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下《吃西瓜》教学反思
《吃西瓜》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小熊吃西瓜”这个有趣的教学情景为主线,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这是在学生认识分数及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首先,学生要明确(1)“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23,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是什88
么意思?(2)小熊吃的多还是大熊吃的多?这就是必须具备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简单分数比大小的基础知识。
其次根据教学情景,要求学生提出加减法的实际问题:(1)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2)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3)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
在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要求学生拿出圆形卡片,与同桌相互讨论,寻求答案。然后我再利用课件展示,这时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仔细观察演示过程。最后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并解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从而揭示它的运算规律,最终摆脱对图形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学生通过对单位“1”的认识,就能很顺利地将“1”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而言,学生掌握比较顺利。从课堂效果上看,课堂气氛活跃。然而在本节课的处理中,有学生用纸片平均分成了16份,涂出其中的4份242表示,我虽肯定了他的做法,但并没有抓住机会向学生展示为什么“”,8168
550错失了让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的认识的机会。另外设计的题型中“0”,666
只强调了写法,并没有单独地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等于0,让学生加深印象。鉴于以上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自己要不断地学习,经常反思教学得失,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向丙荣2014年6月4日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下册吃西瓜的教学反思
吃西瓜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个教学内容,通过前几节课分一分(一)、分一分(二)、比大小的学习,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大小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学习的分数的加减。下面给大家分享吃西瓜的教学反思,欢迎借鉴!吃西瓜教学反思1
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的《吃西瓜》一课。主要以“吃西瓜”为情境,学习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的加减法,这是在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流程分析与教学得失
在课前准备环节,我以老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化解紧张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以与学生做永远的好朋友为条件,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学习要求:每个人要一心一意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动脑思考,勇敢大方地举手发言。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入学习状态。在导入新知之前,老师用老朋友见面后叙旧的方式带领学生复习旧知;再以小熊吃西瓜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探索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在探究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时,放手放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的操作活动探究算理。在此环节,我处理得很不好,主要表现在:
(1)我在向学生陈述活动要求时,没考虑到学生普遍不善于认真倾听的现状,只说了一遍,就让学生开始操作。操作活动费时较多,效果很不好。有的同学竟然像在美术课上画画一样,涂色时涂得很详细,尽管我及时调控,但或许是他们年龄较小的缘故,根本不听使唤,依然我行我素。如果我把活动要求打在课件上,先让学生集体齐读操作要求,明白意图后再动手可能效果会好得多。
(2)我自己对本课的准备还是不充分。本来预设让学生用手头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代替西瓜,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图片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但由于一时紧张,又怕那样做会很费时间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于是我临时调整教学方案,要求学生统一用老师发给他们的正方形纸动手操作。这样就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了固定活动要求的限制,反而不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训练。再者,本来是让他们把正方形纸折一折平均分成八分,再用彩笔把折痕画出来,结果我把这一点给忘了。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整个活动的质量。尽管一些基础好的同学也顺利地完成了操作探究任务,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就只是瞎玩了一会儿,没达到预想的学习目的。
(3)在交流活动结果时,由于动手操作环节费时较多,我一时着急,就只找了一位同学上前说探究结果。其实在巡视时,我还发现了其他几种比较好的折法,却苦于时间有限,最终没让他们展示出来。如果此时能多展示几种,不但可以让那些同学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还能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探究环节结束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算理,并学以致用,马上进行少量的热身练习,巩固算理,效果比较好。
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减法时,本来是想让学生再次经历比一比、撕一撕的操作活动。但在探究加法算理环节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我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的正迁移独立完成,虽然时间显得有点仓促,但从学生反应来看效果还不错。
在突破难点“1”减几分之几环节,虽然对“1”和“8/8”的意义和关系作了分析,但还是不够系统,估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此环节的学习会比较吃力,如果再结合分数的意义多举几个例子来分析、练习,可能效果会比较好。
练习的设计虽然能紧扣本课主题和知识重难点,但在注重它的基础性,层次性、趣味化和生活化方面还比较欠缺。如果能有效地结合教学的实际,灵活地把握教材,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放手,才能让课堂成为放飞学生思维的舞台。在课堂上,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探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课堂小结环节由于已经临近下课,处理得有点粗糙。应该多找几个同学谈自己的收获,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再次让他们在回顾交流中理解本课的重难点,升华记忆。在下课前再次让全班同学口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可能比较稳妥一些。
总体看来,我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
(1)在师生双边活动方面,教师讲的偏多,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较少。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老师教学的主导性。
(2)教师本身上课的激情不够,组织教学不得力。整堂课气氛不够活跃,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不足以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鉴于以上各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疑难问题一定要多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经常反思教学得失,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吃西瓜教学反思2本课以“小熊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是在学生认识分数和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在教学中学生首先拿出圆形纸,先独立探索然后同桌互相讨论,寻求答案。然后教师课件演示,这时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仔细观察课件演示过程。最后老师耐心的引导学生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进一步让学生解释算理。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
在本课的教学中使我感受到只有结合教学的实际,灵活地把握教材,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这样才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吃西瓜教学反思3本节课所教的“吃西瓜”,事实上就是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不算复杂,教学时让学生借助图形,自我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列式:3/8+2/8=?,交流想法时,有的学生直接数涂色板块得到这张纸的5/8;也有的学生说3/8里有3个1/8,2/8里有2个1/8,合起来就有5个1/8,也就是5/8;还有的学生说直接把分子3和2相加得5,分母不变,得到5/8。不难看出,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只要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就行了。然后再让学生自主探索3/8—2/8的计算过程,有了前面同分母加法的基础,学生很容易得到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在1—5/8时,学生有困难,我采用兵教兵的方式突破难点,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的1—2题,由于3—4题和第1题类似,所以我将这两题作为课堂作业,另外补充了两题:一道选择题,主要是针对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加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另一道游戏练习有利于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概括,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从教学效果看,整个教学环节还算流畅,学生的表现的都不错。但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游戏这部分教学时,如果在让学生写算式前,先让学生好好观察分数的特点之后再去写的话,可能学生就会写得更快更好了。还有在课堂教学中我自己没能面向全体,有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在教学细节的处理上再好好研究。
吃西瓜教学反思4本节课所教学的是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学习,教材中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归纳出基本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在教学时我始终以教材中小熊一家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根据三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素材。
如在证明2/8+3/8是否等于5/8的环节里,我让学生在纸卡片上“摆一摆”“想一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把学习分数加减运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我在课堂开始就创设小熊、大熊吃西瓜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灌输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而言,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从课堂效果上来看,还是不错的。
然而在本节课中我错失了一次可以精彩的机会。在课堂证明2/8+3/8=5/8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小组内完成了证明过程,但在集中讲解时我没有交给学生来完成,我只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而没有让学生到前面来一边动手摆一边讲解她证明过程。在这个环节没有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没有放手。课后,我想了想,发现这个处理不够妥当。自主高效的课堂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把这个提高他们表述能力的机会浪费掉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的去相信学生的能力,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大的锻炼。
课堂就是个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发挥高效课堂的最大潜能。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吃西瓜教案
三年级数学《吃西瓜》教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吃西瓜》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准备〗 圆形彩色卡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读出分数,并借助圆形图片说说其表示的意义。
2、比较分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复习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练习,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和解决本节课重难点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师讲述故事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熊妈妈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大熊和小熊是一对好兄弟,它俩即活泼可爱、又乖巧懂事经常帮妈妈做事情。1 今天!两个好孩子又在帮妈妈打扫卫生了,不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熊妈妈说:“好孩子,歇会吧,妈妈给你们切西瓜解解渴。”好呀!好呀!熊妈妈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兄弟俩高兴的吃了起来。(板书课题:吃西瓜)过了一会儿熊妈妈问:“你们都吃了多少块呢?小熊说:“我吃了两块。”大熊说:“我吃了3块。” 小朋友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吗?
2、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三、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提出加法问题,课件展示问题: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指名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3)以师生借助教学道具,共同合作表演吃西瓜的方法探究算法。
从整数加法推想出分数加法。2+3=5,所以3/8+2/8=5/8。
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八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1/8)5/8是几个1/8?3/8呢?3/8+2/8=5/8这个算式我们可以怎样理解?3/8+2/8可以理解为2个1/8加上3个1/8是5个1/8,5个1/8是5/8。(师用教具演示一遍)
⑷补充完整计算的过程。
3/8+2/8我们是怎样计算得出的?算式应该是„„(板书:3/8+2/8=(3+2)/8=5/8)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师板书)
2、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课件显示: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2)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学生板演:3/8 — 2/8 = 1/8(3)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结果是正确合理的? ①借助图形直观的算法。大熊吃的三块减去小熊吃的两块是大熊比小熊多吃的一块,这一块是这个西瓜的1/8。(教具演示)
②转化为整数减法的算法,体会整数减法与同分母减法的本质联系。3个1/8去掉2个1/8是1个1/8。
(4)板书完整计算过程:3/8-2/8=(3-2)/8=1/8
(5)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师板书,全班齐读)
3、探索被减数是1的分数减法计算方法
大家知道,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2/8,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3/8,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这时小熊说,不要再吃了,我们应该留一些给妈妈吃,多懂事的小熊啊!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⑴独立列出算式,探索算法。⑵集体交流:
指名演板:1-5/8=3/8或者8/8-5/8=3/8 这两个算式都对吗?为什么,你能发表一下你的意见吗?(8份减去5份是3份,3份是这个西瓜的3/8)算式中“1”表示什么?(1个西瓜)
⑶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看成数量“1”,把它平均分成几分,就是几分之几,就像这个西瓜,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就是8/8。反过来,当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同时,它就等于1。
⑷1可以等于„(3/
3、4/
4、5/5等)那为什么我们这里要把1化成8/8呢?(熊妈妈只切了八块)还因为被减去的分数的分母是8。在分数减法中,遇到被减数是1时,应注意把1化成与另一个分数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减。⑸板书完整算式:1-5/8=8/8-5/8=(8-5)/8=3/8 提醒学生每题中间的步骤熟练了可以省略。
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课件出示题目,指名口答,全班交流。
2、出示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看懂线段图,使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中,独立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
3、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本题是学生已经领悟“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规律,初步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后进行的练习。)
五、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全班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
吃西瓜(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2325 888832321 88885858531
88888
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第四篇:吃西瓜教学反思
《吃西瓜》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 本节课所教学的是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学习,教材中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归纳出基本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在教学时我始终以教材中小熊一家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根据三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素材。
如在证明2/8+3/8是否等于5/8的环节里,我让学生在纸卡片上“摆一摆”“想一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被减数是1的减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把学习分数加减运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我在课堂开始就创设小熊、大熊吃西瓜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灌输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而言,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从课堂效果上来看,还是不错的。然而在本节课中我错失了一次可以精彩的机会。在课堂证明2/8+3/8=5/8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小组内完成了证明过程,但在集中讲解时我没有交给学生来完成,我只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而没有让学生到前面来一边动手摆一边讲解她证明过程。在这个环节没有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没有放手。课后,我想了想,发现这个处理不够妥当。自主高效的课堂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把这个提高他们表述能力的机会浪费掉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的去相信学生的能力,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大的锻炼。
课堂就是个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发挥高效课堂的最大潜能。
《吃西瓜》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
镇安乡司屯小学
张亮亮
第五篇:最终数学三年级下册《吃西瓜》教学设计
《吃西瓜》
1.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教学难点:
探索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意义
1/4
3/7
2/6
6/8
4/5
3/4 2.比较分数大小 3/6○4/6 1/4 ○1/2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熊妈妈给大熊和小熊买1个西瓜,他们在吃西瓜时遇到了问题,一个西瓜,怎么分呢?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1)、出示已知条件 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_,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_。(引导学生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已知条件?)
2)﹑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引导学生提数学问题)
引言: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验证.折一折
引导学生列算式。(师板书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可能计算出结果:2/8+3/8= 5/8,也可能有个别学生只会列式,但不能肯定结果是多少。
师:2/8 +3/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计算。(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法的计算方法)。引言:算式列出来了,那如何算出结果呢?(课件出示)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总结:同分母相加的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加。⑵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引导学生列算式。(师板书算式)
2)计算。(引导学生总结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减法的计算方法。)引言:算式列出来了,那如何算出结果呢? 师:刚刚我们算一共吃了多少时怎么算得呢? 胜:同分母相加的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师:那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呢?想一想 课件出示 3)总结
同分母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还剩几分之几?
当被减数是1时,把它变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1)引导学生列算式。(师板书算式)2)计算。课件出示 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课堂练习1.第1题。
学生认真审题,看懂线段图,使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中,独立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2.计算
本题是否学生已经领悟“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规律.(四)作业
教材76页第一题、第三题
板书
吃西瓜
2/8+3/8=5/8 3/8-2/8=1/8 1-5/8=8/8-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