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语言活动《颠倒世界》活动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颠倒世界》活动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颠倒世界》活动反思
我在文新幼儿园带的第一次活动是大班的语言活动《颠倒世界》,通过这次活动,我启发良多,一下是本次活动的反思。
一、关于活动准备的反思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六幅颠倒世界的画,其中三幅是根据《颠倒世界》的情节进行绘画的,三幅是自己通过想象进行绘画的。在画教具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到自己积累的绘画素材不够充分,在寻找合适材料的过程中花费了较长时间,同时,我也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需要学的还有很多,这次我的活动告诉我的可能只是美术素材不够,而下次可能是舞蹈动作创编,音乐活动的形式的不充分等等,所以,我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
二、关于教学程序的反思
(一)、导入
我运用的导入方式是提问导入,问“幼儿猫喜欢抓什么?”,根据幼儿回答的“喜欢抓老鼠”进一步提问“有没有见过老鼠抓猫的?”,然后引出故事的主角亚伯,告诉幼儿亚伯就见过老鼠抓猫,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最后为他们讲述故事《颠倒世界》。
在导入的过程中,在请幼儿回答问题时,我过分强调了要举手回答问题,其实,对于很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幼儿一起回答会更好。
(二)讲故事和提问
根据教案,我应先在讲故事之前提出两个问题,以便于幼儿能更专心的听故事。问题:
1、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2、亚伯看到了哪些事情?但是,由于有点紧张,我在讲故事之前忘记提问,直到讲完故事才发现,所以讲完故事后,我再提问,由于故事《颠倒世界》比较短小简单,幼儿对于这两个问题都能很好的回答完整。这个小错误对我起到一个很好警示作用,今天的故事是简单的,大班的幼儿能力发展也比较好,所以能够回答,但是如果故事很难,或幼儿年龄较小能力较弱,这样的小错误可能会影响到下一个活动环节的进行。
根据教案,应该要讲两遍故事,但是,当我讲完第一遍故事时,幼儿都能很好的掌握故事内容,所以,我没有再讲第二遍故事,而是直接提问:
3、亚伯看到这些时候心里会怎么想?幼儿回答“有趣”“奇怪”等。所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带好活动的基础,新老师带活动的时候也不要太拘泥于教案,要根据幼儿的反应进行活动。
在讲故事的时候,我的语速比较快,语音语调起伏不大。《颠倒世界》这个故事应该是比较有趣好玩的,在讲到精彩的地方,我应该要放慢语速,动作表情夸张点,在语调上也需要有更多的起伏变化,使故事更加生动。
(三)讨论与绘画
在讲完故事后,我先请小朋友看我准备的图画书,我采取的形式是坐在前面,翻开图片让他们看。由于我画的图片为A3大小,所以很多小朋友可能无法看清,我应该先将图画书的封面走到每个幼儿面前展示一遍(幼儿坐成半圆形的),然后提问在图片中看到什么,这样效果会比较好。里面的图片在故事中出现过的,可以在上面展示给幼儿看,没有出现过的也可以采取请小朋友一个一个浏览的方式。
看完图画书后,我请幼儿想象亚伯还会看到哪些有趣的颠倒过来的事,小朋友也积极举手发言。这个过程中我请了许多幼儿来发表意见,整个过程的时间也比较长,一些小朋友开始表现出不耐心,讲话等等。我觉得,我应该先让幼儿进行讨论,我可以在他们讨论时去听取他们的讨论,讨论结束后,挑选几个答案比较典型的幼儿进行回答,这样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幼儿也不会出现不耐心的现象,典型的答案也更能开阔幼儿的想象。
在幼儿回答时,因为我希望能够给幼儿一个好的反馈,所以我会重复一遍他们的答案,但是,物极必反,我对于每个幼儿的答案都进行重复,这样很累赘,如果幼儿回答清楚了,我反馈“很好,请坐”可能会更好,如果幼儿回答的小声或不清楚,我可以再请他大声说一遍或帮助他一起回答。
在幼儿回答过程中,出现了集体唱《颠倒歌》的现象,当时他们唱完第一段的时候仍然要唱第二段,我认为这是语言活动不是音乐活动,所以想要制止,但是小朋友的情绪都很高昂,制止也没有用,倒造成比较混乱的局面,其实,我当时应该和他们一起把歌唱完,虽然是语言活动,但是五大领域本来就用分的那么清晰,当时我的想法就是没有经验的表现啊!
最后我请小朋友将自己想到的颠倒过来的事画下来。
三、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了自己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对幼儿的了解不够,活动形式的不科学,讲故事也不够生动等等,希望在以后的实践学习中能逐渐积累经验,做到更好。
第二篇:大班美术活动:《颠倒世界》
大班美术活动:《颠倒世界》
设计意图
《颠倒世界》活动内容非常有趣新奇,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打破常规思维,重新组合,塑造各种奇妙的形象。活动中我准备了六幅颠倒世界的画,其中三幅是根据《颠倒世界》的情节进行绘画的,三幅是自己通过想象进行绘画的。活动开始以后,我运用导入方式进行提问,“猫喜欢抓什么?”,根据幼儿回答的“喜欢抓老鼠”进一步提问“有没有见过老鼠抓猫的?”,然后引出故事的主角亚伯,告诉幼儿亚伯就见过老鼠抓猫,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最后为他们讲述故事《颠倒世界》,最后请他们来画出自己心中的颠倒世界。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颠倒”所产生的滑稽好笑场景,感受“颠倒”的新奇。
2.能用语言、绘画大胆表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绘画工具。活动过程
(一)一个奇怪的地方 1.倾听故事《颠倒世界》
提问:乌鸦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奇怪在哪里?
第1页 / 共2页 2.幼儿回忆故事中“颠倒”的情节:老鼠在追猫,人拉着马车、小孩在哄老爷爷睡觉等等。
(二)颠倒的世界真可笑
1.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引发幼儿讲讲心里的感受,如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
2.颠倒的世界里什么事情都颠倒了,乌鸦亚伯还会看到哪些颠倒的奇怪事呢?
(三)我创作的“颠倒世界”
1.出示范例。老师也画了一些奇怪的事情,你们看看什么事情很奇怪。(鱼儿天上飞、小鸟水里游)
2.本来是这样的事情,却说成是那样的;不会发生的事情,却奇妙地发生了。这些事都非常奇怪巧妙,非常有趣好笑。
3.幼儿将自己想象的颠倒事情在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画页上表现出来。
4.幼儿互相猜测别人绘画的意思,再次感受颠倒现象的滑稽、好笑。
第2页 / 共2页
第三篇:大班语言:颠倒歌
大班语言:颠倒歌
大班语言:颠倒歌
活动目标:
1、巩固掌握生活中常出现的反义词。
2、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3、认真倾听《颠倒歌》,理解儿歌的内容,积极大胆尝试创编。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两支不同的铅笔,水瓶,马夹,“颠倒歌”,白纸,大头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准备好的两支笔,请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
1、引出反义词:大~小,高~矮,新~旧
2、以游戏的形式初步练习使用反义词语和相对的话(教师说出一个词,请小朋友不仅要说出反义词,还要配上相应的动作。)
二、感受体验
1、通过教师的情景表演:喝水,穿衣服,拿笔,引导幼儿观察事情发展的对错
2、理解“颠倒”的含义
3、引出“颠倒歌”——吴老师捡到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一首儿歌叫“颠倒歌”,我来说说,你们仔细听听啊。
稀奇稀奇真稀奇,小鱼飞在蓝天里,小鸟游泳在水里,老鼠开始捉小猫,蚂蚁扛起大树跑,你说稀奇不稀奇。
4、请幼儿找错,并说明理由,再一起朗读儿歌,熟悉儿歌的内容,帮助幼儿加深理解。
三、创编“颠倒歌”
1、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根据小动物的特征,用相反词语创编出儿歌。
(注意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不变)
2、将幼儿分成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每人选一个小动物,根据特征创编一句颠倒儿歌。
3、再把一组四个小朋友的每一句儿歌合在一起,创编出新的“颠倒歌”。
四、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颠倒歌好玩么?今天你们自己创编出了颠倒歌开心么?给自己一些掌声吧!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生活中,用你们的眼睛细心观察每一件事物的特征,发现更多美好有趣的东西吧!
第四篇:大班歌唱活动《颠倒歌》教学反思
大班歌唱活动《颠倒歌》教学反思
大班歌唱活动《颠倒歌》教学反思
本次开展的活动《颠倒歌》曲风诙谐、风趣,带给孩子们一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是孩子们喜欢的作品,能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一研、二研活动中,我们课题组发现本活动的难点是对歌词的掌握,幼儿如果没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歌词,对后面的学唱环节与“对歌”游戏环节都有影响。因而,我们根据前两次活动中的不足,再次对《颠倒歌》这一活动进行了梳理。首先在本次的活动中更注重幼儿的倾听,在幼儿倾听活动过程中配合PPT范唱歌曲,借助PPT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再用图谱来梳理记忆歌词。其次每次的倾听环节都让幼儿带着问题来倾听,并提针对性的问题对幼儿进行提问,这样能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帮助理解、记忆歌词;幼儿有充分的倾听机会和学唱时间,有了利于幼儿掌握歌曲。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富有激情,能积极主动地发言,思维活跃,对歌曲中的动物颠倒对应的关系理解掌握得很好。会大胆表现自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最后在三研试教活动中还发现最后一句没有图谱的支持,幼儿对歌词的记忆也不是很好,因而在三研活动中给最后一句加上的图谱。这样的设计是让幼儿在充分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熟悉歌曲,为后面的学唱环节做好了铺垫。所以,三研活动中孩子们学唱效果不错,幼儿能连贯演唱歌曲就为后面的“对歌”游戏环节打下了基础,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在本次活动中,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关注集体参与的同时也关注幼儿的个性参与。活动中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强烈,在游戏中表现得兴致高涨,尤其与听课老师互动的环节更是充分激发了孩子的斗志。
但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1。由于担心幼儿对歌词掌握不好,在理解、记忆歌词环节运用的较长时间进行引导,导致整个活动的时间偏长,建议小组对歌环节可以省略。
2。讨论环节的“你觉得这首歌曲里哪只小动物发生颠倒的事情最有趣?”个别幼儿表演,其他幼儿集体演唱这一单句,幼儿的表现出的兴趣很高,但教师这一环节给幼儿表现的时间不多,建议在幼儿对歌曲掌握不够好时,教师调整策略引导幼儿学唱歌曲时,如果能将利用图谱学唱改成“个别幼儿表演,其他幼儿集体演唱这一单句”,学唱形式上增加了趣味性,相信效果会更好。
第五篇:大班音乐活动——颠颠倒
颠颠倒
活动目标:
1、感知中国民间儿歌“颠倒歌”的特点
2、体验幽默感
3、让幼儿感受学习儿歌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中华文化”:《颠颠倒》
2、CD:《颠颠倒》
3、PPT:颠倒的图片示例
4、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引入儿歌
师:小朋友们,上课之前,老师先问你们一个问题,前两天卜老师教小朋友们的那首儿歌,你们还记得吗?有谁知道它的名字?
幼:。。。
师:原来这首歌叫《颠颠倒》啊,那小朋友们还记得里面的内容吗?举手告诉老师
幼:。。。
师:还有小朋友不记得了,那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听听里面讲了什么
(连续播放两遍《颠颠倒》的CD)
2、让幼儿讲出对儿歌的感受,想一想,说一说
师:我们听完了歌曲,小朋友们来告诉老师,里面唱了什么啊?
幼:。。。
师:那小朋友们看看这首歌跟我们知道的生活常识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
师:哦,原来是这样,这首歌里面说的事情都“颠倒”了!那小朋友们帮老师来看看正确的事情应该是怎样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对的事情)
师:原来啊,颠倒歌就是把正确的事情给颠倒过来,小朋友们觉得这种说话方式好不好玩啊
3、启发幼儿迁移《颠倒歌》的认识经验,自由想象创编新的颠倒歌
师: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自己的小脑袋,我们还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颠倒的呢?我们来找一找,给这首歌的内容加一些新的成员好不好啊?
(小羊吃了大灰狼,蚂蚁背着长鼻象)幼:。。。
4、开展“相反”游戏活动
师:好,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忙,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被老师点到名字的小朋友要把自己的名字颠倒过来念
师:我们再换个方法,老师做一个动作,小朋友们作出相反的动作,我们来比比谁做的快!学习经验延伸
美工活动:让小朋友们将自己想象出来的颠倒的事情用笔画出来,让同桌的小朋友来猜猜自己画的是什么,最后自己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