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2.5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 新人教版
2.5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教学对“青铜文明”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多媒体展示《世纪宝鼎》图片让学生欣赏。
导语:这是我国人民送给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生日礼物——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世纪宝鼎高2、1米,象征即将来到的21世纪。鼎禁(座)高50厘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禁上56条夔龙,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由56个民族组成,都是龙的传人。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你知道吗?它的制作是以商周时期的大鼎为范本设计制造的。那么,商周时期有什么大鼎呢?让我们一起来从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中找吧。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青铜器出现于什么时期?何时种类增多?何时是灿烂时期?何时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商朝的代表作有什么?
2.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出现于何时何地?代表作品有哪些? 3.除青铜制造业外,商周时期还有哪些手工业?有何特点? 4.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农业、畜牧业的发展表现。5.什么是青铜文明?
6.商周时期奴隶悲惨生活的表现有哪些?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青铜铸造业:
(1)形成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青铜器。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2)灿烂鼎盛:
①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以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最为著名。②西周的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2.“三星堆”文化:
(1)时期:商周时期。
(2)主要覆盖地区: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
(3)出土的文物: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3.(1)陶瓷业: China除了代表中国外,还有这些含义:陶瓷, 瓷器, 瓷料。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瓷器在国际上是享誉盛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2)玉器制造业:玉器雕刻工艺水平很高。4.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表现: 农业: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发达。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西周以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畜牧业:
(1)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2)建有牲畜圈栏,还有牧场。
5.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文化发展阶段。介于金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作“青铜文明”。6.奴隶悲惨生活的表现:(1)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2)人牲: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
(3)人殉: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预设问题:
1.想一想,青铜制造业的特点是什么? 2.何为“五谷”何为“六畜”?
3.商周时期为什么把“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 4.为什么说商代文化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5.有人说: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到商周奴隶制国家的出现,虽然社会产品丰富了,奴隶却变成了会说话的工具,没有了人身自由,故社会是倒退。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6.想一想,奴隶生活悲惨与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否矛盾?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商朝司母戊鼎制作过程:
在商代,当时人们使用坩埚熔炼青铜,每个坩埚能熔铜12.5公斤,铸造这样一个大鼎约需80个坩埚。当时,制作青铜器,还要进行两大项工作,第一步是要对矿石进行熔炼,其中包括选矿、初炼、提炼和加锡等。第二步就是具体铸造青铜器的过程。它包括制模、翻范、合范、浇注、打磨修整等。这一道道的工序,缺一不可。正像古书所说,铸造一件精美青铜器必须具备“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几个条件。当时的人们正是通过这些工序铸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司母戊鼎。近年来,一些中外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司母戊鼎进行了化学定量分析,结果符合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的铸器的合金比例。
3.青铜知识知多少:
青铜是铜与铅、锡的合金。红铜又称纯铜。由于铜矿石与其他有色金属矿常常是伴生的,所以红铜中常含有铅、锡等金属。一般称锡含量低于2%,铅含量低于3%的铜为红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 铸成的器物硬度差,铸造过程中的流动性也不好,冷却时收缩性也较大。但加人锡、铅以后,其性能可以改善。例如:加入10%的铅,熔点可降低43℃;加入10%的锡,熔点可降低73℃;若加入20%的锡,熔点可降低193℃。同时,硬度也可以提高。红铜的布氏硬度为35,加入5-7%的锡,硬度就增高到50-65;加入9-10%的锡以后,硬度可达到70-100。另外,加入铅和锡以后,铸器时可使铜液的流动性能得以改善,使青铜器表面的装饰花纹获得清晰的效果。商代除了铅青铜(铜铅合金)和锡青铜(铜锡合金)外,还出现了铜铅锡三元合金。大约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三元合金工艺。
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
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评价单。
【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
2.瓷器和玉器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教后反思】
第二篇: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英语上册 寒假作业十 综合检测试题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英语上册 寒假作业十 综合检测试题(无答
案)人教新目标版
一、单项选择
()1.This is_____ eraser.It’s ____yellow eraser.A.a;an B.an;a C.an;an D.a;a()2.What’s__________favorite subject?
A.your sister’s B.your sister C.you sister D.you sister’s()3.I usually like to __________my dog.A.play B.play with C.play and D.playing()4.I often watch TV for two hours________ Sunday evening.A.in B.on C.at D.for()5.----Is your teacher strict ____ you?-----Yes, he is.A,.with B.at C.in D.of()6.This is______ Green.She has two sons.A.Mr B.Mrs C.Miss D.Uncle()7.----Does John have a _____?-----Yes, he_____ at a school.A.job;works B.work;works C.job;work D.job;jobs()8.Liu Lin is a Chinese boy, but he can ______English very well.A.speak B.say C.talk D.tell()9._____________.Is this your pen? A.Excuse me.B.I’m sorry C.Hi D.Hello()10.We have socks in all color ________a very good price.A.in B.at C.for D.on()11.----_______?----It’s Monday.A.What’s the date B.What day is it C.What time is it D.What’s up()12.----_____are the black pants?----They are only 8 ______.A.What price;dollars B.How much;dollars
C.How many;dollars D.Where;dollars()13.----_______Mary and Gina want________ to a comedy?----Yes.A.Does;to go B.Do;to go C.Does;go D.Do;go()14._______math teacher is Mrs Green,and _______history teacher is Miss zhang.A.I;He B.My;he C.I;his D.My;his()15.I like science.It’s difficult,___________funny.A.but B.and C.or D.so
二、完型填空
This is an 1 boy.He comes from London.His name is Jack.2 fifteen.He is a high school 3 in Beijing.He is in 4 Four, Grade Two.Alice is an 5 girl.She is 6 New York.She and Jack go to the 7 school, but they are in 8 classes.Mr.Xu is 9 English teacher.He is a good teacher.He likes Alice and Jack and they like 10 , too.()1.A.Chinese B.Japanese C.English D.American
()2.A.She's B.He's C.I'm D.It's
()3.A.doctor B.teacher C.student D.English
()4.A.class B.Number C.Class D.number
()5.A.English B.Japanese C.Chinese D.American
()6.A.are B.from C.to D.in
()7.A.bad B.good C.same D.different
()8.A.same B.five C.different D.one
()9.A.a B./ C.their D.the
()10.A.he B.him C.his D.her
三、阅读理解
(A)
Hey, Kids!Big T-shirt, pants and shoes sale at Brown’s Shop.We have T-shirts in many colors: red, white, blue, green, black and yellow.We also have pants in blue and green.We have shoes in black, blue and white.The T-shirts are only $42.The pants are just $32 and the shoes are $66.That’s not all.Please come to Brown’s Shop and see!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We can only buy T-shirts, pants and shoes in this shop.()2.You can take blue shoes, green pants and yellow T-shirts in this shop.()3.You can buy one T-shirt and a pair of shoes with $100.()4.The T-shirts are in five colors.()5 This shop sells children’s clothes and shoes.B This is a photo.In the photo you can see hills, trees and a school.You can see a big clock in the school.It’s seven now.The students are at school.Zhang Hong and Wang Lin are in the school.They are good friends.Zhang Hong is twelve.Wang Lin is twelve, too.They are in the same class.Miss Liu is their English teacher and Miss Li is their Chinese teacher.()1.The boys and girls are.A.at school B.on the hills C.under the trees D.at home()2.The hills, trees, the school and the students are.A.on a map B.in a photo C.on the wall D.in a book()3.Wang Lin and Zhang Hong are.A.good brothers B.good sisters C.good friends D.good students()4.Miss Li is.A.a young teacher B.an English teacher
C.a good teacher D.Wang Lin and Zhang Hong’s teacher()5.Which is wrong?
A.A big clock is in the school.B.Only two students are in the photo.C.Zhang Hong is twelve.D.It’s seven o’clock.四、交际对对碰 从Ⅱ 栏中找出Ⅰ栏相对应的答语。
Ⅰ Ⅱ
()1.What does your uncle do? A.No, thanks.I’m just looking.()2.Thank you!B.Sure, my name is Tim.()3.How are you, Jane? C.He is an office worker.()4.Good morning.D.Good morning, Miss Lin.()5.May I know your name? E.Yes, I am.()6.What can I do for you? F.He is my brother.()7.Nice to see you!G.This is my teacher.()8.Do you like Coke or coffee? H.I like coffee very much.()9.Who is Jim? I.Nice to see you, too!
()10.Are you a student? J.Not bad, thanks.K.You’re welcome!
五、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Can Mary ____________(play)the guitar?
2.My birthday is May _____________(twelve).3.He wants to be a great __________(run)star like Liu Xiang.4.We should eat some ____________(health)food every day.5.I’m busy ____________(read)English now.六、句型转换
1.She likes English best(变成同义句)。English is her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She likes art because it is fun(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__ __________she __________art? 3.They get there by bus(变成同义句)。They________ __________bus to get there.4.Here is my watch(变成复数句)。Here___________ our_________.5.She does her homework every day.(变成否定句)She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her homework every day.七、作文
以“My pen pal” 为题,写一篇60词左右的短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也可做适当补充)
What’s his/her name?
Where does he/she come from?
How old is he/she?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What’s his/her favorite food, color and animal?
第三篇: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六)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又到了充电的时候了!记住: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同样做得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也能做到。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六)语文版
一、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5分)
①《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字,末期思想思想家、家、家。
②《世说新语》是朝文学家组织人编写的。
③《木兰诗》是________期一首北方民歌,选自《》。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产生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默写填空。(1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 朝诗人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所作。其中透视出作者达观的态度的名是:。
③《淮上与友人别》中从听觉、视觉方面抒发各自天涯的离愁之情的诗句是:。
④由“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可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而这首诗中写友情的名句是:。
⑤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3、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3分)
(1)不入虎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满盘皆输。
(3)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4分)
⑴ 默而识之通________⑵ 尊君在不通________
⑶ 出门看火伴通________⑷ 不亦说乎通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格。(4分)
⑴ 宁可以急相弃邪?()
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⑶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⑷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解释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6分)
⑴ 学而时习之()
⑵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⑶ 其不善者而改之()⑷ 余闻之也久()
⑸ 不能称前时之闻()⑹ 歆辄难之()
二、理解•感悟
(一)阅读《〈论语〉六则》,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解释加点词语(4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2)可以为师矣可以___________ ..
(3)温故而知新______(4)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 ...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0.所选文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2)关于学习的方法;
(3)关于道德修养。请分别举例。(6分)
11.《论语》六则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请把他们找出来。(至少二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期行》和《乘船》回答下列问题: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歆辄难之()遂携拯如初()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宁可以急相弃邪()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王欲舍所携人()既已纳其自托()待君久不至()
14.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宁可以急相弃邪是以谓之“文”也
B.王欲舍所携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传一乡秀才观之
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歆辄难之
15.翻译下列句子。(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6、《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17.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18、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2分)(多写加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9、根据课文回答:
①本文选自作者是代。(3分)
②《伤仲永》中文题包含的感情是()(1分)
A、痛心忱惜B、哀怜惋惜C、哀怜痛心D、痛苦惋惜
③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20、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6分)
(1)世隶耕(2)父异焉
(3)或以钱币丐之。(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⑸不能称前时之闻⑹父利其然也
21、指出下面句中“以”字的含义。(2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或以钱币乞之()
22、作者通过方仲永的故事阐明了什么道理?(3分)
2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2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5、写出两句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4分)
写作【书写在作文本上】
题目:我又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那句话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填上“爸爸”、“老师”、“同学”、“孔子”等均可。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教师寄语:勤劳的人会有各种幸运,懒惰的人则只有一种不幸。但愿每一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第四篇: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四)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你是不是感觉收获颇丰?学习的感觉真的很好。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这个美好的假期我们也需要书籍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
业
(四)语文版
一、积累运用(17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隐nì()juān刻()
恍hū()发jiǒng()
2.解释词语:(4分)
⑴寥寥可数:
⑵干净利落:
⑶旁若无人:
⑷喜不自胜:
3.司马懿看到城楼上的诸葛亮后,他想了些什么呢?请写出司马懿的心理活动。50字以内。(4分)
答:
4.面对美国伞兵的请求,法国妇女前后两次都回答“哦,当然啦”。这两个“当然”包含了什么意思?(3分)
答:
5.按要求仿写下列句子。(4分)
⑴仿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仿句:
⑵不增删、不更改下面一句话的任何一个字,写出意思不同的另一句话。
原句: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护住了红花,自己却化作了污泥。
改句: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 1
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3分)
2.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3分)
3.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4.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3分)
5.“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的意思是。(3分)
6.诸葛亮最后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他为什么不退?(3分)
7.从诸葛亮使空城计这一招上你得到什么启发?从司马懿中计这一点上你又得到什么启发?(4分)
(二)[甲]市长和女儿 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中悠闲地品着茶。女儿笑盈盈地走过来:“爸,我想跟您请教个问题。”“有什么事,就直说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马市长放下手中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确实挺差,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想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合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诡秘地笑了笑:“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乙]一个女市长的遗愿
她仰卧在床上,肩背被高高的枕头垫起,可依旧呼吸困难。她嘴张得老大,脸色惨白。床前,静立着看护的人,大夫、护士、秘书、大夫、上小学的女儿芳芳及揣着笔记本的记者。
大夫俯下身仔细地听了她的心跳,然后,缓缓地立起身,抬腕看看表,向秘书投去一瞥,那意思是极明白的。
难道她就这样地去了?真有点不敢相信。她本是精力充沛的女人。她还没有过45岁,在中级领导层中,她是年富力强的。她担任市长两年多来,使这个小小的江滨城市发生不小的变化:整洁的市容,翻番的产值,还有兴修那为人所不齿却一刻也不能疏忽的公共厕所„„她为这个城市耗尽了心血。
她本不该这样早早地离去。倘若不是洪水陡涨,倘若不是堤坝决口„„ 她要去了,就这样默默躺在自家的床上,室内,回旋着悲凉的哀思。
她却不肯瞑目,眯缝的眼里透出一种光来,这是一种寻觅和切盼之光。张着的嘴微微翕动,似有话语交代。
众人一阵迷惘。他们环视卧室,想找些所需之物了却她的遗愿,以此慰藉这颗即将停止跳动的心。
秘书递给她常年不离手的提包,那里面装有她批阅过的各类文件,她却依然瞪着眼。大夫递过几粒药片。她还是睁着眼。
是想得到点闪光的言语吧,记者将耳朵贴近她的嘴唇,却一无所获„„
大家失望了,谁能探索到这个市政府最高女官员的内心奥秘呢?
她的丈夫默默地将女儿引至床沿。像是一种回光返照,她脸上突然有了生气,垂着的手缓缓移动,费力地攥住女儿的前襟,随后闭上眼睛,溘然①仙逝②了。
记者轻轻地为她放平枕头。这时,他发现枕头下面压着一个绿皮笔记本。大家打开一看,里面是她的防汛日记,在最末的一页,醒目地记着一条:今晚要为芳芳钉扣子!
刷„„目光射向芳芳的衣襟:上面的衣扣己经脱落了两颗。大家记得,那天夜晚,女市长倒在洪水中了。
泪,漫过众人的眼眶„„
[注]①溘然:忽然。②仙逝:登仙而去,称人死的婉辞。
1.甲乙两篇小说分别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4分)
小说甲:小说乙:
2.小说甲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出马市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
3.小说乙中加点词“翕动”的意思是;由“翕动”联系“寻觅”、“切盼”等词,可揣测女市长此时此刻想说:“”(请以女市长的口气,用第一人称表述)(4分)
4.品读小说乙中画线的语段,回答问题。(6分)
①题目中“遗愿”指的是;(2分)
②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描写。(2分)
③这两段文字感人至深,请结合给你感受最深的一个词语,谈谈它的表达效果。(3分)答:
5.小说乙的情节高度浓缩在女市长临终前,同时还写了她在别的时间里所做的事情,请具体说说写这些事情有什么作用。(3分)
答:
写作:【书写在作文本上】
我和的故事
要求:先补全题目,然后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第五篇: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二)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品味到寒假的甜蜜了吧!上次的任务肯定在这甜蜜中完成得很好吧!有没有信心把以后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老师相信你能行,加油!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二)语文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满分4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5分)
溺()死不辍()揶揄()蹒跚()....
2.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8分)
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diāo xiàng(),zhí zhuó(),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dú là()的阳光把母亲原已yǒu hēi()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
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6分)
和蔼 劳禄 慰勉 节衣索食 为富不仁 勤劳检朴
炫耀 班驳 哽咽 满面春风 令人不懈 任劳任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母亲)虽然自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威。(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B.母亲是个好劳动。(爱好劳动)
C.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D.有人揶揄她:“可不是,都说阿莉是你的冰棍调养出来的呢!”(嘲笑)
5.选出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____(圆溜光滑 圆润光洁)的石凳,那门上锈迹____(班驳 斑斑)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殷的招呼声。
6.下面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我的同桌讲故事总是有声有色。她一开口,周围就聚集了好多人。
B.今后小时工不仅名正言顺,还能和全日制职工一样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但同时又不失其灵活性。
C.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在一旁任劳任怨。
D.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7.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3分)
身为珠宝商的父亲把9岁的李昌镐送到举目无亲的汉城去学围棋。是因为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当然不是。因为他知道____让儿子从小意识到自己必须自强自立,____能够过上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他让儿子受磨炼,____体现了他对儿子的爱,这是金钱所不能比拟的。
A.只要 就 这才B.只有 才 就更C.不但 而且 还D.不是 而是 也
8.修改下列病句。(4分)
(1)这是一段难忘的我们在山上度过的时光。
改为: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出自一位青年作家之手。
改为:
(3)这种新型的自行车最高时速可达七十公里以上。
改为:
(4)今年,我们的李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
改为:
9.仿写句子。(3分)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过阅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我们结织了许多形象鲜活的人物。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看课外书、电视等,大家一定也了解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你能通过下面文字的描述写出他们的名字吗?(4分)
(1)被压在石头下面的“齐天大圣”是:____________
(2)力大无穷,“倒拔垂杨柳”的“花和尚”是:____________
(3)《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人物是:____________
(4)《红楼梦》中喜爱读书、做诗、葬花的人物是: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文问题
(一)请为你的父母骄傲
长期以来,父母都为我而骄傲。小的时候,我的成绩好,长得又漂亮,父母带我出去,总能收获一大片赞扬和羡慕。每当听到别人用惊奇的语气说:“啊,老吴,这就是你儿子啊。小家伙长得真不错。读书怎么样?什么,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不简单不简单。”这时,父亲就会得意地摸着我的脑袋,佝偻的腰板也骄傲地挺直了,母亲脸上的每一条皱纹也都舒展开来。
后来,上了大学,每个月打电话向父母要生活费都是理直气壮的。从我收到那张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父亲和母亲不再是那个几千人大厂里默默无闻的一分子。提起他们的名字,听的人就会说,噢,知道,他们有个儿子在北京念大学。
后来,我进了一家外资公司工作。虽然只是普通的办事员,但是不时从我嘴里蹦出的MBA、GDP更让父母看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别人家的孩子下岗的下岗、失业的失业,自己的儿子挣的却是美金。唉,我的父亲母亲,想不骄傲都难啊!
我俨然成了一家之主。家里有什么事,父母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即使觉得我的意见有什么不妥之处,也只是小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待到我用鄙薄的语气说他们老眼光、没见过世面、井底之蛙时,他们就会连声说,听儿子的,听儿子的,听儿子的,他见过世面,比我们有主意呢。
我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我很少在同事面前说到自己的父母。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
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母亲还会唱好听的山歌„„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可是在他的描述中,我们印象中的老太太渐渐变了模样,幻化成一个李双双似的美丽的农村妇女。有一天,同事说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因为他的母亲来了。等见到他母亲,我不禁在心里笑骂,这小子,真会吹牛。他的母亲,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太太,像一粒风干了的枣子。见我们去了,讷讷地连招呼也不打就往厨房里躲。同事把母亲拉出来,挨个儿给她介绍,这是小李,这是王姐。他的母亲很局促地笑着,同事却一直亲热地搂着她,亲热地叫着妈,并且问我们:“我妈是不是很漂亮?我妈炒的菜是不是很好吃?”我们味同嚼蜡,嗯嗯地应着。同事看出了我们的不以为然,在他母亲洗碗的时候,他对我们说,你们不知道,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农村的日子对一个单身女人来说有多苦呀,可她不靠别人施舍,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供我念完了大学。我没听她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
我们不约而同地沉默了,或许都在那一瞬间想到了„„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父母的骄傲,自己给父母长了脸面,可是什么时候,我们为自己拥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过?
那个晚上,我没有回自己的出租屋,而是回到父母的家,参加工作后,我嫌弃父母的房子又脏又乱,光线不好,自己租了房子在外面住。看到我回家,母亲兴奋地要给我做夜宵,父亲则去给我烧洗脚水。
我的眼睛湿润了。年轻浮躁、夸夸其谈的我每天唾沫横飞地指点江山,鄙薄自己年迈的父母,觉得他们理所当然地应该为有我这样“争气”的儿子而骄傲,从来就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认真而努力地生活着。想起来,真正浅薄的是我。我是父母的骄傲,父母不也是我的骄傲吗?
1.“我”上大学后,为什么“每个月打电话向父母要生活费都是理直气壮”?
2.同事向我们夸他的母亲与我们所见到的他的母亲完全是两样,作者是从哪方面进行记叙的?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品味画线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这时,父亲就会得意地摸着我的脑袋,佝偻的腰板也骄傲地挺直了„„
他的母亲很局促地笑着,同事却一直亲热地搂着她,亲热地叫着妈„„
4.文章标题为“请为你的父母骄傲”,而文章用了很大的篇幅写父母为“我”骄傲,有同学认为这样写离题了,你认为呢?谈谈你的看法。
5.“我们不约而同地沉默了,或许都在那一瞬间想到了„„”请结合文意,说说在那一瞬间“我们”想到了什么?
6.这篇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许多人纷纷跟帖,表达自己读后的感想。请你仿照示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你读后的感想写在下面。
帖子主题:读《请为你的父母骄傲》后
曦子懂事以后,才知道父母为了他们的后代付出了多少艰辛的汗水,他们为我们无私地奉献着,却从未向我们索求过什么。
流星雨当今这样的人太少太少,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之努力,只有这样做了,我们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爱自己的父母就是爱自己。
我(二)茉莉飘香
母亲打电话来说,老家院子里的茉莉花开了,满院飘香。
茉莉花是我童年最芬芳的记忆。老家的院坝里栽了几株茉莉,茉莉什么时候走进童年的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母亲经常给茉莉上肥。母亲说茉莉喜肥,多施肥才开得繁开得香。一到夏天满树馥()郁芬芳,在灿烂的阳光下,那翡翠般的碧叶,油绿发亮,珠圆玉润皎洁的花朵朴实无华,有的怒放,有的含苞,有的无拘无束地站立枝头,有的含羞脉脉藏于碧叶之下。小小的花朵像雪花一样轻轻地撒满枝丫,在阳光的抚摸下,泛着象牙般的光泽。
母亲说花是有温度的,茉莉花不像石溜一般火热,也不像梅花那样冰冷,茉莉是清凉的,在盛夏的炎热中透出让人舒服的清凉,原来母亲才是赏花的行家。
小时候每当到了茉莉花开的时候,我和姐姐就会争着摘花儿,结果糟蹋了不少,母亲说:“你们不懂花儿,我给你们做几串茉莉花项链吧,保准你们喜欢。”
于是母亲用针线把茉莉花串起来,挂在我们的脖子上,那是我们戴过的最美的项链。那年高考结束,没有丝豪的高兴,不是考得不好,而是为高额的学费犯悉。母亲很早就起,到院里把晚上新开的茉莉花小心摘下,然后坐在晨曦()中穿针引线,晨光洒了母亲一身金晖。忙完了,母亲就把茉莉花放在篮子里,踏着晨晖出门,至城里去卖花。直到夕阳西倾,母亲在余晖中,一脸的疲惫也掩饰不住满心的喜悦,“闺女,想不到城里的姑娘,都挺喜欢这花儿。”说完掏出一把零钞让我数数,我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钱,眼前模糊一片。在我大学四年里母亲每年夏天都去卖花,我因脸皮薄怕丢人,没有陪伴过母亲一次。现在看到城里的大妈出售茉莉花项链时,我仿佛看到当母亲在烈日下奔走,脸庞被太阳晒得红红的,汗珠儿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滚的情形。
突然很想母亲,想回家看看母亲,看看那几株茉莉。
母亲问:“还喜欢茉莉花项链吗?我给你做!”母亲拿出针线,戴上老花镜,走到门口对着阳光要把那线穿过针孔,过了好久终于放弃,一边埋怨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一边叫我帮忙。
母亲拿起一朵浑圆饱满的茉莉花,一边穿,一边说:“这茉莉花可是咱们家的功臣呀,当年你上大学,它可要记上一功哟!”看着母样在阳光下穿针引线,我眼角突然感到一阵湿润。我闻到一阵香,我知道那不仅是茉莉的芳香,还有母亲在时光里沉淀下来的幽香,那是夏日炎热里沁人肺腑的一股清凉。
1.给文中画线的字注音。
馥()曦()
2.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道:“我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钱,眼前模糊一片。”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4.把“闺女,想不到城里的姑娘,都挺喜欢这花儿”一句中的“挺”子换成“很”好不好?为什么?
5.“现在看到城里的大妈出售茉莉花项链时,我仿佛看到当年母亲在烈日下奔走,脸庞被太阳晒得红红的,汗珠儿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滚的情形。”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什么具体作用?
写作:(任选其一)【书写在作文本上】、①分手时,我想说声谢谢你 ②分手时,我想说声对不起
(文题中的你可以是与你朝夕相处的同学,也可以是辛勤培养了你三年的老师。说声谢谢是因为你获得了真情与帮助,说声对不起是因为你因为某件事而有愧疚。)字数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