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得一本好书
读得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一位挚友,给予勇气和信心;认知一位智者,犹如荒漠渴饮甘泉,获得力量和希望。今年暑假期我读了彭兴顺老师所著的《做卓越的教师》,本书分六辑,其中第二辑“做幸福的教师”最吸引我,作者用轻松的笔调,生动流畅的语言巧妙地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融入其中,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调适,如何学做幸福的教师。如作者说:“不是你面对的东西决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对的方式决定你的幸福”。作者教给我们的方法有: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开心工作,学会开心生活,尤其是如何学会开心地工作对我们的指导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重复着许多相同的工作,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难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我们将本职工作当做一门艺术去研究,去追求,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工作是那么的快乐!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历经磨难,学会创新工作,我们就能体会“工作着是快乐的!”的内涵。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要使自己感到幸福,首先要做到的是:
一、心中有爱(爱学生、爱教育事业)
爱,能让我们产生力量,因为爱,自己才会乐意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才会觉得不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用心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足够的爱心,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所以,做到爱学生,爱自己的职业,你才会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幸福的。
二、正视压力
每一份工作都有压力,特别是我们的教育事业,有教学工作的压力,有学生安全的压力等。但无论如何,有任务就有压力,怎样对待工作任务,持什么样的态度,是迎接挑战还是逃避?我们要正确看待任务,欢心接受任务。对待任务态度不正,屈于权力的压力,憋着心去干,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会令自己心情不愉快,并不会有真正的收获。态度正了,即使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要知道,自己尽力了,也无愧于心。
让我们抱着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做一名真正幸福的老师吧
在读了彭兴顺的著作《做卓越的教师》后,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就象一盏路明灯一样为我指明了方向。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这本书共涉及到很多建议,下面我就自己感触最深的问题:怎样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者在第四辑“做会上课的教师”——凸显七大理念中,反复的教导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展开个性化学习”。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习领域对儿童要个别对待。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直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
我们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对他们的性格、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一一了解,这样在课堂上能“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可反思一下我们以往的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了?仔细想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照教师用书上的学习目标,对全部的学生提出同一个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完成同样的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有些基础差、智力水平又一般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达到标准,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这是教师没能注意到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没能做到因材施教。
能欣赏 “差”学生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班上一位同学的书写很差,成绩也不理想,我找他谈了几次,说如果下次作业书写有进步就奖励他。他一听就来劲了,后来很认真地做了作业,书写明显比以前进步,不再歪歪扭扭,我特地在全班面前大大地夸奖了他,并实现诺言。从那以后,他的书写认真了,成绩也有所提高了。其实,与好学生相比,他的字仍然算不上好。可对他而言,他已经尽力了,只要每个学生都尽自己的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还怕学不好吗?
这就是中国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对一个学生来说,“打100分”是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打50分”就是了不起的标志。教师要善于明确每一个学生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们教育者就要发现孩子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并加以引导。
这里我只浅谈了读《做卓越的教师》中间的一部分的感想,其实它里面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第二篇:如何推荐一本好书
如何推荐一本好书
我向大家推荐的一本书是《彩虹色的花》,是波兰作家麦克·格雷涅茨(GREGNIEC, Michael)写的,主要作品有《为什么伤心?》《你在哪儿?》《小卡车,我等你》《泰迪熊,阳光闪闪》《神奇的围巾》等。这一本书主要是讲早春的一天,雪 还没有化掉,在原野上突然开了一朵 彩虹 色的 花。终于能见到太阳了,她十分高兴,由衷地愿意跟每个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蚂蚁、蜥蜴、老鼠……小动物抱有着心事一个接一个地过来。花儿每次很慷慨地把自己的花瓣送给他们。随着季节的变换,彩虹色 的花慢慢枯萎老去,被掩盖在白茫茫的雪地下。虽然她离开了现世,却给大家留下一片温情。冬去春来……生命可以轮回,乐于助人的精神则存留其中,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意味。
《彩虹色的花》是一本值得大家一看的书。它是一本风格极其独特的作品。厚重的纹理,大块的色彩,都给这本书带来一种原始粗犷的美,但它叙述的却是一个极其温柔细腻的故事:一朵彩虹色的花,将自己的花瓣都用来帮助有困难的小动物了,最后,自己却被覆盖在白雪下面,可是,它的希望和梦想还在继续,当春天来到时,新的花朵又在 阳光 下绽放开来……这本精装书,最让我难忘的就是那彩虹色的环衬,那色彩是如此地动人,几乎包含了你所能想象的一切,生命、阳光、爱、梦幻……
第三篇:推荐一本好书
“推荐一本好书”主题班会
初一三班
1、通过活动,明确读书的目的,提高学生读书的自觉性。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感受好书的无穷魅力。
3、通过活动,营建书香氛围,让阅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打好学生的人生底色,走向成功之路。
4、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读书、做人的道理,摆脱狭隘学习的束缚,明确自身的人生价值,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从而努力塑造完善的人格。活动准备:
1、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召开主题班会的意义。
2、学生收集读书的名人名言。
3、学生整理阅读书目,准备“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发言稿。
4、指导主持人写好主持词,练习主持。统计报名参与的同学。
5、制作表格,展示部分学生的阅读书目。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古人也曾有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诗句,可见,书籍无论是在遥远的古代还是现代,都给予人们深刻的影响。与书为友,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人们的阅历,丰富人的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视野进一步扩大,自主意识逐步提高,有很多同学开始自主地阅读课外书籍。为帮助同学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班举行了“与好书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2.畅谈读书体会。
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月的读书中获得了什么乐趣呢?
A.请听***同学为我们做《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
B.请三位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展示同学阅读书目。
由图书管理员介绍屏幕上展出的同学们的阅读书目,同学们读的书真多呀,少的是十几本,多的是几十本,请这几个学生依次上台介绍各自喜欢的一本书。
4.读书名言赠送。
名人发奋读书的故事真是举不胜举,是好书使他们成为了一个不平凡的人。如果问起这些名人成功的秘诀,他们都会深有感触地概括出一句话,这些话流传至今便成了名人名言。
A.交流读书名言。
B.我们班也有几位同学也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写成了一句话,让我们来听听。
C.互赠读书名言书签。
1.主持人总结。读书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让我们在好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让我们在好书的陪伴下,快快长大。我们的心情是那么欢快,那么喜悦,因为是读书让生活充满了七彩的阳光。
2.班主任老师总结。“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好书不仅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够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范围和空间,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享受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达到真正课程的整合。
反思:整节班会课围绕着“推荐一本好书”这一主题而展开,整节班会课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同学们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对读书的看法和见解,均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与重要性。班级图书角的设立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阅读平台,很多同学都能够充分利用图书角的资源,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与好书交朋友,更重要的是大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
“看书”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人生精神境界。一纸豪迈,高唱“大江东去,浪逃尽”的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显先河,是当之无愧的“精神贵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易安编织着“温婉”一族的羞涩与怅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诉说王维“入禅式的境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大唱“苛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唱出了爱国的热忱之心……浩荡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用精神激起了朵朵浪花,你只需徜徉其中,便可感同身受。可见开卷有益。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者古来就有,有“五柳先生”那“不求甚解”读法的;也有朱光潜倡导的“字字推敲,咬文嚼字”读法的;更有王国维所谓的三种读书境界……看好书既是知识之源,又是古人之鉴,更是修养之法。
第四篇:推荐一本好书
推荐一本好书
作者:美国 雷夫•艾斯奎斯
推荐理由:这是一个普通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也是一本值得每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和教育同行用心品读的教育书。
雷夫•艾斯奎斯,一位美国的传奇教师,他三省其身、教育更育人,他结合理论,创新了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他设立的“终身阅读”、“生活中的数学”、“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
此外,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质的教学成绩,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学生,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是雷夫老师运用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老师深信: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第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雷夫老师的这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也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这间不断创造奇迹的第56号教室。
第五篇:一本好书
一本好书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中,有一对父子,他们特别喜欢看书,尤其是《成语故事》、《海底世界》。
有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这对父子来到新华书店去买书,老板非常热情的给他们介绍了一本好书,他们兴奋极了。走在回家的路上,儿子迫不及待的打开书的第一页,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爸爸也情不自禁的伸过头去,和儿子一起看起来,就这样,他们俩边走边看的回到了家。
到了家,他们口渴了,爸爸赶快烧了一壶水,又跑过来看起来。过了一会儿,水烧开了,冒出了烟,爸爸没有发觉,这时,水漫了出来,并且发出了警报声,爸爸顿时吓了一大跳,赶紧跑到客厅把水给拔了。爸爸想泡茶喝,便一手拿着茶叶,一手抓了一把,头又伸到儿子手上的那本上,并不时的大笑起来。但他却仍然不知道茶叶还在他手中呢。
晚上,该洗澡睡觉了,可爸爸却不想离开儿子手中的那本书,便请求儿子,让儿子和他一起到浴室里去看,儿子答应了,他俩走进浴室,把门一关,爸爸衣服、鞋都没脱就躺进浴池里。儿子呢?他呀趴在地上,又开始做他的书虫了。他们身上的衣服全打湿了都不知道,却仍然沉浸在这本好书中。
夜深人静了,这对书呆子父子还在津津有味的看这本好书呢!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四美塘小学三四班三年级:胡可