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家长学校第三课教案
家庭教育系列教材《家庭教育》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班级情况。(放幻灯片)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和如何培养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
二、利用幻灯片出示案例一
1、家长看完后讨论 2.参看案例二 3.与案例一进行比较
三、对两个案例比较以后进行案例分析 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分析:
高铺小学三年级
张东妹
1,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诉说、2社会交往技能
3,孩子失去了朋友,怎么办
4、如何帮助孩子主动与老师交往
5、如何引导孩子体验分享的乐趣
6、怎样帮助孩子走出孤独
7、面对师生冲突,家长该怎么办
四、给出建议
· 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家长要学会听孩子说
• 稳定孩子情绪,帮助孩子分析朋友的原因,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交往中真诚最重要)
• 创造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教给孩子具体的社交方法,及时赞美,巩固社交能力
• 家长要尊敬老师,正确给老师定位,家长要教会孩子欣赏老师,用行动表达对老师的爱。• 指导孩子用语言和物品与别人分享
• 多于同龄人接触,增加信心,鼓励孩子多学,多看。转变观念,与孩子一起成长。
• 正确对待孩子的任性,多理解孩子,爱要讲原则。
五,对每一种建议和家长进行交流 六,及时做好每一阶段的记录
师小结:非常感谢家长们的到来,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在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上有更大的提高。
第二篇:三年级家长学校第三课教案
家庭教育手册(三年级)教案
和小朋友在一起
——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和如何培养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
二、利用幻灯片出示案例一
1、家长看完后讨论 2.参看案例二 3.与案例一进行比较
三、对两个案例比较以后进行案例分析 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社会交往技能
2、儿童成功的社会活动
3、儿童不成功的社会活动
4、受同伴喜欢的孩子的种种行为
5、没有社交能力的孩子表现出的种种问题
四、帮助家长了解孩子
1、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受同伴欢迎的12项行为(P40)不受同伴欢迎的18项行为(P41)
2、给出说明
五、给出建议
创造良好的家庭交往环境 • 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 鼓励孩子进行社会交往 • 对孩子进行社会交往技能训练 对每一种建议和家长进行交流
六、具体实施,也就是大作业
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参与小朋友的游戏活动(7天)完成孩子行为频次表P46和孩子行为记录表P47 鼓励孩子携带自己的玩具,出去与小朋友一起玩游戏(7天)完成孩子行为频次表P48和孩子行为记录表P49 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7天)完成孩子行为频次表P50和孩子行为记录表P51 鼓励孩子主动与小朋友分享图书和玩具(7天)
完成孩子行为频次表P52和孩子行为记录表P53 及时做好每一阶段的记录
非常感谢家长们的到来,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在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上有更大的提高。
第三篇:三年级家长学校第三课和第四课教案
三年级第三课和第四课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和如何培养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
二、利用幻灯片出示案例一
1、家长看完后讨论 2.参看案例二 3.与案例一进行比较
三、对两个案例比较以后进行案例分析 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社会交往技能
2、儿童成功的社会活动
3、儿童不成功的社会活动
4、受同伴喜欢的孩子的种种行为
5、没有社交能力的孩子表现出的种种问题
四、帮助家长了解孩子
1、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 受同伴欢迎的12项行为(P40)• 不受同伴欢迎的18项行为(P41)
2、给出说明
五、给出建议
• 创造良好的家庭交往环境 • 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 鼓励孩子进行社会交往 • 对孩子进行社会交往技能训练 对每一种建议和家长进行交流
六、具体实施,也就是大作业
• 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参与小朋友的游戏活动(7天)
完成孩子行为频次表P46和孩子行为记录表P47 • 鼓励孩子携带自己的玩具,出去与小朋友一起玩游戏(7天)
完成孩子行为频次表P48和孩子行为记录表P49 • 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7天)
完成孩子行为频次表P50和孩子行为记录表P51 • 鼓励孩子主动与小朋友分享图书和玩具(7天)
完成孩子行为频次表P52和孩子行为记录表P53
• 及时做好每一阶段的记录
非常感谢家长们的到来,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在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上有更大的提高。
第四篇:三年级第三课《伙伴》教案
第三课 友 谊
第一课时《噢!苏珊娜》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同伴进行曲》
2、学唱歌曲《噢!苏珊娜》
3、表演歌曲《噢!苏珊娜》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同伴进行曲》,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管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玎击乐器)演奏的进行曲。,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二、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噢!苏珊娜》,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素材精练,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对朋友的真诚的情意,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
三、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噢!苏珊娜》,并进行表演。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噢!苏珊娜》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复习前课内容吹奏学生自己作品进行练习)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同伴进行曲》
1、导入:(复习歌曲“郊游”,)
2、谈话:秋天,秋高气爽,秋色怡人,真是交游的好时光,我们结伴去郊游好吗?在郊游前,先听音乐,进行列队表演,但得听出这段音乐是齐步走还是跑着走? 1)初听,听后交流,介绍创作背景
2)复听A、B段,边听边看图形谱,听后说说两段情绪是否相同? 3)分组讨论:用不同手段进行描述(提示:可以表演、画图、语言)分组展示、学生评价
3、听C段音乐,(设问:这段音乐与前面两段音乐中的哪一段相同)
4、复听C段音乐,画图形谱。
5、师:队列开始,请小朋友们进行队列变化表演。
(二)学习新歌《噢!苏珊娜》
1、图片出示“牛仔”(学生交流、思考)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2、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噢!苏珊娜》(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歌中说他们去探望朋友们,说明他们怎样?应用什么情绪来唱?用欢快的情绪完整地唱一边。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教后记:
板书设计:
《噢!苏珊娜》 欣赏乐曲《同伴进行曲》
表演歌曲《噢!苏珊娜》
第二课时《原谅我》 教学内容:
1、表演歌曲《原谅我》
2、学唱歌曲《原谅我》
3、编创与活动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原谅我》,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
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原谅我》,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编创新歌词,并唱一唱。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原谅我》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复习前课内容吹奏学生自己作品进行练习)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表演《噢!苏珊娜》
1、完整地唱一遍歌曲《噢!苏珊娜》
2、编邀请舞
教师跳基本舞步——跑跳步。——分组设计创作——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二)新歌教学《原谅我》
1、导入:谈话入课、听录音、学生交流。师:肯承认自己的错,说明他怎样?(学生自由回答)师:你能听出刚才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吗?(放录音学生试拍)
放录音学生打三拍子(提示:第一拍不打、用“LU”哼唱)1)听歌曲录音《原谅我》(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3)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歌中说他们去探望朋友们,说明他们怎样?应用什么情绪来唱?(带着内疚的情绪,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表达对同伴的信任,希望得到同伴的“原谅”)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三)编创与活动
放松一下做一个游戏,找自己的好伙伴编段新歌,看哪些编得新颖、有趣。
练习——展示——师生评价。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原谅我》 表演歌曲《原谅我》
第三课时《船歌》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船歌》
2、复习歌曲《原谅我》
3、创编与活动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船歌》,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良好习惯,感受作品中轻松、欢快的气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创编。
3、通过乐器演奏歌曲《船歌》为表演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复习前课内容吹奏学生自己作品进行练习)
二、复习歌曲《原谅我》
1、完整地唱一边。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自由选择打击乐器试敲,讨论每样乐器用了什么节奏进行伴奏)
3、幻灯出示节奏谱,逐条边唱边徒手拍(加上乐器敲一敲,三条合
起来(方法同上))
4、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编创与活动
1、节奏 :2/4 Ⅹ Ⅹ∣Ⅹ Ⅹ∣Ⅹ ―∣Ⅹ ―‖ 用“3 5 6”三个音按节奏编自己的歌唱一唱吗? 1)听听老师的歌怎样?(教师示范)2)学生同座试编 3)学生展示 4)师生评价
四、聆听《船歌》
1、导入:(你能听出他们在唱什么吗?)放录音,学生聆听
2、交流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景(伙伴们真诚的友谊之情和欢快的气氛)
3、幻灯出示歌词,复听全曲。
4、全曲(出示合唱谱,要求学生画出合唱的二声部图形谱)
5、指导学生看书上是怎样画图形谱的,然后听音乐试画
6、师:请学生随音乐划动,表达伙伴们轻松活泼地在船上划行的情景。
3、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划动。
五、小结:纠正指导
六、教后记:
七、板书设计:
第五篇:三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三年级家长学校教案
课题: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和怎样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要了解学生在校内校外的表现。
2、教会家长怎样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3、引导家长明白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本次家长会,和家长进行沟通,互相了解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以便及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讨论教育方法,互相交换意见,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打基础。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首先欢迎各位家长牺牲休息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议。有些家长平时与我们保持着联系,而大多数家长已经好久不见了,感觉有好多问题要和您交流。
自开学以来,全班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对于一些学生的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平时多加强联系与合作,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小学生,他们不仅寄托着父母的期望,还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因此,对于当代小学生,不仅要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高雅的志趣。作为学校和班级,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我们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社会和家庭这两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力量非常巨大。所以,我说,希望我们能密切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两个问题。
一、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这是因为机警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作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四,那么要求孩子“机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培养孩子机警,不妨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
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养也大有关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出什么纰漏。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
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
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在孩子的“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
二、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
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