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时间:2019-05-15 03:5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第一篇: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教案(第一课时)碧塘学校欧卫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学会阅读两极地区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辨别方向的能力;

3、了解两极地区是科学研究的宝地,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和平利用两极地区资源的前景,加强保护两极地区的环境意识;

4、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两极地区》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的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堂设计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1、假设我们要建一座四面朝北的房子,应建在何处?(南极点)

2、观察地球仪,说出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海陆分布有什么不同。(最北端是海洋,最南端是陆地)

3、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北冰洋和南极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地球上这两个神秘地区吧。(首先同学们看到书本60页,讨论完成活动题1、2、3)

北冰洋的位置特点是位于地球的最北端,是纬度最高的大洋。南极洲的位置特点是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纬度最高的大洲。

北冰洋周围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南极洲濒临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永兴县的纬度是北纬26度。(距离北极点大约7104千米,距离南极点大约12876千米)。下面我们去探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里和我们不同的世界,极地冰雪,极昼极夜现象,北极的北极熊,南极的企鹅。

(板书)

一、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多媒体展示)北极地区地图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为1310万平方千米。问:北极地区是否就是北冰洋?

不是,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比北冰洋大。

就好像我们碧塘中学是不是碧塘学校呢?碧塘学校包括碧塘中学和下面的小学 阅读:北冰洋

简单介绍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几千年前,人类最后的一支迁徙大军从亚洲出发跨过白令海峡向美洲腹地进发.他们哪里料到前方等待他们的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围追堵截和残忍杀戮!因纽特人且战且退,最后终于退至北极圈内,时值寒冬,印第安人以为因纽特人不久便会被冻死,便停止了追杀.谁料,因纽特人在北极奇迹般生存了下来,他们创造了人类生存的奇迹.历史:因纽特人世世代生活和居住在北极,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他们过着一种没有文字、没有货币、却是自由自在、自给自足的生活.随着时代的推移,因纽特人已经开始接受现代文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拉普人被日耳曼民族和芬兰民族驱逐 问:南极地区就是南极洲吗? 不是,南极地区包括南极洲(多媒体展示)南极地区图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跨经度360度,位于三大洋之间。

读南极洲地形剖面图,归纳南极洲的地形特征:南极洲海拔高,约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阅读)南极洲

目前,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63页活动题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归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思考)思考:两极地区酷寒的原因

(1、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很小,太阳辐射弱

2、表面冰雪覆盖,反射了大部分太阳辐射。

同学们想一想南极洲除了上面两个原因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南极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海拔高)阅读:海上冰山

海上冰山是怎样形成的?

极地冰川受重力作用,从高处向低处缓缓移动,冰川移到海里,形成数量众多的冰山

为什么说冰山对海上航运会构成较大的威胁? 冰山露在海面上的部分体积小,不易被发现,但 在水下的部分体积庞大,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冰 山撞毁而沉没。阅读南极冰盖

1、你知道南极大陆的自然环境如何吗? 冰雪覆盖的大陆

2、海平面上升会产生什么后果?

世界上许多沿海平原、岛屿和低地将被淹没,如东京、纽约、上海、天津等城市。

2、北极地区是否也如南极地区一样酷寒?(寒冷程度不同)

3、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更寒冷?

(板书)

二、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与气候特征

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对极地地区产生兴趣。学会在两极地区辨别方向。

学生通过看图,并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说出两极地区的范围。

学生结合实际,思考计算,加深对两极地区位置与范围的理解。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如“冰雪覆盖”、“人烟稀少”等,锻炼表达能力。

学生借助各方面材料进行自主分析、小组讨论,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燥。

指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影响气候的因素”,对南极地区的气候进行分析,进一步加强对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的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醒学生注意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海陆分布的不同,以及两地在降水量、风速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篇: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极地地区两幅图的内容为中心,将教材文字内容逐一落实到图上,将两幅图的各个自然要素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教师出示地球仪。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讲授新课]

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教师画板图)。

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图10.1——北极点;图10.2——南极点)(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经线)

(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度越高)(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图10.1——内北外南,顺西逆东;图10.2——内南外北,顺东逆西)

(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图10.1呈逆时针方向;图10.2呈顺时针方向)

(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图10.1——面向南,0°经线的右侧为东经度,左侧为西经度;图10.2正好相反)

(7)在北(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

(8)找出北(南)极圈,说明北(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66.5°N)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的广大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圈(66.5°S)以南,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的广大区域〕

(9)指出北(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均跨越了360个经度,位于东西两半球)

(10)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讨论交流:先组织、指导A、B两组各以学习小组分别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作好记录。然后A、B两组各推荐一个代表同时上讲台就上述同一个问题分别逐个边指图、边汇报,其他同学分别边补充,教师边点拨,进行全班交流研讨。

小结板书:教师在肯定、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表现后,重点强调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板书:

1.位置与范围

(1)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圈以南——中心南极大陆。(2)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圈以北——中心北冰洋。

承转过渡:从以上对两极地区位置和范围的分析中可知,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其纬度最高,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特点,必然对两极地区的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观看录像:组织学生看录像,感性认识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或者展示几幅有关两极地区冰雪世界的景观图片)。

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录像,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以什么颜色为永恒的基色?(白色)与其他地区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冰雪覆盖)

点拨板书:大家说得很对,白色是两极地区永恒的基色,这里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的景观;雪的世界,冰的海洋,终年银装素裹,并板书:

1、冰雪覆盖的地区

实例感知:让学生说说学校所在地冬季的最低气温大约为多少度?先有一个“冷”的意识。

建构想象:在我们的印象中,两极地区冰天雪地,气温很低,而且风大,究竟冷到何种程度,风有多大,让学生进入遐想,在头脑中构造出从未经历过的,但现实又存在的严寒景象。

指导阅读: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以后,先让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P102阅读材料“南极的大风”,然后指导B组学生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A组学生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

组织讨论:由感性——想象——理性,引导各组学生分别讨论交流,得出两极地区气候的特点:寒冷、少雨、多风。

比较小结: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104活动2中图10.5“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的数据,并与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 程度。然后再让学生列举出南、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平均风速等数据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气候状况)的异同,以及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2.自然环境

气温低

(1)南极地区

降水少

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风力强

(2)北极地区: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

提出问题:两极地区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在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有生命存在吗?你能否说说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什么?

分组讨论: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课本P103图10.3“南极的暖季”和图10.4“北极景观”景观上的差异。再让各组1名同学模拟企鹅和北极熊作自我介绍。然后就两极地区各自的生物资源状况、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生物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各组选派1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点拨板书:教师对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点拨。使学生知道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也构成了极地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理解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板书:

企鹅——南极的主人

(北极)北极熊的故乡

扩展延伸: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

(1)南极地区降水很少,为什么会有巨厚的冰层?

(2)有人称南极地区为“白色沙漠”这是为什么?

(3比较两极地区的自然条件,简要说明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的原 因?

汇总点拨:在各组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后,汇总点拨讨论结果。

(1)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以降雪为主,蒸发极慢,所降的雪基本都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因而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2)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5毫米以下,和撒哈拉沙漠不相上下,在内陆极点附近,降水量只有3~5毫米,比最干燥的沙漠还要少,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地表又被冰雪覆盖,因而南极地区不是沙漠,胜过沙漠,被称为“白色沙漠”。(3)北极以海洋为主,南极以陆地为主;南极表层覆盖厚厚的冰雪折射反光,得到热量更少。

极地地区(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南、北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南、北极圈以内,是地球上纬度位置最高的两个地区。这样独特的位置使两极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冰雪世界,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呢?(学生议论)大家说得很对,因为那里是:

板书: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真有机会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去考察,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呢?

旧知引路:(1)南、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南、北极圈以南和以北,那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学生共同思考回答:极昼和极夜现象)

(2)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这时南极地区处于极昼还是极夜?气温回升还是下降?(B组学生讨论回答:南半球;极昼;回升)

(3)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在每年的哪两个节气之间?其中气温最高的是哪两个月?(A组学生讨论回答:春分日至秋分日;7月和8月份)

点拨说明:南极地区的气候冷中有暖,分为寒暖两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处于极昼时期,气温回升,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这时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为有利的时机。

北极地区一年可分为四季,从11月直到次年的4月为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至—40℃,5、6月和9、10月份属春 季和秋季,7、8月为夏季。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能达到—8℃,因而5~9月是人类在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有利时机。

引导发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4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看看两次建站在时间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次建站都是在2月,这是因为2月前后是南极地区的暖季,也是极昼期,白天时间长,是进行科学考察的好时机)

观察回答:投影展示课本P101图10.2“南极地区”,引导学生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印度洋沿岸)

(2)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什么方向?(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读图指导: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辨认方向:顺东逆西,内南外北。即长城站所在的经线在中山站所在经线的逆时针方向(选择两地之间经度差不超过180°的弧段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则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方;长城站所在的纬线在中山站的外侧,则长城站在中山站的北方;因此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

教师板书:1.长城站和中山站

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思考探讨下列问题:

(1)人们最初去极地地区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

(3)北极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

(4)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观察课文1~4自然段、课本P105图 10.6“南极科学考察示意图”、P106图10.8“北极地区海洋取样”和图10.9“在北极地区采取冰雪样”,以及课本P107活动2中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中国科学家秦大河对南极地区考察的科学价值的形象比喻。

汇总点拨:在组织学生阅读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这方面所了解的信息,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教师汇总点拨讨论的结果。

(1)人们最初去两极地区的目的是自然探险,而现在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考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持续发展。

(2)每年有大批的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是因为南极地区是一块有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宝地。那里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而且最吸引科研工作者的是那里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由于它特殊的位置,形成了寒冷的气候,致使人迹罕至,没有人的破坏才能够使历史的遗迹得以完整保留,为科学家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3)北极地区同样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比南极地区更具有多样性,独特的自然条件也为开展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场所。因此,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一样,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4)肯定学生的回答,使学生了解科学工作者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的一些方法和基本过程,体会极地科考的价值所在以及科考工作的艰辛。

教师板书:

扩展探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探讨下列问题:

(1)人们把南极地区称为人类巨大的固体淡水库,为什么?南极大陆周围海洋上的冰山是怎样形成的?它给人类带来什么资源?也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什么影响?(2)读课本P101图10.2“南极地区”思考:南极地区主要有哪些矿产资源?煤应形成于温带地区,但目前在寒冷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这说明了什么?在图中找出南极地区最高峰的名称和高度。

(3)展示从网上下载的我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以及在近几年对两极考察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知识和信息。

评价点拨: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学习小组边讨论、边交流、边评价点拨。

(1)南极地区93%的地区都覆盖着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占世界淡水总量的2/3,其体积大致同大西洋容纳的海水相当,是一个巨大固体淡水库。

南极大陆海洋上的冰山是由于南极大陆冰川下滑崩裂入海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冰川,成了南极地区最显著的自然景观。并让学生阅读课本P102阅读材料“南极冰山的形成”的描述,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冰山的形成。

众多的冰山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可以解决干旱沙漠地区的缺水问题(在此也可介绍一些国家正在研究利用的情况,让学生探讨冰山的运输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冰山融化等的解决办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漂移在海洋上的冰山会妨碍海上航运。如泰坦尼克号豪华游轮就是撞上冰山后沉没的,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难。

(2)南极地区主要的矿产有煤、铁、锰、石油及铜等,其中煤和铁矿资源分布的地区范围较大。

煤本应该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地区,说明南极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南极地区的最高峰是文森山,海拔5140米,1988年我国女地质工作者金庆民,首次在文森山上发现了赤铁矿带,当时她激动万分,当即在铁矿上插上了五星红旗。为我们国家争了光,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3)对于学生介绍近几年我国赴两极地区科考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教师应以评价为主,适当点拨补充。

读图思考:请学生阅读课本P105阅读材料“穿越南极”并思考下列问题:

(1)国际科考队经过了哪些科考站?(长城站、阿蒙森—斯科特站、东方站、和平站)

(2)从科考的路线来看,队员们的前进方向是怎样改变的?(甲 乙 文森峰 阿蒙森—斯科特站 东方站 和平站)

(3)在考察的过程中,科学家遇到了什么困难?

1989~1990年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路线图

评价点拨:学生阅读讨论后,教师一方面用投影或画板图(上图)指导学生辨别国际科考队前进路线方向的变化。一方面结合在科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南极做考察工作,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科考队员们卧寒冰,浴风雪,置生死于度外,他们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承转过渡:两极地区是世界科研的宝地,到目前为止,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在北极也建立了许多陆基综合考察站、浮冰漂流站和无人浮标站。2003年8月22日,在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过程中,考察队员们成功地将第一套极区海洋水文卫星跟踪浮标布放在北纬78度24分、西经149度05分的一块3米厚、350平方千米的浮冰上,实现了中国极区卫星跟踪浮标零的突破。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那么,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洁净的土地呢?

教师板书: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阅读讨论:先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课本P107的新闻报道和课文第1自然段,以及P108阅读材料“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然后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并结合P108活动1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同时也使学生认识一些国家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而发展本国经济的虚伪面目。

讨论的结果最终要落在两点:一是签订条约,进行国际间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如《南极条约》的签订;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对两极地区环境的保护,进而上升到对全球环境的保护,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师板书:1.签订条约,和平利用

2.共同保护,持续发展

扩展引导:教师组织学生继续探讨,看看南极科考队员为我们树立了什么榜样,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南极科考队员热爱大自然,精心地保护着南极不受污染的环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不随地扔塑料袋、不随地吐痰等等,保护学校、社区和家乡的环境。

[课堂小结]

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尽管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但它还是有巨大的诱惑力,因为它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极大的科研价值。

第三篇:《极地地区》地理教学反思

一、课前准备:两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南北两端,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自然条件特殊,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在课前请学生查找相关内容(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资源及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等),为本节课作铺垫。课堂上主要采用读图分析和探究性讨论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过程中的片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地图判断(根据极点和纬度变化,主要是南北极圈判断)所示图是属于南极地区图还是北极地区图。两级地区的纬度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内容在书上已叙述,学生都能顺利掌握。

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球和地图知识来认识,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综合地体现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内容。

(1)通过识别经纬线和经纬度得出结论:北冰洋和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和大洲(该知识点已在七年级上册中学过,在此欲巩固)。(2)结合曾学过的知识及通过地球仪直观演示,标出南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南极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北极上空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3)根据南北极上空地球自转方向,明确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断某一点的东西南北。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来学习如何判断方向,就容易掌握了。(4)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两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从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冰雪对阳光的反射作用等方面分析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成因)。(5)我国在两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地理位置、相对方位及东西半球的位置等内容的学习,也需要学生通过读图来完成。特别是几个科考站的相对位置,在东西半球的位置等,需要较强的读图能力(极地地区方向的判别和根据经纬度确定东西半球的位置)才能正确判断。

三、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出发,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和地球自转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及其方位的能力。

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读图能力弱的学生在判断极地地区方向上还存一定的困难,还有待提高。

五、改进的方向:(1)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充分利用地球仪、地理教学挂图等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图片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掌握极地的基本知识及读图的技巧。

第四篇: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当教师已经8年了,平时想的最多的就是读书对于学生来时,确实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有时甚至想,学生读书十几年,学了那么多的知识,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有多少?究竟是知识点本身重要还是学习过程所形成的能力重要?湖南版教材我教过几年了,我觉得这本教材对于我来说,最有用之处在于让我改变了原来的固有观念。明白了,对于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点总体是简单的,探究过程可能知识本省更重要。

为了更真实的反映情况,我们这次专门采用单台摄像机摄像,全过程不剪辑,对学生不排练,真正把探究性学习、启发性学习的观念用于实践。我们就是想看看,探究性学习究竟在初中地理中能否实现,怎么实现?

青藏地区这节课内容简单,除个别知识点需要老师讲解外,多属于展示型内容。主要内容有青藏地区的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青藏地区的交通情况。除了要记住地理知识外,更要让学生明白国家在科技、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让学生树立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最后通过对青藏铁路的优缺点树立事物都有两面性,事物的好坏关键是看弊和利的比较。

为了让学生清晰的了解青藏地区,同时加强逻辑上的引导,增强学习兴趣,故创设一个情景,用老师沿青藏铁路旅行为线索,开始整堂课的学习。

一、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1.展示西宁市与重庆市楼房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两者的不同。

师:西宁市楼房夏季少有空调? 生:西宁市夏季凉爽 师:为什么凉爽呢?

生:西宁市在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

2.展示藏族老大娘用太阳能烧水和太阳能发电站的图片。师:藏族老大娘在干什么? 生:用太阳灶烧水。

师:我们重庆能这样做吗?(同时展示太阳能发电站图片)生:不能。因为重庆太阳辐射少。

老师引导学生:发过来说明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怎么样? 生:青藏太阳辐射多。

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为什么多呢? 生:海拔高,太阳辐射丰富。3.展示过柴达木盆地的图片。师:图中白色的是什么? 生:可能是盐。

引导学生读阅读材料“聚宝盆” 师:为什么柴达木盆地叫聚宝盆?

生: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钾盐资源尤其多。

展示钾盐多的图片,给学生讲这里的钾盐多到可以用来铺路,建飞机场。加深学生对聚宝盆的理解。

4.展示乘务员和乘客吸氧的图片。师:说明了什么问题。生:海拔高,缺氧。

二、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

展示铁路建在桥上的图片。生:小动物可以顺利迁徙。师:主要是为了保护藏羚羊。展示材料:藏羚羊的保护。

师:同学们看了材料后,明白藏羚羊需要怎么保护吗?(引导姚明的动物保护广告)

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铁路建在桥上还反映了青藏高原地下的冻土问题,老师可以进一步发散出去。

三、青藏地区的农业

1.展示藏族人民的食物——糌粑。

师:它是什么做成的呢?展示青稞的图片及其酿酒的图片。

生:青稞。

师:青藏地区还有哪些农作物呢?

生:豌豆、小麦、油菜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光和作用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光和作用强,所以单产高。

师:除了农作物外,藏族人民还养牲畜。

2.展示牦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牦牛的体貌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再次让学生加深对青藏高原高寒特征的理解。

四、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

展示藏族人磕长头的图片。师: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磕头

师:为什么要磕头呢?这反映出藏族人民对什么宗教的信仰?

生: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喇嘛教的虔诚信仰。老师介绍藏传佛教的大概情况。

五、青藏铁路的讨论

青藏铁路对当地藏族人民有何影响? 青藏铁路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让学生明白事物都有两面性,青藏铁路虽然有负面的影响,但是对藏族人民是弊大于利的。所以青藏铁路的修建是国家慎重的决策。

第五篇:2018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题:极地地区

2018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题汇编:两极地区

一、选择题

【2018·滨州】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一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罗斯海新站(164°E,75°S)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纬度位置最高的科考站 B.位于东半球C.位于南寒带 D.濒临大西洋

11.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平均降水量少,淡水资源丰富 B.科考的最佳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

C.为了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停止一切科学考察活动 D.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南极地区几乎没有生物资源 【答案】10.C 11.A(赢21.6-7)【2018·青岛】读图3“两极地区示意图”,完成5-6题。(赢21.8-9)

5.我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位于南极中山站的方向是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6.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期间,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B.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答案】5.D 6.B 【2018·广东】北极航道是由两条航道构成: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道”(又称“北方航道”)。读图9,回答23-25题。

23. 一艘货轮从M点出发,沿西北航道经P点到N点,它的航行方向是

A.先向北,再向东航行 B.先向南,再向东航行 C.先向北,再向西,再向西南航行 D.先向南,再向东,再向东北航行

24.东北航道对___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A.俄罗斯 B.加拿大 C.美国 D.日本 25.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海洋面积大 B.冰盖面积小 C.海拔高度低 D.植被覆盖率低

【答案】23.C 24.A 25.D 【2018·德州】 2018年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在难言岛选址奠基。读图完成ll~l2题。11.有关南极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考站所在地区淡水资源匮乏

B.我国南极地区的科考站均位于东半球

C.昆仑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难言岛位于昆仑站的东北方向 D.泰山站的房屋设计(如图所示),主要目的是防紫外线辐射 12.关于A海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极昼极夜现象 B.是直布罗陀海峡

C.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D.是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 【答案】C B 【2018·枣庄】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南极恩克斯堡岛正式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读南极地区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晚),完成7~9题。

7.图中拟建的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____方向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 8.在南极建科考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

①酷寒 ②烈风 ③冻土 ④降雪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9.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在本初子午线上,跨东西两半球 B.乙处坐地日行八万里,跨南北两半球

C.北极地区的黄河站处于极夜 D.两极地区资源丰富,但环境恶劣,均无常住居民 【答案】C B C 【2018·苏州】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图 3 为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A.15°E,23.5°N B.45°W,23.5°S C.15°E,23.5°S D.45°W,23.5°N

4、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B.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C.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D.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5、8 月,某航线探测队正在北冰洋沿岸考察,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A.白昼时间很长 B.白熊在海冰上觅食 C.大群的企鹅在游泳 D.因纽特人正在捕鱼

【答案】A D C 【2018·威海】 极地地区作为科考宝地,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2018年1月,我国宣布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2018年2月,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在南极洲罗斯海难言岛上正式选址奠基,读“我国北极通道路线图”(图7)和“南极洲图”(图8),完成11~12题。

11.关于我国北极通道路线(大连一鹿特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路线的行进方向总体上是先向北,而向西,最后向南 B.该路线沿途经过了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 c.该路线穿过了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一白令海峡 D.该路线因为路程短,可以全年通航 12.有关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多、风速大

B.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只有相对原始的自然环境 C.两极的科学考察都选择在2月份,因为此时冰面坚固,利于通行

D.图示科考站中只有长城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DD 【2018·岳阳】 去年7月至10月,中国科考队进行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读图完成9﹣10题。

9.离黄河站最近的作业区是()

A.西北航道作业区 B.拉布拉多海作业区 C.北欧海作业区 D.楚科奇海作业区

10.拉布拉多海作业区位于北欧海作业区()A.西南方 B.东北方 C.西北方 D.东南方 【答案】C。A。

【2018·临沂】 201 8年2月7日,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恩克斯堡岛选址奠基。据图9“南极地区略图”及相关材料,完成第14——15题。

14.下列关于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濒临太平洋 B.正式建站时间选择在2月 C.位于南寒带 D.无极昼极夜现象

15.南极大陆旅游注意事项:登陆衣物用具全部吸尘;必须穿用船上统一的鞋子登陆,登陆前对鞋子进行消毒,回船时要踩过消毒池;拍照时,包不可以放地上;不可踩 踏植物。旅游注意事项主要反映出南极地区

A.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 B.动植物资源丰富 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 D.气候寒冷,旅游者易感冒 【答案】14.D 15.A 【2018·泰安】7.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考察队启动建设中国第5座南极考察站一一罗斯海新站。结合右图判 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罗斯海新站位于印度洋沿岸

B.载止到目前,中国5个南极考察站中秦山站纬度最高

C.我国多次对南极进行考察,主要是因为南极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资源

D.为更好的保护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科考队员应该将考察期间产生的垃圾集中抛入大海 【答案】C 【2018·潍坊】随着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北冰洋沿岸每年有两个月时间可以通航。图6示意一艘轮船从诺姆港到摩尔曼斯克港的航线。读图回答7-9题。

7. 诺姆港临近的地理分界线是 A.北冰洋和大西洋B.欧洲和北美洲C.亚洲和欧洲D.亚洲和北美洲

8.该轮船执行航行任务的时间应选择在

A. 1-2月B. 4-5月C. 8-9月D. 11-12月 9.北冰洋沿岸通航期间,轮船可能遇到的最大危险来自 A.暴风雪B.冰山C.严寒D. 巨浪

【答案】7. D 8. C 9. B 【2018·天津】近年来,我国去南极旅游人数逐年增长,已成为南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读图回答11~14题.11.从图中推断,全球海陆面积比约为

A.九分陆地一分海洋B.八分陆地二分海洋C.五分陆地五分海洋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2.图中位于南极地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3.在南极旅游可以看到

A

B

C D 14.下列在南极地区旅游的行为正确的是

A.着冰留作纪念B.制作生物标本C.爱护极地动物,D.随意丢弃垃圾 【答案】DBBC 【2018·安徽】 北极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2017年7月20日我国“雪龙”号首次环北冰洋航行,开展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图5为一福公益海报“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海豹”图。据此,完成9-10题。

9.此次科考在环北冰洋航行期间,科考队员可能看到 A.浮冰B.大堡礁 C.企鹅 D.橡胶树 10.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相比,北极地区

A.年平均气温低 B.淡水资源丰富 C.生命活动活跃 D.对气候变化不敏感 【答案】AC 【2018·恩施】 北极航线是指往来于欧洲和亚洲或者北美洲和亚洲之间,穿越北极地区的航线,节省了航行时间。读北极地区图(图4),回答7-8题。

7.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气温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更低B.海洋面积更大C.地形更平坦D.植被覆盖率更高

8.北极航线开辟的主要意义在于

A.有利于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 B.便于人们欣赏高大的冰山和成群的企鹅

C.为了开发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 D.降低亚洲到北美洲或亚洲到欧洲的往来成本

【答案】BD 【2018·扬州】(6分)去南极地区旅游是很多人的梦想。读某旅行社“南极大陆旅游注意事项”,完成第13﹣15题。

13.前往南极地区旅游的最佳时间是()

A.3月﹣5月 B.6月﹣8月C.9月﹣11月 D.12月一次年2月 14.注意事项主要反映出南极地区()

A.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B.动植物资源丰富,堪称“白色宝库” C.地面泥泞,游客鞋子易弄脏D.气候寒冷,很多旅行者感冒 15.“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你看我像不像身穿白衬衣、黑燕尾服的绅士?我经常站立,所以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这里的“我”是图中的()

A. B. C. D. 【答案】DAC 【2018·北京】2018年我国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宣读了来自我国科学考察队员的祝福。图13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35一37题

35.我国春节期间正值

A.南极地区黑夜最长的季节 B.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C.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D.北京地区降水最多的季节 36.南极大陆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大部分海拔在2000米以下 C.南极点为海拔最高点 D.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泰山站 37.南极科考是为了

A.探索和保护丰富的森林资源 B.今后向南极大量移民做准备 C.开发这里的矿产资源 D.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 【答案】B AD

【2018·龙东】21.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 A.海豹 B.企鹅 C.北极熊 D.鯨 【答案】B

【2018·绥化】12.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

A.高原地区 B.沙漠地区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答案】D 【2018·海南】2018 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罗斯海附近的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读图11,完成33-34题。

图 11 33.罗斯海新站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①酷寒 ②多暴雨 ③烈风 ④缺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

34.下列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 B.都有常住居民 C.我国极地科考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D.都以陆地为主 【答案】CA 【2018·菏泽】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衡站于2月7日正式选址莫基。读“南极地区”图,完成9-10题.9.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位置约是

A.164°E,75°S B.164°W,75°S C.164°E,75°N D.164°W,75°N 10.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选在2月份,原因是 A.此时积雪最多,降水丰富 B.有极昼现象,气温相对较高 C.有极昼现象,草类茂盛 D.是南半球的冬季,风力较小

【答案】AB

二、综合题

【2018·上海】

七、神秘的南极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圣地。读图回答:(1 2分)

1.下列到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A.寒假期间 B.暑假期间 C.“五一“前后 D.“十一”前后 2.去南极地区旅游可以先搭乘飞机至阿根廷的乌斯怀亚(54°S,68°W)或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53°S,71°W),这两个城市中离南极点更近的是。

3.从上海(东八区)出发去阿根廷的乌斯怀亚,一般需在美国纽约(西五区)转机。上海和纽约的区时相差„„„()A.1 3小时 B.8小时 C.5小时 D.3,J,H,-J-4.到乌斯怀亚后,再换乘游轮穿越风急浪高的 海峡到达南极半岛。若想体验极昼的游客,则需选择图中A、B两条航线中的 线前往。

5.抵达南极半岛的游客被告知,如果要和自己喜欢的动物合影,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南极地区典型的动物是„„„„()

【答案】1.A 2.乌斯怀亚 3.A 4.德雷克 A 5.B

【2018·衡阳】2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2018年2月7日,2018年2月7日,我国在南极大陆上举行了第五个考察站(思克斯堡)新站选址奠基仪式。材料二图12为两极地区图

(1)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 _(大/小)的大洋。

(2)北极地区的主要居民因纽特人是 人种,南极四个科考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南极代表性的动物是.__。(3)同样是极地地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其主要原因是()(单项选择,2分)A.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 B.南极地区没有定居人口

C.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D.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

(4)我国在南极建立科考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简述理由。(至少回答一点,2分)(5)由于全球变暖,北极海域冰层减少,严重影响北极地区生态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注意哪些事情缓解这种情况?(至少回答一点,2分)【答案】27.(1)小(2)黄色人种 长城站 企鹅(3)D(4)有极昼现象;气温相对较高;外围结冰少(5)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低碳出行

下载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精选多篇)

    一、课标要求 说出两级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本课目标 1、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

    极地地区知识点

    极地地区1、冰雪覆盖的地区⑴南极与北极地区的比较:南极地区(P92图10.1)北极地区(P93图10.2)地理位置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范围南极圈(66.5°S)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周边海域北极圈(66.5......

    《极地地区》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考察极地》 新乡市延津县高寨初级中学 母玉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的说课内容是仁爱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考察极地”。下面我将从......

    七年级地理下册7.5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案

    《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认......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相关图片和资料说出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加以比较。 3......

    地理七年级10.1《极地地区》课时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1《极地地区》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南极洲位于中国的()A.北方B.南方C.东方D.西方2.下列各组动物中,生活在南极大陆及周围海域的是A.斑马、大象、河马B......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七年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第九章 极地地区----教案(共5篇)

    第九章 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