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化鸡舍的温度调控措施
标准化鸡舍的温度调控措施
时间:2011-05-29来源:本网采编
[底色:淡蓝 浅绿] [字号:大 中 小]
大量供应优质科宝500、AA+、罗斯308 | 龙头企业10-20万聘营销总监
在规模化养殖兴起比较集中的山东、辽宁、江苏等地,标准化或半标准化鸡舍的硬件操作管理已经成为许多养殖场效益高低的重要环节。人们逐渐认识到,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要想取得好的生产效益,要想健康养鸡——养健康的鸡,必须把舍内环境控制运作好,而鸡舍的通风和温度管理又是环控的最主要内容。应该说,不论是鸡场管理人员,还是饲养员,还有兽药技术员了解和掌握标准化鸡舍的日常操作管理,主要是了解和掌握通风与温度的人工可控状态,使鸡舍局部小环境维持在符合鸡群生长、生产目标的范围内。
就目前而论,由于标准化鸡舍在各地兴起的时间短,管理经验积累的不够丰富,容易使人产生对自动化程度的依赖和掉以轻心。事实上,自动化程度高并不能代替人们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和对内部环境的及时掌控,也不能代替人对鸡群的观察。有的鸡场老板说,我的场子不用管理,全自动化,每俩三栋一个饲养员就够了,顶多再加上一个打更的兼管添火(暖风炉),还有的兽药企业的销售经理说,为了适应大的养殖场服务,技术员到鸡场去干一个月的活,把饲养管理都掌握,再结合诊疗用药就没问题了。笔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从标准化鸡舍的冬季供暖和夏季降温说起。
各地规模化养殖场的鸡舍建筑虽各有特色,但集中供热系统比较相同。包括热水或蒸汽锅炉、舍内热交换器机组、风机、负压系统、自动报警和调温的温度控制器等。这一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使外界新鲜空气经过预热均匀地覆盖鸡群,控制器及设备运行要能保障冬季最小通风量时的鸡群基本需求,也能达到季节交替时混合通风的控制要求,还要能保障夏季隧道通风的要求。这要有能保持舍适宜负压值的大排风量风机来作配套设备,风机百叶窗要启闭灵活密闭性好,且材质耐腐蚀,不易变形。水帘和侧墙进风口要能随季节启畅闭严。整个机组要便于除尘和清洗消毒。夏季降温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负压控制仪、脉冲水表、报警器、水帘、储水井(池)、风机等。要实现有效降温,首先要保证舍内有2~2.5m/s的风速,而这在控制器设置上,要设定能启动足够数量的风机且风机功率能使舍内的风速达到2~2.5m/s,这时控制器才能启动水帘,如果风速不够就启动就会因鸡舍前后端的温差太大(鸡舍两端温差不宜超过3℃)使得鸡舍后端的鸡群发生热应激。
由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明显,加上季节变化的时段长短不一,很难说有一个能确保各地鸡舍小环境都适宜的自动化标准来操作。比如说,冬季的大雾或形成树挂(冰)的天气与寒潮大风天气,一些地区早晚和正午的气温差异天气,地势高低和自然屏障形成的局部对流天气都会对鸡舍的进风排风及舍内湿度还有设施设备的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再比如说,水帘——风机系统的开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不同的鸡舍会因鸡舍建筑设计、结构、材质、密闭性、饲养密度、日龄不同产生不同效果,系统开启急剧的有时会引起短时间温度骤降,从而导致部分鸡的感冒。还比如,外界湿度大或气候干燥会影响水帘的使用时间,而水帘的使用时间长短又会影响舍内湿度,舍内湿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温度控制,这又影响到风机的功率和风速的保持。在季节交替时段的混合通风,侧墙通风口的位置、大小、开启度以及西墙或南墙的通风口有无遮阳网或遮阴植物也会影响舍内的温控通风效果。鸡舍的热量来源有三方面:外界的辐射和环境预热,供暖设施设备,鸡群自身散热。在冬季与
夏季,鸡群的大小、密度、饮水量、呼吸蒸发量、排便量、粪便稀稠度都会使鸡舍内的湿度、温度产生变化,而自动系统虽能及时调控,但对于鸡群的体感温度(因湿度风速导致的冷热应激)变化并不能感知,同一季节同一标准容量的鸡舍,饲养8000只12日龄的鸡和饲养5000只33日龄的鸡,虽然可以有自动调控设备来进行数据管理(如最大饲养量与夏季最大通风量和冬季最小通风量之间的调控转换),但鸡群的状况是否良好,还是要靠人的因素——人的责任心。
人的责任心也就是日常管理要顾及到哪几方面呢?
一、是要检查鸡舍的密闭性。不论冬季还是夏季,鸡舍密闭的好才能保障新鲜空气从符合设计要求的地方进入,前后端温差和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尤其要检查中间的门口、刮粪板口、水帘与墙壁结合处、侧墙通风口等处,这些地方易形成漏风口。尤其在冬季,如果风由漏风口进入鸡舍,会造成冷风直吹鸡群。还要保证纵向通风的外界空气从鸡舍一端的两侧而不是一侧进入鸡舍,这样可以使舍内空气与外进空气充分混合,不至于产生贼风或死角风。
二、是要关注舍内负压值。负压值也叫静态压力差值,既鸡舍内外大气压力差值。密闭性好的鸡舍,在关闭所有的进风口的情况下,启动排风机,鸡舍内的静态压力差值,既负压值必须能超过0.12英寸水柱。由负压形成的通风口的一定风速会因外界天气或昼夜温差的变化而改变,此时控制器会自动调整负压,但由于各种设施的配套和人为原因,会造成偏差。舍内负压过大会造成鸡舍前后风速不均匀、温度不均匀,造成舍内鸡群冷热应激。所以,在实际应用上,鸡舍负压不能超过0.1英寸水柱(通常是控制在0.06~0.08英寸水柱),还有与负压控制器连接的进气管一定要放在鸡舍外面,与大气压相连。把进气管放在鸡舍工作间是不对的,这看似微小的区别,实际上会影响对鸡舍实况的判断。另一方面,关注负压还要注意风机百叶窗开启角度,有的百叶窗密闭性好,可是开启不足90度,会影响风机排风效率。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风机排风量不够,都会水帘的过帘风速达不到要求,使得水帘降温效果大大地打折。
三、是要调整风机水帘。一些地区在夏季昼夜温差过大或天气变化无常,此时段要采用横向通风与纵向通风相结合的混合通风,这样便于保证鸡舍温度不致变化过快。当舍内风机开启达到全部风机一半时,要由混合通风转变为纵向通风,使用纵向通风时一定要把侧墙通风口全部关闭。当舍内风机开启1~2个即可时,可以采用横向通风。水帘的开启和关闭也要与风机协调,当温度升高,先是加大通风量和风速,此时要观察鸡舍的温度,当温度继续升高(如30℃)时,再开启水帘,水帘要逐渐打开。如果水帘循环用水因与外界干热空气的热交换而升温时,降温效果会大打折扣。这多是因地下储水井(池)过浅容量不大,要解决次问题,可以设计两个并联的储水井(池)交替使用,还要在水井(池)上方加搭遮阳网,在持续闷热高温时节,可以往水池里加冰块以降低水温。反之,当温度回落(如27℃)时,要先关闭水帘,再逐渐减少风机开启台数。还要注意纵向、横向、混合通风模式的转换时机,这些转换的过程掌握不好,会使得鸡舍内出现不良变温,影响鸡群。
四、是要了解有效温度与体感温度。鸡群的上方空气流动可以对流冷却效应,贯穿鸡舍的整体空气流速会对鸡群产生风冷效应。鸡舍通风是否良好,温度是否适宜,不能只看温度计和温控器所显示的温度,要以鸡的体感温度为准。也就是说,要以观察鸡群的采食、饮水、鸣叫、卧息、精神状况为依据。一般说,鸡背的风速以2~3m/s为宜,超过3m/s鸡只就会出现不良症状如腹泻等条件性疾病。鸡群所感受的温度也就是体感温度或可感温度是与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不同的,风速越快,鸡的体感温度(低)与温度计记录值(高)差距越大,鸡的日龄越小等都会使风冷效应越大。例如,舍内截面1m/s的风速,1日龄雏鸡感应降低温度为8℃,而35日龄的肉成鸡约为3℃。所以只有把鸡舍的绝对温度和空气流动速度、鸡的日龄、密度、鸡舍外周环境、当地当时的天气、鸡舍建筑结构、材质等结合起来考虑,还要及时经常观察鸡群才能了解和掌握鸡的舒适健康程度。
五、是要及时清洗和维护。鸡舍外的负压控制仪压力探头要及时清洗,以免粉尘等堵塞压力管,影响控制仪的准确性。压力探头要放在鸡舍外背风的地方,以防止刮风对控制仪的干扰。温度传感器要及时校正,在校正的时候,要把所有探头放进同一水桶里,依据水中的温度来校对准确,要保证水桶里的水接近环境中空气的温度。注意不要测量空气温度来校对,因为空气在运动中其温度会有几度的急速变化,这会影响校对效果。水帘的有效进风面积是其自身面积的70%,使用1~2年后就降低为40%~60%进而影响降温效果。这主要是风沙杂物鸡毛等的堵塞,因此,要每月冲洗过滤器和水帘两次,要冲净杂物、生物膜,必要时可用清洗剂反复清洗。水帘循环用水也要及时更换,因为混浊的微生物繁衍的水质不仅影响降温效果,也对鸡舍环境与鸡群健康造成危害。比如,进入水帘的空气中可能携带霉菌孢子和有机物,孢子会在水帘垫纸上生长形成霉菌聚居,而且水帘在夜间较冷的时段会因停止供水而逐渐变干,这种变化客观上也为霉菌的繁殖提供了湿——干循环的适宜环境。在夏季过后,要把水池(水罐)的水放净掏干,盖严,防杂物灰尘进入。电机水泵移至室内以防冻坏。水帘纸垫要遮盖严实,防氧化损伤。
第二篇:设施农业 温度环境及其调控措施
学习情境二 温度环境及其调控措施
一、园艺作物对温度环境的要求
(一)温度三基点
不同作物都有各自温度要求的“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园艺作物对三基点的要求一般与其原产地关系密切,原产于温带的,生长基点温度较低,一般在10℃左右开始生长;起源于亚热带的在15~16℃时开始生长;起源于热带的要求温度更高。因此,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园艺作物可分为耐寒性、半耐寒性和不耐寒性3类。1.耐寒性作物
抗寒力强,生育适温15~20℃。这类植物的二年生种类一般不耐高温,炎夏到来时生长不良或提前完成生殖生长阶段而枯死。多年生种类或地上部枯死,宿根越冬,或以植物体越冬。这类园艺作物一般利用比较简易的保护设施如风障、阳畦、小拱棚等即可越冬栽培。如三色堇、金鱼草、蜀葵、韭菜、菠菜、大葱、葡萄、桃、李等。2.半耐寒性作物
这类作物其耐寒力介于耐寒性与不耐寒性作物之间,可以抗霜,但不耐长期0℃以下的低温。一般在长江以南可露地越冬或露地生长,在北方需进行设施栽培。如紫罗兰、金盏菊、萝卜、芹菜、白菜类、甘蓝类、莴苣、豌豆和蚕豆等。这类植物其同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为18~25℃;超过25℃则生长不良,同化机能减弱;超过30℃时,几乎不能积累同化产物。3.不耐寒作物
在生长期间要求较高的温度,不能忍受0℃以下的温度,一般在无霜期内生长,多为一年生植物或多年生温室植物。其中喜温植物如报春花、瓜叶菊、茶花、黄瓜、番茄、茄子和菜豆等,它们的生长适温为20~30℃,当温度超过40℃时几乎停止生长,而当温度<15℃时,生长不良或授粉、受精不好。所以,这类植物在北方以春播或秋播为主,避开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耐热植物最低温度到10℃时就会生长不良,如冬瓜、丝瓜、甜瓜、豇豆和刀豆等。它们在30℃时生长最好,40℃高温下仍能正常生长。喜温不耐寒的园艺作物,冬季生产只能在温室内进行,在高寒地区,还需进行补充加温,以保证其对温度的要求。
设施栽培应根据不同园艺作物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尽可能使温度环境处在其生育适温内,即适温持续时间越长,生长发育越好,有利优质、高产。露地栽培适温持续时间受季节和天气状况的影响,设施栽培则可以人为调控。
(二)花芽分化与温度
各种园艺作物花芽分化的最适温度不同(表4-3),但总的来说,花芽分化的最适温度比茎叶生长的最适温度高。许多越冬性植物和多年生木本植物,冬季低温是必需的,满足必需的低温才能完成花芽分化和开花。这在果树设施栽培中很重要,在以提早成熟为目的时,如何打破休眠,是果树设施栽培的首要问题,这就需要掌握不同果树解除休眠的低温需求量(表4-4)。
二、园艺设施内的温度环境特点
(一)气温
1.室内气温高于外温
园艺设施内的气温远远高于外界温度,但是与外界温度有一定相关性。光照充足的白天,外界温度较高时,室内气温升高快,温度也高;外界温度低时,室内温度也低。但室内外温度并不呈正相关,因为设施内的温度完全取决于光照强度,严寒的冬季只要晴天光照充足,即使外界温度很低,室内气温也能很快升高,并且保持较高的温度。遇到阴天,虽然室外温度并不低,室内温度上升量也很少。2.气温的日变化
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对设施的气温有着极大的影响,晴天时气温变化显著,阴天不明显。塑料大棚在日出之后气温上升,最高气温出现在13时,14时以后气温开始下降,日落前下降最快,昼夜温差较大。温室内最低气温往往出现在揭开草苫前的短时间内,揭苫后随着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很快上升,一般情况下11时前上升最快,在密闭条件下每小时最多上升6~10℃,12时以后上升趋于缓慢,13时气温达到最高。以后开始下降,15时以后下降速度加快,直到覆盖草苫时为止。盖草苫后气温回升1~3℃,以后气温平缓下降,直到第二天早晨。气温下降的速度与保温措施有关。刚盖完草苫气温回升,原因是日光温室的贯流放热是不断进行的,只是晴天白天太阳辐射能不断透入温室内,透入的太阳辐射能升温比贯流放热损失的热量大,室温不会下降。到了午后光照强度减弱,温度开始下降,降到一定程度要盖草苫保温,即阻止贯流放热。刚盖完草苫贯流放热量突然减少,而墙体、温室构件、土壤蓄热向空气中释放,所以短时间内出现气温回升(图4-2)。
3.气温在空间上变化
(1)垂直方向
白天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是日射型,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夜间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是辐射型,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上午8时至10时和下午14时至16时是以下两种分布类型的过渡型。
(2)水平方向
南北延长的大棚里,上午东部气温高于西部,午后则相反,温差为1~3℃。夜间,棚四周气温比中部低,一旦出现冻害,边沿一带最先发生。日光温室内气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不均匀性。在南北方向上,中柱前1~2m处气温最高,向北、向南递减。在高温区水平梯度不大,在前沿和后屋面下变化梯度较大。晴天的白天南部高于北部,夜间北部高于南部。温室前部昼夜温差大,对作物生长有利。东西方向上气温差异较小,只是靠东西山墙2m左右温度较低,靠近出口一侧最低。4.逆温现象
园艺设施内还会产生“逆温”现象,一般出现在阴天后、有微风、晴朗夜间。在有风的晴天夜间,温室大棚表面辐射散热很强,有时棚室内气温反而比外界气温还低,这种现象叫做“逆温”。其原因是白天被加热了的地表面和作物体,在夜间通过覆盖物向外辐射放热,而晴朗无云有微风的夜晚放热更剧烈。另外,在微风的作用下,室外空气可以从大气反辐射补充热量,而温室大棚由于覆盖物的阻挡,室内空气却得不到这部分补充热量,造成室温比外温还低。10月份至翌年3月易发生逆温,逆温一般出现在凌晨,日出后棚室迅速升温,逆温消除。有试验研究表明,逆温出现时,设施内的地温仍比外界高,所以作物不会立即发生冻害,但逆温时间长了,或温度过低就会出问题。
(二)地温
设施的地温不但是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也是温室夜间保持一定温度的热量来源。夜间日光温室内的热量,有近90%来自土壤的蓄热。1.热岛效应
我国北方广大地区,进入冬季土壤温度下降很快,地表出现冻土层,纬度越高封冻越早,冻土层越深。日光温室采光、保温设计合理,室外冻土层深达1m,室内土壤温度也能保持12℃以上,设施内从地表到50cm深的地温都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但以10cm以上的浅层增温显著,这种增温效应称之为“热岛效应”。但温室内的土壤并未与外界隔绝,室内外土壤温差很大,土壤的热交换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土壤热交换,使大棚温室四周与室外交界处地温不断下降。2.地温的变化
(1)水平方向
日光温室地温的水平分布具有以下特点:5cm土层温度在南北方向上变化比较明显,晴天的白天,中部温度最高,向南向北递减,后屋面下低于中部,但比前沿地带高。夜间后屋面下最高,向南递减。阴天和夜间地温的变化梯度较小。东西方向上差异不大,靠门的一侧变化较大,东西山墙内侧温度最低。塑料大棚内地温,无论白天还是夜间,中部都高于四周。
(2)垂直方向
园艺设施内的地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与外界明显不同。外界条件下,0~50cm的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即越深温度越高,不论晴天或阴天都是一致的。设施内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晴天白天上层土壤温度高,下层土壤温度低,地表0cm温度最高,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夜间以10cm深处最高,向上向下均递减,20cm深处的地温白天与夜间相差不大;阴天,特别是连阴天,下层土壤温度比上层土壤温度高,越是靠地表温度越低,20cm深处地温最高。这是因为阴天太阳辐射能少,气温下降,温室里的热量主要靠土壤贮存的热量来补充,因此,连阴天时间越长,地温消耗也越多,连续7~10天阴天,地温只能比气温高1~2℃,对某些作物就要造成危害。
二、园艺设施内的温度调节
(一)增温保温措施
1)采用优型结构
设计合理的采光角,增加进入室内的光量,使温度升高。
2)增大透光率
选用透光率高,耐老化的无滴膜;保持棚膜清洁;尽量减少建材的遮荫。
3)减少缝隙放热
密闭门窗;及时修补棚膜破洞;设作业间、缓冲带。
4)多层覆盖 利用小拱棚、二层幕、纸被、草苫等进行多层覆盖。
5)防寒沟
前底脚设防寒沟。
6)改善土壤结构
中耕松土,增加土壤的吸热、蓄热能力。
7)地膜覆盖
进行膜下暗灌,减少地面的蒸发和作物蒸腾。
8)地热线加温
9)临时加温
冬季寒流来临前用热风炉、煤气罐、炭火盆等进行临时辅助加温。
(二)降温措施 1.自然通风
(1)通风方法(动画4-2-2-1)
① 带状通风
也称扒缝放风。通常在扣膜时就预留一条东西走向可以开闭的通风带,开闭处各粘合一条尼龙绳或撕裂膜,东西拉紧,下边一块固定在拱架上,上边一块压在下边的绳上,上下相互重叠30~40cm。通风时,扒开两膜绳,形成通风带。通风量可根据扒缝的大小随意掌握。
② 筒状通风
又称烟囱式放风。在前屋面的高处开一排直径为30~40cm的圆形孔,然后粘合一些直径比开口稍大,长50~60cm的塑料筒,筒顶用直径8~10mm的铁线固定,需大通风时将筒口用竹杆支起,形成一个个烟囱状通风口;小通风时,筒口下垂;不通风时,筒口扭起。这种方法在温室冬季生产中排湿降温效果较好(图4-3)。
③ 底脚通风
多用于高温季节,将底脚围裙揭开,昼夜通风。
(2)通风原则
① 逐渐加大通风量
每次通风时,不能一次开启全部通风口,而是先开1/3或1/2,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开启全部风口。可将温度计挂在温室内几个不同的位置,以决定不同位置风口大小。进入春季,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逐渐加大通风面积和通风时间,当外界夜温稳定在15℃以上时,就要昼夜通风。
② 反复多次进行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冬季晴天12:00~14:00之间室内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2℃以上,此时打开通风口,由于外界气温低,温室内外温差过大,常常是放风不足半小时,气温已下降至25℃以下,这时关闭通风口,使温室贮热增温,当室内温度再次升到30℃左右时,重新放风排湿。这种放风管理应重复几次,使午后室内气温维持在23~25℃。由于反复多次的升温、放风、排湿,可有效地排除温室内的水汽量,二氧化碳气体得到多次补充,使室内温度维持在适宜温度的下限,并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和蔓延。遇多云天气,更要注意随时观察温度计,温度上来就放风,温度下降就闭风。否则,棚内作物极易受高温高湿危害。
③ 早晨揭苫后不宜立即放风排湿 冬季外界气温低时,早晨揭苫后常看到温室内有大量水雾,若此时立即打开天窗排湿,外界冷空气就会直接进入棚内,加速水汽的凝聚,使水雾更重。因此冬季日光温室应在外界最低气温达到0℃以上时通风排湿。一般开15~20cm宽的小缝半小时,即可将室内的水雾排除。中午再进行多次放风排湿,尽量将日光温室内的水汽排出,以减少叶面结露。
④ 低温季节不放底风 喜温蔬菜对底风(扫地风)非常敏感,低温季节生产原则上不放底风,以防各种真菌随风传入温室,病害发生蔓延。
2.强制通风 大型连栋温室因其容积大,需强制通风降温。
3.遮光降温 采用遮阳网、无纺布等不透明覆盖,或向棚膜上甩泥浆。4.地面灌溉 采用浇水、喷雾等方式,增加潜热消耗。
第三篇:标准化鸡舍工作人员培训资料
标准化鸡舍工作人员培训资料
一、个人生活习惯要求。
1、不在鸡舍抽烟、大声喧哗,饲养期间不要饮酒过度。
2、在鸡舍内走动要轻、要慢。
3、进出鸡舍要及时更换衣服、鞋帽。隔离衣、鞋、帽要 勤洗勤换 勤消毒。
4、饲养期间严谨离场回家,非要离开,回场时应洗澡 更衣后方可进入。
5、饲养期间非特殊要求不要相互串访鸡舍。
6、值班期间不能睡觉。
二、尽心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1、温度管理:
鸡只只有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健康生长,发挥 最大生产效益。我们所说的温度是指鸡的脊背温度。管理温度有两个最高境界一是“恒定”二是“均匀”。鸡只在不同的日龄对温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饲养过程中不断地合理地调整鸡舍温度。雏鸡苗进入鸡舍1--7日龄温度要求在35度左右,(根据鸡苗强弱可适当上下浮动1--2度)。以后每三天下降1度(即一周下调2度)。在温度管理上一天24小时保持恒定是温度管理的最高境界。有经验的饲养员应该会看鸡施温,温度过高鸡只呼吸迫粗,张口喘气,两翅外展;温度过低鸡只扎堆,饮水采食不足。再者在鸡舍 各区域温度要均匀,这就需我们饲养员不断地检查温控设备,以便将故障及时地向维修人员回报。鸡舍忽冷忽热是养殖之大忌,很多疾病多由此而得,比如:感冒、传支、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等。
2、通风管理。
通风工作是养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养殖是否成功与此有较大关系。通风的目的是将舍内有害气体及时排出,同时输入新的空气,调节舍内温度。鸡舍内最常见的有害气体有氨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粪臭素等,这些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首先会破坏呼吸系统粘膜及眼结膜,给一些有害病原体的侵入创造了良好条件。通风过大会使鸡舍降低温度,有的养殖场就因噎废食,结果是得不尝试。有一句话大家要记住:“养鸡保温固然重要,但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要以牺牲通风做代价。
3、湿度管理。
在鸡舍的各个区域安放相对湿度表,以便及时地掌握鸡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当鸡舍内相对湿度低于40%可引起雏鸡脱水、羽毛生长不良,成禽羽毛凌乱,皮肤干燥,还易引起尘土飞扬,诱发呼吸道病;若相对湿度高于70%禽舍易于潮湿,羽毛污秽,粘连,关节病例增多,夏季易爆发球虫等。一般情况下育雏湿度掌握在70%--75%之间,以后大致掌握在60%--65%之间。
4、密度管理。
标准化鸡舍养鸡我们饲养员应该做的工作是及时合理地调整饲养密度。冬天养鸡可采取三分之一育雏,然后三分之二,然后扩满棚。春末、夏季、秋初可全鹏育雏,5、垫料管理。
地面平养最好的垫料是稻糠,一次性铺垫,厚度在十公分左右,在饲养过程中饲养员要定期的翻动垫料以保持垫料蓬松漏气,减少氨气的形成。(在翻动垫料的时候动作要缓慢,防止尘土飞扬)。网上养殖要定期刮粪。
6、光照管理。
雏鸡进舍前三天要二十四小时强光照,以后适当减去部分灯泡,鸡只看见吃料就行,但光线也不要太暗,否则影响采食量。
7、消毒管理。
消毒管理分净舍消毒和带鸡消毒,我在这里强调两点,一是净舍消毒时内外环境消毒要彻底。二是带鸡消毒要同步,主要目的是对空气消毒。
8、饮水管理。
在这里主要说一下雏鸡的开水应该注意的事项,雏鸡进入鸡舍,要在充分休息后(半小时左右)再饮水。饮水温度最好掌握在25度左右。如果水质好不一定是开水。在这里请记住几点:A、舍温不够不倒筐,B、温度不够不开水。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饲养员要经常检查水线,看乳头是否有堵塞或漏水现象,应及时发现及时上报。
9、饲喂管理。
这里主要说一下开食问题,开食不要太早,太早不利于卵黄吸收,一般在雏鸡苗出壳后18小时左右在开食较好。现在的标准化鸡舍都是自由采食,我们饲养员每天要在鸡舍内有规律地走动几趟,意思是“喊它吃饭”。
三、精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在这里我们要做好“一记、二听、三看、死观察”。
1、一记:每天记录采食量、饮水量、死淘鸡只数,将记录的资料与昨天相比较,并及时报告给技术人员。
2、二听:每天的晚上要在鸡舍的不同方位静听鸡只呼吸声及排粪声,鸡群正常情况下呼吸和排粪都是无声的。只有在发病的情况下才会发出声响,异常呼吸声音一般有:咳嗽、喷嚏、甩鼻、呼噜、尖细喘鸣等,肠道不好或有肾病排便有刺水声,将听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并及时向技术员回报。
3、三看:每天早晨到鸡舍在那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粪便颜色和状态,根据鸡只粪便颜色、状态的不同可预知或发现鸡群将要将要或已经得了什么病。鸡只正常粪便颜色一般成灰色圆柱状顶部有尿酸盐覆盖,不正常的粪便颜色大致有:黑色(梭菌病,或肠出血)、红色(球虫)、白色粘稠(白痢、肾脏花斑)、黄绿(大肠杆菌、新城疫、流感等)、黄色消化不良(肠毒、腺胃炎等)橘黄色(肠毒、小肠球虫)等。粪便不成形变希多预示有肠炎。每天都观察每天都记录,并及时汇报。
4、观察:观察分动态观察和静态观察。先进行静态观察,观察鸡群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是一个什么状态,料线周围有多少鸡只在吃料,水线周围有多鸡在喝水,有多少鸡只在走动,多少鸡在休息。有没有离群呆立的,有没有出头扎毛的、昏睡的,等等。然后进行动态观察,给鸡群一点刺激,看鸡群反应的灵敏度,健康鸡群反应灵敏,发病鸡群或将要发病鸡群反应迟钝。及时挑出不健康个体交由技术员进行确诊。
四、驻场兽医职责和任务。
1、根据季节和当地疫情设计用药及疫苗预防程序,预算出本批次所需要的兽药的数量和品种,以便备货。(下面有一建议程序供参考)。
2、每天分早晚到鸡场听取饲养人员的回报、查看记录并亲自到鸡舍观察,解剖可疑个体,做好剖检记录,并及时正确诊断,制定或调整有效预防或治疗方案。
3、每天记好每棚鸡舍所用兽药的数量和品种,以备参考。
4、每天向厂长回报每栋鸡舍的健康情况及疑似疫情趋势。
5、全场鸡只出栏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第四篇:标准化蛋鸡舍建设与蛋鸡饲养pptConvertor
标准化蛋鸡舍建设与蛋鸡饲养 标准化蛋鸡舍的建设
地基:70-80cm;墙基:80cm*100cm 地面:3:7灰土 中间5cm厚泡沫板 墙高:1.8m 标准化蛋鸡舍的建设 60m*12.4m 顶高3.2m;侧高1.8m 钢梁间距2m 6cm厚泡沫板
标准化蛋鸡舍的建设 标准化蛋鸡舍的建设 标准化蛋鸡舍的建设
品种:国内优秀种鸡场饲养的蛋鸡品种
营养:900+510+9105+9106(9106S)或900+520+9105+9106(9106S)环境:育成阶段在专业的鸡场完成,只有蛋鸡阶段在专业户手里。(采用三层阶梯式笼养,机械清粪,人工喂料和捡蛋,自动乳头式饮水,纵向通风加水帘和横向通风相结合。)管理:管理采用一段制 蛋鸡标准化生产的标准 优良品种
现代品系蛋鸡的突出特点 生产性能高产化 采食体重小型化 产蛋量增加
开产早、每年提前两天 早期体重大 产蛋后期增重少 营养要求高
蛋鸡新老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生产性能(20-78周)罗曼-95
罗曼-99
海塞-95
海塞-98
50%开产日龄
152-158
145-150
158
155
产蛋高峰产蛋率%
90-93
92-94
入舍78周龄产蛋量
285-295
295-305
299
306平均蛋重(克)
63.5-64.5
63.5-65.5
63.2
63.2 总蛋重(千克)
18.2-18.5
18.5-20.0
18.9
19.3 产蛋期耗料(克/只.日)115-122
108-116
115
115
料蛋比
2.2-2.4
2.0-2.2
2.39
2.34 产蛋期成活率%
94-96
94-96
海塞褐蛋鸡遗传进展 产蛋数
早熟性
+2.0 产蛋高峰
+2.0 产蛋持久性
+2.0平均蛋重
-0.3克 饲料转化率
-0.04 死亡率
-0.5% 蛋鸡新老品种体重比较
体重(克)
罗曼-95
罗曼-99
海塞-95
海塞-98 6周龄
430
480 12周龄
960
1010 18周龄
1490
1500 60周龄
2400
2150 蛋鸡体重
初生重为种蛋的2/3 10日龄为初生重的2倍(翻一番)19日龄为初生重的4倍(翻两番)34日龄为初生重的8倍(翻三番)10周龄为初生重的16倍(翻四番)16周龄为初生重的32倍(翻五番)饲养蛋鸡投资的两个阶段
青年母鸡生产和发育阶段的投资
产蛋期的投资(此时正是养殖户受益的时期)早期饲料利用率高
早期长骨骼、肌肉,后期沉积脂肪 早期营养浓度高,免疫功能好,抗病力强 注重早期投资
0-6周 2.67:1
7-12周4.46:1
67% 13-18周 6.38:1
139% 蛋鸡各生长阶段料肉比 育成鸡的培育
育成鸡培育的重要性 体重是高产稳产的关键 体重决定蛋重
性成熟体重不足,产蛋后无法补偿 骨骼发育与蛋重,蛋壳强度相关 鸡群整齐度决定产蛋率 性早熟死淘率高,产蛋少 青年母鸡
475
1043
1475
2100
410 860 1400 2250
肥胖型鸡容易导致卵黄坠入腹腔 进鸡前的准备工作 鸡苗的选择
鸡舍、用具的消毒 铺设新的地板 选择鸡苗 优良品种
来源于质量稳定的孵化场 健康、整齐的雏鸡 能提供饲养手册
鸡苗选择不当的后果,影响正常生长、正常的免疫应答及成年鸡的产蛋率 雏鸡的感官鉴别 鸡舍、用具及消毒 雏鸡舍要求
1、雏鸡与其它家禽分开饲养
2、远离人群
3、来自成禽舍的气流不应正对育雏舍 鸡舍消毒的步骤:
清扫冲洗(高压)消毒薰蒸 清洁干燥——减少微生物的残留量 ——杜绝老鼠,昆虫 ——修理鸡舍和设备
湿法消毒——消毒(化学药物)——但湿法要达到彻底清洁效果,必 须与干法相结合 熏蒸
铺设新的地板 地板要求不打滑
几天后应把它们移走或拆开 雏鸡入舍后的要求 温度℃ 湿度
雏鸡死亡模式
168(小时)死亡率%
168(小时)死亡率% 正常死亡模式
雏鸡到场后最初几天遭受应激 通风
新鲜空气的交换至关重要
——排出NH3和CO2、CO排尽
144
——提供新鲜的O2 ——空气流动有蒸发致冷作用 ——保持正常的室温
——避免贼风和室温的大幅波动 密度
供给全价饲料
全:指饲料中必须含有鸡生长需要的全部营养成份 价:指饲料中所添加的各种营养成份的量一定要等价 育雏料(蛋白19-20%)至少喂至6-8周龄 给鸡只提供足够的食槽空间 与日龄有关
周龄料槽料桶(30-40cm)1-2周2.5cm
1个/35只 3-9周5.0cm
1个/25只 10-17周7.5cm
1个/20只 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
避免劣质水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水槽
1-17周—2.5cm
18周—7.5cm 每个饮水器的鸡数
2-1周≤16,3-17≤8;18≤8 生长阶段:3-14L 产蛋阶段:21L 断喙质量的重大意义
如果太长可作为武器来伤害别的鸡 如果太短,会妨碍摄食与饮水 如果不正确会妨碍营养的摄入 2.断喙
怎样断喙? 7--10天
断喙要准确,并用烙铁烧灼 沿鼻孔
将雏鸡握于手中,拇指置于鸡脑后
断喙时轻轻按压鸡喉头,以免灼伤鸡舌头 断喙后增加水、料量直到伤口愈合 断喙时注意:
当鸡群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不要进行断喙 断喙时,使鸡头部略上,否则上下喙不齐
断完喙后,应多加饲料,防止采食时喙碰到料盘底部致疼痛不适而引起采食下降。3.鸡的称重
称重是最重要的管理手段
一般4-5周龄开始称重,以后每2周称重一次
6周龄未达标准体重时,可将育雏料继续喂至8-12周龄,使其达到标准体重再换育成料 称重方法 早晨空腹
鸡舍5个部位,上中下笼全部 每次同部位鸡 按只称
若喂料后称,重量减去8%为大约体重 按鸡群大小需称重的鸡数 褐壳蛋鸡的标准体重 6周龄
500克 12周龄
1000克 18周龄
1500克 30周龄
2000克 6周龄 500克 12周龄 1000克
18周龄1500克 30周龄-2000克 4.均匀度
鸡群内个体间体重的一致性(整齐程度)是决定高峰期产蛋率高低,长短的关键因素 理想的均匀度80% 鸡群均匀度与产蛋量
5/10/16周龄体重16周龄均匀度与生产性能的相关系数 5.光照
光照的主要作用是: 一是提高采食量 二是控制性成熟 蛋鸡光照原则:
1、育成阶段0-18周龄;
不可延长光照时间,8-17周龄10-12小时最佳; 性成熟光刺激阈值为12小时。
2、产蛋阶段19周龄-淘汰;
不可缩短光照时间,最佳产蛋光照时间是恒 定在15-16.5小时。(封闭鸡舍)封闭式鸡舍(开放鸡舍)开放式鸡舍 渐减光照的好处 性成熟推迟2-3周
增加产蛋前半期的产蛋数,全程产蛋不减少 蛋重普遍增加(前4-5个月更明显)脱肛减轻,死淘率低 育成鸡培育的目标:
(0-18周龄)体重达标,最好超重10% 鸡群健康整齐,均匀度>80% 适时开产,最好比标准迟1-2周 产蛋期的管理 产蛋鸡舍管理制度 在性成熟前转群 要确保鸡只 ——不断水
——营养平衡、齐全 ——新鲜的空气 ——减少应激因素
不要减少光照时间,控制光照强度 定期预防,及时淘汰病鸡 开产前的一些过渡准备工作 转群
90-120日龄,骨架发育好,尚未见蛋 改变日粮
在产第一枚蛋前1-2周更换产蛋高峰料(110-120日龄)调整光照程序 光照
增加光照时间 第一次加光
1、育成期末日照时长>12小时 每周15-30分钟→ 16.5小时
2、育成期末日照时长<12小时
第一次加1-2小时,以后30分钟/周→16小时 产蛋高峰期 高品质饲料 充分自由采食 清洁,充足的饮水 啄肛现象 应激 产蛋后期 不要轻易减料
不要使用低品质饲料 防止体重下降
体重下降意味着生产性能下降 蛋鸡饲养管理
冬季注意蛋鸡舍的保温----最好维持在16--20 ℃
夏季注意高温对蛋鸡产生热应激---舍温高于25 ℃采取降温措施 蛋鸡饲养管理 靠科技致富 记录 蛋的数量 总蛋重 饲料
死亡和淘汰 光照变化 行为和疾病 收支情况
产蛋期管理目标(19-72周)每只入舍母鸡产蛋290枚
产蛋重量
18kg 成活率
95%
第五篇:楼市调控措施无用论[模版]
楼市调控措施无用论
谈到高房价,大家首先联想到便是调控措施,它是房价管理者治理高房价所采取的应对手段,其对房价虎头蛇尾式的作用,让房价越调越高成为规律,为何总是事与愿违?这与房价管理者不知自我反思有关,他们错误地将高房价的成因归咎于市场的不规范,造成市场供需(求)失衡导致房价上涨,因此出台调控措施整治市场,如果调控的思路及观点是正确的话,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房价问题依旧没能得到根本解决呢?在此不得不指出调控措施是无用的,因为现行房价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市场的不规范,其根源来自房地产的顶层设计不够健全、不够完善,所以无论房价管理者在调控措施方面如何努力,不仅不能治本连治标都有问题,要根本解决现行房价的问题,须从房价顶层设计改革着手。房地产是由多项专业组合所构成的综合专业产业,其专业理论的深度及广度是较大的,因此要做好房地产顶层设计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工程,从已有的顶层设计的变革情况,可看出房地产改革之初顶层设计者们在对房地产理论的认知有限及缺乏实务运作的经验,再加上政治大环境等不利因素下,能“拼凑”出一套房地产顶层设计体系已属不易,其顶层设计存在瑕疵在所难免,从一些相关法规是暂行的,可得知顶层设计者对其顶层设计保留再改革的空间,让人感到困惑的是经过漫长的岁月,当初的顶层设计基本不变延用至今,难道说顶层设计是块权威禁区无人敢碰?还是能力有限无法作为?或是外行领导内行?甚至是既得利益者,从中作梗?还是另有隐情不得而知,但顶层设计僵化的现况,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房价会出现问题的缘故。
关于房价的顶层设计,其存在的问题也着实不少,是房地产顶层设计的重灾区之一(另有房地产的规划、房地产的税制等),基本上是须要进行再改革,因有国有土地出让方式的不当,让本应在社会主义市场中运作的房价,却在资本主义的市场中运行,当房价出现失序问题时,房价管理者不知市场错位及房价错位(之前帖子已有论述)问题的存在,片面对错位的市场实施调控无疑是错上加错的举措,既使市场是正确的,就调控措施而言,其理论技术含量不高且行政权力过度干预市场,这绝非应有的调控手段;楼面地价是属于土地所有权的基本单价,却被错误地当作土地的使用权基本单价使用,甚至单价地王还靠它来评定,这凸显出房价管理者对房价属性理论的认知水平,同理,商品房预售合同中对房价不当的计价方式,让开发商的暴利有处可藏,有损购房消费者的权益;房价相关的税收,其现况也是问题重重,带着错误税基的房产税,带病试点上岗,媒体上有不少不求甚解者,不仅过度夸大其对房价抑制的功能,在房地产登记制度尚未全国联网,就迫不及待倡言将其尽速扩围,仿佛它是解决高房价的救星,更不靠谱的是,房产税竟被纳入调控措施中,而真正具有抑制房价作用的土地增值税却被弃之一旁,只是现行土地增值税也是个“患者”,其病症比房产税还严重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房地产的税制中,个人所得税与土地增值税是不能并存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水火不相容的,因为两者的征税原理是互为矛盾的,在房地产的税制中只能择一而用,让两者并存是不该有的现象;上述的例举只是现行房价问题的局部,错位的房价与错位的市场,足以说明房价的顶层设计须再改革,对此房价管理者应反思,不怕房价顶层设计有缺失,怕就怕不知缺失的存在。
房价计价机制(有别于现行民间房地产估价机制)是房价管理者管理房价的基石,因此房价计价制度(可参阅法定房价的帖子)的建立是当务之急,它不仅能确保房价健康、有序的发展,房地产的税收根据它来确定税基,房地产的征收或征用方面,它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与房价有关的事项皆涉及房价计价制度,当初顶层设计者遗漏了它,至今仍不知它的存在,所以房价的管理及发展之路总是坎坷不平;房价管理者不要再浪费时间、精力在调控措施上面,再改革房价的顶层设计才是应有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