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宁波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附件
2008年宁波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获 奖 名 单
一 等 奖
高中组:
品味细节,领略小说世界的精彩
让“情采、文采、智采”照亮诗意化作文的成功之路 关注“生长”让数学课堂涌动生命灵性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困惑与对策 高中英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处理策略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标准 思中求学,做中求进
——聚焦新理念下的课堂实践
浅探高中地理“活动”的类型与教学实施对策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分析与论证能力的培养 让化学史焕发出“青春活力” “水分跨膜运输”的课堂动态生成教学
初中组:
教研活动的三“度”空间
在细读中找回语文,在课堂中追求实效 此时无声胜有声
——给语文课堂留些静默
创设问题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方法初探 运用分层教学策略提高英语认知水平
由赴澳语言培训而引发的Go For It!教学反思 开展意义聊天,萌发课堂教学生长点
科学教材中附加材料的功能及其利用初探 心临其境 润物无声
——真实性评价在社会学科中的应用与探索
小学组:
绿色评价,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1—
余姚八中 镇海龙赛中学 宁海县知恩中学 鄞州区同济中学 宁海县知恩中学
北仑中学慈溪周巷中学 北仑区明港中学 宁海县柔石中学
镇海中学 镇海中学
镇海区教育局教研室
鄞州中学
宁波市李兴贵中学宁波市兴宁中学 象山县新港中学 鄞州区宋诏桥中学 慈溪市逍林初中 宁波市洪塘中学 余姚市阳明中学 余姚市实验学校余姚市教育局教研室宁波市第十九中学 奉化奉港初级中学
镇海区中心学校 夏雪丽 徐格丽 娄希明 车能耀 葛巧霞 吕吉尔 王增盛 司庆明 周银宁 张兵荣 周益波 魏志刚 李海红
邬晓凌
徐赛儿 陈双燕 陈齐龙 岑松立 王宁 诸复帼 何秀凤郑世专 程思傲 孙义坤
周建娜
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
——对略读课文教学规范的思考与探索 对话,“从心所欲不逾矩”
——刍议优化阅读教学“对话”规范的策略 认知发展,概念同化不可偏失的本源 变“能问”为“提问”
——谈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 改进五种教学行为,减少学生英语分化 让细节演绎精彩课堂 为孩子作品“锦上添花” 区角活动中幼儿数概念的建构
家长助教参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探索
综合组:
五步相融打造精彩
——高中音乐鉴赏之我见 唱念做打
——论现代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宁波江东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工程
——对提高初中生情绪稳定性的报告 优化体育中考方案催生体育锻炼热情 谈高中美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中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布置的优化对策
信息技术教学软件的设计思路与技术实现 课堂调控,令教学起死回生 以人为本,活用教材
——六年级地方课程《人 自然 社会》教学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 遗貌取神法为我用
——浅谈名家、名帖、临摹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 二 等 奖高中组:
“言”“文”结合方法举隅 让学生在经典选修中探究
关于新课程必修模块不同顺序教学安排的几点思考 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预测技能与有效阅读
—2—
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 江东区外国语学校 奉化市东方外国语学校 江北区红梅小学 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江北区育才小学 北仑区新蕾幼儿园 宁波市绿梅幼儿园
象山县机关幼儿园
奉化东方外国语学校 鄞州区高桥中心小学 宁波市幸福苑实验学校 奉化市锦屏中学体育组 宁波二中 余姚市舜水小学余姚市教育局教研室
奉化中学
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
北仑区小港蔚斗小学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
宁波市慈湖中学 慈溪市云龙中学 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
镇海中学 宁波四中 张小巧 张瑶华 宋煜阳 丁裕 杨安芬 赵德成 钟春燕 钱麟 丁志玲 桑述虹 谢莹
印滢斐 张艳娜 翁智波 沈舜尧 赵尔 费霞 许黎剑 张重欣 王丰 费海明
倪海芬 郑良华 严文军
周保华 曾宪明 苗孟义 杨一丽 胡智星
“设问有方”方能“教之有效” 宁波市效实中学
政治课教学如何贯彻新课程学生观 余姚中学 新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新视野——学生自我评价
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 让历史课堂在“主题”引领下前行 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学生主体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宁波市四明中学 小灯泡,大学问
宁波联合实验中学
浅谈生成性地理课堂教学的“四化” 奉化中学 试论整合地理课程教学资源实施环保教育 余姚市第七中学
整合实验资源培养学生获取数据的能力 镇海中学 把握生成性问题在探究性学习中的思维价值 慈湖中学 发挥实验功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
宁海中学 新课程下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统整的研究与实践
北仑区柴桥中学
“应用→原理→应用创新”教学模式与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宁海中学
初中组:
赋予课堂教学设计以“灵魂”
鄞州区蓝青学校 浅谈提高思想品德课堂讨论有效性的途径 奉化市奉港初级中学
追求课堂教学方式与文本风格的一致 余姚市子陵中学 让诗意语文激扬生命
宁海县风华书院 语文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鄞州区李关弟中学让和谐数学教学绽放生命活力 余姚市历山中学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 宁海县前童中学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与感悟
象山县东陈中学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策略 象山县新港中学 对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的探究
宁波外国语学校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有效话语的个案分析与研究 北仑区长江中学 在品味教学“意外”中成长 宁波市第十五中学 科学教学中色光合成的研究
宁波联合实验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科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尝试
宁海县深圳中学 《历史与社会》命制开放性试题的探究与思考 鄞州区古林镇中学 社会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分析理解与开发利用
象山县丹城二中
小学组:
品德与社会综合课的目标定位及教学策略 宁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讲究策略,让小学品德课的对话行之有效 鄞州区陈婆渡小学 让朗读教学也能有章可循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规范 海曙区偃月街小学 莫让“词语盘点”教学走过场
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
—3—
周蓉 马莉 肖贵达 陈优芳 贺建华 刘晓燕 李军杰 周和枫 戴满国 张爱辉 孙国华 胡惠芳 王同鼎 刘宗科 谢群英
何锋 江萌燕 陈少乐 何雅珍 刘曦 景祝君 季爱凤 黄忠梁 李新华 陆敏丽 鲍金芬 殷志女 胡红云 吴莎莎 陈洪平冯晴红
冯静亚 周依林 董立敏 丁建军
张扬语文意识,彰显学科特点
——低年级学生语文意识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奉化市实验小学 在继承中发展
——“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例谈 慈溪胜山镇中心小学
从“有用”走向“有效”——例谈教学资源的多用 海曙区爱菊艺校 点点滴滴总关情
——浅谈磨砺课堂细节 镇海区蟹浦中心学校 凸显层次优化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层次性 鄞州区华泰小学
引领孩子体验成就精彩课堂
镇海区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 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
——以抵抗弯曲一课为例
如何切实有效地在探究活动中发展科学概念 宁海县梅林小学 “情境化”幼儿绘画教学策略初探 宁海县中心幼儿园玩出来的科学
宁海县实验幼儿园班级QQ群,家园互动E线牵 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幼儿部
综合组:
优化音乐课堂提问5对5策略 宁波市三江中学 水以载舟,舟将畅行
——从“水舟原理”看音乐知识技能观 北仑区华山小学
每天活动一小时,让全体学生享受阳光体育
鄞州区鄞州中学
鄞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比较研究 宁波七中 让科研之路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生命质量 象山县西周镇中心小学 从题画诗说起
——谈美术课堂人文性的挖掘 奉化一中 有效引导展现个性
——引导发现法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慈溪市周巷小学 信息技术课中无效或低效教学现象探析 奉化市萧王庙初中
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余姚市实验小学
余姚市江南新城小学
让“流动的花朵”灿烂绽放
——“新镇海人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初探 镇海区庄市学校 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 北仑东海实验学校 悠悠汉字情从小扎我心
——浅谈汉字学在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宁波市福明中心学校
—4—
杨雨
陈叶波 张莉 金俊 叶欢之 梅妙聪 凌彬
李玲玲 崔瑞女奉陈海俏
蓝燕燕
姚放 王珊珍 俞培明 胡海青 章彭敏 钟声 毛姗姗 蒋新成 王海平劳亚炯 李珊君 许文军 许红飞 施春芳 梅叶盛 谢静薇
主题词:教育教学论文表彰通知 抄送:省教育厅、省教研室、省教育厅基教处。
宁波市教育局办公室2008年6月6日印发
—5—
第二篇:宁波市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概要
宁波市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教学论文
目的: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师教科研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总结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结合省教研室的论文评比要求,规定以下要求:
论文选题:可围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应如何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重点是以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本次论文的主题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方面的内容。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学科性、实践性。
论文格式:教师论文字数控制在6000字以内,并在文章标题下面标注作者姓名、所在单位及邮政编码。论文的正文前附论文摘要、关键词,文后附参考文献,须采用电脑打印稿(WORD文档,16K、正文以5号宋体、38*38字数的)格式。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评送要求:每篇一式10份,电子稿一份,送市教研室。各县(市区)按县名+教师名的文件名方式统一发送。同时要求送审论文的老师填写《教研系统论文评比承诺书》,没有填写承诺书的将不具备送评参加市级及以上级别的论文评比的资格。
新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根据今年省里的要求,高中教学案例以“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形式进行,并对各地市的教学设计作了统一规定的分工,为此我市根据这一要求作出相应的布置:
宁波市教学设计范围: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2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这两个专题内,请广大历史老师选择一课时或一个专题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评送要求:每篇一式10份的文字稿要求,电子稿一份,送市教研室。具体的格式体例要求见下列内容:
“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写作体例 【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一般不用副标题。可以设计一个课时,也可以设计几个课时或系列教学。【署名】
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正文】
一、设计思想
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2.教师的教学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八、教学过程
这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分几个环节具体说明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及师生交互活动。一般应采用文字叙述加点评的格式,不要采用表格或流程图的形式。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问题研讨】
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参考资料】
具体列出本课设计的主要参考资料,格式举例如下: 著作类
盛群力:《教学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3页。文章类
马媛:《构建中的高中综合课程》,《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12期。网络文章类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网http://202.112.88.32/lunzhu/
翻译著作类
[德]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20页。【字数要求】
每课教学设计字数以2000—6000字为宜。
第三篇:基础教育论文
轻轻松松备课,实实在在成长
____谈谈我的备课经验
北碚区农林小学 刘晓琴
电话:68277431 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堂课凝聚了老师备课时的多少心血!中国古语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位老师要想上好一堂课,运用好备课这把“利器”非常重要。
我是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在教育这片沃土上也不过才耕耘七八年的时间。前几年的时间,我的备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没有什么个人的见解。渐渐地,我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教案,离了教案我好像就不知道该讲什么了。我完全成了教案作者的传声筒,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在工作中,我观摩了其他优秀教师的课,我发觉他们也并不是完全按照教案来上课。大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课,几乎都是自己重新设计的,与标准教案的构思相去甚远,但却更出彩。这时,我才慢慢明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篇课文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学校发的教案不过是一个参照罢了,教师才是教案的“总设计师”。教师完全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案进行删减、改动甚至重新设计。
可是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怎么才能锻炼自己的备课能力呢?谈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们学过的一首歌颂老师的歌,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静静的深夜走过你窗前,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老师的房间的灯亮了一个晚上,老师在干什么呢?原来老师还在为学生备课呢!这种为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精神令我们年轻教师心生敬意。可是他们这种放弃休息时间,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值得大力提倡吗?在教学工作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还行得通吗?教师也是人,在经过了一天的辛苦工作后也需要休息,也要和自己的家人相处,享受一下天伦之乐。难道教师备课就必须以牺牲自己合理的休息时间为代价吗?我觉得教师锻炼自己的备课能力并不一定要花费这么多时间,这么为难自己。在工作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个锻炼自己备课能力的小方法,特别有效。我们看完课文后,总是习惯性地翻教案,于是自己被教案牵着鼻子走了,一次
次错失了自己备课的机会。但是要我们完全自己设计教案,这又太费神,太费时间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呢?当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后先不要急着翻教案,而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想一想:如果我来设计这一课,我会怎么教?这一个过程大致需要一刻钟的时间。一刻钟以后,不论自己有没有构思好,都要停止思考。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训练自己思维的敏捷性。此时再打开教案,看一看别人是怎么设计的,自己的设计和别人设计有什么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不仅会养成自己备课的习惯,而且构思能力会大大提高。我们拿到一篇课文后,不再是一片茫然,心里也能略知一二了。因为这一过程所花的时间少,即使占用我们的休息时间,也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天天训练自己。甚至可以赶在上课进度之前,对还没上的课文进行反复、多次构思。
不过这种训练由于所花时间少,只能设计出一些大致的思路,对一些细节问题无暇顾及,我们的备课能力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训练。此外这种方法全靠自己的悟性,提高起来所花的时间很漫长,训练训练效果也要因人而异。因此如果能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入一些专业的指导,我们就能更加快速地入门。到哪里去寻找专业的指导呢?到优秀的前辈那里去,他们能给我们指引方向。书店和网上有许多名师备课的经验资料,我们可以大量阅读相关书籍,从中一定会受益匪浅。最近我在网上阅读了一些名师备课的经验,感觉受到很大的启迪。于永正老师备朗读;窦桂梅老师善抓题眼;孙双金老师入情入境,深入浅出„„每一个老师都有每一个的办法,但他们的办法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禀赋和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吸收利用,切忌囫囵吞枣,完全照搬。多学这些名师的备课经验,我们的备课水平必定大有长进。
学习是为了为我所用。当我们学一些好的备课方法后,我们可以选择一篇合适的课文进行一次详细的备课,从思路到细节,无一不考虑。这种备课能让教师的备课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不过这种备课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可以每一个月自行安排一次,也可在寒暑假安排几次。这样老师才不觉得负担大。
备课是“器”,最终是为了“善其事”——上好课。况且这把“器”利不利,还得要课堂来检验。我们要把每一次上课当做一次考试,自己的理论合不合格,就看课堂上的表现了。当我们上完一堂课后,还要及时进行反思。反思能帮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成功之处,促使教师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有了这个铺垫,我们下一次的备课起点会更高。新课程改革之后,很多教师都走上了反思之路。可是发思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很多反思成了应付学校和上级检查的形式主义。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恐怕跟我
们的反思广度大而深度浅有关。每节课的问题不同,反思的角度就不同。因此表面上看反思很多,可每一个角度的反思都是浅尝辄止,并没有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或者归结到某一个问题范畴之中,不停地在具体的错误中打转转。而且针对反思中出现的问题,反思者并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可是回过头来一想,要求教师在每一次反思时都认识到实质,立即提出解决之道这也不现实。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咱们可以降低要求,提高质量。针对许多反思点,我们每个月可以挑选一个反思点进行重点研究,比如九月出现的反思点有朗读水平的提高,感悟能力的培养,课堂组织教学等,而我只选其中的感悟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其他留待有时间再解决。重点反思点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课程需要来决定。如此这般的训练,一学期下来,我们总能弄清楚几个反思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意味着我们备课能力的提升。在下一次的备课中我们会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把相关环节处理得更精彩。
我所在的学校有一位老教师,她的教学水平在我们地区数一数二。每次上课时她都只带一本课本,教学内容她已了然于胸。她私下也曾和我们谈起,标准教案对她来说只是一个参考,很多教学构思都是她自己设计的,甚至是在课堂上临时发挥出来的。我非常羡慕她,也想像她那样“潇洒”,可我老是做不到。现在想来是我的备课水平还不到家。人家备课时的游刃有余,上课的挥洒自如,是十几年教学积淀的结果,是狠下苦功后的水到渠成。我的一朝一夕之功岂能与之等同?冰心老人说:“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无论是用一生备课的历史老师,还是游刃有余的老教师,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备课的真谛——下功夫,用智慧,把课备到心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课文的脉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第四篇: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方案
红崖子沟乡中心学校 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方案
为了搭建展示平台,更好地体现“以研促教”的先进理念,促进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论文写作的积极性,中心学校拟于本学期开展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一、参评对象 全校教师
二、评比活动时间
2012年3月25日——4月30日
三、论文内容
1、围绕所执教学科在新课程改革方面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
2、针对当前课程改革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
3、围绕学校或个人课题研究。
4、教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成功案例。
5、教学活动的成果及经验总结。
6、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的研究。
四、对论文的要求
1、参赛论文写作提倡结合校情学情来进行。题目自拟,选题新颖,题材科学,逻辑严谨,语言流畅。
2、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论题、材料、立论、论证等要求准确,且主题明确、结构合理,文风简约,论文涉及的图表公式、标点符号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必须是未发表和未参加过评比的作品,不接受网上下载和抄袭的作品,文责自负。
4、字数以1000-1500字为宜,按统一的格式撰写:标题请用小二号黑体;内容正文请用小四号宋体;正文标题下方居中位置请用小四号楷体注明学校、学科名称、作者姓名。
五、评选办法
所有参评教师将相关论文于4月23日前提交到各学校教导处,由教导处进行初步审核后于4月27日前上报中心学校,中心学校组织人员进行评价和打分,并对相关文章提出交流意见,达到共同研究、学习提高的目的。4月30日进行表彰。
六、奖项设立
本次评选活动对参评论文设立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并择优推荐参加论文评选活动。
第五篇:2015年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格式要求
2015年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格式要求
1.(“学科”一栏填“中学语文”、“小学语文”、“中学物理”或“小学科学”等。
2.除封面外,其余各页均不能出现学校、姓名,封面后第一页须有标题。
3.正文格式如下: 标题——三号宋体,加粗
正文——小四宋体(如果需要,正文也可采用其它字体和字号)
行间距——1.5倍(行间距可根据字体和字号自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