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火作业要求“八不”“四要”“一清”
作业“八不”、“四要”、“一清”
动火前“八不”:
⑴防火、灭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
⑵周围的易燃杂物未清除不动火;
⑶附近难以移动的易燃结构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动火;
⑷凡盛装过油类等易燃液体的容器、管道,未经洗刷干净、排除残存的油质不动火;
⑸凡盛装过气体受热膨胀有爆炸危险的容器和管道不动火;
⑹凡储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间、仓库和场所,未经排除易燃易爆危险的不动火;
⑺在高空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时,下面的可燃物品未清理或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不动火;
⑻未有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不动火。
动火中“四要”:
⑴动火中要有现场安全负责人;
⑵现场安全负责人和动火人员必须经常注意动火情况,发现不安全苗头时,要立即停止动火;
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要及时扑救;
⑷动火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动火后“一清”:
动火人员和现场安全责任人在动火后,应彻底清理现场火种后才能离开现场。
第二篇:现场动火作业八不、四要、一清理
现场动火作业“八不”、“四要”、“一清理” 现场动火作业必须做到:“八不”、“四要”、“一清理” 动火前“八不”:
一、防火、灭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
二、周围的易燃杂物未清除不动火;
三、附近难以移动的易燃物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动火;
四、盛装过油类等易燃液体的容器、管道,未经洗刷干净、排除残存的油质不动火;
五、盛装过气体会受热膨胀并有爆炸危险的容器和管道不动火;
六、储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间、仓库和场所,未经排除易燃、易爆危险的不动火;
七、在高处进行焊接和切割作业时,下面的可物品未清理或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不动火;
八、未有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不动火。动火中“四要”:
一、动火前要指定现场安全负责人;
二、现场安全负责人和动火人员必须经常注意动火情况,发现不安全苗头时要立即停止动火;
三、发生火灾,要爆炸事故时,要及时扑救;
四、动火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动火后“一清理”:
动火人员和现场安全责任人在动火后,应彻底落实清理现场火种后,才能离开现场。
第三篇:动火作业票填写要求与规范
动火作业票填写要求与规范
一、旧版作业票填写要求与规范
1、填写内容要逐条填写,不得有空项。
2、监火人一栏应当填写动火区域工作人员或当班班长。
3、动火装置、部位及内容要填写详细,让人一看就能知道在哪里动火,干什么工作。
4、分析气体含量栏可燃为百分数,有毒为PPM级,分析人填写当班化验员或班长
5、动火时间要求二级动火不得超过72小时,特级和一级不得超过8小时,时间精确到分。
6、确认人栏前5项由动火区域负责人签字,6-10由动火人或申请人签字。
7、第十项也要填写,不得空项。
8、危害识别由车间安全管理人员或安环部(根据动火级别)填写。
9、申请动火单位意见由动火负责人签字,施工及相关部门意见由动火区域当班班长验票 签字确认,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意见由车间安全员或安环部签字确认(根据动火级别),领导审批意见由动火区域负责人或公司副总签字确认(根据动火级别)
10、签字确认前,二级动火车间安全员或动火区域负责人必须由至少一人到现场确认,动火前当班班长必须到现场。一级和特级动火所有人员必须到现场确认后方可签字。
11、完工要填写完工验收,由动火区域负责人和动火负责人签字确认,完工验收签字前必须到现场查看确认。
12、所有签字确认项不得代签。
二、新版动火票填写要求与规范
1、填写内容要逐条填写,不得有空项。
2、注明动火等级和动火方式。
3、动火装置、部位及内容要填写详细,让人一看就能知道在哪里动火,干什么工作。
4、作业证编号按2016-01···,根据车间情况以此类推。
5、动火时间要求二级动火不得超过72小时,特级和一级不得超过8小时,时间精确到分。
6、动火作业负责人填写动火人单位负责人。
7、动火分析时间要在动火前30分钟内检测,每天动火前都要检测,检测人填每天当班人员或化验主管。化验室检测后出具化验单,一式两份,要注明时间地点检测人,留档备查。
8、动火作业如牵扯其他特除作业请注明(如临时用电、登高等)
9、危害识别一定要进行辨识,并填写清楚。
10、安全措施确认人前四项由动火部位负责人或安全员签字,后六项由动火人或动火申请人签字。
11、其他安全措施根据相应作业情况填写,编制人写动火部位负责人或作业票填写人员。
12、生产单位负责人填写动火部位负责人,监火人由动火部位负责人指定,一般由当班班长或动火部位操作工担任,动火初审人填写动火单位负责人,实施安全教育人一般填写动火单位负责人或动火部位负责人或动火部门安全员。
13、申请单位意见由动火负责人签字,安全管理部门意见根据动火等级由车间安全员或安环部签字,动火审批人根据动火等级由车间负责人或公司副总签字,动火前要当班班长验票签字。
14、写有确认人或意见、签字的,必须由本人签字认可,不得代签和空签。
15、现场签字,特级、一级动火前签字确认人员必须到现场确认安全情况,二级动火动火部位负责人和车间安全员至少要有一人到现场确认,动火作业负责人和当班班长必须到现场确认后方可签字。
16、完工验收由动火部位负责人现场确认后签字。
第四篇:小学阶段八礼四仪要求
小学阶段八礼四仪要求
发表日期:2015-10-30 出处: 作者:
目标: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1.勤洗头、洗澡,头发、身体无异味。2.指甲里无污垢。
3.不当众挖鼻孔、掏耳朵。
4.勤换衣服、鞋袜,保持仪表整洁。
5.坐立姿态端正,在公共场合不东倒西歪。6.公共场合不脱鞋。
二、餐饮之礼
目标:安静用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食相文雅 1.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2.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3.等爸爸妈妈一起吃饭。4.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追逐嬉闹。
三、言谈之礼
目标:用语文明、学会倾听、诚恳友善、礼貌谦恭 1.对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
2.接听电话先说“您好”,通话结束说完“再见”,再挂电话。3.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
四、待人之礼
1.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
2.尊重老师劳动,上课认真听讲。
3.遇人微笑,主动问好。4.进别人房间先敲门。
五、行走之礼
目标: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1.上学放学时走规定路线。
2.乘车有序排队,不拥挤、不插队。
3.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上跑、不下跳,不并排前行,不推挤他人。4.乘自动扶梯靠右站立,空出通道。5.不乱按电梯的按钮。
六、观赏之礼
目标:遵守秩序、维护环境、学会欣赏、礼貌喝彩 1.准时入场,对号入座。
2.观看电影、文艺演出时不随意走动,不高声讲话。
3.瓜皮果壳放入垃圾袋,自觉带离场馆或送入垃圾箱中。4.不站立和在通道观看。
5.观看结束有序离场,不拥堵通道、出口
七、游览之礼
目标: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1.便后及时冲水,不随地大小便。2.不乱写乱画“到此一游”等。3.不追捉投打、乱喂动物。4.不攀爬景区设施,不触摸文物。5.户外旅行带走所有垃圾。
八、仪式之礼
目标:尊重礼俗、遵守秩序、严肃庄重、积极参与 1.升国旗时脱帽、注视国旗行队礼,唱国歌声音响亮。
2.参加入学、入队、毕业等仪式活动时,着装整洁,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或队徽。
3.仪式活动中按规行礼,肃立倾听,不随意交流、走动。4.春节向师长拜年。
5.清明祭扫不穿鲜艳衣服。两大礼仪检验和巩固规范养成 7岁入学礼 时间:9月初
入学礼,古称“开笔礼”,俗称“破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是人生四大礼的首次大礼,具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
对象:小学一年级新生 求学路上让人终身难忘的精彩第一课,不求与传统的开笔礼“形似”,以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和家长参与为主要形式,通过开展让儿童耳目一新的仪式活动,使孩子在浓厚的氛围中似懂非懂间感受热爱学习、感恩父母、尊敬师长的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从懵懂幼童向小学生的角色转变。
10岁成长礼
时间:六一前后
10岁,是儿童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迈进的一个时间节点,同时,也是儿童成长的一大转折点,是人生的里程碑。十岁,意味着长大,意味着拥有一份理想和责任。
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成长路上的关键一课,以体会成长快乐为切入点,让孩子懂得感恩,明确肩负的责任,并初步树立人生理想,进一步确立角色意识。
第五篇:实施“四真八不”工作法 增强外来人口的归属感
实施“四真八不”工作法 增强外来人口的归属感
XX街道办事处
XX街道辖区面积3.12平方公里,居民3.19万户,常住人口11.47万人,流动人口登记5300余人。街道辖10个社区居委会,两个派出所,驻街单位2690家。XX地区党政机关集中,商家名企云集,教育资源丰富,医疗机构汇聚,金融业态活跃,人群客流密集,堪称哈尔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中心。我区域的外来人口主要是商贸业聘用人员,公司派驻人员、农民工和租房户等组成,大部集中在秋林商务区周边,这些流动人口来自于外省市和哈市近郊,近几年又形成了300余人的安徽收废品这支外来队伍,主要分布在龙泰社区和银行街铁路大院。为调动外来人口积极参与、主动介入社区活动的能动热情,愉快舒心地工作和生活,我们坚持实施“四真八不”工作法,为外来人口认真办实事、切实做好事、努力解难事。
一、用真心对待,不歧视不抛弃,让外来人口切实感受社区温暖
XX街道XX市场摊区外来农民工较为集中。进城之初,他们曾被居民称为“盲流”。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维护他们的自身权益出发,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心竭力地为他们优化生存环境,提供真诚服务,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一是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党支部和工会等相关组织,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率先在XX成立了全省第一个进城务工人员党 支部、第一个农民工工会、第一个外来物资回收从业人员工会、第一个农民工夜校、第一个进城务工人员活动站。通过这些组织,把进城务工人员凝聚在一起,团结在社区党委的周围。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区的温暖,社区党委先后帮助21名农民工会员办理了摊位更名,由此每人每年可减免3000元的摊位费,解决了他们多年以来靠租赁他人摊位经营不便的问题。为使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解决高昂的择校费等问题,我们多次与区总工会和教育局联系,为社区29名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免去了3万2千元的借读费,使他们与城里的孩子一样得到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积极帮助解决农民工劳动争议和纠纷十一多起,挽回经济损失达两万余元,进城务工人员从此有了维护自己利益的“主心骨”。此外,还积极协调沟通,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为曹国富、王宝志、徐锐三名表现突出的农民工申办了落户哈市的手续,使他们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
二是实行“一站三卡”服务,使进外来人口切实感受社区邻里间的温暖。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我们在全市率先开通了“社区一站通”服务平台,建立了党员爱心代办站,采取代办、预约和错时三种服务方式,为居民和外来人员提供64项政务类服务。同时,为倡导社区居民与进城务工人员之间的互助互爱精神,社区党委在全市率先推出了“邻里互助卡”、“便民服务卡”和“爱心储蓄卡”的三卡服务。“邻里互助卡”公布了邻里的联系电话、服务专长及送给邻里的温馨话语,它拉近了邻里的情感,缩短了邻里间的距离;“便民服务卡”推出了七项代办业务,公布了两部社区服务电话,详细刊登了医疗服务、职业介绍等24项便民服务内容,它提供的是服务,联系的是情感;“爱心储蓄卡” 就像一张存折,把社区志愿者为进城务工人员的爱心服务,一一记录在储蓄卡上,它存入的是爱心,体现的是互助。这三张小小的卡片,营造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倡导了关爱互助的奉献精神。
三是举办社区“邻居节”,为外来人口搭建与社区沟通友谊的桥梁。为了帮助进外来人口与社区居民加深邻里亲情,从2005年起,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社区“邻居节”活动,并专门为进城务工人员设置了活动内容。在连续四届“邻居节”上,社区开展了“民工社区情”、“童叟情浓”结对子及“爱心互动”等活动,农民工曹国富、王宝志、徐锐与社区军烈属牟金连、残疾人王春发、马桂荣结成了帮扶对子,常年坚持免费为他们运送蔬菜和生活必需品,在居民中传为佳话。以“好书互换,为农民工子女捐一本好书”为主题,组织社区居民为农民工孩子捐书及学习用品,培养孩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社区五老人员陈迅文为农民工孩子创作朗朗上口的童谣,义务指导孩子练书法,这些小居民在社区享受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的待遇。通过这些活动,为进城务工人员与社区居民架构了友谊桥梁。
二、用真情帮助,不求名不图利,让外来人口逐步摆脱生活困扰
外来人口中的农民工群体在刚到城市之初,无亲无故,寻找工作很盲然,不知从何入手。因此经常遭遇求职陷阱。针对这一情况,社区成立了一站式农民工就业维权服务站,帮助进城务工人员摆脱 生活上的困扰。
一是提供一站式服务,尽心竭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安置就业。成立了XX地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维权服务站,以服务外来人口、维护保障农民工权益为已任,为他们提供接待、食宿、入会、就业、维权等一站式系列服务。同时借XX金桥劳务派遣公司和金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网络,为他们提供安全可靠的就业岗位,二是广开门路,千方百计增加外来务工人员收入来源。我们积极开辟就业岗位,尽可能的为外来务工人员增加收入。专门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民工夜市,先后为辖区内的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新的就业岗位285个,他们通过出夜市每人每天可增加20-30元收入。每年到了冬季,我们还组织这些人员成立专门清雪队,参加街道清冰雪劳动,每年可增加2-3千元的收入。
三是访贫问苦募集善款,竭尽全力为外来务工人员解决难题。街道工会协调省医院、省中医院三门诊、穆斯林医院,为进城务工人员办理了医疗优惠证,并优惠减免部分费用。来自肇东市姜永镇的进城务工人员高丽娟经医院诊断为尿毒症,家庭生活出现了困难。我们知情后,立即给她送去了鲜花、水果和慰问金,并为她申请减免了摊区管理费1800元,使她在异乡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战胜病魔的信心。进城务工人员朱春香患了子宫癌住进了哈尔滨红十字医院,由于我们每年为家境困难的务工妇女交纳女职工安康保险,她由此得到了保险公司一万元的赔偿金。还组织社区居民为她捐款,将募集到的1000多元慰问金送到医院,并积极协调院方为她减免医疗费3000元。
三、用真爱引导,不放任不流失,让外来人口子女素质得到提高
一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需求设置课程。为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我们成立了由各社区党委书记任团长的“家长学校讲师团”,把有特长的离退休老党员和地区知名人士吸收进师资队伍中。围绕提高家长素质这一核心,进行课程设置,先后举办了《怎样使孩子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19期讲座,增强了进城务工人员的现代教育意识。退休教师赵忠、退休干部董世宏收集了大量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讲课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讲师团的吴国斌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进城务工人员讲授了如何与子女沟通以及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授课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深受进城务工人员的欢迎。
二是向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免费开放社区图书室和活动室。社区图书室全年免费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开放,他们随时可以到社区学习、活动,免费“充电”。为解决图书资料偏少的问题,采取争取上级投资买一些、动员居民捐一些、协调驻街单位帮一些的办法,驻街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一次就为社区图书室捐赠了价值2万余元1000册新书,并与社区建立了长期共建关系,每出一批新书都向社区图书室捐赠一批,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三是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举办计算机培训班。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进城务工人员买不起电脑,孩子在学校的微机课就学得很吃力。为此,我们将社区计算机学校的电脑优先向外来务工人员及其 子女开放,并对他们进行义务辅导。孩子们利用每天放学后的时间到社区上机操作,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训练,许多孩子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微机打字、运用操作系统、上网查询资料。
四、用真事感化,不排斥不设障,让外来人口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我们不断活化形式,丰富内容,通过扎扎实实的载体活动,使外来人口增强异地生活信心,真正融入到社区大家庭当中。
一是用多种思想教育活动引导。我们注重教育内容的选择,有计划地开展了两个方面的主题教育。一方面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定期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祭扫赵一曼烈士陵园,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历次的全国性的捐款活动中,许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都主动加入,自发捐款。在哈尔滨举办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期间,农民工志愿者服务队义务担当了社区治安巡逻、义务劳动和大院保洁等工作。另一方面是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定期聘请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为外来务工人员讲解《工会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计划生育条例》、《婚姻法》等实用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引导他们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二是用各类竞赛培训活动凝聚。先后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参加“我爱我家”、“我爱社区”征文比赛,激发孩子们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意识。在岗位争先方面,开展“热爱第二故乡,创业建功在岗位”活动,用外来务工人员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感染。先后树立了“诚实守信农民工”曹国富、“致富不忘 回报社区的农民工”王宝志、“从卖肉工成为大学本科生的打工仔”徐锐等典型人物。在XX市场摊区创建了全市首家进城务工人员“巾帼文明示范岗”,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的意识,多名进城务工人员经营的摊位被评为“放心摊位”。
三是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先后组织了农民工歌会、“民工乐”联欢会、庆“七一”大合唱、阿什河漂流、航天巡回展等一系列文化娱乐活动,外来务工人员表现出强烈的参与热情,自编自演的小品《卖菜》,反映了农民工在社区党组织的帮助下,由过去短斤少两到现在的诚信经营的转变;二人转《好日子》反映了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社区生活当中的舒心、喜悦和快乐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