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 好 科 学 课 的 小 窍 门
上 好 科 学 课 的 小 窍 门
教 师:黄 敏
新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作为一名刚入门科学教学的农村小学教师,我感到身上责任之重大。为怎样上好每一堂科学课?我总是大胆地去想和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我有了自己的点滴收获。
一、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中发现问题,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标强调:教学中,应注重小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探究兴趣和需要,教给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方法。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有无数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秘密等着同学们去探索,去发现。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各种各样的岩石》。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岩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石头,然后说出石头的来源。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有的学生说我是从山上捡来,有的学生说我是从河滩上捡来,有的学生说是父母从外地带回来的„„。看着他们一张张可爱的脸蛋,好奇的目光,我感受到他们的求知欲望很高!接着问:你们知道石头可分为哪些种类吗?他们疑惑地看着我说:石头还能分类?此时,我意识到我有责任让学生们了解他们最熟悉的东西了。紧接着,就让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库了解岩石的分类。通过阅读资料库,他们了解每种岩石的特点。于是我又让他们把自己带来的岩石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分类。之后,我提了一个问题:我们周围哪一类岩石最多?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沉积岩。最后达成了一致的结论。过了一会儿有个学生问:山洞里吊着的岩石属于哪一类呢?它和沉积岩有什么区别呢?我笑着说: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专家。听了夸奖,我看见他满脸的自信。从那以后,学生们对科学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特点进行,科学课中主要有观察、实验、讨论等基本认识活动,相应地就有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活动的教学方法。每一节课的学习都要经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要根据每一节内容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获取相关知识。否则就会是徒劳。
在上《物体的沉与浮》这一课时,我先出示几种物体:木块、塑料块、橡皮、铁片、石块等。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他它们分别是什么吗?学生都一一说出来了。我又问: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哪些物体是沉的?哪些物体是浮的呢?先让学生试着做出判断,说出理由。接着,让学生分组按要求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进行猜想,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大胆去猜想的学习探索精神。又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去概括总结,培养学生学习研究科学的能力。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只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科学课离不开试验教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好坏,还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是否成功,需要做的实验不做或实验不成功,就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同样也得不出实验结论。课堂上,如果一味的空洞说教,学生就难以得到感性认识,更谈不上理性认识。因此,每一种自然现象都必须通过成功的实验来实现。虽然现在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实验室的实验用品不是百分之百的齐全,教师需要的实验用品没有。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制作自己教学所需要的东西。
在《做个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和半成品制作出了热水器,并进行评比。同学们看着自己设计制作出来的一个个精美的太阳能热水器,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指导学生制作学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总之,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我们有责任给学生们上好每一节科学课,让学生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科学无处不在。同时也要做好科技理念的启蒙教育,让学生们从小学科学、用科学。我们教师要以人文的态度大胆培养,造就新时代的人才。
第二篇: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
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甘金福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依据单元制定;
依据学生认知基础制定;
依据客观条件制定;
二、重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求真 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三、重视学生想象和求异思维的培养
教材和教学对学生想象和求异思维培养极度忽视;
四、组织好数据的搜集活动
保证观察实验材料的建构性;
培养严肃认真的品质;
避免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五、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小组成员之间异质;
小组与小组之间为同质;
组内成员角色自由商定;
六;组织好表达与交流
表达和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表达和交流活动的开展取决于教学环境的安全和宽松; 善于倾听、敢于质疑是表达和交流活动开展的前提;
七、建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念
鼓励学生对通过学习建立的认识不断提出质疑;
八、组织实施好课外的观察实践体验活动
课外的观察实践活动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组织和引领是关键;
第三篇: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心得体会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心得体会
乌江中心学校:李亮
近期我参加了区教育局举办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通过听专家的报告和优秀教师的讲课,我深有感触,我认为小学科学课是小学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值得我们小学教学师深挖掘、细探究。虽然培训的时间比较短但是我对如何上好科学课有几下几点体会:
一、科学教学从孩子们身边开始。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未知、充满色彩的世界,科学课教他们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从一点一滴的变化开始探究其源,时时来问一个个为什么,足可培养孩子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从容易的活动着手,让孩子知道科学探究不是尖端的事物,只要用心、留心、细心,就如此这般既简单又有趣。
(1)、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观察。
教孩子做一个细心的人,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留心,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观察植物的一生;观察我们周围生活的小动物,观察土壤、空气、水;观察云、雾、雨、雪、霜、风;观察我们吃的食物,了解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观察家中的电器,调查家中的材料,观看星空的变化,观察月相的变化; 寻找身边混合物等。能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 察树叶的变化,比较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去欣赏四季见到的花,去分析花的构造,研究花的颜色、花冠的形状,去闻一闻花香,想一想花作用,去瞧一瞧植物的果实,看其颜色、大小、形状,有的还可尝一尝其滋味;桔子的酸甜,苹果的香脆,梨子的清润,西瓜的甘甜,草莓的酸溜溜等。(2)、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实践(3)、从身边的小变化开始探索。(4)、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创新。
二、利用资源优势,开展科学教学。
教育心理学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要《太阳与彩虹》教学中,组织儿童到校门前的小河边,背对着阳光做“泼水”游戏,在愉快地玩耍中,使学生意外的发现了与彩虹类似的景象,于是固势利导,非常轻松地揭开了彩虹形成的奥秘。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河边去考察水质是否被污染,观察河里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和卵石的形态;到田园去考察分析土壤成分、种类、保水性及农作物生长状态情况;到山坡上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还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双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事物的能力;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同时也激发了 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达到了科学教学从知识、兴趣、能力和德育四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三、灵活选用教法,优化课堂教学。
科学课的主阵地仍是课堂教学,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活动中认识活动的特点进行分类,科学课中主要有观察、实验、考察和讨论等基础认识活动,相应地就有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活动的教学方法。不同教育对象,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采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也走进了小学的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已尝到了甜头,特别是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效果更佳。它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形画面,通过媒体使形、色、美、光、静、动有机融合,更快、更准确、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使潜藏的形象显现出来,变得更生动、更直观,强化了感知,促进了理解,有效地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五、自制教具,促进实验教学。
科学课是教学质量好坏,还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能否成功,需要做的实验不做或实验不成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也得不出实验结论,一味的空洞说教,学生难以得到感性认识,更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每一种现象都必须通过成功的实验来实现。
要实验就必须有相应的教具或仪器,而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只配备了部分仪器和教具,加上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改,使相当一部分实验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自然教学质量,针对这一实际问题,要想尽千方百计,以保证实验教学开出率,经过摸索,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在充分了解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出简便有实用价值的教具学具,来弥补实验教学仪器的不足,确保实验教学的开展。
总之,小学要上好科学课,必须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和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一定能实现科学教学目标。
第四篇:怎样上好一节科学课-讲话稿
太和五小 卞洁华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涵盖了科学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新课标理念下,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转变观念,改变教法,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实践、探究的环境中学习科学。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课外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呢?其实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也只是一边摸索着一边实践着。在科学课教学中做了如下几点尝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尤其是科学课更要注意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学生从探究中得到的知识要比老师直接传授地记得更牢。学生自己获得的成功,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更浓的兴趣。
因为趣味性浓是科学课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内容并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借助实验器材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
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兴趣和潜在能力。
比如:我在上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能量》一课,引入新课时,我出示一盏充电小台灯通过控制它亮与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又比如,我前几天上的《油菜花开了》在解剖一朵油菜花时,我提前录了一个解剖视频,学生在观察探究的基础上观看视频,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学生一看就简单明了,方便易懂,学生以后可以举一反三解剖其他的花。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不会觉得科学太难,而产生畏难情绪,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说简单些,科学就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光发现不解决,永远不会有成就。例如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他家院子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他感到很奇怪,就分别问老师,老师说也许是天上掉下来的,但他想这么大的石头要是从天上掉下来,地上一定会砸出一个大坑,而石头并没有卧进土里。他又去问爸爸,也没有得出答案。就因为这个大石头的问题一直困惑着他,也一直影响着他。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而他的老师和爸爸小时候也许想过这块巨石的由来,也去问过老师和长辈,但没有答案,就不了了之了。还有牛顿被苹果砸到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东西砸过,但几个人会像牛顿那样追问为什么呢?
所以我们不仅仅是上科学课,更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为什么我们中国这个泱泱大国人才这么多,但影响世界的科技人物却很少呢?我国获得诺贝尔奖的只有文学奖莫言,还有药学家屠呦呦。
我常常想假如古代也评诺奖的话,我们智慧的古代人不知道要得多少诺奖。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社会,我国影响世界的科学人才这么少,我想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国家的用人制度,很多人才流失国外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但国家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积极来解决这个问题,重视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问题。这个教育上的重担也应该放在我们的肩膀上。相信在不就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影响全世界的中国人。
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课的主阵地仍是课堂教学。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活动中认识活动的特点进行分类。科学课中主要有观察、实验、考
相应地就有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活动的教学方法,而科学课教学活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每一节的认识活动都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一节课的学习都要经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要根据每一节中认识实践活动的阶段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获取知识的结果。否则就会干扰甚至破坏认识过程。
在教《认识液体》这一课时,我先出示四种液体:水、牛奶、油、蜂蜜。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吗?学生摸过之后议论纷纷并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我又启发:说一说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呢?学生们汇报的方法可真多: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接着,让学生分组试验,自己去得出结论。在这个教学环节,我先让学生大胆去猜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大胆去猜想、假设的学习探索精神。让学生想办法去研究,让他们知道科学研究不是盲目的,而是要讲方法的,又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去总结,培养学生学习研究科学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也走进了农村小学的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已尝到了甜头,特别是在自然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效果更佳。它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形的画面,通过媒体使形、色、美、光、静、动有机融合,更快、更准确、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使潜藏的形象显现出来,变得更生
成理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可以应用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网络等,它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教学《植物怎样传播种子》的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应用动画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示了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式。孩子们看得又认真又高兴!他们觉得太有意思了,同时也理解掌握了知识。现代化教学手段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只是本人在科学教学中一点点的心得。
第五篇: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三工小学:薛亮伟
科学课的教学,有许多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尝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自觉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体验获取科学知识过程的快乐,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下是我通过这次培训的认识和结合自己的实际,在教学实施方面为了做得更好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注重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科学要让孩子们有兴趣,你要充分的从学科源里给他们找出来。最重要的是孩子是所有的根本,当你解决了前两个问题之后也来到了最重要的部分,让孩子喜欢科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二、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究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改革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玩”
要充分地让学生“玩”,不要怕“乱”。所谓“充分地‘玩’ ”,是指让学生有足够的材料和充分的时间观察、实验。这样,学生才能观察得细致,实验得有兴趣,才能真正达到科学启蒙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为了使课堂“不乱”,或者不安排学生的观察实验,或者使学生的观察实验走过场,成为一种形式。这样,既上不出科学课的特色来,也达不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
四、运用当地资源让学生感知体验
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在教学《青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清青蛙是怎样跳跃游泳的,就可以观察我们身边的青蛙。学习植物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园内,亲身体验观察。
经过这次培训,我们更应该好好地把握这次机会把我们学到的东西都应该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当中,尽量上好每一堂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