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的选择读后感:人民的选择
济南市姚家小学2008级2班
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历史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读后感:人民的选择。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过28年艰苦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9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多少不平凡的旅程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
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读后感《历史的选择读后感:人民的选择》。
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国共第一次合作。
1937年至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击退了日本侵略者。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人民的选择,更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真正站起来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新中国。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进行了新的奋斗——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如今,中国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想这是与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
生活在新世纪,沐浴在党带给我们灿烂的阳光下,我们这些祖国花朵们更要好好学习,回报我们的党、我们伟大的祖国!
第二篇: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本练案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胜利实现“十二五”规划,关键在党的领导。因为()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中国共产党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现的决定因素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
1.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题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领导,是政治方向的领导。③“中国共产党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说法是错误的。“十二五”规划是由中共中央制定的,但它是经全国人大通过后由国家机关来执行的,并非直接由中共中央来直接执行。④说法绝对化。因此选B项。)
2.当前网络文化方兴未艾,为我们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提供了新的途径。党重视并发挥网络文化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可以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呈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A.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B.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用正确的理论来武装全党
D.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B(材料主要表明我们党深入实际,与时俱进,接近群众,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故选B;A、C、D与题意不符。)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②坚持民主执政
③坚持依法执政④坚持按规律执政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C(材料并未体现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故排除②③。)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确立起来的。“自身条件”是指()
A.它的指导思想
B.它的执政地位
C.它的严格的组织纪律
D.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4.D(自身条件是指党的性质。)
5.“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的政党
B.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工人阶级的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一致的D.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5.B(共产党本身决无私利可图,说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其根本原因是()
1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中国共产党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C.中国共产党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执政水平
6.A(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
7.关于科学执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指中国共产党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
B.是指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C.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D.是指中国共产党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
7.C(本题考查科学执政的含义,属课本基础知识。)
8.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就是()
A.党要改变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方式
B.党不再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C.在领导和执政的具体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
D.党应该加强对各项工作的具体领导
8.C(A、B、D说法皆有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9.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是地方换届工作的基础性工程。乡镇党委换届是否风清气正,事关整个地方换届工作进展顺利与否。历史经验,特别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启示,每当我国遇到各种严峻困难时,我们党除了采取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外,总是同时发挥政治优势去解决困难,渡过难关,应对金融危机及其带来的严峻经济困难,除了采取各种重大经济措施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模范作用”。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这一观点的理解。(17分)
9.(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是由它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领导部署应对金融危机工作坚持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10.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党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完善,组织载体日益健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亿万农民群众亲身参与了广泛的民主实践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日趋健全。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论述:为什么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7分)
10.(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也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为确保“十二五”时期制定正确、有效的规划、措施,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研,了解民情民意,使规划、措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精髓,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18分
11.(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调研制定十七大规划,能更好地反映民意,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2)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重视调查研究,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实现党的领导的科学化、民主化。(3)调查研究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体现了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第三篇:人民的意愿,历史的选择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人民的意愿,历史的选择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这句话一直在我心中困惑着,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呢?为什么这是历史的选择呢?我带着疑问认真阅读了《历史的选择》一书,通过学习这本书,慢慢地解开了心中的疑团。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历经苦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多少仁人志士浴血奋战、自力更生,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通过不断的努力,最后才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有坚强的气质。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是,它并不懦弱,它用行动表明了“千磨万韧还坚劲”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狮,选择了中国,选择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鼓舞世界,世界期待中国的发展,这就是历史的选择。
在《历史的选择》一书中,有李大钊、瞿秋白、夏明翰等共产主义先驱者,有杨靖宇、马本斋、董存瑞、刘胡兰这样的英雄,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生活,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的这种爱国精神让人感动,值得我们学习。因此说,历史选择了中国,这是必然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永远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看完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跟党继续前进的决心。
第四篇:《历史选择》读后感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邢台市临西县吕寨校区曹村小学五年级一班:张明月
辅导教师:杜素华
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颗星星冉冉升起,她就是---中国。《历史的选
择》这本书主要讲述中国从古到今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不同时期的爱国英雄事
迹。看了这本书,我感触很深。
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
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
身碎骨全不怕”。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狮。《历史的选择》里有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为新中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历史选
择了中国,人类并不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一座永远推不倒的山。例如:董存瑞在危难时刻为战友开辟了一条安全通道,而自己却因为炸弹爆炸而
牺牲了,那时他年仅十九岁。再比如:雷锋,他终生爱党,在他的一生中帮助了
许许多多的人,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去!可是后来因为发生了事故而丧生了,那时他年仅也只有二十二岁。
《历史的选择》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祖国的英雄人物,还让我学到了很多
精神,我们要学习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英雄坚持不懈,有永不言败的精神。既然历史选择了中国,我们应该把这些精神发扬光大,使生活更加美好!
当“春天的故事”响彻了大江南北,随着党的“十七大”召开,中国已经完
全融入到了国际大家庭里。如今,我们的祖国国力强盛,无论是在民生、外交、科技、工业与经济上,中国的声音已响遍了世界。祖国,真正的强大了!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中国的少先队员,我们应牢记党和人
民的重托,跟随着共产党前进的脚步,当好接班人,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好少年,撑起祖国的明天!
联系电话:0319---8582071
第五篇:历史的选择 读后感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府前街小学
五三
臧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就像一条弯曲而宁静的长河,悄无声息地在我们的身边蜿蜒流淌。他守护着先祖的荣耀与光辉,铭刻着民族的伤痛与灾难。是什么让英雄们奔赴刑场而面不改色,面对敌人的屠刀而毫不畏惧呢?因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
英雄们虽然出身不同、经历各异,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有热爱祖国的崇高品质和心怀天下的宽广胸襟。
刘胡兰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和坚强的革命战士。他为掩护其他共产党,不让村民受到伤害,面对敌人的铡刀,他从容不迫、英勇就义。毛主席为他题词:“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用短暂的生命和不朽的精神,谱写了一首悲壮、动人的诗篇。是什么让刘胡兰拥有如此执着的信念?因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
陆游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有一天夜里,陆游病倒了,但他心里想的却依然是杀敌报国,他孤身一人,只有风声雨声和他做伴,他在睡梦中“铁马冰河入梦来”。于是,便有了这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称:“为国效劳是他人生的头等大事。”他临死时,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有一颗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赤胆忠心,便有了这首家喻户晓的名诗《示儿》。是什么让陆游如此热爱祖国?因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选择了驰聘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
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怕”。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狮。
昨日的英雄也是今日的楷模,昨日的传奇也是今天的经典。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美好生活是这些英雄和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坐穿牢底、横尸战场而争取到的,他们用花样的年华和美丽的青春,留住了春天,留住了光明。没有英雄们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就没有我们今天和平、快乐的幸福生活。
今天,冲天的狼烟已尘埃落定,历史的号角也渐行渐远。今天的我们生活在繁荣富强昌盛的新中国,我们不必为衣食发愁,我们没有刻骨铭心的丧国之痛,我们无疑是幸福和幸运的。但是,我们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同学们,我们要记住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英雄先烈们的遗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祖国,开拓创新的好少年,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你,我的中国,永远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