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2 23:3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1、语法-翻译法

(1)产生背景: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现代语言教学,如法语教学和英语教学都沿用了拉丁语、古典语等的教授方法。它注意系统语法的讲授、词形的变化、词类的变格等的讲解方法并使用翻译作为教授掌握语言的手段。

(2)教师的教学目的:通过外语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或通过外文学习来磨练智慧,促使智力发展。(3)主要的课堂教学活动和特点:对整篇课文大意的译述,把课文逐句从外语翻译成母语的活动,对课文中语法规则做演绎式的讲解,以及直接阅读课文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等几项活动。特点是逐句翻译和语法讲解是课题教学的中心活动,占去课题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例子: “最后一课”(The Last Lesson),首先,教师会用母语把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接着会对文章大意进行翻译讲述,以使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第二,教师对课文逐句翻译。一般来说,在翻译之前,教师会带读单词,在翻译句子时,教师会先朗读句子,然后用母语解释词的意义、短语的意义和句子的意义,碰到语法方面的问题,教师会较详细地结实语法现象、规则和用法,并举例加以说明。第三,在讲解清楚语法和翻译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还会叫学生直接阅读课文并做医学阅读理解的练习以加深对课文整体的理解,阅读理解的联系多是以多项选择的形式出现。

(4)强调哪一方面能力的培养:重视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强调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的能力,而听、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5)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在该教学法里,教师是课题教学的权威、知识的传授着和课堂教训的组织者。学生在教学中接受教师的教导并按教师的指示去做。

(6)母语的作用:母语是教学语言,教师用母语翻译外文,进行语法讲解,并用母语回答学生的提问。外语的意识是靠翻译成母语来理解的。

(7)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教对学生的错误会及时纠正并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正确答案。

2、直接教学法:

(1)产生背景:到了十九世纪中期,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往来。在交往中,口头交际是最常用的也是最直接的。由于相互间口头交际需要的增加,欧洲人越来越发现语法-翻译法的不足。它不能用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聆听理解能力。因此,直接法、听说法、情景法运应而生。(2)教师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虽然听说读写四种技能都要培养,但在入门阶段重点在口语能力的培养,为达到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应学会用外语进行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母语的干扰,用外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3)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特点:全外语教学(教师使用外语进行教学,并广泛使用实物、图画、手势、表情等直观手段对外语的词义和句子做解释),模仿、朗读和问答是主要的教学活动形式(这些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好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要求学生在提问或对教师的问题作回答时,均要求以完整的句子说出问句或答句。

例子:“Looking at a Map”: We are looking at a map of the United States.Canada is the country to the north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Mexico is the country to the south of the United States.Betwee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the Great Lakes.Between Mexico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Rio Grande River.On the East Coast is the Atlantic Ocean, and on the West Coast is the Pacific Ocean.In the East is the mountain range called 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In the West are the Rocky Mountains.开始,学生一个接着一个朗读课文的句子。每当学生读完一个句子,教师即指向教室中挂着的地图的某一部分,这一部分就是学生朗读句子所指的那一部分。这样一来,在地图的帮助下,学生明白和加深了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接着教师让学生提问。当有学生问及mountain range的意思时,教师在黑板上划好多个倒转的锥体来解释山脉之意。然后按课文内容向学生提问并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如,Class, are we looking at a map of Italy? No, we aren’t looking at a map of Italy.Is Canada a state in the United States? No, Canada isn’t a state.It is a country./ 课文提问结束,教师开始另一项练习:以课堂为情景,练习使用介词,如Where is your book on your desk? Who is sitting between Luisa and Tom?/ 最后该课以一个介词的笔头练习和一个听写练习结束。

点评:语法的教学在直接法和语法-翻译法的课堂处理是完全不同的。在语法-翻译法的课堂里,语法是以演绎途径讲授的,即讲授语法规则,然后用例子加以说明和解释。而在直接法的课堂里,语法是以归纳法的途径去教授的,即让学生先实际掌握语言材料,再从他们所积累的感性语言材料中总结出语法规则,教师不在学生接触语言材料之前去教授任何语法规则。

(4)强调哪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的训练一开始就进行,但口语在入门阶段作为重点;阅读和书写的联系都是根据口头练习过的材料来设计的。由于对口头表达能力的偏重,教师从一开始就重视训练学生良好的发音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相比之下,语法规则的学习和讲解重视得不够。

(5)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搭档或伙伴的关系,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和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和回答学生的问题。再者,学生也可以与学生进行对话和讨论问题。(6)母语的作用:主张全外语教学,母语在课堂中不应该使用。

(7)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像父母不会过多职责孩子的错误一样,教师会以不同的形式,讲出正确的语言,使学生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

3、听说法:

(1)产生背景:听说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美国语言学家建立起来的。(2)教师的教学目的:培养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特点:教授对话,听说领先;跟读模仿,句句复述;强化操练,掌握句型;巩固口头,读写跟上。教授对话是听说法课堂的主要活动。

例子:在一个听说法的课堂中,教师正在教授一个真空吸尘器推销员和一个顾客之间的对话。为了表演得逼真,男教师一会儿把一个蝴蝶结放在头上表演女顾客,一会儿又把蝴蝶结放在脖子前面表演男推销员。

一般来说,教师会把对话表演两次,然后要求学生一句一句的模仿跟读。如果碰到长的句子,教师会用逆向组句法来训练学生掌握难句。如句子I’m going to the post office, 教师会说,repeat after me: post office, to the post office, going to the post office, I’m going to the post office.多次的模仿和跟读后,教师、学生之间会表演对话。无论跟读或对话,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能背诵对话。接着教师抽出对话中的一些句型做句型操练。句型操练是听说法一个很有特色的训练项目,有替换词型,句型转换等。

点评:句性操练是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句型、句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它会是一种很好的训练项目。

(4)强调哪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课堂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听和说的训练方面。(5)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教师是学习外语的楷模,而且是课堂活动的指挥员,学生是模仿者,他时时都在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从某个意义上说,听说法是教师起支配作用的方法。(6)母语的作用:母语不在听说法课堂使用,外语是教学的语言。

(7)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从学习外语的第一天开始,教师就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理解确切,模仿准确,表达无误。教师应对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以便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外语习惯。

4、情景教学法:

(1)产生背景:是十九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期间由英国语言学家创立起来的。(2)教师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四种基本的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的能力。

(3)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特点:《新概念英语》(亚历山大)的教学活动总结概括为:提出情景,学习语言;听说领先,反复操练;书面联系,巩固结构。

例子:教师首先根据课中提供的图画(情景)向学生交代将要学习的内容----接着是听力训练: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听对话或课文的朗读----教师对课文或对话进行结实,要求明白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操练对话或课文的重点结构,操练时教师提供一定的语言线索或情景,控制操练的内容,如教师 说Ask me if I went to the theatre,要求学生说出Did you go to the theatre? 教师再问Now put “when” in front of your question., 学生发问When did you go to the theater?又如,在练习简单句型时,教师提供一定的语言线索:walk across the stage, slow, 要求学生说出:She walked across the stage slowly, didn’t she?操练后,教师还可以把一些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口头复述课文内容----笔头联系:回答问题,句型转换,造句等形式。(4)强调哪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强调听说方面的能力,口语是第一性的,是笔头语的基础。(5)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教师是语言楷模,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指挥官,学生是模仿者,按教师的指令去做,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教师鼓励学生多提问和多做一些控制性叫少的活动,如对话等。

(6)母语的作用:外语是教学语言,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解释语言项目和布置家庭作业。碰到一些难以解释清楚的项目,教师也可以使用母语讲解一下,但教师不鼓励学生使用母语进行翻译。(7)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错误出现时,教师应纠正错误,以使学生养成好的语言习惯。

5、交际教学法:

(1)产生背景:70年代的欧洲在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方面都较快,成立了欧洲共同体。为解决共同体内各国人民互相交往时出现的语言障碍,需要寻找一个适合成人的教学方法。英国专家威尔金斯提出了从功能和交际角度给语言下定义,并讨论制定一个交际性教学大纲。交际法又称功能法,或功能-意念法,它的建立标志着在外语教学中人民开始从只注重语言形式和结构的教学转向注意语言功能的教学。(2)教师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外语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认为一个学习语言的人不但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还必须懂得怎样恰当地使用语言,即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语言。要达到此目的,学生需要懂得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应该懂得不同形式的语言结构可以表示同一种功能。比如提议做某事,在非正式场合可说:Let’s… What about…? How about…? Why don’t you …? 在正式场合则说: May/ Might I suggest …? Would you care to …? If I may/ might make a suggestion…? 同时,学生也应该懂得同一结构也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功能,如用祈使句可以表示:请求——Pass me the salt.建议——Try the smoked salmon.邀请——Come around on Sunday.指引—— Turn right at the corner.(3)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特点:交际前活动:包括语言结构性的活动和准交际性的活动;交际活动:包括功能性交际活动和社会交际性活动。以上的四项教学活动是在交际法课堂出现的教学活动。准交际活动是为真实交际做准备而设计的教学活动,他们可以是句型操练、对话等项目,目的是对外语中的句型和结构进行训练,为交际活动作好准备。功能性的活动是对利用语言功能获取有关信息。社会交际性的活动是利用语言建立和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可以是角色扮演、解决问题等活动。交际法的另一特点是教师会尽量事业真实性的材料来教学,如外文的报刊和杂志,外国的电台、电视台和电影。

在交际法的课堂里也有语言结构性的活动。这一类的活动与听说法的句型操练有相似的地方,但不完全一样。因为按照交际法的要求,这一类活动要设计得很像真正的交际活动。

真正的交际活动应该有三大特点:信息沟、选择性和消息的反馈。缺少这些特点的对话就很可能是句型操练,而不是真正的交际。比如为了练习词汇和句型,问What is today? 回答 Tuesday.这样的对话就不是真正的交际活动。因为这样的问答没有信息差。在如,要求学生把一个陈述句转变为问句,Will you change my sentence into a question?----I went home yesterday.Did you go home yesterday? 这样的对话也不是真正的交际,因为回答者没有选择的自由,而发问者又不可能从回答者的回答中了解到他是否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意真正交际的三大特点。如,教师希望学生练习句型 Is it + adj.(color)?时,教师可以说:我脑子里想着一个球,球是个有颜色的球,你知道球是什么颜色吗?学生可以问 Is it white/ yellow/ black/ green…? 等等。这样的操练比听说法的句型操练前进了一大步。

(4)强调哪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强调语言的功能,一开始就训练听说读写。口头交际是在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通过磋商而实现的;书面交际时,语言的书面形式的意义也是通过作者和读者的相互活动而理解的,读者不但要看懂文章,更要了解作者的含义。

(5)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教师是组织者、顾问、交际者,提供方便者,学生是以交际者的身份参加学习,他们在课堂上是通过交际来学习交际。

(6)母语的作用:外语是交际活动中唯一的语言。解释课堂活动和布置作业也是用外语进行。(7)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用位于进行交际,在交际过程中学生犯某种错误,只要不影响交际,教师也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去纠正学生的错误。

第二篇:外语教学法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也叫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意思;

3.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翻译法的缺点是:

1.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力;

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其缺点是:

1.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士兵们需要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了。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其特点是:

1、注重语言结构、形式,意思为次,机械记忆为主

2、语言学习项目不必语境化;

3、语言学习的目标就是掌握语音、句型、单词,因此,大量使用机械练习;

4、句型操练为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技巧;

5、发音要求近似本族语人的标准;

6、课堂上禁止使用语法解释,禁止使用母语,禁止在初期水平上使用翻译;

7、只有在长期严格的句型操练和大量机械练习之后,方可进行交际活动;

8、先听说后读写,即在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口语之后方可从事阅读与写作;

9、通过教授语言结构(即句型的系统教学)来掌握英语的语言系统;

10、以语言能力的形成为教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11、以语言项目的难易来安排学习顺序;

12、教师为中心决定内容,控制学生并使学生严格纳入此法的训练轨道,尽力避免语言错误;

13、语言的准确性是追求的主要目标;

14、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15、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1.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脱离语言内容和语境的句型操练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3.放松读写训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

四、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

情境法也叫视听法。针对听说法脱离语境,孤立地练习句型,影响培养学生有效使用语言能力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产生了情境法。它吸取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许多优点。充分利用幻灯机、录音机、投影机、电影和录象等视听教具,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在教学中只允许使用目的语。

其优点是:

1.情境的创设能够加速外语与事物的联系,有助于理解所学语言;

2.重视整体结构的对话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的语言自然,表达准确。

其缺点是:

1.完全排除母语,不利于对语言材料的彻底理解;

2.过分强调整体结构感知,使学生对语言项目缺乏清楚的认识。

五、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交往和竞争都需要高级外语人材,听说法已不能满足这种新的发展形式,认知法便在美国诞生了。认知法把语言学习看作是智力活动。认知法提出:任何语言里的句子都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学到每一个句子,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能听懂和应用从未学过或见过的句子,这就是智力或语法在起作用。在教学中强调发挥智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强调有意义的操练活动。

其优点是: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理解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其缺点是:

1.对语音语调要求不严格; 2.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六、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交际法是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其优点是: 1.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

2.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其缺点是:

1.如何确定和统计功能、意念项目,有待进一步探讨;

2.以功能意念为线索组织教学大纲,很难保证语法项目编排的体系性。

七、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其优点是:

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社团语言学习法又称咨询法(Counseling Learning),产生于60年代初期的美国,是由古兰(Charles Curran)创立的。这种教学法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外语口语。它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服从学。教师是顾问,是辅助者,学生是“病人”。教师注意的中心是“病人”的需要。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依靠学生的母语,逐渐由学生的母语过渡到外语。

这种教学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学生用母语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学生坐成一个圆圈,教师在圈外。学生可以是零起点的外语学生。如果一个学生想对小组或某个学生说几句话,他就用母语说,顾问就把他的话翻译成外语,然后让学生重复这句外语。接着,别的学生就用母语回答,顾问再翻译,学生重复。这样,会话就会继续下去。如有可能,可以把会话录下来,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些有关新语言的信息。如果学生愿意,顾问可以给更多的指导,解释一些语言规则。

在开始阶段,“病人”中会出现迷惑不解、混淆的情况,但是在顾问的帮助下,会慢慢好起来,开始用外语说一个词、一个短语,不用翻译。这是“病人”由完全依赖顾问到独立学习的第一个标志。随着“病人”对外语的逐渐熟悉,直接用外语交际就会发生,顾问的指导就会减少。数月之后,“病人”就会用外语进行流利的交际。从完全依赖顾问到完全独立,其间分以下五个阶段:

1.完全依赖顾问; 2.会说一些外语词和短语;

3.逐渐独立,但还有一些错误需要顾问纠正; 4.只需要顾问解释一些成语、具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表达法和语法;

5.独立、自由地交际。顾问虽出场,但保持沉默。社团语言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

九、浸入式/沉浸式(Immersion)教学

浸入式/沉浸式(Immersion)教学是一种以外语为各学科教学语言(除母语学科)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浸入”在外语环境中学习各种学科知识,从而使单一的外语学科教学与使用外语进行的各种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1965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圣〃兰伯特学区进行了第二语言(法语)浸入式教学实验。该实验自幼儿园起,直至高中毕业班,取得了显著成效。20世纪80年代起,法语浸入式教学在加拿大各地区推广。当前,每年有30余万在校学生接受第二语言(法语或其他语种)浸入式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外语教学日趋低龄化,并与各学科教学内容相互渗透。侵入式教学较好地顺应了这一潮流。1997年,在我国西安开始了中国——加拿大教育合作项目“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幼儿园)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表明,在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浸入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浸入式教学法以现代生理学、心理学和语言学为其理论基础。神经生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可以塑造,人在青春期前易于掌握语言技能。过了青春期,多数人的心理机能和认知图式基本定型,对掌握语言技能不再那样敏感和有效。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对学习第二语言态度积极。随着年龄增长,伴随着某种经历而产生的想法(如:害怕说错而羞于开口等)会对学习第二语言造成消极影响。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儿童在6岁(或7岁)以前,每天都能在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某些交流技能,而不需要接受系统的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会逐步减弱。因此,早期浸入式教学活动能使幼儿在语言敏感期依靠特有的认知能力习得第二语言。基本特点

外语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工具;

外语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的学习相互渗透; 外语语言学习隐含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学科知识以外语承载,是显性教育内容。外语以其工具性作用成为隐性教育内容。

2.评析

1)、浸入式教学使英语教学从单纯的英语学科教学发展为英语语言与多种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增加了学习、运用英语的时间及范围。

2)、浸入式教学能将英语教学活动,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学习、运动和游戏活动中,这对4-6岁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幼儿尤为适合。

3)、在幼儿园使用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应正确处理母语(汉语)教学活动与英语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可在开展汉语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适当使用英语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即:半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

4)、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对幼儿教师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开展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园的师资条件。

十、沉默法 沉默法(the silent way)是美国教育家 Caleb Gattegno)设计的一种外语教学法。该教学法认为,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沉默,而让学生尽量多开口。沉默法的要点是使用彩图表和奎西奈彩色棒(Cuisenaire rods).主要的学习理论假设:

(1)通过发现或创造,而不是通过记忆和重复学习效果更好;

(2)通过相应的物体学习有助于学习效果;(3)通过解决与学习材料有关的问题有助于学习效果。

Gattegno对语言理论在外语教学法中的作用公开持怀疑态度。他认为,语言是经历的一种替代物,因而正是经历赋予语言以意义。

沉默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语言的基本要素的训练培养初学者听和说方面的能力。

Gattegno 把语言学习看作是一种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挑战的个人成长过程。学习者起先经历一种对某一特定方面活动无序或几乎无序的感觉,随后慢慢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然后开始一种系统的分析,最初通过不断的试验,而后通过对已获得的其它技能进行系统直接的试验,直到完全掌握。学习者必须培养自我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和责任心。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很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影响所教的语言内容。在沉默法中,学生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有时作为小组活动的一个成员。学习者有时还要扮演教师、陪练、解决问题者和自我评估者等角色。学生必须自行决定什么时候该扮演什么角色。

在沉默法中,教师的沉默是其主要特色。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自我控制,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作为样板,随时向学生提供帮助、有求必应的角色心理。

Gattegno指出,在沉默法中,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更重要。

Stevick 提出,沉默法中,教师的作用有三个,(1)教;(2)测试;(3)不妨碍学生。

总的说来,沉默法中,教师的作用就给学生创造一个鼓励冒险、提高学习效率的环境。教师本人作为一个中立的观察者,对学生的成功与失误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学生把教师看作一个不偏不倚的裁判。

十一、暗示法

暗示法(Suggestopedia)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罗札诺夫(G.Lozanov)于60年代中期创立的。暗示法主张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人的潜力,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以便有效地完成学习伍务。暗示法由此而得名。另外,暗示法采用加速的方法进行外语教学,所以,它又称为暗示速成教学法(Suggestive-Ace1eratively Learning and Teachinhg,简称SALT)。

暗示法的主要教学原则如下:

1.语言材料的大量输入:暗示教学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语言材料量比常规的外语教学法所规定的量要多好几倍。据试验,120个学时可学2000个词。

2.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外语学习过程是大脑思维活动和情感同时作用的过程。脑子的左半球主管语言和逻辑思维,右半球主管非语言和形象思维。如果在学习外语时,采取措施,使两个半球同时发挥作用,就比用一个左半球好。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联系越紧密,效果就越好。暗示法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集中无意中得到的信号去达到一个有意义的目的。

3.创造心情舒畅的气氛:外语学习环境幽雅。舒适的软椅排成半圆形,光线柔和,有音乐伴奏。语言材料的输入采用戏剧、诗歌等方式,并伴随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在这种和谐的环境里,学生的紧张心理消除了,心情舒畅,充满乐趣,善于想象。这种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超级记忆能力,加速记忆效能,提高学习效果。

4.借助母语翻译和对比:在学习过程中借助母语翻译,并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开发学生的智力。

5.建立高度的自信心:鼓励大胆说外语,尽量少纠错,避免造成紧张气氛。

6.创造自然的情境:暗示法在学习过程中创造了十几个自然的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语言材料应用到交际情境中去。

十二、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全身反应法他主要是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的功能,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它强调要在真正的情景里面来进行教学。根据学语言本身的规律,从小孩学语言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要学习听的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说的能力,再发展成读和写的能力。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强调首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大量听一段时间以后,听到一定的基础了,到小孩子愿意说了,就水到渠成地开始说了。这样学生说的不紧张,说的很自然,是要在熟了的基础上再来输出(production)。

主要特点:

1)听力理解领先。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

2)学生应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这种身体反应应该由教师用有计划的指令来控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感知并理解掌握语言。

3)允许学生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言。教师不强迫学生发言。

4)教学应强调教学的意义而不是形式,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

主要优点

1)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验体验中学习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2)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3)协调学生的左、右脑,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学生通过听觉来吸收信息,是由左脑来完成的,而将这些信息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是通过右脑来完成的。

5)全身反应法这一教学方法,验证了“快乐”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人们喜欢活动给他们提供生理的、认知的、心理的快乐。

4)主张以句子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主要缺点:

比较抽象的单词和句子很难用TPR来表述,教师在向学生解释一些抽象的事物的时候会比较困难。

十三、习得、监控理论的自然法

自然法(the natural approach)为泰勒(Tracy D.Terrell)和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在1977年所倡导。泰勒是美国加利福尼业大学爱尔伐因分校的西班牙语和语言学副教授,克拉申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语言学系副教授。泰勒依据自己在70年代初开始外语教学实验所积累的资料和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监控理论”提出了具有新原则的自然法。

1、什么是自然法

自然法在概念上是指大部分依据在自然环境中,在非院校环境中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它是想提出一种在院校条件下习得第二语言的方法。在自然法的方法中没有一种方法是新颖的,这些方法在过去的直接法、听说法和交际法中都有涉及。所不同的只是自然法把习得理论运用于各种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许多教学情景中。但自然法也不同于暗示法、全身反应法、咨询法、沉默法等交际法。它们只偏重于一、二种中心技巧。例如,暗示法要求特殊的设备和教师的强化训练。自然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技巧类型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它能与上述各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技巧相协调,而不仅仅依靠它们中的任何一种。自然法把习得第二语言的方法,其中包括暗示法、咨询法、沉默法、全身反应法等交际法运用的各种方式方法,结合起来组成一种新的方法。所以它是一种吸收了直接法、听说法和各种交际法之长的综合教学法。新的自然法的要点是:课堂供习得之用;要求提供足量的可理解输入;教师只用目标语,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学生可用母语和目标语两种语言回答问题;以及主张说话自发产生等,以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2、自然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克拉申和泰勒在回顾外语教学法的历史时阐述了自然法产生的历史背景。16世纪传统的外语教学法主张不用母语,像幼儿学习母语一样学习外语,提倡口语,不讲语法。19世纪的语法翻译法着重讲语法,难以培养交际能力。19世纪90年代产生的直接法也主张学习外语要像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一样。20世纪40年代末诞生的听说法也强调培养口语,不讲语法。但是不论是直接法,还是听说法都不是习得语言,而是学习语言;只是教语言,而不能培养出言语交际能力。认知法回到了语法讲解和操练规则上,有意识地讲解、操练规则和学习语言形式,也只是教语言,不能达到掌握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而60年代和70年代间的各种交际法又偏重于某一二个中心技巧。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探索,一种灵活运用各种交际法的方式方法而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在课堂教学条件下完全可以习得用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的新的自然法就应运而生了。

3、自然法的理论基础 自然法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近十几年来许多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里运用自然法习得理论教各种语言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习得理论的中心假释是语言习得只能在理解信息这一种方法中产生;只有当获得理解输入、听读理解另一种语言时,人们才能习得语言。这意味着习得主要基于听和理解语言,而不是说和写。初学语言的目的是提供理解的输入。语言习得的关键因素是使学生能理解教室外的语言,习得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交际是以一种可理解的方式得到理解和反应的。交际活动中的每句言语、每个行为都发生在特殊的情景中并要求人们必须理解对方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个性、时间、地点,然后决定用非正式或正式的外语与对话人交际。在特殊情景中进行交际,适应性、可接受性、确切性是很重要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动机和个人因素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学习语言要使学生感到有价值。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向学生介绍语法结构,学生则依靠学习,逐一掌握语法规则并保证无语言错误。在这种情绪非常压抑的课堂情景中,学生是很难掌握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自然法认为,学习语言要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以降低情感障碍,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输入感兴趣,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4、自然法的优缺点

自然法的优点是:①强调足够量的理解性输入;②培养口笔头交际能力;③主张在此时此地情景中交际;④注意力集中在交流信息上;⑤理解是表达的基础;⑥强调低情感障碍。

缺点是:①习得知识不能转化为学习知识,两者无相互作用说法不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②学习对获得流利的交际能力的作用是极有限的说法太绝对化;③过低估计语法的举一反三作用;④习得过程需要较长时间。

十四、折衷法

由于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都不能包医百病,所以,近年来国内外英语教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的趋向,就是对各种英语教学法流派采取折衷的态度,取长去短,优化配臵,把一对对相互矛盾的方法结 合起来使用,于是产生了新的方法即“折衷法”或“新教授法”。

与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相比,它的特点是:

1、在母语问题上实行折衷。即实行既利用又控制的原则,既不象语法翻译法那样完全依靠母语,也不象 直接法,听说法那样绝对排斥母语,而利用理解、比较、对比等积极作用,排除其不利于思维的习惯、语感等消极干扰;

2、在处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实行折衷。即既要注重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 语言的知识性学习和训练;

3、在对待口语和书面语问题上实行折衷。听说读写是教学目的,也是教学手段,相辅相成,应阶段侧重,目标侧重,综合训练,而不能象某些教学法那样或偏爱听说、或侧重读写;

4、在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上实行折衷。即注重句单位教学为主,词单位教学、课文中心教学以及语音、词 汇、语法各单项教学为辅,不走极端;

5、在处理内容和形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上实行折衷。既重视形式和结构,更要重视内容和功能,不象 听说法那样只重视形式与结构,而忽视内容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兼顾语言形式、结构及语言表达的内容与功能,即不仅要知道怎么说才对,更要了解说什么才更合适,更得体。教学内容务必在真实的有情景的连贯 语言中出现,而语言的形式、内容和功能又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从而增长知识结构;

6、在具体教学方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归纳法和演绎法折衷使用,既可在归纳中演绎,又可在演绎 之后再归纳;

7、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既 学会又会学,既活学活练又活用;

8、在对待语法和翻译上实行折衷。即不走极端,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恰切使用,既不谈语法翻译“色变”,

第三篇: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翻译法也叫

语法翻

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

1.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

1.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士兵们需要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了。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其优点是:

1.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1.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脱离语言内容和语境的句型操练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3.放松读写训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

四、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

情境法也叫视听法。针对听说法脱离语境,孤立地练习句型,影响培养学生有效使用语言能力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产生了情境法。它吸取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许多优点。充分利用幻灯机、录音机、投影机、电影和录象等视听教具,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在教学中只允许使用目的语。

其优点是:

1.情境的创设能够加速外语与事物的联系,有助于理解所学语言;

2.重视整体结构的对话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的语言自然,表达准确。

其缺点是:

1.完全排除母语,不利于对语言材料的彻底理解;

2.过分强调整体结构感知,使学生对语言项目缺乏清楚的认识。

五、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交往和竞争都需要高级外语人材,听说法已不能满足这种新的发展形式,认知法便在美国诞生了。认知法把语言学习看作是智力活动。认知法提出:任何语言里的句子都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学到每一个句子,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能听懂和应用从未学过或见过的句子,这就是智力或语法在起作用。在教学中强调发挥智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强调有意义的操练活动。

其优点是: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理解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其缺点是:

1.对语音语调要求不严格;

2.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六、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交际法是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其优点是:

1.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

2.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其缺点是:

1.如何确定和统计功能、意念项目,有待进一步探讨;

2.以功能意念为线索组织教学大纲,很难保证语法项目编排的体系性。

七、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其优点是:

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5.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四篇: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等学者总结了过去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验,并在当时机械语言学、心理学的影响下,给语法翻译法以理论上的解释,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

二、直接法

直接法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十九世纪语音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直接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直接法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直接法是在教活语言,特别是在培养口语能力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地方,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听说法

听说法产生于第二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外语教学家弗里斯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批判了语法翻译法,倡导了口语法(OralApproach),也有的教学法家称之为听说法。弗里斯严格区别method和approach的概念。他认为method是指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而approach则是指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路子和理论,由此可见听说法或口语法是一种目的在于掌握口语的教学法体系。听说法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是言语,不是文字”、“语言是结构模式的体系”的理论,提出以口语为中心,以句型或结构为纲的听说教学法的主张,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和进步。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和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

五、认知法

认知法是六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首先提出的,是作为听说法对立面产生的。“认知”方式是心理中是一个术语,它用来描绘不同的人在观察、组织、分析以及回忆信息、经验等方面的不同的习惯性倾向。认知法企图用认知--符号学习理论代替听说法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法反对语言是“结构模式”的理论,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习惯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在学习声音时,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一开始就同时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它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述和适当地矫正错误。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认知法是以认识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法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但认知法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外语教学法体系还是不够完善的,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充实。在提倡认知法时要切忌重犯语法翻译法的老毛玻

六、功能法功能法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是英国,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体系。功能法又以意念项目为主要线索组织教学,所以它又叫意念法。由于交际功能是语言社会中运用的最根本的功能,而交际能力又是外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所以功能教学法又称为交际法,有些教学法家认为使用交际法的名称比使用功能法的名称更能体现掌握交际功能的精髓。功能法认为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表达意念和情态,人们由于职业不同,对语言的要求和需要也不同,教学内容也可以不同,功能法主张外语教学不要象语法翻译那样,以语法为纲,也不要象视听法那样以结构为纲,而以语言的表意功能为纲,针对学生今后使用外语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接触、模仿范例练习和自由表达思想三个步骤来组织教学。功能法最大的优点是以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目标,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但也存在缺乏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范围及教学顺序的科学依据,语言形态和结构难以和功能项目协调一致的缺点。

第五篇: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翻译法的缺点是:

1.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其缺点是:

1.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士兵们需要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了。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其优点是:

1.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1.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脱离语言内容和语境的句型操练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3.放松读写训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

四、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情境法也叫视听法。针对听说法脱离语境,孤立地练习句型,影响培养学生有效使用语言能力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产生了情境法。它吸取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许多优点。充分利用幻灯机、录音机、投影机、电影和录象等视听教具,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在教学中只允许使用目的语。其优点是:

1.情境的创设能够加速外语与事物的联系,有助于理解所学语言;

2.重视整体结构的对话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的语言自然,表达准确。

其缺点是:

1.完全排除母语,不利于对语言材料的彻底理解;

2.过分强调整体结构感知,使学生对语言项目缺乏清楚的认识。

五、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交往和竞争都需要高级外语人材,听说法已不能满足这种新的发展形式,认知法便在美国诞生了。认知法把语言学习看作是智力活动。认知法提出:任何语言里的句子都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学到每一个句子,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能听懂和应用从未学过或见过的句子,这就是智力或语法在起作用。在教学中强调发挥智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强调有意义的操练活动。其优点是: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理解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其缺点是:

1.对语音语调要求不严格;

2.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六、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交际法是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其优点是:

1.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

2.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其缺点是:

1.如何确定和统计功能、意念项目,有待进一步探讨;

2.以功能意念为线索组织教学大纲,很难保证语法项目编排的体系性。

七、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其优点是:

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雅信达英语

雅信达公司是目前国内少数致力于英语教育方面的专业公司之一,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创建英语教学、培训和学习的新型模式,从事相关培训技术的发展和英语学习体系的建立,致力于英语教育方面的软件开发及相关增值服务。打造“中国人学英语的第一门户”、“建立适合中国人的英语学习模式”是雅信达公司全体的奋斗目标;将网络技术、电脑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应用于英语教育,打破传统教育单一形式,为广大英语学习者带来一种全新概念和全新理念的英语学习方式,给英语教育行业带来一种先进的,易于教育、易于管理的全新英语教学模式是雅信达公司的创业理念。

二、李阳疯狂英语

创始人:李阳先生,创立的“一三五训练法”,在英语学习方法中独树一帜,开辟了英语培训的新时代,因为李阳老师的创新和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二OO二年十月更是被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培训机构”,李阳老师也被评为“中国培训第一人”。让“三亿中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三亿外国人讲一口漂亮的汉语,让中国之声响彻全世界”是李阳老师和“李阳疯狂英语”全体同仁的共同奋斗目标。

三、中美加英语

中美加英语编制的《绿豆豆英语》教材,是由加拿大和国内久负盛名的基础英语教学和研究教学的专家、学者、教师根据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合作编写的少儿英语教材。本套教材强调交际和会话,重在交谈(听和说),强调语言的学习以多输入、多接触、多训练为主,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语言教学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四、阶梯英语

美国阶梯集团成立于1976年3月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今日的阶梯在中国大陆55省、市区设有分公司,台湾24家分支机构;美国纽约、西雅图、英国伦敦、赛浦路斯;澳洲布里斯班;韩国汉城„„等地,共计员工约6000多人。于1995年始,推出二套首屈一指的儿童英语多媒体光碟教材,目前已成为电脑展示会上的光碟多媒体新宠。接替更以原有的25年“英语教学”经验籍由互联网,首先建构YOU & Me阶梯儿童英语远程教学平台,使每个家庭都通过“东方阶梯教育频道”,帮助孩子得到最优质的教学品质,为建设21世纪e家庭而努力。

五、张思中外语教学法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是由全国著名英语特级教师张思中先生在50余年教学实践中艰辛探索的成果结晶,21世纪初被列入全国著名15大教学流派,其独特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模式,风靡大半个中国。李岚清同志在主抓教育工作期间,曾多次接见张思中先生并深入到张思中外语教学课堂听课,对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给予了很高评价。张思中外语学习法的内容很丰富,其核心思想,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

六、环球雅思

环球雅思建于1997年,先后在数十个城市创办了自己的连锁学校,是国内最大的英联邦教育机构,也是目前评比公认全国最大的综合性英语培训学校之一。今天环球雅思步入环球国际英语新时代。5年来学校从著名的环球雅思培训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环球应试教学模式”,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全国雅思考试培训、外教口语、中教听说中心、雅思和留学文书写作中心、新概念英语、BEC商务英语、四六级、实用英语、英语语法、英式发音、法语培训、英国LCCI考试、企业培训、IT教育、加拿大CELPIP考试培训、中英澳合作留学预科等课程的大型综合类学校,成为教育行业中的“排头人”。

七、攀登英语

攀登英语项目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科学与学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承担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探索中国儿童英语学习规律和特点的重大研究项目。

攀登英语学习方案基于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紧抓儿童英语学习的早期优势,借助多媒体为儿童创设真实、丰富、多通道输入的英语环境,充分发挥非英语教师的组织作用,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模式,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语言习得规律的学习活动,通过“无错原则”和“师生共学”等原则调动儿童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挖掘儿童自主探索、同伴学习的潜能,让儿童像学习母语一样自然地“习得”英语,培养英语思维的能力。

八、多元智能英语教学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家官群联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学专家孟万金博士创立了“英语多元智能教学法”,通过多元智能优化英语学习与教学,发掘每个学生的语言天赋,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英语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英语多元智能教学法”教会学生发现和运用自己8项智能中的强项或强项组合来学习英语,确保学习的最佳兴奋点和最优学习途径。目前,该成果已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世界脑功能心理学会、香港“脑认知科学与语文优质教育计划”、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外语教学国际学术交流会以及国内一些学校和培训机构多次邀请二位专家讲座、示范,赢得了广泛好评。马承弘文英语

浓缩了马承教授42年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精华,专门帮助民办教育英语教学而编著的,是一部立足于“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立足中国国情,立足于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尊重教学规律,集东、西方教法为一体,体现英语“易学、乐学、速学、会学、智学”教育新理念,“教师易教、学生乐学、省时高效”的系列项目。被实践证明能大面积提高英语成绩和综合能力的,具有一般英语水平的教师能掌握的教学方法。

下载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一、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价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胡春洞) I. 问题和思考 1. 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光靠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就行了吗? 2.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有哪些? 综合法或折衷法是主要......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模版]

    小学教育专业 本科学年学科论文(设计) 题目: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学 院:初等教育学院学生姓名:学 号: 专 业:小学教育专业年 级:2009级完成日期:2013年3月指导教师:......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近年来,随着英语语言的广泛应用,我国对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视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天使”,但是,迫于应试压力等诸多原因,不少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很少引进游戏教学,有的甚至忘记了语言学科的本质,......

    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孟德荣英语教学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因此如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开口说英语,......

    探析“五步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五步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探索一个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一直是笔者工作以来努力追寻的目标。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小学阶段是一个特殊学习阶段,充分利用小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将游戏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能够大大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关键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