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推理方法研究三角形教案

时间:2019-05-15 05:3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推理方法研究三角形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推理方法研究三角形教案》。

第一篇:用推理方法研究三角形教案

用推理方法研究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并会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定理去研究几何问题.

过程性目标

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定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掌握证明的书写格式,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并会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定理去研究几何问题.

教学难点

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定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掌握证明的书写格式,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按以下步骤画△ABC.

1.任意画线段BC;

2.以B、C为顶点,在BC的同侧作锐角∠B=∠C,角的两边交于点A. 这个△ABC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怎么知道△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呢?大家可以用度量或沿AD对折的方法,得到AB=AC,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方法:等角对等边.同学们是否想过,为什么当△ABC沿AD对折时,AB与AC完全重合?现在我们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证明这个问题.

二、探究归纳

1.求证: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B=∠C.求证:AB=AC.

分析 要证明AB=AC,可设法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使AB,AC分别是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因此可画∠BAC的平分线AD.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说明

(1)还可通过画中线AD或BC边上的高AD得全等三角形.

(2)推理形式:因为在△ABC中,∠B=∠C.(已知)

所以AB=AC.(等角对等边)

2.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1)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以前,我们也用折叠的方法(可演示一下)来认识了这两个性质,现在同学们尝试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试着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求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ABC中,AB=AC.

求证:∠B=∠C.

分析 仍可通过画∠BAC的平分线AD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为“等边对等角”)

推理形式:因为△ABC中,AB=AC.(已知)

所以∠B=∠C.(等边对等角)

说明

(1)也可作中线AD或BC边上的高线AD;

(2)由△BAD≌△CAD,可进一步推得BD=CD,∠BDA=∠CDA=90°,因此AD也是中线,是BC边上的高线.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在半透明纸上画∠AOB及角平分线OC,点P是OC上任意一点,PD⊥OA,PE⊥OB,垂足分别为点D和点E.沿着射线OC对折,发现PD和PE完全重合,即PD=PE,由此,我们得到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请同学们来叙述这一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我们现在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证明这一性质.

1.同学们按上述性质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老师及时补充.

已知:OC是∠AOB平分线,点P是OC上任意一点,PD⊥OA,PE⊥OB,点D、E为垂足.

求证:PD=PE.

分析 只要去证明PD、PE所在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反过来,如果一个点到一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是否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呢?画出图形,我们通过证明来解答这个问题.

已知:如图,QD⊥OA,QE⊥OB,点D、E为垂足,QD=QE.

求证: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分析 要证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即QO是∠AOB的平分线,画射线OQ,只要证∠AOQ=∠BOQ,利用H.L.证明△DOQ≌△EOQ,得∠AOQ=∠BOQ.

角平分线判定定理:到一个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前面我们已经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很多定理,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等,这些定理都是命题.再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也是命题.观察这些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你发现了什么?

1.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题设是_______,结论是_______;

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题设是_______,结论是_______.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就叫做它的逆命题.所以上述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为原命题,则“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为逆命题,反之也可以.

2.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只要将原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互换,便可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但是,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未必正确,也就是说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但它的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一个假命题.

3.我们知道定理是命题,所以定理一定有逆命题.我们还知道定理是真命题,但定理的逆命题却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是真命题,则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比如我们刚才所讲的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都是定理,因此它们就是互逆定理.再比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也是互逆定理,同学们能否再举一些互逆定理?

例题:

例1 如图,△ABC中,AB=AC,E是AC上一点,∠A=2∠EBC.

求证:BE⊥AC.

分析 由已知条件∠A=2∠EBC,联想到作∠A的平分线AD,则∠CAD=∠EBC,且AD⊥BC,所以∠EBC+∠C=∠CAD+∠C=90°,即BE⊥AC.

例2 如图,已知BE⊥AC,CD⊥AB,垂足分别是E、D,BE、CD相交于点O,且∠1=∠2.求证:OB=OC.

分析 要证明OB=OC,只要证明△OBD≌△OCE,可利用角平分线及垂线的条件得OD=OE.

例3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判断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

(1)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同角的余角相等;

(3)如果|a|=|b|,那么a=b;

(4)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5)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例4 写出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逆命题,并证明逆命题是真命题.

已知:△ABC中,AB=c,BC=a,AC=b,且a+b=c.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 首先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使得∠C′=90°,B′C′=a,C′A′=b,然后可以证明△ABC≌△A′B′C′,从而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

22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5 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a为的正方形,M为AB中点,E为AD上一点,且AE=

求证:△EMC是直角三角形.

AD.

作业:1.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2.如图,已知Rt△ABC中,∠C=90°,AC=BC,∠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求证:AB=CD+AC.

3.给定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12,当第三条边为多长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二篇:判断推理方法总结

一、判断推理:

解题思路:1.根据图形特征找相应的变化规律: 元素相同看位置

平移:1.步数(恒等、递增);2方向:上下左右逆顺时针 旋转:1.角度(45、90、180);2.方向:顺逆时针 翻转:上下(横轴)、左右(纵轴)九宫格:先行后列,中间特殊优先看米字型。整体观察没有思路,相邻两个作比较。元素相似看样式;

1.考察最多的是线条相似; 2.运算:加减同异

考察最多的是求同和求异,常考复合考点;运算加位置(求同/求异+翻转/旋转)黑白运算:轮廓和分割区域相同,内部区域颜色不同,考虑黑白运算。(黑素数量相同考虑位置,黑色不通考虑黑白运算)

3.求同求异小技巧:当线条较多时,优先看选项找区别 元素不同先看属性(对称开闭曲直)后看数量 属性:对称(轴、中心);开闭;曲直(全曲全直)线数量:

1、常规考点:曲线和直线,优先分开数;

2、特殊考点:笔画

特征图:五角星、月亮、切圆、“日、田”及变形;

一笔画图形:是连通图,奇点数为0或者2;

多笔画图形:笔画数=奇点数/2 所有的端点都是奇点

元素组成不同,可以考虑数量类规律,点线面素考察最多

1、点数量:交叉线多,乱七八糟一团线、相切图形多时,优先考虑数点。整体数不成规律时,考虑数曲直交点;

2、线数量:

常规考点:直线曲线分开数;注意笔画数(数奇点)特征图:五角星、月亮、切圆、日字和田字变形

3、面数量

面数量做运算;面数量和边框、部分数相结合;

4、素

元素种类和数量

特征:独立小图形,其中生活化、黑白线条,优先考虑数部分数,其次考虑面、属性 复合考点:重点考虑相同元素的位置关系 特殊规律:

1、功能元素:点、箭头(位置关系、两个功能元素之间的关系)

2、图形间的关系:

相离

相压

相交:交点、交面、交线(数量、样式:长短/整体和部分)

解题思路同大思路(相同——位置;相似——样式;不同——属性和数量)

二、空间重构

1、看位置关系:上下左右方向与展开图保持一致,排除与展开图不一致的选项;

2、相对面法:

①相间排序 ②Z字两端

用法:同时出现在立体图中排除,一个都不出现也排除;

3、相邻面法

①看相对位置关系:上向左右方向与展开图保持一致,排除与展开图不一致的选项; ②花边法:选特殊面的唯一点或者唯一边,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描边,与题干不匹配的排除,不需要验证正确选项;

三、类比推理

1、一级辨析:语义关系、逻辑关系、语法关系

语义关系:近反义词、比喻象征义

逻辑关系:全同关系、并列关系(矛盾和反对)、包容关系(组成和种属)、交叉关系、对应关系(配套使用、材料成品、工艺、功能、职业场所、因果、属性)

对应关系汇总材料成品、职业场所不需要是唯一对应的,只需要是主要材料,主要场所即可。

并列关系、包容关系、对应关系常考;全同关系常积累即可。

2、二级辨析:感情色彩、结构;

3、一级辨析选不出答案时再考虑二级辨析。

四、定义判断:

方法一:

做定义判断的三个词:胆大、心细、择优

1、胆大:不要被题目吓到;

2、心细:要细心的看题目中的关键词;

3、择优:出现纠结时选择更好的选项。方法二:

1、读准题目。定义比较长,有很多干扰信息,按照定义的解题套路来;

2、优先看主客体,然后方式+目的,原因+结果,接着看句号和补充说明;

3、多定义问谁看谁,先看提问的定义,纠结时看别的定义;

4、秒杀技是辅助,当关键词不能理解且是选非题的时候可以用同构选项排除法,排除意思和结构相似的同构选项。

五、翻译推理

1、前推后典型逻辑关联词:

如果„„那么„„

若„„则„„

只要„„就„„

所有„„都„„

为了„„一定„„

„„是„„的充分条件

2、后推前典型逻辑关联词:

只有„„才„„

不„„不„„

除非„„否则不„„

„„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

„„是„„的必要/必不可杀的条件

3、推理规则之“逆否等价” 符号表示:A→B=-B→-A

文字表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

4、且和或、要么„„要么„„

A且B:二者同时成立;

A或B:二者至少有一个成立(翻译:否一推一);

要么A,要么B:两者只有一个成立;

5、推理规则之“摩根定律”(逐项填符号,且或互变)

-(A且B)=-A或-B A且B是否命题,要想否定且命题,只要否定其中一项即可

-(A或B)=-A且-B A或B是或命题,想要否定,需两者全部否定

6、推理方式:

提问方式:以下哪项中的推理形式与题干的推理形式/结构相同?

看形式,看结构。不需要理解,找一个和题干形式一样的即可。

七、削弱类题目的解题思维:

1、找论点、想削弱(有直接削弱论点的直接削弱)。什么时间,想到什么方法。

2、找论据,看拆桥(有没有直接削弱论点的,看题干论据说的是什么,找拆桥项)

3、没拆桥,削论据

4、他因削弱最后想

5、力度的削弱:削弱论点>削弱论证>削弱论据>他因削弱

第三篇:推理教案

9数学广角—推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借助生活中简单的事件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能按一定的方式整理信息,进行推理;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推理能力的发展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因此,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把推理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最简单的事例以及游戏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思想的奇妙与作用。二年级的学生对简单的推理知识的理解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推理过程的叙述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看看咱们班学生反应快不快,请听口令,举起你的右手。师:第二个游戏加大难度,举起你的一只手,不是右手(请问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老师今天还为你们带来了一个的礼物,你们想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老师把礼物放到了信封里(出示课件,图形在信封中露出一角),你们猜它可能是什么图形? 生1:正方形.生2:长方形.生3:三角形.师:它到底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中的哪一种呢!今天我们就通过推理来揭开这个图形的神秘面纱.(板书:推理)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题目,看看你从题目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同学回答)

(板书:小红,小丽,小刚,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师:我们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请学生回答)

师: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思考,然后找3个学生各自汇报自己的结果和想法。

三人汇报完想法后,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除了口述,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道题。

生:连线(引导学生发现).生:在第一行写上三种书的名称,然后我们在第二行写上三位同学的名字。师:下面我们拿尺子来连一连,应该怎样连呢?

生:把小红和语文书连在一起。

师:小丽和小刚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呢,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剩下的连线.(找一位学生上讲台说说自己的结果,边汇报边连线)。

师:同桌之间看着自己的连线图互相交流想法。然后再找同学完整的讲一讲自己的过程。

师:知道了结果,我们最后应该答一下(找同学说)。

我们通过题目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做推理。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推理的方法来解决下面这些问题。

练习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乐乐比欢欢中,笑笑是最轻的。你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吗?

(教师找3个同学各自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结果。)

练习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请同学们用连线的方法把这道题目写到自己的练习本上)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找一位同学来黑板上写,并让其讲讲自己的想法。

师:谁有不同思路.………..师:同学们讲得真好,那还记得我们上课时的神秘图形吗,它可能是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接下来老师让它发生一些变化(课件露出图形的另一个角)。它可能是什么图形?

猜测可能是正方形,还有可能是长方形。

师:图形说了一句话:我不是长方形,那它是什么图形?(学生立刻猜是正方形)

课件展示结果:哈哈,我是正方形。

师:同学们真厉害,运用推理的方法揭开了这个什么图形的神秘面纱。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细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推理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学以致用!

作业:课本101页第1、2题完成。

第四篇:4.4用尺规作三角形教案

4.4 用尺规作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尺规作图实践操作过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尺规作图的技能,能根据条件作出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能依据规范作图语言,作出相应的图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规范作图语言。

3、情感与态度:通过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体会对问题的说明要有理有据。

教学重点:利用尺规作三角形 教学难点:利用尺规作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豆豆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他想在作业本上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他该怎么办?

二、回顾与思考

(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是___和___。(2)你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吗?(3)你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吗?

(4)你能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吗?

三、探求新知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文字语言表述)已知:∠α,∠β,线段c。

求作:△ABC,使∠A=∠α,∠B=∠β,AB=c。(几何语言表述)分析:假设这个三角形已作出

对于边和角,你想先作__,再作__,最后作__。作法:

(1)作∠DAF=∠α

(2)在射线AF上截取线段AB=c;

(3)(3)以B为顶点,以BA为一边,作∠ABE=∠β,BE交AD于点C。△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思考:你所作的三角形与同伴所作的三角形比较,它们全等吗?为什么? 归纳:作图顺序(1)、(2)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归纳总结:(1)作∠···=∠ ··· ;(2)在···上截取,使··· = ···(3)以···为顶点,以···为一边,作∠ ··· =∠ ··· ;(4)作一条线段··· = ···(5)连接··,或连接··交··于点· ·(6)分别以··,··为圆心,以··,···画弧,两弧交于···点; 3.目标检测1 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四、目标检测2 1.你能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线段a,b吗?并 写出作法。

小结1.假设所求作的图形已经作出,并在草稿纸上作出草图; 2.在草图上标出已给的边、角的对应位置

3.从草图中首先找出基本图形,由此确定作图的起始步骤; 4.在3的基础上逐步向所求图形扩展五、六、作业

1、书本108页习题4.9;

2、一课一案训练案

第五篇:《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教案

《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教案 胥晓兰

课前准备

师:孩子们,我们有两个月没有在一起上课,你们想我了吗? 生:想

师:其实胥老师也很想念你们。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又相聚在同一个课堂里,而且和这么的老师和领导一起来上课,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那你们想不想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生:想,师:能不能把你们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呢?生:能。

师: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啊!那请你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跟我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吧。师:上课

一:情境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花吗?生:喜欢。

师:其实,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很喜欢花。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花吧!不过在看花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哟,你们一定要用你们那双明亮的大眼睛仔细地去观察,然后用你们那聪明绝顶的脑袋认真思考下面的问题。好吗?

师:出示情境图。生观察后,抽生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这幅画想表达什么?

生1:我看到了花。生2:我看到了左边的花坛中每行有12朵花,有这样的8行,右边的花坛中每行有7朵花,有这样的8行。

根据生的回答,师及时给予表扬给孩子们,并对生2说,你真是一个很棒的孩子,你睁大了数学的眼光在情境中注意发现重要的数据信息,这是数学人应该具备的发现能力。

师:请看胥老师现在把红花坛覆盖了,黄花坛也覆盖了,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一口气发现了这么多信息,根据你们的发现,你们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抽生起来提问。生1:我想求两个花坛的周长一共有多少米?生2;我想求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生3:我想求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平方米?......师:同学们,我觉得你们今天表现特别棒,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可是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你们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那胥老师建议这节课我们就研究两个问题“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和“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二:解决问题 例1:

师:把“一共有多少朵花”和“一共有多少平方米”两个问题写在黑板左右两边,抽生到黑板上用自已喜欢的方式写出综合算式并解答出来,其余学生在答题卡上做。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1:12×8+7×8

2:(12+7)×8

3:12×7+6×7

4:(12+6)×7

=96+56

=19×8

=84+42

=18 ×7

=152(朵)

= 152(朵)

=126(平方米)

=126(平方米)生解决完问题后,并问下面的同学对自已的解法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和不同意见,请提出来。生生互动。

师:孩子们,你们看每个问题两个同学的解法不一样,但是答案却一样,我们把两个答案一样的式子用一个数学符号把它们关系表示出来,是什么呢?生答是“=”

师抽生到黑板上用等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师:这位同学真是聪明,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一下他吧。师:孩子们,我们刚才去公园看了花,现在去商场买买衣服吧。

2:出示例2 学 校 购 买 校 服。每 件

衣服 75元,每 条 裤子 45元。买 这 样 3 套 校 服,一共要 多 少 元 ?

师:抽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在下面做,师巡视并指导。生1:75×3+45×3

生2:(35+25)×3

=225+135

=120×3

=360(元)

=360(元)

生解决完问题后,并问下面的同学对自已的解法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和不同意见,请提出来。生生互动。

师:两个同学的解题思路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但他们的答案却是一样的。师:孩子们,其实在我们平时做的试卷,练习册甚至数学书上都会出现一些解决问题让我们用两种方法来解决的题,那我们今天就是来学习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3、通过前面的例题说说什么样的情况下用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师:认真观察前面的几个例题,有感觉了吗?如果没有,再看看你们的答题卡,想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呢? 三:寻找规律

师:抽生说说自已发现的规律。

生1:例1中一共有多少朵花中的两种花的行数相同,一共有多少平方米中的宽相等。

生2:例2中买的服装中的件数相等

生3:有一个条件是相同的才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决

师:通过你们的观察说得真的不错,总结也很到位,你们是当知无愧的观察小行家哟。

四:练一练

孩子们你们对什么时候用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了解和掌握了吗? 生:掌握了

.师:孩子们,你们真有自信,我就喜欢有自信的孩子,那下面我们来做做练习,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出示例4,让孩子们用两种方法独立完成,并找生说说自已的解题思路

五:能力提升

师:孩子们,我们不光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们还要学会自已编写这样的应用题,那你们试着自已写一道这样的应用题,能行吗? 生:能

师:孩子们真棒,你们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编好这道题的,那你们开始吧,看谁做得最快最好哟。师:巡视并指导

师对写正确的孩子进行表扬。生:展示并汇报成果

六:小结 读懂情境图 筛选数学信息 发现并提出问题 分析解决问题

下载用推理方法研究三角形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推理方法研究三角形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角形的剪纸方法

    剪纸,顾名思义应该是纸张出现以后的产物。你们知道三角形的剪纸方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剪纸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三角形的剪纸方法三角形的剪纸方法1三角形的剪......

    人工智能原理教案02章 归结推理方法2.4 归结原理

    2.4 归结原理 本节在上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介绍谓词逻辑的归结方法。谓词逻辑的归结法是以命题逻辑的归结法为基础,在Skolem标准性的子句集上,通过置换和合一进行归结的。 下......

    演绎推理教案

    演绎推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及特点,会将推理写成三段论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演绎推理在数学证......

    推理教案文档

    数学广角—推理 二年级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

    推理完整教案

    《推理》教学设计 龙岩实小 陈莉花 指导老师:郑雪影 郭笑静 教学内容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推理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

    2年级推理 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二次授课) 教材重点: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教材难点:推理过程的叙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能进行含有......

    推理 教案(模版)

    简单的推理 教学设计:徐昌 教学内容:教书第10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能......

    二下推理教案(★)

    数学广角—--推理 课前交流: 1、猜老师姓什么 孩子们,你们知道老师姓什么吗?(生:姓徐)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屏幕上写着)[你真善于观察。] 师:你们可以怎样称呼我呢?(徐海燕)[直呼其名,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