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二年级3、4、5口诀教案
第五课时
——变鸽子
教学内容:
1和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1和0的乘法。重点难点: 掌握1和0的乘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魔术师为大家变出了好多宝葫芦,大家想知道今天魔术师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魔术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3、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1+1+1=()(只)()×()=()(只)现在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0+0+0=()(只)()×()=()(只)
4、(在此应该先补充一些关于1和0的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成乘法,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关于1和0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三、试一试
1、第9页自主练习1()+()+()+()=()(棵)
()×()=()(棵)
()+()+()+()+()=()(个)()×()=()(个)
2、自主练习2(1)吊椅上现在坐了多少人?
()+()+()+()+()+()=()(人)()×()=()(人)(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小组交流。
3、数苹果
每盘有()个苹果,有()盘,一共有()个。()×()=()(个)
四、你学会了吗?
1、课件展示情景图。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解答上述问题。
五、丰收园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善于观察但不善于归纳,总结1和0的乘法规律时有困难。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教材的编排特点:
1、素材的选取富有童趣。
教材以“看杂技”为主要线索,展现了“自行车表演”、“晃板与顶碗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能吸引学生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
2、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口诀的编排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口诀句数的编排上。由于传统的“小九九”2、3、4的乘法口诀句数太少,不利于学生探索口诀的编排规律。而“大九九”则句数太多,对于刚刚接触乘法口诀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有困难。所以本单元采取折中的方法,把大九九和小九九的优点结合起来编排。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口诀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这是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创新。
3、以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降低了口诀编制的难度。
以琅琅上口的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是本单元乘法口诀编写的又一特点。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最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简短精练、朗朗上口等特点。本册乘法口诀部分的编写思路就是将累加所得的数编成儿歌,然后将儿歌进一步简化编成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轻松愉快的口诀编制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3、4的乘法口诀。学与教建议:
1、口诀的编制要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2、注意加强直观教学。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4、理解先编儿歌再编口诀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儿歌在编制口诀中的作用。
5、评价方式要多样。教学课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
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有编完的儿歌。)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学生独立试编乘法口诀。
师: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编的口诀,组长记录。请小组到台上交流成果。1×5=5
一五得五 2×5=10
二五一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交流后宜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口诀,如:二人对口令,小组开火车,男女生对抗赛等。让学生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逐步提高熟练程度。)活动二:
应用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边提出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问题和算式。学生可能会发现下面几个问题:
1、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 2、一共有多少个车轮?
3、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注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活动三: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多位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反思:
1、由于刚开始接触乘法,有个别好同学能够背下口诀,但是对乘法的意义不理解,因而学起来有难度。
2、讲解的过程一定要放慢速度,多做练习题。
第二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背诵5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儿歌和乘法口诀:(1)1辆小车5个人
1×5=5 一五得五
2辆小车10个人
2×5=10 二五一十 3辆小车15个人
3×5=15 三五十五 4辆小车20个人
4×5=20 四五二十 5辆小车25个人
5×5=25 五五二十五(2)一只青蛙2只眼 1×2=2 一二得二
二只青蛙4只眼 2×2=4 二二得四
三只青蛙6只眼 2×3=6 二三得六 四只青蛙8只眼 2×4=8 二四得八 五只青蛙10只眼 2×5=10 二五一十
让同桌互相练习儿歌,并背诵口诀。
二、课堂练习活动
1、自主练习第一题第2行,学生看题后,作出答案。教师分别指向每个方框,学生齐声说出答案。
2、第2题
学生看题,两分钟后,教师指名学生到讲台前将答案写在黑板上。教师讲解。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以儿歌的形式编写口诀,以活动或游戏练习口诀,达到对口诀的熟练运用。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2、3、4乘法口诀》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2、3、4乘法口诀》
复习教案
教学
内容
、本P4 2、2、3、4乘法口诀的初步认识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知道2、3、4的乘法口诀的,初步认识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会解决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难点: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法
指导探究
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创设情境:
春天来了,各种植物都发出了新芽,同学们种的向日葵在同学们的精心照料下发芽了,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好吗?
二、自主探究:
、学习2的乘法口诀。
出示主题图,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一棵幼苗上有两片叶子,表示几个2?用乘法怎样计算?你能编出口诀吗?
两棵幼苗有几个子叶?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编出口诀吗?
齐读口诀,记忆口诀。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又去看向日葵,他们长高了。看一看一行有几棵向日葵,应该用几个几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怎样编口诀?
2行向日葵有几棵?3行呢?小组合作编出3的乘法口诀。
3、用四根小棒依次摆成几个正方形,自己对照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出4的乘法口诀。把书上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根据“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来推理: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还是1,也就是1×1=1,由此推出“一一得一”。
三、拓展运用:(见堂练习)
四、后小结:
教后修改
堂
练习、对口令,记口诀。
2、一一()()
()()得四
一()得三
()()得六
三三()()
二四()()
四四()()
()()十二
一一()()
3、听口诀写算式。
三四十二、一一得一、二三的六、三三得九、一二得二
二四得八、一四得四、二二得四、四四十六、一三得三
4、计算,说出用的什么口诀?
3×4
2×3
×1
4×4
2×4
3×4、开放题:
数青蛙:一只青蛙()张嘴,外
作业
金椰风同步练P28、29
板书
设计 2、3、4的乘法口诀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一三得三
一四得四
()只眼睛,()条腿?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 第4单元 第3课时 5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数学
第4单元
第3课时
5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整个过程,依托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小组合作有机的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学生对学习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让学生体验口诀的来源及意义。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难点是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得出余下的口诀,培养学生谈及知识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能通过观察、尝试、比较等活动养成推理、概括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归纳、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明白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
3.积极参与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难点
1.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1.老师引导学生玩“借手”游戏。
师:老师今天想和大家玩一个“借手”的游戏,最多要向4名同学借手,谁想参加?
2.通过“借手”的过程,得出1、2、3、4、5只手各自相对应的手指头根数。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23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1)引导学生观察例1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2)思考: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一共有多少个福娃吗?
(3)师:有没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呢?
2.编制5的乘法口诀。
(1)一个盒子里有5个福娃,表示几个5?怎样列乘法算式?
(2)教师说明: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写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板书:一五得五)
(3)一五得五表示什么?一五表示什么?得五又表示什么呢?
(4)两个盒子里有多少个福娃?是几个5?谁能写出乘法算式?可以编一句什么口诀呢?三幅图?四幅图?五幅图呢?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8分钟)
1.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第53页第“练习十”第1、2、3题。
3.动手操作。
请用5根小棒拼摆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拼摆完成后根据所摆图案编制一首5的乘法口诀的儿歌。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3.课外和同学或父母玩“借手”的游戏,熟记5的乘法口诀。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2、3、4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教案
第四单元课时备课教案
课题 2、3、4的乘法口诀
1.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的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3.教具、学具准备:小棒16根。
4.教学过程:
步骤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教师让学生先摆2根小棒,说出这是1个2。教师问:怎样写出加法算式?讲解后,让学生摆2根小棒,问;“这是几个2根小棒?相同的加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样写?” 板书:“二二得四” 用3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提出跟 前面类似的问题,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方法跟3的乘法口诀类似。
巩固练习教师问:“1个 2,相同的加数是什么?相同加数有几个?写乘法算式时,被乘数是几?乘数是几?”按照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2×l=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小棒?问:“我们摆的是几个2?”,“1个2得数是2,我们可以说成“一二得二”并板书:“一二得二”(图、式、口诀等板书形式可以类似于教科书上的排列形式)。又让学生摆2根小棒,问;“这是几个2根小棒?相同的加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样写?”教师指着乘法算式,说:“2个2的得数是4。我们可以说成“二二得四”并板书:“二二得四”。最后,让学生默想,这两句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并复述口诀。3、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方法跟3的乘法口诀类似。
巩固练习l.做教科书第55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诀。如果某个学生乘法口诀不熟,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不够熟练,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
教学反思
第五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3、4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决
教学目标:
1.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
2.初步熟记2,3,4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教学难点:
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手段:
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好16根同样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口答填空。
(1)2×3这个算式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2)3×2这个算式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3)4×3这个算式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4)3×4这个算式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3.师生比赛
由一个学生任意的从四道题中挑一道题,教师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4.教师谈话:
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算那么快吗?因为我是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乘法口诀是我国的一大发明,中国小朋友比外国小朋友乘法算得快,就因为中国小朋友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讲解2的乘法口诀)
(1)出示P21、例1图 [出示图片1]
(2)问:观察,图中每组有几根小棒,有这样的几组?
(3)问: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都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生说:2+2=4,2×2=4,教师随后板书]
(4)问:谁能说一说2×2=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2×2=4这个算式表示2个2是4](5)教师叙述: 根据这个式子,我们可以编成一句口诀:二二得四,教师板书“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2个2得4。乘法口诀中的第一个二表示乘数的2,第二个二表示被乘数的2。口诀的得数部分是积。
(6)我们知道2个2得4,请观察小棒图说一说1个2得几,乘法算式怎样列?怎样编成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1=2;1个2是2;一二得二 2.教学例2(讲解3的乘法口诀)
(1)让学生们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
① 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摆一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
[生:一个三角形有3条边,摆一个三角形要用三根小棒。]
② 师:请同学们用小棒摆好3个三角形。
③ 师:观察,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要用几个3根,是几根?摆3个三角形要用几个3根,是几根?
[生: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要用2个3根,是6根。摆3个三角形要用3个3根,是9根]
师板书:1个3 是3,2个3 是6,3个3 是9。
(2)问:一份是3,两份是2个3,三份是3个3。谁能用三个算式表示摆1个、2个、3个三角形所用的小棒的根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3,3+3=6,3+3+3=9
1×3=3,2×3=6,3×3=9
(3)指导学生编3的乘法口诀
师:我们已经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根据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果编出3的乘法口诀呢?
教师板书出三句3的乘法口诀。
3.教学例3(讲解4的乘法口诀)
(1)两个人为一个小组,依次摆出1个,2个,3个,4个正方形。
(2)看着这些正方形,说一说,摆1个,2个,3个,4个正方形分别要用几个4根小棒,要用多少根小棒?
(3)看着小棒图,用适当的算式表示这几幅图。(可以分别的用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来表示)
(4)看着这些算式试着编出4的乘法口诀。
(5)全班交流
(6)教师随着学生们的汇报板书
4.师:我们已经编完了2,3,4的乘法口诀,1乘以1表示什么意思?1乘1得几呢?根据你们列出的算式能否编出1的乘法口诀呢?
5.归纳整理
(1)我们已经编出了2,3,4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看一下,1的乘法口诀有几句?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3的乘法口诀呢?4的乘法口诀呢?
(2)想一想,每句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2的乘法口诀后一句的积与前一句的积相差几?3的乘法口诀呢?4的乘法口诀呢?找到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熟练而迅速的记住乘法口诀。
(4)巩固练习
(5)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