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 让爱心充满红丝带》主题班会
界牌中学 初三(3)班
让爱心充满红丝带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教学重点;
1.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如何关爱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教学过程:
(一)朗诵配乐诗:《一种声音》——致一个特殊的群体
有一种感觉叫受伤 /有一种心情叫绝望/我终于知道/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我站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却感觉不到阳光/也看不到希望/我站在人前/销蚀得只剩下一团悲伤/黑暗难道比光明更永恒?/痛苦难道比幸福更深刻?/ 我大声质问智慧/没人能告诉我/这灾难到底是谁的错/当孤单不再孤单/当茫然不再茫然/我终于明白/生活本来没有太多答案/有一个温柔的声音提醒我/提醒我的尊严和坚强/即使没有了翅膀/目光依然会飞翔/即使没有了目光/心依然会向往/来吧 我的战友/擦去眼泪 手拉起手/让我们登上高山之巅/傲然面对苍苍青天/在这里立下永恒誓言/站起来是巍巍山关/倒下去是洋洋江川!
通过配乐诗朗诵,引出艾滋病的话题。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还有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名字叫——艾滋病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不仅受到疾病的侵扰,而且还要遭受别人不理解和歧视的痛苦。
(二)通过.PPT展示艾滋病的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的危害
主持人总结:艾滋病之所以可怕在于它具有传染性并且目前不可治愈,所以我们要了解艾滋病的基础知识注重预防。
(三)通过对艾滋病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激发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欲望,从而转入对艾滋病知识的学习,《艾滋预防——三字经》 艾滋病,是绝症,染上身,会丧命。病虽险,请莫惊,要预防,须记清。
不嫖娼,不卖淫,莫吸毒,免上瘾。青少年,重童贞,结婚前,要自珍。
好夫妻,贵忠诚,忌性乱,绝外情。懂自爱,求洁身,能做好,保太平!
(四)以轻松,愉悦得得方式请大家欣赏情景剧,并且说出哪一组的行为会传染、哪一组的行为不会被传染艾滋病。从而使大家更深一步的了解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学会预防艾滋病。
复习所学内容,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增进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
(五)小品表演《与她在一起》
班上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不但人长得漂亮,成绩也非常优异。同学们都愿意与她交往,但后来偶然得知:这位同学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原来的学校因为受不了别人对自己歧视的压力才转学到新的学校。于是在班里引起了恐慌,但是他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和同学们在一起,去照顾艾患者·····
第二篇: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艾滋病的预防主题班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懂得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艾滋病的危害。
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1.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不可能传播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2.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没有洲界,没有国界,更不认种族和肤色。1998年底,全世界累计已有473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5岁以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已超过400万。在世界范围内艾滋病至少已使近1000万的儿童成为孤儿。预计到 2020年,全球将有4100多万15岁以下的儿童因失去母亲而变成艾滋病孤儿,并在为生存而挣扎!现在因艾滋病而死亡的总人数已超过1300多万,占据了世界死因排位的第四位。仅在1998年一年中,就约有58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250万人因艾滋病而死亡。中国有84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八成是青壮年。这是多么触目我惊心的数字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这个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
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感染新生儿。
三、学习探究
作为一名小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呢?
讨论结果: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五、作业 课后活动:思考
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第三篇: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2017--2018第一学期预防艾滋病主题班
会教案
一、主题
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校园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主题活动宣传,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 2.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3.了解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有哪些表现; 4.了解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三、教学形式
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
四、教学准备
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艾滋病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是哪天?(12月1日)
2.今年艾滋病宣传活动的主题是: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校园行。
3.请同学们想一下你身边有过艾滋病人会出现吗?他们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谈谈你知道的艾滋病。
(二)开始主题活动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2.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 2 —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请同学们展开探讨这一话题。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 3 — 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 — 4 — 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4.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1)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2)加强治安管理。
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有艾滋病的妇女应避免怀孕。
(3)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4)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精液。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库。(5)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 5 — 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钠液消毒。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6)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1.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2.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3.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4.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员;5.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6.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5.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经的顾虑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 — 6 — 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七、课堂讨论
小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
结论: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第四篇: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2013年柳江县艾滋病防治知识教案比赛
课题:《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预防》
设计者: 覃华颖
单位:柳江县穿山中学
课题:《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预防》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 2013.12、6
授课班级:121
授课教师:覃华颖 教学背景:
由于艾滋病传播速度之快,传播人数是逐年上升,感染艾滋病的病例也呈低龄化发展,并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预防的社会问题。青少年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知识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为了保护我们的青少年,我们要行动起来,共同抵御艾滋病的侵袭。
学生情况分析:
在我们的思想认识里是谈“艾”色变,大多数人都比较恐惧这个病,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普及艾滋病知识,消除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恐惧心理,教会学生如何去预防艾滋病,以及怎样善待艾滋病患者,所以非常必要在学生中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更会珍爱生命,好好做人。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懂得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艾滋病的危害。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1.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不可能传播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2.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没有洲界,没有国界,更不认种族和肤色。1998年底,全世界累计已有473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5岁以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已超过400万。在
世界范围内艾滋病至少已使近1000万的儿童成为孤儿。预计到 2020年,全球将有4100多万15岁以下的儿童因失去母亲而变成艾滋病孤儿,并在为生存而挣扎!现在因艾滋病而死亡的总人数已超过1300多万,占据了世界死因排位的第四位。仅在1998年一年中,就约有58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250万人因艾滋病而死亡。中国有84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八成是青壮年。这是多么触目我惊心的数字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这个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
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感染新生儿。
(三)、讨论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让同学们分小组探讨这一话题。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从心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患者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呢?
分小组展开讨论
虽然我们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预防它。在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小结: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方法。
2.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正确使用避孕套。
3.及时、规范的治疗性病可大大降低感染HIV的可能。
4.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进行穿破皮肤的行为时保证用具经过严格的消毒。
5.戒断毒品,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6.避免母婴传播
三、学习探究
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呢?
讨论结果: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五、作业 课后活动:思考
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教学反思:
亮点: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懂得了艾滋病传播途径、预
防措施及艾滋病的危害。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基本正确看待艾滋病病人,消除对艾滋病病人的恐惧心理,懂得了如何预防艾滋病以及善待艾滋病患者。
2、通过鲜明的案例、触目惊心的数字、精心制作的课件,激发了每一位同学的参与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整堂课学生发言积极,讨论活跃,不知不觉中学到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更加关注艾滋病这个社会问题,不足:
1、不注意关注坐在后面的学生,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的给与解决。
2、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再接再厉,克服缺点,努力做到更好。
第五篇: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
2、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学重点:
1、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如何关爱艾滋病人和艾滋病致孤儿童 教学过程:
(一)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1、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或称后天免疫缺乏综合症,英语: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音译为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症,而非单纯的一种疾病,而这种综合症可通过直接接触黏膜组织(mucosa)的口腔、生殖器、肛门等或带有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而传染。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2.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3.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经常输血及血制品者和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5.今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二)、讨论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1、交流收集的资料
2、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爱,不去非法采血站卖血,不涉足色情场所,不要轻率地进出某些娱乐场所;任何场合都应保持强烈的预防艾滋病意识;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尝试吸毒。
(2)、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灸,手术。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纹身,美容。
(3)、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的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4)、注意与艾滋病病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彻底焚烧。病人的器皿及医用器械要专人专用,如病人的刮胡刀、牙刷、毛巾、茶杯等应专人专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三)、教师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预防艾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染上艾滋,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