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
(一)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⑤深入不毛()⑥臣本布衣()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
回答: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
和______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①六出:_______②东和:______③收二川:________④七擒:______⑤北拒:_________⑥排人阵: _________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划线语句的内容:______________。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第一段: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答案
1、表是古代向君主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①感动、激动②奔走效劳③所以(因此)④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⑤苗⑥平民⑦探望
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5、①六出:六出祁山②七擒:七擒孟获③东和:东和孙吴④北拒:北拒曹魏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6、D7、三顾茅庐
8、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9、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0、自叙三顾茅庐之恩。追忆白帝托孤,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11、突出先帝“三顾茅庐”的恩德。
(二)【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4分)
(1)简拔:(2)裨补阙漏:
(4)意气扬扬:(4)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晏子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2分)
答:
5、根据本文内容,选用文中恰当的语句填空。(3分)
诸葛亮非常感激刘备在他“躬耕于南阳”,就“”。为报知遇之恩,诸葛亮在“后值倾覆”时“”。由于诸葛亮做事谨慎,所以刘备在驾崩时“”。刘备和蜀国的崛起与诸葛亮息息相关。
(二)答案:1.(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
2.(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3.B(2分)4.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5。遂许先帝以驱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寄臣以大事
(三)(2010年贵州安顺市)阅读《出师表》,完成下面各题。(1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分)
5、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答:
(三)答案出师表
1、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光:发扬光大简拔:选拔咨:询问
2、这实在处在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3、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4、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5、围绕“无
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19分)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
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C.深鄙其为人先帝不以臣卑鄙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皆以为贤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D.不欲以诈道训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答:
(四)1.B2 B3.(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室的任务交给我(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4.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5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译文:贞观初年,有大臣上书(给太宗)请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太宗问上书者:“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臣,你知道谁是奸佞小人吗?”上书者回答说:“臣下居住在荒野之地,不能确切知道谁是奸佞小人,请陛下佯装大怒来测试大臣们,若能不畏惧陛下的怒气,诚挚直率地进言进谏的人,就是正直的人,逢迎谄媚顺从陛下意旨的,就是奸佞小人。”太宗对封德彝说:“水流的清澈与混浊,(原因)在它的源头。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民就像水流,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却想让臣下的行为直率诚挚,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我一直因为魏武帝多做诡诈的事,非常鄙视他的为人,像这样,怎么能够作为教化命
令?”对上书人说:“我要让全天下都讲求信义诚信,不想用欺诈的方法教化民众,你所说的虽然很好,但我不能听信啊。”
(五)(2010年云南省大理市)(12分)
阅读文言文《出师表》臣本布衣……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1)躬耕于南阳()(2)先帝不以臣卑鄙()
(3)庶竭驽钝()(4)以伤先帝之明()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由是感激放,遂许先帝以驱驰。译文:
1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1)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2)先 帝 不 以 臣 卑 鄙
13.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几件事?(3分)答:
14.作为现代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3分)答:
(五)(2010年云南省西双版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选自刘向《新序》
注: 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1)躬耕于南阳躬:(2)猥自枉屈猥:
(3)攘除奸凶攘:(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弗: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
3.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答:
4.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答:
5.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3分)答:
(五)1(1)躬:亲自。(2)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3)攘:排除,铲除。
(4)弗:不,没有。
2.(2分)译文:(只希望)在**中苟且保全生命,(1分)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1分)
3.(2分)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4.(3分)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1分)
(2)都是求贤若渴;(1分)(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5.(3分)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
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3分)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3
分)
第二篇:《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Ⅱ2008 年浙江省奉化市
文言文阅读
(一)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A .夙夜优叹(早晚)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恐/托付不效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D .进尽/ 忠言.“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 2004年沈阳市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完成9——13题。(11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咨:()(2)夙:()(3)攘除:()(4)损:()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遂许先帝以驱驰。
11、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2分)
12、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分)
答:
13、选问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Ⅳ 2006南平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8、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4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叶知秋()②盖追先帝之殊遇()殊途同归()
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___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翻译:_
10、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Ⅵ 2006黑河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秋()报()光()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_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______(2分)
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______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2分)
Ⅷ 2006贵港
48、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1分)
A、苟全 /性命于乱世B、先帝不 /以臣卑鄙
C、受任 /于败军之际D、至于斟酌 /损益
50、“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3分)
Ⅸ2006泉州文言文阅读
A、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2.翻译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译文: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
3.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答:,。
4.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Ⅹ2006年湛江市
(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18-21题。(14分)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以光先帝遗德 光:(2)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
(3)亲贤臣,远小人 远:(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
D.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人不知而不愠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诚宜开张圣听
C、不宜妄自菲薄 D、叹息痛恨于桓、灵
21、请将“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译文:
22、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的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3分)
答:
13南昌市(09江西省)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不知所云。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
躬()损()零()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5、乌兰察布市:
出师表(节选)
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庐,深入
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 分)
① 躬耕于南阳躬:.
②由是感激:感激:..
③故五月渡庐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
1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2 分)答:
15.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3 分)
4、泸州市:
6解释下列加点次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2)躬耕于南阳躬: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4)至于斟酌损益益:
7、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9、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3分)
3、奉化市: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2 分)
A .夙夜优叹(早晚)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恐/托付不效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D .进尽/ 忠言.“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3.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第三篇:24《出师表》试题
《出师表》试题大全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A.以光先帝遗德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皆刑其长吏 ..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渔人甚异之 ..E.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 ;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5.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6.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②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译文: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译文: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不应该______ 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10“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 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 ______(2分)
11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译文:
12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2分)
1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B.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C.“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臣本布衣
布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④深入不毛
不毛:
15、下列各句中“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译文: 17.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
(四)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8.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皆良实 用心良苦 B.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 ....C.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 D.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0.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 ① ;②。(用原文回答)
21.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22.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深入不毛: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3.第7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 24.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卑鄙 古义:
今义:
25.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
26.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苟全 /性命于乱世 B、先帝不 /以臣卑鄙 C、受任 /于败军之际 D、至于斟酌 /损益 27.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1)元方入门不顾(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8.“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
第四篇: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出师表》
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汇编《出师表》
(2012年广西桂林)
文言文阅读。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题。(共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臣本布衣()②由是感激()③深入不毛()④夙夜忧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2分)
①躬耕于南阳()②还于旧都()..
③以告先帝之灵()④咨臣以当世之事()..
3.翻译句子。(4分)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5.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2分)
1.(2分,每小题0.5分)①平民,百姓②感动,激动,感慨③草木④早晚
2.(2分,每小题0.5分)①在②到③来④拿
3.(4分)①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2分)。②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这篇文章,我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什么(2分)。
4.(2分)①五月渡泸,平定南方;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5.(2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来回答即可。(概括诸葛亮精神1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得1分)
(2012年长沙市)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 1
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1)躬耕于南阳()(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遂许先帝以驱驰()(4)斟酌损益()...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2分)
1.(1)在(2)拜访(3)奔走效劳(4)“除去”或“减少”(每小题1分)
2.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共2分,关键词“苟全”“闻达”1分;句式1分)
3.(1)先帝三顾茅庐;(2)先帝临危委重任;(3)先帝临崩寄大事。(共2分,答对两点即给满分,若只笼统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则只给1分)
第五篇:2014年中考文言文精读《出师表》
2014年文言文精细阅读之<出师表>
二、文学常识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三、语音
四、通假字
1、必得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疏漏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检,选拔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
五、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2、由是感激 感激: 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4、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六、词类活用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时,时期(时候,时刻)。
2、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3、猥自枉屈 猥 这里指:降低身份
4、此皆良实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5、庶竭驽钝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七、一词多义
1、遗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
(2)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2、效
(1)恐托付不效。(成效)。
(2)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八、重点词语解释
1、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2、当奖帅三军(激励)
3、臣本布衣:平民。
4、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5、后值倾覆 值:遇,遇到。(恰逢,适逢,碰到)倾覆:兵败。
6、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7、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大。
8、引喻失义 义:适当,恰当。
9、宫中府中 宫中:皇宫中。府中:朝廷中。
10、陟(奖)罚(惩罚)臧(善)否(恶)。
11、论其刑赏 刑:罚。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给予。
14、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
14、庶竭驽钝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15、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16、以彰其咎 彰:表明。
17、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18、以咨诹善道 咨诹:询问
19、察纳雅言 雅言:正言
2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治。
21、九、特殊句式
1、躬耕/于南阳
2、先帝/创业末半/而中道崩殂。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宫内,“外”指相府;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宫中和府中。
2、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3、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4分)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
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意思对即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十四、开放性试题
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写出文中任一名句,得2分。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对人物的把握能从文中章中找到依据,可得2分。如:忠君报国,深谋远虑。
2、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文章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摘录到横线上。(2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获(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
(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5、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除此四点外,有新的感悟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