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阳文博劳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定向为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
沈阳文博劳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定向为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
招聘劳务派遣人员
沈阳文博劳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现面向社会招聘2011年应届大学毕业生50人,派遣到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营业部(沈阳)城区支行从事柜员工作。
一、用工形式:劳务派遣。被聘人员与沈阳文博劳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由沈阳文博劳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劳务派遣的形式派遣到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营业部(沈阳市内)营业网点前台柜员岗位工作。派遣期限2年,其中试用期2个月。
二、招聘条件
(一)2011年应届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毕业生;
(二)经济、金融、财会、计算机专业;
(三)身体健康、品行端正,无纪律处分及不良行为记录;
(四)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普通话流利,五官端正,仪容仪表良好;
(六)沈阳市(不含辽中、康平、法库、新民)常住户口。
三、招聘数量
招聘人数为50人。
四、报名方法
(一)报名方式:本次招聘我公司借用中国农业银行网上招聘平台发布公告并接受应聘者报名。应聘人员可登录中国农业银行招聘网站(http://job.abchina.com)进行在线注册报名,并按照要求如实填写个人信息。(注:应聘人员登录报名系统后,按照以下基本步骤进行职位申请:注册会员并登录—→编辑并公开简历—→进入职位搜索—→选择“机构名称”为“辽宁分行”—→选择应聘职位)
(二)报名截止时间:2011年3月15日24:00。
五、有关注意事项
(一)应聘人员在编辑简历时,“籍贯”和“生源地”项要明确填写到区,并上传个人近期正面免冠证件照片,文件大小不能超过30K。应聘人员所填写信息应准确完整,否则,视同投报的简历无效。
(二)招聘只接受网上申请,不接受纸质简历或来人报名。所填报的个人材料必须真实无误。如有弄虚作假行为,申请人将被取消录用资格。另请务必保管好用户密码,以方便登陆修改查询信息。
(三)网上报名系统关闭后,我公司将在中国农业银行招聘网站(job.abchina.com)上发布笔试、面试和体检的具体通知,请应聘人员密切关注。
(四)为便于联系,请应聘者务必正确填写个人常用的电话号码,并保持畅通。如遇问题,请拨打电话024-23907748。
沈阳文博劳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农行声明:此次招聘由沈阳文博劳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应聘人员入职后,与沈阳文博劳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建立劳动关系。中国农业银行仅向沈阳文博劳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提供与本次招聘相关的报名平台和招聘信息发布渠道。
第二篇:辽宁省大连真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14高三语文 文言实词复习讲义7
辽宁省大连真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14高三语文 文言实词复习
讲义7
一、方法点拨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读懂文言语段的前提。“常见实词”明确了考查范围,“在文中的含义”则强调了理解的方法,即必须联系上下文做一个周密考虑,而不能断章取义地解释,片面孤立地看待。
1、语法分析法
任何句子都处在一个语法结构之中,每个词语都充当句子的不同的成分,通过句子成分的分析,便可以推知词语的词义。比如“人怀异意,以沮新政”中的“沮”,用在连词“以”之后,名词“新政”之前,显然不可能是形容词,而只能是动词,结合上下文,译成“阻止”,字通句顺。
2、结构推断法
古人讲究音韵和谐,节奏铿锵,遣词造句多使用对偶、排比句式,根据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由已知词义推知未知词义。如屈原《离骚》中的“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中的“比”,“比”对应“齐”,“齐”有“相同”之意,成语有“等量齐观”,那么“比”也是“相同”,而非“比较”。一些并列的短语也可藉此来推断。比如“文过饰非”,“过”与“非”词义相同,那么“文”与“饰”也相同,“文”即为“掩饰”之意。
3、事理检验法 如《项脊轩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一句,句中的“借”字,注释解为“借阅”便说不通,借一本书尚可,岂能“借”满架书?《孟子·尽心上》言:“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长期借用而不归还,谁知道你是不是想据为已有呢?这一点归有光不会不明白。况且联系下文可知,归有光的先人曾为朝廷命官,家中又为书香门第,即便败落,也不致于落魄如此。故此处当读jī,是“堆叠”的意思。
4、褒贬调配法
“齐武成帝子琅琊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句中“黠”作何解释?就现代汉语而言,它是贬义词,是“狡猾”的意思。但在上文特定的语境里,却不尽然。“生而聪慧 ”“帝及后并笃爱之”“帝每面称之”等句,无疑表明了帝的宠爱。由此可见,“黠”在此处应为褒义,作“聪慧”解。
二、重点文言实词词义归纳——爱、被、兵、病
1.爱
①恩惠。《左传》:“古之遗爱也。”
②爱护。爱惜。《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③喜爱。《触龙说赵太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④吝啬,舍不得。《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⑤怜惜。《左传》: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斑白的老人。)
2.被
①被子。《杨修之死》:“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②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③蒙受,遭受。《荆轲刺秦王》:“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④施加,施及。《荀子》:“去乱而被之以治。”
⑤介词,表被动。《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⑥读“pī”,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
⑦读“pī”,通“披”,披散,披着。《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3.兵
①兵器。《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②士兵,军队。《木兰诗》:“可汗大点兵。”
③战略战术。《战国策》:“公不论兵,必大困。”
④战争。《论积贮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⑤侵略。《十八史略》:“无岁不受兵。”
⑥以兵器杀人。《史记》:“左右兵兵之。”
4.病
①重病。《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肠胃。”
②弊病,缺点。《训俭示康》:“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③生病。《订鬼》:“凡人不病则不畏惧。”
④担心,忧虑。《论语》:“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⑤困苦。《捕蛇者说》: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⑥疲劳。《揠苗助长》:“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三、【例题分析】(2001年全国卷第二大题)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四、【跟踪训练 】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2、泽被后世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献体要八章,砭切政病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②永元中,(王充)病卒于家
B.①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②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C.①短兵相接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①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
②光被四表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三月,汉主聪立贵嫔刘娥为皇后,为之起皇仪殿。廷殿陈元达切谏,以为:“天生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非以兆民之命,穷一人之欲也。„„聪大怒曰:“朕为天子,营一殿,何问汝鼠子乎,乃敢妄言沮众!不杀此鼠子,朕殿不成!”命左右:“曳出斩之!并其妻子同枭首东市,使群鼠共穴!”时聪在逍遥园李中堂,元达先锁腰而入,即以锁锁堂下树,呼曰:“臣所言者,社稷之计,而陛下杀臣。硃云有言:‘臣得与龙逢、比干游,足矣!’”左右曳之不能动。大司徒任顗、光禄大夫硃纪、范隆、骠骑大将军河间王易等叩头出血曰:“元达为先帝所知,受命之初,即引置门下,尽忠竭虑,知无不言。臣等窃禄偷安,每见之未尝不发愧。今所言虽狂直,愿陛下容之。因谏诤而斩列卿,其如后世何!”聪默然。刘后闻之,密敕左右停刑,手疏上言:“今宫室已备,无烦更营,四海未壹,宜爱民力。廷尉
之言,社稷之福也,陛下宜加封赏;而更诛之,四海谓陛下何如哉!夫忠臣进谏者固不顾其身也,而人主拒谏者亦不顾其身也。陛下为妾营殿而杀谏臣,使忠良结舌者由妾,远近怨怒者由妾,公私困弊者由妾,社稷阽危者由妾,天下之罪皆萃于妾,妾何以当之!妾观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心常疾之。不意今日身自为之,使后世视妾由妾之视昔人也!妾诚无面目复奉巾栉,愿赐死此堂,以塞陛下之过!”聪览之变色。任顗等叩头流涕不已。聪徐曰:“朕比年已来,微得风疾,喜怒过差,不复自制。元达,忠臣也。朕未之察。诸公乃能破首明之,诚得辅弼之义也。朕愧戢于心,何敢忘之!”命顗等冠履就坐,引元达上,以刘氏表示之,曰:“外辅如公,内辅如后,朕复何忧!”赐顗等谷帛各有差,更命逍遥园曰纳贤园,李中堂曰愧贤堂。聪谓元达曰:“卿当畏朕,而反使朕畏卿邪!”
(《资治通鉴·晋纪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等窃禄偷安
B、宜爱民力
C、天下之罪皆萃于妾
D、任顗等叩头流涕不已
2、对以下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陛下容之容:宽容,原谅
B、今宫室已备,无烦更营。更:更换
C、不意今日身自为之意:料想
D、以塞陛下之过塞:弥补
第三篇:辽宁省大连真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14高三语文 文言实词突破复习讲义3
辽宁省大连真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14高三语文 文言实词突破
复习讲义
3方法点拨
(一)分析语境
如果是人物传记,要对语言环境中的时间、地点、官职、人物(关系)、事情(因、过、果)、语言(关系、感情色彩)及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态度等作出全面透彻的分析,如果是散文,要对人物、事情、景物、物象、感情、义理等内容和有关的表达技巧等作出全面透彻的分析。以便正确推断一个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要明白,一个词具体表达什么意义,具有什么语法作用,不是词本身决定的,而是由语境决定的。所以,要准确把握一个词的意义,非认真分析语境不可。
(二)注意一词多义
1.了解词义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把这“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这时词的本义也就是字的本义。
另一种解释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基本意义是“兵士”,“走”的基本意义是“步行”。在现代汉语中谈到本意是指后者即词的基本意义,也就是常用的意义。这种基本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总是作为词的第一个意义。掌握词的基本意义是了解多义词的好办法。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意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如:“这条河很深”、“这个院子很深”、“深山”、“深海”、“深耕”。这几个“深”用的都是“深”的基本意义。从词的基本意义发展出来以下这些引申义:
①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②深厚,深刻,如友谊很深。③时间久,如:夜深人静。④深、重,如:颜色太深。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比喻义,也属于词的本义的一种引申。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
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势力范围内。
点滴经验—“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冻结资金—“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
乱扣帽子—“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
(2)了解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逐步延伸展开。如“寒”本义是冷,引申为寒冷季节,再引申为缺乏冬衣而受冻,又引申为贫寒,进而引申为恐惧、害怕。例如: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③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论积贮疏》)
④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
(2)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如“节”的本义是竹节,由其辐射产生的引申义有木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拍等。例如:
①一节复一节,千枝破万叶(《咏竹》)
②盘根错节(《虞诩传》)
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④清明时节雨纷纷(《七绝·清明》)
⑤单于壮其节(《苏武》)
⑥钿头银篦击节碎。(《琵琶行》)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借助这些规律,有利于我们以简驭繁地对多义词进行系统得梳理。
1了解一次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
a)类似联想。采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形成一词多义。如:引(本义“开弓”)——延引—牵引—引导。
b)接近联想。应用接近的事物来代替。如:兵(本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
c)对比联想。由正面意义的词,联想到反面意义。如:去(本义“藏”—离开—废除—舍弃。懂得一词多义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可以从看似孤立的一词多义之间找到一定的联系,以便根据上下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当然,光凭以上方法来掌握一词多义还是很不够的。养成平时多积累、多整理的习惯十分重要。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中熟能生巧。
二、重点文言实词归纳二(解、就、举、克)
解:
①解剖;分开;分裂、涣散。《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土崩瓦解。”
②解开,脱去。《中山狼传》:“解衣以活友。”
③解救,消除。《荆轲刺秦王》:“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④道家的“羽化成仙”。《梅花岭记》:“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悟大光明法蝉脱。⑤Xiè松懈,懈怠。通“懈”。《李将军列传》:“胡虏益解。”
⑥解释,解答。
就:
①靠近,接近。《劝学》:“金就砺则利。”
②趋,赴。《隆中对》:“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③上(车、路)。《荆轲刺秦王》:“荆轲就车而去。”
④赴任。《季氏将伐颛臾》:“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⑤成就。《谏逐客书》:“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⑥完成,成功。《活板》:“瞬息可就。”
举:
①举起,抬起。《中山狼传》:“肩举驴上,引避道左。”
②拿。《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③举行,施行。《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④飞。《吕氏春秋》:“兔起凫举。”
⑤推荐,选拔。《出师表》:“众议举宠为督。”
⑥攻占,占领。《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
⑦合,全。《促织》:“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克
①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引申为担当、胜任。《周易》:“子克家。” ②成功,完成。《中山狼传》:“三纳之而未克。
③战胜,攻下。《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故克之。”
④克制,约束。《论语》:“克己复礼。”《后汉书》:“克己奉公。”
⑤能够。《赤壁之战》:“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⑥限定,约定。《后汉书》:“与克期俱至。”
⑦通“刻”,刀刻,雕刻。《史记·李斯列传》:“更克之,平斗斛度量文章。”
三、【例题分析】(2005年高考重庆卷)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首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③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莽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④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选自《宋史·列传》)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③熟羊: 地名。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 责:索求
B.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 间: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 质:质问
D.颜无子,不克葬克:能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其解答方法是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准确而无滞碍处即为正确答案。
A项中“责”的常见义就是“索取”“索求”的意思,放在文中合适。此项解释正确;B项中“间”的本义是“夹缝”“间隙”,以后引申为“间或”,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就是取此义,把它代入,正符合文意;C项中的“质”是“典当”“抵押”的意思而并非“质问”,因为无法质问田券,这种解释不符文意;D项中的“克”的常见义是“攻克”“战胜”之义,如《韩非子》“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和成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都是此义,后又有“能够”的意思,这里就是选用这种义项。本句的意思是“有的富人在田籍上并没有登记他们的土地数量,却让别人抵押田契给他达上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