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冶金专业学科组名称和专业分类表
冶金专业学科组名称和专业分类表
专业学科组名称
专业分类
钢铁冶金
从事电炉、平炉、转炉、高炉冶炼、浇铸,连续铸造,冶炼工艺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压力加工
从事金属轧制(板、带、丝、管及各类型材)、孔型设计、加工,现代控制轧制、轧后处理、复合加工超塑成形等的工程技术人员。
冶金装备
从事与冶金设备、装备、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冶金新材料
从事冶金新材料、新工艺、新钢种的研究、开发及金属材料热处理、焊接、化学分析等的工程技术人员。
冶金热能与环保
从事冶金工厂的热工设备、燃烧装置、余热利用装置、炉窑设计、节能技术、能源综合利用及工厂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
烧结与采(选)矿
从事选矿、采矿、烧结、球团及矿井建设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冶金工程技术
从事冶金工厂技术项目、成套项目的开发及过程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
??
??
??
??
第二篇:冶金专业自荐书
冶金专业自荐书怎么写,好范文提供封范文供参考: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阅读这封自荐信。
我是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年轻金属冶金专业好范文。在此临近毕业之际,我希望能得到贵单位的赏识与栽培。为了发挥自己的才能,特向贵单位自荐。
中南大学师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今天你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你为荣”,从入学以来,我一直把它铭记在心,立志要在大学四年里全面发展自己,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提高个人素质。将来真正能在本职工作上做出成绩,为母校争光。
我以“严”字当头,在学习上勤奋严谨,对课堂知识不懂就问,力求深刻理解。在掌握了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忘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特别是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及时阅读相关书籍,并购置了个人电脑,掌握了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方法和 pHp&MYSQL、JavaScript等动态网站建设技术。我很重视英语的学习,不断努力扩大词汇量,英语交际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为了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加入了中南大学射击队,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在多次全国以及湖南省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个经历使我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社交方面的知识,增加了阅历,相信这对我今后投身社会将起重要作用。
现在,我以满腔的热情,准备投身到现实社会这个大熔炉中,虽然存在很多艰难困苦,但我坚信,大学生活给我的精神财富能够使我战胜它们。
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您阅读这份自荐信!
祝贵公司事业欣欣向荣,业绩蒸蒸日上,也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XXX
XX年XX月XX日
第三篇:冶金专业论文
冶金毕业学习报告
-0-
摘要
冶金就是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用各种加工方法将金属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过程和工艺。冶金的技术主要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以及电冶金,同时冶金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石器时代到随后的青铜器时代,再到近代钢铁冶炼的大规模发展。人类发展的历史就融合了冶金的发展。
关键字:电气自动化冶金未来
引言
冶金就是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用各种加工方法将金属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过程和工艺。冶金的技术主要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以及电冶金,同时冶金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石器时代到随后的青铜器时代,再到近代钢铁冶炼的大规模发展。人类发展的历史就融合了冶金的发展。
本人所在的岗位是车间的电气维修工,负责本车间低压线路、电机和电气设备的安装、修理与保养工作。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熟悉所辖范围内的电力、电气设备的用途、构造、原理、性能及操作维护保养内容。严格遵守部颁电路技术规程与安全规程,保证安全供电,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转。要经常深入现场,巡视检查电气设备状况及其安全防护,倾听操作工的意见,严禁班上睡觉。认真填写电气设备大、中检修记录(检修项目、内容、部位、所换零部件、日期、工时、备件材料消耗等项)积累好原始资料。掌握所使用的工具、量具、仪表的使用方法并精心保管,节约使用备件、材料、油料。搞好文明生产,做好5S管理。、作为一个学习了冶金知识专业的员工,要把本岗位与冶金有机的结合起来,电气自动化是电气的发展方向,而冶金行业也在向高精度、连续化、自动化、高效化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推动下,钢铁工业向高精度、连续化、自动化、高效化快速发展,使钢铁生产工艺、产品和技术装备呈现出如下特点:1.流程短、投资少、能耗低、效益高、适应性强和环境污染少的新技术、新工艺被不断应用;2.提高产品的外形尺寸精度、改进表面形貌和改善内部质量的技术受到重视;3.生产技术装备向大型化、现代化、连续化迈进。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使检测和执行设备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工艺参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仪表得到了高速
发展;在现代钢铁生产过程控制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传统的计电仪功能划分不再明显;仿真技术在钢铁工业中日益广泛应用,不仅用于控制系统的培训和新工艺、新控制方法的研究,而且易于模拟生产设备调试,指导生产和参与生产;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包括模糊控制、专家系统和神经元网络在各个工序的应用已取得可喜成果和经济效益;可视化技术和监控系统为无人化工厂提供了条件:从现场总线到车间网、工厂网、企业网的综合网络系统构成了企业的信息高速公路。普及基础自动化,大力发展生产过程自动化,重视生产控制系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的建设,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早日实现我们集团信息化、管控一体化。
冶金主要生产工序自动化现状:
(1)烧结系统自动化
烧结系统自动化包括对烧结的原料储存、配料,混合烧结和冷却等几个部分的计量检测、自动控制和管理。
(2)炼铁系统自动化
炼铁系统自动化是指在高炉本体、热风炉等主要工艺部位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炼铁系统自动化主要是改善操作、稳定炉况、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降氏能耗、延长炉体寿命。
(3)炼钢系统自动化
炼钢系统的自动化可以改善操作、延长炉龄,是提高钢产量、保证钢水质量、缩短冶炼时间、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一次拉碳命中率的重要手段。炼钢自动化包括转炉自动化和电炉自动化。
(4)连铸系统自动化
连铸自动化系统能够改善铸坯质量、提高产量、增加金属收得率和提高连铸比,应用人工智能控制的方法,加强对连铸质量的预报和控制。
(5)轧钢系统自动化
随着轧钢生产向大型化、高速化、精密化、连续化方向发展,轧钢生产对自动化装备的要求比其他生产工序高,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装备的水平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影响也最大。因此,轧钢系统中采用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比较多,各级自动化控制程度也比较高,是现代钢铁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最集中的地方。由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薄板坯连铸连轧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范围扩大,产品厚度越来越薄,对板形控制、自由轧制以及层流冷却等特殊要求,加强第三级生产控制级以协调炼钢、连铸和热轧的生产,保证100%的板坯热装热送。提高了产品的外形尺寸精度和改进表面形貌,以及改善了板带内部质量。在热冷轧宽带钢的轧制工艺、轧机形式和控制技术等方面也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生产率大大提高。
通过这一年的专业冶金知识的学习,学习了铁前,炼铁,炼钢,轧钢的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等相关专业知识。对未来在企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对于钢铁行业的未来我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钢铁企业不要对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抱有太高的期望,因为生产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技术均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基本谁有钱买都可以进行生产,如今众多钢铁企业蜂拥上马高附加值产品,又遇到经济发展减速需求减少,所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未来效益堪忧。例如当前汽车行业不景气,对钢材提价的承受能力下降,汽车板的效益就明显下降了。
铁矿石资源不象现在许多人认为的那样缺乏,实际上铁矿石资源非常丰富,完全可以满足钢铁产业的需要,铁矿石供应紧张的问题主要是采掘和运输能力未能跟上钢铁产业近年发展的需求造成的,现在铁矿石资源价格已经炒得很高,故不建议钢铁企业近期投资控制铁矿石资源。
对钢铁行业来说煤的供应比铁矿石供应重要的多,尤其是几十年内即将枯竭的焦煤资源更为重要,但是现在焦煤和其它煤资源价格已经炒得很高,购买焦煤和其它煤资源风险也比较大。
人民币汇率上升虽然降低了钢铁行业铁矿石采购的成本,但也减少了钢材产品出口和其它用钢产品的出口,还有可能导致海外钢铁产品对中国的进口,所以人民币汇率上升对钢铁行业总体并非有利。
就中国来看,每一个自由竞争性行业都会出现过度竞争,产品售价大大低于成本的情况,钢铁行业自然也不例外。由于原料价格上扬和钢铁产品用户行业的需求增幅下降,作为可以无限制扩大产能的中间行业,未来钢铁行业整体萧条是无法避免的。
不要对小型钢铁厂的停产抱有太大期望,因为野火烧不净,春风吹又生,小型钢铁企业停产不会解决钢铁产品供应过剩的问题,只要钢铁行业形势稍微好转,这些企业又会重新开工投产。
许多钢铁企业从与国际矿业公司签订的长期协议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是签下的长期协议获得的收益迟早要还一部分的,未来几年完全可能出现现货价低于长期协议价的情况,长期协议这种矿石贸易模式未来有可能消失。
中国的一个省以人口和土地规模来看完全可以相当于一个一般的国家,比如韩国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只相当于中国浙江省,按省计算,中国钢铁企业并不分散,几乎每个省区都是前几名的钢铁企业控制着大部分市场份额,国际上单体钢铁厂规模也并不比中国大。钢铁行业高速增长期因为利润丰厚吸引大量投资进入钢铁行业,出现生产集中度下降十分正常,并非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反而有利于提高钢铁产品产量保证钢铁产品供应抑制价格上扬。随着钢铁行业的景气度下降进入萧条状态,钢铁生产集中度上升也十分正常。
政府在钢铁行业的主要的作用是防止垄断,而不是促进垄断,政府应从全体国民利益出发应该支持钢铁企业提高效率的规模扩大,而控制以垄断市场为目的的规模扩大,钢铁行业垄断提高了社会经济运行的成本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下游企业竞争力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危害,而且钢铁企业规模大与环保水平高和资源节约方面没有必然联系。
钢铁行业周期性特征将会淡化和消失,因为周期性并非钢铁行业本身的特点,而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造成的。随着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减弱、剩余生产能力和资本的存在,钢铁产品价格波动仍然可能存在,但是钢铁行业利润率的波动将会很不明显。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目的都是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钢铁行业当然也不能例外,也是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为行业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钢铁行业的发展虽然满足了社会对钢材品种和数量的需求,但是钢材价格不断上扬,压缩了许多企业的利润,加剧了通货膨胀,减少了人们消费支出,影响了市场消费,导致企业不景气进而影响人们的收入;另外钢铁行业的发展污染了环境,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大了环境治理费用,也对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钢铁行业还消耗大量能源,比如冶炼用煤和焦炭、运输用的油以及大量电力,加剧了社会能源供应紧张。
社会对于钢铁产业的三个最迫切的要求是:1)降低钢铁产品生产成本,降低钢铁产品价格;2)减少钢铁行业环境污染;3)要求钢铁行业节约能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
就钢铁行业本身来说,也不可能一直保持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中国目前以高炉冶炼主的钢铁行业必须依赖不可再生和即将枯竭的资源—焦煤,而焦煤储量据了解只够使用三十年,供应不足导致焦煤的价格不断上升,使得钢铁行业的利润不断向焦煤生产环节外流。
根据现有的资源和能源供应情况以及社会对于钢铁行业的降低价格、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迫切需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以无煤炼铁技术建立钢铁厂将成为钢铁行业内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谢辞: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了。不及硅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我和我的导师对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四篇:浅析冶金工程专业(范文模版)
浅析冶金工程专业
2007-10-07 05:27
冶金工程是一个比较容易让人“误解”的专业。
一提到它,人们往往会将它和那些数不清的烟囱高炉,扫不尽的漫天尘土,看不完的冰冷的钢板铁材等联系在一起。因此,很多考生在面临专业选择时,往往视其为“畏途”,鲜有将它作为首选志愿专业的。那么,冶金工程专业究竟是怎样一门专业学科呢?它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就业前景如何?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冶金工程是否成为当今世界的“夕阳产业”?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走进冶金工程这个广袤的世界。
一、历史的骄傲、现代的支柱
说起冶金工程,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时代。那时,丰富的冶铜技术就成为了中国冶金行业的源头,并迅速把整个青铜技术推到更高的阶段,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之后,我国的冶金技术在世界上又率先取得了突破:人们在漫长的冶炼过程中逐渐掌握了金属冶炼所需要的高温技术和较高水平的冶金处理技术。如柔化处理技术、炒钢技术、百炼钢技术、灌钢技术等。公元十五世纪,在明带中叶我国已大量开始生产金属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五金》中有关于密封加热冶炼“倭铅”(即锌)方法的记载。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也具有较高的含锌量。而欧洲到了十八世纪才开始冶炼锌。此外,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等钢铁热处理工艺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冶金工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钢产量连续居于世界前列,足见国家的重视和其迅速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诚然,现代科技的进步催生了一些高科技新材料的诞生和应用。但是,冶金材料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优势和特性依然是其他材料所不可比拟和替代的。
二、高新技术与学科发展完美结合冶金工程专业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它是一门研究从矿石提取钢铁或有色金属材料并进行加工的应用性学科,培养的是冶金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冶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高新技术和学科发展相结合是本专业的一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冶金过程的优化和新技术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产业对高品质冶金材料的要求,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冶金生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也是本专业的前沿主攻方向。考虑到我国冶金行业清洁化生产水平低和特有的复合矿资源多样化的特点等因素,该专业不仅要致力于研究流程中废弃物的“四化”(即减量化、再资源化、再能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综合技术,而且还要对复合矿冶炼技术进行环保和经济意义上的评价和指导,并在此原则下开发复合矿的综合利用技术,最终实现我国高品质冶金材料的生态化生产。
根据以上特点,冶金工程专业主要有三大研究方向。一是冶金物理化
学方向:学习内容包括冶金新理论与新方法、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制备物理化学、冶金和能源电化学等。二是冶金工程方向:学习内容包括钢铁和有色金属冶金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究、现代冶金基础理论和冶金工程软科学、冶金资源的综合利用、优质高附加值冶金产品的制造和特殊材料的制备技术等。三是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学习内容包括冶金工程环境控制、燃料的清洁燃烧与能源极限利用、工艺节能与余能回收、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与试验工作等。这些广泛的分支领域构成了冶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进了冶金材料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工业建设。
与此同时,冶金工程技术也在不断汲取相关学科和工程技术的新成就进行充实、更新和深化,在冶金热力学、金属、熔锍、熔渣、熔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会更加深入。随着冶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出现,冶金产品将在超纯净和超高性能等方面发展。
三、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全国仅有20多所高校开设有此专业,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非常有限,而市场需求量又特别大。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市场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实际该专业毕业生人数的10倍。如此大的市场需求也为该专业的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由于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基础宽厚、理论扎实、技能全面,同时,又具备冶金和金属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加之,冶金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之一,因而,毕业生择业面宽,适应能力强。毕业生可以到冶金、化工、材料、环境保护及其相关行业的生产、科研和管理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制和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感觉现在钢铁、冶金类专业的大学生太吃香了。”在东北大学2005举办的一次毕业生双选会上,一位钢铁冶金类专业毕业生述说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好机遇。的确,祖国蓬勃的建设事业需要冶金工程方面大量的专业人才,众多的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企业等都是学子们一展身手的好地方。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该专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计算机技术在冶金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就使得学生在大学里就要逐步接触并掌握到丰富而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另外,该领域在国内的发展与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对学生外语的使用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第五篇:冶金专业毕业设计
年产190万吨氧气转炉炼钢车间设计
指导教师 姓名:刘芬霞 职称:讲师
摘要
本设计为设计一座年产190万吨的氧气转炉炼钢车间,主要产品是低碳钢和薄板坯。设计包括车间生产规模,各主要系统,方案的选择和确定。车间主要设备的计算与确定,以及先进技术的选择和利用等。本设计的重点是车间的主要系统的方案确定。包括铁水供应系统,散装料供应系统,铁合金供应系统,铁水预处理系统,烟气净化系统,炉外精炼系统,浇注系统,炉渣处理系统等。
关键词: 80吨氧气顶吹转炉;车间设计;系统一、绪论
钢铁工业是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中的主导产业。而钢铁材料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人类使用的金属中,钢铁占90%以上。人们生活离不开钢铁,人们从事生产或其他活动所用的工具和设施也都要使用钢铁材料。钢铁产量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的质量和品种对国民经济的其他工业部门产品的质量,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钢铁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的地位依然未受到根本性影响,而且,在可预见的范围内,这个地位也不会因世界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进步而削弱。现代转炉炼钢工艺的现状主要体现在[1]:
(1)转炉炼钢大型化,是转炉从诞生到成熟的标志;(2)转炉顶底复合吹炼工艺;
(3)转炉长寿技术,溅渣护炉和炉体冷却技术的成熟都将提高转炉的炉龄。研究开发长寿命水冷烟罩、烟道等附属设备,实现转炉整体设备长寿化;
(4)全自动转炉吹炼技术。
二、产品方案及金属料平衡估算
本设计产品大纲的基本原则是:生产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坚决淘汰落后的产品。主要有碳素工具钢、碳 素结构钢、轴承钢三大钢系。
1、计算原始数据
基本原始数据有:冶炼钢种及成分、铁水和废铁的成分、终点钢水成分;造渣用溶剂及炉衬等原材料成分;脱氧和合金化用铁合金的成分及回收率;其他工艺参数。
收入项有:铁水、废钢、溶剂(石灰、萤石、轻烧白云石)、氧气、炉衬蚀损、铁合金。支出项有:钢水、炉渣、烟尘、渣中铁珠、炉气、喷溅。
以100㎏铁水为基础进行计算。
第一步:计算脱氧和合金化前的总渣量及其成分。
第二步:计算氧气消耗量。
第三步:计算炉气量及其成分。
第四步:计算脱氧和合金化前的钢水量。
第五步:计算加入废钢的物料平衡。
第六步:计算脱氧和合金化后的物料平衡。
2、原料供应
(一)原料供应
1、铁水供应
铁水是转炉炼钢的主要材料,一般在新建钢铁厂时彩高炉直接供应。
2、废钢供应
大型转炉炼钢车间通常设单独的废钢间,按每炉需用量装入废钢料斗运到炉前。较小的炼钢车间的废钢堆场设在原料跨的一端。废钢间面积的大小决定于废钢需要的堆存用的面积、铁路条数、料槽(或料坑)位置及称量设备占用的面积,高度取决于工艺操作所需要的吊车轨面标高。
五、转炉座数
(一)转炉容量和座数的确定及转炉座数
转炉容量
转炉在一个炉役期内,由于炉衬受侵蚀而逐渐减薄,炉容量随之增大,因此,需要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叫做公称容量。
本设计采用“二吹二”模式,即有2座转炉[2]。
六、转炉炉型选型设计及相关参数计算
(一)转炉炉型设计
氧气顶底复吹转炉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的一项新炼钢工艺。其优越性在于炉子的高宽比略小于顶吹转炉却又大于底吹转炉,略呈矮胖型;炉底一般为平底,以便设置底部喷口。综合以上特点选用转炉炉型为锥球型。根据本设计的底部喷吹N2和Ar,选现在,氧气转炉炉衬材质普遍使用镁碳砖,炉龄有明显提高。但由于镁碳砖成本较高,因此一般只将其用在诸如耳轴区、渣线等炉衬易损部位,即炉衬工作层采用均衡炉衬,综合砌炉。择砖型供气元件,且为弥散型透气砖[3]。
1、炉衬的组成和厚度的确定
通常炉衬由永久层、填充层和工作层组成。有些转炉则在永久层与炉壳钢板之间夹有一层石棉板绝热层。永久层紧贴炉壳,修炉时一般不予拆除。该层用镁碳砖砌筑。填充层介于永久层与工作层之间,用焦油镁砖沙捣打而成,厚度约为80~100mm。工作层用镁碳砖和焦油白云石砖综合砌筑。炉帽用二步煅烧镁砖。
表1 本设计转炉炉衬厚度值
炉衬厚度 炉帽 炉身 炉底
永久层厚度/mm
350
工作层厚度/mm
500
600(加料侧)/550
570
(二)转炉炉体金属构件设计
炉壳通常由炉帽、炉身和炉底三部分组成。
炉壳的材质力求抗蠕变强度高、焊接性能又好的材料。本设计采用锅炉钢板制作炉壳。根据一些炉子的炉壳尺寸,该处选为:炉帽钢板45mm、炉身钢板50mm、炉底钢板45mm。
炉壳与托圈的连接选用吊挂式连接装置。该结构是用螺栓将炉壳吊挂在托圈上,三个螺栓在圆周上呈120
布置,且与焊在托圈盖板上的支座绞接。
耳轴要受多种负荷的作用,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该处耳轴选用合金钢,且耳轴直径为800mm,耳轴轴承采用双列向心滚子轴承。
该处转炉采用电动机一齿轮传动方式。且倾动速度为0.5r/min,倾动角度为±360,无极调速。`
七、炉外精炼设备选型及连铸机设备选型
(一)炉外精炼的功能
钢水炉外精炼又称钢水二次精炼,而各种精炼设备的冶金功能又是多种多样的。
-2-
(二)LF精炼炉
LF精炼炉在常压下通过电弧加热钢包内钢水,并同时造高碱度合成渣精炼和底部吹氩搅拌[4]。LF炉能够承担电弧炉炼钢的精炼工作,如造渣、还原、脱氧、脱气、均匀温度成分等。
本设计中使用三台连铸机,两台大方坯连铸机(250mm×250mm)和一台板坯连铸机(200mm×1500mm)。
八、车间工艺布置方
(一)车间工艺布置方案
现代转炉全连铸车间主厂房各跨间的组成一般包括:转炉炉渣间、转炉废钢间、转炉供铁水间、装料跨、转炉跨、炉外精炼跨、钢水分配跨、连铸跨、连铸切坯跨、连铸出坯跨、连铸精整跨、中间包维修跨、连铸设备维修跨、铁水预处理间、除尘与水处理设施、设备维修间和其他公用设施等[5]。
(二)转炉跨布置
转炉跨是主厂房的核心部分,本设计为公称容量为80吨转炉并且采用“二吹二”制吹炼模式。两座转炉,其中两转炉间距取18m,则转炉跨长度可取72m。那么废钢堆放跨长度及铁水预处理跨长度也分别取72m,则厂房总长度为3×72=216m。
(三)连铸各跨布置
对于要求多炉连浇和快速更换中间包的连铸机,每台连铸机配置2个中间包车和2个烘烤区,这样浇注平台的长度应为3倍中间包车长度加10~12m的安全距离。
(四)装料跨布置
在装料跨一端的外侧建独立的废钢间(一般垂直于装料跨),此多用于废钢用量大的大型转炉钢厂。废钢由大型自卸汽车运入,废钢装槽后,经废钢槽传送车送入装料跨待用。本设计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1、装料跨尺寸
装料跨厂房的长度为铁水供应区、废钢供应区和转炉加料区三者长度之和,并加上两端检修吊车所需的长度。
九、结论
通过计算对于年产190万吨的氧气转炉车间设计,终点钢水的设定对于工艺参数、厂房布置的合理选取与确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车间主要系统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比较确定出一套最佳方案;
2、确定了车间的工艺布置,对跨数及相对位置进行设计;
3、设备计算主要包括转炉炉型计算,转炉炉衬计算;
4、对车间进行计算和所用设备的规格和数量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令福等.炼钢设备及车间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2] 王令福.炼钢厂设计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3] 冯聚和.钢铁设计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4] 徐文派等.转炉炼钢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5] 李传薪.钢铁厂设计原理(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