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欢迎您到数码相机俱乐部
Welcome to the camera club
Welcome to the camera club.With the sponsor of the student’s union, the camera club has been set and served all the students for 15 years.Many wonderful activities are organized and arranged in our club.As is expected by all, the training on how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camera to provide a wonderful picture is open to all new members.Besides we will organize traveling activities at times, during which the participants have the chance to show the pictures, as well as enjoy beautiful scenery.In addition, photo contests will be held is the opportunities to show your progress.We have good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all these activities are quite beneficial to both your study and life, not only can they help you improve your camera technique, but also enrich your college life greatly.Moreover by participating in the traveling activities and photo contests, you can be close to the nature and broaden your views.Anyone who is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welcome warmly.What you need to do is just to call us at 62514479 or email us at cameraclub@163.com.Looking forward to your participation.欢迎您到数码相机俱乐部
欢迎您到相机俱乐部。随着学生的联合提案国,相机俱乐部已经成立,并担任了15年来所有的学生。许多精彩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在我们的俱乐部。正如所有预料的那样,就如何使物尽其用的相机,以提供一个美好的画面是开放给所有的训练新成员。此外,我们有时会举办旅游活动,在此期间,参加者有机会展示的图片,以及欣赏美丽的风景。此外,摄影比赛将举行,展示的机会,你的进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所有这些活动都十分有利于你的学习和生活,不仅能帮助你提高摄影技术,而且还极大地丰富你的大学生活。此外,通过在旅游活动和摄影比赛参加,您可以就近的性质和扩大你的意见。任何人谁是对摄影感兴趣的热烈欢迎。你需要做的就是给我们致电62514479或电邮cameraclub@163.com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第二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俱乐部欢迎您的加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俱乐部欢迎您的加入
欢迎所有对机器人技术感兴趣的同学报名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俱乐部是在教务处的领导下、团委支持的、由参加过科大RoboGame或CCTV机器人电视大赛的队员、以及机器人爱好者组成的学生研发性社团。普及机器人文化,提倡技术创新,提高中国科大校内和全国机器人比赛的技术水平是我们俱乐部的宗旨。
加入协会条件不限,入会人员可以参加机器人技术普及活动也可以参加机器人技术研发活动,根据个人的能力和意向决定。希望在全体会员的支持和努力下,校内Robogame比赛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代表队在国内国外比赛中不断取得好成绩。
俱乐部主要活动
协助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Robogame活动,协助组委会搞好比赛期间的各项活动,并且为各参赛队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其他相关事宜的咨询工作:
协助学校评选参加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比赛的小队成员,并且负责技术培训,包括比赛经验继承,参与方案讨论等
进行技术交流和研发创新,推动科大机器人活动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机器人爱好者提供活动场所和平台
长期举办机器人知识讲座,并且开展一些小型展览实践等活动,普及机器人知识,推广机器人技术,增进科大同学的动手能力,做到理实交融,同时也活跃校园文化。
部门介绍:
宣传部:负责建立和管理会员档案,新会员面试及会员干部任命和罢免,起草文件、整理日常文书和资料打印,俱乐部活动的宣传。因为宣传部的同学由于工作原因要经常接触技术研发部的工作,也很少能参加技术普及部的活动,所以在宣传部工作揖个学期以上者可以不用考核评个人意愿直接进入技术研发部。
技术普及部:主要面向低年级、对机器人感兴趣但缺乏经验的新成员。我们将举办相关的讲座和技术普及活动,尽快使新会员掌握机器人相关知识和必要的动手能力。主要分机械、电路、控制三个小组。这些成员在各小组里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后可以申请加入技术研发组,经研发部相应小组的负责人考核后,同意加入就可以加入到研发部。
技术研发部:主要面向有制作机器人经验的会员,负责技术创新;核心会员必须是参加过校内Robogame或CCTV机器人电视大赛,并且精通机械、电路或控制算法等方面的人才。参加全国比赛的机器人校队成员将主要从技术研发部选拔,因此在技术研发部,校队技术的传承和突破将是整个俱乐部能否存在下去的决定性因素。参加过校队的会员有义务承担起校队机器人技术衔接和突破的责任。
报名事项
现场报名:现场填写俱乐部会员申请表,入会费十元。
现场报名时间:西区9月22-23号地点:西区报亭前
东区9月25-26号地点:东区报亭前
网上报名:从http://202.38.64.10/~chengxg/下载申请表,填写好后发email至
第三篇:热忱欢迎您到北京师范大学做博士后(最终版)
热忱欢迎您到北京师范大学做博士后!
1、北师大设有哪些博士后流动站?涵盖哪些专业?
我校共有16个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涵盖了4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详细情况请参阅“北师大博士后流动站设置情况”。
2、申请到北师大做博士后需要什么条件?
凡新近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O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均可向我校有关流动站提出申请,但本校培养的博士生不得申请进入本校同学科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我校在对申请者进行遴选时将着重考察期在博士学习期间的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详细内容请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博士后进站人员遴选条件的补充规定》。
3、应在什么时候提出申请?
我校于每年3月制定招收计划并确定博士后研究人员录用名单,申请者应提前向有关流动站提出书面申请,时间最好在上年的10月至本年的2月之间。
4、应向谁提出申请?申请时应准备什么材料?
申请者应备齐下列材料,直接向相关设站系所联系人提出申请:
(l)学历情况简介(大学开始);
(2)科研情况简介(已发表的科研论文题目和刊物名称、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等);
(3)进站后的科研工作设想(计划);
(4)配偶、子女情况,配偶工作安排意向;
(5)申请者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的推荐信;
5、北师大何时对申请进行审批?如何审批?
我校每年3月制定本的博士后招收计划,各设站系所在接到学校下达的招收指标后即对申请者进行遴选,并将遴选结果报人事处审核、备案。
6、如何办理进站手续?
我校每年三月确定本博士后研究人员录用名单,并即刻将《博士后申请表》发至拟招收人员。申请者在备齐下列材料后即可办理进站手续:
(1)《博士后申请表》一式三份(含原件)。《博士后申请表》需由培养单位或工作单位签署意见,其中统招统分博士生由培养单位出具证明,定向或委培博士生由原单位签署意见并明确注明出站后的去向。(2)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毕业学校学位授予部门的相关证明件。
7、北师大为博士后提供什么待遇?
(1)经费。我校为在站博士后提供工资、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详情请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经费管理规定》。
(2)住房。一室一厅的套房。
(3)子女入学。安排到北师大实验小学或幼儿园入学或入托。若子女已经上中学,则入学问题需要博士后本人自己解决。
(4)配偶工作。学校人事处将积极向校内各部门推荐,或由设站系所协助安排。
若有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附: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博士后申请指南
第一部分 中国博士后制度概述
1、宗旨
为加速培养和造就年轻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中国于1985年开始实行博士后制度。这种制度是在一些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里建立某学科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挑选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年轻人员进站,在两年的期限内从事研究工作,它是一种通过特殊的管理方式来培养和造就高级专业人才的制度。
2、特点
(1)政府组织实施并给予经费支持。由国家人事、科技、教育、财政及其他有关部门、机构的领导和科学家组成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制定宏观、重大政策,协调有关工作。全国博士后管理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下文简称“全国博管办)设在人事部。负责博士后日常管理工作。政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拨发部分科研经费和生活费用,拨专款设立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在一些城市建造博士后公寓等,为发挥地方政府部门作用,在一些博士后集中的省市还推行了博士后工作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这些省市(已有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湖北、广东)的人事厅(局)(下文简称博士后的“试点省市管理部门”),在全国博管办的指导下,统一归口管理本地博士后工作。
(2)统一规划,稳步发展。全国博管会根据国家发展需要,组织有威望的专家进行评议.在学术水平较高、科研条件较好单位设立相应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确定博士后发展规划和招收计划。
(3)政策特殊、优惠。为保证博士后制度顺利实施,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选拔、培养和流动筹备环节制定专门办法,在博士后研究期间的工资待遇、户口迁移、配偶安置、子女人学(幼)和本人职称评定及住房安排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
(4)动员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鼓励社会各界对博士后事业的投入,采取国家资助与设站单位自筹经费招收博士后并举,以及采取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招收博士后和设站单位与一些工程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联合招收博士后等多种模式,进一步推进博士后事业的发展。
3、作用
实践证明,中国博士后制度对于选拔、培养优秀的高水平年轻科技人才,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人才流动和创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以及吸引优秀留学博士回国工作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 申请做博士后的有关事项
1、申请资格
申请做博士后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1)在国内或国外新近获得博士学位;
(2)尚未安排固定工作或未到原工作单位报到;(3)品学兼优,身体健康;(4)年龄在四十周岁以下。
2、申请材料
(1)《博士后申请表》(不要剪贴,重要之处不要涂改);
(2)《专家推荐信》(由两位本学科领域的博士生导师或相当水平专家填写,一般其中有一位应是申请人的博士导师;对于留学人员,一般应有一位国外导师或科研项目负责人作为推荐人);
(3)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暂未拿到证书者可请学位授予部门出具决定授予学位的书面证明或其已通过论文答辩的决议书复印件,获得学位证书后须及时向招收单位补交证书复印件;获得学位情况均应经招收单位核认);
(4)培养单位证明或有关用人单位同意做博士后的意见(属国家统一分配的博士毕业生,须由博士生培养单位的有关主管部门提供书面证明;凡委托、在职、定向培养和现役军人及其他已有工作分配协议的申请人,须提交原工作单位或有关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本人做博士后的意见,并最好同时注明对其出站后分配去向的意见);
(5)本人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并注明迁出和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名称;回国留学人员出国前已注销国内户口的,需出具户口注销证明,一般由注销地户口登记机关出具);
(6)《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在国外的留学人员提交),以及《留学博士回国做博士后意向书》(需请有关部门帮助联系、推荐做博士后时提交,最好再附一些能反映本人当前研究工作情况的论文资料);
(7)其他材料:有关部门和招收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要求申请人补充填报和提供反映本人品德、学业、业绩、政治面貌、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证明材料,包括核实《博士后申请表》填写内容的材料等,其中身体状况材料必须按招收单位要求体检并提交给招收单位。
3、申请、审批程序(1)本人申请
申请人根据所学专业和意愿,直接向适合的设站单位申请,索取《博士后申请表》等有关材料按上述要求将申请材料准备好后,递交给设站单位。为鼓励人才交流、避免学术上“近亲繁殖”,申请人不能申请到本人博士培养单位同一学科的流动站做博士后。
申请人向两个以上单位申请并获同意接收的,应尽快回复并只能确定到一个单位做博士后,同时立即撤回向其他单位的申请,否则接收时按先确定的单位办理进站。
各类留学博士,可到适合发挥本人才能的博士后流动站或具备博士后研究条件的非设站单位做博士后。非设站单位同意接收做博士后的,应将本单位有关条件的书面报告提前或随留学人员申请材料送审。留学人员可向我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招收单位、试点省市管理部门或全国博管办索取有关材料。现在国外的,应请使领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上签署意见;如需要帮助联系向有关单位推荐的,先将填写的《留学博士回国做博士后意向书》及其他申请材料寄送全国博管办、或试点省市管理部门,全国博管办或试点省市管理部门将愿意接收其做博士后的单位及情况及时介绍给申请人或其个人国内联系人,最后由申请人决定回国做博士后的单位。各设站单应、试点省市管理部门和全国博管办,均向申请人提供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学科及通讯地址和有关政策的咨询服务。(2)招收单位审批
接受申请的博士后招收单位,按有关规定严格审核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调查和考核申请人的品德学业等情况,了解其个人要求。决定接收后,应及时通知申请人,得到申请人确认后,签署《单位审批意见表》并将此表和其他有关的申请材料报送全国博管办或试点省市管理部门(需报2份并含原件,如报试点省市则需3份)。
(3)有关部门复核备案
全国博管办或试点省市管理部门核查申请材料,予以备案和登记,并开具以下文件:(1)同意做博士后的批件;
(2)博士后本人户口《落户(迁移)介绍信》和《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同城市内的户口迁移,视当地公安部门的要求办理落户介绍信。期满出站后需回原单位或按与有关单位签订决议回原户口所在地工作的,进站时可根据情况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3)根据申请人需要,开具《配偶流动证明》或《子女入学(幼)介绍信》(接收博士后的单位应提供就近学校、幼儿园的名称)和开具其他需要的有关文件等(博士后在站期间不办理家属的户口落户)在申请材料中的有关复印件与原件核验后,将原件归入本人档案保存。户口迁移办法参见第四部分第5条第二项,办理有关手续的过程可参考示意图。(4)签定协议及进站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时,招收单位与博士后研究人员应按国家法规和有关博士后工作的政策制度规定,就双方认为必要的事项签定协议(或合同),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包括违反有关规章制度和协议的处理办法等。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进站时间从报到之日起算起。属国家资助招收的,招收单位应及时将其进站时间正式通知全国博管办或试点省市博士后管理部门,请予拨发博士后日常经费。
博土后研究工作期限为两年,最多可以在不同的单位做两期博士后。做第二站博士后与首次做博士后的办法相同。
第三部分 博士后研究人员享受的待遇和应履行的义务
1、博士后研究人员享受以下待遇:
(1)工资标准一般略高于未进站做博士后的同类人员并享受作为博士后特殊岗位津贴的生活补贴;博士后研究人员是国家正式职工,虽不列入招收单位正式编制,但按国家规定享受设站单位固定职工的各类相应福利待遇和其他职工待遇,包括定期考核正常晋升工资及考核优秀且贡献突出的可经批准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档次。
(2)可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申请科研资助金,有突出贡献的可获得相应奖励基金奖励;作为国家职工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可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和地方的有关部门及其他机构申请资助金;(3)享受国家或招收单位提供的附带基本生活设施的博士后公寓住房或家属宿舍;
(4)根据招收单位条件,在力求结合单位承担的重点项目和科研方向的前提下,可按自己的专业特长比较独立地选择研究课题(有特别约定的除外);
(5)可按国家职称工作的有关规定并根据考核结果,在招收单位申请评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职称);
(6)根据博士后研究工作需要,经审批可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短期学术交流活动(不超过三个月);(7)博士后期满出站分配工作,实行“双项选择”原则(已同有关用人单位签有协议,包括属原工作单位人员,即事先已选定了分配工作单位的,按协议分配单位);
(8)博士后期满分配到工作单位后,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均可同时在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单位所在地落城镇居民常住户口;
(9)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出站分配工作,可不受接收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数额、工资指标、进人指标及人员编制筹方面的限制,并接受聘(担任)的职务领取工资(未正式聘任前可按博士后期间工资标准领取工资);
(10)对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工作期满出站后,如申请再次出国学习、研究,国家在政策和措施上保证来去自由。
2、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履行以下义务:
(1)进站时应与招收单位签订博士后工作协议(或合同),并保证协议及承诺的履行;(2)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严格遵守招收单位的规章制度;
(3)按商定的研究计划专心致志地进行研究工作,特殊情况下需改变研究计划须征得招收单位同意;(4)定期报告博士后研究工作进展情况,接受招收单位的管理;
(5)博士后工作期满,需向单位作博士后工作期间全面情况的总结报告;
(6)博上后工作期为两年,期满时须及时办理出站手续,严格按招收单位的相应管理办法做好有关工作以及财物、住房等交接事宜。
3、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退离站等其他问题
对经考核发现在站期间表现不适于继续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或有正当理由需退站的,招收单位可劝其退站或准予退站。对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严重违反规定,或不能履行进站时签订的协议,包括在站期间未经同意无故离站、不能在站正常工作或不能按期出站及移交财物、住房的,招收单位可视情节并根据国家职工管理的有关规定、单位规章制度和有关协议,给予行政处分及其他处罚,缓发或不发博士后证书,取消相应待遇或按退站处理。退离站人员,不再享受国家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待遇。凡博士后研究人员,无论招收经费来自国家资助还是招收单位自筹,在享受待遇和履行义务及各项管理方面一视同仁。
有关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细则由招收单位具体制定和实施。
第四部分 博士后研究工作期满出站的有关事项
1、博士后研究人员需做博士吞研究工作总结,认真、实事求是地填报《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和撰写《博士后研究报告》。
2、招收单位对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表现进行全面考核评价,检查有关协议规定事项履行情况。要认真审核《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核实科研成果、家庭成员等项内容(可核验有关证件);检查《博士后研究报告》;填报《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分配工作审批表》等出站材料,并将考核及工资晋升等有关材料归入本人人事档案。
3、向全国博管办或试点省市,递交以下材料:(1)《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
(2)《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分配工作审批表》;
(3)接收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的接收函(原件,有独立人事权的单位可直接具函;应回原单位或已同有关用人单位订有协议,应按协议分之到该单位的,不必具函;原单位或有关用人单位同意另行分配工作的,须提供有关书面证明材料);
(4)《博士后研究报告》(1份,可在报送出站材料后另行集中报送,并由招收单位在《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分配工作审批表》中“单位意见”栏内注明报送情况);
(5)博士后配偶及子女身份证或证明复印件(需注明户口迁出地和迁入地派出所名称;不必迁户的,不需提供);
(6)其他补充材料。
4、全国博管办或试点省市管理部门审核上述材料后,办理以下出站手续:
(1)在《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分配工作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留该表1份存档(在试点省市的加留1份),在复印件与原件核验后,余件退设站单位;并将原件归入本人档案保存;(2)开具《博士后研究人员分配工作介绍信》;
(3)开具博士后研究人员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的《落户介绍信》及《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博士后配偶、子女应与博士后本人一同办理户口迁移、落户手续;在同城市内变动户口的,视当地公安部门要求开具迁、落户介绍信及调动人员登记表)。博士后(或配偶)为现役军人的,或博士后需回原单位或与有关用人单位订有协议需回原户口所在地工作的,不办理第(2)、(3)项手续。
5、博士后研究人员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以下事项:
(1)持《博士后研究人员分配工作介绍信》到工作单位报到;
(2)先凭《户口介绍信》及《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到分配单位当地公安部门办理准迁手续,再凭公安部门出具的《准迁证》到原户口所在地公安部门办理迁出手续,然后回到户口迁入地办理户口;
(3)填写原博士后招收单位发给的《博士后证书》和《出站博上后研究人员联系卡》,送全国博管办编号盖章。
在博士后工作试点省市做博士后,需跨该省市分配、迁移户口的,应由试点省市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和出具有关介绍信,再到全国博管办办理相应接转手续。
全国博管办每周一至五上午办理进出站手续,博士后研究人员前来办事时,需持有单位介绍信或有关证明,办理进出站手续时应注意将有关文件保管好,不要遗失。一些重要的文件,只能开具一份,如发现有错漏字等问题的,要将原文件交回后才可重新开出一份更正的文件。
第四篇:数码相机发展史
数码相机发展史
1996年,佳能、奥林巴斯纷纷推出了自行研发的数码相机,随后,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东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也先后加入到数码相机研发和生产的行列中,在这一年都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数码相机。因此这一年成为了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有人将这一年称之为数码相机全民普及化的一年。
1996年成为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数码相机进入了以数量级发展的新时代。
1997年9月,索尼公司发布了MVC FD7数码相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常规3.5英寸软盘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相机。索尼也由此开始大力进军数码相机业。同年11月柯达公司发布了DC210数码相机,这款数码相机使用了109万的正方像素CCD图像传感器,而且还开始在数码相机上采用变焦镜头,使得数码相机的发展有了全新的突破。
如果说1996年是数码相机开始百家争鸣的年代,那么1997年就是技术全面革新的一年。同样也是在1997年,奥林巴斯这个老牌光学厂商率先推出了“超百万”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单反数码相机,引起了行业内的巨大轰动。因此在1997年的美国PMA国际摄影器材博览会上,数码相机作为新鲜事物,大量出现在这个原本以传统摄影器材为主的展会上,给传统的摄影器材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相机与计算机相结合、数字图像输入输出等都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不少IT厂商也开始介入数码相机的生产。各大公司纷纷推出高像素、低价格的普及型数码相机,不少数码相机的售价都保持在1000美元以下,最便宜的相机价格仅仅为200美元。这为普通家庭购买数码相机创造了大好条件,同时也翻开了数码相机普及化发展的新篇章。
1998年的数码相机市场,绝不仅仅只是把数码相机看作新鲜玩具那么简单了。1998年是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发展的一年,大量低价“百万像素”数码相机成为了整个市场的一大看点。同时,“百万像素”数码相机也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产品。这一年推出的数码相机,不仅像素大大提高,画质有了质的改进,而且功能丰富,向着体积小型化,功能集成化发展。当然,最重要的是,其价格进一步下降,能够被更多普通老百姓接受。
光这一年发布或者上市的数码相机就有60多种,20多个厂商加入其中,成为数码相机厂商百花齐放的一年。其中,卡西欧、富士胶片、柯达、美能达、尼康、佳能、奥林巴斯、三洋、索尼、精工爱普生都推出了3款以上的数码相机,爱克发、惠普、柯尼卡、菲力浦、理光等厂商也在这一年推出了2款数码相机,东芝、松下电子、日立、JVC、京瓷、莱卡、三星和中国的海鸥也都推出了一款机型。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同时,数码相机厂商之间的竞争的大大加剧。以我们现在的情况来看,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厂商都已先后退出了数码相机的生产,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1998年佳能推出了当时像素最高的一款数码相机PowerShot Pro70,成为当时业内的代表作。这款相机具有2.5倍光学变焦和2倍数码变焦,TTL自动调焦功能、自动曝光,具有2英寸彩色TPY 液晶屏,还可以进行每秒4帧最长5秒的动态影像拍摄。这款相机不仅是当时,到了现在看来,都是非常经典且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款机型。
同样在1998年,防水防尘的数码相机也纷纷涌现,同时各大厂商也看到了防水数码相机市场的巨大潜力,不少厂商都推出了各类防水罩。首款百万像素防水防尘数码相机富士BigJobDS-25OHD的亮相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以富士15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FinePix700为基础,使用具有日本工业标准7级保护能力专用外套,加上HD机背和GN24的大型闪光灯构成。虽然体积庞大,但对于水下摄影来说,产生了质的飞跃。
柯尼卡DG-1数码相机同样于1998年9月推出,也具有7级防水防尘设计,总像素108万。机身和重要部份采用硬质橡胶材料加以保护。适合在土建工程现场监视用,影像可即时传送出去并加印到工程记录和作业报告文件中。
佳能公司也为其全新推出的两款数码相机PowerShot A5/A5zoom推出了相匹配的防水外壳。此后,似乎成为了一个惯例,防水外壳就通常作为数码相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配件,与数码相机一同发布。
当然1998年数码相机辉煌发展,也使得其价格大大下降,1998年底,一款35万像素左右功能一般的数码相机,售价只需499美元。而在1997年,这样一款数码相机的售价在1300美元左右。同时大量“百万像素”数码相机的推出也大大刺激了技术发展以及市场的消费能力,整体市场定价大幅下降。
全球各大光学厂商、感光器材厂商、计算机外设厂商以及影像设备厂商都纷纷投以重金,全力抢占这个技术研发的制高点。光1999年一年中,就有20多种2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被投放市场。富士推出的MX-2700,号称是当时全球首款最轻2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机身只有230克。其最高分辨率达到1800×1200像素。这也标志着数码相机向着轻量化小型化发展的趋势。同年7月,柯达成功推出首款300万像素数码相机DCS330,这款相机的推出为2000年300万像素数码相机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0月卡西欧发布了集合GPS功能的腕表型数码相机,成为数码相机多样化发展的先驱。
而在单反数码相机领域,1999年也有了全新的看点。尼康发布了首款自行研制的单反数码相机D1,这款相机的问世让消费者对于单反数码相机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引发了最早的单反数码相机竞争。
进入2000年,不仅在计算机方面,还是存储设备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数码相机的像素也在200万的基础之上,再上一个高楼。300万像素成为了市场的开发热点。而变焦镜头则成为厂商们关注的又一对象。10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2000年的数码相机市场,数码相机在外形上更接近于35mm相机,而且大力向小型轻便型发展。由于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采用体积非常小的图像传感器(如1/1.8型、1/2.7型)等,也给数码相机小型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袖珍、时尚成为了2000年消费级数码相机发展的主要方向。“口袋机”这样的新名词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厂商们对于防水防尘数码相机的开发同样不遗余力。到了2000年,200万像素具备7级防水能力的理光RDC-200G问世,得到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体积和功能相比之前富士的防水相机BigJobDS-25OHD有了质的提高。更便于携带,同时操作也更为简单。这也为今后数码相机厂商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方向和依据。
当然,为了更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抢占低价民用数码相机领域,数码相机厂商开始纷纷利用自己成熟的流水线和制造工艺,进行市场细分。同一个机身,采用不同层次的内部配置,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各方需求。这一改变如今已经成为数码相机厂商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法,被各大厂商纷纷采纳。但在当时看来,这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
随着价格降低,技术提高,数码相机终于从高高的神殿上走到了百姓生活中,从从高尖端军事用途转变成普通的民用产品,进入2000年后,数码相机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也通过数码相机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数码影像的迷人之处。
2001年3月,奥林巴斯美国公司宣布推出CAMEDIA C-700 UltraZoom数码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10倍光学变焦数码相机。它的出现也引发了人们对长焦数码相机的关注。进一步缩小数码相机体积成为了各大相机厂商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难关。
同年佳能推出IXUS 300,它拥有3倍光学变焦,采用了AIAF人工智能多点自动对焦技术,使得对焦更轻松,而且连拍速度可以达到1.3fps,几乎是每秒一张。这为其他厂商的时尚数码相机提供了更多竞争的动力,此后的小型数码相机都几乎向着小巧、时尚、功能丰富、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等方向发展。
应该说此时的佳能IXUS系列已经代表了时尚数码相机的潮流,也奠定了佳能IXUS系列数码相机在这一领域的独特地位。直到今天,佳能IXUS系列时尚数码相机还是众多消费者追捧的对象。
而在单反数码相机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亚于消费级数码相机。为了彻底超越尼康D1所营造的高性能神话,还是佳能,在2001年9月推出了专用于快速拍摄用途的EOS 1D,从而在速度和技术指标上全面压过了尼康D1,成就了单反数码相机领域的新一代传奇。2002年,奥林巴斯推出C-40 Zoom,作为世界上首款最小的400万像素数码相机,它不仅是一款最小巧的机型,而且在当时的数码相机市场上技术含量也当属最高。为时尚数码相机小型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而2002年更是数码相机大爆发的一年,从200万像素到400万像素丰富的产品以及不同价位的选择,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了解并且对数码相机产生兴趣。时尚白领、家庭用户、学生一族都逐渐成为数码相机的主要消费群体。
2003年,索尼推出DSC-F717,其像素高达524万,拥有5倍光学变焦和2倍数码变焦,总变焦倍数达到10倍,1.8英寸LCD显示屏像素为12.3万。这款机型最出色的夜视红外功能,成为索尼的经典功能。相比前作F707,F717在色彩、画质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以至于使它成为2003年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数码产品。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对其啧啧称道,足可见F717对市场强大的影响力。
2003年的数码相机市场,已经相当完整,从低端家用、入门级手动、长焦机型到高端旗舰类机型,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但唯独在单反数码相机方便,其价格虽然相比前几年有了大幅下降,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很难享受到单反的乐趣,把不少消费者拒之门外。2003年,这一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厂商们不断挖空心思寻找单反数码相机降低成本的捷径时,佳能成为了这一进程中的开路先锋。
然而,佳能的光学系统不可能被尼康兼容(除非通过转接环等,但不能实现自动对焦),宾得、美能达也有自己的镜头群,单反数码相机镜头互不兼容成为了大家习以为常的惯例。但就在2003年,奥林巴斯打破了这一长期以来固有的格局。
到了2004年,可以说是进入了群雄争霸的年代,不论在消费级数码相机还是单反数码相机领域,都有越来越多的新鲜看点值得我们去点评一番。
2004年,消费级数码相机全面进入800万像素年代,这一年,各大数码相机厂商纷纷推出了800万像素的高端旗舰产品。佳能PowerShot Pro1、尼康COOLPIX 8700、奥林巴斯C-8080、美能达A1、索尼F828都是其中佼佼者、代表作。虽然当时单反数码相机已经进入平民化年代,但上万元的售价,相比高端消费机,还是有一定差距,因此在这一时期,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高端消费机鼎盛时期。这些机型都采用了800万像素CCD,具有专业全面的手动功能和各项功能,类似单反的操作满足了很大一部分摄影发烧友的需求,成为市场的一大热点。而其中富士推出S20pro由于能够最大输出1200万像素的照片,因此被不少印刷行业及影楼追捧,成为当时输出像素最大的数码相机。
在这一年,柯尼卡与美能达完成合并,推出全新品牌“柯尼卡美能达”成为了业内一大重要事件。
而单反数码相机方面,2004年尼康全面上市了它的第一款平民单反数码相机D70,成为佳能300D在市场上的最大竞争对手。两款产品从2004年3月D70上市开始,就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而且战况焦灼,在很多情况下,两款机型的促销降价让消费者都尝到了“玩的就是心跳”的感觉。但由于尼康D70高光溢出、摩尔纹的问题,不久后,D70就被后续机型D70s所代替,继续与佳能300D对抗。
到了2005年,两者的竞争还在不断加剧,可以说到了2005年初,佳能300D已经达到了单反的历史最低点。仅6000元左右,就可以购买一套300D,这样的售价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而D70s在2005年初的售价保持在8000元左右,价格同样也是非常诱人的。
在佳能300D出现跌停板后,佳能在2005年3月全面推出了300D的后续机型350D。这款机型采用了2004年底推出的EOS 20D相同的8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以及与20D相同的佳能第二代图像处理器,连拍速度达到了3张/秒。从各个方面都比300D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更小的体积以及更轻便的机身,引起了消费者的争议,不少人认为350D是一款专为女性用户设计的单反数码相机,因此也有不少男性由于350D不适的持机手感而另投他家。
在2004年-2005年的两年间,是单反大爆发的两年,由于平民单反大量涌现,大大压缩了高端消费机的市场空间,因此诸如美能达、尼康、索尼等在2005年推出的800万像素后续高端消费级机型都并不如第一代机型那么受人关注。而索尼在2005年推出的全球第一款采用APS-C画幅图像传感器的非单反数码相机DSC-R1虽然完成了不少摄影发烧友多年来的夙愿,但由于其成本过高,售价甚至超过一款入门级单反数码相机,因此业绩平平。除了佳能和尼康不断推出平民单反之外,宾得*ist D系列单反数码相机的出现也给这个领域注入了全新动力。*istD系列数码相机以小巧著称,而后推出的*ist DS、*ist DL等入门级单反数码相机同样受到了很多消费者喜爱。
除了这些变化,在消费级数码相机方面,小型数码相机也正在向另一个极端发展。2004年,卡西欧推出S100,它首次采用了陶瓷镜片,大大缩小了机身厚度,内置2.8倍伸缩式光学变焦镜头的S100最薄处仅14.2mm,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薄的光学变焦数码相机。到了2005年这一纪录被索尼打破,并保持至今!
2005年,索尼推出全新T系列卡片机T7,它以最薄处仅为9.8mm被称为“全球第一超薄的数码相机”,机身几乎只有一张信用卡大小,可以随意放入口袋。但由于其实在太薄,很容易使人产生折断的感觉,加上太薄的机身手感并出色,因此T7也成为了当年一款叫好但并不太叫座的“经典机型”。此后索尼推出的T9、T10、T30等机型并没有太注重机身厚度,而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了功能和外观的整体感觉上。
2005年,柯达推出的全球第一款双镜头双CCD数码相机V570更是给数码相机带来了全新定义。这款相机采用了两块500万像素CCD,两枚镜头一枚为23mm定焦镜头,一枚为39-117mm的3倍光学变焦镜头,两枚镜头结合在一起,就能实现5倍光学变焦。堪称数码相机史上一大奇迹。由于V570的出现,大大刺激了长焦数码相机小型化发展的趋势。松下TZ1、理光R3/R4、柯达V610等纷纷出现,一步步刷新全球最小长焦数码相机的历史纪录。这也成为2005年的一大看点。
单反方面,在2005年一片低价单反的呼声中,佳能推出了全球首款价格低于30000元人民币的全幅准专业单反数码相机——EOS 5D。这款机型采用了1280万像素CMOS,功能专业全面,再一次挑战了全幅单反数码相机的价格底线。于是一时间关于全幅单反数码相机的讨论此起彼伏。佳能的老对手尼康更是几次声称同样会致力于全幅单反的研发。当然,佳能5D的出现也把单反数码相机焦点再一次引向了千万像素级。
同年11月,尼康终于成功推出了三年磨一剑的千万像素级单反D200,这款相机采用了1040万像素CCD,感光度为ISO100-3200。
作为一款准专业级单反数码相机,尼康的目标是利用D200同时应付佳能的EOS 5D和30D两款机型,但萝卜青菜和有所爱,佳能和尼康的粉丝们对自家的机型自然拥护有佳,口水战自然在所难免。不过D200的出现确实大大刺激了市场的销售情况,仅上市一个月,尼康D200就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当然D200上市也大大刺激了佳能单反数码相机的降价,不论喜欢C家还是喜欢N家的消费者,都得到了自己的实惠。
2006年,数码相机市场继续着群雄混战的竞争,但已经有不少厂商都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退出了数码相机的历史舞台。很久之前,京瓷率先舍弃了久攻也未能有大发展的数码相机市场,而后惠普又放弃了亚洲的数码相机市场。就连柯达这个开创了数码相机历史的先驱人物,也退出了数码相机生产领域,虽然柯达品牌依旧保留,但总给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最让人感慨的是美能达,先是与柯尼卡合并成为“柯尼卡美能达”,但最终无法摆脱严重亏损的命运,数码相机业务最终于2006年由索尼来接管。对于这样的局面,我们除了感慨市场竞争的残酷,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整个市场的思考。
当初大批厂商看好数码相机市场,20多个厂商一举进军数码相机领域,十年后,回首过往,目前能在数码相机市场站住脚跟的,除了佳能、尼康、索尼、奥林巴斯、富士、宾得、理光、松下、卡西欧、三星几大巨头之外所剩无几。
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到了2006年已经全面进入了千万像素级阶段,一批批千万像素级产被推向市场,但越来越理智的消费者已经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相应像素的数码相机,不再是盲目追求高像素。从600万-1000万像素的各个价位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都成为了目前的主流产品。
而2006年的市场重点远不仅仅是消费级数码相机进军千万像素那么简单。索尼、三星和松下这三大电子厂商在2006年全面介入了单反数码相机市场。这给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单反数码相机再添了一把火。佳能和尼康的世纪之战还在没完没了。加入了索尼、松下和三星的市场就变得更加道不清说不明。
索尼由于接管了柯尼卡美能达的单反部门,自然有强大的技术后盾。不过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索尼第一台单反数码相机α100的上市颇有雷声大雨点小的味道。上市前轰轰烈烈,上市后的销售情况就并不让人满意了。可能一方面是新品牌,消费者对其认可程度还较低,另一方面,索尼以及原先美能达的镜头和相关配件价格都比较昂贵。选择了入门级α100的消费者似乎在配件方面有些承担不起。相信到了2007年索尼大量配件上市后,这一情况会得到改善。
而松下的第一款单反数码相机DMC-L1,采用了4/3系统,加上莱卡的镜头支持,倒是给4/3系统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一时间4/3系统名声大噪,奥林巴斯和适马在今年一连推出了多款4/3系统镜头。让人不禁联想到4/3系统辉煌的明天。不过松下L1定位高端,加上莱卡字样傍身,显然有些曲高和寡。如果能来一个L1简化版,针对入门级用户,相信会受到更多用户支持。
而三星在这三个新加入的单反厂商中,模仿了宾得*istD系列的机身设计,虽然施耐德镜头给三星不少援手,但显然三星的没有能找对合作对象。宾得单反在国内的销售情况一直不上不下,三星再来个照搬照抄,显得更没技术含量,人气自然不旺。真希望2007年,三星能像发布蓝调NV系列一样,在单反数码相机市场给我们更多惊喜。
写在最后
时间还将不断延续下去,数码相机市场的发展也将永无止境。在像素节节攀升的情况下,这一指标已经不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而更多具有产品个性以及实用功能的产品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消费级以及单反数码相机市场的变化让我们有更多值得期待的东西。消费级数码相机在千万像素、大屏幕、触摸屏、防抖、广角一系列功能都满足以后,还会有什么更新的发展?单反数码相机市场加入了索尼、松下、三星后,会不会真的出现全面洗牌?尼康D40刚刚在前段时间上市,3800元的单机身售价恐怕又要引发一场单反数码相机价格革命,这场比赛中,谁将会笑到最后?仅仅十年的发展,数码相机产业就已经足以让我们目瞪口呆。正如汽车刚刚被发明时,其性能甚至不如畜力车,但其未来的发展却是无限的。数码相机所经历的被认可的历程更加迅猛,如今照相机的数码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这也是新兴科技快速应用,以创造价值的一个体现。对于未来的数码相机市场,我们无法预测其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整个行业必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加速。
第五篇:数码相机调查报告
数码相机调查报告调查人:郝奇民(09财管4班)学号:09120504044
4一、调查原因及其目的调查原因:为了设计出更加优秀的数码相机,我决定对西安数码相机市场进行一些调查,争取在数码相机的趋势、造型、产品功能、色彩、和材料使用上得到一些最新的设计资料和潮流动向,数码相机调查报告。调查目的:1.了解各个相机品牌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2.研究消费者在购买时产品外观对决策过程和态度行为的影响。3.总结消费者构成以及总体消费趋势以及对产品的设计要求。4.挖掘潜在消费者,设计出新的产品扩大市场。
二、调查范围及方法范围:以西安市为主,辅之以通过网络调查其他地区的状况。方法:主要采取二手资料收集分析法、实地观察与访谈法、网络查询等方法。二手资料获得渠道:网络搜索(百度、雅虎、谷歌)书籍文献查找(图书馆)。实际调查地点:赛格数码商城
三、调查背景随着老百姓旅行、出游的增多,出行时携带数码相机或是能拍照的手机就显得十分必要。现在市场上数码相机品牌众多,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更是不胜数,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生产厂商则是费尽心思,力求在功能配置上出新,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但是,哪些功能最受消费者关注,消费者愿意接受的数码相机价位在多少,不同地区消费者对相机功能配置要求的差异是怎样的四、调查主要内容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中国数码相机产品市场发展的现状,对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和选择倾向等进行研究,其中本次调查报告的重点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这样可以更好的为企业制定市场战略提供参考依据。具体的涉及的数码相机产品品牌包括:索尼、佳能、柯达、奥林帕斯、尼康、富士胶卷、柯尼卡美能达、卡西欧、松下、东芝、三星、联想、方正、理光、爱国者、清华紫光等若干知名品牌。
五、调查结果由于数码相机的核心技术如CCD感应器、图像技术处理等主要由日本生产商所垄断,因此目前日本仍是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国,日本数码相机也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市场份额。在本次调查中,用户最关注的十大数码相机品牌排列前五名的均为日本品牌,这五个品牌的累计比例达到了68.9%,超过了2/3的比重,这无疑对中国数码相机厂商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不过随着联想、方正等国内知名IT企业的介入,国内数码相机厂商在二三百万像素级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调查报告《数码相机调查报告》。
六、调查分析总体来看,数码相机产业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一直秉承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加人性化”的发展脉络,正是在制造厂商的不懈努力之下,今天的数码相机市场才会变得如此繁荣和美丽。人们在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仍会不由得念起数码相机诞生之初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对这一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经典机型至今依然让人难以忘却。应该来说,数码相机发展的速度有目共睹,特别是在像素之争结束之后,LCD液晶显示屏又成了各大厂商相互比拼的焦点之一。所以预测相机的设计发展趋势会向着大屏幕的方向发展。不过就轻薄而言,数据只是一个赤裸裸的数据,其背后更多的是从实用的角度去剖析它存在的意义,华而不实的产品是不受消费者喜欢的。前面我们说到过液晶显示屏的大小,还是要受到人体工学的限制,其实体积也一样,特别是厚度。自从索尼T7推出之后,很多购买了这款机型的消费者反映,由于T7的机身实在太薄,在抓握方面很难平稳,特别是在光线比较弱的情况下,快门速度低于1/20秒,就不太可能拍出清晰的照片,而且这不是个例。其实数码相机的发展可以参照手机来看,早期手机轻薄化的口号也喊得非常响亮,像当年的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国际品牌也曾经针对市场需求推出过这类产品,但昙花一现,没多久就停产了,原因主要是消费者发现这类手机按键过小,发送短消息不方便;体积过轻,容易造成掉地情况。我们再回过来看数码相机,轻薄除了为时尚服务,更多的还是为了便携,当数量级到了一个极限以后,过于追求数据其实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如果造成使用者拍摄不便,而已产生副作用。所以预测数码相机轻薄概念很可能就此打住,从功能上创新才是中道。电子产品总喜欢和娱乐挂勾,数码相机自然不例外。其实这从去年pMA2009展会中就可以发现,各大厂商除了开始注重相机的外观,更多的是将娱乐功能揉合到数码相机中,例如Mp3功能、高画质动态摄影、操作时增加人声提示、游戏等功能。应该说,数码相机娱乐化是大势所趋,也是迫于无奈。之所以迫于无奈,主要是来自手机和Mp3播放器不断变化的压力,目前市场上想买一款不带摄像头的手机还真不容易,从30万像素到130万像素,再到三星最新发布的500万像素带有拍照功能的手机,似乎一夜之间摄像头成为手机标配,再加上手机普及速度迅猛,无疑瓜分了一部分数码相机的市场份额。Mp3带有拍照功能似乎是近期兴起的,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近期被媒体炒得火热的Qube播放器,虽然500万像素拍照功能和数码相机高达1000万甚至2000万像的像素相比,不在一个级别,但多功能合于一体的便携,再经过媒体的放大宣传,自然让很多准备购买数码相机的消费者变心。之所以说大势所趋,主要是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发展其实也到了一个平台,除了外形突破,就是在功能上动脑筋,什么情景模式、快速反应,已不足以刺激消费者的神经,而娱乐功能的加入就像一针兴奋剂能唤起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的购物欲望,要知道这一块的市场潜力是相当大的。所以预测,未来几年,带有Mp3功能的数码相机将会雨后春笋般的在市场出现,甚至不排除,带有手机功能的数码相机(采用CCD感光元件,拥有光学变焦功能)诞生。
七、结论与建议从技术角度来看,未来数年内数码相机将呈以下七大发展趋势第一,CMOS摄像头将逐渐在数码相机市场占据主流地位;第二,OLED将取代TFT-LCD成为主流的平板显示技术;第三,USB-OTG技术将取代USB1.1/2.0成为下一代数码相机的主流外部接口;第四,微型麦克风和扬声器也将成为下一代数码相机的标准配备;第五,下一代数码相机将集成Mp3播放机、数字FM收音机和简单的图像编辑功能;第六,向数码摄像机功能靠拢;第七,数码相机的设计,最重要的是网络化,解决图片即时上传的问题。拍摄完的图片,如果能及时通过往里传递到Internet上,将是数码相机的一次重要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