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教师简介
何选
何选,男,1956年5月出生,学士,浙江杭州人,教授。1982年1月毕业于杭州大学体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4年完成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2000年参加全国首届体育部(室)主任培训班,2006年为浙江大学访问学者。目前为浙江省大学生体协常委,杭州市大学生体协常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曾带队参加CUBA篮球联赛东南赛区比赛,曾获浙江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女子组)冠军一次,亚军两次。有20余年的高校教学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修养。曾主持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课题、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学校高教课题等研究项目共5项,参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主要成员之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教研究课题共5项。曾作为主要成员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曾获教育厅颁发的省大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三等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论文三等奖,在全国体育类一级和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篮球和网球教程译文各一部,参与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与副主编由全国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审定的浙江省高校选项课教材、主编《校园无线电测向教程》并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主持体育教育改革等一系列工作。并多次受到省教育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大学生体协等部门的多次嘉奖。主讲课程:篮球、体育保健。
杨炯
杨炯,女,1965年8月出生,浙江杭州人,学士,副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体育系。现任省排球协会委员,省大学生排球协会副秘书长,省钟声体协委员。国家级排球裁判员。曾先后荣获: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在杭高校优秀部(室)主任和优秀体育教师、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优秀教练员、文理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和管理。
目前,主讲排球、大学素质教育。已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4项。所带排球队多次在省、市各级比赛上获得较好成绩。
近年来,多次被选派参加女排世锦赛亚洲资格赛、亚洲挑战杯男子排球赛;全国排球联赛、大奖赛;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全国坐式排球锦标赛、“二岸三地”精英赛等国际国内大型排球比赛的裁判工作。
章劲
章劲,男,1972年7月出生,学士,讲师,毕业于杭州大学体育系。在浙江大学体育系进修完研究生主干课程。主讲公共体育课,包括无线电测向、篮球、足球等。从事教学工作十余年。曾获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文理学院青年教师讲课三等奖。带校无线电测向队获2007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分区赛(东南赛区)暨首届全国科技体育运动大会无线电测向选拔赛中的8个冠军,曾带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女子篮球队获杭州市高校篮球锦标赛第三名,现任校体育部群体竞赛教研室主任。
周丹
周丹,男,1971年6月出生,学士,讲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在浙江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进修研究生课程结业。现任体质测试中心主任,担任过体育教学部综合教研室主任、学生体质健康中心主任等职务。主讲公共体育课程,包括田径、武术、羽毛球等专项课。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十余年。现任武术协会会员。曾荣获杭州市高校优秀体育教师称号、杭州电子工业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参与编辑《武术》教材,现有校级课题3项。曾带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多次主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运动会、下沙经济开发区职工运动会、中小学运动会的组织编排工作。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朱玲
朱玲,女,1973年12月出生,硕士,副教授,现任体育教学部综合教研室主任。本科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主讲公共体育课,主要承担篮球、无线电测向运动的教学工作。注重教学也注重科研,曾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浙江体育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承担省部级、厅局级、校科技处、高教研究所等多项课题。曾获2005年度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获2007年度校教学优秀奖。
肖丽琴
肖丽琴,女,1974年3月出生,浙江嘉兴人,硕士,讲师。1997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体育系,获体育学学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5年3月在杭州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读研究生,获教育学(体育健康教育方向)硕士学位。主讲公共体育课,包括田径、体育舞蹈等。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曾任《体育学术研究》编委;多次获《全国体育保健学术会议》论文报告会二等奖;曾获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文理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单项奖。2004年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三等奖。主持教育厅课题及校级课题4项、横向课题1项,参与校级课题和省教育厅课题十余项,获得2004年省教育厅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参与编写教材2本,撰写专著1本。多次担任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及省大学生运动会的田径裁判工作。
朱汉义
朱汉义,男, 1967年2月出生,江西九江人,讲师, 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于2005年 7月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担任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学术修养。有多年高校教学经验,曾担任田径、排球、篮球、乒乓等公共体育课,体育教学、训练经验丰富。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国内体育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陈志相
陈志相,男,1974年12月出生,硕士,浙江省苍南县人,讲师。1997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在上海体育学院攻读高校教师体育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休闲体育。2002年在浙江大学体育系进修完研究生主干课程。主讲公共体育课,包括篮球、排球、乒乓等体育项目的教学工作。从事教学工作11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曾多次参加全国CUBA教练员培训,并带领我校男子篮球队获浙江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第四名,并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多篇论文,2005年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高中二年级教材;作为负责人承担学校科学基金课题研究,并参与厅局级课题研究。
颜意娜
颜意娜,女,1976年2月出生,浙江杭州人,硕士,讲师。1998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获体育教育学士学位。2005-2008年就读浙江大学研究生,获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主要的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体育运动心理学。现任体育教学部小球部主任。中国健美操协会会员,浙江大学生体协体操协会会员,杭州市体育社会瑜珈指导员培训导师。拥有印度Jairam 瑜伽学院专业瑜伽理疗师证书,亚洲体适能高级私人教练证书等多项国际和国内认证证书。国家级羽毛球裁判,曾多次担任省市级羽毛球比赛的裁判长。主持厅局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2项,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所带的健美操队曾获得省大运会单项冠军,羽毛球队在省级锦标赛中获得男双、女单和男子团体三项第五的成绩。主讲公共体育课程,擅长形体,健美操,羽毛球、瑜珈等俱乐部的教学。
严军锋
严军锋 男,1975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学士,讲师,1998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获学士学位。在浙江大学体育系进修完研究生主干课程。主讲公共体育课,包括田径、篮球、健美等体育项目的教学工作。获篮球裁判、田径裁判二级证书。从事教学工作四年多,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参加课余田径训练,队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两篇。
施鹏飞
施鹏飞,男,1977年8月出生,讲师。河南濮阳中原油田人,篮球专业教师,2003-2005年间曾担任我校高水平女子篮球队教练,并获浙江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暨东南赛区CUBA选拔赛女子丙组第二名的成绩。2001年6月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篮球专业,篮球国家一级运动员,篮球国家一级裁判员,获体育教育学学士学位。2005年考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高校教师运动训练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有多年的篮球教学与训练经验。在教学上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上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团队精神。
孙运有
孙运有,男,1963年11月出生,河北邯郸人,本科学历,1984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第二炮兵学院,1994年7月进修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化高级炮兵指挥学院,2006年入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部队服役期间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营职战勤参谋等职。1986年10月至1988年9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荣立战功一次。1999年转业,任市规划局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开始执教,承担大学军事理论教学任务至今。主持校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2篇。
陈静
陈静,女,1975年12月出生,硕士,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人,讲师。1997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在浙江大学攻读高校教师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美学、休闲体育。国家级健身指导员。2000年5月~2002年5月,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进修教育管理学专业硕士进修班,获结业证书; 1997~2002年在上海工作期间,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运动会开幕式《祖国万岁》大型表演的教练;担任全国公开发行的《形体训练》(上海书店出版社)一书和《竞技与健美》杂志(上海邮电出版社)的形体教练。在上海美江形体美学校任教6年。曾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校先进工作者称号。在杭工作期间,公开发表多篇论文,2005年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高中二年级教材;2005年参与编写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让孩子超级棒的四季简易游戏》一书。作为负责人承担厅局级课题和校科技基金课题研究,参与省部级课题研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体育科学论文大会交流。
陈华
陈华,男,1965年4月出生,浙江省舟山人,田径国家级裁判,教授,现任体育教学部副主任。1988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浙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体质健康。主要从事田径、体能、无线电测向等公共体育教学工作。中国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浙江省高等学校田径协会教学科研部副主任。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课题子课题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4项,在《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1项,以及其它科研成果奖多项。负责训练的跳高、跳栏运动员,在全国行业院校及省大学生运动会上,均取得较好名次,担任全国、省级田径运动会技术官员、裁判长、主裁判20余次。
翁磊 翁磊,男,1980年1月出生,学士,讲师。2002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体育系,2007年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游泳国家1级裁判、浙江省救生协会讲师。校内主讲网球课并兼任校游泳队教练,多次带队参加省高校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林敏
林敏,女,1978年3月出生,浙江省宁波人, 讲师,现任体育教学部小球教研室教师,主讲乒乓球。2000年8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运动训练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4年5月至今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攻读研究生。1999-2001年获田径、乒乓球、健美操、艺术体操、体操国家二级裁判员证。2006年获国家一级社会指导员证。在诸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主攻体育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2006年带领校乒乓球队参加第十二届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取得第三、第六名的成绩。
陈传令
陈传令,男,1980年9出生,获学士学位,助教,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曾任教体能、篮球、无线电测向等课程。有多年的高校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学术修养。主要从事篮球、体能、无线电测向的教学和篮球、无线电测向的训练。能和学生及时的交流和沟通,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并参加多篇论文的撰写。
周 健
周 健,男,1976年3月出生,浙江衢州人,本科学士,讲师。现任体育教学部足球专职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获得体育教育专业学士学位。98年7月参加工作,98—05年在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任专职体育教师,从事新闻学院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建设及运动队的训练和管理,主持历年来新闻学院的田径运动会的组织、编排及比赛等的整体工作并带运动队的训练及参加杭电本部的比赛,成绩不俗。2003年报考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体育教学研究生主干课程并顺利毕业。2005年加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教学部工作,先后任职篮球、足球等的教学工作,现在一直负责全校足球科目的教学。2007年7-12月参加在浙江大学举行的由英国橄榄球协会举办、香港橄榄球协会与浙江大学协办的橄榄球(英式)课程学习,致力于推动中国大陆高校的橄榄球运动项目的的普及与推广,参加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学习与培训并顺利毕业,获得英国橄榄球协会总部颁发的裁判员证书和香港橄榄球协会颁发的教练员证书。在多年的教学上,主要从事足球、篮球、橄榄球、排球及田径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李毅军 李毅军,男,1971年1月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副教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排球国家一级裁判,国家一级体育指导员。现任体育教学部大学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主讲大学军事、排球、轮滑、游泳、田径、篮球、武术等公共体育课。率队在2006年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中取得第四名的成绩,体育教学、训练经验丰富,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国内体育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多部。并参加省及国家体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主持校高教、党建等课题。
于永生
于永生,男,1978年4月6日出生,硕士,讲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从读研究生到工作至今,大量阅读了与体育有关的专业知识,为体育教学、科研以及训练打下了基础,在这期间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核心期刊一篇;主持或参与课题4项。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曾担任校羽毛球队的教练工作,并在2007年“富力特”杯大学生羽毛球比赛中获得男双、女单和男子团体三项第五的成绩;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专家和学生当中都有较好的评价,现在主讲羽毛球、无线电测向、篮球等课程。
王兵
王兵,男,1970年8月13日出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副教授。1993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系,本科、学士。现为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硕士(在读),导师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宏成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社会体育学,主要从事篮球、田径、排球、足球、网球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加工作15年以来,曾连学多年教学评价为优秀,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篇,主持校级课题两项,浙江省教育厅课题一项,参与国家体育总局课题、厅局级课题各一项,主编和参编教材三部。篮球国家一级裁判,曾执法中美、中俄篮球赛两次,执法市以上篮球赛数百次。多年从事高校篮球队训练工作,成绩不俗。多年担任企、事业单位的教练工作,成绩斐然。现为杭电女篮教练员,目前,积极参与NBA、LI-NING、百事可乐等国际大公司的篮球推广活动。
金永梅
金永梅,女,1977年5月出生,学士,讲师。浙江省余杭人,200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现为浙江大学体育系在职研究生。主攻乒乓球,田径等。现主要从事乒乓球的教学工作。
宗红利
宗红利,女,1978年8月出生,浙江省义乌人,学士,讲师。200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学历。在杭州师范大学完成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主攻篮球,羽毛球,网球,田径等。现在主要从事羽毛球的教学。曾带过网球和高水平篮球队,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向建峰
向建峰,男,1978年4月出生,学士,讲师。毕业于浙江大学,现校田径队跑跳组教练,国家田径一级裁判。主讲羽毛球、健美、篮球、田径、无线电测向等课程.有多年的高校教学经验,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学术修养,参加过多项科研项目、主持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刘云峰
刘云峰:男,1976年8月出生,湖北安陆人,硕士,讲师。2004年6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有多年高校教学经验,具有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上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双重提高。业余时间从事户外拓展培训工作,长期接触国内、国际优秀企业,在企业拓展训练行业具有较好口碑。2005年5月通过开展拓展训练营的形式将拓展训练引入杭电,引导参训学生提升职场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主讲户外拓展、体能等体育课程。
董晓波
董晓波,女,1980年3月出生,浙江杭州人,助教。2003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2006年考取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在校先后担任健美操、形体、体育舞蹈等课程,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教学能力,现担任体育舞蹈课程。
董加贝
董加贝,男,1980年4月出生,学士,助教。200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体育系,同年8月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担任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学术修养。在职期间,主要担任足球方面的教学和训练工作。2004年带校足球队获得了浙江省大学生“李宁杯”五人制足球赛第七名和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杭州赛区的第五名。
王燕飞
王燕飞,女,1981年6月出生,硕士,助教。2006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国家一级健美操指导员,国家一级社会指导员,健美操、游泳、田径国家二级裁判。现任校健美操队教练。从事健美操专业多年,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在健美操专业组比赛中获二等奖,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学术修养。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在《中国体育科技》等国内体育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参与国家级、厅级课题,主持校党建课题等科研工作。现任亚太临床营养学会会员,获中国营养学会颁发的中国专业营养师资格与公共营养师资格。主讲健美操公共体育课、运动与营养公共选修课。
汤更国
汤更国,男,1978年9月出生,安徽霍邱县人,硕士,助教。2004年6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学院,获体育教育学学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在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攻读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获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教学部任教。研究方向:网球和足球。主要从事网球、足球教学、训练及科研工作。
安东
安东,男,汉,1973年11月出生,河南省西华县人,硕士,助教。1995年7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师从博士生导师唐建军教授,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与训练。乒乓球国家一级裁判员,二级运动员,二级教练员。曾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论文《优秀男子乒乓球选手竞技单元中技术运用的研究》入选“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参加国家体育总局课题一项;参编论著2部,曾参与体育总局乒乓球社会指导员教材的编写。长期从事乒乓球训练工作,在乒乓球运动训练方面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李国冰
李国冰,男,1980年3月出生,四川省南充人,硕士,助教。2003年毕业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同年获得四川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至2006年就读于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国家一级社会指导员。自幼师从武术名家郭洪海;张选惠教授(武术八段,硕士导师);温佐惠教授(武术八段,武术国际A级裁判);彭英(武术世界冠军)等练习武术,1998年入选四川省武术队,多次参加全国各类武术比赛和大型影视武术表演。获中国武术六段,武术套路、散打国家一级裁判,武术国家一级运动员等称号,并多次担任全国、省市级武术比赛裁判工作。2003年保送至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学习深造,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训练和体育法学的研究工作。至今先后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参与局管校级课题4项,其中1项任课题组组长。论文《社会现代化发展对四川藏区少数民族体育行为方式的影响研究》获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体育科学论文一等奖并作大会发言,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现主要承担武术、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大学军事等课程教学工作。
童慧儿
童慧儿,女,1980年12月出生,浙江省象山县人,硕士,助教,获网球、田径、无线电测向二级裁判证。2006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6年4月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在工作2年时间里,一直担任一年级体育普修课和网球课的教学任务,07年至今带学校网球队教练 带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网球比赛,获女双第六名。科研方面,正在主持一项校级课题,参与多项厅局级课题,在国内一级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曾获2007年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三等奖。
毛志强
毛志强,男,1981年11月出生,硕士,助教,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专项为健美操,羽毛球,曾代表浙江大学体育系健美操队获全省锦标赛冠军。07年来杭电工作,现主讲健美操和羽毛球等课程,教学上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健身方面有着较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经济学与体育产业学,曾在就学期间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多项省级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及独立承担了挑战杯及SRTP等科研项目各一项,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就学期间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程磊
程磊,男,1983年1月出生,浙江安吉人,硕士,助教,2008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技术测量与评价),网球、足球、田径国家二级裁判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在《中国体育科技》等国内体育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主讲网球公共体育课程,大学军事课程教学工作。
第二篇:体育教师
优秀体育工作者
申报材料
毛主席曾说过:“体育一道,配德育和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了。”可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质是学校最应重视的问题。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广播操的管理,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广播操是学生在校进行体育锻炼的一项重要课程。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时抓紧复习,一旦学生养成坏习惯,就直接影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因此,这学期我主要是从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管理。第一,利用周一校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第二,大课间所有教师要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认真做操,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第三,要求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四,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第五,体育委员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爱做操、爱运动的良好风气已在我校形成。
二、制定体育锻炼计划,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知而行,行必果,并能持之以恒。
小学生体育锻炼最大的不良习惯就是知而不行,行而未果,或者缺乏计划性和持久性,时而锻炼热情高涨,时而又冷落下来,不能持之以恒。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的策略是引导动员家长和班主任帮助孩子制订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体育教师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项目,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其中的2—3项,明确锻炼的目标和内容,规定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如规定每天早上6点起床做操或晨跑,每天下午放学后打乒乓球、篮球等。在制订计划时我们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使小学生的机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不良锻炼习惯就能得到有效矫正,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小学生大多天性好动,喜欢玩游戏和体育活动。因此,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通过持续的良性强化刺激,逐渐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并在长期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强健体魄,积极进取,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有效达成教育目标。在我的动员和校长的支持下,各班均开展了形式新颖、项目多样的体育活动,如跳绳、接力赛、篮球赛、乒乓球、50米、100米、200米、400米、跳高、跳远、铅球、踢毽、座位体前屈等。
第三篇:体育教师
一、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具有室外工作的特点,工作十分辛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按照《条例》规定,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工作量计算,劳动报酬和教学工作服装等有关政策性问题。
二、体育教师工作量应包括体育教学,组织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合格标准的测试、统计等。
三、体育教师的基本工作量每周为: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10-12学时,中学12-14学时,小学14-16学时,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每一次课(90分钟)为2学时;中小学每一节体育课为1学时。
四、体育教师组织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计算工作量的具体办法为:早操(课间操),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每两次算1学时,中小学每5次算2学时,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按核准的实际小时计,中小学每一次(40分钟以上)算为1学时,体育教师组织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的体育竞赛活动,校内竞赛每天按8学时计,校外竞赛每天按10学时计,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合格标准的测试,统计均应核计一定的工作量。
五、纳入计划从事科学研究和教材、教学资料(包括补充讲义及有关教学指导材料等)编定工作的体育教师,可按核准的工作时数计入教师工作量。
六、兼任行政、党务和省以上体育社团(包括协会、学会)工作的体育教师,应根据其兼任工作任务情况、酌情计算工作量。
七、对年老体弱的体育教师和妊娠、产后的女体育教师,要给予相应的照顾,适当减弱轻工作量。
八、公体部、教研室(组)应合理安排体育教师的工作,计算全年工作量。在正常情况下,体育教师必须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对于服从安排,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体育教师,应给予奖励,对于工作态度不好,不服从安排而完不成教师工作量的体育教师,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和处罚。
九、体育教师课时酬金和超工作量的计酬金标准应与其它学科教师同等对待。
第四篇:体育教师简历
体育教师简历范文
姓 名:韩冰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86-9-19 民 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
现居住地:广东省-广州市 工作年限:三年
联系电话:188888888 求职意向
应聘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体育教师
应聘行业:娱乐/休闲/健身/体育 期望工作地区:广州市 期望月薪:2500-2999
自我评价
激情,自信,坚持。我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但我需要一个成功的方向,一个发展自己的空间,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财富。
工作经历
健身俱乐部2006-6至 至今:销售主管,教练 所在部门:教练部,销售部
工作描述:自05年升入大学以来,我不间断的体验打工生涯,从发传单、促销、服务员等底层服务行业做起。06、07、08、09年在多家健身俱乐部做过兼职教练及销售人员,具有丰富的与人谈判技巧及销售知识,经历过的磨难与遇到的不同人群使我成长,现求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给自己一个机会。
教育背景
2005-9至2009-6学校名称:南雄学院 专业名称:社会体育、体育教育 取得学历:本科
校内活动职务描述:本人所学专业体育,如田径,球类,裁判工作,健身理论及实践等。担任班长,学生会干部等职务。
在校实践
2008-11至2009-4实践公司名称:南雄中学 所在部门:体育部 所任职务:教师
实践描述:本人在校期间曾担任多次多项裁判工作。兼职于健身俱乐部销售主管及教练工作。
在实习期间,于南雄中学完成6个月的老师实习任务。
第五篇:体育教师岗位职责
中学体育教师岗位职责
每个体育教师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热爱本职工作,努力掌握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手段和方法,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任务。做到既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传授者;既是精神文明的教育者和传播者,又是发展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启蒙者。
一、教学工作:
1.全面制订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订好学年、学期、单元教学进度计划,认真备好每堂课,要有任务、要求、教法、手段。每学期开学做出工作计划和要求,每学期结束做出统测预与评价和总结。
2.认真上好每堂课,不断提高好课率。
(1)备好课,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2)根据教学内容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准旷课、丢课,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体育组长和年级组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3)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4)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好练习密度和运动量。
(5)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谨、自然,并在课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6)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 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7)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 对他(她)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8)注重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9)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求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帮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形成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
3.积极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精心准备公开课,大胆尝试新鲜教学展示和锻炼自己
4.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再学习,认真做好教学总结,不断探索体育课改革的方法和路子。
二、课外体育活动:
1.组织好“三操”活动。2.负责所任教班级课外活动。
3.积极开展所教年级的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
4.相互协作,团结一致组织和完成学校每年的大型体育节和体育运动会,包括有篮球运动会、足球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毕业班趣味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等。
三、加强对校代表队训练,做到系统化、制度化。
1.各队指导教师根据比赛任务和学生水平制订好训练计划。
2.要注意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既要提高水平,也要关心运动员的品德,又要关心运动员的学习状况,要经常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取得联系,汇报锻炼情况。
3.健全考勤制度,系统训练,对经常不来锻炼的同学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争取班主任的支持。
4.处理好群体活动和训练课的矛盾,不能为了训练而影响课外活动课的组织和辅导。
五、注重学生安全,加强对学生身体机能、形态和素质测定工作,不断积累资料,分析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体育工作。
1.配合医务室完成健康状况、身体机能、形态测定。
2.认真细致地做好所教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测定工作。
3.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要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
艺体中心 2016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