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研究生必读法学名著目录(分专业)
法学名著导读书单
宪法学
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
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译,商务印书馆
M.J.C.维尔:《宪政与分权》,苏力译,三联书店
亨金:《宪政与权利》,郑戈译,三联书店
爱德华·S·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强世功译,三联书店
埃尔金:《新宪政论》,周叶谦译,三联书店
埃尔斯特:《宪政与民主》,潘勤、谢鹏程译,三联书店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上、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行政法学
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王名扬著:《美国行政法》(下),中国法制出版社
翁岳生编:《行政法》,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哈特穆特.毛雷尔著:《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
奥托.迈耶著:《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
理查德.B.斯图尔特著:《美国行政法的重构》,沈岿译,商务印书馆
肯尼思.F.沃伦著:《政治体制中的行政法》,王丛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彼得.莱兰、戈登.安东尼著:《英国行政法教科书》,杨伟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孙笑侠著:《法律对行政的控制》,山东人民出版社
诉讼法学
棚濑孝熊:《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谷口安平著:《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克里斯托弗·沃尔夫著:《司法能动主义》,黄金荣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顾培东著:《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法律出版社
达玛什卡:《司法与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郑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
奥尔特 :《正当法律程序简史》,商务印书馆
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刘庸安译,法律出版社
新堂幸司著:《新民事诉讼法》,林剑锋译,法律出版社
陈清秀著:《行政诉讼法》,台湾翰庐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法理学
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
罗素:《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
博登海默著:《法理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波斯纳:《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庞德:《法理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约翰.亨利.梅利曼著:《大陆法系》,顾培东等译,法律出版社
阿瑟.库恩著:《英美法原理》,陈朝璧译注,法律出版社
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沈宗灵等译,商务印书馆
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
法史学
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
伯纳德.施瓦茨著:《美国法律史》,王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出出版社
列奥·施特劳斯:《政治哲学史》,法律出版社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法律出版社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
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法律出版社
张建国:《帝制时代的中国法》,法律出版社
范忠信:《中西法律文化的暗合与差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民商法
(美)罗尔斯著:《正义论》,谢延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法)卢梭:《社会契论法》,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法
(美)艾伦•沃森著:《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姚新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德)罗伯特•霍恩,海因•科茨,汉斯•G•莱塞著:《德国民商法导论》托尼•韦尔英译,楚建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日)我妻荣:《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王书江,张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日)铃木禄弥著:《物权的变动与对抗》,渠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英)F.H.劳森,B.拉登著:《财产法》施天涛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美)A.L.科宾著:《科宾论合同》(上,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意)彭梵德:《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下),法律出版社
(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法律出版社
(德)海因•克茨:《欧洲合同法》,法律出版社
(加)Peter Benson:《合同法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上、下),法律出版社(美)格瑞尔德•J•波斯特马:《哲学与侵权行为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日)河本一郎,大武泰南:《证券交易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德)C.W.卡纳里斯:《德国商法》,杨继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刑法学
张明楷著:《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张明楷著:《刑法的基础观念》,中国检察出版社
张明楷著:《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
周光权著:《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
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陈兴良著:《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
(德)弗兰茨·冯·李斯特著:《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德)魏根特著:《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日)大冢仁著:《犯罪论的基本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美)胡萨克:《刑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意)切萨雷·贝卡利亚著: 《论犯罪与刑罚》,中国法制出版社
(意)加罗法洛著:《犯罪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英)恩里科·菲利著:《犯罪社会学》,郭建安译,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美)H·C·A·哈特著:《惩罚与责任》,王勇等译,华夏出版社
(日)小野清一郎著:《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王泰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陈兴良著:《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刘树德著:《宪政维度的刑法思考》,法律出版社
国际法
[英]莫里斯主编:《戴西和莫里斯论冲突法》,李双元等译,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德]萨维尼:《法律冲突与法律规则的地域和时间范围》,李双元等译,法律出版
李浩培:《国际民事程序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黄进:《区际冲突法研究》,学林
邵沙平、余敏友主编:《国际法问题专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杨泽伟著:《国际法析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修订第2版
江国青著:《演变中的国际法问题》,法律出版社
刘志云著:《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下的国际法》,法律出版社
曾令良、余敏友主编:《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杨泽伟著:《宏观国际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荷〕格劳秀斯著,A.C.坎贝尔英译、何勤华等译:《战争与和平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英〕詹宁斯、瓦茨修订:《奥本海国际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Thomas Buergenthal and Sean D.Murphy,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3rd ed.), Law Press China, 2004.Mark W.Janis,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4th ed.),Citic Publishing House, 2003.Malcolm N.Shaw, International Law(5th ed.),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经济法
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 宋维义编:《外国经济法理论资料类编》,群众出版社
[德]罗尔夫·斯特博:《德国经济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美]斯蒂格里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
赖源河等:《公平交易法新论》,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美]查尔斯·R·麦克马尼斯:《不公平贸易行为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日]丹宗昭信等:《现代经济法入门》,群众出版社
[日]金子宏:《日本税法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德]乌尔里希·罗尔主编:《德国经济:管理与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美]莫里斯·博恩斯坦编:《东西方的经济计划》,商务印书馆
阮方民:《欧盟竞争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环境法
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汪劲:《环境法的理念和价值追求》,法律出版社
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
(美)R.W.芬德利:《美国环境法简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日)原田上彦:《日本环境法》,法律出版社
王保树主编:《经济法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美)斯蒂格里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
王彬辉:《论环境法的逻辑嬗变》,科学出版社
加藤一郎、王家福主编:《民法与环境法诸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曦:《美国环境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叶俊荣:《环境法律与政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汪劲:《环境法律的解释--问题与方法》,人民法院出版社
汪劲等:《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美国联邦法院环境诉讼经典判例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齐树杰:《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高利红:《动物的法律地位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彼得·辛格:《动物解放》,光明日报出版社
第二篇:法学名著推荐
推荐:
1.柏拉图:《法律篇》(前360~347)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前325)
3.西塞罗:《论法律》(前52)
4.奥古斯汀:《上帝之城》(426)
5.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1259~1272)
6.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1625)
7.霍布斯:《利维坦》(1651)
8.哈林顿:《大洋国》(1656)
9.洛克:《政府论》(下篇)(1690)
10.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
11.卢梭::《社会契约论》(1762)
12.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1764)
13.杰佛逊:《杰佛逊文选》(1787~1826)
14.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1787~1788)
15.潘恩:《潘恩选集》(1776-1794)
16.罗伯斯比尔:《革命法制和审判》(1783~1794)
17.边沁:《政府片论》(1776)
18.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1797)
19.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821)
20.奥斯丁:《法理学大纲》(1832)
21.梅因:《古代法》(1851),商务印书馆1959年2月版
22.密尔:《论自由》(1859)
23.戴雪:《英宪精义》(1885)
24.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1945)
25.奥本海等:《奥本海国际法》(1905)
26.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1942)
27.马利旦:《人和国家》(1951)
28.哈特:《法律的概念》(1961)
29.博登海等:《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1962)
30.富勒:《法律的道德性》(1964)
31.罗尔斯:《正义论》(1971)
32.茨威格特等:《比较法总论》(1977)
33.波斯纳:《法理学问题》(1990)
外国法律文库共计25种、32册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
施米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德沃金:《法律帝国》
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
詹宁斯等修订:《奥本海国际法》
罗伯特.霍恩等:《德国民商法导论》
贝靳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
加洛法罗:《犯罪学》
韦德:《行政法》
科宾:《科宾论合同》
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
莫里斯:《戴西和莫里斯论冲突法》
劳森:《财产法》
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
马科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
盖斯特:《英国合同法与案例》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
密尔松:《普通法的历史基础》
吉尔摩:《海商法》
我妻荣:《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
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
丹宁著作: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法律下的自由》
《变化中的法律》
《通向公正之路》
《法律的训诫》
《法律的正当程序》
《法律的未来》
《最后的篇章》
《法律的界碑》
西方法哲学文库——中国法制出版社
1.《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2.《法理学的范围》
3.《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
4.《法律史解释》
5.《法律论证理论》
6.《法律体系的概念》
7.《共产主义的法律理论》
8.《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
9.[美]本杰明.N.卡多佐:《演讲录、法律与文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1月版。
法学名篇小文丛——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2月
1.[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
2.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
3.谢怀栻:《大陆法国家民法典意义》
4.[美]格兰特.吉尔莫:《契约的死亡》
5.[日]内田贵:《契约的再生》
6.王泽鉴等:《侵权行为法有未来吗?》
7.[美]L.L.富勒等:《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
8.[日]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
9.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
其他法律著作:
1.[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商务印书馆,1989年12月版。
2.泰格利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学林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3.[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台]林诚二:《民法理论与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美]罗纳德.德沃金:《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三篇:法学必读书目
法学必读书目 A:引介性书目(调动学习兴趣,培养法学素养)
外国部分:
1、[美]约翰·麦·赞恩:《法律的故事》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必看)
3、[美]博西格诺等著,《法律之门》
中国部分:
4、刘星:《法律是什么》
5、费孝通:《乡土中国》
B:基础性书目(掌握法学范畴,通晓法史演进)
外国部分:
6、[英]哈特著:《法律的概念》
7、[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8、[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9、[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必看)
10、[英]梅因:《古代法》
中国部分:
11、谢晖:《法学范畴的矛盾辨思》
C:拓展性书目(明晰分权学说,把握法治理论)
外国部分:
1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必看)
13、[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14、[英]霍布斯:《利维坦》(必看)
中国部分:
1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16、谢晖:《法治讲演录》(必看)
D:部门法经典书目推介:
17、[意]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
18、周枬:《罗马法原论》(必看)
E:法典推介
19、《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民法典)(必看)
20、《唐律疏议》
其他关于法律的经典书目
柏拉图《理想国》
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
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必看)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必看)
庞德《法律史解释》(必看)
波斯纳《法理学问题》
伯顿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
茨格特《比较法总论》
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
大木雅夫《比较法》
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
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
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狄骥《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
亨利·梅因《古代法》
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
洛克《政府论》
哈耶克《自由宪章》、《通往奴役之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必看)
房龙《宽容》
斯威布《希腊的神话与传说》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
康德《历史理论》
埃米尔·杜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杨仁寿《法学方法论》
翟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沈宗灵《比较法总论》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
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
如果你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耐心看完的话,就把括号里必看的读了吧,会有收获的附:法律人必知网站,经常上,可以了解最新司法解释、法律动态
1、中国法院网
惟一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管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内容权威度极高。
2、中顾网
中国三大法律咨询网站之一,以优良的法律服务而驰名。
3、法律界
4、找法网
公益为主、营利为辅。
5、法律快车
中国最大的法律服务类网站之一,拥有各类专业律师会员超过1万名。
6、中国法律门户网
7、法易网
8、中律网
国内规模最大、信息最全面的法律网站。(案件委托)
9、法律教育网
大型国家司法考试网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赵敦华的《西方哲学简史》、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艾伦沃森的《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霍贝尔的《原始人的法》,还有一本很简短的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论人类不平的起源》。
唐律疏议
《西窗法雨》重点推荐这个,是不是学法的人都可以看,主要介绍外国的法律制度。《法辩》我没看过这本,老师推荐的。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这个虽然严格意义上不是法律书,但学法必看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增订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
第四篇:法学名著导读
一、试评柏拉图《法律篇》的主要内容和地位。P15
主要内容:
1、立法的最大目的是和平与善意。
2、立法者的首要素质是权力比例意识
3、婚姻继承法的原则是国家利益至上
4、刑法的基本特征是神的利益优于人的利益
地位:
二、试评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中的法治理论。
1、法律和国家的关系。两者目的都是为了善德,他们又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正义。国家是最高的社团,法律是正义的具体表现。法律的好坏是以正义作为划分标准的,人们服从城邦制定的法律,也就是实现了正义。
2,法律和政体。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中小奴隶主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既是最好的又是稳定的。中庸。划分国家政体有两个标志:一是最高治权的执行者人数是多少,二是最高治权的执行者实行统治的目的。君主政体—暴君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政体,共和政体—平民政体。正宗政体——变态政体。
3、法治和人治。它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最早崇尚法治的人物之一,他主张实行法治。
(一)法治的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二)多数人的考虑要比少数人考虑周到。正确得多。其次,法律不会偏私,具有公正性。
(三)立法。应注意国境的大小和境内居民两个因素,邻邦关系,财产限额和各个家庭子女人数。法律必须变革,但变革要慎重。立法中特别要重视教育。
4、法律定义。法律具有正义性;法律具有普遍性;法律具有平等性;法律具有稳定性与灵活性;法律具有权威性。亚里士多德发表了著名的《政治学》,从而把政治学从古代哲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古代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创立了第二学园。政体构成三要素思想,既国家的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和审判机能。
三、试述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中的政治理论。P30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西方最早创立独立的政治学体系的思想家,是古希腊奴隶主中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代表。他对城邦国家的产生、本质和目的做了系统地论述。.国家产生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产生基于人的本性,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有天然要过道德生活的愿望。.国家产生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自然赋予人的本性是过国家生活,但是任何事物的本性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只有当它发展到最高阶段时,才充分显露出它的本性,社会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指出;国家在产生过程中经历了家庭、村落而最终形成了高级完备的社团,它是人的本性的最充分体现。个人只有作为城邦的组成部分,才能满足其自给自足的生活。.城邦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至高广涵的社会团体,它是行业与职能相异的许多分子的集合,是由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向职业、家庭等参加而组成的有机的整体。.城邦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社会生活包括许多内容,城邦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便于交换,防止互相损害等等。城邦的目的在于实现道德的良善,即以城邦协调各人的功能,导致人类的优良生活。个人和城邦的主要和最终目的都是谋取优良的生活。这是城邦区别于其它社会团体的本质所在。
(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
1 .政体的定义:政体就是城邦的最高政权组织,是城邦一切组织的依据。政体又关涉到全邦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公民的生活规范。所以政体是城邦的决定因素,它决定城邦性质。.划分政体的标准。第一是宗旨,看政体是照顾全邦人民的共同利益,还是只照顾一个人、少数人或平民群众的私利。前者为正宗政体,后者为变态政体。第二是人数,看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是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这样共划出二类六种政体。即正宗政体三种,有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又有变态政体三种,它们是僭主制、寡头制和平民政体。.政体三要素。亚里士多德还指出,一切政体都包含有三个要素,即议事部分、行政部分和审判(司法)部分。各个要素的组织如不同,也会导致政体的不同。只有当三个要素都有良好的组织时,相应的政体才是良好的。.理想政体。亚里士多德认为,三种变态的政体都是不良的政体,对任何社会都不适宜。至于三种正宗政体,亚里士多德主张要视社会实际情况来决定。他认为君主政体与贵族政体己经过时,唯有他所认为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共和政体宜于实行。因为在一切城邦中,所有公民可分为极富、极贫和处于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三部分。中产阶级占居城邦公民大多数,可以调和贫富两极的对方,稳定战邦的政治。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实质是想建立以中等奴隶主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以挽救城邦制度的危机。.政体变革思想。亚里士多德还对政体的变革做了分析。他认为变革有两种;一是以较好的新法代替旧法。他认为,成文法不应一成不变,但变革要慎重,如轻率的变革必然消灭民众守法的习性。二是政体的变革,即由于治理不当引起政体的变革,由内讧诉之武力,演化为革命,革命使现行政体变革或是政权由另一个党派控制。
(三)亚里士多德的治国原则思想.必须实行法治。.主张公民轮番为政。.城邦的建立要选择优良的地理位置。.城邦的人口和疆域应大小适应。
四、简述西塞罗《论法律》中关于自然法特性的论述。P47
自然法的本质就是理性,将自然法置于“最高的法”的地位。西塞罗所说的理性是神与人共享的财产,因为人的理性渊源于神的理性。而他所说的神、上帝、和自然都是同义词,故理性法就是自然法。他将自然法与理性法联系起来,认为人是具有理性的,人是由神创造的,神明赋予人以理性。正义以自然为依据,没有自然,便不可能有任何正义。“我们出生是为了正义,法不是以人们的意见为
基础而是以自然为基础。”“自然创造了我们,是为了让我们互相共同分配和享受法”自然是区分人的德性好坏、美丑的标准和依据。
五、简述托马斯阿奎那对法的分类。P80
阿奎那继承并发挥了奥古斯丁的法的分类理论,将法分为四种类型:(1)永恒法:上帝对宇宙秩序的合理安排,指导整个宇宙的规范,是上帝对创造物的合理领导;(2)自然法:是永恒法对人类的关系,是永恒法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是人类社会的法;(3)神法:基督教圣经,包括新旧约全书,是自然法和人法的补充,禁止各项罪恶的安排,是用来指导人类精神生活的;(4)人法:人定法,国家制定的法令,人法从属于自然法。
六、试比较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P94、P112
洛克是议会主权论的代表,在自然法和契约论中寻求灵感,认为国家从契约中产生,契约的订立者构成社会任然拥有对国家主权的最后决定权。这是因为契约订立者交出去的权利不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为了有效的保护这三种权利洛克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并提出了政府解体和革命是思想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主张分权制衡的君主立宪,国王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七、简述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篇章结构。P110
全书中译本共分上下两册,六卷,三十一章。主要内容可概括为:①法律的定义、法律和政体的关系,政体的种类和它们各自的原则(1至10章)。②政治自由和分权学说,英国范例(11至13章)。③地理与政治关系的学说及各种推论(14至19章)。④工业、商业人口、宗教等问题(20至25章)。⑤罗马和法国法律的变革、关于封建法律学说(27至28章,30至31章)。⑥一般性结论(26和29章)。
八、简述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P128
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指统治阶级)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
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由政治革命而社会革命,再由社会革命而道德革命,规模和程度远超英美的一个渊源
九、写一篇关于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读后感。见附录、P140
十、试述《联邦党人文集》中关于司法权的论述。P174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第78和79篇里,对司法独立作过精彩的论述,他区分了司法独立的两个运行目标,并解释了忠于职守条款和酬金条款怎样实现这些目标。首先,他将司法独立视为一种组织上的独立,能抵御国会和总统的侵犯,从而保有对两政治部门的制约作用,他在为法官终身任职辩护时指出:“如从法院应被视为限权宪法限制立法机关越权保障出发,司法人员职位固定的理由即甚充足,因除此而外,并无任何其他规定更能使法官得以保持其独立性,而法官的独立实为其执行上述艰巨任务必须具备的条件。”在捍卫酬金条款时,他又指出:“最有助于维护法官独立者,除使法官职务固定外,莫过于使其薪俸固定。……对某人的生活有控制权,等于对其意志有控制权。在任何置司法人员的财源于立法机关的不时施舍之下的制度中,司法权与立法权的分立将永远无从实现”。其次,汉密尔顿又称司法独立为法官裁决个案时抵御多数人及其他外部干预的缓冲器,这时,司法独立更多的是充任了维护司法公正的作用,“坚定、一贯尊重宪法所授之权与人权乃司法所必具的品质,绝非临时任命的司法人员所能具备。短期任职的法官,不论如何任命或由谁任命,均将在一些方面使其独立精神受到影响。
十一、试述梅因对自然法理论的批判。P254
他并不否认历史上存在过自然法,但他认为古代人并不具备令人生存的环境。可是自然法却把过去和现在混淆起来了,自然法理论是今人强加在古人身上的一种偏见,它具有先验性和反历史倾向。他深入研究了“自然状态”、“自然法”等说法,断定这些说法都是“教条”和“幻想”。他清算了自然法理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他指出,这些理论不但使注意力离开了可以发现真理的唯一出发处,并且当他们一度接受和相信了以后,就有可能使法律学以后各个阶段都受到其最真实和最大的影响,因而也就模糊了真理。假设和传播这种自然法理论都是极其有害的,他在法国已造成了“无政府混论状态”。
十二、试评述梅因关于进步社会法律演进的公式。P258
从身份到契约这一公式虽然有种种不足,但它准确地把握了19世纪以前人类社会演进的本质规律和特点,阐明了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家族、集体或等级束缚下解放出来,过度到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步意义。因此在指出梅因学说的历史局限性的同时,也应当肯定其学说对法律发展及法学史的巨大贡献。
第五篇:十大法学名著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林达(关于美国的故事性书籍)《政法笔记》——冯象(案例随笔)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苏力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
《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博登海默(法理学教材)
《正义论》——罗尔斯(思辨难度颇大)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百科全书)
《乡土中国》——费孝通(通俗易懂)
《论犯罪与刑法》——贝卡利亚(对犯罪与刑法原则进行系统阐述)《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未来》(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