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科技局整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总结
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6年**县扶贫帮困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局具体做如下工作:
一、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一是入春之后,我们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广播电视台办了三场科技种田知识讲座。二是根据农民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技培训,我们请市农民科技讲师团到乡、村开展科技培训,目前已经根据乡、村农民的需求讲了
16余场次的农业科技培训,培训人数达5000人。
二、组织了一批青年农民上大学。按照市科技局的安排,我们组织了29名青年农民参加沈阳农业大学为期一年的专业知识学习,重点选送我们与县委组织部共同推荐的村级后备干部或从事养植、种植的优秀青年农民参加沈阳农大的学习,这对于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科技知识,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致富本领和带领农民致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科技特派员重点去向是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基地。围绕8个科技示范园,5个良种繁育基地,着力推广30项先进实用技术服务“三农”。
我们科技局机关干部经常到定点帮扶贫困村——六间房乡韭菜岗村深入到农户家了解情况,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聘请沈阳市农大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给农民讲课,使农民掌握了科技知识,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
**科技局
2006年10月17日
第二篇:淅川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淅川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施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抓住重点,扎实工作。经过县扶贫办、项目实施乡(镇)村的艰苦努力和有关部门、龙头企业的紧密配合以及贫困村群众的积极参与,完成1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全县共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12个,总计投入资金301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改善了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一)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我县安排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77个,投资253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整合资金1633万元,群众自筹298万元。①硬化乡村主干道、次干道及入户道路共计31公里,解决了0.86万人交通难问题;②建设安全饮水工程102处,铺设输水管道26600米,解决了0.57万人饮水困难;③建成沼气池520座,配套“三改”520户,改善了贫困村的生态环境;④架设输电线路37.7杆千米;⑤建垃圾收集池37个;⑥修建引水渠4条,长10800米;⑦栽植风景树44600株。
(二)提高了贫困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投入资金481万元,建村级文化站、卫生室、连锁超市各12个,加强了农村公益卫生服务能力,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移风移俗,树立健康文明的乡风乡俗。
(三)社会帮扶力度加大。全县共组织23个单位,抽调干部65人,组成12个工作队,帮扶11个乡镇12个村1057户贫困户。据统计,全县帮扶投入资金70余万元,帮助贫困农户获得贷款1100万元;扶持513户贫困农户发展种养项目,同时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共1240人次。通过开展县、乡(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活动,共带动解决了986户的温饱问题,增强了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和信心。
(四)群众脱贫致富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宣传发动、挂钩帮扶,激发了贫困群众要发展、要脱贫、要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主动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新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县、乡党委政府把贫困村扶贫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基础工程来抓,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部门、乡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实行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定考核、定奖惩。一是领导到位。在扶贫项目实施中,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关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二是宣传到位。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召开会议等方式,使扶贫政策家喻户晓,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三是督查到位。成立了项目监督组,按项目进度计划进行适时督查,县政府原副县长李廷伟多次深入项目区指导工作,县政府办副主任、扶贫办主任刘双伟经常亲临施工现场督导进度,检查质量,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四是检查验收到位。项目竣工由乡、村会同群众代表进行初步验收,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会同财政局进行检查验收。五是服务到位。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积极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资金、物资等协调服务。加强乡村扶贫队伍培训,提高他们为贫困群众服务能力。
(二)落实制度,严格管理。一是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县级报账等项目管理制度,确保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二是县、乡扶贫部门严格要求,把整村推进工作与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整村推进工作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工作载体和重要工作目标,规范和健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档案材料,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各负其责,规范施工,提高综合效益,全面推进扶贫开发进程。同时,大力开展单位挂钩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实行挂钩扶贫。各扶贫挂钩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实行脱贫计划制定到户、帮扶责任人“结亲”到户、扶贫项目因户制宜确定到户,为贫困群众稳步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各级领导和部门领导结合扶贫攻坚对贫困户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实实在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强基固本,增强能力。我县坚持扶贫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精神文明建设和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社会事业进展水平,集中力量扶持贫困农户,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缺口大。贫困村需要建设项目较多,投入资金缺口大,贫困群众自筹能力差,部门项目资金投入不足,有的项目实施难度大。建议上级继续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项目资金的投入,以有效改善贫困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农户的有效增收。
(二)乡村道路缺乏后续资金养护。一些路段因水毁等原因又出现了“行路难”。建议上级拨付一定后续管理资金,县、乡各级进一步探索完善了村道路的管理和养护制度。
(三)整合资金难度较大。主要是“块块”难于协调“条条”的政策规定,致使整合某些部门的资金难于操作。建议省、市人民政府制订一个关于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整村推进贫困村的政策性文件,为整合资金、整合力量、加大整村推进的资金投入力度提供政策依据。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第三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为了加快脱贫致富的进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我村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按照村制定的“经济强村、产业富村、科技兴村、文明治村”的发展思路,以“成方连片、规模布局、有序开发、共同发展”为工作思路,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主题,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为己任,以实现我村繁荣、稳定、和谐发展为目标,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全面实施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特制订北留钵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一、北留钵村基本状况
北留钵村地处献县段村乡的西南部,全村395户,总人口1435人,贫困人口户223户,贫困人口1091人。北留钵村民风纯朴、勤俭爱劳、崇尚科学。全村有耕地4800亩,农用机井10眼,水浇地1600亩。我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基于传统农业思想,农业作物种植品种单一,水利设施配备落后,粮食单产、总产量低。村自来水系统年久失修,事故频发,存在极大的饮水安全隐患。村街道硬化程度差,一到雨季完全是“水+泥”状态,出行极度困难。交通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村各项经济的发展。村两委换届后,领导班子一心为民,广大村民脱贫致富的要求日趋强烈,但苦于缺乏启动资金,村两委班子也是无计可施。北留钵村的经济目前已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
二、贫困状况
(一)我村有395户农户,其中有贫困户223户,贫困人口1091人,低收入户251户,这些贫困户中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的有112户,因上学致贫的有76户,因病致贫的有61户。
(二)北留钵村致贫因素分析
1、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贫困是社会发展缓慢和经济落后的具体表现,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一对孪生兄弟。北留钵村地处华北平原,滹沱河故道北岸,以前多盐碱地,土地贫瘠,经济以传统种植农业为主,基础农业生产设施不完备,在很大程度上还在靠天吃饭,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直接影响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缺乏劳动力和发展能力:通过国家近二十年的扶贫工作,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个人和家庭,通过国家各种支持和帮助,逐步摆脱了贫困的状况。而剩余的人口,多数因为受外部或内部条件的制约,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北留钵村也不例外,而且还成为了一个因缺乏劳动力和发展能力致贫的代表性村子。
3、因病致贫: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恶性疾病通过多种途径对家庭产生影响,除了影响个人和家庭的劳动生产能力外,而且还使他们的经济状况陷入困境。
4、因子女学费致贫:我村虽然不存在因贫困致儿童失去接受教育机会的现象,但是,子女教育费用过高,使得个别家庭承担起沉重经济负担的家庭却不乏一二。
新时期的贫困人口呈现出新的特点,导致贫困的原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经济水平发展到什么程度,残疾人、老年人以及未成年孤儿都处于社会的劣势地位,这些人口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实际存在着。因此对于目前存在的绝对贫困家庭,还需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措施。北留钵村经济状况入不敷出,对这些弱势人群,虽心存怜悯,但却无力回天,只能靠政府民政部门及社会慈善组织的救助过日子。
三、指导思想
(一)基本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同志“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式的扶贫基本方针,构建和谐、文明、小康新村的总体要求,看准贫困人口,紧扣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和整合各种扶贫资源,大力推进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促进本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思路
在稳定解决我村贫困人口的温饱现状,夯实贫困村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中,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和完善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围绕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实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建设,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制定和完善我村的扶贫开发规划。
对建成的日光温室、日光大棚分别补助扶贫资金8500元和XX元。两年共需补助扶贫资金总额为68万元。
2、两年内在棚室种植区打深水机井4眼,需投入20万元,每眼机井补助扶贫资金2.5万元,计10万元。
机井配备专用汲水设备4套,需投入10万元,每套汲水设备补助扶贫资金1.5万元,总计为6万元。
铺设防渗管道4000米,需投入12万元,补助扶贫资金6万元。
架设种植区标准供电线路5000米,需投入10万元,补助扶贫资金5万元。
利用扶贫资金培育种植专业技术人员4人,费用需2万元。
其他资金3万元。
3、XX年,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改善村饮水状况,打深机井两眼,需要16万元;配备供水设备投入需6万元。两项合计总额为22万元。
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整合饮水输送管道及其他配套设施投入需30万元。
4、XX年,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硬化村街道2500米,修建街道配套排水设施,需要投入资金40万元。2012年硬化通种植区公路4500米,此项需投入54万元。
5、2012年改建幼儿园一个,此项投入需15万元,投入社会支持资金15万元;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修建村两室、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此项需投入15万元。
6、鼓励新民居建设,提倡普及沼气利用率,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对每个建沼气户补助500元。
7、XX、2012,大力提倡新民居建设,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对危、旧房改造户进行一次性补助,每户补助1万元,每年由村民代表大会验收后评定出10户,年末兑现一次性补助款。
第四篇:楚雄州千村扶贫开发整村
楚雄州千村扶贫开发整村 推进工作考核验收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楚雄州千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2009—2011年实施意见》,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重民生、强基础、培产业、促增收,尽快改善最贫困的村和最贫困的人的生产生活条件,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及原则
(一)考核对象:2009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的100个行政村中的500个贫困自然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考核范围为1 0个县市政府和州级有关部门(名单附后)。
(二)考核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体现客观公正,对行政村各项建设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考核评价。二是定量考核为主的原则。所有指标实行量化,以量化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三是全面组织验收的原则。在乡镇、村自检自查的基础上,由州、县市组成考核验收组,分别对年内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四是坚持百分制考核的原则。按照行政村实现“一好二能三通四健全”的总体目标,将农户“9有”、自然村“8有”、行政村“8有”的具体指标分解开,量化评分,实行百分制考核。
80%—89%农户有卫生厩或独立畜厩,得2分; 70%—79%农户有卫生厩或独立畜厩,得l分; 卫生厩或独立畜厩比例达不到上述标准,但项目实施当年上述比例增加20%以上,得1分;
3、人均有一亩400公斤以上稳产农田地(5分)稳产农田地面积达到人均1亩,得5分; 稳产农田地面积人均在0.9—1亩之间,得4分; 稳产农田地面积人均在0.8—0.9亩之间,得3分; 稳产农田地面积人均在0.7—0.8亩之间,得2分; 稳产农田地面积人均在0.6—0.7亩之间,得1分; 稳产农田地面积人均低于0.6亩,此项不得分; 人均稳产农田地低于o.6亩,但项目实施当年上述指标增加0.1亩以上,得2分。
4、有安全卫生的人畜饮水(6分)
90%以上农户有安全卫生的人畜饮水,得6分; 80—90%农户有安全卫生的人畜饮水,得4分; 70—80%农户有安全卫生的人畜饮水,得3分; 安全卫生的人畜饮水比例达不到上述标准,但项目实施当年上述比例增加30%以上,得3分;安全卫生的人畜饮水比例低于7 0%,不得分。
5、有稳定的产业增收项目或劳务收入(6分)90%以上农户有产业增收项目或劳务收入,得6分; 80%—89%农户有产业增收项目或劳务收入,得4分;
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期的,得l分。
(二)自然村实现“8有”(总分1 5分)
1、有村组简易公路,村容整洁。(3分)简易公路通达率8 0%以上,村容整洁,得3分; 简易公路通达率7 0—8 0%,村容整洁,得2分; 简易公路通达率5 0一7 0%,村容整洁,得l分; 简易公路通达率5 0%以下或村容不整洁,不得分。
2、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3分)
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9 0%以上,得3分; 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7 0—9 0%,得2分; 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5 0一7 0%,得1分; 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低于50%,不得分。
3、有入村入户的通电条件(2分)
有通电条件,农户通电率9 5%以上,得2分; 有通电条件,农户通电率8 5—9 5%,得1分; 农户通电率低于7 5%,不得分。
4、有硬化通畅、卫生整洁的村内道路(2分)村内道路硬化率达9 5%以上的,得2分; 村内道路硬化率达85%一94%的得1分; 村内道路硬化率低于8 5%的,不得分。
5、有广播电视信号(2分)
100%自然村有广播电视信号,得2分; 90%以上自然村有广播电视信号,得1分;
没有的不得分。
6、有合格的办公用房、卫生室和村
一、兽医(3分)(1)有办公用房的得1分,(2)有村卫生室及医务人员,有常用药品和医疗设备,得1分;
(3)有兽医室及兽医人员,有常用药品、器具,得l分;
7、有能满足适龄儿童就学的村完小(2分)校舍无危房,教师合格率9 5%以上,得2分,校舍无危房,教师合格率8 5—9 0%,得1分; 校舍存在危房,或教师合格率低于85%,不得分。
8、有一支有战斗力、凝结力和创造力的基层党组织(1分)。
有一支有战斗力、凝结力和创造力的基层党组织的得1分,基层党组织弱的不得分。
(四)综合指标(总分2 0分)
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指标(6分)
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l 0%以上,得1分; 在1 0%的基础上,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加0.5分,最高只能加到5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低于1 0%,不得分。
2、行政村农民人均占有粮食指标(4分)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以上,得4分; 农民人均占有粮食低于3 0 0公斤,不得分。
合评价,初步确定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形成综合考核报告,报州委、州政府审批。此项工作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
(二)方法:考核验收的具体方法按《实施意见》和考核验收办法的要求,围绕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采取“听、看、查、测、访、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听”:听取县市、乡镇、村和下派挂职干部的工作情况汇报,全面了解掌握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看”:考核组实地查看项目完成情况和项目建设质量等。
“查”:认真查阅行政村建设工作的相关资料,包括与此密切相关的各类报表、账务、总结和工作落实情况的原始记录、照片等,对“听”的情况进行核实。
“测’’:对“安全饮用水”、“群众对村班子的满意率”等考核指标,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测、测算和评议,力求科学、合理。
“访”:采取个别走访的形式,深入农户调查了解,倾听群众的反映,对量化指标进行直观验收。
“议”:在“听、看、查、测、访”的基础上,考核验收组进行集中评议、定性分析和定量评分,形成综合考核验收报告。
四、考核结果评价‘
按“定量考核为主,百分制考评"的原则,根据考核得分确定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州级部门整合资金名单
州财政局 州发改委 州农办 州农业局 州畜牧局 州林业局 州扶贫办 州水利局 州交通局
州民族事务委员会 州国土资源局 州卫生局
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州民政局 州文化局 州广电局 州教育局 州科技局 州烟草公司
第五篇:xxx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总结2011.2
XX乡X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2011年2月21日)
X村位于X县XX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该村下辖7个自然屯,9个村民小组,全村有317户,总人口1508人,农村劳动力1028人。全村耕地面积(均为旱地)1371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55元,比全乡平均水平低111元,属于2009—2010年实施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市委XX副书记亲自挂点指导该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市国土局、市委党校、市边防办、市房产局、市旅游局等市直单位联系帮扶该村。一年多以来,在市委XXX书记和县委、县人民政府、市挂点部门以及县扶贫办、水果办等县直有关单位的领导支持下,我们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进展顺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
(一)领导重视,工作保障措施有力。
2009年9月9日,XX副书记在X村召开座谈会,确定了X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目标。会后,为推进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整村推进项目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并制定了《X县XX乡X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方案》。乡党委、政府也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XX乡X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同时抽调林业、水利、畜牧、农服、文化等乡属部门技术人员,组成XX乡X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驻村工作队,驻扎到村具体负责组织该村整村推进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市委XX副书记、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携相关部门莅临X村指导工作,并在物资和技术服务上给予了极大帮助,为X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狠抓落实,项目工程全力推进
为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更具科学性和可操性,我乡多次
组织人员深入该村、深入实地反复进行研究和权衡。根据群众意愿,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十个方面的项目,并报上级相关部门通过。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坚持标准,严格要求,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各项建设规划项目,切切实实为民办好事实事。
1、农业产业项目
我们以水果生产作为X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并以此促进农民增收。完成850亩优质水果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其中有脐橙467亩,阿尔及利亚夏橙161亩,贡柑68亩,红肉蜜柚154亩,目前长势良好,同时完成实施南车扶贫项目地头水柜40座,为果园抗旱提供保障。由于水果成长周期较长,为保证果农水果产前口粮,经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给予X村种果农户每年每亩补贴150斤大米,连续补贴三年,第一年的粮食补贴已全部发放到户。两批共250包化肥补助也已发放到果农,第三批化肥补助也准备发放,另外还统一发放各家各户喷雾器、剪枝刀等和免费配给9次农药并统一开展喷洒。
2、人畜饮水工程项目。
至2009年春节,全村7个自然屯已全部接通自来水工程并使用,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难的问题。
3、危房旧房改造项目。
2009年实施完成危房改造19户,2010年实施改造25户。
4、村委办公用房建设项目。
投入5万元,对村部进行重新装修和增添了电脑、复印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市府办还捐赠了一套价值两千多元的会议圆桌,现正实施建设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项目,在原办公楼上增建一层,投入10万元,进一步改善村委办公条件。
5、村校建设项目。
完成村校小学师生宿舍楼一栋9间共210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师生的办公、住宿条件。村校还更新了篮球架,增添了一批新图书,学校大门和围墙也推倒重建。
6、巷道硬化项目。
由市水利局捐赠的100吨水泥已拉到村,现各自然屯正备料做好硬化巷道准备。目前已完成百鸡屯和山院屯的巷道硬化任务。
7、农民培训项目。
2010年组织党员群众29人参加百色党校理论和技术培训1期共14天,在村举办农机驾驶培训1期,水果技术培训12期,累计参训学员500多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素质。
8、村屯道路建设项目。
由县扶贫办负责实施,完成山院至三布村屯1.8公里的水泥路建设。
9、沼气池建设项目。
两年来共完成新建沼气池25座。
10、文体场所建设项目。
结合百鸡屯新农村建设,我们打算选址建设一个标准的篮球场。除开以上原定的十大项目外,我们还做了以下的工作:
1、广州对口帮扶的山院屯新农村试点建设目前已接近尾声,共投入资金83万元。
2、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对村部所在地百鸡屯进行新农村试点建设,主要对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对屯道路进行硬化、铺设全屯的排水、排污管道并建设生化池,目前项目已实施完成70%工程量。项目预算投入约72万元。
3、发展林下经济和推广养兔产业。在群众种植水果的同时,我们注重推广果园间套种技术,要求果农套种青菜、花生、指天椒等经济作物,为农业增效、果农增收提供新途径。引进养兔示范点1处,现有母兔150只,目前已繁殖发展到700多只。计划将养兔产业向全村推广,带动其他群众共同致富。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X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巩固
扶贫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
(一)贫困农户增收渠道狭窄。由于自然条件差,很难形成主导产业,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难度较大。同时,贫困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接受农业实用新技术慢,也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部分群众因灾因病返贫。该村自然条件差,易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每年都存在因灾、因病返贫致贫现象。
(三)村集体经济差,项目资金缺口大。该村基本上没有集体经济,在实施规划中存在办事越多,资金缺口就越大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扩大X村水果连片种植面积300亩,达到1150亩,打造千亩水果连片种植基地,并加大对水果连片区的管护扶持工作。
二是硬化5个自然屯的村巷,需上级补助70吨水泥。三是全村现有需危房改造对象60户,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逐年安排解决。
四是继续加大对养兔专业户的扶持力度,争取扩大规模,带动其他养殖户发展养兔产业。
五是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大产业技术培训,走专业化道路,计划今年举行4期技术培训班,预计培训经费3万元。
六是加强对百鸡、山院两个新农村示范点的管理工作,保持示范点的舒适优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