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郊村2014年度工作总结
近郊村2014年度工作总结
近郊村在高台子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办事处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抓好党建工作和农村经济工作。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各项培训活动的开展,使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团结务实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民主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村2014年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做好党建工作,抓好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
在年初,村两委制定了详细的党建工作目标,首先,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村两委班子与党员和村民之间团结和谐,形成连心桥。其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村两委班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谁分管,谁负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再次,转变工作作风,本着“抓党建,促发展”的原则,从解决村民关心的问题入手,为村民办实事,成为一支作风过硬的集体。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责任目标和工作任务。今年,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按照街道办事处的安排,认真学习,查摆“四风”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有计划地
进行,培养一个,发展一个,以吸引一批有志青年、科技能手、养殖种植专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加入积极分子的队伍,为党员队伍注入生机和活力,搞好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每个党员自身专业特长的带动,青年党员帮扶贫困户,村两委成员联系养殖、种植大户,形成“传、帮、带”的互助联系网。
二、落实三新示范工程责任目标
1、依托政府膜下滴灌扶持项目,建设完成1000亩膜下滴灌项目和百亩吨粮田120亩。
2、养殖园区在原有4户养殖合作社的基础上,今年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养殖规模,新增6户养殖户,帮助协调贷款60万元,现都已建设完成投入使用。
3、2014年,我村新建无害化垃圾处理场一个,在养殖园区建立羊改良站一个。
4、为了完成上级黑木耳任务,我村克服各种困难,今年又落实黑木耳7万袋。
三、对村容村貌、村基础设施的有效改善工作
今年5月份,我村协调帮扶单位扎兰屯市城市执法局清理打扫村内环境卫生,使村容村貌有了根本的改善。
为解决村民娱乐健身活动场所,新建两处活动广场,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今年春天已在广场和村主街道两侧完成绿化,植树1000多棵,我村自筹资金6万元用于场地平
整。7月30日,文进磊市长在回选取见选民时,帮助我村解决水泥40吨,完成了广场的硬化,来年将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进一步打造、亮化,并配备健身器材。为村民娱乐健身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也为我村民间秧歌队更好的发展提供场地,为丰富村民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打造好基础。
同时,我村的路灯项目已通过“一事一议”政府奖补政策得到落实,路灯安装前期工作已完成。
为了保障村民人身及财产安全不受到损失,在汛期前,对一组大坝的险段进行排洪清淤加固治理,大雨过后,用推土机铲车对主要道路的淤泥进行清理、疏通。对一组道路进行路面维修,共计投资4万多元。今秋对田间路进行维修,为村民出行,秋收交通安全提供服务。
今年在对外输电线路架设上,我村积极配合街道办事处,做好群众占地补偿问题,在我村架设电线杆560根。
四、新增耕地保护与治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落实和完成扎兰屯市新增耕地规范管理与保护治理工作,我村自2013年10月份开始耕地测量工作,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基础上,探索完善耕地和“四荒地”等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2014年3月份我村完成耕地测量18132.64亩,新增耕地面积817.64亩。
五、社会维稳及信访工作
我村成立信访维稳工作室,将矛盾化解在村,深入开展“进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事、解百家忧”的四百活动。土地矛盾、社会矛盾时有发生,密切关注老上访户的社会动态,经常性引导他们按法律程序进行合理诉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使我村的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六、积极开展民生工作,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
1.在新农保续保、扩面工作中,我村利用广播和各种宣传手做到家喻户晓,今年的续保和扩面工作我村于7月份开始,8月底结束,完成续保2265人,扩面38人。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村从2014年11月5日 开始办理新农合缴费、新增工作,11月20日基本完成缴费验证工作,现还有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正在办理中,12月底全部结束,参合率达到99以上。
3.农业保险。今年我村为种植玉米户参加了农业保险,确保灾年减产不减收,保护种植户的利益不受损害。
4.根据市民政会议的要求,在市、办两级部门的支持下,我村对低保户进行走访、入户核实,对不符合条件户、提供不出相关手续的取消低保待遇并报上级审批。
七、落实“三到村三到户”扶贫项目
按照市扶贫办项目安排,2014年扎兰屯市高台子办事处近郊村实施“三到村三到户”扶贫项目,投入扶贫资金每年
50万元,用于肉羊养殖,在村前的冬储窖空地建一个肉羊育肥养殖场,场地1000平方米,圈舍1000平方米。项目建设采取滚动扶贫方式,以四年为一个滚动扶贫周期。养殖采取基础羊分配到户、由养殖专业户集中饲养、定期分配收益的方式实施,由街道办事处、村两级通过严格选拔选出两户具有专业养殖合作社资质、具有多年养殖经验的专业养殖户做为集中养殖户,将分配给贫困户的基础母羊进行集中饲养,集中养殖户负责养殖过程中的一切投入,包括圈舍建设、饲草饲料、防疫免疫、养殖管理等。贫困户不参与养殖过程。项目实施后,贫困户年均增收可达2000元,通过四年的滚动扶贫方式基本实现首批122户的贫困户脱贫目标,同时,通过整合各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指导和政策支持,带动加快近郊村养殖业发展的步伐,引导发展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的现代养殖业。
八、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工作是我村常抓不懈的一项主要工作,村两委全力配合计生人员入户调查,送宣传品,与已婚育龄妇女签订“诚信计生协议书”对流动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流入人口及时验证建卡,积极向村民宣传计划生育惠民政策。今年我村代表办事处接受市计生局年末检查验收工作。
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高台子办事处的统一安排,我村健康有序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从2014年3月开始到2014年9月基本结束。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4期,始终坚持教育实践并重,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把整改落实贯穿始终,使教育活动的三个环节有效衔接,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十、远程教育和科技培训相结合。
在农闲季节,我村组织党员和科技示范户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观看党的理论教育和各类科技片。
在即将结束的2014年,我村两委班子整体战斗力得到明显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用真劲叫真章,认真贯彻落实好办事处党工委安排的各项工作目标,积极开拓创新,为把我村建设成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近郊村
第二篇:上海近郊农家乐旅游推荐
在都市中生活了这么久的你是否厌倦了钢筋水泥的高楼,更加渴望小桥流水的清风人家,这个周末假日来上海近郊农家乐游玩吧,在南汇乡趣农家乐(浦东新区书院镇洼港村1119号),不仅可以钓鱼,挖菜,烧烤,喂养小动物,还有大灶头饭菜品尝呢。
酒足饭饱后,我们将去30多亩的有机草莓园采摘草莓,草莓不但芳香浓郁、清甜多汁,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每天吃一颗草莓对美容健身大有补益。
掀开大棚,棚内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穿梭其中的蜜蜂,不受来人的干扰,忙着采蜜,“一抹红颜青上垄,满面桃花笑春风。”颗颗亮丽的草莓在白色的花朵中、在青垄上表达着它们的娇俏与夺目,更炫耀地宣称着:草莓季来了!
5月份,8424西瓜,甜瓜就可以采摘了~~
第三篇:大学生近郊旅游调查报告
大学生近郊旅游调查报告
摘要近郊旅游是一种交通便利、路线灵活、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方式,也是目前旅游业的热点和焦点。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以舟山近郊型景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访问的统计数据分析,实证研究分析了近郊型景区市场需求的特征,探讨了近郊型景区的需求趋势。关键词近郊型景区 需求特征 影响因素 开发规划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假日经济的启动,城市近郊旅游满足了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对旅游的需求,成为城市居民的新宠。从目前国内旅游和假日旅游消费行为特点来看,城市郊区和距市中心15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景区,是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出游首选。
城市近郊旅游是建立在以城市发展为依托,以城市近郊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土地资源为基础,选择城市周边合适的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改造或嫁接,形成旅游地,吸引周边游客前来观赏、休闲、度假等,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和舒适的大众化旅游形式,城市近郊旅游必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一轮热潮。因此,大力开展城市近郊旅游的相关研究,不仅可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城乡互补协作,实现和谐共赢。[1]1 城市近郊休闲概况
1.1城市近郊休闲的产生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先进和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看重,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市内拥挤、环境恶化、房价上涨、绿地面积少、处处充斥着人工制成品,都市人长期处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压迫下,心中更加渴望亲近自然、放松心情,渴望闲适而自然的休闲状态。由于传统的外省旅游受到旅途时间长、游览时间段、对外地环境的陌生和花费大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满足当今城市居民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近郊景区适销对路,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距离短、花费低和自然生态的特点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城市近郊旅游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慢慢成为都市的后花园和都市人心灵的一片栖息地。近郊休闲旅游在全国大、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的居民休闲活动中越发活跃,且规模和影响力在不断壮大,日渐成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城市居民近郊休闲旅游的偏好进行研究,无疑是开展城市近郊休闲旅游、设计休闲旅游产品的重要基础。
1.2近郊旅游地的概念和特点
近郊旅游区呈片状和轴带状环城市不连续不规律分布,与城市旅游带和远郊旅游共同构成了城市游憩。吴必虎[2]在对上海市城郊旅游地空间分布研究发现,大城市游憩设施和游憩土地利用,除部分地发生于城市内部空间,更多地推向城市郊区,出现了环绕城市外围、处于近城乡镇景观之中、与中心城市交通联系便捷,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不同功能,重游率较高,发展变化不规律,极具弹性,主要客源为本市市民。其中周六前往、入住一宿、周日返回式的出游方式被称为“一夜游度假模式”,并将这些土地
利用构成的游憩活动空间称为环城游憩带(ReBAM)。盖恩[3]提出了四环带旅游模型,吴承忠[4]等对盖恩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改后的环带状模式将大都市核心市区作为区域旅游中心,围绕该中心由近及远可以分为城市旅游带、近郊休闲旅游带、乡村旅游带和偏远旅游带。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旅游带结构划分可以如表1所示。
旅游带名称
城市旅游带
城乡结合部旅游带
近郊休闲旅游带
偏远旅游带
表1 旅游带结构划分 据市中心半径范围大小 R≤10km 10km<R≤20km 20km<R≤50km 50km<R≤150km
1.3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前景
(1)拥有日益庞大的客源市场
根据有关调查,一个城市的出游市场37%分布在距城市15km的范围内,24%的市场分布在15km至50km的范围内,这就意味着城市出游的旅游者中有61%的机会会选择较近的旅游场所[5]。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收入的增多,城市近郊旅游将拥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一些独具特色的近郊型景区不仅可以吸引本市旅游者,也会吸引国内其他省市甚至国外的旅游者前来。
(2)成为旅游发展新趋势
城市近郊旅游促进了城市旅游的发展,推动城市其它产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近郊旅游充分利用了城乡过渡地带的自然资源和风土人情,无污染低消耗,推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的优化升级,使城市郊区和谐互补发展共赢,因此受到政府政策支持、郊区农民的欢迎和城市人的喜爱,近郊旅游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求,符合发展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未来将是旅游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结论
经过分析,游客对近郊旅游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高标准化,但最主要的共性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希望近郊景区有自身特色和文化内涵,有突出的主题和鲜明的形象; 2)在时间和空间上要求旅游产品形式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时间和不同状态下的需求; 3)在情感体验上要求休闲生态气息浓、环境私密安静,有区别于城市环境的轻松性和慢节奏,以放松心情和修养身心为主; 4)在景区类型上偏好观光型景区、民俗文化类,运动健身场所及美食街等; 5)在项目上要求娱乐体验性项目多、互动参与性强、康体健身要求高,希望有更多创意; 6)在服务上要求方便,人性化和个性化相结合,希望降低门票或景区开放性; 7)在交通上要求便捷、舒适,对旅游专线和专线公交车需求较高; 8)在信息了解途径上,希望贴近生活,排斥商业化过重,以网络电视广告等现代化设备为主,期待有更多的新意和人性化的关怀; 9)在硬件设施上,希望可以以自然环境的原生态为主发掘其功能,有更方便的服务设施和人性化的关怀; 10)在时间上,出游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有时选择国定假日,出游时间以一天为主,或一到三天。
未来旅游市场的需求趋势表现为:崇尚自然生态、返璞归真,追求个性化、知识性、参与性、体验性,体现多元化、层次化,呈现散客游、自驾车游的趋势。而一些自然景区盲目
开发粗制滥造的模仿重复建造,是难以满足游客的真实需求,不符合市场需求趋势的。近郊休闲需求具有很大的弹性,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条件的欠缺就可导致近郊景区客源的流失。但大多的影响因素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趋势要求开发规划者从旅游者需求出发,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希望本次调查可以为政府和旅游开发者,规划者提供更多的规划依据和市场导向。
参 考 文 献
[1] 顾永键.新假日制度对杭州假日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4):154-155.[2]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 354-359.[3] Gunn, C.A., Tourism Planning, NewYork: Taylor& Fran-cis[J].RecreationalLandUse in SouthernOntario,Department of Ge-ography Publication Series No.14, University of Waterloo.227-245.[4] 吴承忠,韩光辉.国外大都市郊区旅游空间模型研究[A](2006)[M].中国旅游出版社,68-71.[5] 罗自力.开辟乡村休闲旅游地——“农家乐”发展思考[J].地理教育,2004(4):74-75.
第四篇:七年级近郊家访小结(推荐)
七(6)近郊家访小结
学校将家访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11月6日,高新区一带共有8位学生,其中1人在5日搬家至市区,另一学生家长不在家。此次共家访了6个高新区的学生,家长热情接待,一杯清茶结情谊。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家长们都对学校管理以及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家长也向班主任了解了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在和曾美辉同学的家长建议数学老师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在交流到孩子较缺乏自信时,家长说孩子不愿意与其他同年龄交往(在学校表现乐观,合群),让孩子不禁流泪。询问原因孩子始终没有回话。也许是因为家庭情况,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到目前为止,父亲只回来过一次。家庭中父亲母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不能缺少的角色。
在与江辉家长沟通交流中,家长提到关于学校小卖部的一事。家长认为,学校不同于其他机构,是育人的地方。学校小店不应该出售方便面,麻辣条等劣质产品,严重影响学校形象,更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但是可以销售水果、水以及面包。
家访结束了,工作依然继续,存在的疑问和困难也将随之而来。如何管理好这个班级,如何办出班级的特色等等,这些都是眼前的问题。对于我不仅是个挑战,也是又一次的锻炼,除了要自己努力,不断推敲以外,更要向别的老师请教,积累经验,对班级负责,对自己负责,争取开一个好头,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
第五篇:青岛近郊地质实习报告
青岛近郊认识实习报告
作者:王忠成 指导教师:刘东升
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2011级
院系: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系
编写日期:2012.08.30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岩石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习区主演矿物及其特征 第三节 侵入作用于侵入岩 第四节 火山作用与火山岩 第五节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第二章
地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前寒武纪地层 第三节 中生代地层 第四节 新生代地层
第三章
沉积作用与沉积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的沉积类型及其特征
第四章
地质构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断层 第三节 节理
第五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风化作用 第三节 河流地质作用 第四节 海洋地质作用
第五节 其他外动力地质作用
结语
序言
学习了普通地质学后,我们对地质体系有了大体的认识,但这仅仅是理论知识,对于岩石的结构、构造以及产状我们都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组织一次地质认识实习确实非常有必要,它能为我们后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增加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这次实习累计持续六天,分别为8月20号至24号和8月28号。我们这一组为三队四组,组长为王琰,组员有:王忠成、胡雄、胡文雄、文定红和江檬丽。在刘东升老师和胡日军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考察了海大校园、仰口海湾、劈石口、红岛、马山、石老人和七沟村等,认识了不同的岩石的结构构造等,侵入接触作用、同化浸染作用、风化作用、断层及其存在的证据等。
青岛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地带台鲁东隆起区之胶南隆起与胶莱凹陷东部边缘。中生代燕山晚期地质构造最为强烈,奠定了本区现代构造格局、地貌形态和海岸轮廓。新构造运动形成了分布广泛、形态各异的侵蚀剥蚀地形和曲折迂回、千姿百态的海岸地貌,堆积地形仅小面积地分布于现代河流谷地中下游和山前、沿海地带。实习区的交通位置图如下:
第一章 内力地质作用与岩石
第一节
概述
以地球内部能量作为动力来源的地质作用成为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的地球内能有:放射性能、动能、重力能、化学能、结晶能等,内动力地质作用首先作用于地球内部并且最终反映在地球表面。
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作用形式有: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构造运动主要指在地球内力的影响下,地壳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变形。目前主要的板块构造学说有大陆漂移说和海地扩张学。地震作用是由于地球内部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发生破裂而产生。地壳上部的岩石是具有弹性的,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会发生形变,当外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石会发生破裂,原来形变所积累的能量会瞬间释放,因此地震常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岩浆作用和地震作用相似,是由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体在地壳较薄弱的地方冲出地表或在底下冷凝的过程,由此又可分为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变质作用是在内动力作用下,地壳中已经形成的三大岩石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在原地基本上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原来的岩石在成分、结构、构造上发生改变,重新形成岩石的过程。
第二节
实习区主要矿物及其特征
矿物是天然产生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元素或化合物,大多数矿物是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少数由一种元素构成的单质。这次实习遇到的矿物主要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和橄榄石等。
石英:晶体呈六方柱双锥状,柱面可见生长纹,常见为粒状、块状集合体,有时可见石英晶簇。无色透明的石英成为水晶,含各种杂质可形成多种颜色,硬度7,比重2.65,无解理,贝壳状断口,受压或受热能产生电效应。
钾长石:晶体呈短柱状或板,常见穿插双晶,接触双晶及粒状集合体。一般呈肉红色,玻璃纸光泽,硬度为6,比重2.56-2.58。两组完全解理,解理面之间呈90°夹角。
斜长石:晶体多为柱状或板状常见聚片双晶,在晶面或解理面上可见细而平行的双晶纹。白至灰白色,有些呈微浅蓝色或浅绿色,玻璃光泽,半透明。两组解理相交成86°24′,故得名斜长石。硬度6-6.5,比重2.6-2.76。
白云母:晶体呈假六方柱状或板状或片状,有时呈短柱状。无色透明含杂质则带他色,玻璃光泽,解理面具有珍珠光泽;有一组机完全解理,可劈成薄片;硬度2.5-3,具弹性;相对密度2.76-3;绝热隔热性特强。
黑云母:除颜色为黑色和褐色以及不具绝缘性以外,其他特征均与白云母相同。
普通辉石:晶体为短柱状或厚板状,横切面近于正八边形集合体为致密粒状或块状。黑绿色、褐色或黑色,条痕白色至浅褐色,玻璃光泽,有两组中等解理,解理面夹角为87°或93°,硬度5-6,相对密度3.23-3.52。
橄榄石:短柱状或厚板状,常为三向等长的粒状集合体。呈橄榄绿色,风化后为黄、褐、棕红等色,玻璃光泽,无解理,具贝壳状断口,断口具有油脂光泽,硬度为6.5-7,相对密度3.2-3.5。
第三节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这种岩浆活动称为侵入作用。青岛地区侵入作用十分发育,出露面积达680平方千米,占基岩出露面积的1/2以上。主要侵入岩为崂山花岗岩和脉岩类,其中花岗岩形成较早,脉岩形成较晚。
这次实习中遇到的花岗岩有粗粒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岩,它们的新鲜面都呈肉红色,主要成分为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根据斑晶粒级的不同分为粗粒、中粒和细粒花岗岩。
脉岩中主要为煌斑岩,煌斑岩为细粒致密块状基性脉岩,煌斑岩是一种浅成岩,深黑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暗色矿物。安山岩整体呈深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和暗色矿物,暗色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
在仰口,有一组花岗岩侵入片麻岩的接触关系,由此可断定花岗岩为侵入岩(见图1-1);在海大垃圾处理站,有3堵煌斑岩的岩墙侵入花岗岩中(见图1-2);而在七沟村,花岗岩和煌斑岩同时出现,更说明了其形成的先后顺序。
第四节 火山作用于火山岩
火山作用是岩浆从地下深处溢出地表的过程。火山喷发的形式有融透式、裂隙式和中心式。融透式是岩浆直接融透地壳,并大面积的露出地表的火山作用;裂隙式是岩浆沿着巨大裂隙溢出或喷发的过程;中心式是岩浆由喉管状通道喷出地表的过程。
火山岩是岩浆喷出地表所形成的岩石,这次实习主要观察的火山岩是流纹岩。红岛地区分布有流纹岩,为酸性喷出岩,成分有石英、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等流纹岩的主要特征是有不同颜色的条纹、拉长了的气孔、矿物定向排列,这种特征是岩浆喷出地表以后在流动的过成中迅速冷却所形成的。
第五节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作用是岩石在深部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内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和改造的过程。变质作用分为接触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有:榴辉岩、蛇纹石化橄榄岩、斜长片麻岩、糜棱岩以及构造角砾岩。榴辉岩呈灰绿色,主要矿物为绿帘石和斜长石,表面风化严重。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蛇纹石化橄榄岩呈灰绿色,主要矿物是橄榄石、蛇纹石和黑云母。中粗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斜长片麻岩呈灰白色,主要矿物为长石约占70%,白云母和黑云母占25%。种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糜棱岩风化面呈黄色,新鲜面呈灰绿色,矿物颗粒几乎全部破碎成微粒状,破碎的微粒呈明显的定向排列,糜棱状构造,千枚状构造。构造角砾岩指由于应力作用原岩破碎成角砾状被破碎细屑充填胶结或有部分外来物质胶结的岩石,在断层地带分布广泛。
第二章 地层
第一节 概述 在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区分上,青岛地区属华北地台鲁东隆起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上升剥蚀,境内缺失古生界、中生界三叠系、中下侏罗统地层。本区主要地层有:下元古界胶南群、中生界上侏罗统莱阳组和新生界第四系地层。
第二节 前寒武纪地层
胶南群出露于本区的南部和西部地区,自下而上分为大山沟组、甄家沟组、邱官庄组和于家岭组四个组,区内出露面积约52平方千米。
这次实习主要考察了甄家沟组,其岩性为厚层——巨厚层黑云母二长片麻岩、白云长片麻岩、白云斜长片麻岩夹黑云片岩、黑云变粒岩、偶夹绿帘黑云斜长角闪岩。常混合为条痕条纹状混合岩、斑纹状混合岩。岩性变化不大,在崂山王哥庄一带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该组原岩主要为一套酸性火山碎屑岩、经中深区域变质作用,多属绿帘——角闪岩相,也遭受不均匀的混合岩化作用。
第三节 中生代地层
崂山青山以南的莱阳组,分布面积近10平方千米,厚底1433米,下部为中厚层灰色砾岩、含砾粗砂岩,中厚层灰绿色粗粒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岩互层;上部为中厚层灰绿色含砾砂岩、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钙质砂岩、中厚层灰白色硅质砂岩,后-中厚层灰绿色粉砂岩、页岩厚层。
第四节 新生代地层
第四系为最近一两百万年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沉积作用产生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山谷、河流、山坡中下流和海岸地区。河流上游主要是砾岩和砂岩,下游是粉砂岩和泥岩;山坡中下部分布有坡积物,由于没有经过长期的搬运,坡积物分选性很差,磨圆度也不好,各种砾石棱角明显,分层性不好;海岸带有基岩海岸、砂岩海岸和生物海岸。海湾通常形成沙滩,基岩海岸多分布砾石,生物海岸生长各种动植物,泥质较多。
第三章 沉积作用与沉积岩
第一节 概述
沉积岩实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质等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
由原岩的来源不同,沉积岩又可分为碎屑岩、化学岩、可燃生物岩、非可燃生物岩和陨石岩。这次实习主要考察的是碎屑岩,碎屑岩有有砾岩、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等。
第二节 主要的沉积岩类型及其特征
青岛地区主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等。
砾岩:指由30%以上直径大于2㎜的颗粒碎屑组成的岩石。其中由滚圆度较好的砾石、卵石胶结而成的成为砾岩;由带棱角的角砾石、碎石胶结而成的成为角砾岩。
砂岩:指在碎屑岩中,粒度为2~0.1mm的碎屑物含量占50%以上,由胶结物胶结起来的岩石。砂岩中碎屑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其次为各种岩屑以及云母、绿泥石等矿物碎屑。
粉砂岩:0.1~0.01mm粒级的碎屑颗粒超过50%,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岩屑极少见到。
页岩:成分比较复杂,其主要特征是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
第四章
地质构造
第一节
概述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构造类型分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青岛地区的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为北东30°~60°的压扭性断裂以及与其伴生共轭的北西向张扭性断裂。从形态上看,区域内的断裂构造可分为线状构造、弧形和环状构造。
第二节 断层
这次实习所观察的断层主要在劈石口一带,沿着盘山公路的两侧,有许多擦痕,擦痕几乎是水平方向,局部区域有阶步。除此之外,断裂带附近还广泛分布有构造角砾岩,其岩性特征前面已经讲过。在劈石口附近,有一组超基性煌斑岩岩墙,岩墙的走向为123°,沿北东47°侧错动60米左右。根据以上证据可以断定:存在一个断裂,两盘在水平方向上有60米的滑距。
第三节
节理
节理是指岩石中的裂隙,但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按成因节理可分为: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②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③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海大校园内的花岗岩,有三组节理,因此岩石呈块状构造。马山石林的柱状节理非常发育,一般呈六棱或无棱柱状。
第五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一节 概述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能、重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球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内动力地质作用相对应,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于地球外部。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使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剥蚀作用是指岩石被破坏,从岩体上分离出来的过程;搬运作用是指已经风化、剥蚀了的产物被搬往他处的过程;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条件适宜是指搬运能力减弱,如流水搬运泥砂时,流速减小时,动能减少,过载而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是指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的过程。
第二节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前面所讲的节理也是由于风化作用产生的,在劈石口的盘上公路旁边,有很明显的根劈作用,属于生物风化。劈石口处的劈石,是由于热胀冷缩作用是岩石崩裂所形成的,属于物理风化。(如图5—1)在海大西门,有泥土、过渡带和母岩所组成的剖面,是各种风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图5—2)
第三节
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下蚀作用在河流上游表现较明显,谷底易成V形,侧蚀作用在中下游较为明显,和搬运、沉积作用相结合,导致河流的弯曲。
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第四节
海洋地质作用
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基岩海岸主要的海洋地质作用为侵蚀,在石老人,由于海水的侵蚀严重,只有部分抗侵蚀能力比较强的岩石才得以保留,因此形成了石老人这一景观。在仰口海湾,由于海湾的保护,海水侵蚀作用较小,而从别处带来的细沙反倒容易沉积,因此形成了沙滩。
第五节
其他外动力地质作用
其他外动力地质作用还有湖泊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和地下水地质作用。
湖泊地质作用包括湖水及其携带的碎屑物对湖岸的磨蚀作用,湖内物质的再分配作用以及湖水的沉积作用等。湖泊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取决于湖盆的大小及成因类型、湖水的成分及动力学特征以及湖中的生物特征。冰川地质作用冰川活动对地表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包括冰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在极地、高纬度和高山寒冷地区占显著地位。
地下水对岩层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流经的岩石可产生破坏作用,并把破坏的产物从一地搬运到另一地,在适宜的条件下再沉积下来。因此,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包括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