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华东师大版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历史上册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
京条约》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虎门硝烟,准确说出《南京条约》的内容
了解战前中、英的基本国情;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归纳、评判鸦片战争的结果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战前中英社会对比,明白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双方胜败的原因,理解“落后挨打”的道理。
通过对《南京条约》内容的研读,理解鸦片战争的性质
从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历史任务、历史分期、社会思潮等多方面,综合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的壮举,维护民族尊严,反应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值得后人尊敬。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自强的道理,领会爱国救国的历史责任感,进而确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使命感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
一、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B)
1、中国:康乾盛世后,走向衰落 1)政治:封建专制统治
2)经济:自然经济占主题地位,资本主义微弱 3)思想:天朝上国、盲目自大 4)对外:闭关锁国、、、、2、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1)政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完成,近代民主体制确立 2)经济: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3)对外:殖民掠夺、、、、分析归纳: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想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2、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必然性。
3、认识:落后挨打、闭关锁国的危害
二、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1、过程:略
2、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
三、《南京条约》
1、时间、性质:1842年、中——英、2、主要内容:(B)
1)割地:香港岛——领土主权破坏 2)赔款:2100万元
3)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贸易主权丧失 4)协定关税——关税主权丧失
3、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影响:(C)见鸦片战争的影响
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概念)
2、经济:使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辨析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资本主义观点)
3、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
4、思想观念:中国人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1)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三、课堂练习
(一)填空 1、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打开,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定 条约,是中国历史上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 社会。鸦片战后,受西方坚船利炮刺激,中国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迷梦中惊醒,睁眼看世界,代表人物是 和。魏源著 一书,提出 的主张。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规定中国割让 给英国;赔款 ;开放、厦门、福州、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秉公议定则例”,即 条款。
3、鸦片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 和 的矛盾、和 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 的矛盾。
(二)、选择题:
1、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右图反映的是 A、冯子材守镇南关 B、李秀成打洋枪队 C、邓世昌黄海大战 D、林则徐虎门销烟
2、以下条约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 B.获得大量的赔款 C、协定关税 D.谋得领事裁判权
3、清朝乾隆皇帝曾说:“夭朝物产富饶,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段话反 映了
A.乾隆皇帝壮志满怀 B、中国经济获得发展 C.自然经济下的心态 D、天朝上国地大物博
4.鸦片战争以后初期,英国商品仍未能在中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 A.开放的通商口岸少 B.中国居民缺乏购买力 C.英国产品价格过高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5、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清政府 A.武器装备落后 B.政治制度腐朽 C.社会经济落后 D.临战妥协投降
8、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A、中国独立自主地位被破坏 B.中国领土完整被破坏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国闭关状态被打破
9、判断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主要根据是 A.清王朝开始变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中国政治经济各项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C.中国经济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人民在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侵略
10.称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B、指出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C、迈出师夷长技的笫—步 D.领导虎门销烟有功于国家
11、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A.外国列强的多次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封建自然经济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力
12、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潮的核心和实质是
A.睁眼观察世界,了解国外情况 B、学习西方长技,抵御列强入侵 C、仿制西洋武器,振兴清朝统治 D.启迪国人觉悟,挣脱锁国牢笼
13、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 C.中国处于封建落后状态 D.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14、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华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A.割占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元
C.开五口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关税双方协定
15、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不包括
A、社会性质B、社会主要矛盾 C、中国革命性质的改变D、中国国内主要阶级地位的改变
16、“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辽阔的帝国、、、、、、不顾时事,仍然安于现状,、、、、、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原则,而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贵卖贱买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马克思这段话评 论的是
A、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 C、普法战争 D一战 17.“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该条约损害了中国什么主权?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三)简释题
1、天朝的危机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题一样。
——马克思《中国社会和欧洲革命》
1)、清政府采用什么手段使自己处于“与外界完全隔绝”状态?
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指的是什么?
3)19世纪40至50年代的“解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一、填空:
第二篇: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一)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
(一)【内容标准】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进程。
(2)理解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能够初步地分析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
⑴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
⑵识读<<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以及<<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⑶分析比较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学习清朝中后期的历史,可以感受到清王朝的荒淫和腐朽,英法列强“坚船利器”的强大威力,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⑵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民族英雄”,认识到为什么林则徐受到后人的崇敬。在当今社会中,怎样做一个“英雄”。
【教学要点】
重点: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导入新课】
出示<<大清官民吸食鸦片图>>老师可直接提问:这是19世纪的中国众生图,为什么这些图片与以前我们学过的“康乾盛世”相比,有巨大的反差?
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从今天起,我们就来领略一幅沉痛悲壮的晚清夕照图。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两次鸦片战争>>)。
说明: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可以说成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课探究】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进程
小明和小李在学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展开了一场讨论。小明认为:因为中国严厉禁烟,损害了英国在中国的利益,所以英国人以武力威胁清政府,要求惩办林则徐,发动了鸦片战争。小李认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你同意谁的意见?谈一谈你的理由。
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林则徐在虎门点燃了抗英的烈火,被道光皇帝“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清政府是不是这样做就阻止了英人入侵的步伐?不是的,英人的大炮仍在咆哮,血腥的屠杀仍在继续,所以说,虎门销烟,只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借口,其根本原因是想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根本原因(目的):英国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侵略和掠夺中国)
借口(导火线):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起止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民族英雄:关天培在虎门英勇抗击英军,壮烈牺牲。结果: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双方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2、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8月
内容:①赔款2100万元;②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开放福州、广州、厦门、上海、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⑤中英协定关税。
《南京条约》的附件(《虎门条约》)规定,英国获得以下特权: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永久居住;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性质:《南京条约》是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影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严重破坏。②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任务。④社会性质: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⑤地位: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提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半殖民地主要表现在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4、讨论:鸦片战争是中西间的武力较量和竞争,显示了中西社会发展的巨大落差。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①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②清政府腐败无能。③投降主义政策,主张妥协退让。④清政府军队战斗力降低。
“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要会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能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7、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因毒品引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A)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始于(A)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中法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9、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曾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其中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是(A)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20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战争
20、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鸦片战争历史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C)
A.鸦片必须严禁 B.外交需要谋略 C.落后就会挨打
【教学实践与反思】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第三篇:初二历史 第1课 《鸦片战争》学习导航
初二历史第1课 《鸦片战争》学习导航
班级:姓名:学号:等次:【学习目标】
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中英《南京条约》;
2、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爆发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和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知识梳理】
(一)虎门销烟
1、背景: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英国:________________ 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有:
⑴⑵⑶⑷
3、禁烟:时间
4、是显示了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鸦片战争
1、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2、经过:;民族英雄:
3、结果:清政府向英军求和,签订了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条约的签订时间:地点:条约内容:
(1)割地:割给;危害:损害了中国的;
(2)赔款:赔款;危害:加重了中国人民的;(3)通商:开放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危害:便利了英国对中国进入;
(4)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危害:破坏了中国的。
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
4、影响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问题探究】
1、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而引起的。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可得到什么教训?
【课堂检测】
1.《国际联盟》把虎门硝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它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左宗棠B.魏源C.林则徐D.邓世昌
2.下列事件,在近代史上最早向世界显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决心的是
A.虎门销烟B.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C.五四运动D.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
3.“鸦片流毒天下„„,若犹泄泄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
充饷之银。”这应是哪位大臣给道光皇帝的上书
A.关天培B.林则徐C.左宗棠D.李鸿章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在中国
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逼迫同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 5.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被迫割让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中,不在福建境内的是①广州②厦门③福州④宁波⑤上海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7.《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②封建经济消亡③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中国近代历史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你知道最根本的理由是什么吗?A.是因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因为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C.是因为鸦片战争使鸦片走私更加猖獗
D.是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岳麓版
鸦片战争
一、概说: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
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目:第一目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目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说明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目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
教学大纲要求在学生的高中阶段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以上是对教学大纲的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二学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大为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以上是对学生的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
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2、评价林则徐。
主要采用了阶梯设疑法,问题探究的模式。体现“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即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深度、活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评价林则徐
四、评价说明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评价仍然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兴趣、判断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 评价历史的方法
(一)、形成性评价:
评价结果与教学目标 相结合,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学习中,学生态度端正,主动学习,讨论合作,拓展思维。
(二)、阶段性评价;
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跟踪档案袋,跟踪记录,包括每次成绩,课堂发言情况,自我活动情况等,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三)、教师自我反思评价
教师自我反思评价是客观、合理的自我总结,对于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三位一体”、“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要求,并注意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学方法形成模式,体系完整,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注意了学生的知识获得过程。
五、说课总结
本科主要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及历史学科特点,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着重对学生评价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达到了历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鸦片战争》
爱心
用心
专心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虎门销烟。
2、能从多角度分析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原因。
3、能被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愿意向他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2.中英《南京条约》。难点: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展示图片“罂粟花”,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有什么药用价值吗?
(教师指出鸦片是一种强效的麻醉剂,中国原来确实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
问谁能谈谈鸦片都有什么毒副作用?
(可能回答大量吸食对人的身体特别有害。它能使人面容憔悴,骨瘦如柴,无精打采;鸦片很贵,使那些吸毒的人都倾家荡产;有的人为了吸毒,甚至是杀人抢劫。„„)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鸦片确实是一种毒品。大量吸食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然而,就在十九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为了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那么,鸦片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怎样的痛苦回忆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鸦片战争。
二、自学指导
(一)出示问题:第一目 “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请说明理由
2、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灾难?
3、面对这种灾难,中国应该怎么办?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汇报,师生、生生互动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结论: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主要目的是占领中国市场。英国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急需开辟国外市场,尤其看好中国这个广阔市场。清朝中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为英国侵略中国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英国用贸易的手段未达目的之后,就开始偷运鸦片。在鸦片贸易中尝到了甜头。从教材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激增表中可以看出,到1838年已达到40200箱,获利白银519万两。鸦片的输入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第二个问题归纳出鸦片的危害有三方面: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第三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说出多种答案,学生可能说禁烟;把鸦片贩子杀死;严惩吸食的人等等办法。
在“林则徐禁烟”一事上,教师首先提出“林则徐到广州后都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结果怎样?”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自己看书,独立归纳,这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个体有了想法后,又迅速组织同桌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又经过全班的交流,进一步归纳出林则徐禁烟的五项措施:①缉拿烟贩;②整顿海防;③派人翻译外国书报;④停止中英贸易、封锁商馆;⑤虎门销烟。)
教师让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学生讲完故事之后老师提出问题:“林则徐这种销烟办法能不能破坏环境?你们是怎么看的?”
学生思考讨论,说出各自的见解,教师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据说大烟中含有生物碱和硫元素,前者吧,和碱性生石灰不能中和,大量的碱对环境当然不好,当然大部分土地都是偏酸性的,对农作物不好;而后者硫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更是清洁空气的大敌。由此可见从现在观点来看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严重破坏环境!(纵然如此,但必定是时代的局限,这一举措在当时起到的抵制外国势力,保证国人健康,避免大量黄金外流方面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许多事是要站在当时的角度评价的……)
三、自学指导
(二)出示问题:第二目 中英《南京条约》
1、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2、归纳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产生见解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探讨问题。
经过学生的辩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小组派代表阐述第三个问题的答案
四、反思质疑
学生看书、回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讨论题: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学生思考讨论,纷纷发表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中国方面: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同新兴的资本主义相对抗。
具体: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政府的腐败日益暴露。官场中,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卖官鬻爵。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农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清政府和多数大臣愚昧无知,盲目自大。
国际方面: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发展起来。它们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五、拓展延伸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反对中国禁烟
B.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 2.开放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是在()结束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
A.乾隆帝
B.嘉庆帝
C.道光帝
D.咸丰帝 4.英国侵略者最初占领香港岛的手段是()A.1841年派兵强占
B.1842年8月根据《南京条约》占领
C.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附件占领
D.1840年贿赂清政府地方官占领
二、材料分析题: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奏稿中(节录)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②以上材料是向皇帝所上奏折的一部分,这个皇帝是谁? ③该皇帝后来采取了什么态度和做法? ④列举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所采取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