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强化练习题一
一、单选题(云众教育祝大家学习愉快)
1.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A.会叫“妈妈”
B.思维出现
C.学会评价
D.掌握代名词“我”
【答案】D。
2.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利用了()。
A.有意识记
B.意义识记
C.机械识记
D.无意识记
【答案】D。
3.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是哪国人?()
A.瑞士
B.丹麦
C.法国
D.德国
【答案】D。
4.现代英国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位内阁将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的文件是()。
A.《哈多报告》
B.《巴特勒法案》
C.《普洛登报告书》
D.《教育白皮书》
【答案】D。
5.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出现“自我中心”是在()。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B。
6.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放在工作的首位。
A.知识掌握
B.能力发展
C.健康
D.品德发展
【答案】C。
7.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岁时能够正确判别前后。
A.3 B.4 C.5 D.6
【答案】B。
8.幼儿基本情绪表现不包括()。
A.恐惧
B.爱
C.哭
D.笑
【答案】B。
9.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答案】B。
10.幼儿时期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够成熟,神经活动过程中兴奋与抑制不平衡,易兴奋,也容易疲劳,注意力很难持久,在从事某种活动后,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将由兴奋转入抑制,出现疲劳,因此,幼儿教师在安排幼儿一周生活时,应注意()。
A.形成动力定型
B.保证劳逸结合C.保证睡眠时间
D.均衡营养
【答案】B。
二、判断题
1.杜威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答案】×。
2.教师不能随意剥夺幼儿学习和游戏的权利。()
【答案】√。
3.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应该注重引导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答案】×。
4.智能玩具会完全取代传统玩具。
【答案】×。
5.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必须覆盖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各个方面,否则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答案】√。
6.美育的重要实施途径是通过艺术活动。
【答案】×。
7.某个游戏中往往只能体现出游戏的一个方面功能,教师只要抓住这一点就可以了。
【答案】×。
8.幼儿园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幼儿能顺利地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
【答案】×。
三、填空题
1.表演游戏中最为常见的是_______,它是以故事、诗歌等文艺作品为蓝本,由幼儿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游戏中自编自演。
2.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幼儿园既有教育性质,也有_______性质。
3.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倍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世界誉为_______。
4.急速的社会变迁不仅表现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上,而其也表现在人们_______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变化上。
5.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_______自我调节作用的。
6.幼儿园教育目标是_______。
7.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趋势叫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
8.《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________________、语言、社会、科学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9.玩具是专供______用的物品,如气球、滑梯等。
10.______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11.从幼儿品德形成和个性发展的角度看,______是儿童个性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初步发展和形成的时期。
12.幼儿教师角色发展经过______、充当教师的阶段、幼儿 教师角色多样化的阶段。
13.学前教育学从教育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伴随着______的建立而开始的。
14.在影响儿童发展三类要素中,______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5.儿童观的变化影响到______的变化。
参考答案
1.幼儿表演
2.福利
3.“幼儿教育之父”
4.生活方式
5.平衡过程
6.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7.从整体到局部。
8.艺术。
9.儿童游戏
10.游戏
11.学前期
12.充当保姆的阶段
13.学前教育机构
14.教育
15.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
四、案例分析题
1.某幼儿特别喜欢画画,有一次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了梵高的故事。第二天,他对老师说:“昨天,梵高叔叔来我们家了,还给我画了幅画呢!”老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问题: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幼儿常常把希望发生的事当作已经发生的事来描述。幼儿混淆想象与真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认为他在说谎。出现这种情况时,成人不要过分紧张,小班幼儿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情况较多,到了中、大班以后就会逐渐减少。添加微信号136 29
5
9了解更多考试信息
(2)这和幼儿感知分化发展不足有关。感知的分化不足,幼儿往往意识不到事物的异同,察觉不到事物的差别。另外,儿童想象与现实相混淆是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会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相混淆。
2.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老师很喜欢他。可令老师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老师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 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的老师为此感到非常苦恼。
问题:请问小明老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老师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参考答案】
(1)这位老师的态度和行为是不对的。
(2)幼儿初期的思维还带有较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离不开直接感知和行动,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很差。小明正处于幼儿初期,他的行为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因而是正常的。小明的老师不了解幼儿初期思维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小明是很难达到的。环城西路21号
(3)教育建议:①依据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初期思维发展的特征;②创设情境,丰富玩具和提供实际操作机会;③循序渐进,提出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求;④抓住合理时机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3.段老师带领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活动,选择运动器械的音乐一响起,弘弘撒开腿,朝大球飞奔过去,此时操场上只剩下一个大球了。弘弘和鑫鑫同时拿到这个大球,两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起来。段老师走过去,轻轻地对他们说:“你们俩商量一下,想个办法,要不这样下去谁也玩不了。”于是鑫鑫用商量的口气对弘弘说:“我先玩,等会儿交换的时候再给你玩,好吗?”弘弘松开拿着大球的手,段老师以为他同意了鑫鑫的方法,正想表扬他,没想到他猛地抓起鑫鑫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鑫鑫痛得立刻松开了手,哭了起来。弘弘见状立即拿着大球准备玩起来。
第二篇: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小学)
招聘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招聘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考试选拔考试。编写本大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招聘合格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服务,为学生备考和考试命题提供规范的依据。《大纲》既可作为招聘特岗教师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各类学校招聘合格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指导性用书。
二、考试范围
考试围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及实施内容,结合云南的实际考核专科专业层次毕业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考试范围如下:
1、信息技术基础
了解信息及其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掌握计算机中数的编码和各种编码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运算。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及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功能。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规范及法律、规范。了解信息安全的知识和计算机病毒特征、危害及防治措施。
2、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以window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及相关知识为主。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与发展,了解window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和桌面、窗口、菜单等概念。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操作。熟练掌握window的启动、退出、窗口、菜单、工具按钮等操作。熟练掌握剪贴板、资源管理器和控制面板的概念与应用。熟练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
3、word文字处理
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功能。掌握word的窗口组成,熟练掌握文件建立和编辑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文档的排版和打印功能,熟练掌握表格、图形插入的功能。
4、电子表格
Excel的只是和基本功能。掌握Excel的敞口结构,熟练掌握工作的简历以编辑。掌握单元格地址表示、数据类型和引用。掌握公式和常用的使用,熟练掌握利用Excel进行速回据处理和各类图表的建立。
5、多媒体基础与演示文稿
理解多媒体、多媒体技的概念和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了解常用的声音、音频、图形、图像和动画的文件格式一级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掌握PPT的基础只是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PPT建立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和板式设置、设计模板选择等操作。掌握PPT中文字、图片、绘图、声音、动画、影片等元素的基本操作。掌握幻灯片的播放的链接。
6、计算机网络基础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张、基本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及网络的组成和功能。了解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了解常见的网络硬件和网络传输介质。理解Internet的概念、IP地址和域名。熟练掌握利用IE浏览器搜索和获取信息。掌握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BBS)和博客(BLOG)等信息交流工具。程序设计基础
了解程序、程序设计的概念一级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了解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了解算法的概念、基本描述方法和流程图的含义及基本图形符号。掌握Visual Basic编程环境,理解工程、对象、控件、属性、事件、方法等的含义,掌握常用控件的基本属性、常用事件和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了解课件的概念和作用。了解教学设计的要素和环节。掌握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学习环境创建和教学结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能够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设计完整的教学方案。
三、考试内容
(一)信息技术基础
1、了解信息及基本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数的进位计数制
(1)掌握计算机中数制的基本概念。
(2)掌握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3)了解计算机中数制数据的表示、英文字符的表示、汉字字符的表示。
4、了解常用的ASCII码、汉字编码的相关概念;
5、了解计算机的生产和发展;
6、理解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和主要用途;
7、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应用;
8、了解硬件系统的组成尤其是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的结构或及其主要特点;
9、理解计算机数据存储的基本概念;
10、了解主板、显示卡、显示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声卡与音箱、网卡、键盘、鼠标、扫描仪、调制解调器、电源、机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包括内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外存(软盘、硬盘、光盘)、打印机(点阵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绘图仪等的分类、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选购、安装、拆卸方法。
11、掌握网络道德和相关概念以及可借鉴的规范和网络道德的特点;
12、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相关产权的概念以及软件只是产权、软件盗版;
13、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定义、基本类型和主要特点;
14、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
15、了解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16、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方法;
17、掌握病毒的清楚方法、了解目前相关的杀毒软件并且在进行杀毒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二)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1、掌握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以及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
2、了解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3、了解操作系统的地位;
4、了解操作系统的分类;
5、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启动。退出和Windows桌面的组成;
6、理解文件、文件夹(目录)、路径的概念、了解窗口的组成和菜单的约定以及前铁板概念;
7、熟练掌握汉字输入方式的启动和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8、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窗口的各种操作方法;
9、熟练掌握菜单的基本操作和对话框的操作;
10、掌握工具栏按钮操作及任务栏的使用;
11、掌握开始菜单的定制;
12、熟练掌握剪切与粘贴操作;
13、熟练掌握快捷方式的创立、使用、删除和命令执行方法;
14、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组成,熟练掌握应用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夹与文件的管理;
15、熟练掌握控制面板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16、掌握系统工具、“写字板”、“计算器”、“画图”等基本工具的使用;
(三)word文字处理
1、了解word的主要功能、特点、word窗口各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掌握word的启动和退出;
3、掌握word工作窗口的基本构成元素;
4、掌握word文档的创建、打开和保存;
5、熟练掌握文本编辑的对象选定、内容的插入、修改以及熟练掌握剪贴、移动、复制、删除、撤销、回复操作;
6、熟练掌握页面、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设置以及word文档的打印;
7、熟练掌握word表格的建立; 8;掌握表格格式、内容的编辑和修改;
9、掌握绘制自选图形的操作;
10、掌握图形的插入、艺术字的插入;
11、掌握图形元素的基本操作;
12、掌握文本框、图文框的插入以及图文混排技术;
13、掌握打印预览和打印输出
(四)电子表格
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特点;
2、掌握Excel的启动、退出和Excel的窗口界面;
3、掌握新建、打开、保存、关闭工作薄;
4、了解工作表的结构;
5、掌握单元格的选取、插入、解除、数据的输入、插入、解除和数据的编辑、修改以及数据的清除、移动、复制;
6、掌握工作表的创建、选取、重命名、插入、删除、移动和复制;
7、掌握工作表格式中设置的基本操作和工作表的打印输出;
8、掌握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9、掌握数据的查找;
10、掌握数据的排序;
11、掌握数据的筛选;
12、掌握数据的分类汇总; 13了解Excel图表类型;
14、掌握Excel图表的创建、编辑和修改;
15、掌握图表的编辑和打印。
(五)多媒体基础与演示文稿
1、了解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多媒体常用的声音、视频、图形、图像、动画文件格式类型已经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
4、了解常见多媒体文件的类型和文件格式;
5、了解PPT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
6、了解PPT文件的存储格式;
7、了解PPT文件的放映环境;
8、掌握PPT的启动、退出方法;
9、了解PPT的窗口界面;
10、熟练掌握PPT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和保存的基本操作;
12、熟练掌握板式设置和设计模板选择的操作;
13、掌握文本框的使用、艺术字制作和幻灯片背景设置;
14、掌握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影片等幻灯片元素的插入以及属性的设置;
15、掌握幻灯片的插入、删除、复制和次序交换;
16、掌握幻灯片切换和放映的操作;
17、掌握幻灯片自定义动画和效果的基本操作;
18、掌握动作设置的基本操作以及超链接到外部文件、超链接到电子邮件和设置幻灯片之间的超链接。
(六)计算机网络基础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网络传输速度、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3、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ISO/OSI网络协议模型;
4、了解TCP/IP协议、IP地址和域名系统的基本概念;
5、了解常用网络硬件和网络传输介质;
6、了解常见的形成与发展;
7、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分类;
8、了解Internet的发展历史以及Internet网络基本概念的相关知识;
9、掌握IE(Internet Explorer)的使用;
10、只能怪我常用的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以及各种网络信息(软件、网页、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的获取方法;
11、掌握在IE地址栏中访问FTP站点的操作;
12、了解BBS的基本操作;
13、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收发过程;
14、通过网站发电子邮件,掌握使用Outlook Express收发邮件以及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邮件管理的基本操作和通讯簿的使用;
15、了解电子公告牌、网络博客、IP电话以及Internet上应用的功能与特点;
16、掌握Internet的常用介入方式和地址标签。
(七)程序设计基础
1、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程序、程序设计的概念;
2、了解算法的概念、算法的基本描述方法、流程图的含义和基本图形符号;
3、理解Visual Basic的界面操作;
5、熟练掌握工程、对象、控件、属性、事件、方法、代码的含义; 6熟练掌握常用的空间: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图片框、驱动条等是使用;
7、熟练掌握常用的空间的基本属性;
8、熟练掌握常用的时间的使用;
9、失恋的掌握常用的方法调用;
10、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含义、命名、定义及使用;
11、熟练掌握基本数据类型和运算符和表达式;
12、熟练掌握常用内部函数的含义及使用方法;
13、掌握顺序结构语句、分支结构语句、循环结构语句的含义、合适和使用方法。
(八)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了解课件的概念和使用
2、了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理论;
3、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分类;
4、掌握教学目标的分析和编写方法;
5、理解学习者起点分析的意义;
6、掌握分析学习者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的方法;
7、熟练掌握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8、理解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实例;
9、理解教学策略选择和设计的案例分析以及学习环境的创设;
10、掌握学习环境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以及如何应用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11、掌握学习资源和工具的选择、设计与开发;
12、理解学习环境设计实例;
13、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内容和类型;
14、掌握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15、熟练掌握教学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评价以及教学设计结果的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16、熟练掌握能够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设计完整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案。
四、参考书目
1、《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程》云南大学出版社;主编:刘敏昆、李志平
2、《计算机应用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刘义常主编
3、《大学计算基础及应用》科学出版社;黄求根、姜明华主编;
4、《大学计算基础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崔洪芳主编。
5、《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徐晓东主编。
五、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1、命题依据
云南省招聘特岗教师信息技术考试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及实施内容、结合专科师范、非师范专业信息技术课程大纲说明进行命题。
2、总分与考试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方式,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3、试卷难度
试题按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难题,试卷中试题易中、难的比例为5:4:1。
4、试卷形式
云南省招聘特岗教师信息技术考试笔试部分。要求考生直接在试卷纸上完成考试内容。
5、试卷题型、分值
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四种题型。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填空题是对考试要求的内容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简答题和论述题是对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进行全面的考查。
第三篇: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数学教师专业课考试大纲》
[日期:2008-03-21]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全面围绕出题规律,准确分析总结考点,精准预测命题趋势,培养应试思维,掌握高分方法,轻松应对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
昆明航帆培训中心2011年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培训,强大的师资、全面的知识、足量的课时、严谨的办学,让我们一起再创辉煌!
一、考试性质
招聘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的考试属选拔性考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OO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有关初中数学和大学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教法技能知识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初中数学教育学中最基本的常识。
要求考生具有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数学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数学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划分为代数、几何、初中数学教育学三大模块:
Ⅰ.代数模块
(一)初中代数中的数、式概念及其运算法则、重要公式,方程、不等式和函数;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极限
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以及函数的连续性。
2.导数
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函数导数的应用。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原函数、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Ⅱ.几何模块
线段、角、有关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最重要的数学结论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Ⅲ.初中数学教育学模块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初中数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以及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认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Ⅰ.代数模块的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1)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以及按要求把给出的有理数归类。
(2)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3)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会用不等号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有理数。
2.有理数的运算
(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3)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根据指定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用四舍五人法求有理数的近似数。
(4)了解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可以相互转化。
(二)实数
(1)了解无理数与实数的概念,会把给出的实数按要求进行归类;了解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以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会按结果所要求的精确度用近似的有限小数代替无理数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
(3)了解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4)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实数。
(三)数的开方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以及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非负数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用立方运算求数的立方根。
(四)二次根式
(1)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辨别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2)掌握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会根据它们熟练地化简二次根式。
(3)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运算。
(4)会将给定的一个二次根式进行有理化。
(5)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会利用它化简二次根式。
(五)整式的加减
(1)掌握用字母表示有理数,了解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了解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值。
(3)了解整式、单项式及其系数与次数、多项式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
(4)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熟练掌握数与整式相乘的运算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六)整式的乘除
1.整式的乘法
(1)掌握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会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2)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会用它们进行运算。
(3)灵活运用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2.整式的除法
(1)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会用它熟练地进行运算。
(2)掌握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运算。
(3)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灵活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使运算简便。
(七)因式分解
(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2)掌握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这三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会用这些方法分解因式。
(八)分式
1.分式
(1)了解分式、有理式、最简分式、最简分母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进行约分与通分。
(2)掌握分式的加、减与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会进行分式运算。2.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1)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用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的方法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了解增根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分式方程的增根。
(九)一元一次方程
(1)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灵活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会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3)通过解方程的教学,了解“未知”可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十)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会检查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了解方程组和它的解、解方程组等概念;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解。
(3)灵活运用代人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会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4)能够列出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能够发现、提出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可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正确地用语言表述问题及其解决过程。
(5)通过解方程组,了解把“三元”转化为“二元”,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的思想方法,从而初步理解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和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
(十一)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它们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
(2)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概念,理解它们与方程的解的区别,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4)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区别和联系。
(5)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十二)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b≥O)的方程,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会根据根的判别式判断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会用它们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系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和。
(4)了解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解方程的关系,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5)能够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2.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1)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会用去分母或换元法求分式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能够列出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1)了解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掌握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会用代人法求方程组的解。
(2)掌握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十三)函数及其图象
1.函数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会正确地画出直角坐标系;理解平面内点的坐标的意义,会根据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得坐标。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一一对应。
(2)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意义,会发现、提出函数的实例,以及分辨常量与变量、自变量与函数。
(3)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会根据函数解析式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
(4)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
2.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1)理解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理解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画出它们的图象,以及根据图象指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加或减小而变化的情况。
(3)理解待定系数法。会用待定系数法求正、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会画出它的图象。
(3)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4.二次函数的图象
(1)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求抛物线的顶点和对称轴。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2)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十四)极限
(1)从数列和函数的变化趋势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2)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与两个重要的极限公式;会求数列与函数的极限。
(3)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了解连续的意义,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
(十五)导数
(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2)熟记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公式;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给出解析式的函数的导数。
(3)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导数在极值点两侧异号);会求一些实际问题(一般指单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十六)一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原函数概念,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掌握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会用求不定积分的基本方法求简单函数的不定积分。Ⅱ.几何模块的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十七)直线、射线、线段、角
(1)了解直线、线段、射线、角等概念的区别。
(2)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的平分线。
(3)理解对顶角的概念。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会用它进行推理和计算。
(4)理解补角、邻补角的概念,理解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会用它进行推理和计算。
(5)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6)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会用平行关系的传递性进行推理。
(7)会用一直线截两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会用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十八)三角形
1.三角形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2)理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的性质。
(4)会按角的大小和边长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全等三角形(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辨认全等形中的对应元素。
(2)能够灵活运用“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等来判定三角形全等。
(3)会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来证明简单的有关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3.等腰三角形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它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是60。的性质以及它的判定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或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之间的联系,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之间的联系。
4.直角三角形
(1)理解余角的概念,掌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等性质,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会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3)了解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原命题成立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
(4)掌握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由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求其第三边的长;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5.轴对称
(1)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角的内部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的定理。
(2)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定理。
(3)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关于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了解关于轴对称的两条直线或平行,或相交于对称轴上的一点的性质。
(十九)四边形 1.多边形
(1)理解多边形,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和对角线等概念。
(2)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和定理。掌握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都等于360。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
(1)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概念;理解两条平行线问的距离的概念,会度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了解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与两条平行线问的距离三者之间的联系。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以下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或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了解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
(3)掌握矩形的以下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掌握矩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或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掌握菱形的以下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掌握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会画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对称轴。
3.中心对称
(1)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以下性质:关于中心对称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2)能找出线段、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会画与已知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4.梯形
(1)掌握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概念。掌握等腰梯形的以下性质: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掌握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掌握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会用它等分一条已知线段。
(3)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另一边的直线平分第三边,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平行底的直线平分另一腰的定理。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4)会将四边形分类。(二十)相似形 1.比例线段
(1)理解比与比例的概念。能够说出比例关系式中比例的内项、外项、第四比例项或比例中项。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定理、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会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比例变形。
(3)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判断线段是否成比例。了解黄金分割。
(4)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截三角形两边或其延长线的直线平行于第三边的判定定理的证明;会用它们证明线段成比例、线段平行等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2.相似形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灵活运用两对对应角相等、或一对对应角相等且夹边成比例、或三对边之比相等则两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以及一对直角边和斜边成比例则两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3)理解相似比的概念和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的性质。
(二十一)解直角三角形
(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应用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2)熟记角的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它对应的角度。
(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二十二)圆
1.圆的有关性质
(1)理解圆、等圆、等弧等概念及圆的对称性。
(2)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3)掌握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平分非直径的弦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等性质)。
(4)掌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及圆周角之间的主要关系;掌握圆周角定理以及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等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计算,会作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5)掌握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的性质。
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点和圆心的连线与切线垂直等性质。
(3)掌握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并会利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计算。
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掌握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等性质。
(3)了解两圆的外公切线的长相等,两圆的内公切线的长相等等性质,了解两圆公切线长的求法。
(4)掌握两圆的外公切线的长相等、内公切线的长相等的性质。
4.正多边形和圆
(1)理解正多边形、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边心距、中心角等概念。会将正多边形边长、半径、边心距和中心角的有关计算的问题转变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通过对镶嵌平面图形的探究,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
(3)会计算圆的周长、弧长及简单组合图形的周长。
(4)会计算圆的面积、扇形的面积及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5)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矩形和扇形,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Ⅲ.初中数学教育学模块的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理解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初中数学教学的常用方法。
(2)了解一些有关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探索的观点与方法。
(3)能够应用有关的理论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普遍而且典型现象作出解释。
四、参考书目
1.数学分析(一元微积分部分)(公开出版的任何大学数学系教材都可以)
2.初中数学教材(几何、代数部分)
(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科书(一共7本)
(2)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科书(一共6本)
(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科书(一共6本)
(4)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科书(一共6本)
(5)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科书(一共6本)
以上5套书任意选择一套即可。
3.中学数学教育学(概论)或者中学数学教材教法
公开出版的任何师范院校数学系的教科书都可以(重点为总论部分或者理论部分)。
五、重要说明
1.招聘初中数学教师考试试卷由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有关初中数学和大学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和教法技能知识(心理学、教育学和初中数学教育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两部分组成。其中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占70分,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和证明题。其中单项选择题与填空题共占大约40分,计算题、应用题和证明题共占大约30分。教法技能知识共占30分,其中初中数学教育学占1O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共占20分。
2.本大纲只对专业基础知识与教法技能中有关初中数学教育学的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做了界定。有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20分的考试内容与要求见相应大纲。
3.本大纲从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数学基础与数学素质的角度,强调用大学数学的观点来分析、看待、理解初中数学的内容,所以突出的是数学的核心内容,是数学中的主流。特别是与初中数学教学相关的核心内容。因此,各个大学数学系课程的差异、教科书的差异、理论体系与符号的差异不会造成参加招聘初中数学教师考试的影响。
2009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小学数学)部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设M、N是非空数集,定义:MN={a+b|a∈M,b∈N},若M={1,2,3},N={4,5,6},则MN=()
A.{1,2,3}∪{4,5,6}
B.{5,5,6,6,7,7,8,8,9,9}
C.{5,6,7,8,9}
D.{5,7,9}
2.函数y=3x21-x+lg(3x+1)的定义域为()
A.(-∞,-13)
B.(-13,13)
C.(-13,1)
D.(-13,+∞)
3.函数y=ax+a-x2()
A.是奇函数,不是偶函数
B.是偶函数,不是奇函数
C.既是偶函数,又是奇函数
D.既不是偶函数,又不是奇函数
4.一种商品的价格先提高了10%,再降低10%,结果与原价相比()
A.相等
B.不能确定
C.提高了
D.降低了
5.若曲线y=x4的一条切线L与直线x+4y-8=0垂直,则L的方程为()
A.x+4x-5=0
B.4x-y+3=0
C.x+4y+3=0
D.4x-y-3=0
6.已知:l1、l2是空间两条直线,条件p:直线l1、l2没有公共点;条件q:直线l1、l2是平行直线,则p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 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明和小红用“石头、剪子、布”游戏决定谁胜谁负,这个随机事件共有“出石头、出剪子、出布”三种可能的结果发生
B.随机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和规律性两个特点
C.若事件A与B相互独立,则事件A与、与、与B也相互独立
D.设A为随机事件,则P(A+)=1,P(A)=0
8.已知a→=(3,4),b→=(sinα,cosα),若a→∥b→,则tanα的值为()
A.43
B.34
C.0
D.不存在
9.由曲线y=x3与直线x=-1,x=1及x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
A.0
B.12
C.14
D.-14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数是有限集合的标记
B.形如mn的数,叫做分数
C.十进分数是有限小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D.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除以它们的公约数,叫做约分
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数列34,78,1516,3132,„的通项公式为。
2.在比例尺是1∶5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2厘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千米。
3.自然数有和两重意义。
4.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既是一个小于100的奇数,又是13的倍数,这两个质数可能是。
5.若某水文观测站观测的准确率是0.9,则它的5次预报中恰有4次准确的概率为。
6.设集合A={1,2,3,4,5},a∈A,b∈A,则方程x2a+y2b=1表示的椭圆中,焦点在Y轴上的共有个。(用数字作答)
得分评卷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第1、2小题每个小题10分,第3小题12分,共32分)
1.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f(2)=-1,f(-1)=-1,且f(x)的最大值为8,试确定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从原点向圆x2+y2-12y+27=0作两条切线,求该圆夹在两条切线间的劣弧之长。
3.已知{an}是等比数列,a1=2,a4=54;{bn}是等差数列,b1=2,b1+b2+b3+b4=a1+a2+a3。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2)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3)设Un=b1+b4+b7+„+b3n-2,其中n=1,2,3,„,求U10的值。
云南省2009年特岗教师招考试卷[小学数学科目
(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略。
2.C 【解析】求解1-x>0和3x+1>0得:-13 3.B 【解析】∵y(-x)=ax+a-xx=y(x),∴y(x)是偶函数。 4.D 【解析】因为(1+10%)(1-10%)=0.99<1,所以选D。 5.D 【解析】设切点是(x0,y0),则切线L的斜率k=4x30=4,即x0=1,y0=1。因此,L的方程是y-4x+3=0。 6.B 【解析】略。 7.A 【解析】略。 8.B 【解析】a→∥b→,则34=sinacosa=tana。 9.B 【解析】所围成的图形面积S=2∫10x3dx=12,故选B。 10.D 【解析】A.自然数是一类等价的有限集合的标记;B.形如mn,m、n都是整数且n≠0的数,叫做分数;C.有限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故选D。 二、填空题 1.an=1-12n+1,n∈N+ 【解析】略。 2.60 【解析】12³10-5³500 000=60(千米)。 3.表示数量,表示次序 【解析】略。 4.(2,11)或(2,37)或(2,89)【解析】略。 5.0.328 05 【解析】所求概率=C45³0.94³(1-0.9)=0.328 05。 6.10 【解析】由已知得,a 三、解答题 1.解:由已知条件可以假设二次函数为f(x)=a(x-2)(x+1)-1,a为待定常数。 即,f(x)=a(x-122)-1-94a。因为f(x)有最大值8,所以a<0,且f(12)=-1-44a=8,即f(x)在x=12处取最大值。解之得,a=-4。 因此,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f(x)=-(x-12)2+8。 2.解:该圆也即x2+(y-6)2=9,如右图所示。那么,由已知条件得:O′A=3,O′O=6,∠O′AO=90° ∠O′OA=60° ∠BO′A=120° 因此,该圆夹在两条切线间的劣弧的长为120°360°³2π³3=2π。 3.解:(1)设公比为q,则an=a1qn-1,那么a4a1=q3=27,解得q=3。因此,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³3n-1,前n项和的公式为Sn=a1(1-qn)1-q=3n-1。 (2)设公差为d,则bn=b1+(n-1)d,前n项和的公式为Sn=2n+n(n-1)d2。 由已知条件得,8+6d=26,即d=3。因此,数列{bn}的通项公式为bn=3n-1。 (3)不妨令c1=b1,c2=b4,„,cn=b3n-2,则数列{cn}也是等差数列,且等差为9,因此,Un=2n+n(n-1)2³9。所以,U10=425。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仿真试卷四(小学数学)部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得分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分母是互质的合数,这个真分数可能是()。 A.49B.3931 C.125D.810 2.某班男生人数如果减少15,就与女生人数相等,下面不正确的是()。 A.男生比女生多20% B.男生是女生的125% C.女生比男生少20% D.男生占全班人数的59 3.在某次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甲、乙两名中国选手进入最后决赛,那么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是()。 A.冠军属于中国选手B.冠军属于外国选手 C.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D.冠军属于中国选手乙 4.如果AB为⊙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E(如图所示),那么下面结论中错误的是()。 A.CE=DEB.BC=BD C.∠BAC=∠BADD.AC>AD 第4题图第5题图 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5.如图,E、F、G、H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的点,且AE=BF=CG=DH=13AB,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比为()。 A.25B.49 C.12D.35 6.一个口袋中装有4个红球、3个绿球、2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其他都相同,搅匀后随机地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绿球的概率是()。 A.49B.29 C.13D.23 7.下面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8.如图,AB∥CD,直线PQ分别交AB、CD于点E、F,FG是∠EFD的平分线,交AB于点G,若∠PFD=140°,那么∠FGB等于()。 A.80°B.100° C.110°D.120° 9.函数y=x+1x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函数性质的论断不可能正确的是()。 A.该函数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 B.当x>0时,该函数在x=1时取得最小值2 C.在每个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D.y的值不可能为1 1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mx+m和y=-mx2+2x+2(m是常数,且m≠0)的图像可能是()。 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将14x+x3-x2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12.如图,半圆的直径AB=。 第12题图第13题图 13.如图,l1∥l2,∠α=度。 14.计算:48+1412÷27=。 15.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n=a1(3n-1)2,且a4=54,则a1的值是。 得分评卷人 三、解答题(共35分) 16.(7分)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向量=(a+c,b-a),=(a-c,b),且⊥。 (1)求角C的大小; (2)若sinA+sinB=62,求角A的值。 17.(8分)某商场家电销售部有营业员20名,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即确定一个月的销售额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惩。为此,商场统计了这20名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52630 ***92826 (1)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表: 销售额(万元)***62830 频数(人数)1133 (2)上述数据中,众数是万元,中位数是万元,平均数是万元; (3)如果将众数作为月销售额目标,能否让至少一半的营业员都能达到目标?请说明理由。 18.(10分)2008年初,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发生了雪灾,造成通信受阻。如图,现有某处山坡上一座发射塔被冰雪从C处压折,塔尖恰好落在坡面上的点B处,在B处测得点C的仰角为38°,塔基A的俯角为21°,又测得斜坡上点A到点B的坡面距离AB为15米,求折断前发射塔的高。(精确到0.1米) 19.(10分)已知点A(a,y1)、B(2a,y2)、C(3a,y3)都在抛物线y=5x2+12x上。 (1)求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 (2)当a=1时,求△ABC的面积; (3)是否存在含有y1、y2、y3,且与a无关的等式?如果存在,试给出一个,并加以证明;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考仿真试卷[小学数学科目]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略。 2.A 【解析】设男生人数为x,则女生人数为45x,男生比女生多15x,男生比女生多25%,故A不正确。女生比男生少20%,C正确,男生是女生的x45x=125%,B正确。男生占全班的xx+45x=59,D正确。故选A。 3.A 【解析】A为必然事件,B为不可能事件,C、D为随机事件。 4.D 【解析】根据垂径定理,可得AC=AD,故AC>AD是错误的,故选D。 5.A 【解析】设AB=1,AF与ED交于点M。则AE=13。而AE∶EM∶AM=10∶1∶3。所以AM=13³310=1010,EM=13³110=1030,AF=103。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03-1010-10302=610302=25。即面积比为25∶1=25。 6.C 【解析】P=34+3+2=13 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意义及识别。 8.C 【解析】∠FGB=∠CFG=180°-∠DFG=180°-12 ∠EFD=180°-70°=110°。 9.C 【解析】在第一象限内,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10.D 【解析】当m>0时,函数y=mx+m的图像经过第一、第二、第三象限,y=-mx2+2x+2的图像开口向下;当m<0时,函数y=mx+m的图像经过第二、第三、第四象限,y=-mx2+2x+2的图像开口向上,且对称轴x=2m在y轴左边。 二、填空题 11.x(x-12)2(或14x(2x-1)2) 【解析】14x+x3-x2=x(x2-x+14)=x(x-12)2。 12.22 【解析】由图可知,半圆的半径为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即半径为2,所以直径AB=22。 13.35 【解析】因为l1∥l2,所以∠1=∠2=120°,所以∠α=180°-120°-25°=35°。 14.3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与四则运算,48+1412÷27=43+32÷33=932³133=32。 15.2 【解析】由已知有:a4=S4-S3=a1(34-1)2-a1(33-1)2=54,解之得:a1=2。 三、解答题 16.【解析】(1)由⊥得(a+c)(a-c)+(b-a)b=0 整理得a2+b2-c2-ab=0,即a2+b2-c2=ab 又cosC=a2+b2-c22ab=ab2ab=12 因为0 所以C=π3 (2)因为C=π3,所以A+B=2π3, 故B=2π3-A 由sinA+sinB=62,得sinA+sin2π3-A=62 即sinA+32cosA+12sinA=62 所以3sinA+cosA=2 即sinA+π6=22 因为0 故A+π6=π4或A+π6=3π4 所以A=π12 或A=7π12 17.【解析】(1)3,5,2,2 (2)26,25,24 (3)不能 因为此时众数26万元>中位数25万元。 (或:因为从统计表中可知20名营业员中,只有9名达到或超过目标,不到半数) 18.【解析】作BD⊥AC于D,由已知得:∠CBD=38°,∠ABD=21°,AB=15米 在Rt△ADB中,∵sin∠ABD=ADAB,∴AD=AB²sin∠ABD=15³sin21°≈5.38 ∴cos∠ABD=BDAB ∴BD=AB²cos∠ABD=15³cos21°≈14.00 在Rt△BDC中,∵tan∠CBD=CDBD ∴CD=BD²tan∠CBD≈14.00³tan38°≈10.94 ∵cos∠CBD=BDBC,∴BC=BDcos∠CBD≈14.00cos38°≈17.77 ∴AD+CD+BC≈5.38+10.94+17.77=34.09≈34.1 答:折断前发射塔的高约为34.1米。 19.【解析】(1)由5x2+12x=0 得x1=0,x2=-125 ∴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0,0)、-125,0。 (2)当a=1时,得A(1,17)、B(2,44)、C(3,81),分别过点A、B、C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则有 S△ABC=S梯形ADFC-S梯形ADEB-S梯形BEFC =(17+81)³22-(17+44)³12-(44+81)³12 =5(个单位面积) (3)如:y3=3(y2-y1) 事实上,y3=5³(3a)2+12³(3a)=45a2+36a 3(y2-y1)=3[5³(2a)2+12³2a-(5a2+12a)] =45a2+36a ∴ y3=3(y2-y1)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仿真试卷三(小学数学)部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得分评卷人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只要求写出最后结果) 1.据某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583.45亿元。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为元。(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如下图,在正五边形ABCDE中,连接AC、AD,则∠CAD的度数是。 第2题图 第6题图 3.若正方形AOBC的边OA、OB在坐标轴上,顶点C在第一象限且在反比例函数y=1x的图像上,则点C的坐标是。 4.将一列数按下面的规律排列下去,那么问号处应填的数字为。 ①①②③⑤⑧○? 5.方程x2x-3+53-2x=4的解是。 6.如上图,小明同学在东西方向的环海路A处,测得海中灯塔P在北偏东60°方向上,在A处东500米的B处,测得海中灯塔P在北偏东30°方向上,则灯塔P到环海路的距离PC=米。(用根号表示) 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得分评卷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7.左下图几何体是由三个同样大小的立方体搭成的,其左视图为()。 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130³3=0B.x5+x5=x10 C.x8÷x2=x4D.(-a3)2=a6 9.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OD∥AC,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OD=∠BACB.∠BOD=∠COD C.∠BAD=∠CADD.∠C=∠D 10.如图,一个扇形铁皮OAB。已知OA=60cm,∠AOB=120°,小华将OA、OB合拢制成了一个圆锥形烟囱帽(接缝忽略不计),则烟囱帽的底面圆的半径为()。 A.10 cm B.20 cm C.24 cm D.30 cm 11.科技馆为某机器人编制一段程序,如果机器人在平地上按照下图中所示的步骤行走,那么该机器人所走的总路程为()。 A.6米B.8米 C.12米D.不能确定 12.把抛物线y=x2+bx+c的图像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像的解析式为y=x2-3x+5,则()。 A.b=3,c=7B.b=6,c=3 C.b=-9,c=-5D.b=-9,c=21 13.在△ABC中,若AB²BC+AB2=0,则△ABC为()。 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 14.若函数f(x)=3cos(ωx+θ)对任意x都有fπ6+x=fπ6-x,则fπ6等于()。 A.-3B.0 C.3D.±3 15.对于任意的x∈R,不等式2x2-ax2+1+3>0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a<22B.a≤22 C.a<3D.a≤3 16.limx→111-x-21-x2=()。 A.-1B.1 C.-12D.12 ※答案见下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考仿真试卷[小学数学科目]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填空题 1.158³1011 【解析】1 58345亿元=1 583.45³108元=1.583 45³1011元≈158³1011元 2.36° 【解析】因为∠BAE=180°-360°5=108°,且∠BAC=∠CAD=∠DAE=13∠BAE=36°。 3.(1,1) 【解析】设顶点C坐标为(x0,y0),则x0=y0,且x0>0,y0>0。而x0²y0=1,所以x0=y0=1,即顶点C坐标为(1,1)。 4.34 【解析】规律:每一个数等于前两个数的和(从第3个数开始)。 5.x=1 【解析】因为x2x-3+53-2x=4,所以x-52x-3=4,即x=1。经检验x=1是原方程的根。 6.250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方位角和三角函数的应用。因为AB=PB=500米,所以PC=PB²sin60 °=500³32=2503(米)。 二、选择题 7.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相关知识。 8.D 【解析】130³3=1³3=3≠0,x5+x5=2x5≠x10,x8÷x2=x6≠x4,(-a3)2=a6,故选择D。 9.D 【解析】因为OD∥AC,所以∠D=∠BAD=∠DAC=12∠BAC=12∠BOD。故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 10.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由题意可知,AB的长为圆锥的底面周长,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则2πr=120° 180° ²π²60。所以r=20(cm)。故选择B。 11.C 【解析】由题意可知,机器人沿着一个边长为1的正十二边形行走一周(因为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且360° ÷30° =12),故选择C。 1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像平移的性质规律。由题意可知y=x2-3x+5向上平移2个单位y=x2-3x+5+2向左平移3个单位y=(x+3)2-3(x+3)+7即得到y=x2+bx+c。所以b=3,c=7。故选择A。 13.D 【解析】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及性质。据已知得: AB²BC+AB2=AB²(AB+BC)=AB²AC=0,即AB⊥AC,故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 14.D 【解析】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般地对于形如y=Acos(ωx+φ)类型的函数,其对称轴的意义是使得函数取得极值,据条件fπ6-x=f(π6+x),知x=π6是函数的一条对称轴,则据对称轴的意义可知fπ6=±3 15.C 【解析】可采用分离变量求最值的方法解答。据已知得: a<2x2+3x2+1=2(x2+1)+1x2+1=2x2+1+1x2+1 令 t=x2+1(t≥1),f(t)=2t+1t(t≥1),由于f′(t)=2-1t2>0 在t≥1上恒成立,故f(t)=2t+1t为增函数,即f(t)min=f(1)=3 故若使原不等式恒成立,只需a<3即可。 16.C 【解析】通分化简得:limx→1(11-x-21-x2)=limx→1(-1x+1)=-12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仿真试卷二(小学数学)部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得分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75小时=()分1吨80千克=()吨 2.三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70,这三个数是()、()和()。 3.在67、0.83²²、83%和0.83²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4.在一张图纸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米,这张图的比例尺是()。 5.一件工程,甲独做10天可以完成,乙独做8天可以完成,两人合做一天后,剩下这项工程的()。 6.汽车站的1路车20分钟发一次车,5路车15分钟发一次车,车站在8:00同时发车后,至少再过()后又同时发车。 7.甲、乙两袋米,从甲袋倒110到乙袋,则两袋米的重量相等,原来乙袋米的重量是甲袋的()%。 8.在钟面上,6点整时,分针和时针所夹的角是()度。 9.在1、2、9这三个数中,()既是质数又是偶数,()既是合数又是奇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一个分数约简后是37,若分母加上10可以约简成38。原分数是()。 得分评卷人 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棱长5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是()。 A.同样大B.表面积大 C.不能比较D.体积大 2.1~20这20个数中,最小的奇数、偶数、合数、质数的和是()。 A.10B.9 C.8D.7 3.50克比25克多()。 A.25%B.50% C.100%D.200% 4.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底面周长比是2∶3,它们体积比是5∶6,圆柱和圆锥高的最简整数比是()。 A.8∶5B.12∶5 C.5∶8D.5∶12 5.圆心角是60度的扇形,面积是所在圆面积的()。 A.56B.16 C.15D.13 得分评卷人 三、计算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259+259+259+259³0.252.3.6-1.6+29-79³37 3.89³34-716-0.254.1+16³1+17³1+18³1+19³1+110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考仿真试卷[小学数学科目]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填空题 1.105 1.08 2.257 3.6783% 4.1∶10 000 5.3140 6.1小时(或60分钟)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5、20的最小公倍数是60。 7.80 【解析】设原来甲、乙两袋米的重量x、y,910x=y+110x∴y/x=80% 8.180 9.291 10.3070 【解析】设原分数为xy,则有xy=37xy+10=38∴x=30 y=70 二、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单位不统一,不能比较。 2.B 【解析】1+2+2+4=9。 3.C 【解析】50-2525³100%=100%。 4.C 【解析】圆柱和圆锥的半径之比是2∶3,体积比=π³4³h113π³9³h2=56∴h1h2=58。 5.B 【解析】60°360°=16。 三、计算题 1.原式=259³4³14=259 2.原式=(3.6-1.6-29-79)³37=37 3.原式=89³(34+14-716)=89³916=12 4.原式=76³87³98³109³1110=116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仿真试卷五(小学数学)部分试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10分) 某地区为了加大“退耕还林”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每一年的林地面积达到10亩且每年的林地面积在增加的农户,当年都可得生活补贴费2 000元,且每超过10亩的部分还给予奖励每亩a元,在林间还有套种其他农作物,平均每亩还有b元的收入。下表是某农户在头两年通过“退耕还林”每年获得的总收入情况: 年份拥有林地的亩数年总收入 2002203 100元 2003265 560元 (注:年总收入=生活补贴量+政府奖励量+种农作物收入) (1)已知这位农户在2002年没有套种其他农作物,并且新增的林地第二年才能套种农作物,该农户为了增加收入,2003年把原有林地都套种了农作物。试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确定a、b的值。 (2)从2003年起,如果该农户每年新增林地的亩数比前一年按相同的增长率增长,那么2005年该农户获得的总收入最多达到多少元? 16.(本小题8分) 集市上有一个人在设摊“摸彩”,只见他手拿一个黑色的袋子,内装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白球20只,且每一个球上都写有号码(1~20号)和1只红球,规定:每次只摸一只球。摸前交1元钱且在1~20内写一个号码,摸到红球奖5元,摸到号码数与你写的号码相同奖10元。 (1)你认为该游戏对“摸彩”者有利吗?说明你的理由。 (2)若一个“摸彩”者多次摸奖后,他平均每次将获利或损失多少元? 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17.(本小题8分) 已知函数f(x)和g(x)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且f(x)=x2+2x。 (1)求g(x)的解析式 (2)解不等式g(x)≥f(x)-x-1 18.(本小题12分)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矩形,点A、B的坐标分别为(6,0),(6,8)。动点M、N分别从O、B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其中,点M沿OA向终点A运动,点N沿BC向终点C运动。过点N作NP⊥BC,交AC于P,连接MP。已知动点运动了x秒。 (1)P点的坐标为(,);(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试求△MPA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x的值。 (3)请你探索:当x为何值时,△MPA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你发现了几种情况?写出你的研究成果。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得分评卷人 四、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D.赞可夫 3.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5.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6.()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8.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0.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得分评卷人 五、论述题(10分) 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三、解答题 15.【解析】(1)a=110,b=90提示:可由3 100=2 000+10a5 560=2 000+16a+20b 解得。 (2)从表中的信息可知:该农户每年新增林地亩数的增长率为30%,则2004年林地的亩数为26³(1+30%)=33.8亩,2005年林地的亩数为33.8³(1+30%)=43.94亩,故2005年的总收入为2 000+43.94³110+33.8³90=8 775.4元。 16.【解析】(1)P(摸到红球)=P(摸到同号球)=121;故不利; (2)每次的平均收益为121(5+10)-1921=-421<0,故每次平均损失421元。 17.【解析】解:(1)在y=g(x)的图像上任取一点P(x,y) ∴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M(-x,-y) ∵y=f(x)与y=g(x)二者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M(-x,-y)在y=f(x)的图像上,∴-y=(-x)2-2x ∴y=-x2+2x,g(x)=-x2+2x (2)∵g(x)≥f(x)-x-1,∴-x2+2x≥x2+2x-x-1,∴2x2≤x-1 ∴x-1≥2x2或x-1≤-2x2,∴2x2-x+1≤0或2x2+x-1≤0 ∵2x2-x+1≤0无解,2x2+x-1≤0的解为-1≤x≤12 ∴不等式的解为-1≤x≤12 18.【解析】(1)(6x,43x) 根据A(6,0),C(0,8)可知AC所在直线方程为y=-43x+8(0≤x≤6),由B(6,8),可知P点横坐标为6x,代入方程得出纵坐标为43x。 (2)设△MPA的面积为S。在△MPA中,MA=6x,MA边上的高为43x,其中,0≤x≤6。 ∴S=12(6x)³43x=23(x2+6x)=-23(x3)2+6 ∴S的最大值为6, 此时x=3。 (3)延长NP交x轴于Q,则有PQ⊥OA ①若MP=PA ∵PQ⊥MA ∴MQ=QA=x。∴3x=6, ∴x=2; ②若MP=MA,则MQ=62x,PQ=43x,PM=MA=6x 在Rt△PMQ中,∵PM2=MQ2+PQ2 ∴(6x)2=(62x)2+(43x)2∴x=10843 ③若PA=AM,∵PA=53x,AM=6x ∴53x=6x ∴x=94 综上所述,x=2,或x=10843,或x=94。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四、单项选择题 1.D2.B3.A4.C5.C6.C7.D8.A9.C10.D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仿真试卷一(小学数学)部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得分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吨40千克=()吨=()千克()日=4时=()分 2.2÷3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用分数表示是()。 3.我市新建一座大桥,在桥的两侧等距离安装照明灯,要求在A、B、C三处都有一盏灯,这样至少要安装()盏灯。 4.某商场十月份销售总额为120万元,据测算,利润占销售总额的15%,按规定,商场应按利润的30%交纳营业税,某商场十月份应交纳税款()元。 5.我国农历中冬天有“九九”的说法(每个“九”都是9天)。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天是“一九”第一天,那么“三九”第三天是公历()年()月()日,星期()。 6.一项工程,单独做,甲、乙所用的时间比是4∶5,甲、乙二人的工作效率比是();若二人合作,完工时,两人的工作总量比是()。 7.如图,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2006年 12月22日 星期五 冬至 一九第一天 第5题图第7题图 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 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8.有10根完全相同的圆柱形木头,要把每根木头都锯成3段,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把这10根木头全部锯完,需要()分钟。 9.小红和小明两人都想买一本书,小红的钱缺2元2角,小明的钱缺1元8角,而两个人的钱合起来就够买这本书,那么这本书卖()元,小红原有()元,小明原有()元。 10.已知:A³15³1199=B³23÷34³15=C³15.2÷45=D³14.8³7374。A、B、C、D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得分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是这条绳子的()。 A.13B.23 C.56D.16 2.一个整数精确到万位是30万,这个数精确前可能是()。 A.294 999B.295 786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项突破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2.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瓦龙 C.韦特海默 D.弗洛伊德 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4.教案或教学材料初步形成后,向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咨询,也可以选取学生样本进行试讲,借此发现不足。这一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即时评价 C.同行评价 D.总结性评价 5.新知识的学习会对已学知识产生干扰,这种现象被称为()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倒摄抑制 D.前摄抑制 6.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奇 C.杜威 D.夸美纽斯 7.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 8.将学生按智力水平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班组,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组织教学,这种形式被称为() A.班级授课 B.分组教学 C.小组合作学习D.复试教学 9.为了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 A.权威者 B.告状者 C.指导者 D.协商者 10.操作性条件反射说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的条件是() A.模仿 B.认知 C.期待 D.强化 1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意念直观 1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布伦塔诺 B.弗洛伊德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13.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的方式是() A.运动技能 B.智力技能 C.一般技能 D.特殊技能 14.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低级的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5.“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学生”这种做法所坚守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参考答案 1-5 B D B B C 6-10 C B B D D 11-15 A D B A B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 (二)1.在教育主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 2.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心理现象是() A.感觉 B.知觉 C.观察 D.表象 3.头脑中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叫做() A.分析 B.综合 C.抽象 D.概括 4.“谈虎色变”与“望梅生津”都是()的表现形式。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绕 C.第二信号系统 D.无法判定 5.因材施教的实质在于() A.抓好尖子生 B.使每个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C.抓好后进生 D.既抓好尖子生,又抓好后进生 6.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 A.社会干扰 B.群体影晌 C.群体一致性 D.责任扩散 7.弗洛伊德在他的无意识假说中的个性结构不包括() A.本我 B.非我 C.自我 D.超我 8.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9.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把它作为() A.选修课 B.必修课 C.地方课程 D.校本课程 10.当人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是() A.忧愁感 B.无助感 C.抑郁感 D.无趣慼 参考答案 1-5 C A C C B 6-10 D B A B B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 (三)1.在教育主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 2.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心理现象是() A.感觉 B.知觉 C.观察 D.表象 3.头脑中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叫做() A.分析 B.综合 C.抽象 D.概括 4.“谈虎色变”与“望梅生津”都是()的表现形式。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绕 C.第二信号系统 D.无法判定 5.因材施教的实质在于() A.抓好尖子生 B.使每个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C.抓好后进生 D.既抓好尖子生,又抓好后进生 6.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 A.社会干扰 B.群体影晌 C.群体一致性 D.责任扩散 7.弗洛伊德在他的无意识假说中的个性结构不包括() A.本我 B.非我 C.自我 D.超我 8.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9.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把它作为() A.选修课 B.必修课 C.地方课程 D.校本课程 10.当人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是() A.忧愁感 B.无助感 C.抑郁感 D.无趣慼 参考答案 1-5 C A C C B 6-10 D B A B B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 (四)多项选择题 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的教育机智有() A.随机应变 B.因势利导 C.掌握教育方式 D.掌握教育分寸 2.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是() A.超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 C.中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 E.后习俗水平 3.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属于稳定归因的因素有() A.努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能力 E.外界环境 4.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有() A.是个体通过思维活动进行的 B.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C.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D.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 E.是为了适应环境 5.教师效能感包括() A.低级效能感 B.高级效能感 C.自我效能感 D.一般教育效能感 E.个人教学效能感 6.知识的学习过程所包括的几个阶段是() A.知识的准备 B.知识的感知 C.知识的理解 D.知识的巩固 E.知识的应用 7.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再现过程 D.动机过程 E.强化过程 参考答案 1.AB 2.BDE 3.CD 4.ABCD 5.DE 6.CDE 7.ABCD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 (五)填空题 1.课外教育活动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奥苏贝尔从学习内容的性质上把学习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 4.研究表明,比较简单的活动其最佳动机水平_________,比较复杂的活动其最佳动机水平_________中等难度的活动其动机水平_________。 5.婴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 6.对教师的评定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角度进行。 7.对于学习测验而言,测验项目的质量分析主要包括_________ 和_________。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_________。 9.教师的基本职责是_________。 10.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做好的三项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_______除以_________再乘100。 12.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是通过_________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_________。 13.人格方面的个别差异主要包括_________差异和_________差异两个方面。 14.学生知识应用的形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15.对教师评定的方式主要有:教师的_______、同伴或同事的评定、_________、。 16.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_________和_________。 17._________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8.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_。 19.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_________。 20.“其身正,不令而行”,这反映了教师的劳动具有________。 参考答案 1.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2.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3.对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 4.高;低;适中 5.游戏 6.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与效果 7.信度;效度 8.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水平9.教书育人 10.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设计教学 11.智龄;实龄 12.顿悟;完形 13.智力;性格 14.课堂应用;实际应用 15.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定 16.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7.感知教材;理解教材 18.壬寅学制 19.永恒性 20.示范性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 (六)判断题 1.学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手段将逐渐代替教师的劳动。() 3.心理的产生离不开大脑,因此,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心理。() 4.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所以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具备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的可能性。() 5.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6.过度学习量越多越好。() 7.机械识记是一种无用的识记。() 8.幻想是对未来的设想,常常使人想入非非,以想象代替现实,因此应竭力避免产生幻想。() 9.在阶级社会教育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所以,阶级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10.“多学近乎智,无知必无能”,说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完全同步的。() 11.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过程是对输入的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12.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区是各负其责,互不相干的。() 13.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14.美国心理学家盂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在教育史上,该理论被称为心理起源论。() 15.知识可以随年龄增长而直线上升,智力的发展则是呈抛物线形状。() 16.讲授法就是灌输式,就是注入式教学。() 17.心理现象是异常复杂的,因而也是神秘莫测的。() 18.赫尔巴特提出的“三中心”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学生和书本。() 19.奖励和惩罚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 (七)简答题 1.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2.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思维是一种过渡性思维,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根据小学儿童思维特点,如何进行教育与教学? 4.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5.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扮演哪些角色? 6.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是什么? 7.教育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的一些特殊能力。它包括哪些方面的能力? 8.简述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层次。 9.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改进教材呈现方式;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评价方式。 2.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设置合理的目标;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归因训练;表述合理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提供明确,及时反馈。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直观感知规律;讲授知识时,注重事物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4.言语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 5.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社区型开放的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做学生的朋友 6.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7.(1)基本教学能力: 教学信息输出能力,如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体态语表达等; 教学信息输入能力,如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和教学信息反馈能力; (2)综合教学能力:备课的能力;上课的能力;布置作业;辅导能力 8.(1)横向结构包括:教育基本法;基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社会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财政法。 (2)纵向结构包括:第一层级是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第二层级是教育基本法;第三层级是教育单行法;第四层级是教育行政法规;第五层级是地方性教育法规;第六层级是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规章。 9.第一条是“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第二条是“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第三条是“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第四条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第五条是“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第六条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一、单项选择题(云众教育祝大家学习愉快) 1.婴儿看见物体时,先移动手肘,用整只手臂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手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所致。 A.远近规律 B.大小规律 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答案】A。 2.下列行为中,属于幼儿有意注意的是()。 A.一名幼儿突然摔倒大哭,其他幼儿的目光纷纷转向他 B.老师烫了头发,幼儿们都新奇地注意着老师的头发 C.上课时,幼儿们自始至终都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D.老师突然拿来一个新玩具,幼儿们都不由自主地围了过来 【答案】C。 3.幼儿的语音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幼儿对声母、韵母的掌握程度相同 B.1~2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C.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D.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所处社会环境无关 【答案】C。 4.幼儿园教师承担着对幼儿的教育任务,同时因为幼儿的特殊性使得幼儿教师劳动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幼儿教师不仅要负责幼儿的吃喝拉撒,还要关注幼儿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体现了幼儿教师劳动的()。 A.艰巨性 B.创造性 C.细致性 D.示范性 【答案】C。 5.原则上,托幼机构的食谱应()更换一次,并有计划地调配膳食,保证膳食的多样化和合理性。 A.每日 B.每周 C.每月 D.每季度 【答案】B。 6.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休息制度,保证幼儿有两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促进幼儿园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这是我国幼儿园保育目标的内容,该内容属于我国幼儿教育目标的()层次。 A.教育目的B.幼儿教育的目标 C.各省幼儿教育目的D.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答案】B。 7.一位师范生想成为优秀的教师,为培养下一代作贡献。这个动机促使他努力学习学科知识、积极锻炼身体。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这种动机是()。 A.长远的 具体的 B.长远的 概括的C.短暂的 具体的 D.短暂的 概括的 【答案】B。 8.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最常见的教育方法是()。 A.讲解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示范法 【答案】C。 9.关于幼儿日常表现,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等,以上属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关于教师专业能力中的()领域的基本要求。 A.支持与引导 B.反思与发展 C.沟通与合作 D.激励与评价 【答案】D。 10.1岁的小强从出生以后就一直由他的外婆抚育,只要外婆在身边,他就能安心的玩和探索周围的环境,当外婆离开时,他就哭闹不止,不肯让外婆离开,这体现了小强对外婆的()。 A.移情 B.合作 C.依恋 D.恐惧 【答案】C。 11.家长可以根据儿童和自己的各方面情况,综合考虑是否送儿童进托儿所或幼儿园,以及送儿童进哪所托儿所或幼儿园,这体现了学前教育的()。环城西路21号 A.非义务性 B.启蒙性 C.直接经验性 D.强制性 【答案】A。 12.下列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A.智力游戏 B.音乐游戏 C.角色游戏 D.体育游戏 【答案】C。 13.不要给攻击性强的孩子穿红色的衣服,红色容易引起暴躁的情绪。这一现象可以用感觉的什么规律来解释?()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感觉互补 【答案】C。 14.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这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现象。 A.最近发展区 B.敏感期 C.转折期 D.关键期 【答案】C。 15.儿童的学习类型一般分为五种,即视觉型、听觉型、身体型、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其中,()偏好讨论或其他需要大家一起参与的活动,他们喜欢交换意见。 A.视觉型学习者 B.听觉型学习者 C.书面型学习者 D.群体互动型学习者 【答案】D。 16.()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心智成长是幼儿在环境中由探索、解决问题而建构出来的,并且他还强调幼儿的成长具有阶段性。 A.乔姆斯基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古德莱德 【答案】B。 17.下列教育家与其名著配对错误的是()。 A.杜威——《我的教育信条》 B.柏拉图——《理想国》 C.福禄贝尔——《幼儿教育书信》 D.夸美纽斯——《大教育学论》 【答案】C。 18.由专家、园长和行政人员作为评价主体,评价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这种评价属于()。 A.内部评价 B.外部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答案】B。 19.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有程度上的差异,当教师把圆形、三角形、长方形、菱形这四种图形摆在幼儿面前时,一般来说,幼儿对它们的辨别程度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A.菱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B.菱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 C.圆形-菱形-长方形-三角形 D.圆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 【答案】D。 20.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是儿童贫血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因为儿童体内缺乏(),影响血红细胞合成所致。 A.维生素K B.磷 C.钙 D.铁 【答案】D。 二、名词解释 1.榜样示范法 2.幻想 3.依法执教 4.个别差异 5.表演游戏 6.感觉 答案: 1.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2.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3.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4.个别差异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5.表演游戏是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三、简答题 1.公开的幼儿园课程具有哪些特点? 2.幼儿园课程目标有哪些作用? 3.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4.幼儿推理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答案要点】 公开的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是: (1)涉及全体儿童,并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2)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知识、经验、技能、能力及个性倾向; (3)反映出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区及社会的各种特征与要求; (4)承认人类的知识宝库来源于各种文化资源,并从中发展起来。 2.【答案要点】 (1)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的依据; (2)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 (3)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3.(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3)课程组织;(4)课程评价。 4.(1)抽象概括性差;(2)逻辑性差;(3)自觉性差。第四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项突破练习题
第五篇:2018年云南省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强化练习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