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1103周泽扬校长在第29次全国部分高师党建工作研讨会开幕式上的主持词 (定稿)
在第29次全国部分高师院校党建工作研讨会
开幕式上的主持词
(2016年11月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上午好!
今天,大家本着一个宗旨和目标,从全国各地相会重师、欢聚一堂,参加由我校和重庆市高校党建研究咨政中心共同承办的第29次全国部分高师院校党建工作研讨会。在此,我谨代表重庆师范大学对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举行第29次全国部分高师院校党建工作研讨会开幕式。
首先,由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的各位领导、嘉宾,他们分别是: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副巡视员帅逊同志,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傅永春同志,淮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磊同志,市委宣传部正处级调研员卞明高同志,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曾礼同志,重庆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重庆市高校党建研究咨政中心主任邓卓明同志。
参加今天开幕式的还有:
39所会员单位的校领导、组织部门负责人和其他同志,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会议邀请的重庆本地3所高校、重庆市高校党建研究咨政中心3个分中心的领导和同志。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大家的到来。本次开幕式共有2项议程:
首先,请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曾礼同志致欢迎辞
………………………………
谢谢曾礼同志热情洋溢的讲话。
下面,请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副巡视员帅逊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感谢帅逊同志,并借此机会感谢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委教育工委长期以来对我们重庆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
同志们,第29次全国部分高师院校党建工作研讨会开幕式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请大家稍事休息,一刻钟后准时开始大会交流。届时,将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傅永春同志主持。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全国十二城市城区人大工作研讨会第十八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全国十二城市城区人大工作研讨会
第十八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钟楼区人民政府区长潘冬铃
(2011年4月)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在这草长莺飞的美好的季节里,全国十二城市城区人大工作研讨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钟楼区举行,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我们深感荣幸。为了增进大家对钟楼的了解,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简要介绍一下钟楼区基本情况。
钟楼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圈、苏南经济板块,是历史文化名城、装备制造基地常州市的中心城区,因在南唐时期,境内建有钟鼓楼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所有城市的城区中,叫鼓楼区的很多,叫钟楼区的仅此一个。钟楼区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孕育了常州最早的工商文明,也是民族工业之父盛宣怀、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等杰出人物成长的摇篮。目前,全区面积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下辖省级钟楼经济开发区和新闸、五星、永红、西林、北港、南大街、荷花池等7个街道办事处,有41个行政村、50个社区居委会和3个工厂区家属委员会。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钟楼区全面建成小康后,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五年。五年里,我们紧扣科学发展
1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以“合力建设新钟楼、率先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实力钟楼、优美钟楼、幸福钟楼,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实现了率先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育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2010年底,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规模工业销售6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亿元,以占全市六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占全市十分之一的经济份额,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前三名。
回顾“十一五”,钟楼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五个“新”: 一是区域经济跃上了新台阶。全区73平方公里被划分为“三大经济板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支撑了全区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中心商贸板块以“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 南大街为核心,集聚商业面积达120万平方米,是常州人引以为豪、外地人流连忘返的购物天堂和休闲天地,目前,正在打造国家4A级休闲旅游景区。城西物流板块被列入省重点发展的“产品交易市场服务业集聚区”,食品城、电器城、装饰城、医药城四大专业市场一期业已开张,市场成交额超过80亿元。开发区制造业板块建成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是
全省首家生态工业园区,综合实力在全省120多个省级开发区中位列30强。
二是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伐。经过“十一五”调整,钟楼区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0.04:49.01:50.95,农业基本退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实现“比翼齐飞”。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超过90%,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超过60%,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超过75%,输变电、新型农机、新型复合材料三大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产值均突破百亿元。
三是科技创新取得了新成就。按照科技强省战略和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钟楼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升级的动力和后续发展的活力,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到2010年,全区R&D占GDP比重达到2.3%,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占全部工业投入达76%,列全市第一。已建成19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院士工作站,钟楼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59个,其中7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四是城市面貌展示了新形象。“十一五”是钟楼区城市大开发、功能快完善、管理再提升的五年,城市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架路、快速公交等“八纵九横”的城市主干道相继建成,232条背街小巷得到全面整治。正方京城、宝
龙广场、凯悦中心等大型城市综合体陆续进驻。全区绿化总量突破1000公顷,青枫公园等10处大型公共绿地全部免费对市民开放。通过化工企业专项治理、清水工程、小康家园建设、菜市场改造提升等综合整治,钟楼区连续四年获得全市城市长效管理考核第一名,连续三年获得全市环保考核第一名。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把钟楼区打造成为全省最清洁的城区。
五是民生水平得到了新提高。2010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47310元,年均增长12%以上,城乡低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此外,钟楼区2008年在全市率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建成了“十五分钟医疗圈”,2009年在全市率先创成省区域教育现代化,2010年实现了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区“六连冠”,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0%以上。钟楼的老百姓生活幸福感、城市认同感和社会满意度得到了全面提升。
展望“十二五”,钟楼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国家已将长三角地区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将带来地区范围内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的进一步优化,竞争要素从原来的土地、劳动力成本逐步向人才、金融、服务等高端综合成本转变,产业争夺更趋激烈,为“十二五”时期钟楼的错位发展、差别
竞争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京沪高铁、常州机场改扩建以及泰州大桥等跨区域交通项目的实施,区位条件进一步改善,为我区做强产业实力、做优城市功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在今后五年的发展中,我们将严格执行好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在中共钟楼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城市功能优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统筹协调,不断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把钟楼建设成为高端产业集聚、生态文明宜居、社会和谐平安的现代化新城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热情好客的钟楼人民欢迎你们。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在钟楼渡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结下深厚的友谊,留下难忘的回忆。最后,预祝全国十二城市城区人大工作研讨会第十八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