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学科环境教育渗透教学计划
音乐学科环境教育渗透教学计划
环境意识和环保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让学生从小接受良好的环境教育,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音乐教材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一科好教材,现就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设环境教育的情境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不能将一个个音符生硬地塞给学生,挫伤他们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就要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受。这种优化的教学环境可以是实物演示、图片再现、音乐渲染、角色扮演等,这些教学形式,既符合了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是渗透环境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爱鸟》一课,把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让学生请家长带着在双休日去野外收集鸟鸣声,这样学生能获得比课堂多几倍的知识,可请各组在课前展示自己采集的成果,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鸟类95%以上以昆虫为食,一只燕子一个夏天就能捕食120万只苍蝇,鸟儿是我们人类忠实的朋友,下面我们看一看教材中的四幅图,说一说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增强学生护鸟,爱鸟的环保意识。最后请学生表演自己喜欢的鸟,学学它的样子,模仿一下它的叫声等。就这样,在宽松、愉快、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对学生渗透了环境教育。
二、分析歌词入手,让学生领略环境美,燃起爱护环境,美化 环境的美好愿望。
大自然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它以丰富的色彩、和谐的音响,广阔的空间给人以驰骋的想象和美的享受。音乐作品借助变幻的音响和诗化的歌词来描述自然界的美。我们可通过分析感受歌词所描述的声、光、色、形来渗透环境教育。如《采菱》一课,歌曲为我们描画了一幅水乡风光图,处处给人以遐想的视觉形象,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思,仿佛自己已置身在画中,领略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湖光山色。学生随着歌词描画的美景,或游山、或玩水,或感受春天的生机,或体验秋天的丰硕,感受着大自然无穷的魅力,从而心中燃起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美好愿望。
三、用废旧物品制作小乐器,渗透环境教育。
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组织学生收集废旧易拉罐、塑料瓶,有制做打击乐器“沙锤”,利用啤酒瓬盖制作打击乐器“串铃”,使学生知道废旧物品有再回收再利用的价值,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当人类发展到21世纪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日益增强,文明的程度越来越高,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却给地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安全。一些有理性、有良知的人们发出了强烈的呼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希望每一位世界公民从现在起,从自己做起,爱护地球,保卫地球!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的最好阵地,音乐学科应成为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全面提高新一代人的环保素质,做出应有的努力。
第二篇:英语学科环境教育渗透教学计划
英语学科环境教育渗透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教材中的教学任务绝大部分是要求在课内完成的。因此,利用英语课堂教学来渗透环境教育是实施小学环境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认真贯彻学校环保教育计划,明确英语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英语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与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实施措施
1.充分挖掘教材中环保素材
2.寓环保教育于教学中,以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为主。
3.提高学生对当前环境的认知水平,激发他们爱护环境的热情。
三、具体措施
1.进行爱护生物资源的渗透教育。
爱护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绿化自家的庭院,和周围的环境从来就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养花种草,嗜弄盆景,是有教养的文明人的文明行为。既可慰籍精神,又可怡情养性。更是环保的良好行为。因此在教“Plant trees”时,通过让学生了解种树的过程,并教育如何热爱花草,精心栽培花草,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只有热爱生活,珍惜人生,心地善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才爱好绿色,追求绿色环境。有无绿色意识就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素质的标志之一,启发学生热爱花草,爱护绿化,积极种养花草,参与学校各项种养活动。又如通过学习单词“forest”,引出大兴安岭的美丽就在于它长满珍贵的林木,的确是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造福人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绿色资源,森林资源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体会到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必要性。又如学习动物的单词,可让学生掌握动物的种类、外形和生活习性等,同时感受作品对动物园喜爱。帮助学生认识野生动物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野生生物资源同人类的关系密切,保护它们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同时让学生知道近年来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由于人口剧增,任意砍伐森林,乱杀滥捕,严重污染环境,使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大量减少和灭绝,打破了自然界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从而使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生物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
2.文化意识的教育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现行小学英语教材重视双向交流和中西方文化的介绍。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有一个单元Holidays,就可让学生了解中国本土的风俗和历史。
3.进行珍惜水资源,爱护江河海洋的渗透教育。
地球上水体的总量约为13.6亿立方公里,其中97%为海水,淡水的总量还不到3%,而且有—是分布在南极,北极的冰帽和冰川中,江河湖泊中及地下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则只占淡水的20%左右。而直接能取用的河、湖淡水只占全部淡水的0.5%,可见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而且易于取得的淡水是十分有限的。但是人为造成的用水资源紧缺如浪费用水,水污染严重等,严重威胁着用水资源,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循环用水,防止水体污染。小学英语教材中就有与水资源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可利用这类内容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教学“water cycle”这一课时,可通过让学生了解大海的美丽景色和海洋资源的丰富,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凡是位于沿海地带的国家地区都得到海洋带来的许多好处。懂得了要保护大海的美丽和海底丰富的资源,就必须做好海洋的环境保护。不乱丢“三废”,防止海洋江河污染。4.从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时,有些文章很容易渗透环境教育,因为它们本身富有环保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都是环境教育的材料,课堂教学时不能一晃而过,教师可画龙点睛地指示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渗透性教学,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录象教学。组织观看各类环境教育录象资料片,展示环保图片等宣传资料,还可将环境现状中典型的事例拍摄下来,如拍摄电厂的大气状况和废渣处理,印染厂的废水排放和城区的河水状况等。再现于课堂,增强实感。从而更好地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性和紧迫性,起到特殊的教育效果。
5.进行防止白色污染的教育。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等是国家环境保护法明文规定的环保所在地。因此在教学有关名胜古迹这类教材时,便可充分发挥教材特有的优势进行环保教育。如教学“take a trip, the great wall, Harbin”这些单词时,可通过网上查阅资料,让学生认识景物特点,体会祖国山水风光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壮观。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人们不重视环保,特别是旅游者随意抛弃废塑料餐具,塑料袋等这些不可降解的物品,那么就会形成白色污染,更谈不上山清水秀,大自然的风光将遭到毁坏,从而提高学生重视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的环保,自觉抵制白色污染,不随意废弃不可降解物品,并从新认识消毒餐具及消毒个人卫生用具(如手帕等),循环使用对环保的重要性,少用和不用纸巾等,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第三篇:音乐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实施计划
音乐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强调以教育为本,环境教育作为
贯彻党和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环境教育作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抓手,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围绕以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培养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进行环境教育渗透,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音乐教育成为渗透环境教育的有利手段,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把环境教育寓于音乐教学中
在音乐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在音乐课教材的选择上可有针对
性地选择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唱一些赞美祖国山河的歌曲,聆听和自然有关的乐曲。有条件的话,还可进行户外教学,领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在那里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使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空气、水、土地、动植物等。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使他们热爱大自然,激发保护大自然的欲望。
三、实施途径
1、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与《环境知识》,找出其中的联系与相通之处。加强课
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标准。
2、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一是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二是教师以情施教,以情感人;三是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进行环保意识的可靠保证。
3、挖掘教材内涵的环保因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去具体化、形象化的教育,设计情
趣,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坚持学科渗透,深化环保教育。
5、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或演出活动中,从选题到服装道具的设计制作整个过程,大
力宣传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支持环保行动。
第四篇:音乐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实施计划
音乐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强调以教育为本,环境教育作为贯
彻党和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环境教
育作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抓手,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围绕以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培养
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进行环境教育渗透,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音乐
教育成为渗透环境教育的有利手段,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把环境教育寓于音乐教学中
在音乐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在音乐课教材的选择上可有针对性
地选择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唱一些赞美祖国山河的歌曲,聆听和自然有关的乐曲。有条件的话,还可进行户外教学,领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在那里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
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使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空气、水、土地、动植物
等。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使他们热爱大自然,激发保护
大自然的欲望。
三、实施途径
1、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与《环境知识》,找出其中的联系与相通之处。加强课程
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标准。
2、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一是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二是教师以情施教,以情感人;三是形成一个良好的班
集体是进行环保意识的可靠保证。
3、挖掘教材内涵的环保因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去具体化、形象化的教育,设计情趣,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坚持学科渗透,深化环保教育。
5、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或演出活动中,从选题到服装道具的设计制作整个过程,大力
宣传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支持环保行动。
第五篇:中学音乐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中学音乐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冉淑娟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法制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的背景下,面对目前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以及音乐学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滞后的现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及这次学科法制渗透培训中我发现,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音乐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这种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艺术的“法眼”解读,以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音乐”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也必将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音乐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呢?下面就是我的几点建议:
在教学上,首先工作态度认真,治学严谨。为了尽快进入状态,弥补法制渗透教学经验的不足,为了提高业务水平,我常抽出时间听本学科及其它学科的法制渗透课,只要我没有课的情况下,及时与其他老师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他人的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之中,形成一套自己的法制渗透教学方案。我在每次备课前,都深入研究挖掘教材教参,同时阅读了大量课外有关法制方面的刊物,在备课过程中力求做到精、简、全、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讲课之后,及时将讲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注意的问题补充到教案中。
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把提高学生音乐兴趣作为重点,课堂上做到精讲多听,选择学生喜爱的音乐曲目,结合法制教育,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快乐,把加强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作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唱歌要讲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器乐演奏要注意连贯、节奏准确、用情表现音乐的同时,合理渗透一些法制方面的内容。在讲课中我力求做到重点突出,线索明了,语言简练、生动、幽默,引一些法制教育方面的例子,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确,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真正“教书育人”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贯彻“音乐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精神,要认真处理好学、教、练三者的关系,构建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强调互动,在教学中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和活动。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要重视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法制意识列入教学目标,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法制观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得建立听课制度,听课时邀请本校的法制校长进行现场指导、点评。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听课后及时与法制校长交流,请他提出修改意见,并检查备课情况和教学反思的撰写情况,促使音乐学科法制渗透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音乐的课外活动中,我们还可以将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这些活动之中。例如在学习《嘎达梅林》、《香格里拉并不遥远》、《富饶辽 阔的阿拉善》、《天堂》时,可以带领学生为了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草原法律法规、保护草原的义务,同时享有对违反草原法律法规、破坏草原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使得学生能够尽情地在法律的殿堂里呼吸文明的空气,在音乐的世界里酣畅淋漓的遨游。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音乐学科法制渗透教育中,不仅要向他们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所以在音乐教学这个主阵地上进行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所以,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当积极想办法,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音乐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4/4/2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