凶手竟是3名嗜好上网玩“杀人游戏”的中专生,他们杀人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自己“胆量有多大”。

案例4:(“虚拟游戏”变成现实惨剧)去年4月26日,德国爱尔富特市一名中学生开枪打死了13名老师、2名同学和1名警察后自杀,引起社会震惊。据调查,该学生整天沉溺于暴力网络游戏。

案例5:据《人民日报》2003年2月27日报道,一个12岁的小孩因上网欠上机费20元,被网吧老板扣押自行车而不敢回家,最后饥寒交迫,投水而亡。

案例6: 2002年11月26日,安康一少年连续27小时上网,结果疲劳猝死;

案例7:2002年9月15日凌晨6时,湖南一少年在通宵上网后猝死网吧;

案例8:2003年4月17日,南昌17岁的高中学生因连续两天上网猝死网吧;

案例9:2002年4月17日,江西南昌一名17岁的高三学生余斌,连续逃课上网2个月,在玩网络游戏时,因紧张激动在网吧倒地猝死。案例10:安徽省庐江县。2005年11月14日,年仅16岁的少年胡彬在服用了农药之后,被紧急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抢救,到达医院时,胡彬已经生命垂危,两天后,胡彬离开了这个世界。对于胡彬喝农药的原因,胡彬的父亲说:“胡彬在医院讲,爸爸我喝的这农药有剧毒。我问他,有毒你为什么还喝?他说,我喝就是想让你们救不活我。他说我已经玩够了。”胡彬的母亲说:“儿子老对我说,妈,我管不住自己,我就是想玩,他说管不住自己的腿,他说也不想气妈妈,不想对不起妈妈,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想要玩。他说,夜里心里老是想着游戏,老是睡不着,就是想玩。”

2005年11月16日,胡彬在死前说的最后几句话是:“有妖怪过来了。杀光!杀光!”在病床上,孩子的手还在动,似乎还在打着游戏。

六、全班齐读《小学生上网公约》

*主持人2:通过刚才的案例展现,大家可能还在为他们的行为惋惜,健康上网是多么的重要。在这里我们根据《青少年上网守则》编写了一段誓词,让这一誓词作为我们小学生上网的公约。为了更好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生活,我们坚决做到以下几点。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举起你的右手和我一起宣誓:

要遵守学校纪律,不偷偷独自上网。上网要得到家长或老师的允许;

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七、集体签名 践行诺言。

*主持人1:请同学们上前把你的名字郑重的签在《小学生上网公约》上,从这一刻起,践行诺言。

八、班主任小结:

同学们,上网的利与弊通过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大家有了一定的认识,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希望大家扬长避短,利用网络学习,不做网络的奴隶。从这一刻起,践行诺言,健康上网。同时,培养健康生活情趣,丰富课余生活,让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二篇:健康上网教案

《远离网络诱惑

争做阳光少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游戏、网络诈骗的危害,抵制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2学会判断和拒绝的技能,学会健康上网。教学重点:

自觉抵制网络诱惑,学会健康上网。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的生活与网络密切相关,我们许多同学家中都安装了电脑,我们学生也多学会了上网。一时间,网络占据了我们同学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因此,个别同学沉迷网络,出现了要鼠标不要书包的极端厌学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认识网络陷阱、网络黄毒、游戏成瘾的危害,培养我们健康上网的意识。二.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为什么对我们初中生特别提出安全上网的要求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示幻灯。

初中生心理特征:初中生正处于成长时期,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但生理和心理的发育还不成熟,缺乏判断和预见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四.正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学生上网也出现了不成熟的特点。我们来看一下初中学生上网的特点。出示幻灯。初中学生上网的特点:

1.随意性大。从上网原因方面来看,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原因是无聊,借上网打发时间,从上网聊天的话题方面来看,只有极少数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学习,大部分学生毫无目的毫无重点地冲浪。

2.不成熟性。许多学生只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聊天之中,除此之外,不知道网络还能做些什么,网络知识及其贫乏。

五.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沉迷网络的案例: 案例1:是关于网络游戏的,通过学习这个案例老师提问,这个案例让我们同学明白了什么?让学生发言。

老师明确: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拒绝诱惑,勿迷游戏”老师板书。

案例2:是关于网络中奖诈骗的,老师向同学们提问,这名网友真的能中奖吗?从中你应警惕些什么?让学生发言。

老师明确:不要相信网上各种各样的中奖信息,因为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拒绝诱惑谨防受骗。教师板书。

案例3:是关于网络聊天上当受骗的,老师提问,通过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应警惕些什么 学生发言

老师明确:网上聊天内容要健康,原来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原来低级趣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不随意约会网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老师板书:远离黄毒,交友谨慎。六.学生部健康上网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出示资料,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讨论 七.下面我们看一组打油诗《十劝同学莫上网》,出示资料,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八.出示文明上网公约。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九.开展实践活动,制作《文明上网拒绝网毒》的宣传册,在校园内进行健康上网的宣传。

第三篇:中学生上网利弊研究报告

中学生上网利弊调研报告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网上对25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查得上网人数为1257人,其中高一学生471人;高二学生786人。上网地点:距离学校500m—1500的公共网吧(86%),还有少数同学在家里上网(14%),说明公共网吧是中学生的主要上网场所。并且有些公共网吧在一些偏僻小巷里,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发现,还有一些网吧开设在二、三楼,甚至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所以很多学生上网家长并不一定很清楚。科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上网心理有八种:

一、从众心理,二、好奇心理,三、自卑心理,四、求异心理,五、逆反心理,六、放松心理,七、求知心理,八、迷恋心理。

上网目的:

中学生上网吧,大部分是纯粹的玩游戏(占60%),有一部分是聊天(25%),也有一部分学生是查资料(15%)。现在,中学生上网的人数仍在与日俱增,很多学生赶时间,只要有新的游戏下载,马上

去申请帐号,并很快沉迷其中。例如很多学生进网吧,只想把自己的帐号升级,夺得好的战备。

上网的弊端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中学生这一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学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盗、抢劫、强奸、杀人的犯罪道路。如我们在人民网上找到《狼群出没的互联网》文章,里面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2000年以来我国以及别的国家由于青少年上互联网而发生的犯罪事件。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导致丧失道德规范。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部分中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说谎是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等,使得中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

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Q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中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是,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形式的交往。这种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而且,网络上的青年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同辈交往,中学生与家长、亲戚朋友、老师等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20.4%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还是聊天。

当然上网也有好处

一、开阔视野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

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调研结论: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

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四篇:中学生上网利弊调查报告

中学生上网利弊调研报告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1.时间:2012年7月-2012年8月

2.地点:学校周边及网络

3.方式:统计和网上问卷调查

4.报告人:** 网上对25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查得上网人数为1257人,其中高一学生471人;高二学生786人。上网地点:距离学校500m—1500的公共网吧(86%),还有少数同学在家里上网(14%),说明公共网吧是中学生的主要上网场所。并且有些公共网吧在一些偏僻小巷里,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发现,还有一些网吧开设在二、三楼,甚至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所以很多学生上网家长并不一定很清楚。

科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上网心理有八种:

一、从众心理,二、好奇心理,三、自卑心理,四、求异心理,五、逆反心理,六、放松心理,七、求知心理,八、迷恋心理。

上网目的:

中学生上网吧,大部分是纯粹的玩游戏(占60%),有一部分是聊天(25%),也有一部分学生是查资料(15%)。现在,中学生上网的人数仍在与日俱增,很多学生赶时间,只要有新的游戏下载,马上去申请帐号,并很快沉迷其中。例如很多学生进网吧,只想把自己的帐号升级,夺得好的战备。

上网的弊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中学生这一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学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盗、抢劫、强奸、杀人的犯罪道路。如我们在人民网上找到《狼群出没的互联网》文章,里面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2000年以来我国以及别的国家由于青少年上互联网而发生的犯罪事件。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导致丧失道德规范。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部分中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说谎是 1

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等,使得中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Q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中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是,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形式的交往。这种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而且,网络上的青年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同辈交往,中学生与家长、亲戚朋友、老师等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20.4%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还是聊天。

当然上网也有好处

一、开阔视野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调研结论: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五篇:上网利弊谈发言稿

黄土岗中心学校“两改六落实”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学生参考范例

发言稿

【名人名言组】生1:我是“名人名言组”的汇报员,我们这次以书签的形式来展示名人名言,请欣赏。(另外两个组员将二十来张书签放投影仪上一一展示)谁能一字不差的背出我们书签上的名言?背对一句,我们的相应的这张书签就送你了。(指名背名言,送书签。大约送了五六张。)其他书签我们将在课后展示在教室后面黑板上,如果你能确切地说出某句名言的意思,我们也将它赠送给你!我们组共十个组员,分别是„„我们的分工是每人自找资料,各自制作书签八张以上,我们还仿照名人名言每人写了一条格言呢例如„„请看大屏幕。汇报完毕,谢谢!

【名人读书经验组】生2:我是“名人读书经验组”的汇报员,我们组以手抄报报的形式向你们展示成果。我组××和××查资料,组长××兼任排版员,××和××抄写,×××插画。我们的手抄报里有朱熹的“心眼专一”、董遇的“善用三余”、张溥的“七焚七录”、苏轼的“八面受敌”、陈中凡的“辨明九事”,还有“十目一行”、“读书百遍”、“万卷万里”等等。(屏幕显示照片)我们马上将它贴在教室后面,请大家与我们共同品尝我们组的丰收果实的甘甜吧。

【名人读书故事组】生3:我是“名人读书故事组”的组长××,我们组的分工是?位男同胞“幕后”找资料,三位女同胞登台汇报。同学们,想听故事吗?那就掌声有请我们的女同胞!

生4:晋代的孙康„„同学们,这是什么故事呀?(囊萤映雪)对,这就是囊萤映雪中“映雪”的故事。(配有表情、手势)

生5:我国古代有孙康车胤囊萤映雪、匡衡凿壁借光、苏秦悬梁刺股、王冕僧寺夜读等大家熟悉的经典故事,但王安石读书的故事大家未必熟悉吧?请听„„

生6:听了我国名人的读书故事后,也请听听外国名人的读书故事。我讲的题目是:《高尔基的读书权利》。年仅12岁的高尔基捧着从肉里拔出来的沾满血迹的42根木刺,对女主人说:“我要拿着它去控告你,你等着瞧吧!”„„

生7:孙康在严寒的雪夜映着雪光还坚持读书,而我们在温暖的教室里、明亮的灯光下读书还嫌苦嫌累,不能认真读书,我们真是太不应该了!

生8:王安石不讲吃,不讲穿,所以能大有作为,而我们一些同学,经常光顾小店,常常攀比吃穿,有的还沉迷于游戏,分散了学习的精力,与王安石比,我们真该惭愧。

生9:高尔基用皮肉受苦的代价,才换得了工余读书的权利。我们应懂得珍惜我们眼前的一切。

黄土岗中心学校“两改六落实”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学生参考范例

【读书状况调查组】生10:我是“读书状况调查组”的组长,我们组有十位成员,全部参与调查,××和××统计,××和我汇报。现在就由我先汇报。我先说说调查情况。这次我们调查在我班范围内进行了调查,下发调查问卷80份,回收80份,我们对调查结果做了仔细的分析。请大家看屏幕(屏显表三、四),从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学生最喜爱的是

,占 ;最不喜欢的是

,占

。调查中我们关注了四大名著、《骆驼祥子》、《爱的教育》等新课标必读书目中的10部名著。从调查结果看,全部看完的只有

位同学,约占%;大部分的同学的情况是对大多数名著都看了小部分,但都没有看完,这种同学占%左右;另外有%的同学根本没看。看完人数最多的是《西游记》,但也只占%。可见,我们大家根本就没达到每学年100万字的阅读量。

生11:调查中我们还发现:

位同学认为自己是没时间看,位说不喜欢看。然而有

多位同学每周末看电视在4小时以上有

位,看6小时以上的也有

位;而玩掉了

小时以上的也有

多位。可见,我们班同学并不是没有时间看,而是看电视、游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读书状况调查组】生12:我们组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只要我们处理好课外阅读与学习的关系,课外阅读不仅不影响学习,而且对学习大有益处。博学多闻的人总让人敬慕,如韦编三绝的孔子、读书破万卷的杜甫、马背书馆的顾炎武,而课堂这狭小的空间无法让我们博学多闻。所以,我们只有冲出小课堂,走进课外书这一广阔的空间,通过广泛阅读,才能拓宽知识面,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里达到博学多闻。阅读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写作水平。书读多了,耳濡目染,写起文章来便会得心应手。

生13:当然,课外阅读也不能见书就读。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书还要坏。”英国作家菲尔丁更严肃地告诫我们:“不好的书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的。”同学们,如果课外阅读不分良莠,不仅浪费光阴,一无所获,而且可能会误入歧途,后悔莫及。正如现在班上有些同学在上课时偷偷地看一些武侠小说、传奇故事、言情小说等,这不仅影响了学习,而且违反了纪律,这种行为应该杜绝。

生12、13合:希望同学们要多读课外书,(男):多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女):少看一些索然无味的作品。(男):我们组组长是××,查资料的是××、××、××和××,汇报员是我和××。

黄土岗中心学校“两改六落实”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学生参考范例

【好书推荐组】生14:我向大家推荐《傅雷家书》,虽然我们已学过其中的两则,但在调查中发现,我们班只有极少数人读完了整本书。而这本书会教我们青年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教我们要谦虚、严谨、得体、胜不骄、败不馁,更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去阅读整本《傅雷家书》。

生15:我推荐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大家很喜欢读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就出自这部书。莫泊桑是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平易通俗,他的短篇小说有一半是用

下载认清利弊 健康上网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清利弊 健康上网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网的利弊调查报告

    上网的利弊调查报告 上网的利弊调查报告1 一个时尚名词:网络由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为主题组成的无形网,即网络。随之而来的则有网吧,网迷,网友,网站,网址……诸如此等等。上网如......

    三年级安全教案健康上网

    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如何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2、如何防范不良信息、不健康网站和网络骗子; 3、如何防止沉迷网络游戏; 教学重点:1、如何健康上网......

    中学生上网的利弊调查

    1.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有那些? 积极的影响:为学习创建平台(学习网可以学习,可以上网查一些 资料);充实业余生活(和同学朋友聊天比较方便,看电影听音乐等);为生活提供便利(购物买票等) 消......

    《中学生上网利弊》研究论文

    《中学生上网利弊》研究论文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Internet的出现及飞速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电......

    上网利弊辩论赛辩词(原创)

    2 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词 立论陈词 正方一辩: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对方辩友进行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流。网络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

    健康上网心得体会

    健康上网心得体会健康上网心得体会 篇1网络,这个凝着现代科技结晶的信息宝库,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它那非凡的魔力和魅力,吸引着同学们稚嫩的心灵,深刻影响着一代同......

    健康文明上网

    文明、健康、安全上网 中国如今已成为“第一网民大国”,在我们身边,网络打开了外面广阔的世界。但毋庸讳言,网络也是把双刃剑,上网在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会......

    健康上网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开展了“健康安全文明上网”的主题班队课。这次班队课对于21世纪的我们受益匪浅,因为现在大多数同学家里都有电脑,上网是家常便饭,网上的许多利弊对同学们来说又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