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教案

时间:2019-05-15 02:2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教案》。

第一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教案

第三节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知识目标:

1、记住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及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3、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并能说明原理。

4、能复述催化剂的概念并说出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会判别哪些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6、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对催化剂概念的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情感目标:

1、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实验室用什么物质制取氧气呢?(指名答)

2、实验室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板

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二、1.由于反应物和反应的条件不同,所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也有所不同,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实验装置。(板书:一.实验装置)我们要选择哪些仪器呢?(生答)(课件演示)2.为什么选这些仪器呢?(因为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固体,且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反应装置如下图(课件展示)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边讲边板书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收集氧气的方法有几种呢?(板书:二.收集方法){播放课件}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板书: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也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两种收集方法中导管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用排水法收集时,导气管应放入集气瓶口处;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必须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便于排出集气瓶内的空气)

4.实验装置我们选好了,收集方法我们也知道了,那我们实验的时候该如何具体操作呢?也就是实验步骤有哪些呢?(课件展示){板书:三.实验步骤 }以上步骤可概括为(板书:1.查 2.装 3.定 4.点 5.收 6.移 7.熄}也可以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如有仪器最好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如果不能演示就用课件出示)

5.装置的气密性我们检查好了,我们就可以进行实验了。下面我们看一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视频(播放一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视频边思考:(课件出示讨论题)(课件出示注意事项)

第二篇: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 步骤:

①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 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 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 移:把导管移出水槽。

⑦ 熄:熄灭酒精灯。

 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 注意事项:

◆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 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H2O22H2O+O2↑(催化剂可换成硫酸铜溶液)

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 不能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因为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和水

蒸气一起逸出,水蒸气的干扰会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3O2↑  反应原理:2KClO3

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二、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产率。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其反应过程中有可能改变。

第三篇:制取氧气教案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案例

修武实验中学 薛彩霞

实验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3、通过氧气制法及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辨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实验重点、难点: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实验操作。

实验准备: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集气瓶、水槽、棉花、镊子、木炭、澄清的石灰水、铁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从生活中我们了解到氧气的诸多用途,这种神秘的航天助燃剂,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去制取呢?下面我们就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创造吧!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提出问题,引导思维

学习探究活动① 在探究之前,我们需要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

(提出问题)

仪器的选择:(根据反应条件和仪器的性质来考虑)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氧气,应选用以上仪器中的___________做反应容器,用___________法来收集气体,选用___________来固定反应容器,热源选用___________。

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为下一步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装置做好知识准备。

三、“我探究,我快乐”

学习探究活动②

教师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学生分组讨论,协作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基本完成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设计。

学习探究活动③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根据装置巧设疑问:

1、制取气体的装置在使用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套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

2、给试管加热时应注意什么?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4、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

5、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可用什么方法?

6、实验结束后,先把酒精灯移走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为什么?

7、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做适当点拨。

生:每个小组成员对每个问题都进行认真探究,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对该装置的观点,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解决下一步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错误操作。

学习探究活动④

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实验: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对实验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及时纠正,对学生创新性设计给予激励性评价。

生:动手操作,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完成木炭燃烧、铁丝燃烧两个性质实验,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回答,完整有关探究活动中的实验现象,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

四、讨论交流,归纳反思

师: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收获,反思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总结实验探究收获、体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和资源共享意识,提高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五:能力拓展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药品并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加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

C、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题的知识,去解答一些问题,拓展学生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在复习有关仪器用途的基础上,自己选择所用实验器材,自己组装实验装置,然后教师简单加以点评,表优鼓差,使学生能再接再厉继续完成后面的自主实验环节。在学生亲手操作之后,让学生自己对比找出实验中的优缺点,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加以点评。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实践真正掌握本次实验。本节课确实做到将自主权交给学生。

第四篇:制取氧气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4)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 :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工具:PPT、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氧气除了能供人呼吸外,你 还能说出氧气有哪些用途吗?(切割金属、登山、潜水、航天、炼钢)既然氧气 有那么重要的用途,那我们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呢?这一节课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进 行学习和探究。

新课教学:

1、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把空气变成液态,然后控温蒸发,得到氮气和氧气 特点:量大,设备要求高,成本高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演示【实验2-5】:根据现象填写表格(见PPT),得出“在实验室里,常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的结论。

思考:在第3个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

剩余的还能不能二氧化锰再次使用呢?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演示实验2-6。)结论:在这个实验变化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一直都没有改变 补充: 在这个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是没有发生改变的。(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特点:一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课堂练习(见PPT)(2)制取氧气的原理

氧气+水

①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说明: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所以二氧化锰写在箭头的上方。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③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加热思考:三个反应在形式上有何特点?(3)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

AB→ A+B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见PPT)课堂练习(见PPT)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外作业:制取氧气文本 板书设计:

课题三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取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特点:一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制取氧气的原理

氧气+水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加热氯酸钾

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加热

3、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011年9月26日

第五篇:制取氧气 教案

制取氧气 教案

大厂中学 张自丁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认识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以及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与突破策略】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教学准备】

仪器: 分液漏斗 锥形瓶 导管 橡胶管 止水夹 水槽 集气瓶 试管 木条 玻璃片 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土豆 芹菜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合作学习讲解 适时指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下列谜语是什么物质呢?

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你了解氧气哪些用途?如何获得氧气? 学生思考、回答: 获得氧气的方法 1.分离液态空气 2.电解水

3.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引入课题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三、探究新知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反应物,反应条件,发生和收集装置,反应体系需环保、安全 1.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

①水(H2O)② 氯酸钾(KClO3)③氯化钠(NaCl)④高锰酸钾(KMnO4)⑤过氧化氢(H2O2)⑥甲烷(CH4)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资料展示

(1)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在加热时能产生氧气,成本较高。(2)氯酸钾(KClO3)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时能产生氧气,如果混有可燃性杂质可能会发生爆炸。(3)过氧化氢(H2O2)又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温下就可生成氧气和水,反应速度适中,价格低廉。(4)CO2是一种气体,不易放出氧气。(5)水(H2O)在通电的条件下能产生氧气,成本高,反应速度太慢。

(二)确定化学反应、控制反应条件

2.某同学认为: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你还考虑到了哪些因素?

A.原料是否容易获得 B.实验条件是否容易控制 C.实验装置是否容易装配 D.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

问:思考下列物质中最好选择哪些物质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 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

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碳(CO2)

5、水(H2O)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对学生的回答都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

实验探究:取一支试管A,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实验探究:取一支试管B,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实验探究:取一支试管C,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的土豆片或芹菜,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现象及结论

仔细观察、思考、讨论 获得结论得出催化剂

(1)定义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2)特点 一变二不变 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三)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四)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学生演示教师指导)1.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2.排水法收集氧气

先将集气瓶中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产生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3.实验步骤 及注意事项 观察实验

交流反思:在实验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学生总结: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长颈漏斗应没入液面以下,导管刚露出

橡皮塞即可;

3、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气体;

4、取出后的集气瓶应正放。

(五)拓展延伸

实验室也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催化剂)的方法制取氧气。

四、我的收获

五、当堂练习

六、创新作业

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个简易的制氧装置

七、板书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氯酸钾 → 氯化钾+氧气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化学 反应

分解反应:一变多

下载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验室制取氧气学法指导

    实验室制取氧气学法指导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实验,学会并掌握此实验的知识和方法,既可巩固学过的基本操作知识与实验技能,又可为今后学习气体制取知识奠定基......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 实验员 周灯学 一.实验目的 练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2.通过实验,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KMnO4==K2M......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一.三种气体的制备1. 氧气(O2)2KMnO42MnO4+ MnO2 + O2↑△2KClO3MnO△ 2KCl+3O2↑2H2O22H2O + O2↑2. 二氧化碳(CO2)CaCO3+2HCl==CaCl2+H2O+CO2↑(不能用HCl......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学反思★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反思 武宣县三里中学 廖万春 一、教学设计 1、课题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关键是催化剂......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5篇模版)

    黄冈中学初三化学 实验室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

    氧气的制取教案

    氧气的制取教案 教学目的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

    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2—3制取氧气实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回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

    《制取氧气》教案二

    氧课程计划II的准备 氧气的制备教学目标: (A)知识和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备的氧气从反应原理,实验设备,实验操作。 2,了解在实验室和方法中准备气体的想法。(B)方法和方法 1,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