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敬畏自然

时间:2019-05-12 08:2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敬畏自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敬畏自然》。

第一篇: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敬畏自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了解文章拟人、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人: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整体感知: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然后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间互相补充。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四、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果――人类的长远发展。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篇:《敬畏自然》教案(八年级下册)(定稿)

学习目标:

1课前预习,查字典,疏通字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3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

4了解文章拟人、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学习重难点: 重点:

2探究思考,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了解文章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习设想:

1组织学生搞好课前预习,朗读课文,疏通字词,搜集有关人与自然方面的资料。

2创建一个和平融洽的学习氛围,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3教师准备些必要的课件资料。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课件展示三组图片,让生谈谈观后对大自然的感受。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破坏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今天学习《敬畏自然》这一课,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二.自主研读,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积累字词。

c.简要写出对每一段的读书感受与理解.(用“我从第___段中读到了______”的格式来回答。)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理由:

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

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敬畏自然

11敬畏自然 严春友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 斥安鸟(yan4)蓬蒿(hao1)咫尺(zhǐ3)狼藉(ji2)相形见绌(chu4)美味佳肴(yao2)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人

雄伟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大海,美丽的花园,。无不为人们所陶醉。大自然孕育最聪明,最美丽,最富有灵性的人类。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你觉得这种观点对吗?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板书:敬畏自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积累字词(见书)。

2、自读课文,初步交流读课文的感受,并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话题,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作者的观点: 课文最后一段。

过渡:这一观点是否在课文一开始就提出来了?(学生回答是在结尾提出的)。那么作者是如何层层推进,进而提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又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呢?我们一起分析课文结构和内容。

四、合作探究,把握文意:

1、划分结构,理清思路: 学生自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明确: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从人类征服自然开始谈起。

第二部分(2—10):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以及两者的关系;论述宇宙的生命。

第三部分(11)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

2、逐层分析: 第一部分: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第一层(2—7):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以及两者的关系: 第2—4段着重谈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找出理由来,并读一读):a、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b、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c、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d、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互相补充。

五、学习课文

?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旧石器、新石器„„)(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一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六、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河北省工程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案 人教

新课标版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教学重点: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二、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后,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三、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概括大意。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旧石器、新石器„„)(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一(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文章结构多元归纳:

全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也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指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第二部分(2~5段):着重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6~7段):进一部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第四部分(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第五部分(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也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2~10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部分(11),人应当敬畏自然。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人类长远发展。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六、布置作业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研讨与练习四。.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1 2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敬畏自然》

教学目标: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2 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从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导入新课。

二、读准字音 理解词义:

三、学习课文

1、阅读课文,参考同步练习,找出每一自然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然后总结作者的思想观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首先,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即作者思想观点的总结。

2、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3、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作用: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

4、深入思考: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

5、拓展探究:

请说说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并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四、课堂练习: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

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

(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2、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3、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文章介绍: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文章结构:

全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段):指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第二部分(2~5段):着重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6~7段):进一部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第四部分(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第五部分(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也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2~10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第三部分(11),人应当敬畏自然。写作特色:

1层层推进,水到渠成。2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立论充分

3很多的语句富含哲理 4多处运用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敬畏自然 严春友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3、研究本文中哲理句,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二、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后,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

1.文章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2.人类取得了哪些成绩?你对这些成绩的态度如何?作者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3.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高低与关系是怎样的?取终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4.近一步感知课题

三、整理文章结构

1、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分为三大部分

四、体会哲理语句

小结: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而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五、拓展延伸

你是否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自己的看法。

是人类征服自然,还是对自然保持敬畏,从来是争论的话题。作者将大自然拟人化,令我们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但也有学者以犀利的语言驳斥本文的观点。看下面的文字和图片,做思考,看看自己的理性天平会向那一边倾斜。

小结: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果,利于人类长远发展。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8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

1.感受作者对美好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上次介绍作者时,提到了另外一位大文学家欧阳修。今天我们来学习欧阳修的一篇历代传诵、脍炙人口的作品《醉翁亭记》。

二、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做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写作背景:

范仲淹倡导改革当时弊政,受到权臣诬陷排挤。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四、整体把握: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范读,之后订正字音,然后学生齐读课文。2.翻译课文,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句。3.文章结构:(1)层次: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第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第四段:写宴罢归去并点出作者名姓。(2)线索:

滁州——琅琊山——泉水——亭——人——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早晨傍晚的景色——四季景色(乐)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百姓安居乐业,与民同乐,)(沉醉)

五、课后作业: 1.完成书后习题一。2.背诵课文。

下载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敬畏自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敬畏自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组歌

    教学思路: 这两首散文诗,形象生动感人,情感美好真挚,语言清丽流畅,是进行朗读训练的上佳文本。教师以其中的一首诗为范本,在精心设计的有序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形象,品味情感,并加以......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站起来的人民要改造一切!旧世界、......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电阻

    一、设计理念 1.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与日常生活比较接近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使课程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掌握本文创作的特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雷电颂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 2.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体会象征含义。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再塑生命(模版)

    教学目标: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管弦和鸣

    一、名言引出、名曲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音乐课我送给你们的一句名言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