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12:4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本站推荐)》。

第一篇: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本站推荐)

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规范和指导我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实现早期预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蔓延,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本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群专结合、以专为主,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依法管理、科学防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卫生系统范围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1.5疫情状态分级与判定

1.5.1疫情状态分级

⑴状态一:外县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⑵状态二:本区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⑶状态三:本区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1.5.2病例诊断

诊断标准见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区内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由省级专家组初步判定,报请国家级专家组确认。区内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确诊病例,由国家级专家组确认,后续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由州级专家组确认。

2.应急组织体系及其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区卫生局在省、州卫生厅(局)的统一指挥下,统一管理全区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统一调配应急技术力量和应急物资,组织专业队伍培训和疫情应急处置演练,指定定点医院、后备医院和集中隔离场所;向区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部门报告我区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理情况;根据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向区人民政府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急反应的建议。

2.2应急处置专家小组及其职责

为了及时有效快速控制疫情,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相应的应急处置专家小组:⑴医疗救护专家小组。主要由传染(感染)科、呼吸科、儿科、急诊科等专科的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和完善医疗救治方案,参与疑难危重病人抢救。

⑵预防控制专家小组。由流行病学、消杀和卫生监督等专业人员组成,及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尽快查明原因。

⑶检测技术专家小组。由病原学等方面检验专家组成,负责病原学、血清学样本的采集、运送、检测及结果的判定。

⑷病例诊断专家小组。主要由医疗救护、疾病预防控制、检测技术专家组成,负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诊断。

2.3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及其职责

2.3.1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全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信息反馈和上报;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和密切接触者样本采集,负责所有样本的包装与运送;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理情况的初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进行复核和上报。

2.3.2医疗机构

⑴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院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应急处置工作。

⑵开展发热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和工作流程。⑶加强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培训,严守操作规程,实行首诊负责制,并做好自我防护。

⑷负责病人样本采集,配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⑸定点医院(区人民医院)、应储备足够的病人救治设备、药品,负责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转送、诊断、医疗救治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等工作。

3.1.1日常监测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筛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可疑病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必须立即将其转至定点医院进行诊治。

3.1.2应急监测

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指派专业人员,划片包干对口指导乡镇(社区)的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工作,并在区级医院相关科室进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主动搜索。

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医疗单位应加强对饲养、贩卖野生动物暴露人群和流动人口,尤其是疫区来的人员发热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健康状况监测。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要督促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建立晨检、巡查制度,发现发热病例后督促病人到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诊治。

3.2疫情报告

⑴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医院相关科室,由医院组织本院专家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进行网络直报,并电话报告区卫生局。

⑵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24 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执行疫情信息“日报告”、“零报告”和“有事即报”制度。

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医疗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按照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进行网络直报,并电话报告区卫生局。

⑷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3.3疫情预测

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据国内外及本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动态,对本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向区卫生局报告,必要时由区卫生局向区政府报告。区卫生局可依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必要时提请区政府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

3.4疫情通报

⑴区卫生局接到上级疫情信息通报后,应当及时向区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卫生院及区直医疗单位通报。

4.应急反应的启动与终止

4.1状态

一、应急反应的启动

区卫生局启动应急反应。

4.1.1区卫生局应急反应

⑴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力量,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⑵落实24 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向区人民政府和区卫生局报告疫情信息。⑶开展人员培训和大众性健康宣传教育。

⑷向社会公布疫情举报电话、咨询电话、定点医院、后备医院及集中隔离场所。

4.1.2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反应

⑴加强疫情监测,落实24 小时值班制度,负责辖区疫情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疫情信息反馈和上报,做好物资、人员和设施等的贮备。

⑵指导医疗机构开展落实发热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监测工作。

4.1.4医疗机构应急反应

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或发热呼吸道门诊按照预检分诊制度落实发热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监测工作,对就诊病例及其陪同人员进行体温监测,每天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信息。

4.2.4医疗机构应急反应

⑴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和《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等有关规定,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⑵疑似和确诊病例遵循集中收治的原则,感染性疾病科或发热呼吸道门诊,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转送到定点医院或后备医院,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进行医疗救治。

⑶收治病人的定点医院或后备医院应立即开展病人的救治,并每天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病情,当病情发生明显变化时,应及时报告。

⑷负责医学观察病例、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的检测样本的采集,配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病人的个案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

5.保障措施

5.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实验室检验的能力。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的培训,要求每一位接诊病人的医务人员都掌握不明原因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疗、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知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人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诊疗水平。

5.2完善实验室建设,确保安全检测

符合国家生物安全要求有关规定的实验室,选择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承担检测工作,确保实验室检测安全准确。

5.3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

区卫生局将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认真开展督导检查和指导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督导和检查,督导应急预案制定、业务培训、技术演练、疾病监测、疫情报告、传染病预检分诊及疫情现场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4做好物质储备,保障经费支持

区卫生局将请求区人民政府安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预备金和一定数量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应急支出的需要;并按照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向区政府或区财政局申请经费补助及补充;负责做好各种物质的储备,包括防护用品、应急预防性药物、抗病毒治疗药物和对症治疗棉织品、消毒药械、检测试剂等物资。

5.5做好车辆调度,保证交通畅通

定点医院负责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转运。必要时,区卫生局统一协调调度,提供相应的应急交通车辆,保障交通畅通。

第二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羊尾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做好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高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控制疫情传播、蔓延,保障公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前言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性极强,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性。为控制该病在我县的发生与流行,现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为了科学、规范、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非典疫情,指导各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发生非典疫情期间,通过采取相应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尽最大可能防止或减少非典对我县可能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预案启动条件

一周内,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如一个自然村、一个居委会、一所学校)发生3例或以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1例以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死亡或1例以上非典病例,即启动本预案。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同时启动《郧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四、控制非典疫情对策与措施

(一)坚持不懈抓好非典常规防控工作

1、加强非典预防知识的宣传。重点是向学校等集体单位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宣传,促使广大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加强个人卫生,不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加强对各学校的督导。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定期加强对各学校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督促学校落实好学生晨检工作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指导各学校加强学校卫生、环境卫生的管理与综合治理,使广大学生拥有清洁、卫生、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指导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做好对辖区内各学校防控措施的技术指导工作。

3、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疫情主动搜索。县疾控中心定期到医疗机构开展不明原因肺炎主动那搜索(县级每月3次、乡镇每月1次),同时指导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定期(每月1次以上)做好对辖区内各学校进行疫情的主动搜索,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将疫情控制在最小状态。

4、密切协作,加强疫情报告县疾控中心加强与农牧等部门的协作,做好人间、动物疫情的互通。卫生院、村卫生室要加强与学校等的协作,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如发现在1周内,同一集体单位1例及以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规定的要求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工作。

(二)快速启动,做好突发疫情处置工作 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或非典疫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疾病控制办为疫情监测和报告单位,所有对外疫情报告必须有院办报出。

1、疫情初步调查与分析判断 向发病单位有关人员了解发病经过及疫情的基本情况,并深入重点单位现场调查。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和特殊胸部X线动态特征,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向政府提出疫区疫点封锁、隔离治疗病人、交通管制等综合控制措施建议。

2、核实诊断 对每一位病例及疑似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集病人标本:发病早期要及时采集血清、鼻咽拭子、痰液、胸液、支气管冲洗液 ;聚集性病例要采集病例的双份血清;死亡病例要采集尸解组织:肺组织等 ;必要时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有关标本。

3、配合医疗救治工作专家组隔离救治病人和疑似病人 对所有已发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非典病人进行转到定点传染病院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医务人员进出隔离病房必须严格遵守隔离消毒制度,其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隔离病房。

4、报告疫情 在处理疫情期间除网络直报疫情外,同时建立临时疫情报告制度,如实行不明原因肺炎疑似病例、零病例报告或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动态日报告等制度,以及时掌握疫情发展动态,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一是调查病例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基本情况、发病治疗情况、接触者调查、有关因素调查; 二是对于暴发疫情的病例要重点调查职业史、禽畜接触情况、类似病例接触情况进行调查; 三是分析总结要点:三间分布,临床分析,有关因素分析:职业因素、接触者发病情况分析,病例间相互关系,潜伏期分析。

6、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一旦查明暴发原因,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消除流行因素、保护易感人群、就地扑灭疫情。调查与控制同时进行。

(1)落实群防群治制度。一是开展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科普宣传,使群众了解此病的特征与预防的方法,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病人,避免群众乱投医乱服药。二是指导居民做好户内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三是经常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四是对出现一例或多例病人的家庭,应进行医学检测,并由当地疾病控制机构采取消毒措施。五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六是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七是出现病例较多的局部地区要加强卫生宣传,还要在病人周围加强监测,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群众性集会。八是要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运行,并经常清洗隔尘网,保证商场、超市、影剧院等场所中央空调系统的送风安全,必要时应对供送气设备进行消毒。根据季节变化,尽可能开窗通风换气。

(2)开展预防性服药。对易感人群服用抗病毒药物是预防本病的要重措施。

(3)加强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对病人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隔离至发热后7天。对疑似病例要进行隔离治疗、医学观察14天;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14天。

(4)认真落实疫源地消毒措施非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因此,针对传播途径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是控制其传播的关键。进行疫点消毒时应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物理、化学等多种消毒方法综合进行,重点是做好医院的消毒工作。

7、调查注意事项所有参与调查人员必须认真做好个人防护,至少二级以上防护。

8、暴发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非典暴发疫情控制期间,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对疫情发展趋势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分析。经过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月新发病例显著减少或疫区在发生最后一例确诊病例后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经疫情应急处理专家小组认定,可转入常规监测防治。并在1周内向县卫生局报告调查和处理结果。

羊尾镇中心卫生院 2013.7.2

第三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防治应急预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防治应急预案

一、制定目的:

为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提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或我县启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后,医院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我院启动本预案。

三、应急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意识,做好人员、技术、物资、药品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疫情及时分析和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疫情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各小组按预案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本职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各小组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和健全工作制度和职责,反应快速,处理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培训,各小组和有关科室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要广泛组织和动员公众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处理。

四、组织机构:

(一)组织体系

1、领导小组: 组 长:姜卫中

副组长:李扬威 沈 强 陈 革 段秋林 郑亚东 汪 洪 邵文明 石 峰

成 员:舒锡钧 王玉姣 王 勤 赵茂林 段 莉 郑 程 陈 密 饶双超 吕召民 邹艳清 梅守卫 饶正良 余小汉 郑松柏 周胜前 郑伦和 胡 勇 石 璧 黄 维

蒋云吉 万富贵

2、医疗救治专家组: 组长:李扬威

成员:吕召民 郑 程 余小汉 邹艳清 饶正良 郑松柏 蒋云吉 王玉姣

3、救治应急小组: 组长:李扬威

成员:吕召民 邹艳清 郑 程 胡 勇 郑伦和 陈 密 段海燕 夏旺存 郑 硕

饶正良 郑松柏 周胜前 余小汉 曾荣 蒋云吉 杨引玉 方纯洁 段珂凌 段福东 刘伟

4、疫情防控小组: 组长:李扬威

成员:王 勤 舒锡钧 王玉姣 郑 程 杨引玉 饶正良 邹艳清 曾 荣 段珂凌 段海燕 余小汉 郑松柏 周胜前 方纯洁

5、物资保障小组: 组长:陈 革

成员:黄 维 王 亮 饶双超 万富贵

6、疫情信息报告小组: 组长:李扬威

成员:陈 飞 段 莉 邵 慧

7、健康教育宣传小组: 组长:邵文明

成员:方宝生 舒锡钧 郑 程

8、安全保卫小组: 组长:郑亚东

成员:梅守卫 陈新明

(二)分工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

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会诊和制定救治方案; 救治应急小组:负责组织病人的诊疗与救治;

疫情防控小组: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和职业防护指导;

物资保障小组:负责保障交通、通讯、水电、生活以及用房、防护用品、各类消毒剂和治疗药物供应及污染源和医疗废物的消毒与处理;

疫情信息报告小组:负责疫情报告工作;

健康教育宣传小组:负责健康教育宣传及信息发布工作; 安全保卫小组:负责阻止污染物流失或恶意高危传染源的流动,并划定警戒区域进行控制。

工作要求:所有小组成员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赶到指定地点集合;在疫情解除警报前,所有成员外出必须向领导小组组长请假,批准后方可离院。

五、应急程序

(一)责任报告人:

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程序:

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公卫科,公卫科接到报告后立即按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方式网路直报同时报告疾控中心。夜班及节假日报告行政总值班(电话0713-7012224)。

(三)处置措施:

1、加强发热门诊工作。

门诊部负责进一步规范预检分诊工作,将发热病人规范分诊到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接诊人员对发热病人要做好登记、诊断、报告和初步治疗。

2、对疑似病人应就地隔离观察或转至指定医院治疗。

发现疑似病人时要立即对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病人要立即转送至感染性疾病科隔离治疗。

3、初步积极救治病人。

具体参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2004版)》。

4、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5、做好医院消毒隔离和医护人员防护。

具体参照《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

(四)、预案终止

上级有关部门宣布终止预案,或我院首先发现的疫情被排除后,医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终止本预案。

(五)、信息发布与健康教育

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信息统一由政府发布,任何个人和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或任何方式向外界报告有关疫情和疑似病人情况。

各科室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媒介,开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防病知识的正面宣传,教育群众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多参加锻炼,增强自身抵抗疾病能力。

六、后期处理

相关科室在禽流感疫情处理完毕后,要对处理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上报防治办公室。对在处理疫情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医院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处理过程中有失职行为的科室和个人,要根据造成损失和影响的严重程度,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负责人及当事人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防控体系,保障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每年组织开展1-2次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治应急演练,提高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做好物资、药品、设备等储备,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防病知识的普及教育,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法参与防治工作。

(五)、根据疫情变化和防治预案在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六)、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疫情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疫情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奥情处置工作,正确引导、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第一时间原则。

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准确信息并慎报原因,情况较为复杂的舆情信息,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评议猜测或随意解读时,根据具体调查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舆论主导权。

(二)全局利益原则。

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负面舆情信息时,坚持以维护党委政府形象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目标,把群众利益、大局利益始终放在优先位置。

(三)口径一致原则。

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做到步调统统一、口径一致、权威发布,避免说法不一、自相矛盾,造成于已不利的后果。

(四)疏堵结合原则。

注意把握对外信息发布的分寸和节奏,尊重事实,循序渐进,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传媒,在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的同时,及时删除各类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谣传信息。

(五)协作协调原则。

充分发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团队协作、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成立学校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挥全校奥情处置工作。

(一)高级中学奥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及职责组长:xx

常务副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中层干部、班主任、科任教师、后勤人员。职责:(1)领导和指挥全校舆情处置工作;(2)根据舆情发生、发展、衍变情况,适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召集各相关成员协同开展处置工作;(3)组织收集、跟踪舆情信息,及时向应急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4)通过学校班队会及课间操适时适度发布真实消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5)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并协调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共同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

第五篇: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等处引起暴发。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l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为及时发现我区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麻疹病例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

2.1.1疑似病例:

(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C或更高)。

(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具备(1)加(2)条者,或同时伴有(3)条者。

2.1.2临床诊断病例:

(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6)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

疑似病例加(4)条或(5)条或(6)条。

2.1.3实验室确诊病例:

(7)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

(8)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9)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附录A),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疑似病例加(7)条或(8)条或(9)条,以及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1)至(5)条中任一条加(7)条或(8)条或(9)条。

2.2暴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的规定,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必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开展麻疹的相关信息报告。

2.3监测病例定义

在麻疹疫情发生后,为了及时发现和掌握新的麻疹病例,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辖区范围内开展麻疹的主动搜索等有关监测工作,期间发现的病例称之为监测病例。而其搜索的范围按现场实际、疫情波及地等情况,由疾控中心具体确定。

3、部门职责与组织保障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县卫生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监督检查等工作,提高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

3.1部门职责

3.1.1县卫生局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麻疹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3.1.2县卫生局应急办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3.1.3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麻疹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

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标本的采集;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3.1.4县卫生监督局应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3.1.5县疾控中心负责对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医学观察和疫苗应急接种;指导收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麻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开展对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小学校、幼儿园的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落实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工作;进行有关样本的采集,并在3日内完成实验室检测工作(有条件地区);负责疫情个案报告的审核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

3.2组织保障

3.2.1制定应急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

根据全市麻疹防制的总体要求,科学分析的疫情发生趋势,制订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对主动搜索发现的病例应由疾控中心负责进行网络直报。

3.2.2开展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

在疫情高发季节之前以及在流行期内,疾控中心应对辖区内卫生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强化麻疹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的意识,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学、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培训,推广有效控制疫情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根据本街道实际情况,适时开展麻疹防制工作的应急演练,锻炼出一支疫情意识强、行动迅速、处置高效的善战队伍。

3.2.3配备各类所需物资

县卫生局均应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储备足量的疫苗,配备必要的治疗药械,必要的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

4、应急准备

4.1组织准备

根据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事件的级别,疾控中心向县卫生局提出成

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组织机构的建议。应急指挥机构应迅速组织现场调查工作组到达现场,必要时,地区和市级相关单位和部门也要派人协助调查与处理。现场调查组一般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现场调查组应设立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4.2物品与器械准备

现场调查组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应包括:

(1)调查和资料分析用品:麻疹个案调查表以及其它相关表格、记录本;

(2)标本采集和现场检测用品:标本采集记录表、标本采集用拭子(注意用于PCR检测标本采集的拭子,应使用灭菌人造纤维拭子和塑料棒)、自封式塑料袋、标签纸、油墨耐水的记录笔等。

(3)应急用麻疹疫苗。

5、疫情报告

5.1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对于获得麻疹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局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2报告内容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辖区内麻疹病例报告后,在以最快的方式向同级卫生局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病例确诊后于6小时内填写基本信息(见附表2麻疹个案基本信息表),以传真形式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于个案调查(见附表卜l麻疹个案调查表),疫情结束后5日内上报有关部门。

麻疹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1)初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己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初次报告要快,应在调查后2小时完成。2)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进程报告要新,需按日进行。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结案报告要全,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6、应急处置

6.1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核实诊断可通过查看病例、访问病人和能够提供较详细的病人发病与发病前生活信息的人、查看病人的检查信息甚至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等,同时还要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同时还需要分析临床采样的准确性,必要时重复采样进行检测。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6.2流行病学调查

掌握麻疹暴发的流行规律,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疫情波及的范围,阐明流行因素,为及时制定暴发疫情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调查方法主要有个案调查与暴发调查两种。

6.2.1个案调查:主要为了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疫源地现况,以便控制疫情蔓延,积累资料,作为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对疫点、疫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及时开展病原检索工作。

6.2.2暴发调查:暴发调查的对象,应该是发生病例的整个地区(单位)及与之有关的地区。暴发疫情调查目的是确定暴发的原因。要迅速摸清发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确定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6.3病人隔离治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严格执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中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麻疹预检、分诊工作;在发现疑似患者时,应立即进行诊治,并及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登记,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防止麻疹在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内的交叉感染。医务人员要加强培训,掌握麻疹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时发现病人;同时要掌握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知识和措施。麻疹病例应当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就地隔离治疗,收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病例的转归情况。要尽早采取规范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

6.4密切接触者的调查与处理

密切接触者是指家庭成员、病人看护人员以及任何可能暴露于病人口腔、鼻咽分泌物的人员。对密切接触者必须进行医学观察随访,时间至少为2l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一旦其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主动申报,并及时就诊。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等负责医学观察工作。

6.5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应与流行病学调查密切结合,由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要求在对病人进行抗生素治疗前采集咽拭子和血液等标本,及时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采集标本时应详细填写标本送检单。病人或疑似病人标本送检单应包括标本编号、姓名、地址、发病时间、临床诊断、标本种类、采样地点(住院时填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病房名称)、采样时间等内容。

6.6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

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

6.6.1疫点、疫区的划定

(1)疫点:指发生病人、疑似病人的地方。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来划定疫点。一般指同门户出入的地方或与病人、疑似病人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

(2)疫区:为了防止疫点外污染造成续发感染和向外传播,要根据疫点的地理位

置、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疫区。一般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划为疫区。

6.6.2疫点消毒处理和个人防护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指导开展和指导社区、学校等定期开窗通风。对物体表面可用适当浓度含氯制剂擦拭。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治疗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及时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同时注意避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交叉感染与传播。

6.6.3免疫预防

麻疹暴发或流行时,应根据疫情的动态,在县疾控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儿童和高危人群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预防接种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技术管理规程及国家对麻疹疫苗使用的有关规定实施,要特别注意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

6.7加强区域联防

疫情调查处理时要加强不同部门或机构间的协作,如疫情发生在街道与街道交界地区,由县卫生局负责协调处理该区域疫情;如属不同区,由市卫生厅负责协调处理该区域的疫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将有关疫情信息向相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

6.8加强部门合作和健康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1)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流行季节前,铁心桥街道可通过各种媒体宣传防治麻疹的科普知识,增强广大群众预防麻疹的意识。教育群众搞好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勤扫地、勤洗手、淡盐水漱口;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引导群众加强营养和室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2)在卫生部门与各有关部门参与或监督下,托儿机构、中小学校、厂矿、工地、商场和影剧院等公共场所要搞好环境卫生,保证空气流通。

(3)发生麻疹疫情后,卫生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适时公布疫情,做好与媒体的沟通,避免处置过度造成社会恐慌。当疫情严重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有关规定,启动应急预案,实行群防群控。

(4)卫生局和卫生监督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学校、建筑工地和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的麻疹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7、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疫情控制期间,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动态分析麻疹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疫点和疫区在实施控制暴发流行应急处置预案后21日内再无新病例出现时,可视为暴发流行已得到初步控制,可转为常规防制和监测。

下载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疫情应急处置流程预案[合集5篇]

    疫情应急处置流程预案(精选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很有必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那要怎么制定科......

    疾控中心水痘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xxx疾控中心水痘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中心各科室: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染性很强,潜伏期10-21天,多见于儿童,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全......

    学校开学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学校开学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为有效做好全校X感染的X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

    学校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阜南县王店孜乡亲情学校高中部文件亲情(高中)校字〔2020〕02号亲情学校高三学生返校安排工作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为了切实保护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

    教育局疫情突发应急处置预案

    教育局疫情突发应急处置预案2篇教育局疫情突发应急处置预案1篇一、预案制定目的:为高效、有序地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最大程度避......

    应急处置预案

    XX市城市管理大队开平执法大队 关于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为及时控制和化解涉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的群体性信访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影响,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根据......

    应急处置预案

    应急处置预案模板 应急处置预案模板1 为了避免消防火灾事故发生造成现场混乱,贻误救灾时机,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明确各职能部门在消防火灾发生时的职责和分工,结合本......

    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有效防范我县辖区内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放射源丢失事件,积极应对放射性环境污染事故,确保在发生放射源丢失,特别是放射性环境污染事故后,能有效控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