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细胞生物介绍
单细胞生物介绍
草履虫
草履虫,体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平面观像倒置的草鞋底。它全身布满纤毛,并靠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自前端斜向腰部的凹入小沟,称口沟。口沟底有口;口沟内纤毛比较密而长,能鼓起水涡而摄取水中的细菌和其他有机物作为食物。食物泡内的食物在体内被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草履虫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由伸缩泡排出体外。草履虫表膜下还有一层排列整齐的刺丝泡,形似栅栏,受刺激时,能放出刺丝,有防御功能。常见的大草履虫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小核靠在肾形大核的凹陷处,在生殖时小核发生明显的变化。草履虫对食物、适宜的温度等,呈现正趋性;对重力、水流、食盐等表现出负趋性;对光线一般无反应,但逃避紫外光。
变形虫
变形虫,细胞膜纤薄,由于原生质的流动,使身体表面生出无定形的指状、叶状或针状突起,称为伪足。变形虫身体靠伪足的伸缩而移动,身体的外形随伪足的伸缩而变化。伪足能包围细菌等外物而获取食物,并把包围的食物消化、吸收。
衣藻
衣藻,单细胞绿藻,呈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能游动。鞭毛的基部有伸缩泡两个。在细胞的近前端、靠叶绿体的一侧,有能感光的红色眼点一个。叶绿体为大型的杯状叶绿体,与细胞内壁贴近,杯底靠近细胞后端,杯口位于细胞前方。叶绿体内有淀粉核一个。叶绿体杯内的无色透明部分是细胞质,内含一个细胞核。衣藻广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
第二篇:单细胞生物说课稿
《单细胞生物》说课稿
前黄实验学校 张晓兰
各位评委: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第四章第一节《单细胞生物》,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属于《课程标准》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要由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和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两部分内容组成;在教材编排上,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前面学习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的深化,启下是为后面学习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第5单元的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的知识,对于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但是对于单个细胞也可以组成生物体却缺乏了解,因此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明确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状态,从而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单细胞生物也是完整的生物体的概念。同时初一学生对于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但由于他们接触生物不久,对于实验的把握和思考都不够,常常出现问题,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草履虫的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探究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实验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通过对仿真实验室软件的操作,培养学生对多媒体软件使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逐渐养成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
难点: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
四、教法指导
为了能够达到设定的三维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1.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自行设计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实验方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2.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在本节课中引入生物仿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实验过程,既快捷又能避免实际操作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而且可以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直观形象,同时该软件还有实验报告的功能,学生能够立刻填写,反馈迅速。
五、教学过程
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一滴水中生命》
问:在这滴水中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我们用肉眼看不见它们? 学生通过回答总结出它们都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引言:正如同学们所看到的,自然界创造了这样一类神奇的生物,它们的身体仅有一个细胞构成,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它们的踪影可能出现在每一滴河水甚至草尖上的每一滴露珠里,此时此刻,它们也许就悄悄漂浮在我们周围的空气里,它们就是单细胞生物,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入它们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
活动1:认识单细胞生物 引导学生阅读正文第一段及课外阅读部分,对单细胞生物建立初步的认识
(一)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 活动2:观察草履虫的结构
学生以2人为一组,制作草履虫临时玻片标本,并且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同时选定一个不怎么动的草履虫,对照教材图4-1找出相应的结构,并结合P52第一段文字,总结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并标注在图4-1各结构名称旁边 活动3:了解变形虫的结构与功能
阅读P52第二段文字及图4-2,了解变形虫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及功能,同时播放视频《变形虫》,了解变形虫的生活习性
(二)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活动4: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1.提出问题:含羞草被碰到叶片会合拢,人遇到危险会躲避,单细胞生物是否也会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呢?
2.作出假设: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对刺激做出反应的各种情况,经概括而提出本探究的假设
3.制定方案:教师用多媒体出示问题“给草履虫什么样的刺激”、“如何观察和比较草履虫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是否要设置对照实验”等问题,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再参照教科书上的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4.探究过程:(以教材上的方案为例,借由仿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动手做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5.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三)单细胞生物和人类的关系
展示赤潮和太湖蓝藻爆发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单细胞生物和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结合教材P53相关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总结出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有害的方面,可引导学生分别举例说明。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对单细胞生物了解多少? 通过学生的发言最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
四、练习反馈
通过教材上的自我评价提问学生,从而达到对本节课的反馈效果。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第三篇:单细胞生物说课稿
《单细胞生物》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单细胞生物》。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单细胞生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以及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掌握了多细胞可以构成生物体,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动植物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后的一节课,是对学生认知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一种重要补充,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全面的认识,对于学生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初一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设计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说明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概述单细胞生物与人类 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草履虫的观察,进一步强化显微镜的操作技能,通过对单细胞生物 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培养 学生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单细胞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以及单细胞生物体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 动。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但学生对衣藻、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缺乏直观了解,单凭口述是讲不清楚的,而初一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又对实验很感兴趣,所以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活动,并结合使用PPT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来学习,让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有一个直观印象,然后再讨论和总结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学生易于理解。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学应当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本节课我采用的
教法是:以问题情境法为主,结合启发法、直接讲述法进行。学法是:观察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团结协作的能力,课前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图书馆和网络收集单细胞生物的资料。我们是乡镇的学校,所处环境很适合收集草履虫,学生们又有这样的收集兴趣,所以课前我也会指导学生们收集草履虫。这样学生们也会对单细胞生物有个初步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
引出课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开始我便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们思考:我们一起回忆“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和细胞的基本结构。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如果将一个口腔上皮细胞从人体中剥离出来,放到自然界中,这个细胞能否像一个动物体一样独立生活?
问题2:自然界中有没有这样的单个细胞的生物,它可以像一个生物体一样独立生活?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畅所欲言,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学习的兴致也被调动起来,从而顺利引出本课。同时课件出示几种典型的单细胞生物图片。
二、通过实验、深入探究单细胞生物
教师过渡:这么小的单细胞生物大家想不想知道他到底长什么样?借用什么工具来观察更清晰?由此展开实验探究。
(一)观察草履虫,认识草履虫的各结构。
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材67页的实验步骤,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2、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根据教材第68页的图2-20知识介绍,认识掌握草履虫的各部分结构名称。
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直观的感受草履虫的实际大小,感知草履虫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学生们由于刚接触实验不久,操作上需要老师进行指导。
(二)探究草履虫如何完成生命活动
多媒体展示问题:
(1)草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它是如何进行运动、取食、消化、呼吸的呢?(2)草履虫是植物还是动物?理由?
(3)根据刚才的实验想一想:草履虫和多细胞动物一样,也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吗?
(4)作为生物,草履虫又是如何来繁殖的? 结合以上问题,我将展示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和草履虫分裂图,带领学生一起对于其各个部分进行分析,详细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和生殖方式。
由于时间问题,练习3的实验我将通过课件flash呈现,引导学生总结出:草履虫有趋利避害的应激性。使学生再次明晰单细胞生物体可独立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三)探究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投影太湖蓝藻图和大海赤潮时图片及文字介绍。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有全面认识。教育学生看待问题要科学,一分为二,不能片面,从小培养他们对待科学的严谨性。
(四)盘点收获:我收获到了什么?
(五)课堂反馈: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学生汇报答案。教师及时点评。既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本节所学知识,教师也可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五、说板书:
为了直观呈现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单细胞生物
一、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二、草履虫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1.运动→纤毛 2.呼吸→表膜
3.取食和消化→口沟、食物泡
4.排泄→收集管、伸缩泡、胞肛、表膜
三、草履虫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四、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的:释放氧气、鱼类的天然饵料、污水净化
有害的:侵入人体危害健康;形成水华、形成赤潮危害渔业污染环境。本节课是我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参与到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单细胞生物教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课题名称:《单细胞生物》教案设计 通榆县第二中学朱凤廷 电话:*** 邮箱:zhufengting@126.com 【案例题目】:《单细胞生物》
【教材分析】: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观察和探究。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通过第二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在这两大类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重、难点分析】:
重点: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难点: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教学方法】:实验结合讲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活 动 安 排
学习内容
设计和预设
一、引出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以人体和常见的植物为例,讲解了动植物的结构层次,知道了细胞是最小的结构层次,我们常见的生物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但是在我们眼睛看不到的世界里,还生存者许多微小的生物,接下来我们就走进它们的世界,共同学习下本章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二、进入新课
(一)生活中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能经常接触到哪些单细胞生物呢: 1.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功能:用于酿造生产
例子:安琪酵母。酒类制造 2.草履虫:单细胞原生动物
生物区域:生活污水,江河湖泊之中 功能:吞噬细菌,净化水质 3.衣澡:单细胞生物,绿藻门 生活区域:水塘,水洼当中 例子:水塘当中的“绿衣”
4,眼虫:单细胞真核生物内有眼点感光 5变形虫:单细胞真核生物,形态不固定 例子:引起某些疾病
(二)观察草履虫
实验用具:草履虫培养液,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棉花纤维
方法步骤:
1、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
2、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
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如运动过快,可放几丝棉花纤维 播放实验视频
播放幻灯片,然后讲解草履虫各个结构及其功能 口沟:取食
外膜:呼吸(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大核:营养代谢 小核:生殖作用
伸缩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并排出体外 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纤毛:运动 生理小结
(三)单细胞与人类关系
单细胞原核生物有细菌,古细菌,放线菌,霉菌,黏菌,蓝细菌(蓝藻)和其他单细胞藻类。单细胞真核生物有酵母菌,原生动物类如草履虫,绿眼虫等。有利:鱼类的饵料 净化水源
酵母发酵,酿酒 有害:赤潮,水华 人体内寄生虫
(四)练习题
以前文引出新课,由多细胞延伸到单细胞生物,使学生产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以身边的多个例子为例讲述在我们身边的单细胞生物,让课堂与实际联系的更加紧密!观察典型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了解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的同时也让同学们认识到,单细胞生物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更加加深单细胞生物的定义!通过举例单细胞生物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利与弊,让大家明白单细胞生物是一把双刃剑,要科学的利用这些单细胞生物,更加关心环境爱护环境
【板书设计】第二章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一概念: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 二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等 三观察草履虫
四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对单细胞生物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能够认识到身边除了多细胞生物外还生存着其他生物,让同学能更好的了解生物界。
个人信息
省份及学校全称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二中学校
真实姓名
朱凤廷
通讯地址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
137205
联系电话
***
参赛教案的访问链接
第五篇:单细胞生物说课稿
首先看一下教材分析,本节课来自于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第三节,主要两部分内容组成,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以及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只能解决单细胞动物存在的事实,而不能让学生认同单一细胞可以构成生物。所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单细胞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从而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就知识而言,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掌握了多细胞可以构成生物体,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后的一节课,对于学生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对于深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个观点认识更加深刻。
再来看一下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初一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但是因为他们刚刚接触生物不久,对于本学科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还不够,对于实验很感兴趣但是疏于思考实验的本质,因此需要教师的指引。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初一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方面,说明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并且说明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再次认同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观点,能力目标方面,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进一步形成相应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别是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方面,通过实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教学方法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和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在实际的情景下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根据此理论我设计了以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做实验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来发现单细胞生物的生活。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认同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观点。在教法指导方面,我希望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去获取新知识,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自我的指导下主动的去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变个人独立学习为多方合作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然,课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开好头对于一节成功的课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设疑目前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是谁?
地球上最小的生物又是谁?它生活在哪儿?怎样生活?
问题提出后引发学生讨论,然后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接着设疑,图片上展示的生物和你们刚才提到的哪个更小呢?为什么这些很小的生物我们平时没有见到过呢?
这样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因为这些生物仅有一个细胞构成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肉眼看不到,从而顺利的引出了本节课。
在讲授新课时,我首先让同学们思考一下幻灯片上的问题,(1)制作草履虫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临时玻片标本,观察草履虫的外形以及如何运动。(3)草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草履虫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4)草履虫是植物还是动物?理由?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课本中的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后展开实验,并进行巡视,对于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在实验结束后,播放录像,以便实验没有成功的同学也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实践,学生对于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有了直观的印象。
草履虫是属于单细胞动物。
对于一个细胞来说,是怎样完成“吃喝拉撒”的?
结合以上问题,我将展示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带领学生一起对于其各个部分进行分析,详细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本归纳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
作为生物,草履虫又是如何来繁殖的? CAI展示图片“草履虫通过分裂进行生殖。”
为了引出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提出以下问题,学生猜测。
多细胞生物能够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发生反应,草履虫这种一个细胞构成的简单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吗?
引出探究实验“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1)给草履虫怎样的刺激?
(2)怎样做才能既刺激它又不伤害它?(3)如何观察和比较草履虫对不同刺激的反应?(4)需要对照实验吗?
学生参照以上问题分组设计实验,并且师生归纳实验过程。
让学生明白实验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后展开实验,进行巡视,对于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学生描述实验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播放“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flash,说明草履虫能够 趋利弊害,适应环境。教学活动进行到这,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对本节课回顾,使他们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更加清晰的掌握。
在练习反馈方面,通过教材上的自我评价提问学生,从而到达对本节课的反馈效果。
在板书设计方面,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各位老师,同学们,本节课是我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参与到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结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